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古诗词大全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远客潇湘里,归人何处逢。 孤云飞不定,落叶去无踪。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

送韦赞善使岭南

欲逐楼船将,方安卉服夷。炎洲经瘴远,春水上泷迟。 岁贡随重译,年芳遍四时。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龙门八咏。水西渡

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千龛道傍古,一鸟沙上白。 何事还山云,能留向城客。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

漂泊来千里,讴谣满百城。汉家尊太守,鲁国重诸生。 俗变人难理,江传水至清。船经危石住,路入乱山行。 老得沧州趣,春伤白首情。尝闻马南郡,门下有康成。

送崔使君赴寿州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仲华遇主年犹少, 公瑾论功位已酬。草色青青迎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

秋夜有怀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一作皇甫冉诗)

晚节逢君趣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吾师几度曾摩顶, 高士何年遂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日望衡门处,心知汉水濆。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群。 间气生灵秀,先朝翼戴勋。藏弓身已退,焚藁事难闻。 旧业成青草,全家寄白云。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 山带寒城出,江依古岸分。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十年犹去国,黄叶又纷纷。

发越州赴润州使院,留别鲍侍御

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暮行迟。 江南江北春草,独向金陵去时。

寻盛禅师兰若

秋草黄花覆古阡,隔林何处起人烟。 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奉使鄂渚至乌江道中作

沧洲不复恋鱼竿,白发那堪戴铁冠。 客路向南何处是,芦花千里雪漫漫。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