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

如题,历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
提到的作品

[作品]宋史

著名宋史专家陈振先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对宋朝这个中国历史积弱王朝的政治、军事等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举教育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作了详尽而精确的论述,充分反映了当代宋史研...

陈振

[作品]中国古代史

20世纪初,夏曾佑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载撰写通史的先例,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家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在夏曾佑之前,国内已经...

夏曾佑

最新跟帖
骐行天下-小T

骐行天下-小T

宋太祖赵匡胤,乱世之中发动“和平兵变”黄袍加身,励精图治十五载终于一统江山,他开局的大宋王朝使得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水平达到顶峰,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他,才是真正把一手烂牌打活的君王。

一、一个天才导演纵观我国历史,开启一代霸业的帝王无不是靠一场残酷杀戮上位的。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仅长平一战就坑杀赵国人20万;比如汉武帝,一辈子穷兵黩武,无数名将和无名小兵埋骨沙场;比如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残杀哥哥弟弟全家,连小孩子都没有放过……唯独宋太祖赵匡胤是个例外,他是通过和平手段直接登上皇位的。“陈桥兵变”听上去好像的士兵武斗有关,但实际上整个操作过程既团结紧张又和平简洁。公元960年,农历正月初一,后周朝廷一片混乱。不知是谁传来消息,说契丹和北汉联兵正要大举南下,宰相范质等人惊慌失措,匆忙派遣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开封,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伟大计划,便在这个夜晚悄悄地进行。

这天晚上,军营里面不知是谁开了个头,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大批将士参与争论,群情高涨,渐渐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次日天刚亮,突然赵匡胤的亲信将士将一件黄袍披在看上去宿醉未醒醉的赵匡胤身上,一大片人趋势都拜于庭下,要拥立他为皇帝,众人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一副措手不及惊慌失措的样子,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高喊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

赵匡胤于是才高高兴兴地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

事后证明,这根本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大戏。契丹来犯的消息是假的,赵匡胤想要当皇帝是真的。否则,大兵压境,赵匡胤久经沙场、身经百战之人,怎么可能带兵迎战走不到20里就撤回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他是懂得的。另外,如果赵匡胤真的忠君保国,有人趁他喝醉把黄袍放身上,这是杀头诛九族的大事,他怎么如此淡定?还最终半推半就了?《宋史》记载:太祖进登明德门……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一进门,神位诏书就能随手拿出来开读——就是神笔马良也写不了这么快吧?只能说明是早就备好的。

所以,契丹来犯是假,醉酒是假,士兵逼迫是假,一切都是策划的。早有预谋,按剧本演,既当了皇帝,又避免了大规模厮杀,少了很多无辜牺牲者。不得不说,赵匡胤,真是棋高一着!

二、一个有手段的统治者上位的手段千千万万,上位也很简单,毕竟当时后周皇帝柴宗训只是个小孩子,不是一般地弱小。但问题是上位之后怎么办?放眼当时的中华大地,五代十国,诸侯割据,外夷环伺,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是华夏史上少有的乱世,罕见的大黑暗时代。只有之前的南北朝135年的战乱才能与这段历史比肩。所以,此时的赵匡胤拿到的牌,不仅是有自己的,还有时代给他的一副,而且一副比一副更烂。

这局面,赵匡胤自己一开始也是头大。史载,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宰相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

但牌还是要打的,一个人打不好,那就找来帮手,一起参谋着打。这个帮手就是赵普,因为帮着赵匡胤打完这手烂牌,也让自己成为史上“一代名相”。对于天下割据,诸侯分裂的局面,赵普给的打法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样有两个好处,自己才刚刚上场,实力不足,先捏几个软柿子不需要太大内耗;另外,只要有一批批人被征服了,会造成一股风向,让后面的人不由自主也臣服。赵匡胤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完全信任伙伴,甚至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所以赵匡胤赵普这对君臣,在历史上还有一段“雪夜来访”的佳话: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宰相赵普正在家中读书,忽报有客人来访。赵普十分惊疑,只好出门迎接只见三个人立于风雪中之。为首一人,除下头上斗笠,赫然乃是皇帝赵匡胤。 赵普燃炭烧肉置酒以进,赵匡胤呼赵普的妻子为嫂,君臣甚为相得.谈话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汉的问题。赵普认为:“太原(北汉)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宋朝)独当之,不如等待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赵匡胤表示深合心意。

正是这种历史罕见的君臣协作,使得北宋的全国统一之中几乎一帆风顺,大军所至几乎所向披靡。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华夏大地历经五代十国近两百年的战乱和破裂,在赵匡胤的手中渐渐统一。一副牌开始出现了规范好转的迹象。

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导致中央政权总是不稳定,这也是长期战乱的根源。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赵匡胤再次表现了他天赋异禀的导演才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了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消除了战争隐患。

除此之外,他又接连打出科举改革、经济发展两手牌,使得文化和工商业空前发展起来。赵匡胤在位一直努力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尽快医治了二百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在混乱分裂的战乱时代和平登基,短短十多年实现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在乱世之后快速创造出一个治世,这样的天才,在整个历史上,仅赵匡胤一人。大宋经济水平达到历史最高,他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宋史》《中国古代史

都5知为乜嘢

都5知为乜嘢

就说一个,那就是唐宣宗李忱。

李忱是唐朝最后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人称“小太宗”,开创出“大中之治”的中兴之势,自他之后唐朝开始彻底衰落,再无复兴的可能,直至亡国。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的势力开始坐大,从唐德宗让宦官掌管禁军,并成为定制后,宦官的势力开始变得不可抑制,在唐敬宗之后,宦官更是跃居皇权之上,开始有了废立皇帝的特权。当然此时宦官虽当政,但朝中士大夫们还是可与之形成抗衡,并对其进行牵制。

但是随着835年发生的一起政变后,宦官开始独揽唐朝朝政大权,朝中士大夫们开始沦落为宦官的附庸。这一年,被宦官王守澄拥立的唐文宗为了从宦官手中夺回权力,他在李训、郑注等支持下欲对仇士良等权宦发起反攻,可是未曾想计划提前被泄露,宦官有了准备,如此唐文宗的反攻计划宣告失败。而后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中重臣悉数被杀,最终唐朝的朝中大权开始被宦官独掌,这次政变就是“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宦官就一直牢牢地掌控朝政大权,甚至连皇帝的废立、生杀都由宦官做主。此时“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更是时常“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因此当时的唐朝政坛时常发生着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现象,这时上至宰相,下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官员,他们每次上朝都会先与家人痛苦的诀别,因为说不定在上朝时会被权宦看不顺眼,从而别杀掉,如此每次能安全回来,他们都会松一气。同时此时不但大臣受尽宦官的欺压,连皇帝都亦逃不过宦官的欺辱。



史载,唐文宗时期,文宗一日问当值学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尧、舜之主也”,文宗叹道,“朕岂敢比尧舜,何如周赧汉献耳!”,周墀:“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文宗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想想看,一个皇帝被宦官欺负到“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的地步,你说此时的唐朝皇帝还有何尊严可言呢?

而唐宣宗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被宦官马元贽拥护为帝的。此时宣宗继承的唐朝是一个外有吐蕃、党项等强族的虎视眈眈,内有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问题的肆意妄为,这时的唐朝就好比只剩下一个空壳的大夏,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曾经强大无比的盛唐此时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可以说,唐宣宗为了挽救唐朝的危亡做出了他最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个即将倾覆的大唐,能在他的治理下再次走向中兴,唐宣宗真的是够强悍的,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打牌高手”。

唐宣宗一登基,就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先是对唐朝日益腐败的吏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出一年就一举消灭了为患唐朝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让新朝吏治为之一震,据旧唐书·宣宗纪所载,此时宣宗朝的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

当然因宦官的根基实在是太厚,宣宗虽终其一生都未能彻底的解决宦官乱政问题,但却是极大的遏制出了宦官的权势,宣宗朝的宦官不再有如前朝那般可以对士大夫们生杀予夺。同时在经济方面,宣宗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此时尤其是财政方面,唐朝有了明显的好转。



此外,唐宣宗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军事上,在宣宗主政期间,唐朝的军事力量开始又组建跃居周边各国之上。先是847年五月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自此唐朝北方再无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再是848年张议潮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至此,除凉州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大唐。



可以说在唐宣宗主政期间,唐朝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上都开始了全面的复兴,大有复兴盛唐之意。而这份功绩,宣宗完全是在手握一手的烂牌的情况下治理出来的,只得说宣宗的实力真的够强。

neverbetter138

neverbetter138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能做到上述要求的君王,实在是少之又少。通常开国君王比较能打,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第二代也还行,第三代开始下滑,越往后的君主越差劲。能把一副烂牌打活的君王,可以称之为中兴之主。这样的帝王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一些,且听在下列举一个,其余的读者可评价补充。

秦孝公嬴渠梁是典型的将烂牌打活了的君王,没有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强秦,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一统天下。秦孝公接手的秦国是一个烂摊子,尽管他的父亲秦献公给他开了一个好局,但是他接手时好局都不存在了,面临者着严竣的内政外交问题。秦国最大的内政问题是没有变法,政治制度跟东方六国相比十分落后;秦国最大的外部问题则是面临着霸主魏国即将发起的灭秦之战。

秦献公在魏国呆了三十多年,深知魏国的强大不可撼动,魏国是国富民强,兵精将良,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打谁的主。秦献公继位后推行了部分魏国变法内容,积蓄了二十多年的国力,在魏武侯死后,秦献公开始发起收复河西的战争。秦军在石门之战中趁魏军主力远征宋国之际,斩首魏国河西守军六万。第二年魏国主力回击,在少梁之战中重击秦军,秦献公本人受箭伤而薨。

秦献公积累了二十年的国力,只跟魏国打了两场大战,就消耗一空了。而魏国在与秦国的这两次战争中,根本没有伤及元气,在庞涓将军的鼓动下,魏国准备发起灭秦大战!如果秦孝公那时硬气的与魏国血战,那么秦国早就亡了。

秦孝公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对魏国采取求和姿态,将父亲拼了命收复的河西之地割让给魏国,换取魏国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东方!然后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向天下能人奇士求助,且说得十分直白:你帮我变法强秦,我给你高官厚禄。不谈理想,只谈待遇。不久法家名士卫鞅入秦,开启了秦国的变法时代。

秦国原本就是一个破罐子,卫鞅又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狂,最终卫鞅跟秦孝公一合计,破而后立,先把秦国这个破罐子彻底摔碎,然后再造一个秦国出来。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变法,号称事无巨细,皆有法式。商鞅变法也彻底改变了秦国的面貌,秦国从一个落后的旧国,变成一个最新的战国。

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变法的成功60%以上的功劳都是秦孝公的,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强力支持,商鞅变法只会中途夭折,一如楚国的吴起变法。商鞅在前面变法施政,秦孝公在背后稳定大局:谁阻碍变法,他就收拾谁,那怕是自己的哥哥、儿子,他也不会放过;商鞅需要权力,他充分满足,甚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商鞅,以巩固商鞅的权势。

商鞅变法成功了,秦国综合国力大增,以前秦人饭都吃不饱,现在家家有三年以上余粮。以前秦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现在秦人踊跃参军,战斗力爆表。以前秦国的国都在小镇栎阳,现在秦国有钱了,比洛阳王城规模还大建了一个新都咸阳。以前秦国无法收复河西,商鞅率新军一战收复。

以前是六国卑秦,不与会盟,现在各国皆与秦国交好,连周天子都赐给秦孝公西方伯的称号与权利。秦国在秦孝公手上浴火重生了,可谓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秦孝公将一手烂牌打活了。

史记.秦本纪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

爱育黎拔力八达

1、北周武帝宇文邕;

要说“把一把烂牌打活”的皇帝,小编觉得,北周武帝宇文邕应该说是最当仁不让的。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够继位为帝,全靠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扶持。而这位宇文护可不得了,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权臣之一,在北周初年权倾朝野,专横独权。其专权到什么地步?宇文护可是在短短三年时间之内,便接连杀死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位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实现“三连杀”的权臣。

公元560年,宇文护在毒死周明帝宇文毓后,便改立宇文邕为皇帝,那一年宇文邕才17岁。

可以说,年轻即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当时所面临的可是一副绝对的烂牌。同为权臣,宇文护可比西汉的霍光要狠得多。当年,汉废帝刘贺不服从霍光,顶多也就被废掉而已。可如果得罪了宇文护,那宇文邕的结局恐怕就是之前被杀掉的三帝一样了。

一方面是内政被权臣把持,另一方面是周边的外敌环伺。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北周之外,还有雄踞华北的北齐和坐拥江南的南陈。北齐虽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皇朝,但北齐的国力基础一开始其实是要被北周要强大的。而且,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之初,北齐尚有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两位当世名将压阵,实力强悍,多次挫败北周的进攻。

除了要应付汉地的这两股势力,北周还需要面对强大的突厥。宇文邕在位时,突厥已经相当强大,时常威胁北周的边境,以至于宇文邕自己也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为后。

然而,宇文邕却凭借自己的韬光养晦之策,成功的铲除了权倾朝野的宇文护。之后,他又通过一系列的军政改革,实现了北周国力和军力的提振。尤其是府兵体制的推行,使北周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而一举消灭北齐,一统北方,并为日后隋朝的统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被权臣扶立的傀儡皇帝,到一统北方的英主,宇文邕可是成功的将自己手中的一手烂牌成功的给打活了!可惜,宇文邕最后却在北征突厥的途中,英年早逝。

2、后周世宗柴荣;

同样将一手烂牌打活的皇帝,还有后周世宗柴荣。实际上,不仅同样是以“周“为国号,柴荣与宇文邕本身也同样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柴荣即位之初,政权不稳之际,北汉勾结契丹南犯。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大军,柴荣决定御驾亲征,抵御外敌。结果后周朝堂上,却是一片的反对之声,其中当时的宰相冯道更是极力阻止。于是,柴荣便说:“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谁知冯道却很不给面,直接就说柴荣无法和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相比,气得柴荣直接罢免了他的相位。而柴荣的此次亲征,也就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开始了。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正当柴荣率军日夜兼程抵达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的樊爱能、何徽部居然不战自溃。在此危难关头,柴荣不畏敌军矢石,冒死督战,最终将北汉骁将张元徽击杀,进而一举击溃契丹军。

经此一战,柴荣的帝位得到巩固,声势如日中天。而在这一战中,柴荣也是成功的将一手烂牌给打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多肉君

多肉君

尝胆深思报复来,经纶须仗出群才。仇齐一扫如秋叶,只为黄金早築台。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徐钧所作的燕昭王,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燕昭王面对家国破碎、立下“鸿鹄之志”,卧薪尝胆、招贤纳士、锐意进取、改革弊政、历时28载,使得国家富足、兵强马壮,联合秦、赵、魏、韩、楚伐齐获得大胜,报了国仇家恨,并跻身战国七雄行列!一手烂牌被燕昭王打得精彩绝伦!

背景

1、燕王哙“禅位”国相子之。

公元前318年,理想主义思想严重的燕国第38任国君燕王哙陷入了沉思迷茫之中,各诸侯国弃周礼与不顾,相互攻伐,大国吞并小国,特别是燕国的两个实力强大邻居齐国和赵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唯恐有灭国之灾!

国相子之察觉到了燕王哙的忧虑,并利用他素有让贤推能的思想,让大夫鹿毛寿、齐国使臣苏代等人吹捧自己如何贤德、有才干,并蛊惑燕王仿效尧、舜将王位禅让自己。仁义的燕王哙把王位禅让给了才干平平的国相子之,并寄希望于子之能够通过改革使燕国强大。

2、太子平集团发动政变

子之仅仅只是一位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才干平淡无奇,他上任后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均以失败而告终,不仅没有使燕国强大起来,还引起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太子平一直对老爸燕王哙禅位给国相子之而耿耿于怀,各诸侯国对于燕王哙的做法也是一片哗然。对燕国居心叵测的诸侯国大有人在,邻居齐国就是一个,齐国国内很多大臣向齐宣王建议趁燕国内乱出兵讨伐一定能取得成功;有着“亚圣”之称的孟子也向齐王提出来了相同的建议。于是齐王派遣密使联系太子平,并怂容他发动政变,还许诺愿意出兵帮助其夺回王位,以此来求得出兵伐燕的借口。

燕国子之执政的第三年,太子平看到时机成熟,起兵围王宫、攻打子之,声势浩大。由于攻打王宫几个月都拿不下,承诺帮自己夺王位的齐军也迟迟不到,使得太子平集团的内部发生了分裂,最终以失败告终,太子平也死于乱军之中。

3、齐国、中山国趁机入侵。

燕国的这场内战,造成了国力的严重衰弱和人心的涣散,也为外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公元前314年,齐王命令将军匡章帅领大军向燕国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燕军几乎毫无抵抗,齐军如入无人之境,50天的时间便占领了燕国的都城,毁掉了燕人的宗庙,掠夺走了燕国的宝器,杀死了燕国的国君燕王哙、子之,齐军大胜。

中山国也参加了齐国的伐燕之战,中山王命令国相帅倾国之兵出击,获得燕王的土地几百里、城池十多座,大大的拓展了中山国的领土。这种趁火打劫的行经居然还得到了周天子和诸侯们的祝贺!

齐国、中山国侵占了燕国绝大部分领土前后达三年之久。由于燕国军民的奋起抵抗和列国诸侯恐齐国一家独大,魏、赵、楚、秦等国又不断的援燕伐齐使得齐国最后不得不从燕国撤军。

公元前312年,赵国拥立在韩国当人质的燕国公子职继位,史称燕昭王!

此时的燕国,国家千疮百孔、国力衰败不堪、百姓人心涣散,摆在燕昭王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把烂的不能再烂的牌了!

燕昭王

图强

燕昭王上任后立志要使燕国强大起来,以报国仇家恨,他是怎么做的呢?

1、招贤纳士

燕国下决心招揽人才,问计于老臣郭隗。郭隗讲述了“千金买骨”的故事,并说:“大王要招揽贤才,不妨把我当成千里马骨来试试吧”!

千金买骨:

古时候,有位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时,他身边的一个侍卫打听到很远的一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向国君禀告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国君非常高兴就派侍卫去了。

没成料到侍卫不远千里到达那里,千里马却已经害病死了。侍卫心想空着手回去的话也不好交差,于是就把带去的一千两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国君了解到情况后大发雷霆说:“我要的是活着的千里马,不是让你花钱买没用的马骨回来!”

侍卫不慌不忙的说道:“大家看到您肯花大价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着的千里马送来吗?”国君恍然大悟,不再责备侍卫。

这个消息被传开了,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的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多匹千里马!

燕昭王听后大受启发,立马建造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吉日,并举行隆重仪式,恭敬万分的把郭隗请进居住,还拜他为老师,每天都去探望问候!

燕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一座高台,台上堆着几千两的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这就是著名的“黄金台”。

黄金台

各国有才干的人被燕王求贤若渴的诚意所打动,纷纷投奔燕国,以求一展才华!比如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赵国名将剧辛、魏国军事家乐毅、卫国的屈庸等等。

燕王不仅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士都通通收留下来,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为将来伐齐复仇做准备!

燕昭王

这些人才当中,最著名的要数军事家乐毅。燕昭王拜他为亚卿,让他负责整顿弊政、训练兵马!

2、改革内政、富国强兵。

(1)乐毅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制定法律、严厉法治,加强官吏的审查和考核。

(2)确定按照才能来授官职的用人制度,摒弃任人唯亲的传统用人观念,使燕国的吏治日渐清明。

(3)对于那些尊守国家法律的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

(4)军事上,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提升燕军战斗力。

此外燕昭王还经常关心、问慰弱势群体,树立亲民形象,争取全国各个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

燕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通过28年的努力,国家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强盛、军事实力明显提高,并培养出了发奋图强的民族风气!起兵伐齐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

乐毅

复仇

1、战略部署

面对于实力强大的齐国,以复仇为终身目标的燕昭王经过和大臣们讨论确立“六国合纵伐齐”的战略思想!并以能使这一战略顺利实施做出部署和行动:

(1)表面上臣服齐国,使其放松警惕!

(2)两次派苏秦出使齐国进行离间,唆使齐王轻率的决定西向攻秦、南向灭宋。达到孤立齐国的战略目的。

(3)燕昭王责趁此良机联络秦、赵、韩、楚、魏五国伐齐,形成各国以北、西、南三面包围之势!

2、伐齐雪耻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其他五国也各派大将向齐国进攻。由于齐军准备仓促、齐泯王横征暴敛、人心涣散,致使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燕军用了半年时间就夺取了齐国70余座城池,仅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未被攻下。

齐泯王

3、北击东胡、南攻中山国

在伐齐战争取得决定胜利的同时,燕昭王派大将秦开向北攻击游牧民族政权东胡,迫使东胡后撤千余里,使燕国的领土扩展到辽东一带。向南打击中山国,使燕国的国土面积超过赵、齐,仅次于秦、楚!燕昭王带领着燕国人民历时近30年的奋发图强,终使燕国一雪前耻、跻身七雄行列!

结语:燕昭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在于他的招贤纳士、广罗人才政策,并且信任贤臣、用人不疑,终使自己多年的兴国复仇夙愿得以实现!

变异毒南瓜

变异毒南瓜

要说历史上把一把好牌打烂的君主倒是一说一大堆,但是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主,确实是屈指可数,我今天就说一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康熙皇帝吧。

一、童年称帝

康熙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年仅8岁(1661年)之时,他的父亲顺治皇帝福临就因为天花病逝,享年24岁。因为年纪尚小,在位时也没有想过立太子之事,如今突然病重,又害怕天花遗传,就听从一个外国人汤若望的建议,立已经得过天花对天花有免疫力的玄烨为太子。

顺治去世后,康熙在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的辅助下当上皇帝。所谓辅政大臣,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存在。纵观历史上多少辅政大臣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直接取而代之,最明显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者乃三国曹操。

直接取而代之的比如唐朝时期武则天,一开始就是立李旦为傀儡皇帝,当了六年傀儡皇帝之后自己取而代之。

由此可见,作为8岁的孩子,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与几位辅政大臣抗衡,至少康熙之前的历史基本如此。也就是说康熙的江山很可能迅速易主,康熙到时候一个小屁孩也会被驱逐收拾,后果不堪设想。

更糟糕的是,年仅10岁之时,康熙的母亲又去世,此后康熙可谓孤立无援。几位辅政大臣势力逐渐增大,尤其鳌拜更是目中无人,对康熙一点没有君臣之礼。

康熙14岁之时,首要辅政大臣索尼病逝,康熙开始亲政,但是实权依旧不在自己手上,此时的鳌拜正在虎视眈眈,不久则把苏克萨哈陷害致死,剩下鳌拜与遏必隆两人狼狈为奸。

康熙处境更加糟糕,距离被夺权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则可能江山易主,14岁的康熙表现出与年纪不符的聪明才智,他在一次游戏中突然将鳌拜绑起来,,随后叫朝中大臣罗列鳌拜罪状,共计三十余条,遂将鳌拜治罪。但是康熙网开一面没有杀死鳌拜,只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康熙,已经表现出常人所不能及的治国谋略,尤其鳌拜一事,康熙不仅处理鳌拜杀一儆百,又网开一面让人信服,可谓手段不得不叫人称赞。

二、少年平叛

1673年,年仅19岁的康熙又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发动的三藩之乱,当时叛军迅速拿下云贵川大多数城池,还有江浙地带也岌岌可危,康熙要是坐视不管,必将灭国。

诸如这种叛乱,别说是刚刚起步的清朝,就是繁荣昌盛的唐朝也经不起一个安史之乱,要是康熙没有足够聪明才智,绝对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吴三桂等人。

可是康熙与李隆基不能同日而语,康熙就是明智,在吴三桂策划王辅臣谋反之后,康熙深知王辅臣的厉害之处,加大火力军队主要针对王辅臣进行打击,坚决不让他与吴军汇合。

王辅臣战事迅猛,先后攻克秦州、兰州、汉中,又坐守平凉,让清军闻风丧胆,康熙几次派大臣董额前往平叛,可是这个家伙也是一个坑货,听到王辅臣名号就吓得不敢进军。

要是敌军势力迅猛,我军战将颓靡,这样的战争必然失败,可是康熙就不一样,他对地理、历史各方面十分了解,他知道秦州重要性,还知道汉中乃通平凉要道,平凉之外的固原更是平凉的粮食补给站。

于是康熙不仅迅速换了战将,让图海上阵,还制定新的作战计划,让清军分几部分前往,攻克秦州、兰州、汉中,以绝王辅臣后路,防止他与吴军汇合,再主攻平凉,阻断固原粮食补给,这样一来,王辅臣无粮无援,只能束手就擒。

所谓打蛇打七寸,将最主要势力阻断,其余的势力就很容易解决,最终康熙彻底平定三藩之乱,防止江山易主。

三、开疆拓土

有了以上几件事情的锻炼,康熙已经彻底成熟,后来就是不断开疆拓土,三次亲征葛尔丹,将其占为己有,还有与沙俄外来入侵者坚决抗争,最终让沙俄只能束手就擒。

面对外来入侵者,晚期的清朝就是最明显的反面教材,割地赔款,可是康熙从来没有如此,难道说康熙时期的军队特别勇猛,其实非也,上边也分析过,大多将士一样贪生怕死,可是君主贤明,决策准确,怎么会导致国破家亡呢?

康熙的一生,毫无疑问是将一手烂牌打活的典型代表,内忧外患,加上自己年纪资历都不占优势,却能逆天命而为,创造出如此大的成绩,难道不值得后人歌颂?

结语

作为领导者,不要总怪下属能力不够,主要决策权在自己手上,下属主要还是配合执行,要是你的决策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自己对决策根本没有主见,你还奢望治理好这个公司,怎么可能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mehdi

mehdi

结仇教宗

公元1500年左右,意大利北部小国威尼斯干了件很牛的事情,他们得罪了教宗大人,而且是往死里得罪那种。事情的起因是教宗大人拼了老命武力占领了意大利中部的罗马涅地区,把当地统治者驱逐,拓展了一块不小的地盘。

然后死不要脸的威尼斯跑出来摘桃子,趁着老教宗死去的动荡期支持流亡当地统治者复辟了。之后罗马涅地区的里米尼和拉文纳直接加盟了威尼斯,跟他们在一个锅里混饭吃,威尼斯没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扩张。

新登基的教宗儒略二世摆平内部事宜后对这个事情自然是非常不爽的,派人送信表示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而威尼斯总督(翻译问题,其实威尼斯总督当时的权利等同国王)莱昂纳多·洛雷丹回信要钱给钱,要地不给,要命一条!两边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黑云压城

教宗大人收到回信后冷笑一声,那就取你狗命!你还真当自己还是当年买尽天下的威尼斯?奥斯曼那群异教徒把你们折腾的凄凉落魄,现在又得罪了老夫,两教之间还哪有你们容身之地?等死吧!孙子!

要说教宗大人真是狠角色,自己动手还怕不保险,利用教廷在基督世界的地位组团去抽威尼斯。他的盟友包括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费拉拉公国,这么说吧,西地中海天主教国家凡是够得着威尼斯的全来了。

这个阵容对威尼斯来说就是碾压级的,还没开战教宗大人和盟友们就开始讨论土地分配了,壮怀激烈的教宗把这个同盟定名康布雷同盟!洛雷丹是吧?!老子这次让你知道什么叫荣耀审判!

灭国在即

1509年4月法国率先发难,阿尼亚德洛一战3小时内歼灭威尼斯主力1万余人,全境占领伦巴第地区。其他盟友还没出手威尼斯就已经是吃枣药丸的景象,同时代的佛罗伦萨外交官马基雅维利感叹“威尼斯人一天内就失去了八百年的努力扩张”。

当年7月,神罗帝国入侵帕多瓦,威尼斯拼死抵抗也只能打成拉锯战。12月威尼斯波河舰队被费拉拉公国彻底击败,主力舰船几乎全扔进河里了。最强大的水上力量覆没后,威尼斯的覆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比起军事上的失败,一直以财富著称的威尼斯资金短缺和男子数量不足似乎更加致命,牌面已经烂到不能再烂。山穷水尽的时刻,威尼斯总督洛雷丹开始了自己的神级操作,他将是改变欧洲历史的那个人。

纵横捭阖

1510年2月洛雷丹向教宗儒略二世派出了外交官,具体外交官怎么交涉的我查不到资料,但是大抵上逃不开一个局势分析的套路。彼时神罗帝国几次受挫后偃旗息鼓,教宗国在罗马涅进度缓慢,西班牙明显在隔岸观火,唯一进度神速的只有法国。

那么战争结束后你们谈的瓜分方案还能执行吗与强大的法国接壤是教宗陛下乐于见到的吗?教宗陛下要的不就是罗马涅地区的领土吗?我们双手奉上就是,不费您一兵一卒可好?另外我们保留800余年自任主教的权利也不要了,都交给教宗大人您来处置,试想800余年“法外之地”重归教廷,陛下登顶封圣也不在话下啊!

吐槽机为自己脑补的说辞鼓掌三下表示欣赏,总之教宗最后同意了威尼斯的议和,退出康布雷同盟,威尼斯和教宗国开始联手对抗法国。

纵横捭阖2

这次成功的外交其实并没有让威尼斯局面好到哪去,即使和教宗联手他们依然不是法国人的对手,战场局势持续恶化。这时候教廷巨大的威望发挥了作用,教宗又拉来了几个盟友,除了传统的神罗和西班牙,英格兰也加入“神圣联盟”。

有了三条黄金大腿的鼎力支持,威尼斯终于稳定住岌岌可危的防线,灭国的危机算是熬过去了。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操作虽然算是把牌打活了,但离神操作的距离似乎有点远,毕竟丧权辱国的条约还在,威尼斯不可避免的会沦为教宗国的附庸。

1513年3月23日,洛雷丹又一次派出了外交官,这次的对象是法国。法国当时正一脑袋包的被人围殴,威尼斯的占领区丢了大半,连传统跟班米兰都被教宗国攻陷,威尼斯的联盟请求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他们感恩戴德的答应了。

纵横捭阖3

其实威尼斯主动与法国结盟也有几分无奈,战争还没结束西班牙和神罗就开始对他们提出领土要求,为了保全自己他们只能另外找盟友。可是威尼斯和新盟友的局面其实不咋地。

法国北边被英格兰揍、西边被西班牙揍、东边被教皇国和神罗揍,几乎就是被包围着打;威尼斯更惨,本来就屁大点个地方,挤进10来个国家大乱斗,城市打的稀碎不说,连海运生意都没得做。

于是1515年洛雷丹和新任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联合第三次派出了外交官,这次目标是英格兰之王亨利八世,对!就是杀媳妇上瘾那兄弟。让亨利八世明白自己讨不到便宜,只能给神罗和教宗做嫁衣后,英法签订和平条约,英格兰退出了战争。

战争结局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终于亲自率军来到意大利,一番狂飙突进后法军在马利尼亚诺和神圣联盟打的旗鼓相当。在双方都精疲力尽的时候,威尼斯的军队终于赶到战场,法国-威尼斯联盟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此神圣联盟再无心恋战,当然他们也确实没能力再战,法国-威尼斯联盟同样无力追击,双方于1516年签订合约,战争彻底结束。

回到起点

欧洲战争的逗逼在于很多事情都莫名其妙,各国清点一下得失才发现。西班牙还是那个西班牙,打了一圈毛也没捞着;神罗也还是那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逗逼,同样毛也没捞到;英格兰打了一圈酱油也是毛都没捞上.....

法国打破了反法同盟,但这不是第一次,也同样不是最后一次反法同盟,他们唯一得到的东西是在战争中失去的米兰又在谈判中收了回来。换句话说,他们从头打到尾也是毛都没捞着。

教宗国倒是拿到了罗马涅地区,问题在于之前那地方就是他们的,而且作为组织者退出康布雷同盟让他们信用降到谷底,又因为持续战争搞的经济危机。脑子活泛的教廷决定超量发售货币,哦!他们叫赎罪券来着。后果嘛!这世界多了一个叫新教的玩意。

威尼斯把吞进去的罗马涅吐了出去,话说之前那也不属于他们,他们其实同样毛都没捞到。只是在几大列强的交相夹攻之下,他们依靠灵活的外交保全了核心区域,对这个没有广阔领土和强悍军队的小国来说已经算最好的结局。这把烂牌真的被他们打活了。

总结起来吧,欧洲最强的几大国家围绕这威尼斯这么屁大的地方互殴了7年,结果是所有国家领土都没任何变化。吐槽机只能表示这帮孙子真的是闲的蛋疼,这到底是何苦来哉啊?

AumMua

AumMua

历史上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我觉得应该首推刘邦。刘邦年轻的时候吊儿郎当,就是沛县一小混混,好酒好色,还经常赊账,既不爱干农活,也不爱家务劳作。

好不容易做了泗水亭亭长,还经常欺侮人,被沛县父老称为“泼皮刘季”,可是他赶上了秦末乱世,所以也跟着大伙儿一块儿起义,最后还做了皇帝。那咱们来看看他怎么把手上的一把烂牌给打活的!

刘邦的牌有多烂

刘邦好酒好色,还经常赊账,不爱干农活,不爱家务劳作,所以都快40岁了,还没娶到媳妇,还和当地一个寡妇混在一起,还生了个私生子刘肥。

后来,吕太公不知道怎么就看中了他,非要把自己如花似玉的闺女,吕雉嫁给他。他娶了吕雉以后,条件也没改善多少,总是吕雉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里劳作。

有一次,刘邦押解一批民夫到骊山去给秦始皇修陵墓,还是沛县同事给他凑的钱,其中萧何出钱最多,给了500钱,其他同事都是给了300钱,可见刘邦当时并不富裕。

并且在刘邦押解民夫路上,部分民夫还跑了,按秦朝法律,他肯定是要受处罚的,于是他索性把民夫全都放了,有些民夫没跑,就跟着他一起跑到深山躲了起来。

刘邦起义之前,可以说一不富裕,二无靠山,带着的都是一帮穷朋友,这个牌够烂吧!

刘邦是怎么把烂牌给打好的

如果没有秦末的农民起义,刘邦可能就得躲到深山里,去做山大王。可是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啦,这一导火索引燃了秦末起义的连锁反应,所以大家纷纷造反。就连沛县县令都坐不住了,也想造反,可是他的人马不够,所以就让樊哙去把刘邦找回来。

刘邦拉着几百人回来了,沛县县令又害怕控制不了他,所以紧闭城门不让他进来,还准备杀了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就连夜翻城墙跑了出去,投奔刘邦,刘邦向城中射了一封信,劝沛县父老造反。于是沛县人就把县令给杀了,把城门打开,迎刘邦他们入城。

入城后,因为大家都对未来能不能成功没有把握,又担心一旦造反没有成功,按秦朝法律是要杀头灭族的,所以谁都不愿意做领导,最后推举刘邦做首领。

刘邦被推选为首领后,就开始了他的打怪升级之路

首先刘邦他们攻打胡陵、方与之后,驻守丰邑,后来又追随项梁,和项羽并肩作战,直至进取关中,封为汉王,又与项羽打了4年楚汉战争,最终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当了皇帝。

终于将一手烂牌给打活啦!并且奠定了汉朝400年统治的基础!刘邦算不算一个将一手烂牌打活了的君王啊?

蒙太芬奇_pace

蒙太芬奇_pace

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提名清太宗皇太极。

接手时的烂摊子

一、矛盾尖锐

在努尔哈赤统治后期,对辽东地区的汉人肆意的屠戮与奴役,在占领铁岭、辽阳、沈阳等重镇时,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屠杀。这一策略使这一地区的百姓惊恐不安,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沈辽之间,畏贼(指后金兵)不能耕者,延袤数百里。”此外,努尔哈赤晚年疑神疑鬼,对早已投降过来的汉人官僚亦不信任,例如额驸李永芳只因谏阻努尔哈赤不要滥杀,便被总兵官职,捕其子来审讯,后虽复官,但也不似过去那样信任和重用他了。这样一来,汉官人人自危,加剧了辽东的动乱。

与此同时,辽东汉人的反抗此起彼伏:

1621年,金州两个秀才聚众起义;镇江陈良策率军民起义,活捉了后金守城游击佟养正,送给了明朝。镇江所属汤站、险山二堡农民也宣布起义响应。

1623年,复州城一万一千余男丁叛逃,投向明朝。

1625年,海州所属张屯的汉人秘密联络明将毛文龙派兵,袭击本屯的满人,在这一年,镇江、凤城、岫岩、长岛、双山、平顶山、海州、鞍山、首山、彰义等十余处掀起了反抗后金的武装斗争。

可以说,此时的后金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在汉人不断起义和逃亡的同时,带来的是经后金济的严重破坏。皇太极刚即位之时,后金国内粮食奇缺,物价飞涨,每斗米价银八两。有银两也买不到东西,所以银贱而东西昂贵。一匹好马值银三百两,一头牛值银一百两,一匹蟒缎要银一百五十两,一疋布要银九两。出现了“人相食”的可怕景象。社会秩序混乱,盗窃盛行,牛马成了盗窃的主要对象,凶杀、抢劫到处发生。皇太极叹息说:“民将饿死,是以为盗耳。”

二、进军宁远受挫,面临明朝、蒙古、朝鲜的三面合围

这个充满了危机的局势也反映到军事上连遭挫折。1626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城下遭明兵重创,是努尔哈赤兴兵以来第一次大失利。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他的失策。袁崇焕等人利用汉人和蒙古人对后金的仇恨心理,晓以民族大义,故能众志成城,击败后金兵的强大攻势。就在努尔哈赤去世前三个月,明将毛文龙派兵袭击距沈阳仅一百八九十里的鞍山驿,这使努尔哈赤十分慌张,连夜赶回沈阳,诸王忙率兵向鞍山进发。数日后,毛文龙又派兵袭击萨尔浒城。此地距沈阳也只有百余里。已成惊弓之鸟的明兵敢于深入突袭,威胁都城沈阳,这突出说明后金立足未稳。

而此时的明王朝也意识到了后金崛起的危险,于是明朝在辽东调兵遣将,北结蒙古,东联朝鲜,对后金实施三面包围,企图一举消灭新生的后金政权,收复辽东失地,重新确立明王朝在东北的统治地位。

三、皇权不振,三大贝勒权势极大

在努尔哈赤创立后金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 、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在皇太极登基后,三大贝勒与皇太极一起南面而坐,共同接受群臣的朝拜,每当元旦时,皇太极还要率领子侄,向年长的三位哥哥行拜贺大礼。可以说,此时皇太极权力极其有限,受到三大贝勒的肘制。

皇太极应对措施

一、改善汉人地位,重用投降汉官

皇太极在即位之初,就强调“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他表示对待“满洲、蒙古、汉人视同一体”,“譬诸五味,调剂贵得其宜。若满洲庇护满洲,蒙古庇护蒙古,汉官庇护汉人,是犹咸苦酸辛之不得其和。”为此,他实行了各种措施。


1、实行“编户为民”的政策,解放奴隶,恢复汉族奴隶的“民户”地位。皇太极重新修订和颁布离主条例,从法律上给予奴隶、家仆以人身保障,还给他们摆脱奴隶身份提供了机会。所谓“离主”,就是奴隶或奴仆对他的主人有权进行控告,经审讯,情况属实,主人按律治罪,告发者奴隶或奴仆准许离开,得到自由身份,可以自谋生路。后来重新议定的离主条例共六款,包括不准满族贵族、各级官员擅自杀害自己的奴隶、家仆,不准奸淫属下的妇女等。这些规定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使奴隶、家仆的生命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

2、皇太极放宽“逃人法”,允许逃走,不治罪,但不许返回。这等于授权给广大汉民、汉官自己选择居住地。

3、招揽汉官、汉将,皇太极不但对原先已经投降的范文程等人大加重用,还招揽更多的汉官加入后金政权。为此,他制定了归降的具体政策:

(1)现在任职的明朝官员归降的,子孙世袭父职不变;

(2)一般百姓杀掉当地官吏来归的,根据功劳大小,授予官职;

(3)单身一人来降的,由国家“恩养”;

(4)率众来降的,根据人数多寡,按功授职。从汉官归降的情况看,有对明朝不满来归的,有在战场上被俘归降的,相当一部分是走投无路被迫投降的。太宗不问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前来归降的,都一律接纳。

举几个典型案例:

(1)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投降后金时,皇太极都是出城三十里相迎,在改金为清后,还将三人加封王爵,史称三顺王。

(2)1634年,为了安抚来降的长山、石岛二地明朝军民,一共3871名。皇太极让诸大臣出粮纳捐,并命八贝勒先出粮四千石作为表率。在大同之战时,明军曾俘虏了几十个汉军,审问时问他们为啥给后金卖命,他们回答说:每人发老婆一个牛羊八只驴一头……

(3)对先先后叛又再次投降的祖大寿,皇太极亦加以容忍,允许他二度投降。

此外,由于后金辖内汉人、蒙古人大增,皇太极又组建了汉八旗和满八旗,他们成为将来清军入主中原的重要军事力量。

二、打破包围圈

在明朝、蒙古、朝鲜三个势力中,最弱的是朝鲜,因此为了打破三方合围,皇太极先拿朝鲜开刀。在继位为汗当年,皇太极便发动了丁卯之役,以阿敏为主将,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义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黄州、平山诸城,朝鲜国王李倧(朝鲜仁祖)逃往江华岛。后金军至平山时始与朝鲜议和,结成盟誓后撤退。战后,朝鲜与后金成为兄弟之国,向后金开市并缴纳岁币。但朝鲜并未因此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九年后,皇太极改元称帝,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发动丙子之役,仅仅两个月时间,后金军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倧逃到南汉山城“势穷情迫”,称臣请罪。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同时造船发兵攻入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李倧无计可施,只好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史称“丁丑下城”。举行受降仪式后,当即留下其长子及次子为质,其余被俘妻子家口二百余人遣送还京。从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朝鲜对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称,更执藩臣之礼。不久阿济格领兵攻克皮岛,斩明将沈世魁等,彻底解除了清朝攻向关内的后顾之忧。

对蒙古,皇太极则是即拉又打,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他本人及其兄弟子侄,还有贝勒大臣几乎都娶蒙古人为妻。他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宸妃都是蒙古科尔沁人。

蒙古各部中最强的是察哈尔,林丹汗野心勃勃,其志不在皇太极之下,1632年皇太极率大军西进,多尔衮从征。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林丹汗。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后金军,林丹汗无奈之下从归化城驱人畜十万西渡黄河逃走。大势已去的林丹汗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三年后,多尔衮与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交出可汗印信,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版图。

1636年,喀尔喀三部每岁向清朝进“九白之贡”(即贡白马八匹,白驼一头),喀尔喀与清朝建立臣属关系。

对明朝,皇太极年年进攻,规模较大的有六次入塞,三次直逼北京城下,掠夺了明王朝数以百万的人口,在和明朝的几次战略决战中,亦以全盛而告终,规模最大的是1640年的松锦大战,此战历时两年,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八大总兵全军覆没,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截至明朝覆灭前夕,在关外仅剩一个山海关。

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三、加强皇权

皇太极继位后,为了加强汗权,大力削弱三大贝勒权势,1629年 以“因值月之故, 一切机务辄烦”为由,免去他们按月分掌政务的权力,“以诸贝勒代理值月之事”。

1630年,因二贝勒阿敏弃城永平,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次弃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廷议阿敏死罪,皇太极改为幽禁。不久,阿敏抑郁而终。

1641年,三贝勒莽古尔泰御前露刃(在皇太极面前拔刀),被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削五牛录,罚银万两及甲胄、雕鞍马十、素鞍马二。

至此,只剩老实胆小的大贝勒代善还与皇太极并座,废“凡国人朝见,上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 的旧制水到渠成, 皇太极开始大权独揽的道路,数年后登基为帝。

小结

可以说,皇太极是清朝奠定天下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他的话,后金可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割据政权,在努尔哈赤死后土崩瓦解,正因皇太极十七年的苦心经营,使得后金从一个割据小政权变成雄霸辽东、漠南,虎视中原的强大势力,后面入关可谓水到渠成的事情。

Agnesi

Agnesi

导读:历史上称帝王的大约有四百多位,如果说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主可以称得上是中兴之主了。这类帝王也有不少,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再一样叙述了。况且看不少大咖们已经写了不少,我也来选择两位帝王来说一说。我介绍的分别是西辽德宗耶律大石和前秦前秦宣昭帝苻坚。这两位各有特点:耶律大石在辽濒临灭亡的时候西行,在辽国余脉的支持下西征中亚恢复大辽国祚建立起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辽帝国;苻坚通过政变上台,励精图治把局限在关中的区域政权利用十多年的时间扩充至西跨葱岭、东达大海、北到漠北、南抵巴蜀的濒临统一的前秦帝国。


西辽开创者-德宗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是契丹皇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在辽代末年女真建立的金政权狂暴崛起,在完颜阿骨打的指挥下迅速击溃了辽帝国的主力军队。辽帝国末代君王天祚帝耶律延禧被彻底吓破了胆子逃入夹山不知所终,这哪里有人家明朝帝王哪种君王死社稷的气概?

这帝王都逃遁了咋整?国不可一日无主,耶律大石与众大臣拥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政权。耶律淳继位后,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在宋辽边境的几个州县苟延残喘(如下图所示)。妄图通过向金国称臣的方式把辽国的国祚延续下来。看到没形式比人强,当年的大辽要给金国称臣了,消息传到天祚帝耳朵里把他给恨的牙根儿痒痒。他到不是说生气向金国称臣,而是生气耶律淳篡位。可他也不想想你自己逃走了,大臣们根本联系不上,不立新君等着亡国吗?

然并卵,耶律淳不久病逝后金兵攻破燕京,耶律大石逃跑到夹山。天祚帝耶律延禧原本还打算问罪耶律大石,嫌弃他反叛拥立耶律淳为帝。况且由于打了几个小胜仗,天祚帝冲动之下打算把手中的这点家底和金国拼了。这和耶律大石的避敌锋芒,西去招兵待到实力雄厚后再和金国决战的策略完全不同。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耶律大石连夜逃走辗转向北来到依然终于大辽的西北招讨司的朱棣可敦城。(如下图所示,为耶律大石西迁建立)


在可敦城,耶律大石召集部落长老们谈话。核心意思就是借兵借粮要兴复大辽。很快耶律大石就在可敦城拿到了数万精锐,经过几年的训练以及兵器甲胄的打造人数突破二十万。于是耶律大石带领大家继续西征寻找建国的机会。

关于为何一定要西征,这里解释一下:

第一、草原上的部族属于原来辽帝国的西北招讨司,作为同样是草原民族的契丹通过草原的方式恩威并施才让各部族臣服。随着辽帝国的崩溃西北招讨司迟早要歇菜,所以耶律大石的可敦城收兵就是捞一把就走。否则随着辽势力的削弱,难免草原上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还是早点离开大家都好。

所以当西辽建国后,草原上的乃蛮部、克烈部、汪古部、塔塔尔部很快瓜分了草原。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强势存在,出生渔猎民族的女真始终没有能像契丹一样占领这片草原。所以耶律大石还是很明智的。


第二、在这里距离金国势力范围太近,在没有彻底恢复元气的情况下不宜和风头正劲的女真铁骑硬碰硬。


耶律大石和他的大军开始了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从草原、沙漠、雪山、风沙终于来到西北的叶密立。行程万里的远征终于告一段落。1132年,耶律大石正式称帝,国号辽。西辽帝国如同旭日东升,在大地上冉冉升起。西辽政权平等对待各族的人民,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风俗习惯。所以西辽迅速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

逐渐强大后,耶律大石就急不可待的发动针对女真金政权的东征。但是由于路途相当漫长,况且由于后勤补给的问题效果并不明显。虽然西辽找到了最佳的建国位置,但是似乎回归祖地似乎成为了不太可能的问题。既然不能回归祖地,那么就在这中亚打下一片天空延续大辽的国祚吧。

为争夺中亚霸权,西辽和塞尔柱王朝的联军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卡特万会战。塞尔柱战败后被驱逐出了河中地区。在击败花喇子漠后,西辽版图达到鼎盛。疆域面积达到350多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越西夏和南宋。一个以契丹人为主,同根同源的大辽在中亚的大地上崛起。辽帝国重生的愿望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实现。


从地方割据政权到北国一统的巅峰王朝的前秦君主-宣昭帝苻坚

前秦原来就是氐族人在关中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而且苻坚也是通过政变杀死暴君苻生后被拥立为王的。


苻坚从继位到去世也不过短短二十几年。但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年,这个氐人建立的小国在苻坚的带领下如同惊雷炸裂般以狂飙急进的速度迅速统一北方庞大的国土。版图范围从西方的萨珊波斯边界到东方的高句丽边界,从北方的大漠到南方的巴蜀处处飘扬着前秦的战旗。

这些都是苻坚的功劳,意味年轻帝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下打下了这庞大的国土。虽然前秦国祚不长,但是前秦在这二十几年中如同透支自己一般绽放出了最绚烂的生命之花。纵观五胡十六国到北朝时期,再没有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的疆域如此之庞大。

苻坚继位时期的景象是混乱:首先关中平原胡汉杂居,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其次不知律法是何物的氐族豪强横行不法;绵延的大旱灾,民不聊生。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采取了措施才得以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有效缓解了民族矛盾。前秦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打击顽固分子,整顿社会风气;提升官员素质,依法治国;经济上倡导勤俭,发展生产。

前秦顺利度过了旱灾。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前秦内政逐渐稳固,经济开始复苏。前秦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开始自己的对外部政权的统一征程:平燕、定蜀、灭代、吞凉。都说时也运也命也,这段历史时期确实是上天赐予前秦和苻坚的绝佳良机。周边政权先后出现了内部问题导致衰落,前秦趁机一一平定终于成为北方的霸主。

如果不是在王猛死后,苻坚刚愎自用没准这个前秦帝国还能够延续。我倒不是为哪个政权张目,这就和北魏一样虽然是外族建立的政权只要长久的和平至少北方的老百姓免受战火波及。


小结:

这次小编就推荐两位帝王,感谢大家的支持。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KITSCH

KITSCH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