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人传第一

——(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传呜呼,梁之恶极矣!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天下。 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刃于胸,然卒不能少挫其锋以得志。梁之无敌于天 下,可谓虎狼之强矣。及其败也,因于一二女子之娱,至于洞胸流肠,刲若羊豕, 祸生父子之间,乃知女色之能败人矣。自古女祸,大者亡天下,其次亡家,其次亡 身,身苟免矣,犹及其子孙,虽迟速不回,未有无祸者也。然原其本末,未始不起 于忽微。《易·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至。”《家人》之初九曰:“闲有家, 悔亡。”其言至矣,可不戒哉!梁之家事,《诗》所谓“不可道”者。至于唐、晋 以后,亲疏嫡庶乱矣!作《家人传》。

  ◎文惠皇后王氏

  梁太祖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单州单父人也。其生三子:长曰广王全昱,次曰朗 王存,其次太祖。后少寡,携其三子佣食萧县人刘崇家。太祖壮而无赖,县中皆厌 苦之。崇患太祖慵堕不作业,数加笞责,独崇母怜之,时时自为栉沐,戒家人曰: “硃三非常人也,宜善遇之!”黄巢起,太祖与存俱亡为盗,从黄巢攻广州,存战 死。居数岁,太祖背巢降唐,反以破巢,遂镇宣武。乃遣人以车马之萧县,迎后于 崇家。使者至门,后惶恐走避,谓刘氏曰:“硃三落魄无行,作贼死矣,何以至此 邪!”使者具道太祖所以然,后乃惊喜泣下,与崇母俱载以归,封晋国太夫人。

  太祖置酒太夫人前,举觞为寿,欢甚。太祖启曰:“硃五经平生读书,不登一 第,有子为节度使,无忝于先人也。”后恻然良久曰:“汝能至此,可谓英特,然 行义未必得如先人也!”太祖莫知其故,后曰:“硃二与汝俱从黄巢,独死蛮岭, 其孤皆在午沟,汝今富贵,独不念之乎?”太祖泣涕谢罪,乃悉召存诸子以归。太 祖刚暴多杀戮,后每诫之,多赖以全活。

  大顺二年秋,后疾,卜者曰:“宜还故乡。”乃归。卒于午沟。太祖即位,立 四庙,追尊皇考为穆皇帝,后曰文惠皇后。

  ◎元贞皇后张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单州砀山县渠亭里富家子也。太祖少以妇聘之,生末帝。 太祖贵,封魏国夫人。后贤明精悍,动有礼法,虽太祖刚暴,亦尝畏之。太祖每以 外事访之,后言多中。太祖时时暴怒杀戮,后尝救护,人赖以获全。太祖尝出兵, 行至中途,后意以为不然,驰一介召之,如期而至。

  郴王友裕攻徐州,破硃瑾于石佛山,瑾走,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友 裕惶恐,与数骑亡山中,久之,自匿于广王。后阴使人教友裕脱身自归,友裕晨驰 入见太祖,拜伏庭中,泣涕请死,太祖怒甚,使左右捽出,将斩之。后闻之,不及 履,走庭中持友裕泣曰:“汝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太祖意解,乃免。

  太祖已破硃瑾,纳其妻以归,后迎太祖于封丘,太祖告之。后遽见瑾妻,瑾妻 再拜,后亦拜,凄然泣下曰:“兗郓与司空同姓之国,昆仲之间,以小故兴干戈, 而使吾姒至此;若不幸汴州失守,妾亦如此矣!”言已又泣。太祖为之感动,乃送 瑾妻为尼,后尝给其衣食。司空,太祖时检校官也。

  天祐元年,后以疾卒。太祖即位,追册为贤妃。初葬开封县润色乡,末帝立, 追谥曰元贞皇太后,祔于宣陵。后已死,太祖始为荒淫,卒以及祸云。

  ◎陈昭仪

  昭仪陈氏,宋州人也,少以色进。太祖已贵,嫔妾数百,而昭仪专宠。太祖尝 疾,昭仪与尼数十人昼夜为佛法,未尝少懈,太祖以为爱己,尤宠之。开平三年, 度为尼,居宋州佛寺。

  ◎李昭容

  昭容李氏,亦以色进。尤谨愿,未尝去左右。太祖病,昼寝方寐,忽栋折,独 李氏侍侧,遽牵太祖衣,太祖惊走,栋折寝上,太祖德之,拜昭容。皆不知其所终。

  ◎末帝德妃张氏

  末帝德妃张氏,其父归霸,事太祖为梁功臣。帝为王时,以妇聘之。帝即位, 将册妃为后,妃请待帝郊天,而帝卒不得郊。贞明五年,妃病甚,帝遽册为德妃, 其夕薨,年二十四。

  ◎次妃郭氏

  次妃郭氏,父归厚,事梁为登州刺史。妃少以色进。梁亡,唐庄宗入汴,梁故 妃妾,皆号泣迎拜。贺王友雍妃石氏有色,庄宗召之,石氏慢骂,庄宗杀之。次以 召妃,妃惧而听命。已而度为尼,赐名誓正,居于洛阳。

  初,庄宗之入汴也,末帝登建国楼,谓控鹤指挥使皇甫麟曰:“吾,晋世仇也, 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无使我落仇人之手!麟与帝相持恸哭。是夕,进刃于 帝,麟亦自刭。庄宗入汴,命河南张全义葬其尸,藏其首于太社。晋天福三年,诏 太社先藏罪人首级,许亲属收葬,乃出末帝首,遣右卫将军安崇阮与妃同葬之。妃 卒洛阳。

  ◎太祖兄子

  太祖二兄:曰全昱,曰存。八子:长曰友裕,次曰友珪、友璋、友贞、友雍、 友徽、友孜,其一养子曰友文。开平元年五月乙酉,封友文为博王、友珪郢王、友 璋福王、友贞均王、友雍贺王、友徽建王。友裕前即位卒,追封郴王,而康王友孜, 末帝即位封。友璋初为寿州团练使、押左右番殿直、监丰德库,友珪时,为郓州留 后,末帝时,为忠武军节度使,徙镇武宁,及友雍、友徽皆不知其所终。

  ◎兄广王全昱 全昱子友谅 友能 友诲

  广王全昱,太祖即位封。太祖与仲兄存俱亡为盗,全昱独与其母犹寄食刘崇家。 太祖已贵,乃与其母俱归宣武,领岭南西道节度使。以太师致仕。

  太祖将受禅,有司备礼前殿,全昱视之,顾太祖曰:“硃三,尔作得否?”太 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呼太祖曰:“硃三,尔砀 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将 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太祖不悦,罢会。全昱亦不乐在京师,常居砀山故里。 三子皆封王: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

  乾化元年,升宋州为宣武军,以友谅为节度使。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太祖怒 曰:“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为!”乃罢友谅,居京师。太祖卧病,全昱来视疾, 与太祖相持恸哭;太祖为释友谅,使与东归。贞明二年,全昱以疾薨。徙衡王友谅 嗣封广王。

  友能为宋、滑二州留后、陈州刺史,所至为不法,奸人多依倚之。而陈俗好淫 祠左道,其学佛者,自立一法,号曰“上乘”,昼夜伏聚,男女杂乱。妖人母乙、 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友能初纵之,乙等攻劫州县,末帝发兵击灭之。自康 王友孜谋反伏诛,末帝始疏斥宗室,宗室皆反仄。贞明四年,友能以陈州兵反,犯 京师,至陈留,兵败,还走陈州,后数月降,末帝赦之,降为房陵侯。

  友诲为陕州节度使,欲以州兵为乱,末帝召还京师,与友谅、友能皆被幽囚。 梁亡,庄宗入汴,皆见杀。

  ○兄朗王存 存子友宁 友伦

  朗王存,初与太祖俱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存子友宁、友伦。

  友宁字安仁,幼聪敏,喜愠不形于色。太祖以为军校,善用弓剑。迁衙内制胜 都指挥使、龚州刺史。太祖围凤翔,遣友宁东备宣武。王师范袭梁,围齐州,友宁 引兵击之,夺马千匹,斩首数千级。太祖奉昭宗还京师,拜友宁建武军节度使,赐 号“迎銮毅勇功臣”。太祖复遣攻师范,围博昌,屠之,清河为之不流。战于石楼, 兵败,友宁堕马见杀。

  友伦幼亦明敏,通《论语》、小学,晓音律。存已死,太祖以友伦为元从马军 指挥使,表右威武将军。燕人攻魏内黄,友伦以前锋夜渡河,夺马千匹。李罕之以 潞州降梁,晋人攻潞,友伦以兵入潞州,取罕之以归。累迁检校司空,领藤州刺史。 太祖围凤翔,晋人袭梁,友伦以兵三万至{樊石}山,晋人乃却,友伦西会太祖于凤 翔。昭宗还长安,拜友伦宁远军节度使。太祖东归,留友伦宿卫,伺察昭宗所为。 友伦击鞠坠马死,太祖大怒,以兵七万至河中。昭宗涕泣,不知所为,将奔太原, 不果。宰相崔胤遣人止太祖,太祖以为友伦胤等杀之,奏请诛胤等,昭宗未从,乃 遣友谅至京师,以兵围开化坊,杀胤及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 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张浚。

  太祖即位,已封宗室,中书上议,故皇兄存,皇侄建武军节度使友宁、宁远军 节度使友伦,皆当封。于是追封存朗王、友宁安王、友伦密王。

  ○子郴王友裕

  郴王友裕,字端夫,幼善骑射,从太祖征伐,能以宽厚得士卒心。太祖与晋围 黄鄴于西华,鄴卒荷槊登城骂敌,晋王使胡骑连射不能中。太祖顾友裕,一发中之, 军中皆大欢呼,晋王喜,遣友裕良弓百矢。太祖镇宣武,以为衙内都指挥使。景福 元年,太祖攻郓,友裕以先锋次斗门,郓兵夜击之,友裕败走。太祖从后来,不知 友裕之败也,前军遇敌多死。太祖至村落间,始与友裕相得。是时,硃宣在濮州, 太祖乃遣友裕先以二百骑前,太祖后至,与友裕相失。太祖卒与敌遇,败而走。敌 兵追之甚急,前至大沟,几不免,赖沟中有积薪,马乃得过,梁将李璠等死者十余 人。

  冬,友裕取濮州,遂围时溥于徐州。硃瑾以兵二万救溥,友裕败瑾于石佛山, 瑾走。都虞候硃友恭谗之太祖,以为瑾可追而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属庞师 古,以友裕属吏,使者误致书于友裕,友裕惶恐,不知所为,赖张皇后教之,得免。 权知许州。许州近蔡,苦于大寇,居民残破,友裕招抚流散,增户三万余。

  迁诸军都指挥使,与平兗、郓,还领许州。崔洪奔淮南,友裕引兵定蔡州,市 不易肆。太祖兼镇护国军,以友裕为留后。迁忠武军节度使。太祖攻凤翔,未下, 去攻邠州。友裕破灵台、良原,下陇州,杨崇本以邠州降。后崇本复叛,太祖遣友 裕攻之,屯于永寿。友裕以疾卒。

  ○子博王友文

  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颇能为诗,太祖 养以为子。太祖领四镇,以友文为度支盐铁制置使。太祖用兵四方,友文征赋聚敛 以供军实。太祖即位,以故所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征赋,置建昌宫总之, 以友文为使,封博王。太祖幸西都,友文留守东京。

  ○子庶人友珪

  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长而辩 黠多智。博王友文多材艺,太祖爱之,而年又长,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尝独属 友文。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 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 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谓敬翔曰: “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

  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其妻张 氏曰:“官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矣!”夫妇相对而泣。 左右劝友珪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友珪乃易衣服,微行入左龙虎军, 见统军韩勍计事,勍以牙兵五百随友珪,杂控鹤卫士而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 至寝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 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 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友珪以裀褥裹之寝中,秘丧四日。乃出府 库,大赍群臣及诸军。遣受旨丁昭浦矫诏驰至东都,杀友文。又下诏曰:“朕艰难 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协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畜异图, 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内,赖友珪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 恙震惊,弥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委权主军国。”然后发丧。乾化 二年六月既望,友珪于柩前即皇帝位,拜韩勍忠武军节度使,以末帝为汴州留后, 河中硃友谦为中书令。友谦不受命。而怀州龙骧军三千,劫其将刘重霸,据怀州, 自言讨贼。三年正月,友珪祀天于洛阳南郊,改元曰凤历。

  太祖外孙袁象先与驸马都尉赵岩等,谋与末帝讨贼。二月,象先以禁兵入宫, 友珪与妻张氏趋北垣楼下,将逾城以走,不果,使冯廷谔进刃其妻及己,廷谔亦自 杀。末帝即位,复友文官爵,废友珪为庶人。

  ○子康王友孜

  康王友孜,目重瞳子,尝窃自负,以为当为天子。贞明元年,末帝德妃薨,将 葬,友孜使刺客夜入寝中。末帝方寐,梦人害己,既寤,闻榻上宝剑枪然有声,跃 起,抽剑曰:“将有变邪!”乃索寝中,得刺客,手杀之,遂诛友孜。明日,谓赵 岩、张汉杰曰:“几与卿辈不相见。”由此遂疏弱宗室,而信任赵、张,以至于败 亡。

  呜呼,《春秋》之法,是非与夺之际,难矣哉!或问:“梁太祖以臣弑君,友 珪以子弑父,一也。与弑即位,逾年改元,《春秋》之法,皆以君书,而友珪不得 列于本纪,何也?且父子之恶均,而夺其子,是与其父也,岂《春秋》之旨哉?” 予应之曰:“梁事著矣!其父之恶,不待与夺其子而后彰,然末帝之志,不可以不 伸也。《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者,国之臣子任其责。予于友珪之事,所以伸 讨贼者之志也。”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新五代史》热门篇章

【欧阳修】简介

早年经历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步入官场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准)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一下把王老爷子噎得说不出话来。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仕途崎岖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仍是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欧阳修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后来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大人。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也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欧阳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宋祁听了,明白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主考礼部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音同“辣”,意为乖张),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过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晚年生活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太尉。


  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


  绍圣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兖国公。


  崇宁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


  政和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

《欧阳修年谱》

更多欧阳修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