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家第一

——(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

  呜呼!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贩,衮冕峨巍。吴暨南唐,奸豪窃攘。 蜀险而富,汉险而贫,贫能自强,富者先亡。闽陋荆蹙,楚开蛮服。剥剽弗堪,吴 越其尤。牢牲视人,岭皞遭刘。百年之间,并起争雄,山川亦绝,风气不通。语曰: 清风兴,群阴伏;日月出,爝火息。故真人作而天下同。作《十国世家》。

  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也。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唐乾符中,江、 淮群盗起,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后应募为州兵,戍朔 方,迁队长。岁满戍还,而军吏恶之,复使出戍。行密将行,过军吏舍,军吏阳为 好言,问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奋然曰:“惟少公头尔!”即斩其首,携之而出,因 起兵为乱,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走,行密遂据庐州。

  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高骈为毕师鐸所攻,骈表行密行 军司马,行密率兵数千赴之。行至天长,师鐸已囚骈,召宣州秦彦入扬州,行密不 得入,屯于蜀冈。师鐸兵众数万击行密,行密阳败,弃营走,师鐸兵饥,乘胜争入 营收军实,行密反兵击之,师鐸大败,单骑走入城,遂杀高骈。行密闻骈死,缟军 向城哭三日,攻其西门,彦及师鐸奔于东塘,行密遂入扬州。

  新五代史·世家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 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行密不能守,欲走。而蔡州秦宗权遣其弟宗衡掠地淮 南,彦及师鐸还自东塘,与宗衡合,行密闭城不敢出。已而宗衡为偏将孙儒所杀, 儒攻高邮破之,行密益惧。其客袁袭曰:“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 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因强弱、 择向背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行密乃以军令召霸,霸 率其兵入广陵,行密欲使霸守天长,袭曰:“吾以疑霸而召之,其可复用乎?且吾 能胜儒,无所用霸,不幸不胜,天长岂吾有哉!不如杀之,以并其众。”行密因犒 军擒霸族之,得其兵数千。已而孙儒杀秦彦、毕师鐸,并其兵以攻行密。行密欲走 海陵,袭曰:“海陵难守,而庐州吾旧治也,城廪完实,可为后图。”行密乃走庐 州。久之,未知所向,问袭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洪州可乎?”袭曰:“钟传 新得江西,势未可图,而秦彦之入广陵也,召池州刺史赵锽委以宣州。今彦且死, 锽失所恃,而守宣州非其本志,且其为人非公敌,此可取也。”行密乃引兵攻锽, 战于曷山,大败之。进围宣州,锽弃城走,追及杀之,行密遂入宣州。

  龙纪元年,唐拜行密宣州观察使。行密遣田頵、安仁义、李神福等攻浙西,取 苏、常、润州。二年,取滁、和州。景福元年,取楚州。孙儒自逐行密,入广陵, 久之,亦不能守,乃焚其城。杀民老疾以饷军,驱其众渡江,号五十万,以攻行密。 诸将田頵、刘威等遇之辄败,行密欲走铜官。其客戴友规曰:“儒来气锐而兵多, 盖其锋不可当而可以挫,其众不可敌而可久以敝之。若避而走,是就擒也。”刘威 亦曰:“背城坚栅,可以不战疲之。”行密以为然。久之,儒兵饥,又大疫,行密 悉兵击之,儒败,被擒,将死,仰顾见威曰:“闻公为此策以败我,使我有将如公 者,其可败邪!”行密收儒余兵数千,以皁衣蒙甲,号“黑云都”,常以为亲军。

  是岁,复入扬州,唐拜行密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行密以田頵守宣州,安仁义守润州。升州刺史冯弘鐸来附。分遣頵等攻掠, 自淮以南、江以东诸州皆下之。进攻苏州,擒其刺史成及。四年,兗州硃瑾奔于行 密。初,瑾为梁所攻,求救于晋,晋遣李承嗣将劲骑数千助瑾,瑾败,因与俱奔行 密。行密兵皆江、淮人,淮人轻弱,得瑾劲骑,而兵益振。是岁,梁太祖遣葛从周、 庞师古攻行密寿州,行密击败梁兵清口,杀师古,而从周收兵走,追至渒河,又大 败之。五年,钱镠攻苏州,及周本战于白方湖,本败,苏州复入于越。天复元年, 遣李神福攻越,战临安,大败之,擒其将顾全武以归。二年,冯弘鐸叛,袭宣州, 及田頵战于曷山,弘鐸败,将入于海。行密自至东塘邀之,使人谓弘鐸曰:“胜败, 用兵常事也,一战之衄,何苦自弃于海岛?吾府虽小,犹足容君。”弘鐸感泣,行 密从十余骑,驰入其军,以弘鐸为节度副使,以李神福代弘鐸为升州刺史。

  是岁,唐昭宗在岐,遣江淮宣谕使李俨拜行密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 中书令,封吴王。三年,以李神福为鄂岳招讨使以攻杜洪,荆南成汭救洪,神福败 之于君山。梁兵攻青州,王师范来求救,遣王茂章救之,大败梁兵,杀硃友宁。友 宁,梁太祖子也,太祖大怒,自将以击茂章,兵号二十万,复为茂章所败。田頵叛, 袭升州,执李神福妻子归于宣州。行密召神福以讨頵,頵遣其将王坛逆之,又遣神 福书,以其妻子招之。神福曰:“吾以一卒从吴王起事,今为大将,忍背德而顾妻 子乎?”立斩其使以自绝,军士闻之,皆感奋。行至吉阳矶,頵执神福子承鼎以招 之,神福叱左右射之,遂败坛兵于吉阳。行密别遣台濛击頵,頵败死。

  初,頵及安仁义、硃延寿等皆从行密起微贱,及江、淮甫定,思渐休息,而三 人者皆猛悍难制,颇欲除之,未有以发。天复二年,钱镠为其将许再思等叛而围之, 再思召頵攻镠杭州,垂克,而行密纳镠赂,命頵解兵,頵恨之。頵尝计事广陵,行 密诸将多就頵求赂,而狱吏亦有所求。頵怒曰:“吏欲我下狱也!”归而遂谋反。 仁义闻之亦反,焚东塘以袭常州。常州刺史李遇出战,望见仁义,大骂之。仁义止 其军曰:“李遇乃敢辱我如此,其必有伏兵。”遂引军却,而伏兵果发,追至夹冈, 仁义植帜解甲而食,遇兵不敢追,仁义复入润州。行密遣王茂章、李德诚、米志诚 等围之。吴之军中推硃瑾善槊,志诚善射,皆为第一。而仁义尝以射自负,曰: “志城之弓十,不当瑾槊之一;瑾槊之十,不当仁义弓之一。”每与茂章等战,必 命中而后发,以此吴军畏之,不敢进。行密亦欲招降之,仁义犹豫未决。茂章乘其 怠,穴地道而入,执仁义,斩于广陵。

  延寿者,行密夫人硃氏之弟也。頵及仁义之将叛也,行密疑之,乃阳为目疾, 每接延寿使者,必错乱其所见以示之。尝行,故触柱而仆,硃夫人扶之,良久乃苏。 泣曰:“吾业成而丧其目,是天废我也!吾兒子皆不足以任事,得延寿付之,吾无 恨矣。”夫人喜,急召延寿。延寿至,行密迎之寝门,刺杀之,出硃夫人以嫁之。

  天祐二年,遣刘存攻鄂州,焚其城,城中兵突围而出,诸将请急击之,存曰: “击之复入,则城愈固,听其去,城可取也。”是日城破,执杜洪,斩于广陵。九 月,梁兵攻破襄州,赵匡凝奔于行密。十一月,行密卒,年五十四,谥曰武忠。子 渥立。溥僭号,追尊行密为太祖武皇帝,陵曰兴陵。

  渥字承天,行密长子也。行密病,出渥为宣州观察使。右衙指挥使徐温私谓渥 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渥 涕泣谢温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隐作符召渥,隐虑渥幼弱不任事,劝行密用旧 将有威望者代主军政,乃荐大将刘威,行密未许。温与严可求入问疾,行密以隐议 告之,温等大惊,遽诣隐所计事。隐未出,而温见隐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 渥见温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隐骂曰:“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 氏乎?”遂杀之。以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渥之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茂 章惜而不与,渥怒,命李简以兵五千围之,茂章奔于钱塘。

  天祐三年二月,刘存取岳州。四月,江西钟传卒,其子匡时代立,传养子延规 怨不得立,以兵攻匡时。渥遣秦裴率兵攻之。九月,克洪州,执匡时及司马陈象以 归,斩象于市,赦匡时。以秦裴为江西制置使。

  梁太祖代唐,改元开平,渥仍称天祐。鄂州刘存、岳州陈知新以舟师伐楚,败 于浏阳,楚人执存及知新以归。楚王马殷素闻其名,皆欲活之,存等大骂殷曰: “昔岁宣城脱吾刃下,今日之败,乃天亡我,我肯事汝以求活耶?我岂负杨氏者!” 殷知不可屈,乃杀之,岳州复入于楚。

  初,渥之入广陵也,留帐下兵三千于宣州,以其腹心陈璠、范遇将之。既入立, 恶徐温典牙兵,召璠等为东院马军以自卫。而温与左衙都指挥使张颢皆行密时旧将, 又有立渥之功,共恶璠等侵其权。四年正月,渥视事,璠等侍侧,温、颢拥牙兵入, 拽璠等下,斩之,渥不能止,由是失政,而心愤未能发,温等益不自安。五年五月, 温、颢共遣盗入寝中杀渥,渥说群盗能反杀温等者皆为刺史。群盗皆诺,惟纪祥不 从,执渥缢杀之,时年二十三,谥曰景。弟隆演立。溥僭号,追尊渥为烈宗景皇帝, 陵曰绍陵。

  隆演字鸿源,行密第二子也。初名瀛,又名渭。初,温、颢之弑渥也,约分其 地以臣于梁,及渥死,颢欲背约自立。温患之,问其客严可求,可求曰:“颢虽刚 愎,而暗于成事,此易为也。”明日,颢列剑戟府中,召诸将议事,自大将硃瑾而 下,皆去卫从然后入。颢问诸将,谁当立者,诸将莫敢对。颢三问,可求前密启曰: “方今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恐为之太速。且今外有刘威、陶雅、李简、李 遇,皆先王一等人也,公虽自立,未知此辈能降心以事公否。不若辅立幼主,渐以 岁时,待其归心,然后可也。”颢不能对。可求因趋出,书一教内袖中,率诸将入 贺,诸将莫知所为。及出教宣之,乃渥母史氏教,言杨氏创业艰难,而嗣王不幸, 隆演以次当立,告诸将以无负杨氏而善事之。辞旨激切,闻者感动。颢气色皆沮, 卒无能为,隆演乃得立。

  颢由此与温有隙,讽隆演出温润州。可求谓温曰:“今舍衙兵而出外郡,祸行 至矣。”温患之,可求因说颢曰:“公与徐温同受顾托,议者谓公夺其衙兵,是将 杀之于外,信乎?”颢曰:“事已行矣,安可止乎?”可求曰:“甚易也。”明日, 从乂页与诸将造温,可求阳责温曰:“古人不忘一饭之恩,况公杨氏三世之将,今 幼嗣新立,多事之时,乃求居外以苟安乎?”温亦阳谢曰:“公等见留,不愿去也。” 由是不行。行军副使李承嗣与张颢善,觉可求有附温意,讽颢使客夜刺杀之,客刺 可求不能中。明日,可求诣温,谋先杀颢,阴遣钟章选壮士三十人,就衙堂斩颢, 因以弑渥之罪归之。温由是专政,隆演备位而已。

  六月,抚州危全讽叛,攻洪州,袁州彭彦章、吉州彭钎、信州危仔倡皆起兵叛。 隆演召严可求问谁可用者。可求荐周本,时本方攻苏州败归,惭不肯出,可求强起 之。本曰:“苏州之败,非怯也,乃上将权轻,而下多专命尔。若必见任,愿无用 偏裨。”乃请兵七千。战于象牙潭,败之,执全讽、彦章,而玕奔于楚,仔倡奔于 钱塘。全讽至广陵,诸将议曰:“昔先王攻赵锽,全讽屡饷给吴军。”乃释不杀。 初,全讽欲举兵也,钱镠送王茂章于梁,道过全讽,谓曰:“闻公欲大举,愿见公 兵,以知济否。”全讽阵兵,与茂章登城望之,茂章曰:“我素事吴,吴兵三等, 如公此众,可当其下将尔,非得益兵十万不可。”而全讽卒以此败。

  八年,徐温领升州刺史,治舟师于金陵。宣州李遇自行密时为大将,勋位已高, 愤温用事,尝曰:“徐温何人?吾犹未识,而骤至于此。”温闻之,怒,遣柴再用 以兵送王坛代遇,且召之。遇疑不受命,再用围之,隆演使客将何荛谕遇使自归。 荛因说曰:“公若欲反,可杀荛以示众,若本无心,何不随荛以出?”遇自以无反 心,乃随荛出,温讽再用伺其出,杀之,并族其家。

  九年,温率将吏进隆演位太师、中书令、吴王。温为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章攻楚取岳州,执其刺史苑玫。十年,越人攻常州,徐温败 之于无锡。梁遣王茂章攻寿春,温败之霍丘。十二年,封徐温齐国公、两浙都招讨 使,始镇润州。留其子知训为行军副使,秉政,而大事温遥决之。冬,浚杨林江, 水中出火,可以燃。

  十三年,宿卫将李球、马谦挟隆演登楼,取库兵以诛知训,阵于门桥。知训与 战,频却,硃瑾适自外来,以一骑前视其阵,曰:“此不足为也。”因反顾一麾, 外兵争进,遂斩球、谦,而乱兵皆溃。十四年,徐温徙治金陵。十五年,遣王祺会 洪、袁、信三州兵攻虔、韶,久之不克。祺病,以刘信代之。四月,副都统硃瑾杀 徐知训,瑾自杀。润州徐知诰闻乱,率兵入,杀唐宣谕使李俨以止乱,遂秉政。

  徐氏之专政也,隆演幼懦,不能自持,而知训尤凌侮之。尝饮酒楼上,命优人 高贵卿侍酒,知训为参军,隆演鹑衣髽髻为苍鹘。知训尝使酒骂坐,语侵隆演,隆 演愧耻涕泣,而知训愈辱之。左右扶隆演起去,知训杀吏一人,乃止。吴人皆仄目。 知训又与硃瑾有隙,瑾已杀知训,携其首驰府中示隆演曰:“今日为吴除患矣。” 隆演曰:“此事非吾敢知。”遽起入内。瑾忿然,以首击柱,提剑而出,府门已阖, 逾垣,折其足,遂自刎死。米志诚闻瑾杀知训,被甲率其家兵至天兴门问瑾所在, 闻瑾死,乃还。徐温疑志诚助瑾,遣使杀之。严可求惧事不克,使人伪从湖南境上 来告军捷,召诸将入贺,擒志诚斩之。刘信克虔州,执谭全播以归。

  十六年,春二月,温率将吏请隆演即天子位,不许。夏四月,温奉玉册、宝绶 尊隆演即吴王位。建宗庙、社稷,设百官如天子之制,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 大赦境内,追尊行密孝武王,庙号太祖,渥景王,庙号烈祖。拜温大丞相、都督中 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以徐知诰为左仆射、参知政事,严可求为门下侍郎,骆知 祥为中书侍郎,殷文圭、沈颜为翰林学士,卢择为吏部尚书,李宗、陈章为左、右 雄武统军,柴再用、钱镖为左、右龙武统军,王令谋为内枢密使,江西刘信征南大 将军,鄂州李简镇西大将军,抚州李德诚平南大将军,庐州张崇安西大将军,海州 王绾镇东大将军,文武以次进位。封宗室皆郡公。

  温之徙镇金陵也,以其养子知诰守润州。严可求尝谓温曰:“二郎君非徐氏子, 而推贤下士,人望颇归,若不去之,恐为后患。”温不能用其言。及知诰秉政,其 语泄,知诰出可求于楚州,可求惧,诣金陵见温谋曰:“唐亡于今十二年,而吴犹 不敢改天祐,可谓不负唐矣。然吴所以征伐四方,而建基业者,常以兴复为辞。今 闻河上之战,梁兵屡绌,若李氏复兴,其能屈节乎?宜于此时先建国以自立。”温 深然之,因留可求不遣,方谋迫隆演僭号。

  二年五月,隆演卒。隆演少年嗣位,权在徐氏,及建国称制,非其意,常怏怏, 酣饮,稀复进食,遂至疾卒,年二十四,谥曰宣。弟溥立,僭号,追尊为高祖宣皇 帝,陵曰肃陵。

  溥,行密第四子也,隆演建国,封丹阳郡公。隆演卒,弟庐江公濛次当立,而 徐氏秉政,不欲长君,乃立溥。七月,改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拜徐温金陵尹。 明年二月,改元顺义,赦境内。冬十一月,祀天于南郊。御天兴楼,大赦。拜徐温 太师,严可求右仆射。

  三年,唐庄宗灭梁。遣司农卿卢苹使于唐,严可求密条数事授苹以行。苹见洛 阳,庄宗问之,苹次第以对,皆如所授。

  四年,溥至白沙阅舟师,徐温来见,以白沙为迎銮镇。

  五年,唐遣谏议大夫薛昭文使福州,假道江西,刘信出劳之,谓曰:“亚次闻 有信否?”昭文曰:“天子新有河南,未熟公名也。”信曰:“汉有韩信,吴有刘 信,君还,其语亚次,当来较射于淮上也。”乃酌大卮,望牙旗鎞首百步,谓昭文 曰:“一发而中,愿以此卮为寿,否则亦以自罚。”言讫,而箭已穿矣。

  六年,追爵大丞相徐温四代祖考,立庙于金陵。左仆射徐知诰为侍中,右仆射 严可求同平章事。是岁,庄宗崩,五月丁卯,诏为同光主辍朝七日。

  七年,大丞相徐温率吴文、武上表劝溥即皇帝位,溥未许而温病卒。十一月庚 戌,溥御文明殿即皇帝位,改元曰乾贞,大赦境内,追尊行密武皇帝,渥景皇帝, 隆演宣皇帝。以徐知诰为太尉兼侍中,拜温子知询辅国大将军、金陵尹,治温旧镇。 诸子皆封王。

  二年正月,封东海为广德王,江渎广源王,淮渎长源王,马当上水府宁江王, 采石中水府定江王,金山下水府镇江王。六月,荆南高季兴来附,封季兴秦王。九 月,季兴败楚师于白田,获其将吏三十四人来献。

  三年十一月,金陵尹徐知询来朝,知诰诬其有反状,留之不遣,以为左统军, 斩其客将周廷望。以徐知谔为金陵尹。溥加尊号睿圣文明孝皇帝,大赦境内,改元 大和,以徐知诰为中书令。

  二年,册其子江都王琏为太子。三年,以徐知诰为金陵尹,以其子景通为司徒, 及左仆射王令谋、右仆射宋齐丘皆平章事。四年,封知诰东海王。五年,建都于金 陵。六年闰正月,金陵火,罢建都,废临川王濛为历阳公,知诰遣亲信王宏以兵守 之。拜令谋司徒,宋齐丘司空。知诰召景通还金陵,为镇海军节度副使,以其子景 迁为太保、平章事,与令谋等执政。

  七年九月,溥加尊号曰睿圣文明光孝应天弘道广德皇帝,大赦,改元天祚。知 诰进位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封齐王。二年,景迁病,以次子景遂为门下侍郎、 参政事。三年,知诰建齐国,立宗庙、社稷,置左、右丞相已下,以金陵为西都, 广陵为东都。冬十月,溥遣江夏王璘奉册禅位于齐王。十二月,溥卒于丹阳,年三 十八,谥曰睿。

  升元六年,李昪迁其子孙于海陵,号永宁宫,严兵守之,绝不通人。久而男女 自为匹偶,吴人多哀怜之。显德三年,世宗征淮南,下诏抚安杨氏子孙,而李景闻 之,遣人尽杀其族。周先锋都部署刘重进得其玉砚、马脑碗、翡翠瓶以献,杨氏遂 绝。

  徐温,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少以贩盐为盗,行密起合淝,隶帐下。行密所 与起事刘威、陶雅之徒,号三十六英雄,独温未尝有战功。及行密欲杀硃延寿等, 温用其客严可求谋,教行密阳为目疾,事成,以功迁右衙指挥使,始预谋议。

  及行密病,平生旧将,皆以战守在外,而温居帐下,遂预立渥之功。及弑渥, 又与张颢有隙,使钟章杀之。章许诺,选壮士三十人,椎牛享之,刺血为盟。温犹 疑章不果,夜半使人探其意,阳谓曰:“温有老母,惧事不成,不如且止。”章曰: “言已出口,宁可已乎?”温乃安。明日,钟章杀颢,温因尽杀纪祥等,归弑渥之 罪于颢,以其事入白渥母史氏。史悸而泣曰:“吾兒年幼,祸乱若此,得保百口以 归合淝,公之惠也。”

  隆演立,温遂专政,迁升州刺史,治舟师于金陵。大将李遇怒温用事,出嫚言, 温使柴再用族遇于宣州。行密旧将,人人皆自疑,温因伪下之,恭谨如见行密,诸 将乃安。八年,温迁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十年,遣招 讨使李涛攻越,战于临安,裨将曹筠奔于越,涛败被执。温间遣人语筠曰:“吾用 汝为将,汝军有求,吾不能给,是吾过也。”赦筠妻子不诛,厚遇之。秋,越人攻 毘陵,温战于无锡,筠感温前言,临战奔归,遂败越兵。十二年,封温齐国公,兼 两浙招讨使,始就镇润州,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齐国。温城升州,建 大都督府。十四年,徙治之,以其子知训辅隆演于广陵,而大事温遥决之。知训为 硃瑾所杀,温养子知诰自润州先入,遂得政。

  温虽奸诈多疑,而善用将吏。江西刘信围虔州,久不克,使人说谭全播出降, 遣使报温,温怒曰:“信以十倍之众,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说客降之,何以威敌国?” 笞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笞信也。”因命济师,遂破全播。人有诬信逗留阴纵 全播,言信将反者,信闻之,因自献捷至金陵见温,温与信博,信敛骰子厉声祝曰: “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遽止之,一掷,六子皆赤, 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及唐师伐王衍,温急召信至广陵,以为左统军, 托以内备,遂夺其地。

  温客尤见信者,惟骆知祥、严可求,可求善筹画,知祥长于财利,温尝以军旅 问可求,国用问知祥,吴人谓之“严、骆。”温亦自喜为智诈,尤得吴人之心。初 随行密破赵锽,诸将皆争取金帛,温独据余囷,作粥以食饿者。十六年,温请隆演 即皇帝位,不许,又请即吴王位,乃许,遂建国改元,拜温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 事,封东海郡王。隆演卒,温越次立其弟溥。顺义七年,温又请溥即皇帝位,溥未 许而温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齐王,谥曰武。李昪僭号,号温为义祖。

  呜呼,盗亦有道,信哉!行密之书,称行密为人,宽仁雅信,能得士心。其将 蔡俦叛于庐州,悉毁行密坟墓,及俦败,而诸将皆请毁其墓以报之。行密叹曰: “俦以此为恶,吾岂复为邪?”尝使从者张洪负剑而侍,洪拔剑击行密,不中,洪 死,复用洪所善陈绍负剑,不疑。又尝骂其将刘信,信忿,奔孙儒,行密戒左右勿 追,曰:“信负我者邪?其醉而去,醒必复来。”明日,果来。行密起于盗贼,其 下皆骁武雄暴,而乐为之用者,以此也。故二世四主垂五十年。及渥已下,政在徐 温。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而徐氏父子,区区诈力,裴回三 主,不敢轻取之,何也?岂其恩威亦有在人者欤!

  据《吴录》、《运历图》、《九国志》,皆云行密以唐景福元年再入扬州,至 晋天福二年,为李昪所篡,实四十六年。而《旧唐书》、《旧五代史》皆云大顺二 年入扬州,至被篡,四十七年。《吴录》徐铉等撰,《运历图》龚颖撰,二人皆江 南故臣,所记宜得实。而唐末丧乱,中朝文字多差失,故今以铉、颖所记为定。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新五代史》热门篇章

【欧阳修】简介

早年经历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步入官场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准)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一下把王老爷子噎得说不出话来。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仕途崎岖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仍是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欧阳修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后来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大人。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也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欧阳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宋祁听了,明白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主考礼部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音同“辣”,意为乖张),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过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晚年生活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太尉。


  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


  绍圣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兖国公。


  崇宁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


  政和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

《欧阳修年谱》

更多欧阳修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