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头条历史领域有多小众?哪个领域推荐量高?
刘小茴
如果说目前中国行业里有哪家公司可以和腾讯相提并论,字节跳动是当仁不让的。短短的几年时间,这家曾经还非常低调的公司就冲到了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梯队。
无论是曾经的内涵段子,火山小视频,还是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等,随便哪一个都是用户几个月的大流量平台,其中今日头条是其他APP的核心基础。
那么如何在今日头条站住脚,成为大V,并且成功实现变现,是每一位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可能会有很多人说“”,是的,内容是决定你是否可以创造出爆文的核心,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即使你写出了或者拍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甚至在别的平台上发布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到了头条上就行不通了。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平台都有一套自己的推荐机制,这个推荐机制是有一套很复杂的综合算法组成的,它考察的也是你综合的数据,只有满足了综合考核指标的情况下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爆款。
那推荐机制是如何操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解读头条推荐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运营原理,和大家一起玩转头条号。
头条文章正式推送前,需要先经过机器审核,根据以下指标对内容进行针对性特征识别后,为文章打上标签。
如何确定文章标签呢?主要依靠关键词。那么如何判断关键词呢,那就是高频词。
如一篇介绍头条号如何引流推广的文章,高频词是:“今日头条”、“引流”、“推广”等,那么系统就会将这3个词语作为我们的标签。要特别注意的是,非常规词尽量不要使用,它们会增加文章的理解障碍,比如一些口水话的替代词,比如“微信海外半月号”这种,只有专业交易账户的号商可能才懂,头条的机器人是识别不了的。
头条推荐系统对于目标用户的理解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基本信息
包括用户性别、年龄、地域、常用APP等。
比如,来自重庆的年龄25岁的男性用户,使用使用今日头条看娱乐新闻。那么系统就会尝试将他与来自同一地区,相同性别年龄,同样喜欢玩今日头条的用户,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进行推荐,并从阅读情况了解用户不喜欢哪些类型的文章,并减少此类型推荐。
(2)关注内容
关注内容主要通过关注的账号、关注频道以及关注的话题等角度判定。比如,关注讲述头条号涨粉技巧的频道,那么系统就会尝试推荐类似引流推广的的文章/账号/频道/圈子推荐给我们。
(3)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包括:用户过去阅读的文章类型和关键词、相似用户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和标记了“不感兴趣”的文章类型等。
通过对用户的阅读兴趣的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用户阅读习惯。比如,用户在阅读故事题材文章时喜欢点赞,阅读营销类文章喜欢点击“不喜欢”,系统就会尽量将故事题材文章推荐给用户,减少或者不推荐营销类文章。
今日头条的内容推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分批次推荐的,包括抖音也是类似的推荐机制,那么如何推荐呢?
1.分批次推荐
包括两种模式:一是某一时效期内多次推荐;二是不同时效期(24小时、72小时和一周)的推荐。
2.首次推荐
首次推荐给的目标用户的阅读标签与文章标签匹配度最高,他们被系统认为是最有可能对该篇文章感兴趣的用户。
3.首次阅读数据决定第二次推荐量
首次推荐的用户阅读数据,包括点击率、收藏数、评论数、转发数、完播率和页面停留时间等,决定着第二次的推荐量。如果首次推荐的综合指标比较高,那么说明文章是适合这类用户的。那么系统在第二次推荐时就会加大力度,推荐给更多的人,反之则减少推荐力度。
所以说,很多人发现自己发的内容一上来就没人看,或者是短短几个小时就爆了,就是基于这个推荐机制,
(1)内容不垂直
我们在注册头条号时需要选择个人领域,即使不按照领域来发文,系统也会按照我们经常发送的内容和关键词来确定领域,那么如果你新发送的内容和领域不符,那么系统就会重新识别后再推荐,这样就会使文章不能及时推荐给相应的用户,自然就不会获取高推荐量和播放量。
(2)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其实不仅仅指的是文章的正文,还包括文章封面,配图,标签,标题等等。如果标题和封面不够吸引用户或者画质太低,配图与内容关联不强、文章内容质量差等都会导致文章点击率低。
(3)选择领域用户比较小众。
有些领域的用户群体很小众,在今日头条的阅读用户较少,那么即使我们写的文章质量再高,也很难像娱乐领域,汽车领域那种关注度高的大领域一样快速获得大批量用户阅读。比如像摇滚,机械等领域,在头条上就很难获取大量的推荐,毕竟和头条用户不太匹配。
(4)相似内容太多。
当然了,如果选择太热门的领域也并非就是一件好事,因为竞争对手太多,强者如林,只要出一个热点,很多大V就会开始发文,但关注的用户是有限的。一方面你和那些专业人士竞争肯定是吃亏的,而且热门话题写的人多了也就不新鲜了,看得人也相应的少了。
(5)非原创内容可能被消重,导致推荐量不高,比如一文多发的情况。
(6)内容时效短,导致推荐时效很短。比如热点事件一般都是火几天就变淡了,推荐量自然也会很快消失
朽木
推荐量高低,估计任何领域都会存在运气问题,因为头条内部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会儿卖矛,一会儿卖盾。比如刚把你推荐进头条首页,过一会就说你违规、不正能量了,并处扣分。真是引瞎子跳崖,你申诉吧,维持原判,没有理由。因为在这里真理已成了头条的专利。用户没有发言权。一家之言。但愿头条之有识之士能力挽狂澜。
eltonzhg
你好,我是奇趣张老板。在头条花了十几个小时用心良苦的创作,结果发出去那个推荐少的可怜。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平台的用户。现在这社会是,娱乐至死的年代。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获得推荐。头条的推荐机制是这样子的,你发布了内容之后,塔首先会分发给100个人。如果这100个人,没几个人看的,那么你的作品就凉凉了。所以,做内容,一定要投观众的喜好来做。不然很难生存。
新焦点cq
历史领域在头条号中大概排在中游左右。
一般推荐量最高的是娱乐领域,新闻领域,育儿领域,社会领域,情感领域,职场领域,这些领域发布的文章推荐率会稍稍高一点。
然而头条文需要的还是原创优质的文章,只要你写得好,有新意,趣味性,探索性,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自然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流量和粉丝。
既然你已经选择好自己的领域,那么就必须在自己的垂直领域里,将文章打磨得更好,尽量使之成为爆款才是。
jinjin
我能岀题上头条否/就沒上面问答题了?
7跳
深有同感,历史领域的作者全凭一腔热忱在写文,如果冲着阅读量只能独自画圈圈了。
一、是国人对于历史了解的比较多,新奇有趣的部分作者还没有开发出来;
二、热度不够,正在发生的事情比较吸引大众的眼球,比如,山东昨天下大冰雹砸破车窗玻璃;比如武林大师被ko;比如明星带货等等;
三、历史领域的时文太长,好多人没有时间去阅读,现在社会节奏太快,大家都忙的团团转,偶尔看一下新闻还可以,长篇累牍还是算了吧!
写历史的作者,加油!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是好文!
蛋蛋in北京
历史领域是个非常小众的领域,推荐量也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
1.受众群体窄。大多数人对历史都不感兴趣,喜欢历史的一般都是三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居多,这就已经剔除了一大部分人了。而这样的男人一般都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平常看手机的时间也不多,因此历史领域的活跃阅读者也少得可怜。 一般大部分活跃用户是年轻人,他们大多对游戏、娱乐八卦比较感兴趣。而其他人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注重社会、国际、财经等领域。因此,历史领域只能排在后面。
平台的推荐一般是阶梯式的,也就是先推荐给一部分人看,如果阅读量不错就会加大推荐。但是看历史领域的人本就少了,前期的试探性的推荐量很难跟其他领域的相比,别的推荐十个可能有五六个阅读,但是历史的推荐还不一定有一两个阅读。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整体推荐量不高。
历史领域很多都像记流水账一样,往往长篇大论晦涩难懂,而现在很多人生活节奏快,很少人能花太多时间仔细去阅读这些文章,而历史领域目前的创作者水平又良莠不齐,很少能够将历史方面的知识写成生动有趣的文章,这样就会造成历史领域关注的人越来越少。
自己辛苦很久写的文章,往往阅读量才几十,长此以往,不免让众多历史领域创作者心灰意冷,坚持下来的可真就是纯凭爱好、一腔热血了。
但是还是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才华横溢的作者能够进入历史领域来,一起把历史知识很好的传播下去,在头条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双鱼雯格格
刚开始在头条耕作,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发了几篇文章,每篇文章在写的时候,也是殚精竭虑。首先是选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还要凭几分灵感;然后是资料整理,这个部分最花费时间,因为历史领域,首先要讲一个“真”字,然后再讲一个“正”字,所以我只参阅正史,或大师级或专业研究者的著作或文章,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就把野史传说中的段子引来;然后要开始梳理,把观点和资料融会贯通,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还要在取什么标题、插什么图片、编辑排版上下一点小功夫。可以说,每一篇文章发出来,也都是要很费一些精力,花一些时间的。
文章既发出来,自然就会关心效果,有没有人看?有没有点赞?这方面,总的来说不算理想。我的几篇文章,至今展现量还没有一篇能过万,都在几千徘徊;阅读量最多的一篇,也不过350左右。比较起看到一些娱乐、社会热点类的文章,动不动就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展现量或者阅读量,看来历史领域是太小众了。
但是,如果你让我转方向,去改转向娱乐或热点领域,我的回答是:不愿意。有下面几个原因:
1.我写历史类文章是出于爱好。几十年的时间了,从小时候起就爱看古装戏曲,后来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古装剧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正剧感兴趣。读书,看文章,听喜马拉雅,都是首选历史类。但是因为工作一直比较繁忙,基本上一直都是凭着兴趣在输入信息。现在退休有时间了 ,可以通过头条这个平台,开始输出信息,这是一件大好事。输出的过程中,自己要再思考、提炼、梳理,要言之成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这个过程对于自己来说,是个非常非常好的学习提高的过程。每次一篇文章成稿发布,我都有一点成就感,觉得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很值。这种感受是以前的只是输入式的阅读,所带不来的。我也很感谢头条这个平台,感谢那些到目前为止虽然很少但是阅读支持过我的朋友。我想头条提供的这种写作互动机制,会推动我继续系统深入地学习历史领域,并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综合水准不断提高。这对退休以后,失去了原来在工作中的精力爱好上的支撑点的我来说,非常重要。
2.既然是输出知识,肯定是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现在的展现量和阅读量不高,粉丝数少,那就说明自己比较起领域的大V来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选题不够精彩?材料不够丰富详实?故事讲的不生动?道理或结论分析的不透彻?文笔不够好?编辑排版不够精彩?题目不抓眼球?……都有可能。我会继续关注更多优秀文章,学习更多经验分享。但同时,我并不想只是为了增加关注量或增加收益而去单纯迎合一些读者。希望在读者喜欢、历史上客观存在、是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这三者之间找到共同点。
3.我认为,历史领域现在虽然小众,但也是更厚重、更有味道、更能有积淀的。有人天然就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有人在年轻时可能更关注瞬息万变的热闹的现实生活,但随着年龄或经历的改变,就会开始静下心来去总结或思考,这个时候,进入历史会是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所以,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耕耘,我们会在这个领域遇见更多虽未谋面但精神相交很深的朋友。
继续加油,不断努力!这是一片令人沉醉的芳草地。
rileydong
历史领域关注的人少,一是写的长篇大论,废话太多!太啰嗦!看看就把人看腻了!不像看下去了!二是含金量太低!有的提问太无聊!
vapour泡泡
虽然说头条历史领域非常的小众化,但往往青云榜单上出现最多的依旧是历史领域的文章。
所以我觉得不管你做什么领域的,厉害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说头条历史账号运营者:脑洞历史观。
人家靠这个账号月入上万,你能说他选的是小众领域,但是你不能说小众领域就不赚钱啊!
历史领域之所以小众化,我觉得是因为它需要非常的专业人士来讲解;
而之所以叫历史,那是因为这事已经发生过了,所以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如果说你做历史领域,没有很厚的历史专业知识的话,估计做不了几天,你脑海就没思路了。
或者是你为了写一篇文章,可能会花费你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最后发出来的文章阅读量还不行。
而且对于历史来说的话,很多人会觉得枯燥无味,或者就算有人去点击你的文章看的话,也只是兴趣而已。
长篇大论的文章,我相信他是看不完的,或者是说划到最后退出来了。
而我觉得头条上面推荐量高的领域有很多。
比如说:“娱乐、情感、职场、文化”等等,这些领域都是推荐非常高的。
只要你写得好,有可读性、趣味性、时效性的话,一般都是能吸引住更多的读者的。
特别是一些娱乐领域的,随便八卦一个明星的事件,都可以可能出爆款文章。
因为明星自己本来就只带流量的那种,所以自然的就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流量和读者了。
PS:@教育知识汇,90后教育工作者,热爱看书、写作,喜欢旅行、拍照。
八月蓝蓝
真的是很困惑。
人多热闹的地方只是热闹而已,众声喧哗,互相点赞鼓掌,其实所获无几。
冷清的领域,大概问题还出在自己身上。问题及问题的回答既不够通俗又很不够专业,上不着天下不接地,小众是必然的。
把高深的知识大众化,是一项非常难的工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jinshui
现在历史领域的大部分人,普遍历史水平停留在小学时代,照着误人子弟的书籍和百度那些瞎编乱造的东西来念经,还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就这样怎么会有人气呢 ?
建议这些人若真爱历史,多读书,多用脑子思考问题,不要以片面之物就来概括一切历史事物。
就比如你喜欢明史,你不能把初中学到的那些历史拿来照抄,也不能以明朝那些事这类乱写小说来看待明史,因为现在初中历史书,几乎都是根据清修史书片面来概述的。
你想了解明史,你至少得多看看明朝官修史书明实录吧,你若觉得明实录也不足以相信,那你就可以拿清修史书来对照看啊。
而且明朝留下来的其它书籍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明朝这些大学者,王阳明,杨慎,李贽,顾炎武,王夫之,冯梦龙,谈迁,邓元锡,王世迁等人的书籍都可以拿出来作为当时真实历史的参考依据。国榷明书之类的。
huh-ling
做历史还是要耐得住寂寞啊。
这两天正在做4条优质回答的任务呢,十几条回答都被推到首页,可是那阅读量啊,简直惨不忍睹。足足三天我才过了第一条,真不知道后面该有多难~
帝国
只要作品足够好,哪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