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黄维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

提到的作品

[作品]大决战

本书采用纪实文学手法,真实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战役的光辉历程。

吴辅佐

最新跟帖
掘坟的男人

掘坟的男人



近百年来,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将领,而每个将领在军事上擅长的各有不同。

有的理论水平挺高,而实际指挥水平很一般;有的精于现场指挥,而理论和策划能力却很弱;也有的将领,既擅长理论,也擅长实际指挥。

无疑,国民党著名将领黄维就是那种“既有很强的军事理论,也有不俗的现场指挥能力”的那种将领。

一、早期作战英勇,后期出国留学,这大大增强了了黄维的军事理论能力



黄维作为黄埔一期学员,既是幸运的,同时也很不幸。

幸运的是,能够在国内顶尖军校学习,军事理论增长很快;不幸的是,同期学员实在是过于优秀,例如:胡宗南、陈 赓、宋希濂,杜聿明等。

对于黄维来说,要想在强手中胜出,不仅需要过硬的军事能力,同时,最好是“朝中有人”。

黄维从黄埔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由于表现突出,黄维受到了陈诚的充分肯定。

能力不错,又受到陈诚的器重,于是在短短的几年中,职位不断上升。1929年被任为三十一旅旅长;1932年被认命为十八军军长;1933年提拔为第十一师师长。

短短几年中,黄维就成为土木系的核心将领。 如果不是因为其才能出众,而且很受陈诚重视的话,就很难屡次得到升迁机会。

不仅如此,1937年,黄维更是被蒋介石送到德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军事深造,这对黄维的军事理论水平是个极大地促进。

1947年,黄维被调到国防部联勤总部任副总司令。同年在武汉筹备创办新制军官学校,他任校长。

准备仿照美国西点军校的体制建校,培养国民党陆海空三军军官。

这些安排,都和他出众的军事理论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有丰富的临场作战经验



黄维不仅精通军事理论,更有丰富的临场作战经验。

从战争形势的判断,以及战斗中的布局谋划,还有指挥作战的能力来看,黄维的军事水平,在同期将领中也是水平较高的。

黄维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他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一面。

他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缅甸反攻等战役,每次战役都充分展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华。

最为突出的是黄维带领部队参加淞沪会战时。1937年9月,黄维临危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职,率领部队开往淞沪会战主战场。

在与日军抗战于罗店时,黄维带领部队面对强敌的猛烈进攻,顽强坚守阵地七天。 阻击日军到最后一刻,部队的三个团长,一死二重伤。黄维的师部除一个电报员坚守岗位外,其他所有人都冲到了前沿阵地,包括文书、炊事员。

部队伤亡惨重,但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维也因此一战成名!

胜利了,也成名了,但付出却非常巨大,原来三个团的兵力,活下来的士兵不足一个团的兵力。

有人指责黄维指挥战争过于按部就班,才导致伤亡惨重,因此被有些人称为“书呆子黄维”。

不过,也有些人并不那么认为,因为在淞沪会战中,至关重要的是罗店争夺战。罗店虽小,却是整个淞沪战场之关键所在。

如果罗店失守,国军主力将被日寇包围在上海地区,蒋介石当时下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罗店。

因为日军的武器装备相对精良,在当时那种狂轰乱炸之下,没有他这种勇猛顽强的大无畏精神,要想守住阵地绝非易事。

“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罗店”之战,充分证明了黄维是有超常的军事指挥才能。 后来黄维率领第十八军参加武汉会战,成功堵截日军第九师团一部,使日军迂回德安的企图彻底破产。

随后,黄维又接任第五十四军军长,参加对日缅甸反攻战。

从整个抗日战争中,来看黄维的军事才能,真可谓“可圈可点”。

一次次的战役,让黄维的现场指挥经验无比丰富。

三、参与内战,败给陈赓,成为阶下囚



在蒋介石挑起内战前,黄维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开设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了。

无奈被蒋介石命令上前线带兵打仗,就任新编十二兵团司令长官。

在淮海战役时,黄维带兵支援徐州时,由于指挥作战不利,太过信任部下,导致被我军包围,随后黄维被俘。

此战过后,黄维服气地说:“这不丢人,在黄埔读书时,他就比我强。”



黄维这个将领,军事理论基础深厚,临场经验丰富,特别是军事防御才能,非常突出。但,统战全局的指挥能力还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黄维的军事水平还是中等偏上的。

听海

听海

黄维的履历是光鲜亮丽的,原来是一名小学教员,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之后在黄埔三期入伍生中队担任中尉区队长,1929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三年,1936年又远赴德国留学深造军事,是蒋介石、陈诚的嫡系。

黄维不亏为师范生出身,进军校能够成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教员,上阵能成为优秀的指挥官,缺点就是性格比较固执。大家不要小看了师范生,毛泽东、徐向前、粟裕都是师范生毕业。黄维在抗战中最出名的一仗就是血战罗店,武汉会战中,日军第9师团一部乘王陵基的30集团军部署未定,突破了川军的阵地,此时黄维当机立断,命令第18军配合第74军联合截击日军,打破了日军南下德安的企图。

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在毛泽东的15种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个,其中提到陈毅188次,彭德怀108次,而身为国民党将领的黄维也被提到了144次,可见毛泽东对黄维的印象之深。

淮海战役时,第12兵团的司令黄维和副司令胡琏各自乘坐坦克逃跑,黄维的运气比较差,他乘坐的坦克被打坏,最终混在士兵中被解放军俘虏。1950年,黄维被关押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由于黄维比较固执,拒绝交代自己的战争罪行,并一门心思研究“永动机”。黄维直到1975年才得到特赦,是最后一批得到特赦的国民党将领。

juana_eat

juana_eat

黄埔一期生的身份充分说明了这位国民党将领特殊的出身,做为中国近代乃至世界近代都闻名于世的黄埔生,他绝对算一位合格的将领。因而军事指挥能力,他在抗日战争中不畏生死的表现便是最后的证明。



战争的残酷性往往会被人们加上别称,比如一战时期的凡尔登绞肉机,还有中国抗战时于淞沪爆发的罗店之战,被称为“血肉磨坊”。而黄维做为土木系的骨干,以十八军六十七师的师长身份参加了这次血战,这场战争,中国军队用前赴后继的牺牲抵抗住了日军三位立体式的进攻,而中国军队既无制空权,也没有制海权,但日寇依旧体会到了中国军人的顽强。



而黄维做为这场战争的主角,他用黄埔精神战胜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战后整编时,全师仅剩不到三分之一。此后,他跟随十八军多次征战,从武汉会战到缅甸反攻,他从国内打到国外,抗日战争正是因为这批中坚力量,才换来了最终的伟大胜利,所以黄维他是一名合格的将领。



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不参与军事的黄维开始搞起了教育,后来因为新组建了12兵团,老蒋实在无人可用,也因为国民党派系之争,所以便把他认为一向老实忠勇的黄维派上了战场,由他出任十二兵团司令,胡琏为副司令。后其参加了淮海战役,在双堆集被围歼灭,副司令胡琏逃跑,而黄维被俘虏,在被俘虏之后,黄维一度是不想活的,而且还不肯认错,态度极其顽横,这离不开他被人称为“书呆子”的秉性,包括打仗。所以说,黄维的军事能力在国民党将领中还有很大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他墨守成规,光会纸上谈兵。

但抛开军事能力不说,黄维参加过东征北伐,深受国民党三民主义的熏陶,所以他极其忠于他的校长,殊不知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在孙中山死的时候就变成了蒋介石的独裁主义,愚忠说的应该就是黄维。

祖母绿

祖母绿

黄维(1904年-1989年),字悟我,出生于江西贵溪一农户家庭。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在淞沪会战号称“血肉磨坊”的罗店战役中表现神勇 。曾任十二兵团司令长官,俗称“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赦,后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军史研究。1989年3月20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人物评价:黄维的性格可用一个“儒”字来形容。这样的性格虽秉承了儒家“君子之道”的特色,使黄维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不失君子风度 。但“墨守成规”、“守旧迷信”、“满脑子书呆子气” 。黄维将军的秉性是有固执的一面。固执并非好品性,但表现在他身上,固执的另一面则透露正直、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军人,他的这一个性却是与学者型的梁漱溟相通的,他们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给人印象颇深的性格特征--固执。黄埔时期,黄维深受国民党“正统思想”熏陶,使他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救国救民之主义,盖舍三民主义外,更无其他真正之主义”。而此时,蒋介石“君臣之道”、“忠臣良将”的儒家说教又恰与黄维合拍 。国民党很多将领都领教过黄维“书呆子”的厉害 。一次,陕籍将领杜聿明远征出兵缅甸,但战事不利,杜聿明败逃回国,而此时对杜聿明部队进行点检的就是黄维。杜聿明久闻黄维是个书呆子,执法如山,但他还是希望黄维能够给自己留点面子,少报点损失 。所以,杜聿明宴请黄维。谁知黄维不领情何谈“手下留情” 。淮海战役中,黄维的十二兵团被解放军重重包围于双堆集,陈赓大将的部队就坚守在南坪集 。陈赓在黄埔时期就是黄维的同学,他早已摸透了黄维的性格,知道黄维是教书出身,迷信书本,墨守陈规,打仗老爱在书本上找依据,动不动就是“兵法云”尔尔。所以,陈赓就采用放弃已占阵地,诱敌深入的方法。黄维果然上当,使自己的部队进入陈赓的伏击区,当黄维醒悟的时候,已为时晚矣。后来,黄维被解放军俘虏,当他知道与自己对阵的是他的老同学陈赓时,他竟说:“败在陈赓手上不算冤枉,陈赓是我的同班同学,在学校里我就比不过他!”黄维的“书呆子”气可见一斑 。逼上梁山在黄埔军校创建初期,就是威望颇高的军事教官。他精心选拔年轻有志有为的黄埔学生担任连排指挥官,并在短促的时间内对士兵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作为一师之长,他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诚以待人,特别是他在生活上清廉得如一名士兵,使部下都诚服他治军严明,第二十一师从1926年秋天自广东挥师北伐,过江西,进浙江,到达上海、江苏,历时数月,沿途对城乡百姓不犯秋毫,处处受到欢迎。1948年9月黄维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此时内战打得如火如茶,正是用人之际。黄维虽厌恶征战,但蒋氏集团抓住了黄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儒家心理。利用以往对黄维施予的“厚恩”,再一次把黄维逼上梁山 。蒋介石素来推崇曾国藩的“识人之术”,用人考究“资历”,而黄维本身就是黄埔一期嫡系,在北伐战争中已是营长,在南京栖霞山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又表现勇敢 。再加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举荐,因此深得蒋介石器重 。黄维本号“悟我”,后经蒋介石改为“培我” ,可见蒋介石对黄维的“栽培”之心。1928年秋,蒋介石成立陆军第十一师,钦点黄维任该师团长,同年前往陆军大学深造。在校期间黄维曾多次受到蒋介石单独训话。1933年,一直欣赏德国军事教育的蒋介石一纸批文送黄维去了德国考察。在德国,“书呆子”黄维如饥似渴地学习德国军事经验,并在国内国民党军事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使蒋介石颇为赞赏 。1938年,蒋介石把“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交给了黄维,34岁的黄维任军长。黄维深得蒋介石信任,不但30岁就当了师长,从师长到军长也只用了四年 。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升为上将的高魁元、王异等都曾是他的部下。每当提起黄维,很多国民党将领的评价都是:黄维总是表情严肃,连走路都是挺着胸脯,一副将军的仪容,在部下面前从来不苟言笑 。黄维不仅对部下要求严厉,对自己也很严格,他从不染指女色或赌博,从西方留学归国后,也不流露出西方特色 。因此。蒋介石把黄维看作是不可多得的德才兼备型人才。在黄维流露出对军事教育感兴趣后,蒋介石竟让黄维担任了自己兼任的武汉陆军学校校长,使黄维感激涕零

hxining

hxining

黄维,土木系主要将领之一。主管陈诚的起家王牌十八军,典型的学院派将领,战术素养当然一流。战术理论中规中矩,执行命令不折不扣,这恰恰也是他的缺点,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有个外号叫书呆子。让他按部就班稳打稳扎当然没问题,但想让他创造出什么经典战绩,难。十八军就是被他一步一步带向死亡,当然,主要是上面决策所然,但他不会根据战场信息万变的情况适当调整战术也富有不可推卸得责任。说实在的,如果黄维兵团的司令官换成胡琏,当不至于倾覆的如此之快,可能最终结局也无法避免,但过程肯定不同。这货可滑的像泥鳅,而且敢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在国军嫡系部队里可不多见。总之一句话,国军的战略是天才在制定,战术上的执行过程却变成了蠢材。黄维,只能称为战将,称不上杰出。国军中比较欣赏胡琏,孙立人,杜垏明,还有杂牌的黄伯韬等,这些都是有勇有谋的杰出将才!

最棒的boby

最棒的boby

能在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蒋介石让他守徐州重地,说明他还是有两把刷子,怎奈,天不济我,遇到了战神粟裕,和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大厦将倾,他也只有束手就擒,不过对老蒋很忠心,不像那些见风使舵的二臣,人品没得说

黄晓佳_下底

黄晓佳_下底

黄埔军校一期出来的高材生,国军12兵团的司令长官,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也是我军最为重视的战略目标,其能力自然不容小觑。



黄维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家境贫穷但是十分好学,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做起了小学教员,后来因为学校里宣扬“共产主义”被地方乡绅恶霸逼的走投无路而背井离乡,幸得方世敏的介绍入了黄埔军校,之后历经北伐战争屡建功勋被提拔的很快。



在对日作战上,黄维打鬼子一点都不含糊,淞沪抗战时的罗店之战就是黄维的成名之战,蒋介石也很器重他,黄维也十分忠诚于老蒋。国共决裂后,黄维被国民政府委以重任,在淮海战役中被任命为兵团司令,后来被老同学陈庚率领的解放军包围在双堆集,最终被俘。



从一个农村娃到兵团司令,黄维在人生道路上还是挺幸运的。在历练的过程中个人能力也是与日俱增的,军事指挥能力值得肯定,更为重要的是黄维是国军中为数不多的真君子,人品不错而且忠厚老实,虽然是失败者但仍然值得去尊重。

浅浅是我的海

浅浅是我的海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黄维教书的水平应该很厉害,属于是赵括那种类型的人才,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只要听过他讲兵法的人,就肯定觉得这个人是打仗的高手。

蒋介石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为了干一票狠的,他就把所剩的所有嫡系部队,编在了同一个兵团里了。

这个兵团就是大名鼎鼎的12兵团,人马正好也是12万。

当初12兵团组建好的时候,蒋介石就为找统帅大为头痛。论军事才能,肯定是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白崇禧不是属于蒋介石的嫡系,恰恰相反,他是蒋介石政治上的对手。

这么一支重要的军队,肯定是不能给白崇禧统领的。

白崇禧不行的话,胡琏其实也不错,但是,胡琏资历尚浅,若是让他带领12兵团,白崇禧首先就不服气。因为他们两个互相谁都不服谁,所以胡琏也不可以。

除此之外,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综合各方势力的矛盾,蒋介石选择了黄维。

黄维是在教了十几年的书之后,临危受命,又去战场上打仗的。

当他接到蒋介石的任命后,他自己就说自己不行,担当不了这么大的责任。但是,蒋介石说他是可以的。

黄维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来打仗了,而且他还告诉蒋介石,我就当三个月的12兵团的统帅,之后你在找合适的人选。

可惜的是,黄维不知道的是,他这是自己生涯里,最后一次带兵了。

因为黄维长期离开战场,已经不知道国共两党战斗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所以刚一开始出兵,黄维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蒋介石派是让黄维带着12兵团是去打淮海之战。

此刻,淮海战场上,我党的作战的部队有两大兵团,粟裕,陈毅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带领的中原野战军。

因为淮海战役打响,前线战士吃急,蒋介石催的紧。

黄维带上兵团,就选小路走了,毕竟下路走起来可能会快一些,不用绕路。

但是,小路有好处,也有坏处。当时他的部下就给他建议,一定要走大路,因为他们的重型武器大炮,坦克什么的,走小路容易遇阻,而且还不能发挥全兵团美式装备的优势。

可以说这个建议是很正确的,黄维就摆在了没有听从这个建议上。

黄维没有听,他觉得就解放军的那三枪两炮,根本没办法和他们比。

结果这一路上走来,十分的艰辛,沟沟坎坎,山山河河的,没有少让黄维耽搁时间,关键是,这一路上他们一直都有受到沿途解放军的侵袭。而且解放军绝不恋战,打了就跑,这让黄维大为苦恼。

等黄维好不容到达安徽蒙城,想要一展身手的时候。

蒋介石来了急电,黄百韬兵团已经被粟裕的华东野战军给围困了,情况十分紧急,若是再不去救,有可能救黄百韬兵团,就会全军覆没了。

蒋介石的命令黄维不敢不听,所以,刚扎好的营,不得不在撤掉继续前进。

黄维的12兵团,早就被刘伯承给盯住了,刘伯承有个大胆的想法,想要把黄维的12兵团全部给吃掉。

也就是说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个兵团的力量,来吃掉一个黄维。

因为黄维在路上耽搁了时间,这就给了刘伯承布局,歼灭黄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刘伯承开始调集大量的兵力,来双堆集想再这里扎一个口袋阵,把黄维的兵团全部给吃掉。

粟裕很给力,在黄维掉入刘伯承布下的口袋阵之中后,他早已把黄百韬兵团给灭了,然后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就来支援刘伯承了。

就这样12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然后被,华东野战军和中原解放军调着打。

期间,黄维又犯了一系列的指挥上的错误,最终,导致他的12兵团,起义的起义,投降的投降。

就连黄维也被俘虏了,黄维作为统帅,这一次的失败,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所以,很多他的部下,都把国民党的失败,推到了他的头上。一步错步步错的黄维,说实话他的指挥水平,也就是赵括第二。

同意请点赞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旅行的借口

旅行的借口

黄维行不行在淮海战役上他不是关键人物,主要是蒋介石没有把华东地区的军队统一一人,最佳人选是杜,各个兵团作战安有不败之理,若像毛主席把华东地区的军队给陈毅统一指挥,先三野打黄伯涛,二野挡黄维,再三野二野合打黄维,神仙也会被陈毅打败。当时国民党杜不去东北把李区调到一起,估计陈毅也不那么打了,可惜蒋介石没用统帅只用将才,再能干的将才也会被陈毅打垮

假如说流浪

假如说流浪

黄埔一期出身的黄维,能进入黄埔军校是经方志敏安排经由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介绍的,青年时期的黄维以共产主义为信仰。

个人认为,黄维的军事实战水平和军事理论素养在蒋军中皆属上乘,人品更没的说,是条好汉!他在双堆集的战败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失败,更多是他所属的集团政治上的失败。

电影《大决战》中的黄维

黄维是“小委员长”陈诚“土木工程系”的骨干成员,在28岁那年成为陈诚起家部队十一师的旅长,30岁接任陈诚成为十一师师长,34岁成为十八军军长。十八军是什么概念?你懂得。如果黄维军事素养不行,陈诚能让他当基本部队的军事主官?要知道军队就是陈诚这样的政客的第二生命!

让黄维打出声威的正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血战罗店”,在友军几乎崩溃的境况下,他以六十七师师长的身份率部死守罗店整整一周,连师部直属人员全都上了前线,战到最后全师只剩一千多人。黄维也正是在血战罗店后被提拔为王牌十八军军长,这可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血战罗店士兵

随后黄维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在家乡江西有力抗击了日军,粉碎了日军迂回德安的计划,为德安大捷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都说明,黄维还是很能打的。说他书呆子,一方面指他刚正耿直坚持原则;二是他确实军校读的多,搞军事教育也多。

黄维先后读了黄埔军校,陆军大学,还曾去往德国深造军事,兵书读的多。再者他1939年任中央陆军军校教育长;1944年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总监,蒋挂名总监;1947年还筹备创建了以西点军校为样板的新制军官学校,担任校长。

双堆集战场

至于后来黄维被蒋从学校拉出来就任新编的十二兵团司令长官,在双堆集被我军围歼全军覆没,黄维本人也成了俘虏,已经是非战之罪了,换谁都无力回天。

喜欢就点个赞吧,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司马砸光

解放战争中TG情报工作搞得非常好!这很关键而且KMT上上下下被渗透的跟个筛子一样。国府兵部刚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还在编制副本阶段呢就被拷贝并传到延安。。。换谁指挥都一样的。和个人能力关系不大,作为黄埔一期出身能力上大至相当,关键是谁得不得民心。

monota

monota

作为黄埔一期的天子门生和蒋介石的嫡系亲信,在将星璀璨的两党将领中,黄维军事水平到底如何呢?我们先看一下黄维指挥的最著名的两场战役:第一场是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罗店战役,第二场是在淮海战役中,最终兵败被俘的双堆集战役。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狂妄的日寇妄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为抵抗日寇侵略,国民政府在淞沪战场投入了国军最精锐的主力,这其中就有国民党主力军之一的第18军,黄维则担任了第18军第67师师长。

面对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日寇,全面落后的国民党军队打得极为惨烈,一个师的部队甚至在几个小时内就消耗一空。伤亡极为惨重的国军急需援军,但是由于交通、后勤、装备的全面落后,大量部队只能靠徒步向淞沪战场进发。

为给援军争取时间,也为了阻止日寇的登陆,在罗店镇这个仅有三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以罗卓英第18军为主力的国军精锐,与日寇浴血奋战。时任第67师师长的黄维奉命坚守阵地,在阵地上,黄维率部与日寇反复争夺,不放弃一片阵地,面对日寇的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黄维率部队坚守阵地一星期之久。

打到最后,黄维手下的三个团长一个牺牲,两个重伤,他的师部除了他自己,只剩了一个必须的电报员了。面对如此惨烈的伤亡,黄维依然不为所动,始终坚守阵地。从战场上退下来后,黄维的六十七师活下来的人甚至连组成一个团都不够,可见战况之惨烈。罗店血战,既是黄维的成名战,也是他的外号“书呆子”的来源。

因为很多人认为黄维指挥呆板僵硬,不知变通。其实这种说法,是典型的马后炮,“站着说话不腰疼”。罗店血战之时,面对日寇精锐部队的进攻,只能是实打实的打硬仗,这是实力与意志的比拼,不存在任何取巧的可能。正是黄维堪称顽固的坚定意志,最终守住了阵地,为援军赢得了时间。罗店一战,黄维不负抗日英雄之名。

而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黄维的第12兵团被解放军包围于双堆集。陈赓大将对黄维这个黄埔同期同学十分了解,他知道黄维迷信书本,墨守成规,因此采用放弃阵地,诱敌深入的办法,黄维果然上当,黄维兵团进入伏击区,最终被消灭。

双堆集战役,似乎显得黄维书呆子气十足,顽固迂腐,纸上谈兵,难称良将。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黄维此时的面临的对手是粟裕大将和陈赓大将,尤其是粟裕大将,哪怕国共双方全部的将军加起来,也找不出几个能做粟裕大将对手的人,黄维输给粟裕大将,再正常不过。

更何况,黄维担任12兵团司令完全是赶鸭子上架,在此之前的数年间,黄维早已离开了一线部队,无论是对部队,还是对手下将领,都十分不熟悉。

作为蒋介石的铁杆儿“忠臣”,黄维的军事素养毋庸置疑,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抗日战场,黄维的表现都堪称出色,在国民党的将领中也属上游。但是黄维意志坚定到近乎顽固迂腐的性格,也决定了黄维的军事上限。黄维是个优秀的将领,但也仅仅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他难称名将,更不是军事天才。

城市旋律

城市旋律

黄维在国民党军中能力一般,没打过什么精彩之战,唯一的成名之战就是题目中所说的淞沪会战时血战罗店。但是在血战罗店之后,却被人说是书呆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还冤枉他了?

理论水平较高,实战能力欠佳

黄维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同期的同学还有陈赓、徐向前、杜垏明等国共名将。1937年初,黄维又被派往德国深造,只是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所以提前回国了。由此可见,国民党内部对于黄维还是十分认可的,至少军事理论水平毋庸置疑。

1937年9月,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率部守卫罗店。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黄维率部死战,手下的三个团长,一人战死二人重伤,指挥部除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人连一个团凑不上。

此战黄维虽忠勇可嘉,但是战时指挥能力不足,只会死板的死守和阵地战,导致伤亡过大,产生了不少无谓的牺牲。

高开低走,抗战再无亮眼战绩,解放战争被俘

罗店之战后,黄维升任第十八军军长,参加过武汉会战,但是并没有什么亮眼战绩。后担任第五十四军军长,这是中央军的精锐,驻防滇越边境,也无精彩战绩。后面还因为和关麟征的矛盾,军长职务被撤了。

解放战争前期,他主要负责征兵等后勤工作,到了后期曾担任第十二兵团司令,这还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才启用了黄维,结果我们都知道,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地区被我解放军全歼,黄维被俘。

结语

其实整体来看,黄维并没有打什么精彩之仗,之所以官运亨通,还是和他的性格有关。黄维被称为儒将,与蒋介石的作风颇为相似,只会生搬硬套,而且十分的固执。甭管打仗如何,能够讨的领导喜欢,这就是能力,升官发财自然就水到渠成。

层层浪

层层浪

还用想吗,国民党输在人心,不是人才,黄维能当集团军司令,就说明水平高。。。

龟龟の妖

龟龟の妖

黄维是黄埔一期毕业,陈诚土木系的得力干将,参加过东征、北伐、“围剿”红军、抗战,最后在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被俘。

个人觉得黄维在国民党将领中不算突出,也不算太差,中等偏上还是有的。

理由有二个:

第一,黄维胆略过人。他的成名之战应当是1937年血战罗店。当时,黄维任是十八军六十师师长,奉命防守罗店。

大家知道,罗店在淞沪会战中被称血肉磨坊,黄维硬是守了一个星期,全师伤亡殆尽,连师部非战斗人员都上了前线。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黄维的勇猛和韧劲。这虽然不是衡量指挥艺术的标准,但却是基础。

至于淮海战役,主要国民党军内部出了问题。当时,黄维虽然被围困,但他提出以四个师齐头并进的打法还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正因为如此,地下党员廖运周才主动要求打头阵,然后临阵起义,打乱了黄维的部署。

第二,以黄维的性格,能如此受到重用,足以证明其能力。

黄维性格迂腐,从不拍马屁。

抗战时期,杜聿明入缅作战失利回到国内。前来部队点验损失的正好是黄维。杜想让这个同学照顾点,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这样一个书呆子脾气的人,先后受到蒋介石、陈诚的赏识,如果没有一点真本事,是不太可能的。

在国民党集团,像黄维这样清正廉洁、不拍马屁的将领非常少见,即便如此,黄维还能做到中将兵团司令,说明着实有过人之处

至于黄维“书呆子”的来历,看他性格就知道了,他有文化,又过于耿直,不善于变通。

黄维被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认罪,认为这只是各为其主,如果国民党胜利了,那他就是有功之臣。

在战犯改造所,他利用业余时间固执地研究不可能实现的“永动机”。

最后,他是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思想顽固可见一斑。

Biyinge

Biyinge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