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集有哪些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okBwloPO_MDtiAfKq6W4A
提取码: udxy
鲁迅的散文集只有《朝花夕拾》;
另外散文诗集有《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比如《坟》《热风》《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集外集》《花边文学》等。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cgblog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故乡》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的自撰文《鲁迅自传》。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莉莉子dream
药 坟
其他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
《呐喊》文集
《二心集》文选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风波
《故乡》
《孔乙己》
《狂人日记》
《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
《药》
《彷徨》文集
《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
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结集出版:
鲁迅作品集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鲁迅的作品深受喜爱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原贴:鲁迅一个字的小说有哪些﹖
zzooo
鲁迅作品如下: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
2.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3.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5.论文集:门外文谈;
6.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扩展资料: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aiwandexiaolu
鲁迅先生一生写了无数作品,以杂文、散文为主,也写过一些绝佳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让人拍案叫绝,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洗礼。
下面这5部经典作品,是从鲁迅先生不同的文体类型中各选了一部,让我们一睹鲁迅先生的风采吧。
一、小说集《呐喊》《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二、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三、论文集门外文谈门外文谈是鲁迅论述文字起源、发展和改革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涉及文艺问题的部分,精辟地阐述了文艺起源与人类劳动实践的关系,肯定了民间文艺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指明了新文学家对于人民大众所应取的立场和态度。全文批判了文字与文艺起源问题上的各种唯心论观点。
四、 杂文集《坟》《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娜拉走后怎样、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形象。
五、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先生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同时,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的这部《中国小说史略》,旁征博引,将中国小说的发展史,汇集成一部结构清晰的学术著作,严谨的考究、大胆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治学的一面,也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为后世的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炒米糖2
“侠骨”与“柔情”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这幅对联是一位书剑漂零的侠客在抒写自己的侠骨柔情,颇有点郁达夫的“曾因酒醉鞭名马,惟恐情多累美人”的味道,其实这是金庸用他的十四部小说名字的首字组成的,虽不能说对仗工整,倒也颇能表现金庸小说侠而情的气概。
“情”与“理”的冲突恐怕是人类生命历程的恒久冲突之一。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情”与“理”一直是被当作人性的两个方面来对待的,传统哲学围绕着对“情”与“理”的认识及其关系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如果能联系社会发展史来考察哲学发展史,就会发现一种很有意味的现象:在哲学上如果“情”能稍稍抬头,则社会往往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反之则死气沉沉。
当然,中国封建文化的根本性质决定了“理”总是要胜于“情”,这在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人欲常相对”,“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我们且不评说朱熹哲学如何把中国传统哲学彻底精致化,把封建道德的最后一点能量都挤榨出来,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转向后期的标志之一,只是想借此说明“情”与“理”、“人欲”与“天理”在传统文化本体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在金庸小说里,“情”与“理”主要表现为人的本真生命与道德禁锢的恒久冲突,具体说来就是爱情与俗常规范的冲突。显然,金庸小说既没有表现出脱离中国文化实际的滥情倾向,也没有做抑情绝欲的道德说教,而是合理地张扬了人的本真生命,对传统的禁锢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理”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或是讴歌富有现代意识乃至恒久的价值的爱情,或是提供认识价值,使人引以为戒,把传统的爱情赋予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从整体上看,金庸小说最大的成功之一是通过爱情描写而为我们建构了一种携手走天涯的人生范式,毫无疑问,这种人生范式既是对传统的僵化、腐烂的人生范式的突破,又是一种诗意的人生,由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令狐冲与任盈盈、袁承志与温青青、陈家洛与霍青桐等人共同构建起的这种人生范式有着恒久的激动人心的力量。在一个禁锢封闭的社会里,敢于“携手走天涯”,本身就是对本真的生命之情的张扬,是人的感性与理性在理想状态中一种诗意人生。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种融“水浒”与“红楼”于一体的人生范式,既是植根于传统文化深处的,又是为正统的封建观念所不容的,因为她把传统文化中符合人的本真生命的内在的合理因素张扬出来,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道德观念的封建政治意识形态有着尖锐的冲突,并对其发生着撞击性的破坏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这一人生范式才对现在乃至未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这种携手走天涯的人生范式之中,各人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无一相似的。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姑且把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模式分为理想型、补偿型、、未来型、庸俗型、变态型、无奈型、自由型七种模式。
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是一种理想型的爱情,其纯净程度几乎超越了爱情的基本组成要素----两性之爱。同时,他们的爱情又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世俗观念、伦理道德乃至所谓的“正人君子”们对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爱情的扼杀,杨过、小龙女所经历的每一次人事惨变均不与此无关。杨过身世凄苦,自幼养成了愤激而又飞扬佻达的性格,蔑视俗常规范;小龙女自幼入古墓,不审“三从”,不懂“四德”,不谙世事,不存机心,几近老庄所谓的“婴孩”状态。如果严格地从当时的情景来考察这对“师徒”的爱情,就可以看到,这恐怕是人事间不带丝毫世俗色彩、功利色彩的最契合人的本真生命的纯洁的爱情。但当这一理论上的爱情被带出古墓时,因有师徒之分而遭到了黄蓉、郭靖、整个武林乃至社会的拒斥,使杨过和小龙女历经数次惨烈的分合。虽最后因二人为国拒敌立有大功而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这只是良好而又虚幻的愿望,最真实的还是他们遭受“迫害”的过程。
小龙女的形象使我们想起了庄子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神人”之爱遭受了封建道德观念的残酷迫害,这就不仅仅具有社会层面上的“反封建”的意义,而且是从文化、哲学的高度反思了文化理想与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的矛盾,为重塑民族文化本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黄蓉与郭靖的爱情最为现实,也最为动人,但其骨子里却充斥着道德的欺骗,是一种补偿型的爱情。
相对于上述的爱情模式,郭靖与黄蓉的爱情更具有认识价值。郭靖作为“为国为民”的大侠,自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在与黄蓉的爱情关系上,却陷入了“情”与“理”的复杂纠葛。黄、郭之爱的传统观念上的真实性和文化理想上的不合理性使我们产生了这样的联想:任你怎样活泼轻柔、聪敏灵慧的女性也奈何不了木讷刚毅、质实朴拙的男性,不论怎样鲜嫩娇美、天趣盎然的感性生命永远挣脱不了僵硬冰冷、专横残忍的传统理性的铁掌,所谓“巧妻常伴拙夫眠”应是一声历史的浩叹。
黄、郭之爱还浸透着传统的道德宿命意识。道德宿命意识来自于传统文化的深处,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大致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构建和变化,一是秦汉时期,宇宙观、认识论是这一时期的文化、政治的核心;二是宋明时期,伦理本体、人性论是这一时期文化思想和政治理论的核心。宋明以降,这种伦理本体型的意识形态逐渐内化为民风民俗、思维方式及广泛的社会心理,戏曲、通俗小说以及文言小说都毫不例外地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伦理本体型的文化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的一面,但当它内化为日常生活心理时,就不可避免地同迷信思想、果报轮回意识、消极退隐意识乃至“精神胜利法”等俗文化意识相融合,整合成道德宿命意识。
道德宿命意识是一种道德上的虚幻的承诺,在设定道德是至高无上的本体乃至宿命的前提下,告诉人们只要恪守正统的道德观念就会获得应有的一切,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道德宿命意识的虚幻性主要表现在其非现实性上,即使此生不谐,来世亦必可得,从而迎合了人们的懒惰、无奈人又希求精神胜利的深层心理,为普通的社会心理所接受。这种意识积淀入人们的审美心理,使之具有了真正的审美品格。
道德宿命意识具有极强的麻醉作用,牛郎、董永的故事就是极好的例证。如果牛郎被许诺得配仙女,董永被认定可娶织女,那么他们就会永远甘于放牛和做长工而不思觉醒,永远不会面对现实的悲剧性。郭靖作为一个万民敬仰的儒侠楷模,黄、郭之爱是以牺牲黄蓉为代价而对郭靖做出的虚幻的补偿,这一重要的补偿使郭靖的生活圆满起来,在他为国捐躯之后,人们只能唏嘘赞叹而无所遗憾。郭靖生前有艳福,死后有哀荣,他的道德付出得到了对等的补偿,人们觉得圆满而又自然,再也不会怀疑其中的虚幻性,如果没有这样的补偿,反而会觉得愤愤不平。多少年来,人们就是在这种虚幻的补偿中沉迷,在欺人与自欺中作了自了汉。
作为书生侠客的陈家洛颇似一位古代的“人文主义者”,他虽然没有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式的对事物及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但他对于霍青桐和香香公主的选择、对皇帝的轻信、为救周绮之子而放掉乾隆皇帝等做法已证明他试图把传统的文化理想施诸现实之中,这说明他还是一个纯粹的书生。再加上他以献出爱人来换取乾隆的“反正”,就构成了这样的寓意:以文化理想来取代现实政治。当然,陈家洛作为本质上的书生在这“书”与“剑”的“恩仇”中只有失败,但却正是这文化理想之“书”对现实政治之“剑”的不断的殉难式的矫正才使中国历史不致沉落。
上面使陈家洛作为书生的强硬和永恒的一面。但他与香香公主的爱情却属于内弱型的爱情。他不选择武功高强、多谋善断并对他的事业会有帮助的部族首领霍青桐,而是爱上了霍青桐的妹妹香香公主----位柔弱纯善,满身花香但却只能成为他事业的累赘的姑娘,他可以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己的选择辩护,但他无法逃脱文化的限定:他对爱情的选择表现了传统男性文化品格中天然虚弱的一面,他试图在内倾的和谐中来显示自己的强大,来寻求男人的意义。
其实,最典型的恐怕还是《侠客行》中石清对爱人的选择。石清与师妹闵柔、梅芳姑同门学艺,梅芳姑深深地爱着石清,她无论相貌、人品、武功、诗文还是女红都比闵柔强出多多,但石清却选择了闵柔。梅芳姑对此大惑不解,并因此生出极大的怨恨,不惜抢走石清和闵柔的儿子作为报复。最后,机缘巧合,三人重新聚首,梅芳姑问起石清不爱自己的原因,“石清缓缓说道:‘梅芳姑,你样样比我闵师妹强,不但比她强,比我也强,我和你在一起,自惭形秽,配不上你。”梅芳姑听完以后,终于明白了自己不能获得爱情,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因为自己太好,在后极大的悔恨中大叫一声,自杀而死。
中国的男人是虚弱的,这是一种内在的文化的虚弱。陈家洛与石清的选择不是他们自己的偶然选择,而是由传统文化的特质决定的。中国内倾型的文化----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文化----决定了中国男人惧怕征服外在世界,包括征服女人。当一个具有人格和意志力量的女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时,中国的男人往往感到惧怕,不敢通过征服对方来显示自己的力量,而是选取了另一条捷径----即选择一个比自己更卑弱的女人来衬托自己的强大。
前些年,鉴于男人的卑弱,妇女界掀起了一股“寻找男子汉”的浪潮,标出阿兰德龙、史太龙、高仓健来,希图按图索骥,寻找出中国的男子汉,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当然,她们也并非完全没有收获,那就是发现满世界充斥着《围城》中的方鸿渐,其特征是:当太监不用作手术。
段正淳的爱情观似乎带有对爱情未来状态的思考,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应该属于未来型的爱情。
未来型的爱情和理想型的爱情应该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超越现实、民族和文化类型的爱情的终极状态,当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时,应不受民族、地域、文化等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考虑符合本真人性的爱情要求;而后者是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爱情理想,受到民族、地域和文化的限制。然而,未来型的爱情并不是一种抽象、空洞的爱情,她是人类对爱情的超越性的渴望,是对爱情的终极状态的思考。这种思考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选择进步的爱情模式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如果我们愿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应该看到,段正淳与他的五个妻子、情人的关系并非庸俗的一夫多妻制的关系,应该说段正淳和她们之间主要是一种爱情关系。当然,这里边并不是没有调情和滥情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新的因素,这就是段正淳对她闷都有着真诚的爱。据小说叙述,段正淳每见到他的一个情人,就把原来的情人忘掉了,就全心全意地爱这个情人,即使为这个情人去死他也不会犹豫。在这里,段正淳已经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不把爱情当作服务于现实利害的一种方式,哪怕是成全自己的道德形象,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爱情的审美感受之中,与现实功利绝缘。
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在这里我们无意去下一个完整而又周密的定义,只要捻出其核心部分就够了,那就是对异性的美的形式的感受,一切违背这种感受的爱情都是不纯粹的爱情。在这里,我们并不想否定“专一”、“忠贞”的爱情,只是想说明,那是在现实的基础出产生的道德型的理想爱情,因为道德具有浓烈的审美特质,所以这种道德型的理想爱情自然就被看作是天然合理的。但是,必须看到,这远不是爱情的终极状态。
一夫一妻制的稳定的家庭观念符不符合法律,当然符合法律;符不符合道德,当然符合道德。然而,符不符合人性呢?肯定不符合人性。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就像其他社会秩序一样,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对人类异化的结果,是人类要进一步改进的对象。而今天的“专一”、“忠贞”的美好爱情,其本质也是私有制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并不具有永恒性。爱情的“专一”、“忠贞”所具有的排他性,正是私有制的排他性在人的情感上的反映。
“专一”、“忠贞”道德型的理想爱情是美好的,具有丰富的现实合理性,但并不是永恒的。段正淳的爱情不一定具有现实的模仿性,但对爱情的思考却具有深刻的未来意义。不是吗,我们读完《天龙八部》,并不一定讨厌段正淳的“风流”,甚至还喜欢他的多情,这难道不透显出我们人性深处的潜在的渴望吗?
段正淳的爱情遭遇正显示出人类情感的避仄处境。段正淳对于他的妻子和情人,应该说主要的是爱,甚至是真诚的爱,只是由于现实中的秩序、规范和制度使他不能让每一个爱人都成为王妃,更重要的是他的妻子和情人在爱情上的排他性使他无法兼有众美,因而能把他的爱情避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我们不要把段正淳的爱情看成是他对女性的贪婪的占有,他对她门的爱以及最后为她门而死的结局充分说明的他的真情与奉献精神。段正淳不能使他的妻子和情人满意,那并不是段正淳的过错,而是现实的过错,是现实对人异化的结果。反之,如果把段正淳和他的妻子、情人进行性别置换(如果现实允许),也一样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段正淳的爱情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夫多妻的庸俗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所以令我们感到迷惑乃至恐慌,那是由于我们被现实所禁锢,很难感受到未来的美好;然而,它又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这不仅在于在于它负载了对人类的爱情的未来状态、终极状态的富有悲剧意识的深沉的思考,更说明人性的活力是无法泯灭的,这也正是人类的希望之所在。
韦小宝的爱情是地地道道的庸俗型的爱情。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小农意识和流氓无产者意识,他出身妓院,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仅没有正统观念和传统美德,就连一般的是非观念也十分稀薄,因而,做起事来就不须瞻前,亦无须顾后,确实有点“无所畏惧”。所以,想从韦小宝的身上挖掘出什么高尚的爱情来,那是痴心妄想。他的女性、婚姻、爱情观大概是世界上最“实际”的,在他看来,妇女=妓女,爱情=占有,结婚=生殖。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什么伦理、道德、崇高、尊严,一扫而光,连赫赫皇宫都被他误认为是妓院(文化实质上确是如此),难道还能希望韦小宝看到什么庄严和神圣的事情吗?
当然,韦小宝的流氓无产者意识确实解构了某些僵固的政治意识形态,问题是他在解构负面价值的同时更多地解构了正面价值。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属于“建设不足,破坏有余”的一类。对此,数十年来的历史和现实恐怕不只是令我们心有余悸,恐怕还要继续发悸。然而,金庸小说在探索国民性时对这一充满流氓意识的女性观和其行为方式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和批判。关于这一点,纵观新时期小说,都似乎没有完全达到这一高度。
李莫愁和康敏的爱情是属于变态型的。说其变态,仅仅是指其心理的变态,具体的表现就是不正常的歇斯底里的破坏欲,而这种心理的变态正是由其文化底蕴所必然导致的。李莫愁的变态的爱情观实际上反映了不为我所有便要毁灭的狭隘的小农意识,这种小农意识具体表现为极度的妒忌心理。在李莫愁那里,没有平等的观念,只有为所欲为的占有,没有对别人的尊重,只有对别人的强制。当然,李莫愁试图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来解决感情问题,结果自然是玩火自焚。“问世间,情是何物?”当李莫愁唱着这首歌,在烈火中婉转而死的时候,她对爱情的追询从反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
康敏的爱情观更是大有意味。康敏实际上把爱情政治化,把一切居为己有,要做爱情霸主、爱情的独裁者,这与李莫愁的爱情如出一辙。她为得不到萧峰的青睐而耿耿于怀,更为段正淳的“负心”而怀恨在心,因此,她报复萧峰,毁灭段正淳。康敏要做男人世界和感情世界里的女皇,正是现实社会中的皇权思想在人的情感世界里的反映。
这种爱情的文化底蕴是小农意识,其实质是占有,导致心理变态的中介是嫉妒,结果是毁灭别人,更毁灭自己。我们从中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封建集权制的社会中,人们的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是多么的契合、统一。
张无忌的爱情属于无奈型。说其无奈,是指他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在无可奈何中做出被动的选择,不仅爱情如此,他的整个人生都是如此。张无忌是个平民英雄,他尽管作出了惊天动地英雄业绩,但他骨子里还是平民,所以他注定当不了皇帝。张无忌的形象大有意味:没有自己的明确、固定、坚定的主张,尽管可能作出英雄业绩,但却难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在爱情选择上,张无忌也显示出突出的平民色彩,那就是敬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张无忌那里,这个“父母”和“媒妁”就是命运。不能说张无忌没有爱情,不能说他没有“抗争”,但他总是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爱情,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命运的逆来顺受的奴隶。可以说,张无忌的形象在某些方面集中了平民百姓的特点。
令狐冲是金庸小说中较为著名的人物,他之所以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就是因为他超越了江湖意识,上升到了“自我”的高度,能够真正地不受江湖羁绊,能够真正地笑傲江湖。令狐冲是一个“潇洒”侠客,他看似没有萧峰那样的重大使命,也没有郭靖那样的生活目的,没有杨过那样的惨烈的经历,又没有张无忌那样的责任心,他似乎什么都可以干,又什么都可以不干,实际上他有自己的大使命在,有自己的大悲苦在。当然,使得那些“轻薄之徒”艳羡不已的,也许还是于他可以在女人堆里厮混,最后还能得以归老温柔之乡,享尽天年,但这些,都是“现象”的东西。
鉴于上面的论述,我们把令狐冲与任盈盈的爱情归为自由型。令狐冲与任盈盈不受正、邪观念的拘囿,可以依照自己的好恶来选择伴侣,有点现代的“自由”的的味道,但取得这种自由的代价,却是无比巨大的!
噫吁嘻!诚如古人所说,“红衣脱尽芳心苦”。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以其绚烂的形式使亿万读者痴迷,然而,爱其“红衣”者甚众,得其苦心者几希。也许,只有“脱尽”这绚烂的“红衣”,才可见其良苦之用心!
清末民初小说批评家管达如说:“英雄、儿女、鬼神为中国小说三大要素。”“武”与“侠”属于“英雄”的范畴,“情”与“理”属于“儿女”的范畴,金庸小说借助传统小说要素来充分阐扬了传统文化,营造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把传统引向了现实。这里并不是希求重建一个充满着“侠骨”与“柔情”的世界,只希望能在“侠骨”与“柔情”的浇铸中,我们的民族生活得更加坚强一些、美好一些。
简单回忆
1、《华盖集》是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的图书。收录了鲁迅在1925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一篇, 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读书》忽然想到我观北大碎话等。 在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现已编入《鲁迅全集》第3卷。
2、《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
3、《三闲集》,鲁迅的杂文集,编讫于1932年。集子中出现“闲”字,是因为成仿吾批评鲁迅“有闲”,并且“有闲”有三种缘由,“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4、《伪自由书》是1973年05月0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本书是是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以杂文为武器进行政治斗争和思想批判的战斗记录。
5、《集外集拾遗》鲁迅文集。书名由作者自己拟定,未编完而因病终止。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时,由许广平编定印入。
1957年在此基础上扩大重编。共收文一百二十六篇,为1903年到1936年间所作,包括当时搜集到的所有未曾编入各文集中各种体裁的作品。
扩展资料:其他作品:
杂文集: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
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
参考资料: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向世界出发
鲁迅 - 鲁迅作品
鲁迅作品
短篇名章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
《呐喊》文集
《二心集》文选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风波
《故乡》
《孔乙己》
《狂人日记》
《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
《药》
《彷徨》文集
《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
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结集出版:
鲁迅作品集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鲁迅的作品深受喜爱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 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天乐在路上
鲁迅主要作品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集外集》;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
论文集:门外文谈。
扩展资料
鲁迅文学特点
鲁迅小说文体的突出特点,是富有开创精神。
以《呐喊》、《彷徨》而论,作者根据不同小说内容的需要,为每篇作品精心寻找恰到好处的体式和手法:有的截取横断面,有的直现纵剖面,有的多用对话,有的近乎速写;有的采用由主人公自述的日记、手记体,有的采用由见证人回述的第一人称,有的则用完全由作者进行客观描绘的第三人称;有的抒情味很浓,有的讽刺性很强,有的专析心理,有的兼表哲理;形式种类极为多样。
正像沈雁冰当年读〈呐喊〉一文所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后来的《故事新编》,更属全新的大胆尝试。作者运用古今杂糅、时空错位乃至荒诞、夸张的手法,将神话、传说、历史上的人物还原于凡俗的环境中,寄托或庄严、或滑稽、或悲哀、或憎恶的诸种心态,这是鲁迅借鉴国外表现主义作品而做出的重要创造。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DongZai
4,机缘巧合型
代表人物:虚竹,梦姑;狄云,水笙
缘是个奇怪的东西,也是个有趣的东西,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正由于缘的奇,巧,绝,缘的不可预见性,使世上大多数人都相信缘分.因此,人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世上的爱情绝大多数都与缘分有关,因为许许多多的爱情在未到来之前,可能没有一点相关的东西,现实中指腹为婚,青梅竹马的婚姻几率越来越低,尤其是那种好像可能实际又不可能,好像绝不可能又成为事实的爱情,令人们叹为观止.
欣也潇潇
鲁迅有三本短篇小说集:
1.《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
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
风波1920,七斤
《故乡》1921,闰土
《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节》
《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1922年。
2.《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铭
长明灯“看 / 被看”
示众“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尔础
《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
《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
《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3.《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采薇1935、12,“看 / 被看”
《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
《出关》
非攻
起死1935、12,
《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原贴:鲁迅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xueqiuwxl
鲁迅 - 鲁迅作品
鲁迅作品
短篇名章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
《呐喊》文集
《二心集》文选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风波
《故乡》
《孔乙己》
《狂人日记》
《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
《药》
《彷徨》文集
《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
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结集出版:
鲁迅作品集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鲁迅的作品深受喜爱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jingl
文学作品的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中国传统的“二分法” 所有文本体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依据:文本的外部特点即语言形式因素. 这种分类过于笼统,没有涉及题材、构思等问题,难以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现在已经被废弃. 2、西方的“二分法” 以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的的“二分法”为代表,他依据文本模仿现实的手段区分了史诗、戏剧两大类.由于史诗是通过语言来模仿现实的,不像戏剧那样有音乐的介入,因此被看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类型.至于史诗的语言表现形式,可以是韵文,也可以是无韵的散文. 同样是二分法,以亚里斯多德的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文论更侧重文本的媒介手段等内在特点. 二三分法 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二分法没有提及抒情诗,当抒情诗在文学中的地位提升以后,二分法被三分法所替代. 三分法是依据文学作品选取题材、构思方式和情感体验方式以及塑造形象的表现手法将各种文学划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的一种方法. 叙事类文学侧重于以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事件、人物和环境景物为题材内容,以摹仿、虚构为构思方式,以具体生动的叙述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反映和表现创作主体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把握的文学作品. 叙事性是叙事类文学基本的审美特征.叙事类文学包括小说、史诗、叙事诗、故事诗、史传文学、报告文学等. 抒情类文学是侧重以抒情主人公主观情思为题材内容,以内心感受和体验为构思方式,以直接抒发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从而表现创作主体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体味的文学作品.抒情性是抒情类文学的突出的审美特征. 抒情类文学主要有抒情诗、抒情散文、散文诗等. 戏剧类文学是侧重于以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题材内容,以模拟和再现虚拟的真实为构思方式,以人物自身的行为动作和台词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反映创作主体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把握的一种文学作品. 三四分法 1、我国“四分法”将文学文本划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大类.有的在此基础上增加影视文学. 我国四分法是根据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同时考虑题材选择、形象塑造形象的特点,以文本的语言特征、体制篇幅为依据作为划分文学体裁的方法. 2、加拿大诗学家弗莱的四分法 他说:“文类的中心原则是相当简单的,文学中文类区别的基础似乎是表现的原则.词语可以在观众前面表演出来,可以在听众面前讲出来;或者它们可以歌唱出来,或者可以为读者写出来.” (〔加拿大〕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页) “在观众面前表演的诗歌是戏剧;在听众前朗诵的则是叙事诗;自己背朝观众唱或者吟诵就是抒情诗;而小说则是应安静地阅读的.”(〔法〕达维德?方丹诗学——文学形式通论,陈静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页) 弗莱的四分法与我国流行的四分法在立论依据与分类结果上并不相同. 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广义的指自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国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事件,文体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学运动、流派,文学理论,作家作品的考据、研究等等.类似中国古代文学史.狭义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按文学史的习惯,可以划分为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形式有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大量篇章脍炙人口.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LaMei
网文不需要文笔这是错的。网络小说不需要多么优美的文字,但它对小说的技法却极为坎坷。通俗点讲就是套路。但技法并不是套路。我很难用几句话便解释清楚他们的区别。我只能说,套路是死的,技法是活的。日更万字,完本成神,这也是错的。作为职业写手,万字的目标量也是很难做到的,更别说新人了,除非你有特别的注水技巧。完本能积攒信誉,但不一定成神,有时候你坚持完本是在浪费时间。
果儿的小猫
一、鲁迅作品:
1、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
2、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3、文学论著:
《中国小说史略》;
4、散文诗集:
《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年级上6课)等作品
5、论文集:
门外文谈
6、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huangyw888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一--英雄美人式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二--感天动地式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三--痴情女与负心郎式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四--单相思式
globefish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收录于《呐喊》)。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选自《彷徨》)《阿Q正传》(收录于《呐喊》)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鲁迅作品集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 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 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 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 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 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 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 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 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 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 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 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 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 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 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 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 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 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 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 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 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 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 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 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 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 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 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 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 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 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 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 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 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 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 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 人文《鲁迅选集》1952, 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 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 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 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 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原贴: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J1strain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草 朝花夕拾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拾遗补编 集外集 拾遗集外集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 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金 鲁迅诗集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Jimmy
叙述和描写都是写人记事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述和交待。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景物作具体生动的摹写。从描写对象上看,有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还有社会、自然等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由于叙述和描写都是交错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因而阅读时二者不易分清,具体是叙述还是描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区别。 (1)应用对象的不同。叙述的作用,一般用于对人物身世、地位、经历等的介绍,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的交待。描写主要用于对美的风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物体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刻画、描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 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秀,声乐、视唱、练声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第二次考试) 第一段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第二段话是陈伊玲第一次考试经过的概括性交待,是叙述。
(2)形象感不同。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描摹,重视原来的模样、状态、情景,常常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感强。叙述只是交待人和事物的经历,缺乏描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感。试比较:
风忽然大了,柳条吹动起来。
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象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枝条象长出一截儿来。(《骆驼祥子》)
第一段话只是告诉人们,柳条在风中被吹动,到底怎么动,末作具体介绍,没有形象感,是叙述。第二段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把柳条的动态再现了出来,给人的形象感非常强,是描写。
(3)线条粗细不同。描写是用细致的笔法构图,用的是细线条,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
叙述是用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来概述事情的经过,所交待的人和事是粗线条的。如: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挥手之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段,对举手的动作用了形容词和重叠词,既写了所举帽子的颜色、式样,又写了举帽的速度、力度,用的是细线条,是描写。第二段对母亲辛勤劳动所作的农活的简单介绍,是粗线条,是叙述,而不是描写。
(4)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叙述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包括时间、场面等大幅度的推进。长时间、多场面的变化,可用几句话叙述过去。描写,只是局部、片断上的变化,一般不能推进情节,即使有推进,也只是很小的推进。试比较:
普之仁领着我穿看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翘,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茶花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艳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荷叶咏)
第一段话是写普之仁领“我”看茶花,转到写各种茶花。有“我”所看茶花的场景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第二段用描写,写荷花是写同一时间内各种荷花的形貌、状态等,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5)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描写,要突出描写对象。用比喻、对偶、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较多。叙述,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下面一段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婷婷玉立的小树。(第二次考试)
三月里的春风
fiji_yy
陳胖子。
冯萧萧
'威廉' 张
原贴: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有哪些?
鹿人饼
原贴:小说的叙事都有哪些视角?
maymay
原贴: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Cecilia沁小起
原贴: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地藏蛐蛐
原贴: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坐着火车走遍中国
原贴: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o聆雪o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eliete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everkid
原贴: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Kir
《安娜·卡列宁娜》这本小说叙事的结构就是双线,小说的两条主线还是比较明显的,安娜与弗龙斯基的爱情,列文与基蒂的爱情,前者是不幸的,后者则是幸运的。而书中最深入刻画的人物,自然是安娜和列文了。
曾征
原贴:鲁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陈小凡
原贴:鲁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小伍渴望远方
原贴:鲁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zhier
原贴:鲁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儀の奕
jojoyucaa
首先,要做到做好自己的定位,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写起来的话也比较顺手,还有就是自己要找素材,还有能够爆文的文章标题,比较吸引别人,加上一些配图,让文章更生动,最后发布等待审核通过
原贴:新媒体写作模式有哪些?
小胖妞妞就爱吃
具体看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一般来说,公文才会有相对应的框架模式,其他的传统纸媒、网文等文章,基本没有什么硬性规定框架模式的,因为这些文章更注重创意写作,所以也很少有什么框架模式。
至于公文写作,则有比较明确具体的框架模式的要求,这个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如果题主是想学公文写作的话,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从体制内的公文写作要求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一是政策法规等文件类的公文,一是领导讲话稿。
政策法规等文件类的公文,都有基本的框架模式要求,格式也相对固定,如果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话,最好是找县市区里的县委办、县府办,即通常情况下都称为“两办”里的那些长年写公文材料的秘书科、综合楼的科长、副科长,或者科员也行,找他们请教一下,比出去外面什么的公务员培训班的老师要靠谱太多。
如果是公务员考试通过了,新岗位要求熟悉公文写作,那就更要去请教那些人了,通常他们会被称为“大秘”,都是写公文的老手、高手。
给领导写讲话稿,要求自然更高!
除了要有很高的文字基本功,更要有对政策法规等比较敏锐的领悟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你所服务的领导个人的习惯性格的了解和熟悉,这就是对情商要求很高了,而不仅仅是要求文字功底好。
这里面的学问,干过的人都知道,水很深的。岗位很辛苦,熬夜加班赶稿子是家常便饭,周末、节假日也没有保障,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半夜都要爬起来准备写领导的讲话稿,这时候真的就是拼了老命了,还有个人前途。
所以这个写领导讲话稿的活不好干啊!
不过会写的人,也很吃香的,领导喜欢,个人成长进步也很快,这里面的学问也很大,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清楚的。
总之,公文写作才会有相对固定的框架模式要求,其他的文章,框架模式要求可能会相对少一些吧。
原贴:写文章有哪些框架模式?
沉烟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框架,现实生活中的写作多以说明文为主,我看题主的问题也是说明文类的,现在就以说明文为主,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一下,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先写结论,运用自上而下的顺序。
说明文的目的就是向读者阐明一个观点,一个结论,所以开门见山,要先抛出结论,这样读者就明白你接下来所讲的重点是什么。运用自上而下的写法,先写最重要的,然后是次重要的,接着是不重要的。
比如你的同事要去逛街,你需要她帮忙带一盒孩子喝的奶粉,你对她说:“你去街上的话,能不能帮我一个忙?麻烦去一下九中天桥那里吧,从小区西门坐3路车到九中下车,下车后,向前走50米到九中天桥那里,那里有一个孕婴店,帮我带一盒君乐宝的小小鲁班奶粉,要3段的。”你自己设想一下,你这个朋友恐怕这会用脚踹你的心思都有。假如你换成这样一种方式“你去逛街能不能帮我带一盒君乐宝的小小鲁班3段奶粉?去的话可以在小区西门坐3路车,到九中口下,向前走50米到天桥那里的孕婴店就有。”是不是就让人更容易接受?
二、运用“三”这个结构,把主题分为三个部分,运用引导句。
这里说的引导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主题句也是一篇文章不同段落的内容。可以运用引导句来突出接下来所讲的三个主题。比如,我将通过对进店客户,留电客户,购买客户这三类人群中分析来概述目前销售部门的现状。这就是引导句,突出了三个主题,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可以每一个主题成立一个单独的自然段。
三、使用转折词。
在写作中,转折词有四大作用,即对比,举例接续和总结。像此外、而且等词语就是接续词,它就像红绿灯中的绿灯,代表文章接下来的走向还是和前面相同的。像然而,但是这一类就是对比词,表示接下来会有转折,像是黄闪灯,提醒读者转弯慢行。像首先,其次,比如等词语就是举例词,表示接下来都是具体说明前面的话的,就像绿闪灯一样。总之,最后,所以,因此,结果等都是总结词,就像红灯一样,表示到达即将终点站,结论出来了。灵活运用这些转折词,会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四、相同或相似的主题整合在一起。
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比如你要给顾客介绍一款跑步机,可以先说跑步带是加厚加宽型的,是纳米材料,张力较好,然后说钢架采用钢琴烤漆技术,不会脱落油漆,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跑步时更能方便握着扶手。这样别人听起来就简单明了。不能一下子说跑步带加厚加宽,然后说钢架采用钢琴烤漆技术,等下又回到跑步带纳米材料上,最后又绕回钢架的人体工学设计了。相信我,这样介绍,别说卖出产品了,客户不投诉你就不错了。
五、写作常见的六大结构。
这里说说写作基本的常见结构。
1、范畴结构。可以按任意顺序来讨论事项。
2、评价结构。可以先从正面讨论,接着再讨论反面,反过来讨论亦可。
3、时间结构。对于顺序有要求,一般是按事项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讨论。
4、比较结构。这个一般来说就是先讨论最重要的事项,然后再讨论不那么重要的,毕竟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先接触的一定印象最深刻。
5、线性结构。这个就比较随意,按先后顺序,从第一到最后,都可以,反过来讨论效果也一样。
6、因果结构。一般是讨论先发生的事件然后导致了后来事件的发生,也就是先讲原因,再讲导致后果。或者也可以先说目前的结果,再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写作的基本结构,一篇文章好的结构,可以让读者看起来更清楚明了。我们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妙笔生花,但是要有把一件事介绍清楚的能力。而好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原贴:写文章有哪些框架模式?
jinyt
这个我不是专业的,回答不好。我只擅长一种,即先提出问题,然后解剖问题,最后总结问题。这种写作方法很普遍,比如毛泽东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先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然后再层层铺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做总结。再比如我昨天写的那篇从江城子到定风波,苏轼经过了怎样的心理历程,这个肯定是先写苏轼写江城子时的背景,然后具体分析当时苏轼是那么的豪放狂傲还有信心百倍,到了苏轼写定风波时作者当时是死里逃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生都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定风波中就表现出苏轼心如止水无喜无悲的人生状态。才疏学浅,只能回答这些,不知其他老师们还有更好的回答,请赐教。
原贴:写文章有哪些框架模式?
小vv姑娘
谢邀约,对我来说。本人没有参加过什么正规的文学进修,也没啥大学学历,也没读什么中文系进行系统学过,框架一说让我为难,我写文章都是在脑上基本想好了,然后下手写,至于按框架写什么,按什么写也没考虑过,我也根本不懂。老师说过不懂就不要装懂。。。。我也就此打住。见笑了。
原贴:写文章有哪些框架模式?
张花II彪
写文章的框架很多,关键要看具体文章的具体要求和具体个人的写作习惯。这里只能综合说一下,简单讲三点。
第一,咬定文章主题。注意:一篇文章无论长短,有且只有一个主题,文中所有的层次、段落,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所谓不要偏题。
第二,固定行文结构。主要是:主题标题怎么确定、观点素材怎么选择、每个层次怎么展开、写作顺序怎么安排、开头结尾怎么处理。所谓成竹在胸。
第三、恒定好文标准。好文章是有一定标准的,一定要向这个方向走。比如,古人标准:义理、考据、辞章。即:鲜明的思想观点、确凿的事实材料、精练的文字表达相统一。现在常用的标准:言有物、序、味。即:说话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不能言之无物; 要有条理,合乎逻辑,不能杂乱无章;要有味道,让大家喜闻乐见。所谓文如其人。
实际上,文章有框架,也没有框架;好文章有标准,也没有标准,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写文章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一切都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人而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必须下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其他,只是附件。
原贴:写文章有哪些框架模式?
肥兔子不吃草
原贴: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zhouxueru1
海蓝映尘
莹纸飞飞飞
johnny_j
墨司卡灵
原贴:鲁迅小说篇目篇目有哪些?
夏芷
chris_taoz
原贴:鲁迅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一条大鱼
原贴:鲁迅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心之恋_2013
原贴:鲁迅的短篇小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