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历史盲?
sandy双儿
历史盲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那无辜的眼神、理直气壮的回答真是让你欲罢不能、哭笑不得!下面就说几个比较有趣的史盲小例子!
1.一次说到三国的卧龙诸葛孔明,一个同事说卧龙不是诸葛亮吗?怎么又出来一个诸葛孔明?他们是兄弟吗?
2.一次在学校看木乃伊,看到秦始皇的兵马俑。女生一:你说秦始皇是哪个朝代的? 女生二:兵马俑规模这么大,只有强大的唐朝才有可能,应该是唐朝的! 女生一:嗯,我也觉得秦始皇应该是唐朝的。 我想问下历史老师会不会呕血三升啊!
3.记得看《建军大业》,朱德带领军队屡屡受挫,旁边的一个妹子一直再说,该怎么办啊,怎么办啊?我就顺口说了句,要上井冈山了,结果妹子白了我一眼说,不要剧透。结果旁边的一个妹子接了一句话,让我当时就晕了,你真是历史白痴,他们马上就要去武松打虎的井冈山了,我……
4.一次玩激流勇进时,一次听一个母亲教育孩子说,你看郑成功七下西洋,那大风大浪的,人家都不怕,玩个这你都怕,以后怎么能干大事。。。。。。
不旅行会皮痒
曾经有一个同事,当时我在玩QQ游戏“英雄杀”,我使用的是人物是“秦始皇”,同事进来我办公室后,我随口问了他一句:“秦始皇姓什么”?
同事说:“秦始皇当然姓秦了”。
上初中时,语文老师留了一篇作文,让介绍一下自已看过的课外书。
第二天交作业时,我看一同学写道:看过《水浒传》,关羽为蜀汉江山忠肝义胆。。。
小镇姑娘 み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天空history,一个历史达人,浅读过《二十四史》,追过多年历史小说。喜欢的请关注或点赞,谢谢。
作为一个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历史盲了。
但现在由于教育制度原因,现在中国大部分年轻人的历史基础都非常差。而且很多影视工作者的历史水平也够呛,所以闹出了很多笑话。
1、我前几天写了篇文章,名字叫郑成功时期的台湾,还是明朝的吗?然后有个老铁在下面评论,“郑成功是明朝最伟大的太监”。
哈哈,国姓爷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七下西洋的郑和听到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功绩被人抢走而生气。
虽然如此,还是很感谢这位铁粉的评论支持。只能说现在这类历史盲太多了。
2、记得小时候,看一部电视剧挺喜欢,叫机灵小不懂,其中有一段说张卫健饰演不懂说一顿早饭吃了500两银子,和人赌博把1000万两银子输了,两口箱子就说装了1000万两银子。
明朝七品县令一年俸禄才不到30两,他一顿饭吃掉了人家将近20年的工资。编剧难道以为一两银子就是一块钱吗?
1000万两银子有多重?古代一斤是16两,1000两差不多31.25千克,1000万两就是31.25吨。编剧难道以为是1000万的纸币吗,两个箱子,亏他想的出来。
3、本人南京的,南京号称六朝古都,但以前和朋友聊过天闻到过,发现基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六朝古都是哪六朝,还有人回答说是明朝和民国的。
有不同意见或者疑问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善橙
汉亡于刘邦,唐亡于李世民,宋亡于赵匡胤,明亡于朱元璋
闲云一朵
10多年前,我的一位同事在本地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作品,介绍东汉初隐居于本地的隐士卢文台。那天,他兴奋地拿着报纸给大家看时,一位同事边看那篇文章边询问:“卢文台就是卢植吗?”,我一看,原来“文章”开头写到:“卢文台,即卢植”。我说卢植虽是东汉人,但生活在东汉后期,比卢文台晚生至少100年以上。那位作者老兄随即说:“这是老百姓说的”。
2017年6月,我市导游协会召开市区景点导游词初稿审查座谈会,我有幸被邀请参加。我提前一晚读了这本初稿,发现了几处明显错误。其中就有史盲才会犯的错误。书中写到:朱元璋曾在本地被黄巢起义军追得东躲西藏。作者不知老朱皇帝比黄巢晚出世500多年。一个唐未之人,一个元末明初之人。
twiggyma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冷门诗人李商隐,不如喊麦李清照,不够古风曹雪芹,水平一般李太白。
不知道21世纪的这“四大神兽”,算不算历史盲?
如果算的话,咱们就可以继续往下聊了。
冷门诗人李商隐大概是三个月前,有一位博主在微博发文,直斥有人抄袭了爱豆的作品。这也很正常,物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传播的便利和抄袭几乎就是一把双刃剑。
然而,这条微博如此火爆的原因是,被指抄袭的这个人,名字叫李商隐。
或许这部叫做霹雳布袋戏的电视剧应该要感谢下这位博主,不知道为这部电视剧带来了多少流量。
当然了,这位博主还是十分知错就改的,这一点比起很多历史盲来说还是值得赞赏的。
不过,生活在1500年前的李商隐表示有点委屈。自从死后,棺材板上都写着“小李杜”,这颗璀璨的大唐诗星,或许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会变成冷门诗人。
不如喊麦李清照北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或许也想不到,她会以这种方式再次出名。
近些年来,服装话里、歌舞升平的历史剧和架空剧开始受到市场的欢迎,而2018年上映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毕竟背靠李清照这个历史、文化双料大v。
不过,或许李清照“错”就“错”在,没学过现代汉语语法。
就是,辞藻堆砌太华丽了,写的太深了,真的不如喊麦的浅显易懂,有装逼范。
对此,子彧表示也不知道说什么了,默默的拿起一本婉约词,不求通背,只求把每一篇、每一位作者都瞄一眼,留个印象。
这位博主倒还不是完全的历史盲,毕竟他还知道辛弃疾的名句“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下面这位就更有意思了。
不够古风曹雪芹如果说,李清照、李商隐是因为年代太久远,理解力跟不上的话,那么举世闻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又是怎么背上这个锅的呢?
逼格太高,不符合现代语法也就算了,曹雪芹先生的作品足够亲民了吧?
却又被指责不够装逼,现代感太强,这个历史盲,估计是全盲。
对于这个锅,曹雪芹表示,老子写了十年,你们居然说逼格不够高?
看起来,这届听众也是难伺候。
不过,清代的书面文虽说还是文言文,但的确比诸子百家要浅显得多了,被指责“现代感太强”倒也符合一般认知,不过李白也被这样吐槽,可就大跌眼镜了。
水平一般李太白如果说高中才有机会学习到曹雪芹的话,那么李白的诗估计是从小学到高中都可以见到的。
然而,仍然有历史盲,要找这位诗仙的麻烦。
连李白令高力士脱靴这样著名的典故都不知道?说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呢?
对此,李白表示,你竟然说我仿古了?如果你都能看得懂,那应该是超前好伐,而且是急速超车,直接超了1500年好伐?
这首诗原名叫做流夜郎赠辛判官,谨录全文如下。
在21世纪的“数典忘祖”界,除了以上四大神兽之外,还有“无病呻吟辛弃疾,难登大雅屈灵均,不懂词牌苏东坡”。
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不过也好,凭借着历史盲们的宣传,李商隐们可以再次以不一样的形象,走进现在人的视野,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历史文化科普教育吧?
为了大家成为这种故事里的主角,子彧的建议只有两个字:谦逊!中华文化5000年,岂是我辈数十年三天打鱼可窥全貌的?
文/子彧
杰佬~j~
不知安南为何物。因为我要突出汉族的精华,伤到他脆弱的心灵了。
他说了一句:汉族被各族人都会过,汉族是最大的杂种。
我回曰:你的祖先也可能会过汉族,所以你是杂种后代,杂种不如!
njmzl
吴三桂
倒吊男97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我随便说说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情。有一次,我去杭州西湖游玩,西湖当然是游人如织了,我来到了这个景点——苏小小墓
却听见一对男女议论苏小小生活的年代,最后,两个人合计了一下,唐代……
你们可以不知道,但是简介里写了六朝啊!
一般认为她是南齐时期的妓女,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是文学虚构的。
我继续走,到了岳庙,嘿嘿嘿。看看岳飞墓前面跪的四个人,旁边有两个成年男性看着一个名字读(wan ai si)
读错不可怕,反正很多人都读错,但是,一下子三个字都读错……万俟卨[mò qí Xiè]。
在图书馆前面背书,旁边一个不知道什么专业的女性(可能是旅游管理),我听着她背的好嗨好卖力,什么瞿塘峡,趵突泉,鄱阳湖全部都读错了音,我就在一边乐呵。瞿塘峡(zhuo),趵突泉(好像是读成了hu,反正不对,这个记不清),鄱阳湖(pan)。应该是瞿塘峡(qu),趵突泉(bao),鄱阳湖(po)
比起这些读错字音、字意的,我觉得更可怕的是张嘴闭嘴大谈古代的民族问题。这些人殊不知古代“华夷之变”跟今天的“民族主义”根本不一样。因为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中没有“民族”的概念,“族类”更多的是指文化属性的差异。这些人装着很懂历史的样子,其实是用现代人观念去看古人,岂不是可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田阿不
我见过一个历史盲,他叫周星星,他的历史简直让人心痛啊!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证据的!
话说某一天,周星星学校的历史老师突然要考考他的学生们,还声称测试不及格的罚站操场一个礼拜。把我们的周星星同学当场吓倒在桌子下面。
我们来看看历史试卷考的什么内容:
平定安史之乱使唐朝转危为安的名将是?A郭子仪 B 朱温 C李克用 D李克勤。
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周星星同学竟然不会做,真是让人痛心啊,这不是历史盲这是什么啊?
大家都知道选B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