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或者说职场新手,应该找机会进大企业还是找工资看着还过得去的小公司?
宇儿菲菲cindy
这么说吧,大企业有成熟的经营模式,企业内部已经有稳定的生态了,就像一个小社会一般。刚毕业或者初入职场,对整个社会的运营架构几乎没有认知,如果能先进大企业,就可以在这个小社会熔炉里面锻炼锻炼,养成一个基本的社会观。
当然,大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难免有些大企业病,比如资历为大,长者为尊,年轻人晋升的空间小,上升通道把持在比你早进公司,却没有多少贡献度的前辈手里。再比如,业务审批流程长,办事效率低下,内部资源消耗严重,等等。年轻人在经历了这些工作流程之后,未来也更能理解其他的机构,单位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企业拥有许多小企业所没有的资源,就像阿里巴巴能够做数据云服务,百度能做AI,腾讯能做产业互联网,他们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做出影响人们衣食住行的现象级产品。在大企业工作,能够扩展自己的视野,同时因为大企业的人才众多,工作几年后能够积攒的有效人脉也多,这可以为你的未来提供很大的帮助!
不过有一点得注意,大企业的人才聘用标准高,毕竟人往高处走!刚毕业或者初入职场,能够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选择,前提是你得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力!当你足够优秀时,觉得大企业的就业岗位和企业文化不适合你,那么你完全可以考虑去小企业,毕竟小企业灵活性高,创造力强,而且前期能提供给你的待遇也会比大企业高!
毕竟,阿里巴巴成立时也只有18个人,在居民楼里18个床单,18台旧电脑。
Gomes
感谢邀请,其实对于广大毕业生而言,比起生存还是毁灭更让他们头疼的应该就是到底是去一家大公司发展,还是去一家创业公司去磨练。
对于这种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油腻且圆滑的给你掰开揉碎了分析一大堆,最后再说一句“无论是哪种企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哟”这样无关痒痛的话。
但是,今天香哥我就想对各位求职者说:
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的去创业公司,应为这样公司太容易让你丢掉前途是的,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除非你可以找到那种有能一炮而红潜力的创业公司(比如facebook,携程这样),刚走出象牙塔的你最好还是要去大企业历练。
每一次的求职面试,无论是怎样的形式,面试官最想要知道的就是你是否能胜任他所提供的岗位。一纸简历和几十分钟面试有时候可能还无法让面试官对你有百分百的信心,所以他可能还需要一些“标签”来对你进行考量,比如“985或211”、“知名企业”、“本土独角兽”。
香哥我承认这种做法不见得十分科学,可是就是有许多的HR在这么做。在刚开始做面试助理帮一些大型企业进行面试的时候,我见过许多小公司的出色人才,也见过许多二本三本的优秀毕业生,但职场就是这么现实,大多数面试官寻找的不是最优人选,而是最稳当最不会犯错的选择。
马云、俞敏洪这样的成功企业家都说过,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努力……听到这个说法,我不禁发出杠铃般的笑声。你去阿里的网站上看看,他们招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去哪些学校校招就知道了。嘴上说一套,身体依然是诚实的。
9-10月走进大学看看,什么企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人,什么企业去北京科技大学招人,什么企业去清华北大招人。他们给学生多少薪水,去看看就知道了。所有企业都在说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除教育背景外,能给我们履历背书的最核心的是工作经历,包括企业以及我们在企业做的事情/项目。
想象一下,毕业后你进了麦肯锡,工作3-5年后,你决定看看外部机会,市场上大部分公司的战略咨询部都会愿意给个面试机会了解你做过哪些项目。工作满10年后,你在招聘网站上更新一下简历,电话就会被猎头和企业HR打爆。这是麦肯锡的光环,小公司给不了。初创公司啥时候能有这光环?等他杀成市场巨头……
举个例子,知乎成立于2011年,打出响亮的名头大约是2016年。也就是说2011年进知乎的小伙伴起码要等4-5年,这前提还是你选的是知乎这样风口上的优质企业。
同样的,BAT之于互联网;宝洁、可口可乐之于营销;四大之于财务;美世之于人力资源,这些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有这种光环,可以成为我们职业生涯的好基石。
所以我们会发现,大公司跳小公司,很容易;反过来,很难;所以我们会发现,初创企业,也在网站/招股书上强调:核心团队有BAT背景;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口口声声学历不重要的企业主,他们招人时也会要求本科学历起步。
职场人常见的误区是:大公司里做螺丝钉;小公司里做多面手,学得多,成长更快。乡亲们,这是碗毒鸡汤啊。
有钱有资源的大企业不是傻子,如果小公司真的是人才印刷机,那大企业的首选不应该是招应届毕业生,而是去小公司挖人才对。
让我们反思一下:做得多做得杂,等于成长和提升吗?
的确,小公司里一个岗位可能身兼数职,你既要写文案,又要管运营,又要做设计,但本质上没有一点是专精的,没预算,没培训机会,没团队和供应商一起头脑风暴,见得世面很有限,真正创新的玩法只能在朋友圈围观大公司的作品,根本没法落地到自己公司。
不仅如此,经历过小公司的小伙伴们回想一下,有没有因为老板的摇摆不定或反复无常,做过很多无用功和杂务。做杂务能提升多少核心技能?
相反,大公司资源多平台大,有培养新人的成熟体系,你能做的项目,管理的预算,合作过的团队,都是专业性不足的小公司远远无法比拟的。
同事都说忙不过来,天天加班。我很想不通,200人的团队,能有多复杂?我原先管几万人的团队也不至于天天加班啊,讲真,现在这点活我一周上3天班就能做完。
再说眼界,我一位做线上营销的朋友,在公司管着数千万的营销预算,合作的是知名4A广告公司,能玩的营销方法,他们公司都第一时间尝鲜。他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涉及,但仅仅是开会时旁听,就能收获很多有趣新鲜的营销技巧。他在面试时一开口,那就是给雇主普及知识。
而大公司提供给我们的眼界,小公司也需要,等有了足够资历后,跳槽去小公司,用我们的眼界和经验帮助小公司成长,这是双赢。
一毕业就去小公司,老板喜欢的是你不讲条件的加班,是你鞍前马后的勤快,但如果他的企业成长到新的高度时,他需要的眼界和格局,你提供不了。
如今,有天使/风投支持的初创公司,也会时不时从大中企业挖人。大公司开1万,小公司咬咬牙开1万2。对于不少独创北上广的年轻人来说,2000块也不是小数目,至少能管房租了。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缺钱,需要钱补贴家用,那去吧。但也须有心理准备:
小公司是咬着牙给你涨薪,对你的期待会更高;而且进去后的调薪力度也是疑问,毕竟你的薪资已经高过市场水平了
如果你不缺这两三千元税前工资,最好在大企业磨砺3-5年,等到你30来岁再往市场上看机会的时候,各方面能力都提升到位,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更足,更受关注和欢迎,薪资谈判的空间也更大。
至于期权和财务自由,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是2年。这还是平均了同仁堂这样的百年老店。刚刚毕业踏入社会的你有多大自信就看出未来10年的风口在哪里?同时也清楚了解你加入的企业就是风口里最出色的企业之一?
其次,和你同期毕业大约有900万同龄人,你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能够让创业者从自己手里让出期权给你?他具体给你多少?做满一年锁定多少?多少年可以兑现?行权价多少?这些细节老板能说清吗?你能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可别是口头期权,不落到笔下吧。
在职业生涯初期,能获得的股权激励很有限,因此 在正确的行业磨练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赌上自己的命运更加合算。在此之后,随着经验(以及年龄)的积累,挑选合适的企业变得越发重要。那时,股票在你的薪酬构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你也应该将挑选公司放在优先位置。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先磨练自身技能,再争取财务自由的机会。次序不能乱。
能不能去小企业赌一把?能;是不是划算?我们心里大概也清楚。很多时候,出色的小伙伴已经在初创公司荒废了大量心血精力和青春年华,觉得付出巨大,走不划算,所以还抱着赌一赌的心态再等等。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人们赌马时,若当天亏损较多,快结束时常会将赌注下在希望不大的“马”上。 因为他们试图挽回损失。他们不是根据以前的结果或对未来的预期做出下注决定,而是根据当天自己已有的损失而做决定。
已经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沉没成本。希望大家做职业发展规划时,要从现在着眼,不要根据已经投入的资源做不理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