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历史读物内容很正、又不呆板?
风过云淡
东周列国志,说唐宋全传,隋唐演义都不错
威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上下册)是一本读来很有趣的历史书籍。有趣之一,是叙述的立场为纯作家一己的立场,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也不同于正史的官样文章,撷取的历史的点也都透着作家别样的情怀与个性魅力,其评论的文字更是独到而犀利;有趣之二,把中西方同一时期的历史进行比较,具有了中西文化比较学的意义了,让人一目了然中国盛世为什么盛世,中国近代的被动挨打究竟被动在了哪……把中国两千年历史写得饶有趣味,是影响了我对历史一生的兴趣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杨家小亮
自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横空出世之后,自从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开讲易中天品三国以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突然对历史出奇地感兴趣了,人们读历史、谈历史,甚至自己写历史,历史的表现形式突然百花齐放起来,那些历史著作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版,历史上的古籍,今天的新著,很多很多,不一而足。
那么,有什么样的历史读物内容很正、又不呆板呢?这里,所谓的很正,就是读物的历史纯正性,即非常纯正的历史著作,而非演义或小说,比如,《二十五史》是非常纯正的历史著作,但《三侠五义》《杨家将》《岳飞传》便是演义和小说。
很多历史著作,都有非常活泼的片断,让人过目不忘。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战国策》,其中《荆轲刺秦王》一文,就写得非常漂亮,写到荆轲在太子丹的逼迫下,匆匆上路,西去刺秦的时候,文中记述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景写得荡气回肠,情绪写得壮怀激烈,使人感动。
司马迁《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生动性、趣味性、文学性,令历代史学著作望尘莫及。史记·鸿门宴中,张良的谋略,项羽的迟钝,樊哙的勇猛、范增的明辨,皆特点鲜明,栩栩如生。
写《十面埋伏》,项羽和虞姬的感情,也写得十分深邃,项羽兵败垓下,面对虞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感同身受,随口和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吟罢,拔剑自刎,顿时,鲜血喷溅,美人香消玉殒。这段描写,极富历史现场感,更极具艺术画面感,让读过的人以画面的形式,将这段历史存入自己的脑中。
现当代历史著作,我最喜欢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写得真优美,举一段:“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却好比奔流的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驶,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论世变的剧繁,战国的十年每可以抵得过春秋的一世纪。若把战争比于赌博,那么,春秋的列强,除吴国外,全是涵养功深的赌徒,无论怎样大输,决不致卖田典宅;战国时代的列强却多半是滥赌的莽汉,每把全部家业作孤注一掷,每在旦夕之间,以富翁入局,以穷汉出场……”这比很多文学作品都优美。
还喜欢唐德刚先生的《胡适杂忆》,既写得幽默风趣,又闪烁着理性和宽容的光芒,举一例:“可别小视‘跑龙套’!纽约市有京戏票房五家之多。平时公演,粉墨登场,锣鼓冬仓,琴韵悠扬,也真煞有介事。可是龙套一出,则马脚全露。那批华洋混编的龙套,有的不推就不跑;有的推也不跑;有的各跑其跑,不自由,毋宁死……好不热闹!”
再举一例:“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他在我国近代的学术思想界里,可以说是初无二人……
因此,胡适便成为近代中国,唯一没有枪杆子做后盾而思想言论能风靡一时、在意识形态上能颠倒众生的思想家。”
这样的历史著作,不仅不呆板,而且非常有趣,真是让人读到之后,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