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重点难点: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意义。
1、《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 “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具有“总主题”的意义。鲁迅此后众多小说延续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礼教与封建统治“吃人”的本质。
《狂人日记》分析:小说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为主人公。“狂人患病之后,感到周围的人都要吃他,其中有赵贵翁这样一些封建传统的自觉维护者,也有那些在封建传统蒙蔽下的一般群众,他们自己是被吃者,但同时也参与吃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封建礼教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他的贯彻首先是在家庭内部实行的,“大哥”就是封建家长的象征,他可能并非有意害人,但一顶要按照封建社会传统消灭“狂人”的叛逆思想。此外,赵贵翁、医生显然都是封建传统势力的代表,他们“吃人”是不足为奇的。(易牙烹子、徐锡林被吃)
在这篇小说里,鲁迅提到的被统治、被压迫者“吃人”的问题是特别发人深省的。狼子村捉住恶人杀了来吃,说是可以壮壮胆子,五岁的妹子死了,也难保没有被人分吃,“狂人”感到自己也很可能吃了妹子的肉。
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几个问题:
1在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正如作家所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既然是吃人的民族,就不仅仅是个别人在吃人。(《祝福》、孔已己、《药》)
2压迫、被统治者的吃人,使吃人成为一种常规,成为民族心理中可以被正常接受的行为,因此更可怕,更危险。(联系实际分析)
3吃人成为一种常态,这就使所有的人都失去“清白无辜”的感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因此有了伴随终生的忏悔意识与原罪感。(郭沫若凤凰涅盘、鲁迅《影的告别》、丽尼夜之子等等)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表现的深切:
①题材的更新 与以往传统小说对比,鲁迅的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教材39页)
提问:鲁迅为什么特别注意表现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生活?
(两大原因:一是熟悉,二是启蒙的需要:知识分子是先导,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②思想的深刻(眼光的独到):重在揭示中国人病态的灵魂。
△农民的愚昧麻木:闰土与祥林嫂自觉地将自己置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闰土的经济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贫困 祥林嫂的理想只在于安安稳稳地做奴隶)
△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奈:《孤独者》魏连殳胜利中的失败 在酒楼上吕纬甫回到原地的失败 《伤逝》涓生与子君面对无物之阵的失败
△吃人与被吃:涓生是个被害者,但他同时是吃掉子君的吃人者。子君是被吃者,但同时吃掉她的还有她自身存在的传统观念。同样,闰土、祥林嫂也是如此。
③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教材40—43页)
复调小说的创作:
△ 一篇小说具有两个以上的主题:《药》吃人与被吃的启蒙主义思想及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阿正传对落后的国民性的批判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格式的特别:
继承中国古代文学精华,借鉴外国文学艺术形式,致力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革新。
△突破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教材44页)
△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狂人日记》,手记体《伤逝》,第一人称孔已己、《故乡》,第三人称《药》、风波、《离婚》,人称交错使用《祝福》等,正叙阿正传、《药》,倒叙《伤逝》、孔已己,选取一个生活场景示众,选取生活的横断面孔已己,几个场景的拼接《药》。
(要求参看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
△融诗歌、散文、戏剧、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炉,进行小说文体实验。(教材47页)
△注重细节描写,以出色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表现时代特征。
阿正传“半夜里,一条大船……”“四个银元买来‘柿油党’的徽章”“画出一个刮子一样的圆圈,骂孙子才画得很圆……”,《故乡》里闰土的一声“老爷”,《离婚》里爱姑两只“钩刀一样的脚”……(参看吴组缃苑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