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会出现在唐朝?
庞俊修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一直很受关注。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常常成为通俗文艺中津津乐道的桥段,其中不乏添油加醋的戏剧性发挥,使得这个夹杂着后人想像的人物形象愈加错综复杂,黄易的小说《边荒传说》中甚至把她说成是出身于魔门“两派六道”中从事服务性行业的阴癸派,以此说明她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不过,无论是历史小说还是严肃的研究,很多人的着眼点往往落在她个人的人生轨迹:她是怎么爬上权位的?她做了哪些事(特别是那些心狠手辣的事)?但围绕着她的最大谜团却很少人认真回答过: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只有她这么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的成功是偶然吗?
英国汉学家魏根深在中国史研究手册开头的“致中国读者”中就说,武则天称帝常被中国史书视为独一无二的孤立事件,但592-750年间中国邻近的日本、新罗、林邑等国都有女王,之后却再没有了,他的疑问是:“这一时期女性统治者的出现只是一种巧合吗?或者还有其他的原因?比较历史学醉心于这样的问题。而国别史倾向于强调‘独一无二’(毕竟往往不那么独一无二)的民族故事,因而回避了这些问题。”[1]
他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但没有继续下去。不过,如果真的去做这样深入的比较研究,我们可能会发现:武则天的称帝的确与周边各国的女性统治者很不一样。
武曌一直是中国集体想象的一部分 | 专访汉学家罗汉
美国学者罗汉(N. Harry Rothschild)为她撰写了一部传记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但他只是想通过武则天的生平来“了解古代中国的朝廷、社会、两性关系的性质,以及礼制、象征和美学在皇权政治中的作用”[2];至于她一生最大的谜团“为何只有她当上女皇”,则只是像许多人那样泛泛地归结为唐代政治中的北方胡族传统:“在大草原上,妇女不用只待在家庭内部。许多草原部落都是母系氏族,以母亲而非父亲为尊。广阔的草原、隐蔽的毡房、放牧的羊群取代了高高的城墙、无尽的封地和中国儒家社会里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严格的对称性。在大草原上没有外部男性领地与内部女性领地的划分,草原上的女子生气勃勃、不屈不挠,她们像男子一样打猎、放牧,也精于骑射等关键技能。就社会地位和两性关系而言,中亚的妇女比汉人妇女更加自由。”[3]至于为何没有另一个中国女性能步武则天的后尘成功,他认为这只是因为“这些女子均缺乏武曌的刚毅、决心、智慧、聪颖、语言天赋、好运”[4]。
这个答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至少西汉的吕后、清代的慈禧太后,都不乏武则天的政治才能与运气,但即便她们本人有意,当时的政治结构也会对她们称帝构成极强的阻碍。至于说“唐代女性地位较高”或“唐代受到北方草原传统的影响”,这虽然部分是事实,但却也是一种流行而含糊不清的说法,正如孟宪实在论武则天称帝一文中所说的,“唐代妇女的所谓‘高地位’对于女皇成功而言,绝非充分条件。……这类因素,如女性地位比较高、佛教舆论造势等,在促成女皇诞生这个问题上,最多是推波助澜,即所谓缘饰之说。而最高统治者的换位,必须到政治实力中去寻找答案。”[5]
孟宪实此文是我所过目的有关这一问题最具洞察的一篇文章。他强调,皇帝制度虽然是为男性设计的,但当一个强势女性掌权时,这些制度性的制约条件忽然烟消云散,因而决定性的核心因素还是政治,“准确的程序应该是,武则天首先控制了政治,然后利用制度,保证自己的政治发展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在这一场权力博弈中,“武则天称帝的关键显然不在制度如何规定,而在武则天如何成功运作。而这,主要是政治问题,其次才是制度问题”[6]。他详细论证,武则天通过一次次试探和验证,最终确保她的最高权力是唯一和排他的,任何异议或反抗的力量都被逐一扑灭。他的结论是:“武则天称帝成功,是众多偶然因素促成的。这些偶然因素再没有机会集合于另外一个女性政治家身上,于是女皇故事终成绝唱。”[7]
在此,他很好地解释了“武则天是怎样成功的”,强调这是一系列权力政治博弈的结果,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如果说这样就能顺便说明“为什么别的女性无法成功”,其实却不尽然。仍以慈禧太后为例:她同样通过一系列政治博弈掌控了无可置疑的权力,别说没有大臣能够挑战,甚至当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时也被她以软禁的方式近乎废除,但她却仍然没有迈出称帝这一步。
这都意味着,武则天的称帝不仅是她个人的成功,更值得注意的是:从“为何再没人能像她这样成功”中,正可看出中国传统政治的某些结构性特点。在武则天所处的时代,一个女性还能通过权谋突破这些制度安排称帝,但在那之后,制度已严密到无法突破的地步,此时就再没有人能重复她的成功了。
谁能成为女皇?
在古代的男权社会政治中,女性要登上最高权位,通常只有三种办法:作为统治者的女儿/姐妹、妻子或母亲。
欧洲历史上最常见的是第一种“从公主到女王”的路径,如英国历史上的六位女王都是因为老国王缺乏男性继承人,不得已让女儿来继承王位。但法国例外,原因之一是法国王室严格遵守萨利克继承法,规定女性不能继承王位;但这也不仅是因为14世纪之前法国每代国王都碰巧有男性继承人,还因为法国贵族将萨利克法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特别是法国瓦卢瓦王朝便是1317年腓力五世僭越了主支的让娜(路易十世的独女,腓力五世的侄女)之后创立的,因而他们当政时便把萨利克法抬出来作为继承权的合法性依据。1328年法国三级会议正式援引萨利克法来拒绝了根据母系血统提出法国王位诉求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因而这对法国来说成为不能触碰的严重问题。
第二种则是“从王后到女王”的道路,最著名的便是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一世的皇后)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三世的皇后),后者还是在推翻其丈夫的统治之后登基的。当然,这是极其罕见的,一般从王后变为女王,都是在其身为统治者的丈夫死后、继承人又年幼或因故不能进行有效统治之时。在中国历史上,一般此时都是以太后摄政的情况出现,典型如元代的乃马真后、海迷失后,她们执政时期虽被承认为统治者,然而她们却从未称帝,当然也没有帝号,严格来说并非女皇。
第三种“从太后到女王”往往与第二种密切相关。罗马帝国女皇、雅典的艾琳(Irene of Athens)原是利奥四世的皇后,在780-790年间成为儿子康斯坦丁六世的摄政,并于797年推翻儿子的统治自任女皇(但在五年后的政变中被流放)。她的生平与武则天颇为相似,而且,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的情况在中国史上绝无仅有,但罗马帝国历史上却曾有不少王后、公主与男性一起成为共同执政(co-rulers/co-regnant),这与罗马惯于进行双头统治的惯例有关。东罗马帝国皇帝迈克七世(Michael VII Doukas)继位时年幼,处于其母Eudokia Makrembolitissa摄政之下,当其母1068年改嫁给罗马诺斯四世(Romanos IV Diogenes)之后,他被降级为“小皇帝”(junior emperor)。像这种太后改嫁后的丈夫成为新皇帝的情形,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能有的。
当然,严格来说,还有第四种成为女皇的途径,那就是女性自己白手起家开创一个王朝。唐代浙东农民起义军首领陈硕真在永徽四年(653)起兵后就自称“文佳皇帝”,不过她旋即失败,很难被认为开创了一个正式的王朝。
以上这几种方式中,第一种在世界史上最为普遍,中国周围各国在中古时代也都出现过皇女登基的情况:如越南唯一的女王李昭皇(1224-1225);朝鲜新罗王朝的善德女王在统治十六年(632-647年在位)之后甚至还传位给堂妹真德王金胜曼(647-654年在位);日本的桃园天皇去世时明明有男性继承人,但因为独子才5岁,结果却由桃园天皇的姐姐继位为后樱町天皇。这些在中国史上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因为中国在极早的年代就确立了男性继承权,并且最高统治者也不像欧洲王室那样奉行一夫一妻制,因而很少出现没有男性继承人的例外情形[8]——即便出现,也都无一例外宁可选择旁支也不选女性继承人。如南北朝时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有六子二女,但五子早逝,另一子在北朝为人质,其结果是侄子陈蒨而非女儿继承了皇位。
在中国的家庭政治中,女儿和妻子的法定权利往往很低,但母亲却可以作为家长得到尊重。《蒙塔尤》一书中在谈到中世纪法国南部的村庄生活时曾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女人逐渐不再成为性关系的对象时,她们便开始获得尊重和体面:更年期是权力的倍增器。”[9]这句话用在中国社会其实尤为贴切。晚清时来到中国的传教士经常惊讶地发现,中国家庭中女性地位不高,但很多高官对自己母亲却毕恭毕敬。正如在《红楼梦》中,“老祖宗”贾母拥有不可挑战的权力一样,此时一个女性的主要身份不再是“女人”而是“家长”了。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便是指中国家庭政治之中,当上家长之后可以获得远比身为媳妇时大得多的权力。
武则天的情况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她最终是由儿子李显禅位给她的方式完成夺权的。由于要当上独揽大权的女性家长,要在丈夫去世之后,这本身往往意味着女性已经不年轻了,所以对中国的女性统治者来说,长寿非常重要。武则天是中国史上登基时岁数最大的皇帝(67岁),这并非偶然;她也是第三高寿的中国皇帝,活了81岁,仅次于乾隆(88岁)和梁武帝萧衍(85岁)。由于无法通过继承权获得皇位,中国女性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特别漫长,因而仅仅“长寿”这一项,就足可将许多人挡在门外。
中国政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往往是以家族权力的面目出现。在汉代也曾出现掌握巨大权力的太后,如汉高祖刘邦的吕后、汉文帝皇后窦太后、汉元帝之后王政君(她寿命极长,身居后位长达61年),但她们虽然掌权,却只是满足于掌握实权,而提拔属于自己家族的外戚势力。汉高祖刘邦为了预防有人夺取皇位,早就与功臣立下白马盟誓,后来周亚夫便以此反对窦太后给自己娘家人封王:“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连封爵为王侯都有阻力,异姓要夺取皇位自然更难了,异姓的女性则难上加难。最终夺权成功的不是这些太后自己,而是她们野心勃勃的男性亲属,首开先河的便是西汉的王莽。
也正因外戚对皇位的排他性构成的威胁,自汉代以来就有人反对外戚过分涉入皇权,西汉时翼奉就以“阴气盛”反对异姓外戚封爵[10]。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这种反对的声音来自太后本人。《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记载,东汉章帝欲给舅舅们封爵,群臣也上奏请求,但太后不听,下诏斥责“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认为西汉外戚大多招祸,“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她自称“吾为天下母”,也就是更认同夫家的身份而不偏向本家。到曹丕建立魏朝,在立皇后之前五天,就发布诏书:“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要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三国志》卷二)从而严禁太后、外戚对国家政治的制度性参与[11]。当时大臣陈群也以“非先王之令典”否定了汉代外戚封爵的正当性[12]。根据魏书·后妃传卷末评论,这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
虽然东晋的外戚也权势逼人,但他们无法独霸朝政,并在其后的南朝宋齐梁陈四朝随着制度化措施的建立,逐渐被挡在国家政治之外;反过来,当时的北方被异族入侵,原有的制度举措被打断,北魏出现了灵太后等强势的太后,北周外戚杨坚还夺权成功,这都意味着当时北方还未完成这样的制度化建设。唐代皇权正是在北周、隋朝的延长线上,从这一点来说,武则天登上权位既不是因为“唐代女性地位高”,恐怕也不是因为“唐代受草原文化的影响”,而完全可以在中国传统政治的逻辑中得到解释。她的夺权之路,其实和王莽、司马炎等男性篡权者没什么区别:逐步积累权力,然后制造祥瑞,最后通过禅让机制实现高层内部的权力移交。并且,她在掌权后也大量提拔自己武氏家族的成员,可说是中国史上外戚势力的最后辉煌。
从汉代到宋代的一千年里,中国的皇权逐渐强化了集中趋向。历史证明,对皇权构成威胁的主要是这几类人:后妃(武则天);外戚(王莽、杨坚);权臣(曹操、司马炎);武将(刘裕、陈霸先)。皇权的集中化便是要在制度上防范这几类人夺权的可能,这既要依靠完善制度建设(没有功勋的外戚再难封爵,同时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也要靠强化道德规范的灌输来让每个人不能逾越自己的身份。
在中唐以后,在这些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科举制的完善和门阀世族的衰落,使得外戚再也不能构成一个威胁皇权的力量;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也使得权臣不可能取皇帝而代之,南宋时秦桧虽然专权,但在宋高宗赵构手下却谨慎小心,不敢逾越[13];对武将的防范更强,岳飞之死就是一例。在宋代以后,仅有一环缺失,那就是近支的宗室,明永乐帝朱棣就因此夺权成功,但这不构成易姓革命。在这一过程中,皇帝也日益孤立,他们所能依靠的只有科举官僚和宦官——这两类人尽管彼此不和,但至少都不可能取皇权而代之。值得注意的是,从西汉王莽开始,统治集团内部改朝换代的一个机制是不流血的禅让制,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都是这样完成的,武则天本人也是儿子李显“禅让”给她的,但在宋代以后的禅让就只有太上皇禅位给太子(如宋高宗禅位于宋孝宗、乾隆禅位于嘉庆),禅位的太上皇还比新皇帝权力更大,这就杜绝了高层内部夺权的可能。因此,理论上说,在宋代以后,从统治集团内部几乎已经无法推翻皇权,改朝换代的力量只能来自底层(农民起义、革命行动)或外部(蒙古、满清等外族力量)。
只有从这样长时段的历史视野中,我们才能理解为何武则天是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既然没有中国女性能依据继承权登上帝位,那么只有太后才有这样的机会;而汉代以前掌控大权的太后并不会自己取代儿孙登基,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倒是外戚,只有在唐代前期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武则天才有机会称帝。在宋代以后,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禅让制的消亡,从统治集团内部颠覆皇权的途径已几乎被完全堵塞,朱棣这样起兵“靖难”的暴力夺权是唯一的例外,但这是由于他身为皇子能带兵的特殊身份。
吊诡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武则天本人的所作所为,使得中国后来更难出现女皇。在历史上,武则天当政时期被公认为是一个关键转折点,世家大族的衰落和科举官僚的兴起同步,这都使后世的太后难以壮大本家外戚的力量。在中晚唐以后,复兴的儒家伦理强调女性应退居内闱而不应进入属于男性的公共领域参与政事,在此耐人寻味的一点在于,武则天的事迹本身经常被当作反面榜样去约束女性不要效仿。唐穆宗驾崩后,太子还仅有15岁,有大臣建议太皇太后郭氏(郭子仪之女)代为处理朝政,结果郭太后大怒:“吾效武氏邪?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外事哉?”[14]也就是说,武则天不仅不能作为一个先例定下女性继承皇位的制度,反倒促使人们更进一步去防范有人步其后尘。
宋代以后,赵氏家法更严,外朝士大夫掌权,即便有高太后这样垂帘听政的实权女性,但宋明两代的太后最多仅限于辅助治国理政。慈禧太后虽然大权在握,但她也不可能制造祥瑞、让光绪帝禅位给她,因为这种禅让制消亡已久,早已不再是权力移交的合法形式,因而她无法找到一种能被人所接受的称帝做法。这说到底是因为社会和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便是武则天再世,也不可能再成功当上女皇了。
[1]魏根深中国史研究手册中译本“致中国读者”p.1
[2]罗汉(N. Harry Rothschild)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中译本前言p.1
[3]罗汉(N. Harry Rothschild)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中译本前言p.12
[4]罗汉(N. Harry Rothschild)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中译本前言p.224
[5]孟宪实论武则天称帝,载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p.87
[6]孟宪实论武则天称帝,载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p.100
[7]孟宪实论武则天称帝,载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p.108
[8]附带说下,中国历代皇帝三宫六院,其实并不是因为好色,而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男性继承人“储备”。后宫生活主要是为了广继嗣,相当于例行公事。汉成帝好色,即位初皇太后诏采良家女时,杜钦便曾向王凤进言,后来又在对成帝的对策中,两度表达说:“礼堂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后妃有贞淑之行,则胤嗣有贤圣之君”,并强调不应偏宠某位后妃,理由是“臣闻玩色无厌,必生好憎之心;好憎之心生,则受宠偏于一人;受宠偏于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如此,则匹妇之说,不可胜也。唯陛下纯德普施,无欲是从,此则众庶咸说,继嗣日广,则海内长安”。见《汉书》卷六〇杜钦传。
[9]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小山村p.287
[10]初元二年(前47)七月地震,翼奉分析不同时节地震的原因,认为此时乃“阴气盛矣”所致,随后说:“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同姓亲而易进,异姓疏而难通,故同姓一,异姓五,乃为平均。今左右亡同姓,独以舅后之家为亲,异姓之臣又疏。二后之党满朝,非特处位,势尤奢僭过度,吕、霍、上官足以卜之,甚非爱人之道,又非后嗣之长策也。阴气之盛,不亦宜乎!”见《汉书》卷七五。
[11]徐冲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举出此诏认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前述汉代纪传体王朝史中‘编皇后而曰外戚传’之政治理念的影子,即一位‘皇后’最为重要的身份可能并不在于为本朝皇帝之皇后,而在于次任皇帝即位之后,以‘太后’之身份为新君提供可以倚重的‘外戚’。”该书p.143
[12]《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武宣卞皇后
[13]寺地遵《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认为“和议体制确立后,秦桧不再只以皇帝为其权力基础,而是超越皇帝,独自朝向所规制的方向”(见该书p.352),但正如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中指出的,秦桧其实一直在高宗的控制之下,为高宗所利用。
[14]《新唐书》卷七七,列传第二,后妃下。
kaikai2226986
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唐代的女性社会地位较高,也就是说,武则天就好比一个金字塔的塔尖,我们不要光盯着这个塔尖,我们要注意到,它底下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然后才会诞生出一个女性皇帝来。
唐代是男权社会当中一个变异的时代。这个时代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都有过显著的提高,妇女们活跃于各个领域,巾帼不让须眉,而且有着空前的自信和自由。
所以,隋唐女性让我们觉得非常亲切,觉得她们特别有魅力,自信的人永远是美丽的。隋唐文化如果没有这些女性的华彩篇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隋唐文化。
凌落0落
大家好,我是生活之路一帆风顺,很高兴回答问题,为什么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出现在唐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当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女皇武则天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唐高宗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他就让武则天帮着批阅奏折,发布一些诏命,这样武则天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发明一制度,谁要谋反,谁揭发了有赏,利用酷吏来俊臣来执行,“请君入瓮”大家都听说过吧,有个人叫周兴,有人揭发他谋反,来俊臣把周兴请去说,有人要谋反,用什么办法使他招认,周兴说取一个瓮,让犯人进瓮里,下边用柴烧火,这样他就招了,来俊臣让手下照做,来俊臣对周兴说,请你入瓮吧,周兴乖乖的招认了。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制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可以参加一些活动,不拘小节。到了宋代以后受朱熹的思想束缚,女子不能衣着暴露,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能参加整治活动,从画作上可以看出宋代以后女性的衣着不如唐朝开放。
武则天也是有才能的女人,当皇帝后社会稳定繁荣,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武则天爱惜人才。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我就分享这些,希望跟大家交流,大家可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博尔
首先,中国没有第二个唐朝。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开放。其实,这种开放并非仅仅是指唐朝外交上的开放,更是指唐朝人头脑的开放。
在唐朝,女性没有宋明时期那么多的束缚,唐朝的女子生活在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的社会当中,她们本来就可以做一些与男性一样的事情。比如,唐玄宗时期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就很喜欢素面朝天地在街上骑马:“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而女诗人鱼玄机甚至想要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这样的见识,这样的心气,是其他朝代的女性所没有的。
唐朝的女性之所以会如此有情怀有魄力,与当时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唐朝才能出现一大批政治女性,比如武则天、太平公主、韦皇后、上官婉儿等。
其次,唐朝没有第二个唐高宗时代。我们知道,武则天以后,太平公主、韦皇后等政治女性也相当活跃,有学者甚至认为她们的政治才华不输武则天,那么,为何武则天可以当上皇帝,而她们不能呢?原因就是后世的女强人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
唐高宗晚年体弱多病,时常无法处理政务,这种情况下,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当然要代劳,基于此,武则天的政治资本才能一点点积累起来
柴妞林二
年轻时候不信命,现在越来越觉得一切皆是命,武则天命命中注定是皇帝,正好又生在唐朝
贾小lei
武则天(624一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建立的武周政权存在了16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写下了极为凝重的一页。
关于她何登上女皇宝座,文人学士多侧重于从其政治手段去分析,诸如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滥用酷吏等等。似乎武则天上台是踏着一条血路而来。与武则天同为政治女强人的还有吕后、西太后等,她们也不乏也不择手段、残酷打击、推行恐怖政策。但无论她们多么跋息、强悍、刁蛮,最终成就只是称为太后,而不能像武后那样公然地从帘后走出来称为皇帝。武则天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女皇宝座,除了她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手段外,还与初唐初时期,开明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
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都有所创新和发展。特别是经过魏晋南北朝大动荡之后,民族融合的广泛和持久,给中国封建社会注人了许多新鲜的东西,这样,发展到唐代,各种制度既不象封建社会初期那样森严、正规,更不象明清那样滥施淫威。相对而言,唐代是一个较开明、开放的社会。
唐代社会重文风气浓厚,读书写字,吟诗作赋,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代风气。自后宫殡妃至官僚、贵族、士人阶层的妇女,几乎无不知书。贵族之家尤甚,读书成为闺门必修之课。武则天出身新贵,其母能“明诗习礼,阅史披图”。武则天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下,人宫前已具有一定文化修养。
另外,唐代后宫也重视女殡、宫人们的文化教育,宫中备有四部经籍、笔札几案,设有内文学馆。以宫人中有文学者为学士,教宫人习算,充满文化味道。人宫后的武则天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古今权变、文韬武略等早已知晓,这正是武则天参政的最基本的修养。
由于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地位也随之变化,特别是经过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之后,一些原本属于北方少数民族骤悍、雄健的气质输人到汉族身上,妇女也不例外。妇女自立、自主势必也影响到了唐代妇女,我们从武则天身上的丈夫气中约略可以见到影子。
正是这种特殊的社会条件,使武则天在做唐太宗的才人时,就得以结识唐高宗,从而为其君临天下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女性地位的提高,必然会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产生极大的冲击,会对儒学、礼教产生撞击,“三纲五常”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所失灵。
总之,唐朝的这一开放、自由的社会风气。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为武则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召唤着武氏的出台,使武则天称帝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南风§已逝
武则天简历: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详,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则天性格:
1、冷酷,不择手段,为达目的可以抛弃一切,深刻明白亲情与政治的对立关系。
2、城府深,智商高,心机深沉,性坚忍,可以出尼,可以等待,可以为后,可以勾心斗角,可以利用自己身上的所有资源获取利益……。
3、大气,作为女性,治国尚可,很有雄主风范,任贤用能。
4、敢作敢为,对自己有自知之明。
武则天的皇后历程:
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唐代的女性社会地位较高,也就是说,武则天就好比一个金字塔的塔尖,我们不要光盯着这个塔尖,我们要注意到,它底下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然后才会诞生出一个女性皇帝来。
唐代是男权社会当中的一个变异的时代。这个时代里边,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都有过显著的提高,妇女们活跃于各个领域,巾帼不让须眉,而且有着空前的自信和自由。
隋唐的文化特点以及民族融合,恐怕对这种现象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方面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还比较小。我们可以注意到,虽说从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术这样的行为,但是儒学从汉一直到唐,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官方学说、官方经学的地位。把它变成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道德标杆,是宋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
以上历史资料显示武则天的性格和经历,说明武则天自小的受家庭影响的成长经历是离不开的,母亲杨氏是隋朝王室成员,母亲的严传深教使得武则天琴棋书画;作诗样样精通,其父亲武士彟原是木材商的生意人,其武则天父亲是再婚人士,当初的父亲独自带孩子不易又忙于工作,所以就是这种原因,武则天母亲嫁过来。当初与李渊李世民父子打天下时深交友情,所以唐朝时被委任政府官员派去镇守杨州,4岁的武则天是与母亲在西安度过了3年幸福快乐时光的幼年,,母亲的教育始终在潜移墨化中。
李世民登基之后父亲又被李世民派去四川,这是带家眷一起跟随着(当时武则天8岁到11岁时)三年的时间,因为父亲的文化和为政府做事,当时的武则聪慧好学在父亲的引领下学到了许多知识。一直跟随父亲忙于李世民交待的公务,慢慢的让武则天对李世民成自己的偶像了,就这样的武则天每天伴随着父亲在办公务的繁忙工作中,促进了自己学习知识的机会,成长为少年的武则天对音乐的爱好有很深的知识了,在作诗的功底上也很厚重的学问,当时诗集也收录好多首武则天的诗作。
直到后来父亲的故去,虽然说李世民跟武则天父亲友情很深,迫于其父亲家不是贵族,只能是回原籍山西,没办法武则天随母亲爬山涉水历时一个月回到原籍,一路走来武则天看到了世态延凉,并不是像自己家那样富足,众天下的穷人多种多样,使武则天的心灵成长有实际深度提升,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现像,到后来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把武则天姊妹母女三人赶出门,最后母亲又回到长安亲戚家,该亲戚家与李世民也是亲戚,以致后来武则天14岁进了宫,引用:(选入宫中,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为止)。武则天开始了女皇帝的艰辛路程~。(图片Cr浏览器)
炒米糖2
谢邀!
大唐是当时世界顶级帝国,不仅富敌万国,而且极其开放。女性地位也高,低胸露背,十分自然。涌现出上官婉儿、李清照等无数女诗人。而武则天不仅美貌,而且极聪慧。当时苗条让位于丰满,社会崇尚健康美。而武则天就是集大之而成。
从开国皇帝李渊收小武为小妾,芳名十六。据说小武欣赏李世民,老皇帝早把小武送往尼姑庵。
李世民挤走先帝,竟把小武接来,可见小武丰满,令李世民爱不释手。
后来民间传说武者将取代李。唐太宗开始严防武姓,却不知后来预言成真。只不过没想到竟是女流之辈武则天。
李世民后来把小武打了冷宫,但太子已被小武弄得神魂颠倒。太子继位后,当即将小武搂入怀抱。可见武则天人见人爱,服侍三代,美貌、丰满加智慧,后又称帝,历史胜过四大美女。
武则天立为皇后,与皇帝并起并坐,显示了非凡智慧。夫君病逝,当即大权独揽,在六十多岁登帝才,国号大周,给自己造了一个帝名"曌"。四个儿子,屡立屡废,极有可能想传于娘家。
武则天治国还是会用贤人,最著名是名相狄人杰。虽有李家和他人造反,都被她镇压。开设武状元。国家还是富足。
后来太平公主也想女承母业,竟找了娘炮送武则天,晚年竟然一堆男妃。活到八十二,李家将士兵谏杀张家二兄弟。
武则天无力回天,下诏还政于唐,立无字碑任由人评述。后来孙子李隆基(唐明皇)又复兴"开元"盛世。
纵观武曌一生,还是功大于过,对国家和百姓还是能安居乐业。
武则天巾帼不让须眉。在李唐王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显示了非凡才智,力压群雄,打破封建夫权主义,为中国妇女史添上浓重一笔。在历代君主中也佔有重要一席。同时名相狄人杰也是一代贤相。
无字碑,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任人评述。
Jo-tracy虹
唐代出现女皇帝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国历史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女人掌握大权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冯太后、贾南凤、隋文帝的皇后,都是对当朝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到唐中期,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是有历史渊源的;
另外,宋朝以前,女子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汉代时期,多位皇帝的母亲都是平民之后,唐代女子离婚再婚的现象也很多。《西厢记》里面张生和莺莺在月明夜晚约会的场面让年少的我看了有种欲火焚身的感觉(哈哈哈哈哈),这种情况在宋至民国是见不到的;
需要指出的是,武则天能够在唐代称帝,也与唐王朝统治者的胡族血统有关,胡族不怎么重视儒家思想对女子的束缚,看重女子的综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则天皇后拥有至高的皇权是时代的产物。
最后,则天皇帝之所以能够继位,与其高超的情商、卓越的行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关系,所以,个人奋斗也是不能忽略的。
flyingsnows
首先得说一下她的历史,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唐朝的女皇帝,主要是因为她自身文采出众,有一定的治国能力,而且美丽动人,才艺出众。身受李治喜爱,故而把国家大事渐渐的交付于她。
中国五千年历史里,曾有过“脏唐臭汉”的说法,这个脏其实主要是在于唐朝时期人们思想上的开放。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相媲美。开放这个东西,是个两面性的词,一方面因为开放,唐王朝成为了当时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另一方面人的思想开放,却也让后世之人感到无法接受。
大唐盛世,是一个特别辉煌的时代。很多人提到唐朝的开放,就会想到“人性的开放”,但是唐朝的开放绝不仅仅是开放这么简单。从唐朝穿衣的风格来看,甚至可以和现代媲美。
有才的女人还可以参与政治,在后来的朝代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在唐朝就可以。唐代的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其他朝代基本都是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这两种情况不可相提并论。宋朝开始女人只能在家里带带孩子,对丈夫只能百依百顺,只能相夫教子。对于政治嘛女人是不能涉足的,除非你像慈禧那样爬到了政治权利的顶峰就可以让天下男人臣服于你。哪怕是慈禧当政依然没有考虑为女权主义做出一点贡献的事。
中国历史上,人们对女子贞节,看得比较重,但在唐朝却为男欢女爱最正常不过,就算没有结婚,只要碰上自己喜欢的人,依然可以与之欢爱。唐朝皇室中,有不少公主都是数次嫁人,不像其它朝代,都讲究个从一而终,为夫君守寡。
武则天能成为唐朝的女皇帝,与唐朝的政治和人文开放程度有很大关系。
焚梵
我觉得唐代在当时是一个半母系社会,人们崇拜女性,膜拜生殖。女人,结婚,离婚,再结婚都不是什么事,武则天,先跟太宗结婚,太宗去世后她去当了尼姑,李治上台,她又重出结婚。这可能与李氏家族有胡人的血统有点关系,北方游牧民族,生存条件恶劣,人生不易,尤其是女人的生存环境不佳,为了使种族传承下去,只要是女人,不管是自己戓敌人的女人,他们都善待,尽量不杀,也安排活路,兄去弟继,这在后来人看有点不合伦理,但是为了人种传承,也无所避讳。这造成了女人象神一样被人尊重。所以,武则天,当皇帝,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也是顺理成章,何况她也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事,比很多男皇帝干的更好,更出色。
Y X Y
唐朝的皇帝有一半血统是鲜卑族的。北方少数民族不讲究儒道。整个唐朝是比较开放的政策。
武则天武媚娘也是中华上下5000年。不出世的女子大才能人:有大格局,有手段,有谋略,再加上够狠心。
心中的风景
重男轻女是宋才开始的,宋之前男女地位平等。
先秦时期的女人二婚三婚很正常,比如夏姬、芈月和赵姬。
自吕后开辟女人掌权后,两汉四百年间多少外戚干政。
魏晋时期因为乱世,基本都是有实力说的算,其中还出了北魏冯太后(北魏孝文帝汉化的真正缔造者)。
隋唐期间更是巾帼英雄无数,杨坚是靠老婆当上皇帝的,开创了开皇之治。李渊早期的智囊是他的老婆窦皇后(早逝)。大唐是由李渊,李世民还有平阳昭公主(她的军队俗称娘子军,娘子关就是当年驻军的地方)三个人打下的。李世民外有魏征,内有长孙皇后,因此缔造了贞观之治。李治身体有恙,基本是武媚娘协助一起处理政务(是一起,不是武媚娘掌权),缔造了永徽之治。你说历经三四代人的累积,武曌能不巅峰么。
wyuyu
武氏并非唯一的女皇帝。
在这之前,也有一个姓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