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3体科幻小说
[作品]Many Moons
Princess Lenore is ill from eating too many raspberry tarts. She believes that possessing the moon i...
[作品]Rocket Man
Grammy winner for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from Disney's 1994 blockbuster movie "The Lion Ki...
泰爱芒果糯米饭
个人观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三体和球形闪电比较合适,七八十年前的《基地》那种每次都在会议室中解决战争的科幻鼻祖大部分人估计都看不下去。。。
howells
一·老舍的《猫城记》
老舍写于1932年的《猫城记》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作者到火星探险,坠落到"猫国"的经历。猫国历史长达两万年,但最近服用"迷叶"导致文明极度退化,最终被邻国所灭。(是不是看着很熟悉)老舍于1932 年撰写的小说《猫城记》,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恶托邦小说。主人公因为厌恶国内政治毅然来到火星,但在以猫人为主体的火星城市中,他看到的仍然是颓废、保守、冲突和不求进取。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忍无可忍再度出逃,回到了他曾经认为是腐败丛生的地球。
二·倪匡的卫斯理传奇
卫斯理,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编写之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中的主角,小说以他第一人称叙述。据倪匡自己所说,他是乘车经过香港湾仔区大坑道时,望见了卫斯理村的门牌,因此得到主角名称的灵感。在《原振侠系列》中,卫斯理被称为“那位先生”。从1985年许冠杰主演的卫斯理传奇开始,近20年的时间里,倪匡的卫斯理小说系列被改编成近无数部电影电视,其中不少就直接冠名“卫斯理”。
三·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
曾经有人说这本书的水准远超三体系列,个人认为各有千秋,都是优秀的作品。《逃出母宇宙》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14年2月出版的,讲述的是一场全新的宇宙级别的灾难,不过它并非清晰明朗地矗立在人类面前;人类智者透过重重迷雾,依据蛛丝马迹确认了它的存在,便带领人类开始了义无反顾的抗争和逃亡;在此过程中,人类逐渐了解了灾难的本质 ;从绝望到峰回路转,再到新的绝望,灾难促使人类智慧之花绚烂开放,在短短百年间取得了令人目眩的成就;但在上帝眼中,人类最为卓绝的努力不过是盲人摸象;只有一条脉络是清晰可辨的,那就是:活着;最后,代表人类努力成果的一艘化学动力飞船、一艘“智慧保鲜”飞船和九艘亿马赫飞船驶向茫茫宇宙,它们的结局如何?
王晋康,著名科幻作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暨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高级工程师。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maohejuan
球状闪电,也是刘慈欣写的
冲出母宇宙,王晋康
天意 钱莉芳
金羊毛 罗伯特索耶
都是我很喜欢的硬科幻
blueitaly
今年上映的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史诗《沙丘》,其同名原著据说就是一部神作。原著我没看过,电影通过资源看了但没看完。电影应该是多部曲的系列电影,今年上映的是第一部。电影没看完主要是沉不下心,这个导演的作品极具个人风格,比起那种当下流行的商业大片,叙事节奏没那么明快。因为它也属于大制作,画面、科幻质感、视效把控得相当好,配乐方面也很棒。喜欢科幻的朋友不要错过。如果介意作为第一部,剧情戛然而止,会留下重重悬念的小伙伴,慎入~
range
很多人对刘慈欣大刘这个人熟知,是源于《三体》获得雨果奖,然而其实喜欢科幻的人应该对刘慈欣并不陌生,从科幻世界开始,很多人就开始喜欢上了刘慈欣,那么小编下面推荐一下刘慈欣的其他经典作品,激起你对科幻的狂热!
‘时间移民’是中国科幻文学之王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时间移民’‘镜子’‘吞食者’‘西洋’等刘慈欣经典获奖作品,是近年来刘慈欣作品的最好版本。未来,迫于环境恶化和人口压力,地球政府决定派出远征队伍,选取25岁以下的人类成员向未来移民。旅行队伍进行了多次停留,但每一次的地球环境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最后一次航程,“大使”把时间定在未来11000年。在这未来的这个时代,地球基本恢复了原始生态,人类开始了新文明的起点。
刘慈欣的作品不但关注现实,而且直面人类的未来。“末日边缘――刘慈欣佳作选”精选了“天使时代”、“2018年4月1日”、“微纪元”、“赡养上帝”、“命运”5篇佳作。在这些佳作中,刘慈欣描写了光怪陆离的未来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困境。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人性的贪婪,一部分是因为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刘慈欣提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中,隐含着对道德、责任、情感诸多问题的反思。
在2018年,人类社会拥有了可以改变基因延长寿命的技术,通过延基,人类寿命可达300年。同时,网络虚拟社会已经及其庞大,实体货币逐渐废除,虚拟货币正在兴起。不但如此,虚拟的网络国家还在提出申请加入联合国。在这种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人心动荡,前途未卜,男主角盗用公款准备延基,而正当他打算向女朋友坦白自己只筹集到一个人延基费用的时候,却发现女朋友早已打算利用另一项技术――冷冻,休眠到100年以后??
地核中的奇特生物,经过十万年的文明探索,终于突破了宇宙的屏障,却发现身处另一个更大的宇宙!天文学家研究出星星的运行规律,却发现星空与人类大脑的运行方式惊人一致!人类科学家即将发现宇宙的终极秘密,却被外星生命告知宇宙的真理必须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本书蕴藏了作者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许多奇思妙想,并向人类中那些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人们表达了深深敬意。
本书立于想象之巅,在繁星之上,在三体之前。书中精选了刘慈欣的11篇经典短篇作品。这11篇作品中有7篇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本产品可谓是“最璀璨的银河”。正是这11部精彩的作品,给【三体】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些作品,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三体】的前夜。没有这11部作品的“厚积”就没有【三体】的“薄发”。这11篇作品恢弘大气、想象绚丽,既注意极端空灵与厚重现实的结合,也讲求科学的内涵与人文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
以上书籍在掌阅电子书阅读器“iReader Light”上下载阅读,6英寸带背光售价658元起。
春天在哪里
也许因为现实太饱满,中国很少科幻题材的音乐,外国当然是有的。尤其六十年代的英国,在美苏太空竞赛、美国登月等消息的刺激下,文艺的英国人以艺术的形式加入这一伟大的人类理想主义实验中。大导演寇比力克拍摄《2001太空漫游》则把这一科幻热潮推向顶峰,先是许多英国年青诗人写作科幻题材的诗,他们被称为“火星派”,同时流行音乐中的迷幻音乐流派迅速向科幻题材靠拢,本来它们就有神秘主义倾向。
结果是诞生了所谓“太空摇滚”一脉,代表音乐人有大卫. 鲍伊David Bowie和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平克.佛洛依德的《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和迷墙(The Wall,1979)是深刻的反乌托邦科幻作品,而大卫. 鲍伊更是对大众和时尚都有广泛的影响,因为他呼应的是当代的心理。
大卫. 鲍伊的科幻名曲,除了《Starman》,更著名的是Space Oddity,貌似是搭宇宙热顺风车的时尚作品,深处却呼应了冷战时代个人为集体所摆弄的孤独感。直到1976年,鲍伊在作品中“杀死”了自己最有名的分身:外星人“Ziggy”,他的科幻时代才暂停。
中国当代也有一支临时的科幻乐队,叫做“火星纪事乐队”阵容都是怪兽级别的音乐天才:魔岩三杰之张楚,摇滚古筝圣手王勇丶实验大师王凡等中国音乐传说人物,主脑则是香港音乐家李劲松,这支概念乐队只在香港艺术节演出过一次。
胤
经济学科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也一直在寻求与此有关的(包括所有以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为基础的)科幻构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于帝国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经济学,而海因莱因的《银河系公民》也渗透了这一点,
但这些都比较肤浅,只体现了市场经济或经济对社会的作用这些比较浅显的议题。
而以经济学中的概率论为主体的科幻小说可就多了,如橱窗里的荷兰赌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学科幻。
虽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还没有真正以经济学为主体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一定会被写到的主题,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提出一些构想嘛。
PS:很高兴有人能对科幻的创新作这么有创见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问题本原说一说吧。我想你应该十分关注科幻的“预见”这一功能吧。如果说预见金融危机,太多的书都或多或少地提到过(反乌托邦小说中设想的各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崩溃;各类经济学书籍中对未来经济危机的预测),不过“预见”只是科幻的一个功能,而非特征,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预见”都不是针对于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对未来社会走向的构想自然推理而成的产物,而后真正发生危机时,人们将小说中的描写一套,发现很像,不过是证明了小说在科学推理上的严谨性于在幻想上的切实性罢了。预见的真正目的在于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几年一定会有以科幻小说为形式的描写金融危机的书问世,因为此时的人们,太需要警示。
miaoyingqi_
如果你真的想看中国的好科幻,推荐你看创造宇宙说明书,这本书前身是宇宙通鉴。好科幻不一定出名,现在不出名不代表以后不出名。好科幻要看内容,看内涵,看思想,系统的去看。看这本书在系统地讲什么,看他的世界观,而不是人云亦云。现在很多喷子,没有看完全书就开喷的,多得是。只有通读完全书,才有资格评论。
赫本先生
《三体》作为刘慈欣最著名的长篇之一,国内外获奖无数,更是获得了科幻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奖项——雨果奖,可以说是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虽然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但《三体》依然在科幻小说界中占据较高的地位,足以称得上科幻巨著了。而《三体》的重要特点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是科幻与社会关怀的相熔铸;其二是宏观与细节的刻画;其三是中国文化的融入。
一、科幻与社会关怀的相熔铸刘慈欣在《三体》中所写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科幻,更是将目光投向了道德与信仰等等社会问题,当科幻加入到这些理念的探讨中时,显得更独具一格。
当他将人类放入到危机之下,放入到被管控的地球之中,放入到未来的高科技之下,放入到失去援助的飞船之中,道德与信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类在这样的时代之中会表现出如何的精神需求,刘慈欣在文本中给出了一种答案。
二、宏观与细节的刻画同样,《三体》在对它根基——科幻的刻画之上也毫不忽视,无论是整个世界观的构造,让三体这一星球表现出合理和科学的运行结构和演变方式;抑或是在各种宏观之上的跨越,所带给读者的时间感、致命武器的消磨感以及庞大的事物结构,磅礴的想象力让整部小说变得引人入胜又毫不失真。
三、中国文化的融入在《三体》之中,刘慈欣同样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元素,在第一部的《三体》游戏之中,里面的人物就是通过历代帝王将相、著名人物来呈现,周幽王、秦始皇等等熟悉的名称,不仅带给了人们亲切之感,也让整部小说表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Realface_童
任意飞行的小放
小愚土豆
蓝蓝蓝朵子
淑女嗯嗯
原贴:科幻小说硬科幻是指什?
yxivan
当年三体还在网上连载的时候,我就关注了这部小说。当三体完结的时候,网上已经有人为三体谱写了主题曲,另外各种续写层出不穷。中国的网友为什么这么追捧这部小说,我认为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小说体现了国人普世的价值观
我记得小时候一本《星球大战》被家属院里的孩子,借来借去最后翻成烂纸。这就是我人生读到的第一部科幻题材的小说,这种充满幻想色彩的小说成了我最爱读的书。可是在以后读到的科幻小说大都是外国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充满着城邦文化和骑士精神,还带有一些大航海成功所取得的优越感。
这些内容中国的读者理解并不容易,需要加上些想象力才行。于是我幻想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一部中国的科幻小说,这不,三体就来了。三体中这些西方的价值观完全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这对中国的读者来说,非常容易理解书中的情节。
二、科幻的壳描摹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三体中用到的科学概念在刘慈欣之前的作品地球三部曲也有所提及。多维空间、光速飞船、降维打击等。但是三体不是科普作品,科学在三体中只是交代人物的工具,归根结底,作为一部小说,三体主要描写的是人。
三体中的人物都很中国化,无论是其中的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西方读者的眼中都很中国化的。这感觉就像是我们看西方的文学作品一样,其中人物的文化底蕴是基于他们民族的传承。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更容易接受故事里的角色。
三、把视角提升到了全人类角度
这是三体被国际上被追捧的重要原因,三体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成为中国首部走出去的科幻小说。这是因为在三体中,描写的是当人类遇到了来自外星生死存亡的挑战,民族之间的矛盾将变得不值一提。
这种题材在国际上科幻小说领域是非常稀有的。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三体给人们l思考这一问题的全新角度。
图片来之互联网
综上所述,可以和三体相提并论的小说非常多,中国科幻起步较晚,但国外科幻已经接近200年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外国诞生了许多部伟大的科幻作品。在外国人眼里三体是一部很中国化的科幻小说,他们不会认为三体比他们的经典科幻小说更好。但是在中国人眼中,三体比他们任何一部科幻小说都要好。
外国的科幻小说我这里就不推荐了,讲真,国外近些年来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作。
最后推荐给读者一部堪比三体但被低估的中国科幻小说。江波写的科幻小说银河之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读读,一定不会失望的。
Loli
不想为了文字字数啰里啰嗦。看了这么多科幻作品。论太空史诗般的宏大,三体真是无出其右者。那些经典的作品如基地啊银河帝国什么的,只是科幻类政治小说,沙丘偏奇幻。
那么类似三体的有没有?个人感觉《海伯利安》四部曲接近,深渊系列勉强。老人的战争系列凑合,后期有点拉胯。
说实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有点恨大刘。我是科幻迷,但是三体三部曲真的把硬科幻小说给写死了!我想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能超越的硬科幻太空类小说了!大刘自己也做不到。除非再出个奇才。
一首简单的歌
这么说吧,比三体更深刻、描写更细腻、更社会哲学的作品有很多,就是那些上古科幻大神们的系列作品在此不列举了,但“像三体”一样给读者带来直观震撼的作品还真没有,至少我没读到过;原因在于脑洞对于科幻作家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一个脑洞单独成书,围绕一点建立大量情节人物细细讲故事,才是科幻小说常态,但大刘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一部系列作品中塞进去无数脑洞,却每一个都没有去完全展开细节,以至于几乎所有人物都扁平化,成了推动情节的“工具人”;其实三体中的每个脑洞或者每个重要人物都可以单独成书,然后连成一套十部以上的系列!
万幸有三体,一部近百万字的科幻盛宴,一场脑洞爆炸的洗礼,再看看大刘那些短篇:流浪地球,同样跨越四百年,同样全人类拯救家园的辉宏史诗,一共写了两三万字!一个项目报告都不止这点吧!还有吞食者和诗云,赡养上帝两部,都可以展开写成百万字的长篇。
大刘太狠了,热衷于拿脑洞洗地!
____杨小拉
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了《三体》并不为过。不说别的,单是书中的一个“宇宙社会学”就够碾压一切了,更别说动辄百亿光年的时间跨越和二向箔的降维打击。
说实在话,恐怕就连大刘本人也无法再超越这部作品。
金庸之后无江湖,大刘之后科幻。有缘得见,三生有幸。
miya_chh
中国的科幻《三体》绝对是问鼎之作,无人望其项背,即使在国际也绝对跻身一流。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球状闪电》,如果还没的话建议可以看看这一部,想象力绝对不输三体。
另外推荐几部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科幻佳作可以做参考。
第一部《永恒的终结》《永恒的终结》(The End of Eternity),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1955年出版的一部以时间旅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问世60年来,这部作品被全球科幻迷们一致奉为阿西莫夫的最高杰作,也是20世纪科幻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俄裔美籍作家,全知全能,被全世界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和大自然的奇迹”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阿西莫夫创作力丰沛,一生之中著作近500 本,涉及杜威图书分类法的每一个范畴,涵盖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天下海、古往今来、从恐龙到亚原子到全宇宙无所不包,从通俗小说到罗马帝国史,从科普读物到远东千年历史,从圣经指南,到科学指南,到两性生活指南,每一部著作都朴实、严谨而又充满幽默风趣的格调。
第二部:2001太空漫游(亚瑟·克拉克与库布里克合著小说)《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为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年的电影剧本所做的小说。这个故事是根据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凑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里的某个概念,可看做本书基础架构 。库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说和电影同步进行,到后期库布利克还投入编剧本的工作。
刘慈欣曾说过: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还没看过《2001:太空漫游》的地球人要抓紧恶补一下了。这非常有助于你为即将快速到来的全民太空时代做好最基础的准备。 ——姬十三(果壳网CEO)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刘慈欣(《三体》系列作者)
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作者)
克拉克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了双手。
——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大开眼戒导演)
《2001:太空漫游》这部作品我总是看不够。——汤姆·汉克斯(奥斯卡影帝)
是克拉克为我们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识动力。——美国宇航局(NASA)
书中有一些内容居然成功的预言未来:
1970年,“阿波罗13号”遭遇意外,向任务中心报告的第一句话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几乎和本书所言一模一样。
1977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应用了本书中所预言的利用行星引力加速的技术,并于2013年9月13日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飞出太阳系。
1981年,“旅行者号”探测器传回第一批土卫八图片,其景象与本书中所描述的竟然完全一样。
第三部:沙丘(弗兰克·赫伯特)《沙丘》 是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的一部著名科幻小说。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它是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沙丘》入选了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 等多项榜单,更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这本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本。
看看媒体怎么评价: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图书馆杂志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芝加哥论坛报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外星星球比其他科幻作家所描绘的更完整、更细腻,完美地平衡了技术描写和心理描写。 ——华盛顿邮报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纽约时报》
赫伯特对于这个星球的创造,包含了复杂的情节发展,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是科幻史上一个伟大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就。——路易斯维尔时报
极强的感染力,情节令人信服,绝对天才的创意。 ——《星船伞兵》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独领风骚。只有《指环王》可以与之媲美。——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
如果你只读过这部杰作的外延或改编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么回事。这是一次“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完全领略的全沉浸式的体验”。——合成人作者帕特·卡蒂根
现代科幻史上的标杆之一,想象力创造上的丰碑。——美国科幻作家P·斯凯勒·米勒
第四部:《海伯利安》(丹·西蒙斯)《海伯利安》是美国作家丹·西蒙斯所著科幻小说。书名取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Hyperion》。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的光阴冢(Time tombs)的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全书由六篇故事组成,分别叙述了朝圣者与伯劳(Shrike)的联系,透露了地球七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并展露了伯劳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该书出版后横扫重量级科幻奖项:雨果奖、轨迹奖、西班牙科幻小说奖、日本星云奖、日本雨果奖、法国宇宙奖,并入围阿瑟·克拉克奖、英伦科幻奖、科幻纪事奖,被轨迹杂志票选为1990年前十大科幻小说,1997年和2006年两次入选“推荐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
丹·西蒙斯的英文版
《海伯利安》系列包括四部长篇小说:海伯利安 / Hyperion(1989)、海伯利安的陨落 / The Fall of Hyperion(1990)、安迪密恩 / Endymion(1996)、安迪密恩的觉醒/ The Rise of Endymion(1997);及三部短篇小说忆希莉 / Remembering Siri(1983)、半人马之死 / The Death of the Centaur(1990)、螺旋的遗孤 / Orphans of the Helix(1999)。
对于著作的评价如下:
“构思宏大,文笔雄健……不落窠臼,堪比伊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和吉恩·沃尔夫的新日之书等经典之作。”
——纽约时报·书评
“丹·西蒙斯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了700年之后的未来。小说见解独到,故事错综复杂,可以与伊萨克·阿西莫夫和詹姆斯·布利什的作品相匹敌。”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主题和风格的华丽结合。”
——丹佛邮报
“《海伯利安》(包括《海伯利安的陨落》)是代表最尖端水平的科幻小说……我觉得这部作品将会成为准绳,未来作品都会拿这部作品作比较,就好比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和勒古因的《黑暗的左手》在彼时以同样方式树立了新标准一样。一言以蔽之,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伊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
“西蒙斯以精湛之技挖掘了科幻的潜能。”
——《轨迹》
“这部小说,作为文笔最优美的科幻小说之一,模仿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构画了一个遥远未来的宇宙,一个名为海伯利安的星球,那正是以约翰·济慈的诗命名的。”
——落基山新闻报
最后一部:新日之书(吉恩·沃尔夫)新日之书(The Book of the New Sun)是由美国小说家吉恩·沃尔夫(Gene Wolfe)所著的科学奇幻小说,构思来自杰克·万斯的《濒死的地球》。故事背景设置在万古之后的地球,日光暗淡、文明衰微,人类重回蒙昧时代,主人公肩负召唤新日的重任踏上冒险之旅。 全书共四卷,于1980至1983年间陆续出版,曾摘得星云奖、轨迹奖、坎贝尔奖、世界奇幻奖、英国科幻协会奖、奥古斯特德莱斯奇幻奖等许多世界级幻想文学奖项。
对于作者和作品的评价:
你很难找到哪个当代奇幻作家是没有直接受到沃尔夫影响的。
——约翰·斯卡尔齐,《星际迷航:红衫》作者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奇幻之一。这套书就像一个宝库,其中装满了奇迹,装满了珠宝般的画面和令人沉醉的字句,装满了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角色和场景。在未来的许多年里,我们将会看到许多模仿新日之书的粗劣之作,这些书的封面上会印着“沿袭了沃尔夫的传统”这样的话语,因为所有伟大的原创作品都会无法回避地得到此类“致敬”。
——乔治·R.R.马丁,《冰与火之歌》作者
二十世纪最棒的科幻小说。
新日之书创造力的深度鲜有作家可企及。沃尔夫把语言打磨得如此精巧,他的小说本身就可以当成写作教科书。
——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作者
吉恩·沃尔夫是一位巫师、一位拷刑吏,既愉悦又骇人。当心!这是魔法一般的东西!
——厄休拉·勒古恩,地海传奇《黑暗的左手》作者
不认可吉恩·沃尔夫是主流文学永恒的羞耻。
——柴纳·米耶维,地疤《鼠王》作者、“新怪谭”代表人物
吉恩告诉我们,文学可以是一切:一场游戏、一道谜题、一种宗教或坠入最深处的纵身一跃。
——金·斯坦利·罗宾森,“火星”三部曲作者
吉恩·沃尔始终是我眼中的泰坦巨神。
——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作者
阅读沃尔夫的小说,乐趣之一就是苦苦思索以推敲谜题的答案,乐趣之二就是欣赏他的文字,你确信自己已落入了一个讲故事大师的手中。
——迈克尔·德达,著名文学评论家、普利策奖得主
科学奇幻小说的一大名作,其重要性堪与托尔金、刘易斯的主要作品相较。
——出版人周刊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新日之书有斯宾塞般的寓言、斯威夫特般的讽刺、狄更斯般的社会意识和瓦格纳般的神话。沃尔夫创造了一套真实而奇异的社会秩序,读者的体验来自其内部……一旦进入故事,就不忍释卷。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二十世纪幻想小说中最具野心的一部。
——奇幻与科幻杂志
请参考,如有疑问欢迎交流。
iamokcits
并没有。《三体》广播剧,我的三体动画陪伴了一年,它中间的任何一个人,一个章节都可以被展开解读,且精准预测未来和具备讽刺意义!特别是新人,最好看我的三体:章北海传入坑,因为跳过了第一部小说,讲科学的枯燥部分。直接进入对三体的对抗高潮。这部动画B站评分9.9,豆瓣9.5,打破了三体曾经没有办法电影化的魔咒!
王小茜
自从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因肯斯坦以来,科幻在国外己经发展了两个世纪多,可以说一步步由青涩迈向了成熟,在这期间,产生了很多的优秀的科幻作家,早期的有玛丽雪莱、乔治威尔斯与凡尔纳等,中后期的黄金时代则人才辈出,有三巨头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海因莱恩及赫伯特等,在他们之后,新生代作家也源源不绝的涌现~
要说超越与比肩三体的科幻作品有多少,数目可能会吓到某些童鞋,换一个说法,就是三体论影响力大至会进入到前30名,要论文笔的话那勉强会是百名之内(当然,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服来辩)
用早期科幻作品来比较大刘的作品似乎有些关公战秦琼之嫌,但事实上是,早期思想性超越那个时代的作品比比皆是,有弗因肯斯坦、《隐身人》、《海底两万里》《美丽新世界》等等,可见论前瞻性并非三体所独有~
中后期的更多,有《基地》、太空漫游、《沙丘》、索拉利斯、《高堡奇人》、《火星编年史》、银河漫游指南《环形世界》等等~
《三体》在一些读者眼中或许像太阳般伟大,但千万别被它遮住了眼睛,进而模糊了视野~换个角度,它不过是在银河系西某悬臂未端上黯淡的区域的一个小小斑点~你从来不注意它相邻恒星的亮度吗?也许,我说是也许,你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daodaoilian
感觉这些回答的民族自豪情绪有点过了,单说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从文学性,故事性,宇宙描写宏大同时又细腻。三体第三部虽然同样宏大,但是对比基地系列的宏大总感觉有点儿戏了,虽然三体第三部经历了许多光年许多时间甚至宇宙的尽头,但是全程只有两个人物,对比基地系列人物群像构成的历史厚重感,穿越千年的史诗级叙事,还是欠缺了点的感觉。举个例子,三体我们记得罗辑,章北海等描写非常成功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就感觉很单薄甚至脸谱化。但是基地系列的众多人物就给人感觉有血有肉的多,像是每个人物走上历史的舞台的聚光灯下,表演出精彩的一生,然后谢幕,下面的人物又登场。感觉像是读着由众多人物的精彩的一生构成的银河帝国这部史诗。当然三体是我读过最优秀科幻作品之一。但说实话,在世界上登峰造极并且无出其右还毫无缺陷,这有点过了。
叮当狗狗
看怎么比较,从故事时间跨度和宇宙尺度上看,比三体更宏大的有很多。基地系列,天渊,深渊上的火,我觉得都很不错。
但如果从宇宙角度讨论人性,社会伦理,以及文明之间的碰撞,我觉得没有比三体更好的。
Sandy Chan
阅读其实是个很私人的事,同样的作品每个人感受不同。
科幻这个概念有点乱,国外的科幻大约还包括了一些魔幻玄幻传奇的成分,从《哈利波特》得过科幻大奖就可以看出英美人的科幻定义和我们有点不同。
我对科幻作品的要求——
第一文学性不能太差,
第二要有纯正科幻基因,不要套着科幻的皮写情情爱爱或者传奇爽文。
我心中纯正的科幻,是结合科学思想描绘人类未来的文学种类。
其它文学作品,主题或许是人性,是已经发生和会继续发生的故事,而一部好的科幻,主题应该加上人类的命运,是张开想象的翅膀,探讨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一切。
大刘的作品在想象力和格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说到文学性,个人感觉和传统文学领域的一流作品还有点差距,当然在科幻领域已经可以登顶了。
我个人觉得可以和《三体》媲美的科幻作品有:
2001太空奥德赛
亚瑟•克拉克 1968年
鸿蒙之初,人类与其他猿类并无不同。
一天早晨,在一群猿类聚集地出现了一块长板状黑石。
在黑石的影响下,这群猿类学会了使用工具,取得了进化的特权……
时光飞逝,2001年,人类在月球挖出一块黑石,黑石的材质难以辨别,但是被挖掘出土那一刻,它似乎被唤醒了,发出一束电波直指木星。
于是,两名船长和三名休眠中的科学家驾驶一艘由电脑哈尔控制的飞船向木星进发了。
不料电脑哈尔中途出现问题,它认为人类是妨碍它完成任务的障碍,关闭了休眠科学家的维生系统,还让在舱外维修的副船长独自飘向太空。
船长鲍曼排除万难关闭了哈尔的系统,独自一人飘向木星。
在木星的卫星轨道上有一块两公里长的黑石,鲍曼进入了黑石之中,得到了外星人的力量,进化成更高级的生命体星童。
在绚烂的星海中,他朝着地球飞去……
亚瑟•克拉克
黄金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宏大的想象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著称,特别喜爱进化为新人类的主题。
我个人更偏爱他描写外星人的《与拉玛相会》,全篇外星人未现身,但巨大星际飞船中似乎处处有他们的身影,人类为外星人的踪迹激动紧张,最终却发现自己根本被无视,外星飞船不过是个匆匆过客,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但是显然,2001太空奥德赛的影响力更甚一筹,美国2001年的火星探测器命名为火星奥德赛,摆明向科幻大师致敬。
克拉克爵士的写作功力自然是出色的,在黄金时代的巨头中,他和阿西莫夫曾经互相调侃,评价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普作家,而克拉克是世上最伟大的科幻作家。
姑且不论究竟是否全球最佳,我认为他们俩对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有着清醒的认识。
2001太空奥德赛堪称克拉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和同名电影一起诞生于1968年,对于外星生命、人工智能、人类进化方向的思考和探讨熔为一炉,电影和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各自的表现优势。
克拉克的文字,细腻又充满想象力,逻辑严密,节奏得当,充分展现了无边宇宙的神奇。
而库布里克,则是把视听手段用到极致。片头长达五分钟的黑色片段,胫骨与太空站的蒙太奇镜头,浩渺星空和古典交响乐的完美辉映,让影片充满了库布里克式的张力与冲击。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试映时一片恶评,有人走出电影院第一句话感叹:“这家伙完了!”
多年之后,它却成为影史经典。
应该说,电影和小说互相成就,欣赏这部作品,一定不要忘记看看同名电影。
说到欧美科幻,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就是伊萨克•阿西莫夫。
虽然不是我最喜爱的科幻作者,但我不得不承认,他是最会说故事的科幻大师。
除了深刻的思考,他的作品,永远不缺乏引人入胜的情节。
把深刻枯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绝妙设定和冲突,是他的看家本领。
机器人三大定律几乎家喻户晓,稍微对科幻有点兴趣的人,也不会不知道基地系列里的心理史学和谜题。
《永恒的终结》是这位大师最受推崇的单部作品。
《永恒的终结》
伊萨克 阿西莫夫 1955年
永恒时空这种东西本身就很烧脑,和时间维度相关的因果律很难理解。
阿西莫夫构建了一个时空旅行的时代,人类可以利用时空壶穿梭时空,然后通过精确计算的结果发动现实变革,从而保护各个时间段的人类。
这些时空彼此串起来,前者影响后者。但是有一个时空不受影响,那就是永恒时空。
永恒时空里有一群人负责现实变革,保护人类。时间段以世纪为单位,大约11000世纪左右,处于这个时空中的普通人在永恒之人尚未观测到他们的时候就发现了永恒时空,而且通过对下时的观测,发现了永恒时空的弊端,那就是让人类中庸,让人类选择安逸,然后不思进取,走向灭绝。
于是新人类与永恒之人展开了对决,最后时空技师哈伦选择了毁灭永恒时空,让人类经受一轮轮考验,最终迈向星际。
阿西莫夫智商160,博闻强记,知识极其渊博,他笔下的未来世界有个非常强大的地方,就是逻辑的自洽和完备,这也是硬科幻特别需要的素质。
像倪匡那种编故事能把北极熊送到南极的,就是纯粹的伪科幻,当个传奇故事看看挺好的,但是科幻独特的思考和探讨都没有。
因果链的构建和“改变过去”的命题是时间旅行中很难处理的矛盾,书中却毫不避讳,甚至拿来作为了核心情节,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当然,1955年的作品,对于未来的想象有一部分今天看来有些落伍了,比如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描述。
但是,无论是逻辑体系,人物情节,还是伦理反思,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顺便推荐一下《基地》系列,其实想明白为什么阿西莫夫被许多人捧上神坛,仅仅了解一部作品远远不够,他的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以至于他的科普作品,构建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阿西莫夫宇宙。
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系列来推荐,那还是《基地》吧,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宏大构架的系列故事,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基地》系列是令人折服的。
《异乡异客》
罗伯特•海因莱因
首次登陆火星的地球探险家全部遇难,只在火星上留下一个孤儿。当这个孤儿回到母星地球,却仿佛来到了一个异世界,面对着文化的隔阂。
按照地球法律,瓦伦丁·迈克尔·史密斯成为火星的拥有者。于是,从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起,他立即成为各大势力争夺的对象……
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很难用故事梗概来说明的。
设想一下《红楼梦》,一句话表述成,发生在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故事,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贾府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人生悲剧。
啥感觉?[呲牙][呲牙][呲牙]
其实这部作品我个人阅读感受不是太好,前半部的设定和书名真的太打动我了,但是全书后半段我是用WTF的表情读完的,那些关于性解放,宗教,社会解构的东西,不是作者夹带私货?最后那个耶稣受难是啥?
然而,事实是,这部作品为海因莱因在西方社会赢得巨大声望,被许多读者认为是他创作生涯的里程碑。
或许对于我们难以接受的,恰恰是这部作品想要的:
它的魅力,并不在于过硬的技术细节描写,也不在于文笔如何流畅优美,故事情节如何爽快,而是海因莱因从根本上摧毁了当时的伦理道德观,将传统思想踩在脚下,并在此之上建立了一个完全违反了常识的新兴文化现象。
借助瓦伦丁这位“异乡异客”的视角,读者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审视人类文明,重新理解当今社会的种种思想观念。
如果对科幻小说黄金时代感兴趣,建议还是不要错过这部作品。
如今的国际社会,正如亨廷顿的预言一般,爆发文明的冲突,那么想要了解西方现代文明,这本被许多美国年轻人奉为经典,好几十年后还有人将其改编为电视剧的作品,也不失为一扇窗口。
我个人对于文化差异的体会,是在安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系列中。
读这套书时正好去纽约出差,在地铁中,面对形形色色,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乘客,突然觉得,安德系列中对于书中对于 生人、异乡人、异族、异种的探讨和构思,产生于美国作家的笔下,并非偶然的灵光一现,而是种族和文化大熔炉的背景,文化冲突与和解的现实造就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异乡异客》无愧于它的书名,虽然没有按照我所期望的方向展开。
多说两句,海因莱因是个人偏爱的科幻作家,虽然很多人因为《星船伞兵》这样的作品骂他,说他意识形态绝对论,反民主,军国主义。但是他确实是一个有着独特思考和表达的作家。
或许可以试着先从不那么富有争议的作品去了解他。
能引起思考和争议的作品,往往都是值得一读的,不是吗?
银河系搭便车指南
道格拉斯 •亚当斯
如果有一部作品,能够把科幻世界的奇思妙想和传统文学的妙语如珠结合得天衣无缝,那就是银河系搭便车指南。
亚当斯属于那种才华横溢却游戏人间的英国作家。他毕业于剑桥英语文学系,却做过很多匪夷所思的职业,比如阿拉伯王公的保镖、鸡场清洁工,还有平克·弗洛伊德的吉他手。
据说他是在欧洲徒步旅行时,眼望星空,突然想到了银河系搭便车指南这么个题目。
最初并没想写成科幻,但既然地球一开始就被宇宙拆迁队给灭了,只好一路“科幻”下去。从BBC的广播剧一路发展成五部系列小说。
如果按作者的本意,把它当成一本“搭车指南”来读,会别有一番乐趣。你一边听着亚当斯一本正经地说瞎话,一边欣赏银河系各个星系的风土人情,会发现到处是英国的影子——下午茶、小点心、Which杂志、外星人在伯尼茅斯看球度假……
书的内容就不介绍了,一来不想剧透,二来觉得这书和其它科幻巨著不同,看起来设定很大,读的趣味全在于细节,在于那些英式幽默,这也是有人攻击它全书在抖搂小聪明的原因吧。
几件事证明它的影响力:
一是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采访中推荐这本书,称它是自己最爱的科幻作品,最近几年中国大陆这书的销量估计有一半得归功于马斯克。
二是在科技界,尤其IT界,书中那句“别惊慌”(Do not panic)已经成为黑话切口般的存在。
马斯克发射到地球—火星转移轨道的跑车里,放着一本银河系搭便车指南,车载屏幕上打印出DON'T PANIC
三是芬兰有个科幻组织名字就叫42,为啥?看完这本书就知道了。
四是天空中有颗小行星,用了书中主人公邓特的名字。
总之,它和星球大战一样,已经成为欧美现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提醒一下,同名电影让我很失望,和《安德的游戏》电影版一起高居我科幻电影避雷榜前三。
据说小说中译版也被吐槽得厉害,庆幸我看了英文原版。
其实当年《科幻世界》上有个开头翻译得相当不错,不知为啥最后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搞了个备受诟病的版本。
《1984》
乔治 奥威尔 1948年
其实把这本书放进来有点犹豫,因为作者本人似乎并不把它归为科幻,有大量评论把它作为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并不当作科幻。
它的文字和人物刻画水准,远远超过一般科幻作品。
但是左看右看它都符合我对科幻的定义——思考人类未来的文学。
书中对无所不在,控制着人们思想的老大哥的刻画,实在太深入人心了。《1984》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文化符号,文化常识。
苹果1984年的电脑广告,就是模拟1984中的情节,砸碎老大哥,影射微软的垄断和对市场的控制。
风水轮流转,如今是堡垒之夜游戏公司不满苹果的抽成政策,在2020年的广告里把苹果比喻成IT界的“老大哥”。
瞧,没看过这部作品,连广告都可能看不懂。
所以,即使不从科幻作品的角度评价,也是不可错过的作品。
以上是个人推荐,还有一些非常值得一读的科幻作品,可能更多源自个人偏好,就不在这里罗列了。
另外,喜欢科幻的人,应该也会喜欢卡尔萨根吧?《宇宙》系列片是科普神作,至今没有第二部能撼动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因为他讲授的不是知识,而是人类的智慧如何探索宇宙。所以,顺手推荐一下。
最光阴
时间之墟(不停跳楼,太疼苦了)
三体X(评分较高的三体作品,你们都是虫子,原来他们才是真虫子)
计算中的上帝(很早读的国外作品,重温了一遍,为什么科学的尽头是宗教?看,上帝出来了)
王晋康“活着”三部曲,逃出母宇宙、天父地母、宇宙晶卵(人类脑残抗争史诗)
这些是我读过三体后还能读下去的科幻作品
春城人
推荐一部接近的作品《计算中的上帝》不敢说和《三体》相当。但比《基地》系列强的多。
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一部接近于大刘写的中短篇小说的作品。
作品一开始外星人就来到了地球,投了一个三维仿真投影在地球上。和一位古生物学家,一起讨论生命进化的问题。
讨论的内容非常有趣,涉及各种生物还哲学问题。
结局还是比较震撼的。已经进化到计算机芯片中的生命,怕被其他发展了宇航技术的人骚扰。隐蔽了一颗超新星,在超新星光锥范围内的所有碳基生命都将被摧毁。关键时刻一个类似手掌形的力场挡住了致命的辐射。
引出了主题 计算中的上帝。
初看《三体》时对黑暗森林理论,佩服到极点。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发觉在宇宙黑暗森林理论的缝隙里。一样可以有不错的科幻故事。心血来潮在番茄小说里写了一本科幻作品。介于网文与传统科幻之间。欢迎大家批评指正。黑暗森林,星海灯火
cxyfire
三体的最伟大之处不是他对未来科学的想象,而是描写了未来科学环境下,人类可能的政治体制和人类应对外界刺激可能产生的反应。这一点,古今中外无人超过三体!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对未来科学的想象也有独到之处,但对未来政治的想象还不如一个婴孩!永恒的终结确实奇妙,但永恒时空的专家们的行为很是奇怪:为了守护人类,按理来说,他们应该鼓动人类发生战争,以此促进科技和体制进步,但他们选择杜绝一切变量,给人类那种世外桃源般的宁静。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点,当人类社会没有社会矛盾,没有天灾人祸的时候,人类社会根本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参照我国古代社会体制进步极慢,那还是年年大灾的情况下),因为统治者没有改变的意愿,更不会有促进政治进步的决心。只能说,特定历史环境下造就了独特的作品,但也受到了它的限制。
____M.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的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不敢说高于或者说与《三体》相当,作为一个看了二十几年科幻小说的幻迷,我倒是可以推荐几部感觉比较不错的。
一、拉玛系列
这个系列总共四本:《与拉玛相会》、《拉玛2号》、《拉玛迷境》、《拉玛真相》,第一本作者是阿瑟·克拉克,后三本是克拉克与美国金特里·李合著。硬科幻的经典。
二、《沙丘》系列
这个系列总共三本:《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作者是弗兰克·赫伯特。
三、《重力使命》
作者是美国作家哈尔·克莱蒙特,硬邦邦的一部科幻巨著,也是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之一,跟着克莱蒙特的脚步,你将领略到异星完全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细腻的笔风、奇特的构思,还有基于科学基本定律之下的超乎常人的大胆想象,阅罢合书,真能体会到什么叫帕金森。
四、《热夜之梦》
作者是美国大名鼎鼎的乔治·马丁,非常出色的吸血鬼题材小说,全书风格较为沉郁,部分情节较为毛骨悚然,请广大读者陪同孩子共同阅读!
chichiyouyou
鬼鬼
作为小说,看的确实有些费劲。《三体》主要塑造的是一个超级宏伟的宏观世界。三本书,字里行间的文字表达我感觉一般。叙事我也感觉很麻烦,前戏贼多,过程迅速,结局惊奇。。是挺值的看的。如果发现在看书的过程中,感觉容易瞌睡,那就去看看头条号 文曰小强的一个视频,90分钟左右三体解读。
还有BILIBILI上有个人出的一个视频系列章北海传等等
卟卟哼哼
《三体》这本书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那可真的是很高了。完全可以算的上是科幻巨著。
获得奖项庵后别的咱们先不说,就先来说说这部小说获得的奖吧。来感受一下这本书的厉害
国内奖项:
2006年度第十八届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科幻特别奖
2010年度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
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
第一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金奖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奖
国外奖项:
2014年度美国奇幻科幻协会星云奖长篇小说类(提名)
2015年度普罗米修斯奖最佳小说(提名)
轨迹奖科幻小说类(提名 )
约翰·W·坎贝尔纪念奖最佳科幻小说(提名)
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
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我自己的话,看完合上书的那一刻,这本书在脑子里刻画的场景还久久不能消散。说一下当时我的真实感受。第一部看的时候,确实有些困难,看到那些生涩难懂的物理名词,瞬间头大,是真的一个都看不懂。当初我也是凭借着这本书的好评,坚持读下去。不过第一部都到后来的时候就拔不出来。
然后就顺着第一部,打开了第二部。第二部就开始沉迷进去了,无法自拔。等合上第二本,要去第三本之前,凭借着对续集或者“第三部”的消极认知,感觉第二本已经难以超越了。第三本不可能写的比第三本好。但是没想到,真的写的比第二部还要好看。而且喜欢最后的一句话“给时光以生命,不要给生命以时光。”
所以五颗星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真的超级好看。
candacefx
算,但不是因为它得了雨果奖,雨果奖这玩意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常出水货,得这个奖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水平高了。
但这奖名气大,各种科幻奇幻大神每年一定会看一眼得了这奖的书,三体之所以可以算科幻巨著,是因为各路大神们看完它之后都惊呼牛哔。
最简单的,《冰与火之歌》肯定是巨著了,他的作者乔治马丁极爱看三体,巨著的作者都极爱看的书,那肯定也是巨著。
Yan_liu
三体的文学性其实没什么好聊的,对人物的刻画也比较简单生硬,唯一比较成功的是对史强的刻画,确实很有画面感,其他人,包括叶文洁也好罗辑也好,性格人物形象等其实都比较模糊,也就是说,读者脑海里就没有一个统一形象的叶文洁罗辑,但是史强,就比较能统一了。
但三体的现实意义,其实已经完全盖过了它文字上的瑕疵,就像迈克尔杰克逊,其实,我们已经不在乎他的外表是什么样。
一般来说,三体的出现,让市面上基本不会再出现关于外星人的科幻电影,至于以前拍的,洛杉矶之战也好,独立日也好,都显得幼稚了。
三体的宇宙观,可以说,凭他一己之力将人类从婴儿期拉到了青年期,人类应该重新认识这个广大黑暗的宇宙以及自身对于宇宙存在的意义。在一个恒星际文明面前,人类显得如此得弱小,以至于外星人都不需要出现就可以让整个太阳系显示。
三体中很多科学概念理论和观察数据其实很早都已经出现,比如人类对于能源的应用其实连行星级都达不到,宇宙膨胀的速度超过了光速,宇宙中绝大部分都是只有引力却观察不到的暗物质,粒子加速器撞击结果的数据科学家都没法理解,离我们仅4光年的三星系统,维度的概念,物质波引力波,四中基本力中的强力,空间曲率,夜空中爆炸的恒星,没有任何外星人存在的迹象,碳基生物硅基生物等等,我们都已经知道,但三体却将他们全部统一起来,勾画出了基于全部现实而得出的结果:黑暗森林及正在死去的宇宙。
三体勾画的宇宙观是如此真实,但凡有些基本宇宙物理学基础的人都会感叹:原来如此!这么多迷一样的现象其实经过小说的勾画,结果就豁然开朗。
……
零零散散说了那么多,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啥。总得来说,就是三体用基于现实的科学现象科学理论为基础,勾画出了真实的宇宙图景,让绝大部分人都重新认识自己对宇宙的观点。
不像其他小说电影,比如神经质式的《降临》、幼稚可笑的超级战舰、动画的《变形金刚》等等,看着一乐就好,但看完三体,却能让你真正切切地去思考宇宙和人类的未来该怎么办……
倾心一程
我陆陆续续看了一遍,听了4遍,我超级喜欢三体,以前可能看科幻小说不太多,但是这一部三体确实应该是科幻巨作,从全世界读者的反响来看,从它获得的奖项来看,它都当之无愧,我以前对小说痴迷的时候还是上学期间的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看三体不是武侠小说那种看的爽快,而是震撼力,真的非常震撼啊!
xo地球人
在三体中宏大的宇宙场景和众多高级文明的科技面前,现今地球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都感觉到自己每天所处心积虑的阴谋和勾心斗角显得多么可笑和不值一提。
kusum
三体只是一部很软很软的科幻,不过加了一些宇宙流概念,与黄易的卫斯理系列小说对比没有多少优越性,最大的缺陷是最后没有搂住结尾,有虎头蛇脑之嫌。不过相比网络奇幻文,它当然是神一样的存在。或许这就够了。
踏着梦想前进
《三体》三体在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膺2015年雨果奖最佳小说奖。
《三体》英文版在海外亚马逊上获三星以上好评读92%,2015年十月,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社交网络上称自己正在读刘慈欣的《三体》,并有3万多人为这条消息点赞。扎克伯格还简单介绍了自己阅读这本书的原因:“这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中国科幻小说,甚至现在好莱坞都将它作为剧本来拍摄电影。我最近一直在阅读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三体》可以让我很好地缓解阅读的疲惫,并且也不会无聊。
据美国ABC等主流媒体报道,奥巴马在2016年夏威夷新年休假期间正在看一些书,而这其中正有大刘的《三体》英文版!
《三体》当得起任何赞誉。它是一部超乎寻常的小说。
jingxuan
当然算,必须是世界科幻巨著。个人认为甚至可以算是十几年来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幻小说,不论是宏大的背景,缜密的科技情节设置,硬核的背景理论知识应用,都可说是世界一流水平。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你认为它不是最好的,那么,请你指出一部二十年内的超越三体的科幻小说来。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找不出第二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