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一中年妇女,不过我喜欢看悬疑推理,破案的,恐怖的小说,偶尔心情不好才看看言情小说,比较喜欢看女主自强不息的文章,谢绝傻白甜。放松放松心情,没什么不好。
刘成是个四十多岁的人的小说
宿苏Suzy
我也爱看小说呢,哈哈,不过只有不是太过分控制不住就行,别整夜睡不着就看(●◡●)ノ、空闲时间看看没什么啊!现在的哪个电视剧不是言情的,离得了爱情吗?
陌陌芯
喜欢看言情小说没有什么,谁都喜欢看些能让人轻松的作品,人之所以活着也就是因为人都有对美好的向往,言情小说也是有许多对人有教育意义的内涵,只要不是那些黄色的东西都能看看,看看无妨。一来是消遣,二来也能给人看到一些人生的美好,当然并不是看了言情小说就会让人学坏,学不坏的反倒是能让人从中学到许多的人性的真善美,还能看到许多的罪恶,我年轻时也喜欢看言情小说,喜欢看书流泪,现在老了倒心硬了,不看言情小说了,所以说看看言情小说无伤大雅。
之昂_滇藏隆达
很正常的啊,每个人都有她的喜好,言情小说里的内容会勾起读者的想象力,也期盼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会是那样的范儿,而且每个女人都有一颗少女心,偶尔看看也是可以的
凡晨
如果痴迷于一件事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家庭和生活,那就有必要进行纠正。如果只是闲来无事看看,能有什么问题吗?现实生活的梦破了,不可以在言情小说里面找找吗?
❤^_^❤
很正常。
已经退休的我,每天除了补差外,就是看央视国际频道关心一下国际局势、孩子从小到大的书籍、好看的韩剧以及今日头条等等,没觉得有什么矛盾啊?感觉很充实。
366天的睡眠
你认为中年妇女应该看什么小说呢?对于我这个中年妇女来说,只要是我觉得好看的小说我都看,没有应不应该,只有自己喜不喜欢,别人干涉不了,也不能干涉。
紫薇薇的小日子
正常的很!爱看书是好事,从言情中也能看出文学的走向,社会的利弊??什么年龄爱看书都是好事!!不过当今文学尤其是、手机上的文学就散发着铜臭!!王大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牵强附绘!!!
小小夏X
管得着吗?什么叫做不正常?我家奶奶八十多岁了还自己用平板上优酷找花千骨看呢,我们全家都高兴着呢,还阻止。说这话的人自己不正常吧?
zjiwill(北京)
很正常呀!我就是46岁的中年妇女,16.17岁时就爱看琼瑶的,岑海伦的,现在爱看匪大的小说,经常看言情小说。我看完很感动!
pepperelle
喜欢看言情小说就像喜欢打麻将或是打游戏一样,爱好而已,都是释放压力的一种,还有现在的言情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不一样了,种类很多,文笔都还不错,这个看书有很多种看法,只要不太过火没事,总比整容强吧,也比赌博好吧,看书多多少少还是不错的。
lwhzy
40+的女人上班面对人际关系,下班面对婆婆孩子,都是累脑筋的工作,唯一不累的看动画片和小说,打打杀杀太血腥,悬疑的过度紧张,穿越言情理想浪漫,也不必纠结章节衔接,看了就忘了也无所谓,即使文笔不好也没关系,纯打发时间放松神经,50+和60+的女人如果喜欢都可以看,无伤大雅
wang_amor
说明她人老心不老,春心萌动,开始第二春了,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正是虎生威的时候,很正常,干嘛要制止呢?让她欢快地做蹲坐起运动吧!我们一起做运动。
牛轧泡泡
正常的呀!
丰富生活,年轻心态!
每天除了柴米油盐,还需要生活的调剂品,看言情的内心是丰富具有想象力的。
如果她喜欢,为此感到开心愉悦,为什么要去阻止她。这个年龄段的人消遣娱乐的东西本来就少,看点言情小说丰富生活有什么不好。
自由阳光
我现在喜欢看快穿小说,特别是那种霸王花型的打脸很爽,再就是喜欢看鬼怪故事小说和科幻类,仙侠以前喜欢看,现在看的少,像现在正在热播的很多根据书改编的电视剧都是我十几年前看过的书。
尘
这有什么不正常呢?是四十多岁的问题,还是言情小说的问题?四十多岁还能有时间有激情看言情小说应该是让人羡慕吧!或许都觉得言情小说没营养,可是它本就是用于消遣。只是现在太多的所谓言情小说都是粗制滥造,套路一点新意都没有,错别字还特别多~
惧热男
我就是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小说控,从年轻时候的琼瑶,岑凯伦,三毛,到现在流行的电子版小说,应该说看过上千本了,特别喜欢看虐心的,匪我思存,辛夷坞,梅子黄时雨的小说,皎皎,桐华的比较温暖,也很喜欢看。每次看了小说被里面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所吸引,感觉真爱在一起很不容易,所以每次看完小说,我都会对老公特别温柔,感觉能好好在一起生活真幸福。
白水泥
不该阻止,四十多岁,人到中年,生活压力巨大,很多想不到的问题,困难令人觉得委屈难过心酸,劳累,尤其这也诸多的琐事即将将夫妻感情消磨殆尽,言情小说给她们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让她们还能看到一点感情的美好,有抵抗压力,努力维持婚姻,对抗劳累的勇气……
kltcxl
我今年也40了,我的最大的爱好就是做完家务,看好孩子,读言情小说,没有什么不好呀,对生活,对爱情有憧憬,不好吗?我爱人就是担心我的眼睛不好看多了
莎木zoe
任何一个年纪,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有自己的追求。生活在一起就要给予别人尊重和理解。
15年花千骨热播的时候,我不仅喜欢追电视剧,我还看书。老公各种冷嘲热讽 ,觉得中年妇女但我有点傻,这个年龄段的女人还追求情情爱爱的这些不正常。
有一天,他在楼下遇到我们楼上的两位大学老师,终于忍不住将我的"丑事"告诉了他们。结果男老师说:"这很正常啊!我的妻子也很喜欢看,每天都在追。"
那以后老公才停止对我的嘲笑和阻拦。因为听了老师的话,他感觉我不是奇葩。
从真实经历来看,一个人阻止对方做这做那,重点不是为对方好,而是阻止的人本身是强势,自私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不理解他人的想法,太自我。
上班挣钱,回家做家务,身体慢慢走下坡路,孩子上学不在家,老公也没有多少耐心陪说话,心灵空虚,缺乏精神支柱。
这个时期大部分妇女会选择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比如广场舞、购物、旅游、出去玩、看电视剧、看书学习……
实践证明,兴趣爱好的培养有助于中年妇女缓解焦虑和空虚感,保持心态平和,积极健康。
而没有兴趣爱好的妇女,空虚孤独的时候容易将情绪发泄出来,家人也会觉得不好相处。
我家隔壁的李大姐,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就连看电视都不喜欢,她空闲的时间全盯在家人身上。一会儿和老公吵架,说他不关心人,不听她说话。一会儿说儿女都不懂事,她说了那么多都不回应一下。
这个年龄段没有兴趣爱好的女人会无事生事。
要不要阻拦她看言情小说?中年妇女喜欢看言情小说,想阻止她的人是认为言情小说应该属于年轻人,她的年纪不合适看那些东西。
而事实上看书作为兴趣爱好的一种,是对她有好处的。
首先,她自己感觉喜欢,看得很快乐,当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其次,于家庭来说中年妇女看书是没有害处的,读这一类的书就算没有多少营养,但也不是害处,总比她空闲时间无所事事的,压抑的慌了就发脾气,或者出去玩,随意的消遣要强得多。
如果阻止她的话,可能会带来争吵,人一旦受管辖,被约束在这不能做那不能做的条条框框里,就会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从而影响家人的关系。
不阻止她,就是给予她的支持和理解,这个爱好等同于别人的娱乐方式,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一个家庭要和睦,基本原则就是在不影响家庭利益的前提下,互相理解,尊重对方的习性爱好。
不阻止中年妇女看言情小说的爱好,就是给她最好的尊重。
作者:恋尚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钱留着买棺材
呵呵呵呵呵,你跟你配偶真能爱的天崩地裂,海枯石烂,至死不渝么?大家还不都是搭伙过日子。不离就挺好的了!咸鱼一样的生活,还不允许我们脑补一下,浪漫一下,玛丽苏一下?不然天天对着又老又丑又肥的中年男人,演偶像剧么?我是大婶怎么了?谁还不是个小仙女了?
栗公子
言情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故事。
虽然知道童话故事都是虚幻的,最后王子和公主不一定永远相亲相爱幸福下去,但是结尾还是会那么写。为什么,因为那是美好的事情。现实生活总是一地鸡毛,让她偶尔的对爱情还报有幻想,未尝不可。
悠一
女人,都是感性的。爱好读言情小说,是因为心怀美好,愿意相信世间有真正的爱情。故事里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你侬我侬,是多少女人向往的生活?我觉得读言情小说没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四十多岁依然钟情言情小说的女人。读书,使人心情平和,乐观积极。总比那些整天泡在麻将桌上,酒桌上,纸醉金迷,日夜颠倒的女人生活的更阳光、健康。
chen_8508
一个四十多岁的油腻大叔还喜欢年轻漂亮小姑娘,这正常么?要不要阻止他?
唉,又没有作奸犯科,不违法,不缺德,差不多就行了,凭什么非要人人都琴棋书画,气质高雅,阳春白雪?
xin_wang
大家都看过还珠格格电视剧吧?
这个剧本就是台湾一个叫琼瑶的著名言情小说女作家写的,这位老太太写的言情小说在全世界有着无数痴情男女粉丝。
喜欢读言情小说和年龄、性别、职业有什么关系呢?
朋友,只要你的朋友在读言情小说时感到开心、健康、和谐,为什么要去阻止她呢?
臻zhen_er
当然正常啊!
对爱还有期待!
对浪漫充满幻想!
对生活充满希望!
这样的女人,应该是一个感性的女人吧?
这样的女人,应该是一个纯真的女人吧?
这样的女人,应该是一个柔情的女人吧?
不管什么年龄,总要有点爱好吧?
追点剧,调节下心情,享受下快乐,精神轻松愉悦,有何不可呢?
只是不要拿生活跟剧情去较劲就好了,看看开心就好,拿剧情当真就悲催了…………
shrily shen
这个喜欢看言情小说的中年妇女,应该是您的老婆大人吧?
她看言情小说,您担忧什么呢?
试想一下,如果她爱看政治小说呢?就变成一个铁骨铮铮的女政客?更可怕?
再试想一下,如果她爱看武侠小说呢?(前一阵子我还看射雕英雄传呢),难道她会变成武林高手?哪天就出去仗剑走天涯了?
如果她成了于丹的书迷,难不成就变成于丹那样的人物,天天对着你讲道理?
如果她爱看心灵鸡汤呢?天天给你一个虚幻而又可爱的“大饼”?你天天听着云里雾里?
看什么书,不一定就会变成什么样,再说,言情小说,恩恩爱爱,你情我浓的,大不了她变得爱跟你卿卿我我了呗,那你不是正好开心吗?何必如此担忧?
怎么也感觉爱看书的女人,一定比在外面跳舞唱歌泡吧强吧?怎么也比彻夜打麻将好吧?
让她看呗,以后您就发现您老婆大人,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了。不好么?
小颖
我都四十多了,我也喜欢看,还要看甜宠文。我还喜欢看帅哥美女,喜欢追剧,喜欢exo和百分九男孩。又不影响工作生活又不影响别人,自己喜欢就好!
xyqzmh
你不需要认可她看的言情小说,但也不要阻止她看言情小说,为什么要剥夺别人的爱好呢?娱乐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
无论多少岁的女人心中都有一颗少女的心,一个女人喜欢幻想,喜欢浪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要阻止呢?
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不是每个人都能养尊处优的生活,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她们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是来为家庭付出的,很少有闲暇时间来消遣一下。她们也曾年轻过,也有过很多浪漫的幻想,只不过随着岁月的侵蚀,这些想象只能在言情小说中憧憬一下。也许年轻的时候没有轰轰烈烈的爱过,她们的内心渴望浪漫,希望在小说中能找到内心的共鸣。
喜欢看言情小说的中年女性,一般在生活中都是比较有趣、有文学修养、有知性美的女人。总比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在一起,聊东家长西家短,或者是在沉迷在麻将桌上垒长城的中年女性要好吧!
我的母亲已年逾六旬,闲暇时间还爱看言情小说、言情电视剧。她有一颗年轻的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她说,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怎么就会被划分为老人行列了?无论什么年纪,有点小爱好,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爱看言情小说,属于个人兴趣爱好,只要不影响身心健康,娱乐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平常心对待就好。
qiongyou
这是在说我吗?年少轻狂的时候看不起言情小说,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看了很多世界名著,只偷偷看过琼瑶的两本言情小说,前两年偶尔上网看了几部网络言情小说,哇嘎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哇,古代的,现代的,都市的,校园的,重生的,穿越的,修仙的,玄幻的,耽美的,后宫的,。。。每款都有我喜欢啊,谁敢阻止我,我看个小说碍着谁啦,题主简直没人性啊
fishandchips
这个中年40岁妇女是题主什么人啊?这要是媳妇一定打你一顿。要是别人媳妇关你啥事呢?要是你娘,更是欠揍,敢管你老娘的闲事?所以,没你啥事了,该干嘛干嘛去吧!再说了,言情小说也是小说啊,也是文学作品。我也看小说,不过不会看一种体裁的,今天看得《三体》,之前看知更鸟女孩,再再之前看龙应台的作品。什么匪我思存的书,三生三世还有穿越题材的电子书。电视演什么我都去翻原著。年轻时候金庸古龙,卫斯理系列,逮什么看什么。我感觉看书挺好,比打麻将强。
kinglee5186
啥烂问题啊,这女人从10多岁到80、90岁都是爱看言情小说的多啊,40多岁看个言情的多正常啊,难道40多岁的女人只能看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本地新闻?女人天生多愁善感,言情小说写了,就是给女人看的。
Lily313
看到这问题就不得不说说我妈,48岁了整天看小说,以前都是看电视剧,一些韩剧泰剧台湾大陆都看,现在受我影响开始看小说,类型都是些女强重生或者总裁从来不看虐文,这一点我们一样,我爸也看,看些都市修真,我老是说都是我带坏的
RaChinng
四十多岁怎么就是中年妇女了?你不会到四十岁?还是你要终止到四十岁?喜欢什么跟年纪有毛关系!不会说话就回学校把语文从新学习一遍,免得出来丢人现眼
airwalk
没必要阻止吧,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平时休息的时候看看小说,打发时间。不过要是太入迷,把小说里的场景带入生活中就不好了
Joy吉吉
我就是爱看言情小说的大妈 昨天还为昭溪旧草涕泪交加 红尘那么庸俗无聊 看那些尘外故事也增加生活乐趣 感觉比打麻将跳广场舞有意义 看厌了身边俗世男女的风流韵事家长里短 书中那些执着生死与共的情感让人心向往之 也算是心灵的慰藉吧 像成泠和谢小侯 成公主与云相 秋梨和成芸 乔植与扶苏
barroco_
有病啊 人家看自己的小说 碍着你了麽 等她把小说里的招式学会了 要用在你身上了 譬如要先坑你再找自己的幸福 那你才有权阻止她
cathybear
多好啊!我想看还看不下去呢!我老公都说我:你不看言情,你看个宫斗也行啊!
二十多岁那会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重案六组……那一类的。后来看美剧,英剧。我老公说我跟别人家老娘们不一样。什么琼瑶啥的根本看不进去,觉着太扯了。我也很郁闷啊!
蔡小菜oO
我34岁了!从13还是14岁开始看了!各种类型小说都会看!除了太吓人的以外!小说写的好不管什么类型都看!写的看不下去就换!再说了这是各人爱好!该干的事干了!想干什么想看什么只要不是伤天害理!干扰到别人!关你屁事啊!
ahdi
我准备40了,我从年轻开始就爱看言情玩游戏。现在只要有空我就看小说。一天最舒服的状态就是晚上忙完洗完澡躺被窝看小说。太舒服了。
rubybearbear
学成之后,玄奘决定归国传法。
当时的印度佛教,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五种,其中无种姓是最愚痴的一类,被认为是永远不能成佛。
玄奘向他的老师戒贤法师辞行时,曾说“无种姓不能成佛”恐怕不能被中国人接受,要求改为一切种姓皆能成佛。戒贤法师没允许他这么做,结果果然不被中国人接受。因为当时中国已经普遍接受了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观点。
玄奘法师带了很多佛教经典归国,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并在长安大雁塔开设译场译经。玄奘译经,以能忠实反映梵文原意为主。
小P孩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扩展资料越王勾践从政治抱负上来说,是一个有着政治抱负,有着政治眼光的一个君王,在他战败吴国后,自我检讨,抚国安民,以养生息,图日后东山再起。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越王勾践是个有抱负的君王,还是个能以民为本的君王,当然他的以民为本还是没能跳出他当时那个历史的范畴,是狭义的以民为本,不过这点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但越王勾践最大的缺点是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这点范蠡是看出来了,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他轻舟隐去了,而文种不听他劝,最终落得个赐剑自尽的下场。所以从勾践的个人品质上看,他并不值得肯定。
越公其事篇详细记载了勾践励精图治的全部过程:先是无为而治,让越国休养生息,以此“安民”。随后,“五政”推行,以此“用民”。“五政”即“好农”即褒赏农民,重视农业,努力发展经济;“好信”,文化育人;“征人”,征四方之民,增长人口;“好兵”,扩张军力;“饬(chì)民“即整饬军事、吏治、民事”,修命令,明法度,严刑罚。“五政”把民众调教成可供驱使的战争工具,成为越国取胜的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越王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
彼岸等天黑
少年玄奘父母走的早,随长捷兄长寄居净土寺。玄奘幼时聪慧,很多东西过目不忘,相比今人很多记性很差,可知奘师的福报智慧了。玄奘年幼悟性高,经常读学悟经,喜拜师求教,经常开讲经文,很多同龄人都是他的粉丝。年幼就对很多经文有着独到、通俗易懂且透彻的理解,从小就看过这世间无数疾苦的玄奘,发心让世人离苦得乐,愿意自身背负这娑婆世界的所有人的业力。虽然千年后的我们仍在这娑婆世界飘飘荡荡,但并不妨碍他的伟大。众生的业力又岂是他一人能够背负的?但是如此发心一人,世界便多一分清静,如此发心且行,世界便离娑婆净土多近一分。行者玄奘1:乱世佛子|洛阳净土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自古以来,当地居民几乎没有人听过一人能独自走过莫贺延碛的,而玄奘无疑就是个奇迹,当然书里写的还是有些开挂的因素在的,不过我们也得承认玄奘强大的毅力、对信仰的坚定。在那样恶劣的气候,绝水,脚底变换的沙土,强烈日晒,昼夜温差,沙尘暴,海市蜃楼错误的引路,脚底磨泡,身体受伤,迷路,孤独,绝望......行者玄奘2万里孤征|脚下丈量的坚持,埋葬自己,重生佛性 从开始的章节“边城瓜州”到玄奘穿越莫贺延碛到玄奘抵达伊吾到高昌,到焉耆,路上险象环生,诱惑丛生。没有绝世的定力,累世的佛性断不能坚持下去,朝圣婆罗门国。行者玄奘2 万里孤征|再黑暗的深渊,阳光所至,阴霾顿消 行者玄奘2 万里孤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无法面对的莫贺延碛 女儿国在大雪山的深处,像个世外桃源之地。之所以都由女人当家,是因为这个国家觉得女人比较柔顺,可以少带来杀戮,能让国家世代平和。书中的女儿国盛产黄金,加之又是女儿国,很多人都对这个国家向往的同时起着不小的歹念。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桃花源记的另一个传说,整个桃花源被屠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女儿国附近的马匪、国家、外道、邪教无不想要侵占这个国度。玄奘被“雪山灵主”祸害之后,机缘巧合下被女儿国的大将军所救,开启了保护女儿国之路。和女儿国国王迦弥罗一起开启了逃命的故事,整个故事不想太多去讲。行者玄奘3西域雪山|世间太多的烦恼妄想,我们如何去面对? 行者玄奘3西域雪山|女儿国情劫:人世间的情爱大多都是交易 在看行者玄奘4草原佛迹时,仿佛湖主自己也随之西行越雪山,踏草原,步荒野,驰银踪,磨人性。至孤城,剖黄土,心沙界,受火行,明正法,惊峡谷,蹑铁门关,入棋局,王舍城,道侣行,立雪山,冻死骨,观圣物,布道场,观佛骨,勘石窟,百尺卧佛,涉葱岭,迷黑岭,汉伽蓝,辩经法,山沧海,佛光影,心世界,落世尘......行者玄奘4草原佛迹|世间的温暖,未必不是对严寒的一种宽恕 行者玄奘4草原佛迹|人痛苦,因有选择;欲望重,乃不住当下 在大乘之神里最有趣的是关于大小乘的论道,而此中幽微值得深思。当玄奘声誉在那烂陀寺达到最高,之后毅然拒绝那烂陀寺的挽留,开始游学五印,其中只身一人经历多少孤苦磨难,最终在整个五印取得辉煌成就、空前地位,而奘并未沉迷其中,最后决然东归。其中,游学五印经历的种种奇闻异事,在曲女城进行的一场场辩论。这些情节写的栩栩如生,好像在千年之后的时空里玄奘依然存在。行者玄奘6:大乘之神|世界是一场大梦,佛不东来,我便西去
有猫
我也是快50岁的女人了,最喜欢看书,小时候看诗词散文,名家名著,现在年纪大些看些言情小说,不用动脑费力,只为消磨时间。没有什么不好的,比打麻将看电视好。看小说能丰富人的情感和生活,也能懂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书看小说还真不是什么人想看都看得了的看言情小说也有几年了,从图书馆借纸质的书,每天看一本,忙时几天一本的速度,乐此不废,会一直看下去
傅元元
顺顺是沈从文《边城》中人物,是天保与傩送的父亲,为人慷慨助人,性格洒脱大方,在“茶峒”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前清解甲流落军官“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兴旺发达,又因大方洒脱,仗义慷慨,诚信公道,被众举为“掌水码头”一方豪杰绅士,他个性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只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边城》简介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wxsmq
朱由检是个有远大抱负的皇帝,如果不是生在明朝末年,如果不是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也许能做出一番功绩来,最不济也是个后人称颂的守成皇帝,可命运偏偏捉弄了他。再加上自己虽有雄心,但无能力,为人又疑心过重,在清太祖皇太极使出的离间计面前,轻率地杀掉了明朝最后一个长城——名将袁崇焕,最后只得在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时,用三尺白绫吊死在北京煤山上。
kevin_chitty
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是名副其实的,李清照因词闻名遐迩,但她生命中体现出的气节和品质更是让人钦佩。而在整个封建社会,李清照最为光辉的价值是女性生活的恣意舒适。让三从四德的女性形象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她在文学创作上有婉约词宗的地位,有《词论》这篇学术性著作,总结了词别是一家;更和丈夫赵明诚研究金石,晚年修订了金石录。
她爱好喝酒,词作中有酒的次数,数不胜数;她爱好打马,类似于后世的麻将,也写了一篇打马图经。
她的身平跨越了北宋和南宋,经历了宋朝的由盛转衰,也在靖康之耻的屈辱中,走向了晚年生活。她代表了国破山河在的普通妇人的心态,一首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讽刺了偏安于一隅南宋小朝廷投降派的做派。
总体来说,李清照是我国封建时代伟大的爱国主义女词人,她是小女人,会沉迷于夫妻赌书泼茶的事情,也是孤高自许的词人,在《词论》中怼了众多男性词人,包括父亲的老师苏轼,说他的词不协音律。她也是大女人,气节操守占据了人生始末,即使晚年有再嫁之说,也保持了个人风骨和家国情怀。
原贴:李清照是个什么样的人?
guangxidingding
大仲马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终于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编辑本段]大仲马家世与生平
其祖父安东尼-亚历山大·达维·德·拉巴叶特里侯爵曾在法国政府任职炮兵总军需官;1760年移居圣多明各(即现在的海地)。1762年3月27日,一个名叫塞塞特·仲马的女黑奴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托马-亚历山大,即大仲马之父,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 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这期间,他创作的《雨》闻名于世。
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他曾自己主编过一份文学性质的报纸,名为火枪手,上面刊登了他自己的很多小说和漫谈录。它是当时法国家庭妇女深深喜爱的读物。 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编辑本段]大仲马的中文译作
1、《暴君末日》,全小虎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罗马尼禄时代。
2、《阿斯加尼奥》,韩沪麟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法国弗朗索瓦一世时代。又名为切利尼传奇。
3、《玛尔戈王后》,张英伦、向奎观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又译为玛戈王后、瓦鲁阿家族的玛格丽特。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一部。
4、《蒙梭罗夫人》,陈祚敏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二部。旧译本为地亚小传(LaDamedeMonsoreau),洪观涛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5、《四十五卫士》,郝运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三部。
6、《三个火枪手》,李青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又译为三剑客、侠隐记。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一部。路易十三时代。
7、《二十年后》,王振孙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又译为续侠隐记。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二部。路易十四时代。
8、布拉热洛纳子爵,谭玉培、吴丹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又译为小侠隐记、双剑勤王录、铁面人。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三部。路易十四时代。旧译本为法宫秘史(LeVicomtedeBragelome),君朔译述,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1915再版。
9、《黑郁金香,郝运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荷兰奥兰治(威廉)时代。
10、《裙钗之战》,张成柱、王长明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路易十四时代。
11、《阿芒得骑士》,李爽秋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路易十五奥尔良摄政时代。
12、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高临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路易十五时代。又译为红颜恩仇记,台湾译为大野心家:巴萨摩传奇。
13、《王后的项链》,王振孙、韩沪麟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路易十六时代。
14、《昂热·皮都》,叶尊、吴丹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大革命时代。
15、夏尔尼伯爵夫人,谭玉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旧译本为蟹莲郡主传(ContessdeCharney),上海商务印书馆,林纾笔述王庆通口译。大革命时代。
16、《红屋骑士》,罗玉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旧译本为玉楼花劫(LeChevatierdeMaison-Rogue),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林纾、李世中译。大革命时代。
17、《双雄记》,王振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又译为杀手与侠盗。拿破仑时代。
18、《基督山伯爵》,蒋学模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又译为基督山恩仇记。路易十八复辟时代。
19、《侠盗罗宾汉》,乔娟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5。英国理查一世时代。
20、苏后马丽惨史(TheTragicStoryofStuartMary,QueenofScots),魏易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21、《加里波迪回忆录》,大仲马编写,黄鸿钊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2、《大仲马精选集》,吴岳添编选,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收有长篇小说二部,即“侠隐记”、“黑郁金香”,以及一部戏剧“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
23、《大师的残忍》,马原编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内含大仲马的德·冈热侯爵夫人。
24、《恶狼司令》,陈训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大仲马著名魔幻小说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火岛传奇和爱泼斯坦城堡)
[编辑本段]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1802年7月24日,被法国人称为“文坛火枪手”的大仲马在巴黎东北方向不足一百公里的小镇维莱科特雷诞生
---我保留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
大仲马的祖父戴维·佩莱苔利原本是圣多明哥岛上的一个充满激情而好色的贵族,家里有一大群黑人奴仆,其中一个名叫露易·仲马的女黑奴给他生了一个混血儿,这便是大仲马的父亲托马斯·亚历山大。托马斯成人后想去参加拿破仑的军队,戴维·佩莱苔利却不允许他使用自己的姓氏报名参军,这个傲慢的老贵族认为一个混血儿士兵使用自己的贵族姓氏,是有辱门庭的。托马斯只好用母亲的姓氏参加了拿破仑军队。由于他作战勇敢,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就由一名士兵升为一名将军。拿破仑开始独裁统治之后,由于托马斯是个激烈的共和党人,被解除了军职。托马斯郁闷而死时,大仲马才3岁半。接着,祖父又破了产,大仲马的家境一下子陷入困顿之中。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后,大仲马已经13岁,他的母亲想重振家业,便让他做出抉择,是采用佩莱苔利这个古老而又尊大仲马严的贵族姓氏呢,还是保留黑奴的姓氏仲马呢?这两个姓氏的高低贵贱,以及哪一个对自己的命运影响大,少年仲马心里非常清楚,但他还是坚定地对母亲说:“我保留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
---巴黎戏剧舞台上的新帝王---
大仲马20岁那年准备闯荡巴黎,但他身无分文,无法成行。偶尔的一天晚上,他来到酒店里与人赌弹子,凭借在乡间游逛时练就的高超的弹子技术,他赢了满满一口袋钱,当夜便告别母亲,狂喜地奔向巴黎。
到巴黎之后,大仲马幸运地遇到了父亲的旧友福阿将军,经福阿将军举荐,他当上奥尔良公爵府上的公务员。生活稳定之后,大仲马把母亲也接到了巴黎。为了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大仲马在当差之余,经常替法兰西剧院誊写剧本,以增加收入。许多精妙的剧本让他深为着迷,常常忍不住放下誊写的剧本,动手写自己的剧本。有一天他来到法兰西剧院,径直走进当时著名的悲剧演员塔玛的化妆室,张口就说:“先生,我想成为一个剧作家,你能用手碰碰我的额头,给我带来好运气吗?”塔玛微笑着把手放在他的额头上,说:“我以莎士比亚和席勒的名义特此为你这个诗人洗礼!”大仲马一点儿也没在意这位大演员善意的玩笑,他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郑重其事地说:“我要在你和全世界人面前证实我能做到!”
然而,大仲马花了三年时间写出的大量剧本,没有一个被剧院接受并上演。直到1829年2月11日傍晚,法兰西剧院才给他送来一张便条:“亚历山大·仲马先生,你的剧作亨利三世将于今晚在本院演出。”大仲马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体面的硬领,他连忙用硬纸剪了个硬领,套在脖子上便飞奔剧院。但是到了剧院他却无法靠近舞台,因为连座席间的通道上都站满了观众。直到演出幕落以后,剧院主持人请剧作家上台时,大仲马才得以出现在台前,顿时,暴风雨般的喝彩声响彻剧场。当时的报纸如此描述他:“他的头昂得那么高,蓬乱的头发仿佛要碰到星星似的”。这个带着硬纸领子的混血儿一举成名,一夜之间成了巴黎戏剧舞台上的新帝王。
紧接着,大仲马的另一个剧本安东尼演出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大仲马在巴黎成了最走红的青年剧作家。尽管如此,巴黎的许多贵族和一些文坛名家们仍然蔑视他的出身,嘲讽他的黑奴姓氏。甚至像巴尔扎克这样的大家也不放过嘲笑他的机会。在一个文学沙龙里,巴尔扎克拒绝与大仲马碰杯,并且傲慢地对他说:“在我才华用尽的时候,我就去写剧本了。”大仲马断然地回答道:“那你现在就可以开始了!”巴尔扎克非常恼火,进一步侮辱大仲马:“在我写剧本之前,还是请你先给我谈谈你的祖先吧——这倒是个绝妙的题材!”大仲马也火冒三丈地回答他:“我父亲是个克里奥尔人,我祖父是个黑人,我曾祖父是个猴子;我的家就是在你家搬走的地方发源的。”
---豪爽而奢侈的“基督山伯爵”---
戏剧创作的成功使大仲马名声大振,他也因此得以加入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历史也证明了大仲马的戏剧创作活动对浪漫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亨利三世,最早为浪漫派戏剧开辟了道路,也使他成了浪漫派戏剧的先驱者之一。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却是他创作的一系列历史传奇小说。大仲马的作品浩如烟海,据他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但他的研究者却认为,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写作工厂里一些“枪手”们的“捉刀”之作。即便属于他创作的80多部小说中,也都有奥格斯特·马奎的很多心血。马奎是一个善于编排情节的学者,并且精通历史。
经过时间的无情淘汰,大仲马的大多数小说早已被人遗忘,甚至绝迹。目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只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几部作品。尤其是《基督山伯爵》,这是一部为数不多为东西方人同时接受和喜爱的通俗小说。无产阶级文豪高尔基曾称赞它是一部“令人精神焕发的书”。但是,同一些伟大作家的作品相比,这部小说还没有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也无法进入19世纪文学第一流的杰作行列。因此,在法国文学史上,大仲马的地位还不能和巴尔扎克、雨果等文学大师相抗衡。
然而,《基督山伯爵》毕竟是全世界通俗小说的扛鼎之作,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这本历史传奇的通俗小说给大仲马带来的巨额稿酬,也是巴尔扎克雨果们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使原本就豪爽大方、挥霍成性的大仲马生活更加奢侈。有一次,一个朋友请他捐出50法郎埋葬一个刚去世的地主管家,大仲马哈哈大笑着拿出100法郎,说:“去埋葬两个地主管家吧!”当时,他早以“基督山伯爵”自居,并已在圣日耳曼昂莱山脚下濒临塞纳河的地方买下一大块地皮,准备建筑他梦想的豪宅——基督山城堡。当建筑设计师告诉他城堡造价需要20万法郎时,这位“伯爵”大人豪放地说:“但愿比这更多一些!”基督山城堡于1847年7月25日竣工,建筑非常符合大仲马所要求的华丽风格,内部装饰也体现了他的作家身份:那些窗帘的银质挂钩上吊着他所喜欢的莎士比亚、歌德、雨果等大文豪的雕像;他自己的一尊半身雕像则安放在门厅的正中央,并且在雕像的底座上刻了一行字:我爱爱我的人。从此,大仲马经常在城堡里大宴宾客,饮酒作乐。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工夫,大仲马就把自己的财产挥霍一空,不得不把城堡拍卖给他人。
---我闭着眼睛写作,我儿子睁着眼睛写作---
大仲马在奥尔良公爵府上当公务员期间,私生活放荡不羁,他和与自己原本同住一楼的女裁缝卡特琳·拉贝同居了很长时间。拉贝给他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在文学声誉上大大超过他的小仲马。这时候,大仲马又和一个戏剧编辑的女秘书好上了,他便抛弃了拉贝。直到七年后他成为巴黎有名的剧作家时,才认下小仲马,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尽管他后来一直抚养着小仲马,并担负着拉贝的生活费用,但小仲马的内心一直与他有一种说不清的隔阂。特别是大仲马横加干涉小仲马的爱情这件事,给小仲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1848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接着,他又花了将近4年时间把它改成剧本,于1852年演出后大获成功。后来,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剧作家皮阿威又把《茶花女》改成歌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小仲马改写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却因为反对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正在布鲁塞尔苦度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打去电报:“巨大的成功!就像你的剧本初次上演时所获得的成功一样!”大仲马真是又嫉妒又骄傲。当后来又有人再次把仲马父子的作品做比较后,仍然认为大仲马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小仲马的一本《茶花女》时,大仲马幽默地说:“我从我的梦想中汲取题材,我的儿子从现实中汲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我的儿子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
大仲马68岁时停止写作,他并非厌倦了创作,而是因为他爱上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女演员阿达·孟肯。风流了一辈子的大仲马,一下子认定了光彩照人的阿达·孟肯就是他此生的归宿,他要在有限的余生里认真地享受一下真正的爱情。不幸的是,阿达·孟肯在一次演戏时从飞驰的马上掉下来摔死了。埋葬了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喝得醉醺醺的大仲马在晴空下打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到儿子小仲马家里,一坐下就大声说:“我的孩子,我是到你这儿来等死的。”
半月以后,大仲马去世。
2002年,经过一番讨论,大仲马的遗体移到了神圣的先贤祠。
原贴:大仲马是个怎样的人
H.Z.Z.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他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一人西行五万里达印度
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世界和平使者。他以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李梓奇
继法显之后,西行求法者不绝于途,至唐代而达巅峰时期。据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从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到武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仅40余年的时间里,就有40余位唐朝僧人去印度取经。而义净的统计肯定是不完全的。在641年之前和691年之后,隋唐五代去西天求法的僧人尚多,如著名者玄奘、慧日、含光、悟空、智宣等,都不在此数之内。
三藏法师玄奘是唐代求法运动的最伟大代表。他是河南偃师人,俗姓陈,自幼聪敏,少年出家。起初,他随二兄长捷居住于洛阳净土寺,后来又经长安到成都,于空慧寺受具足戒。当时天下战乱,成都生活相对安定,但玄奘为求学,不顾长捷的劝阻,毅然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他一路上边学习边说法,绕了个大圈子,又北上长安。在长安时,他已经很有名,被誉为“佛门的千里驹”。但当时的佛界有许多问题争论不休,为了搞清这些问题,玄奘决心效法法显去西天取经。那时,唐王朝建立不久,西部边陲很不安宁,朝廷不许私自西行。玄奘置朝廷禁令于不顾,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混在难民的队伍中出了长安。一路西行,来到凉州。又在僧俗众人的帮助下,躲过凉州督都李大亮的追捕,沿河西走廊西行。他在经过玉门关外的800里沙漠时,因迷失方向和缺水而险些死亡。幸亏老马识途,将他带到有水的地方。然后,他经伊吾来到高昌国(今吐鲁番一带)。高昌王非常器重玄奘,强迫他留在高昌。玄奘则以绝食表示自己西行的决心。高昌王无奈,同玄奘结为兄弟,并资助他西行。有了高昌王的帮助,他带领一些人马顺利通过焉耆、龟兹等地,又翻越了雪山天险,辗转进入印度。在印度期间,他一面巡礼圣迹,一面讲经学法,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住学五年,又周游五印度①,遍览名胜,广求高师。饱学之后,重返那烂陀,升坛开讲,名震五天竺。这时,印度的一些国王都知道支那来了一位高僧,纷纷发出邀请。
于是,他拜别了那烂陀寺的老师戒贤法师和诸位同学,先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邦一带)传法,继而又应邀来到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卡瑙季一带),参加戒日王特地为他举行的大法会。法会上,玄奘与各派人物辩论,没遇到对手。遂被大乘人尊为“大乘天”,被小乘人尊为“解脱天”。玄奘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在戒日王的一再挽留下,他仍然要返回祖国。戒日王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他提供了回国的各种便利。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携佛经657部、佛像若干躯,载誉回抵长安。此前,在于阗时已经向朝廷报告了他回国的消息,所以在他到达长安这天,长安城及郊区的官员、百姓都出来迎接这位高僧,真可谓万人空巷,观者如云。当时唐太宗在洛阳,很快就接见了玄奘。皇帝很佩服玄奘,对他在西域的见闻很感兴趣。次年,玄奘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上呈皇帝。书中,他以惊人的记忆力详细地记叙了西域138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语言、文字等情况,为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玄奘还在朝廷的支持下办起了规模巨大的译经场,倾其后半生的精力,译出佛经74部,1335卷。
玄奘是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伟人。季羡林先生对他的功绩作了全面评价,并归纳为六句话:“他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唯心主义理论家,不畏艰险的旅行者,卓越的翻译大师,舍生求法的典型,中印友好的化身。”(大唐西域记校注·序)的确,玄奘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在玄奘之后,还有许多中国僧人到印度去取经学习,其中最著名是在玄奘取经70年后到印度的义净。义净回国后写了两部书,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这两部书对我们了解当时西域求法的盛况、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情况以及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都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唐代求法运动的高涨,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并使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融合加快了速度。佛教禅宗的出现,标志着印度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已经完成。在经过长期痛苦的文化整合以后,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而深入人心,从而在人生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无形的作用。
这一时期印度各地来华的僧人,有达摩笈多、波罗颇迦罗蜜多罗、那提三藏、若那跋陀罗、佛陀多罗、佛陀波利、尊法、无极高、地婆诃罗、慧智、阿你真那、菩提流志、极量、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利涉、智慧、牟尼室利、莲华、释天竺、般若、钵怛罗。其中,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影响较大。他们在开元年间来唐,很受皇帝和重臣的优渥,翻译了大批佛教密宗经典,对密宗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MAOHOUSE
窦漪房出身贫农,父母早亡,以采桑养蚕维持生计。因容颜美丽,被官府选中进皇宫当服务员。
临行前,年仅五六岁的弟弟窦少君,跟着姐姐来到村外的驿站。
看着蓬头垢面,瘦弱的弟弟,窦漪房心酸不已,泪水不禁涌了出来。
自己这一走,不知何时能回故乡?弟弟这么小,怎么能让人放心哈?
窦漪房从驿站讨来一盆水,细心轻柔地帮弟弟洗了头。又讨一些食物,让弟弟吃了一顿饱饭。才恋恋不舍地和哥哥,弟弟告别,望长安而去。
窦漪房由于长得比较水灵,被分配在吕后身边工作,当了吕后的随身宫女,伺候吕后日常起居。
晃眼几年过去了。按宫中惯例,吕后要赏赐身边的宫女给外地诸侯王,每人五个。
窦漪房面临着重新分配工作。她想念自己的故乡,挂念自己的弟弟。她非常希望被分配到赵国,因为自己的家乡清河观津就在赵国。
于是,她恳求掌管人事部的太监,把她分配到赵国工作,太监答应了。
可能是窦漪房没有给这个管人事的太监送礼,太监将这茬事忘记了。
她被分配去位于遥远苦寒的北方的代国工作。
一个单纯少女,连一个小小的心愿也无法实现。
她哭着不愿去,埋怨太监没有把她分配去她的家乡赵国工作。
但名字已登记在代国的分配名册中,不去也得去,是由不得她的。
窦漪房极不情愿地来到了代国。
命运的逆转有时就发生在不经意的一刹那。
正是由于这主管人事分配的太监不上心,窦漪房的命运从此改变,麻雀变成凤凰。
代王刘恒,是刘邦和薄姬生的儿子,在刘邦八个儿子中排行第四。
代国在汉朝的边境,苦寒之地,还有个经常不打招呼就串门的邻居匈奴。
刘邦其它儿子都不愿来,而薄姬则认为代国远离长安,就远离是非之地,对自己的儿子是一种最好的保护。
刘恒在母亲的教导下,为人仁爱恭谨,安心做大汉的藩篱。
刘恒见到窦漪房后,对她非常宠爱,连接生下了三个孩子,女儿刘嫖,大儿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小儿子刘武,就是后来的梁王。
薄姬对窦漪房也非常喜爱,对她关照有加。
婆婆疼,老公爱,三个儿女又乖巧聪明,窦漪房一下就被满满的幸福包围了。人生似乎已到达了巅峰。
然而,还有更大的幸福在等着她。
吕后死后,周勃,陈平为首的军功集团联合刘襄刘章兄弟,将吕氏集团全部剪除。
军功集团选择了刘恒做大汉皇帝。
而刘恒做代王时,是有个王后的,而且还和这个王后生育了四个儿子。
而当刘恒被迎立为大汉皇帝后,代王后和她生的四个儿子莫名其妙地接连病故了。
窦漪房成了大汉的皇后,她的大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
一个卑微的乡下采桑女,摇身变成大汉的皇后,大汉最尊贵的女人!窦漪房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呀?
她成了大汉的皇后,想起还在故乡受苦的哥哥和弟弟,便派人去她老家,要接他们到京城享福。
在老家修地球的兄长很快找到了,而小弟弟却在她离开家乡不久,就被人贩子拐卖了,兜兜转转被拐卖了十几家,不知道流落到何方。
我苦命的弟弟呀,你到底在哪里?窦漪房日思夜想挂念自己的弟弟,希望奇迹能够出现,让自己和弟弟团聚。
奇迹还是出现了,窦少君被人轮流拐卖后,帮人烧炭为生。一次下大雨,众人都躲在山崖下避雨,突然山崖塌方了,众人都被压死了,唯独窦少君活了下来。
一个相师点拔窦少君,说他不久会被封侯。窦少君与家主来到了京城长安。
听人说当今皇后是姓窦,还是清河观津人氏。他断定皇后就是他的姐姐。
于是让人传话进宫,说他是皇后的弟弟。
窦漪房听到弟弟的消息,惊喜交集,急忙将窦少君召进宫。
毕竟姐弟分离了十几年,窦少君样貌已大变,无法确定是不是自己的亲弟弟。
窦少君说,姐姐你还记得你离家前在驿站帮我讨来水帮我洗头,还说一定要让我吃顿饱饭吗?
此言一出,窦漪房禁不住抱着弟弟号淘大哭,旁边侍候的宫女也被感动得大哭,皇宫哭成了一片海。
周勃陈平为预防后戚干政重演,安排一些贤良的长者和窦漪房的兄弟居住。
对于这个安排,窦漪房是举双手赞成的,她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平安富足地过好日子,于愿足矣。
岁月催人老,又加上双目失明了。汉文帝移情别恋慎夫人,尹姬。
唉,大多数男人就是这个德性,见到年轻貌美的女子,犹如飞娥扑火。何况他还是个皇帝呢。
窦漪房从她婆婆薄姬身上学会了忍耐和宽容,她没有去争宠。
汉文帝驾崩后,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窦漪房非常疼爱小儿子刘武。在一次家宴中,汉景帝为了讨母亲的欢心,也为了安抚弟弟就说,他百年之后就由弟弟继承皇位吧。
窦漪房非常高兴,然而她的侄子窦婴却说,这可不行,这可是违反了高祖皇帝定下立父子相传的规距。
窦漪房为此恼恨窦婴,除去窦婴的窦家门籍。
她太爱自己的小儿子了,还是希望小儿子刘武以后能继承皇位,汉景不敢违逆母亲,只好先答应,但又说,这事还得征询一下大臣们的意见。
以袁盎为首的一班大臣来到长乐宫与窦漪房讨论皇位继承人的事。
袁盎问窦漪房,如果立了梁王刘武为帝,刘武百年之后,又立谁为帝呢?
窦漪房说,再将帝位还给汉景帝的儿子就是了。
袁盎又问,如果梁王刘武的儿子不愿意呢?
窦漪房:这……
袁盎接着说,春秋时的宋宣公,不立自己的儿子,立了自己的弟弟。弟弟死时,又把君位返给哥哥的儿子,但弟弟的儿子不同意,就刺杀了哥哥的儿子,如此反复争夺,祸乱了五代人。
窦漪房听后沉默不语。如果因为自己喜爱小儿子,而导致国家动荡不安,那不是她所愿见到的。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提立小儿子为帝的事了。说明窦漪房还是非常有大局观的。
然而梁王刘武认为自己不能继位,就是袁盎这帮大臣捣的鬼,于是派刺客刺杀了袁盎等十几位大臣。
这个问题就大了,谋杀朝中大臣,那可是死罪。
窦漪房伤心得日夜哭泣,躺在床上,连饭都吃不下了。
汉景帝非常担扰母亲的身体,于是派通经术的官员去调查此案。这些官员知道什么才是最大的礼义。回来汇报说,梁王其实不知道实情,是他手下幸臣羊胜,公孙诡两人擅自作主的,这俩人已伏法诛死。
汉景帝松了一气,赶忙跑去告知母亲。窦漪房得知后,立马上坐起来吃饭,心气顺畅了。
后来梁王病死了,窦漪房哭得伤心欲绝,又吃不下饭了。
汉景帝悲伤难过,与自己的大女儿刘嫖商量,把梁国分成五国,立梁王五个儿子为王。
窦漪房这才肯吃饭。
在她的孙子刘荣因侵占宗庙之地,被汉景帝削去太子之位,由苍鹰郅都解押回京城关押时自杀了。
窦漪房听后大怒,要求汉景帝杀了郅都,为她的孙子偿命。
汉景帝说郅都可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忠臣哈。
窦漪房说,郅都是忠臣,难道我的孙子不是忠臣吗?
汉景帝只得极不情愿地赐死郅都,以平息母亲的怒气。
窦漪房立下遗嘱,她死后,她的财产全部赠给她的女儿刘嫖。
窦漪房对自己的家人,儿女个个都非常痛爱,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爱去保护他们。就像一只老母鸡,遇到狂风骤雨,定然会把自己的孩子置于自己身下紧紧护住。如遇其它动物袭击自己的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反击。
汉景帝驾崩后,她的孙子刘彻继位,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尊崇儒家学说,要开疆拓土,灭掉匈奴。
而窦漪房信奉黄老之说,秉承吕后,汉文帝,汉景帝与民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思想。
毕竟她出社会最低层,吃过苦,受过罪,深知百姓生活不易,知道百姓需要的是过安稳的日子。一旦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最终受难还是百姓。她希望国家安宁,百姓幸福。故她对汉武帝尊儒术,准备攻打匈奴的举措是持反对态度的。
她不希望汉武帝过早去折腾,对年少的汉武帝进行打磨。
汉武帝只得屈从于自己的奶奶,即到窦漪房去世后,才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窦漪房在吕雉身边工作过,又在边境代国生活过。她历经刘邦,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前期。
她辅佐了中国历史上三名顶级皇帝,而却一直甘居幕后,没有走上前台,以皇后皇太后的尊位对丈夫儿子孙子施加影响力,对汉朝初期制定的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国力走向巅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汉朝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雪球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原贴:李清照是个什么样的人?
卡罗卡罗
窦漪房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哥哥外出打工,她和弟弟相依为命。没想到的是,弟弟突然消失。原来他被人贩子盯上,不知道拐卖到哪里去了。
窦漪房孤零零一个女子,四顾无依,她该怎么办呢?
恰好遇到宫里招宫女,窦漪房直接报名,去宫里上班了。
一段从宫女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大女主戏码就开始了。
窦漪房从底层跃升到最顶层,离不开她的三个突出特点:情商极高、运气极好、控制欲极强。
窦漪房刚刚入宫的时候,作为品级最低的家人子,她的责任是伺候当时独揽大权的吕太后。
吕太后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狠辣角色。说起她,大家脑海中就会映射出那个被砍掉手脚、刺聋双耳、刺瞎双眼,割去舌头,扔在厕所中的戚夫人。
此时刘邦已经去世,吕太后的儿子刘盈是个傀儡皇帝,朝政大事都是吕太后做主。
她历经各种政治斗争,精明强势,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儿。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小命。
窦漪房心思灵巧,很会察言观色。在谨言慎行中度过了几年战战兢兢的岁月。从众多的宫女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吕太后的信任。
当吕太后要选拔一批宫女出宫,随着各位皇子去封地时,窦漪房就是其中一个。
要知道,这些宫女名义上是赏赐给皇子的女人,实际上却是吕太后安排在诸侯王身边的奸细。
汉朝初期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制度。皇子们成人后,就分封到各地,成为维护汉朝稳定的重要力量。
可是,天高皇帝远,皇子们到底在做些什么,是否有什么不当的举动?中央政府不得而知,吕太后心里是有些忐忑的。
于是,她在皇子们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随时汇报皇子们的举动。
有什么眼线能够比得上与皇子同床共枕的妾室更为合适呢?窦漪房最初就是这个角色,她肩负着监视皇子,为吕太后打小报告的任务。
那么,刘恒心里清楚窦漪房的角色定位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这些在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多年的皇子们,自然清楚吕太后安排的这些女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因此,刘恒最初对窦漪房的亲近并非因为喜爱她的颜值和性格。虽然窦漪房是很美的,可是,皇子身边从来不缺美人。
为了在吕太后面前表明自己的坦荡和忠心,与吕太后派来的奸细亲密无间不是最好的手段么?
更何况刘恒此时并没有夺位和谋逆之心,只不过为了能安稳地活下去,他对窦漪房虽有提防,却也不会有太多的忌惮。
对于窦漪房来说,虽然肩负着监视刘恒的任务。但是跟了这个男人后,特别是生了孩子后,心中的天平难免倾向于刘恒。
她很明白,只有刘恒过得好,她才能过得好。
无论是为了完成吕太后的任务,还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窦漪房都必须紧紧靠住刘恒这棵大树。
窦漪房的高情商发挥了作用。她发现刘恒是个孝子,搞定了刘恒的母亲薄姬,就等于搞定了刘恒。
窦漪房对薄姬尊崇备至,晨昏定省,丝毫不敢怠慢,侍奉薄姬十分尽心。
薄姬本身的人生经历也非常颠沛流离,看到年纪轻轻就入宫的窦漪房如此乖巧,她常常联想到自己,因此对窦漪房多有疼爱。
窦漪房因为出身低贱,刚刚见到薄姬的时候不认识字,还是薄姬手把手教她读书识字。
刘恒成为皇帝后,群臣建议立刘启为太子。薄姬以皇后之位不能空缺为理由,提议立刘启的母亲窦漪房为皇后。
可见,窦漪房和薄姬平时的相处是非常融洽的。
这也是刘恒能够信任和喜爱窦漪房的一个重要原因。长达几十年如履薄冰的岁月中,窦漪房一直陪伴着刘恒,为他在吕后面前周旋,相互扶持。
最初刘恒可能是因为惧怕吕太后,也因为被窦漪房颇有姿色。后来他们之间更多的是靠亲情和信任来维系感情。
除了讨好上司,窦漪房当了皇后之后,与下属的关系相处的也相当不错。
在史书上,从未记载过窦漪房犯过什么错误,她被誉为一代贤后。
皇后窦漪房眼盲后,汉文帝专宠慎夫人。慎夫人一时忘乎所以,恃宠而骄。
有一次,汉武帝带着宫妃与一些大臣举行宴会,宫人们将窦皇后和慎夫人的座位摆在了同一等级。
大臣袁盎看到后,让宫人将慎夫人的座位摆在下席。慎夫人当场大怒,拂袖离去。
汉文帝也很生气,携宠妃离去,将一个失明的皇后留在原地,窦皇后当时受到多么大的羞辱!
袁盎问汉文帝:“陛下忘记“人彘”了吗?”汉文帝想起血淋淋的手、脚、眼、耳、舌全部被割掉的戚夫人,心中凉透。
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因和吕雉不和,在刘邦死后,被做成人彘,扔在粪坑里。
想起那种悲惨的场景,不仅让汉文帝浑身发冷,也让慎夫人非常懊悔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
她想起自己得宠后,处处想压窦皇后一头。
日后窦皇后的儿子、太子刘启上位,慎夫人必然得不到好处。
好在慎夫人还是聪明的,听到袁盎举出人彘的例子,幡然醒悟,赐给袁盎五十斤金,后来与窦皇后相处时,恭敬有加。
袁盎不畏惧汉文帝和宠妃慎夫人的震怒,敢于拂逆鳞,为窦皇后说话。可见平时窦皇后在大臣们的心中,是相当有威望和好人缘的。
二、窦漪房有金手指,运气来了势不可挡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或许因为要成全窦漪房,一个个巧合出现了,每次巧合都会将窦漪房的人生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1】分派到代国,开启了窦漪房传奇的一生
吕太后将宫女分派给诸侯王时,窦漪房本想去离家较近的赵国,可以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
于是,她用自己攒了多年的银子贿赂管事太监。
不知道管事太监是忘记了,还是马虎写错了,最后宣布的时候,竟然把窦漪房分配到了代国。
当时,窦漪房得知要去遥远的代国,非常伤心,连连慨叹造化弄人。
而且刘恒当时为人非常低调,不争不抢,似乎没有什么前途。去了代国就意味着在偏僻贫瘠之地淹没自己的一生。
可谁能料到呢?
或许是这一次并不如意的地域分配改变了窦漪房的命运,或许是窦漪房的到来改变了刘恒的命运,这样一个看似糟糕的开头却走向了一个辉煌的结局。
2】连生一女二子,上天助力窦漪房
身为王侯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丈夫的爱并不可靠。
有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儿子,才能够让自己的后半生有个依靠。甚至能母凭子贵,一跃龙门。
窦漪房与刘恒在一起后,连生了一女二子:刘嫖、刘启、刘武。
除了代王妃外,窦漪房是生子最多的妾室。
刘恒一生中有六个儿子,其中四个是代王妃所生,两个是窦漪房所生,另有两个姬妾各生了一个儿子。
由此可见,这段时间里,刘恒是很宠窦漪房的,除了陪伴代王妃,剩下的时间大多给了窦漪房。
而窦漪房能够生出两个儿子,确实也是上天对她的眷顾。
3】代王妃与她的四个儿子莫名其妙地死了
如果代王妃所生的四个儿子好好地长大,皇后就没窦漪房什么事了,太子也很大可能与刘启无缘。
可是,事情就偏偏这么离奇。
在刘恒从代王走向皇帝的路上,代王妃和她的四个儿子竟然莫名其妙地死了。
比较符合常理的一个解释是,吕太后死后,外戚专权引起了朝臣们极大的不满。吕氏家族被一网打尽,代王妃很可能姓吕。
如果推举刘恒当上皇帝,代王妃所生的四个儿子带有吕氏家族的血液,朝臣们不能不担心会遭到报复。
于是,朝臣们和刘恒达成了协议,用代王妃和四个儿子的性命来交换皇位。
当然,这些隐情都是后人推测出来的,史籍上并未记载。
无论如何,代王妃和四个儿子突然全都死了。
挡在窦漪房升级皇后路上的拦路石突然全部被搬走了,这是不是运气好到爆了?
4】不被看好的刘恒捡漏成了皇上,窦漪房顺势成为皇后
薄姬曾经是魏王豹的宠妾,刘邦攻占魏国后,将魏王豹的姬妾全部纳入自己的后宫。
坐拥众多美人的刘邦两年多也没有注意到薄姬,后来还是因为怜悯,刘邦与薄姬有了一夜情。
接着,薄姬就怀了孕,生下了刘恒。
从一夜情之后,刘邦再也没有宠幸过薄姬。自然也不待见刘恒这个儿子。
分给刘恒的封地代国也是其他皇子挑剩下的。地处边界,土地贫瘠,由此可见当时刘恒是多么不得宠。
刘邦死后,吕太后的亲生儿子刘盈继位。吕太后开始了她的复仇与巩固政权的行动。
一些以前得宠的妃嫔都受到了残酷的惩罚。薄姬却因为不得刘邦欢心,老实本分而得以去代国与儿子共度余生。
在之后的15年里,刘恒听了薄姬的话,小心谨慎,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作他想。
他将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
本来,刘恒也就打算这样守一方国土,护一方百姓,过过自己的小日子。朝廷中的风云变幻与自己毫无干系。
没想到的是,刘盈年纪轻轻就死去,吕太后也撒手人寰。
如火如荼的诛杀吕氏后戚的斗争结束后,朝臣们纷纷开始商议由谁来继承大统,商量来商量去,最终他们把目光落到了刘恒的身上。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低调,各方都感受不到刘恒的强势和威胁,对他上位自然没有太强烈的反对情绪。
于是朝臣们就派出使者迎接他回来继承皇位。
本来以为和皇位无缘的刘恒竟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经过多方试探,方才进了京城,坐上皇位。
谁又能说这些机缘巧合不是因为窦漪房的旺夫运呢?或许其他皇子娶了窦漪房,现在坐上皇位的就不是刘恒了吧?
5】儿子、孙子非常孝顺
在强大的皇权下,父子相杀,手足相残都不足为奇。
可是窦漪房却有极好的运气,她有特别孝顺的儿子,还有不敢违逆她的孙子。
儿子汉景帝刘启对她有多孝顺呢?
窦漪房偏心小儿子刘武。曾经让汉景帝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
按照汉朝的礼制,在皇帝有儿子的情况下,父传子天经地义,哪有传给弟弟的?可是汉景帝却不敢说“不”,在母亲面前,他只能说“我愿意”。
汉景帝是个聪明人,不敢当面怼,就想办法迂回打消母亲的想法。他告诉母亲,自己虽然愿意,只不过自己说了恐怕不算,还需要大臣们的同意才行。
果然不出汉景帝所料,朝中大臣纷纷反对册立刘武为王储,其中反对最激烈的是汉文帝时期的老臣袁盎。
刘武怀恨在心,安排刺客将袁盎刺杀。事情败露后,汉景帝不仅没有惩罚弟弟,反而因为怨恨弟弟,惹得窦太后很不高兴。后来汉景帝求姐姐刘嫖为自己说情,才让窦太后原谅了自己。
皇帝做到这个份儿上,不可谓不卑微啊!可是更卑微的事情还在后面。
刘武不愿意常驻封地,申请要到京都生活。可是这样的要求不合规矩,汉景帝断然拒绝了。
刘武在封地闷闷不乐,不久后就因病去世。
窦太后大为伤心,怒斥汉景帝:“帝果杀吾子!”不仅如此,窦太后还和无知妇人一般,一哭二闹三上吊,不吃不喝,天天流泪。
汉景帝并不敢斥责母亲一句,而是求助于刘嫖,想办法讨母亲欢心。
后来,刘嫖出了个主意,将刘武的封地一分为五,五个儿子都封为王,享受贵族的最高礼节。
窦太后这才高兴起来,开始吃饭。
由此可见,汉景帝对窦漪房几乎是百依百顺。丝毫不敢违拗,这样孝顺的儿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得不说上天太善待窦漪房了。
儿子死后,孙子汉武帝刘彻依旧不敢抗争祖母,朝政大事都是祖母说了算。直到窦漪房去世后,才敢推行自己的政治主见。
窦漪房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幸运。从她踏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幸运之神就伴随着她。
她从一个低贱的宫女到万人之上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既没有经历刀光剑影,也没有经历血腥的政变和谋杀。而是顺其自然地走到了社会的最顶层。
即使她后来色衰眼瞎,汉文帝对她再不满,也无法废了她。因为她拥有无法被替代的资本,那就是只有她的两个儿子才可能继承皇位,汉武帝别无选择。这是何其的幸运!
窦漪房年轻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反而有种柔情似水的感觉,无论是对待薄姬、汉文帝,还是朝臣、妃嫔,窦漪房都能够隐忍和退让。
人到中年后,窦皇后突然双眼都瞎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历了这个突变,还是因为汉文帝去世,窦皇后的控制欲越来越强。
她受到薄姬的影响,偏爱黄老之术,黄老之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无为而治”。
她见不得儿孙治理国政的方针和政策有半点偏离黄老之术。因此一直对他们的政策和治理方式进行干涉,甚至强制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汉景帝是个孝子,为了不惹母亲生气,多数时候都是妥协的。不过他从母亲那里得来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对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而且经过汉朝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汉朝的经济已经逐渐强大。他不想再无为而治,而是希望能够主动进攻、开疆拓土、攻伐天下。
于是,汉武帝想放弃黄老之学,转而推崇儒家思想,加强皇帝的权威。
为此汉武帝重用了儒家学者赵绾和王臧,任命他们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进行了一系列儒家礼制的改革。
窦漪房得知后怒不可遏,她认为汉武帝黄口小儿,采取的政策恍若儿戏,简直是在瞎折腾。
她命人搜集了赵绾和王臧的罪证,将他们抓入大牢,双双惨死。随后又废除了汉武帝已经进行的一系列儒学改革。
汉武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信惨死,丝毫没有反抗之力。他终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被架空的,在窦太皇太后的面前,他实在太弱。朝廷上的大BOSS从来就不是他。
从这以后,汉武帝只能隐忍下来,静静等待时机的到来。
强悍如汉武帝都不得不屈服于窦漪房的控制欲和指挥欲,可见窦漪房在晚年时期是多么的强势!
直到窦漪房临终前,她还不放过对孙子的控制机会。她对汉武帝吐露了一个埋藏已久的秘密。
窦漪房讲述的是汉武帝刘彻七岁时,当时他已经抢夺了异母兄长刘荣的太子之位。
刘荣被软禁,写了一封求助信给祖母窦漪房。可是这封信却被刘彻的母亲王娡劫走并烧毁,随后逼死了刘荣。
汉武帝听后,感觉到深深地震惊,他心目中的母亲王娡并非如此狠辣无情之人。
接着,窦漪房叮嘱刘彻:“大汉的江山是刘家的,不能改姓啊!”言下之意让汉武帝注意母亲与舅舅意在干预朝政,谋夺刘家江山。
从这一点看,窦漪房将帝王之术玩弄得炉火纯青。她唯恐被她压制多年的王娡在她死后掌握了权力,让窦家人退出政治舞台。
因此她离间了刘彻和王娡,在刘彻心里埋下一根刺。在当时的情形下,刘彻不得不用窦家人来牵制王家人,从而保存了窦家人的政治实力。
事情不论真假,刘彻心中都不得不对王娡有所提防。这样的手段可谓高明。
在窦漪房死后,汉武帝果然不得不利用窦家人来对付王娡家族,位置政治上的平衡。虽然汉武帝深恨自己被人摆布,却又无可奈何。
四、结束语窦漪房和吕雉和薄姬都能够和睦相处,后来又影响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是“文景之治”中的关键人物,中年以后双目失明,依然权倾朝野,说一不二。
实在是一个集颜值、智商、情商于一体的女强人。
她一路走来,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太大的挫折。一步步地升级却不用打怪,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幸运。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欢迎关注@福小猫
陆怡如
《西游记》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剧中的唐僧更是为广大群众熟识,唐僧的原型是玄奘法师,那么玄奘法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偷渡者吗?
玄奘在家中排行第四,其家庭是官宦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孝经》等儒家典籍,13岁入洛阳----净土寺-----出家开始学习佛家典籍,曾学习6年之久。
当时由于战乱离开洛阳奔赴四川学习,再次学习5,6年之久,后来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加深了自己对佛法的认知。
由于少年和青年的游学经历,玄奘通过学习深感古籍翻译不善,理论问题等各家都有不同的见解,当时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奘思考解决的问题。于是玄奘产生去印度求学的念头。
通过对玄奘青少年时期的表现可以看出,玄奘是一个刻苦学习,钻研佛法的学霸。
后来玄奘上表,奏皇帝允许西行求法,但是唐太宗并没有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这一年玄奘29岁。
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如果没有得到批准私自离开大唐的国土,可是犯法的罪责,但是玄奘为了心中的信念,依然走上了西行的道路。从这可以看出玄奘意志坚定,有胆识有气魄。
如果你说玄奘是偷渡出去的,这话其实也不假,毕竟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
在西行期间玄奘曾在那烂陀寺留学,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
玄奘一边学习佛教经论,一边巡礼佛教遗迹,在后来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通过此可以看出玄奘不但喜欢钻研理论上的知识更加注重实践。
在玄奘42岁那一年,戒日王与玄奘会晤,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当时18个国家,3000多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2000人的外道学者参加,不论任何问题,没有一人能难住玄奘法师。
可见玄奘当时的学识已经达到了无人的境界,
后来戒日王邀请玄奘参加了5年一次,历时75的无遮大会,自此玄奘开始回国。
Wing Gor
历史从来以成败论英雄,从这点看勾践是个人杰
至于是不是一个好人,这个就难下定论了,特别是对于一个君王者
有很多的关于勾践的版本,人物的刻画不一而足
有的取其章节,浓墨重彩的描写他卧薪尝胆、矢志不移报仇复国的情节,而有些观众就断章取义地认为他是个好人,能知耻后勇、任用贤良,像这样好的一面是教育系统用来教化人民和社会舆论用来正面引导的,但是任何一个历史任务都曾是鲜活的,如果要用正确的历史观看就不能用好坏下去评判一个人物
特别是对于一个封建时代的君王,由于时代的不同,处境的不同,他所站的位置不是用今人的视角能够完全理解的,如果你看到他后来辱夫差、灭吴国、杀文种当然又会本能的排斥他,就像谁都曾施小善也曾为小恶一样,只不过他的地位和时代变迁把一切东西都放大了
陈宝国饰演的勾践还是比较尊重历史,在影片的内容涵盖了勾践的一生,他一生的成败、兴衰、荣辱和善恶尽显其中,算是很大程度的还远了历史,我认为从一个君王的角度讲他是人杰是枭雄,从人性本质上讲他绝对不算是好人,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大成之君是地道好人。
原贴:越王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