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故事如下:
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李白生平介绍:
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生平概述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汉族,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也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彰明人 。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 ,李白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 ,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另一说法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铁杵磨成针”故事感悟: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的。这个成语也说成“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被人们称为 “ 诗仙 ” ,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 因此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要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海伦·凯勒生平介绍:
海伦·凯勒(1880—1968)女,美国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市常春藤巷。1882年2月因突发疾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病因不明。1887年3月3日开始学习美式手语。1888年5月受到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的接见。1894年10月开始就读于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1896年10月被剑桥女子学校录取,为就读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做准备。1903年3月创作自传《我的一生》。1904年发表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08年7月出版文集我感知的神奇世界。1909年春,加入马萨诸塞州社会党。1918年1月出版文集走出黑暗。1927年10月出版自传《我的信仰》。1929年春,自传《中流》出版。1932年12月入选美国盲人基金会理事会。1938年春,出版自传海伦·凯勒日记。1955年12月,出版传记《我的老师》。1961年10月因中风而退出公众生活。1964年9月被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逝世。
故事感悟:
海伦凯勒对命运的折磨永不屈服。她以惊人的暴发力,顽强的意志力。走完了人的一生。她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曾说过一句话——健全的人往往会对眼前的一切毫无意义,不会去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是啊,许多人对生命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浪费光阴。海伦凯勒却能够这样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们也要学习海伦凯勒的精神,好好学习,好好利用我们的生命,珍惜时光。不让时间白白浪费。
狄更斯: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狄更斯生平介绍:
狄更斯是英国小说家,1812年2月7日生于波特西近郊。父亲原是海军部职员。嗜酒好客,经常入不敷出,曾被投入债务监狱,全家也一度被迫进狱中居住。狄更斯童年在皮鞋油作访当过学徒,16岁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19岁进入报界,从此广泛接触社会,开始尝试写作《匹克威克外传》出版后一举成名。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1833-1842年,作品基调乐观,对社会进行温和的讽刺和批判。重要小说有。《匹克威克外传》 、 奥利佛?特维斯特 、 尼克拉斯·尼古贝 、 老古玩店。
第二时期为1842-1850年,作品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艺术风格也日益深沉和丰富。重要小说有马丁·朱什尔维特 、 《圣诞故事集》 、 《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
第三时期为1850-1870年。是其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最高成就。重要小说有《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 、 小杜丽 、 《双城记》 、 《远大前程》 。
总之,狄更斯的创作以非凡的艺术概括力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为数众多的社会各阶底特别是下层人民的典型形象,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司马光: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司马光生平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 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 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 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警枕故事感悟:
司马光的枕头是一个圆形的,是因为读书很疲惫,不知不觉地就慢慢地睡着了,一滚动头就会落在床板上,自己立刻就会醒了,起来接着学习知识。司马光给这个枕头起了个名字“警枕”。这篇小故事中司马光这样想尽一切办法挤时间来学习知识,我们也要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持之以恒地不断地学习。
达·芬奇:
达·芬奇画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 亲送 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 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 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 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 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达·芬奇生平介绍:
列奥纳多·迪·⽪耶罗·达·芬奇是欧洲⽂艺复兴时期伟⼤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最⼤的成就在绘画⽅⾯,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都体现出了他精湛的绘画造诣。除了绘画之外,达芬奇还擅长雕刻、建筑、发明,同时他还通晓多门学科,既勤奋⼜多才多艺。
1452年,达芬奇出⽣在⼀个⼩⼭镇中,当时这个地⽅是佛罗伦萨的统治地。达芬奇的⽗亲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当时⾮常富有。他的母亲是⼀个农妇,达芬奇是他们的私⽣⼦。因此,达芬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姓⽒。关于达芬奇的童年⽂献记载很少,只知道他五岁之前是跟母亲⼀起居住在⼩村镇。
达芬奇的童年已经成为了⼀个迷。⼗六世纪的⽂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乔尔乔·⽡萨⾥在他的传记中有记录过⼀件关于达芬奇⼩时候的事情。那时当地的⼀个农民做了⼀个盾牌,请达芬奇在上⾯绘画,达芬奇就在上⾯画了⼀个吐着⽕的怪兽。这幅画栩栩如⽣,让⼈觉得特别恐怖,他的⽗亲便把这个盾牌卖到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中介。
达芬奇晚年很少绘画,专⼼研究科学,去世的时候留下了⼤量的笔记⼿稿,⼿稿的内容从数学到⽣物再到物理,⼏乎包括科学所涵盖的学科。
他⼀⽣所创造的绘画作品虽然不多,但是每件都是不巧之作,作品特点⾮常鲜明,是这个世界上绝⽆仅有的。
达·芬奇画蛋故事感悟: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苦练自己,你知道达芬奇画鸡蛋画了多久吗,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艺术画家,就是因为达芬奇一直坚持画画,从来没有停住过,想要达到最高境界,必须要有高的思想觉悟,不怕吃苦,专心最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不懈,有信心。
崔琰:
东汉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绍处当门客。“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崔琰被曹操所俘获。曹操看他是位人才,便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任职。曹军几次狠狠地打击前来侵犯的匈奴人,最后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来大量贡礼。匈奴使臣回国前,要求曹操接见他,并说:“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愿意一睹风采。”曹操听了手下的报告,觉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绝,便让有关人员安排会见的时间。会见前,曹操觉得自己的个头太小,不够威武,很难令外国使臣敬畏,便让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则扮作贴身卫士,手扶佩刀,站在一旁。会见结束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询问对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说:“魏王长相风流文雅,气度宽宏,可他身边手扶佩刀的卫士却很威严,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曹操听了匈奴使臣的评价,觉得此人很有眼力。实际上,崔琰不仅长得相貌堂堂、举止不俗,分析事物合情合理,而且知人善任,爱惜人才。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时说话不多,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在亲友之间走动,特别是成年以后淡泊功名,一时之间没有什么大成就。为此,亲友们谈起崔林,都会显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样子,评价崔林说:“崔林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与崔琰比可是差远了。” 崔琰却有自己的主见,他每次遇到亲友,都对他们说:“我与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为人的发达有迟有早,我不过早做了几年官罢了,哪里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以他的见识和才干,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崔琰的眼光果然没有错。崔林的才能的确很出众,他从小虽然默默无闻,但一直刻苦学习,注意天下大事的变化,暗中积累了很多的知识,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成为利国利民的有用之才。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发现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为主簿,后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到文帝时,崔林竟官至司空,封为安阳侯,成为魏国的股肱之臣。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孟子小时候,孟母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迁居三次。据说,孟母起初带着年幼的孟轲,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轲看见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见了,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很快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 孟轲看见商人们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觉得很有趣,便又学着玩。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到:“不行,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于是,她又寻找迁居的合适地方,很快将家搬到了靠近学堂的地方。在这里,孟轲不久就开始学习礼节,提出上学的请求了。孟母这才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宜我儿居住的地方。”于是,便在这里住了下来。后来,孟子果然未负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 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一叶障目:
楚地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