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感觉充满刻意和做作感,应该怎么改变?
最新跟帖

Fantasy"
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初学写作者。下笔艰难滞涩,文笔不畅,写出来总觉不满意。我也是初级写作者,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下个人的写作经历和体会,以便和条友们交流学习。首先是静不下心,总被身边的琐事缠绕着,大脑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这种情况就应该放下笔,尽量条理自己的心境,理清思路再写,这样会好一点。有时也可能是大脑疲劳所致,大脑反应迟钝,写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休息,待头脑恢复正常再动笔。其次,对写作的主题不熟悉,头脑中缺乏这方面素材资料,这就会出现题目中所说的情况,有刻意做作之感。这种情况,就要阅读相关方面的资料,涉及到社会上的具体事物,还是要通过走访、接触来体验生活,这样大脑中积攒了第一手材料,写起来就会流畅得多,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再次,平时文章写的少,写起来生涩,想半天写一句。这样的文章缺乏连贯性,意思也表达得不通畅。实际做什么事都有一个锻炼的过程,不做,就永远做不了。文章也是,常写常练,越写越通畅,越写越有思路。写作的过程中,既锻炼大脑,也锻炼文笔。总之,文章的内涵来自阅读和生活实践,多读书,多体验生活是写作的先决条件。读一下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使大家更形象地体会读书的重要性,这也就是古书常说的,有诗为证。观书有感 南宋 ·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所以,文章内容的源头就是读书和生活,只有多读书,多体验生活,文章内容才会更丰富、更生动、更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