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古诗词大全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

闻道军书至,扬鞭不问家。虏云连白草,汉月到黄沙。 汗马河源饮,烧羌陇坻遮。翩翩新结束,去逐李轻车。

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辞前苏州韦使君

白云乖始愿,沧海有微波。恋旧争趋府,临危欲负戈。 春归花殿暗,秋傍竹房多。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瓜洲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

片帆何处去,匹马独归迟。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

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 白首辞同舍,青山背故乡。离心与潮信,每日到浔阳。

龙门八咏。远公龛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对雨赠济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五兄南华二兄

繁云兼家思,弥望连济北。日暮微雨中,州城带秋色。 萧条主人静,落叶飞不息。乡梦寒更频,虫声夜相逼。 二贤纵横器,久滞徒劳职。笑语和风骚,雍容事文墨。 吾兄即时彦,前路良未测。秋水百丈清,寒松一枝直。 此心欲引托,谁为生羽翼。且复顿归鞍,杯中雪胸臆。

家园瓜熟,是故萧相公所遗瓜种,凄然感旧,因赋此诗

事去人亡迹自留,黄花绿蒂不胜愁。 谁能更向青门外,秋草茫茫觅故侯。

送陶十赴杭州摄掾

莫叹江城一掾卑,沧洲未是阻心期。 浙中山色千万状,门外潮声朝暮时。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