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后宫佳丽三千,为何独宠平民出身的马皇后?

普吉岛3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模范夫妻的帝后可谓少之又少;在重男轻女,三妻四妾盛行的封建社会,能够从一而终的,没有几个能做到。但是,朱元璋却做到,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真正宠爱的只有马皇后一人;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便不再立其它妃子为后!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马皇后是朱元璋共患难的糟糠之妻。在朱元璋被困在牢狱,无饱腹之食时,马姑娘闻之后,便冒着被其义父责怪之险,偷偷的把滚烫的粮食揣于胸前,以至于胸前皮肤被粮食烫伤,但仍是带入牢狱给朱元璋吃。可见对朱元璋非常疼惜,朱元璋也由此非常感动,日后对马姑娘更加的疼爱。就这样,在朱元璋还未成功之时,一直陪伴左右,细心照料着朱元璋,与朱元璋同甘共苦,朱元璋贫困时牢记其妻之恩,做皇帝后亦因此不弃马皇后。
其二、马皇后品质优秀,不忘初心,始终如一。马皇后进入富丽堂皇的皇宫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平时仍以粗茶淡饭为主,对旧衣裳时常缝缝补补。为何朱元璋待她仍然始终如一,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这跟朱元璋治国安邦所提倡的勤俭节奢,反腐倡廉正好吻合,马皇后身为皇后,以身作则,为朝廷、后宫、世间人民作了一个绝好的榜样,也因此给朱元璋在世人间长了脸!
其三、是马皇后胸怀宽广,善待她人。马皇后不仅是朱元璋的内室,还是朱元璋的知心朋友,既能处理好后宫事务,也能在朱元璋头疼朝中事务之时给予中肯意见,很多大臣能死里逃生,多亏了马皇后在朱元璋面前帮其分析,劝其理性从事。如郭景祥之子、宋濂、富商沈万三等,都是因为马皇后的婉言劝阻,让他们逃离死亡的大门。而马皇后对后宫的勾心斗角能妥善处理,甚至教授她们宽容待人,对后宫怀身孕的妃子更是关心有加。如此品性之人,放眼中国古代的各朝皇后,能比之人寥寥无几,与刘邦之后吕雉更是恰恰相反。

盲道mangdao
纵观中国历史皇朝,朱元璋算是唯一一个白手起家并且还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但是他为什么无视后宫三千粉黛,却只对长相一般的马皇后钟爱有加?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马皇后贤惠聪颖。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和郭子兴曾因小事发生误会,后来朱元璋便不再被郭子兴重用。但是马皇后得知此事后就找到与其关系甚好的郭子兴夫人去调解此事,后来朱郭两人的矛盾成功化解。而且朱元璋在前线率军作战时,马皇后就发动军队家属,为在前线征战的士兵缝衣纳鞋,还经常帮助前线将士处理家事,使军队士卒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战事当中,为朱元璋打胜仗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朱元璋和马皇后是患难夫妻。曾几何时,郭子兴受奸人挑唆,将朱元璋关进大牢,但当时军粮短缺,被关在牢里的朱元璋自然就食不果腹,但是马皇后想办法偷偷溜到大牢房外给朱元璋送吃的。
第三,马皇后勤俭节约。马皇后不像历代皇妃那样奢华无度,她自身非常注重勤俭节约,爱惜民财,她还经常以身作则来教育宫中其他人要节俭。第四,马皇后宽宏大量。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经常喜怒无常,使朝中文官武将都战战兢兢,尤其是在朝堂上发脾气以后回到寝宫,马皇后就劝导朱元璋要心平气和,少发脾气,对待满朝文武要大度,宽容,也劝其尽量不要杀人。使得文武百官对朱元璋更加服从,忠心耿耿,百姓也更加拥戴他。

roes
马皇后外号“马大脚”,是元末起义军郭子兴的养女。1352年,二十岁的马姑娘,由郭子兴夫妇做主,许配给当时还是亲兵的朱元璋。朱元璋娶了马氏,从此事业节节攀升。
朱元璋称帝后,她被立为皇后,谥号“孝慈”。作为普通女子,她相夫教子,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作为皇后,她不忘民间疾苦,勤俭节约,以自己的方式匡正朱元璋。她与朱元璋伉俪情深,被誉为一代贤后。
朱元璋还在打工时,能征善战,屡立战功,深得老板郭子兴赏识,但也由此遭到别人的猜忌。郭子兴曾受人挑拨,一度对朱元璋不信任。这时,马氏拿出自己的积蓄,敬献给郭子兴的夫人,求郭太太帮忙说情。
朱元璋为人直率,提出的意见又经常比其他人都高,时常让郭子兴下不来台。有一次,朱元璋与郭子兴发生矛盾,郭子兴一气之下将朱元璋关押。
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暗中给狱卒打招呼,让他们不要给朱元璋送饭,想把他活活饿死。马氏心中着急,偷偷跑到厨房,拿了两个热气腾腾的馒头揣进怀里,准备带给朱元璋。
没想到在厨房门外正好遇到郭太太,郭太太问怎么回事。马氏嚎啕大哭,说出了自己丈夫的境遇。
郭太太听了,让她把馒头拿出来,只见马氏胸口都被馒头烫伤。郭太太答应马氏,为朱元璋求情。郭子兴知道儿子们刻意为难朱元璋,心中十分气愤,就释放了朱元璋。
在战争年代,粮食供应紧张,马氏经常在家中储备一些干粮和肉干,以保证朱元璋所需,而她自己时常食不果腹。这份患难与共的真情,朱元璋一直念念不忘。日后成为皇帝,他还多次在群臣面前讲述马皇后的贤良淑德。
1355年,郭子兴去世,小明王任命其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战死,朱元璋便成为大元帅,郭子兴的旧部全都归他指挥。
作为大帅夫人,马氏的责任更重了,不过她也确实是朱元璋事业上的贤内助。在朱元璋行军打仗的时候,他的军令文书和随手记录的札记等,都是由马氏来保管的。朱元璋需要查询的时候,她随时就能取出,从来没有失误过。
朱元璋渡江南下后,马氏闲暇之时,带着军嫂缝纫衣服,分给将士们使用。陈友谅偷袭应天,马氏将宫中金银拿出以犒劳将士,鼓舞军心。她还时常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告诫他,得民心者得天下,即便打仗也不能乱杀人。有好几次,朱元璋不分青红皂白就准备杀人,都被马氏所劝。
李文忠守卫严州时,杨宪揭发他图谋不轨,朱元璋打算召回李文忠,让他守扬州。这时马氏出来劝阻,说严州与敌人相邻,临阵换将要谨慎,李文忠有威望,如果撤换他,恐怕人心不服。朱元璋就听从他,仍然命李文忠守卫严州,最终李文忠也立功打下杭州。
母仪天下,成后宫模范朱元璋称帝后,马氏也正式成为皇后,但她没有任何花架子,反而更加勤励。她督促后宫嫔妃,勤休女工之事,没有倦怠之时。有一天,她召集了女史清江范孺子等,问道:从汉唐到如今,哪一朝的皇后最贤德,哪一代家法最正?
范女史等人回答道:唯有赵宋王朝的皇后大都贤惠,家法最正。马皇后就命女史抄录了家法贤行,有空就让他们念给自己听,说这些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让后代帝王嫔妃一起学习。有人提出宋朝的行政过于宽仁,马皇后却不那么认为,她说:宽仁胜过刻薄,我的子孙如果能够以仁厚为本,至于三代不难了。虽然过于仁厚,对人们又有什么害处呢?
朱元璋希望仿求马皇后的亲族,请他们做官,马皇后出来劝阻,说天下的官爵,应该授予有德有能之人,妾家的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听说历朝历代的外戚,有很多都是因为骄纵不法而败亡的,陛下如果想加恩我家属,只需要赏赐一点金银财宝即可,让他们安享晚年。朱元璋听了之后,就打消了任他们做官的念头,改为赏赐丰厚的财产。
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后,将财产押送至南京。马皇后听说了此事,对朱元璋说:元朝有这些财产却没有守住天下,看来帝王需要另一种宝物才能守住天下。朱元璋明白皇后的意思,他说国家应该以贤才为国宝。
马皇后希望朱元璋能够善保功臣,从功臣方面出发,她希望这些功臣的女家属能够规避丈夫的行为,让他们遵纪守法,永享富贵。为此,她专门宴请了各位功臣的夫人,希望她们能够与丈夫一起奉公守法。
马皇后对朱元璋的大规模杀戮,并不赞同。有时候,朱元璋在朝会上发火,马皇后就等他回宫后加以劝导。宋廉差点因连坐而死,多亏了马皇后劝住,朱元璋才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有时候宫女因伺候朱元璋不周而被骂,马皇后担心丈夫会惩治她们,就假装也发脾气,并说要将宫女交给宫正司处罚。朱元璋问这是为何?马皇后说,帝王不应该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处分别人,应将宫女交给有司衙门,判决就不会出现偏差。
马皇后生活简朴,关心民间疾苦,多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朱元璋。她还教导自己的子女,要崇尚节约,保持简朴的风格。
马皇后为朱元璋生下五个儿子和两个公主,分别是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㭎、四子朱橚、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
洪武十五年八月初,马皇后一病不起,大臣们请求祭祀神灵,寻访名医为她治病。马皇后知道病重快不行了,她担心朱元璋会将责任推卸给医生,便拒绝就医。就这样,马皇后行将就木,临终前还告诫朱元璋要爱民如子。八月初十,马皇后病故,享年五十岁。
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情深似海,因此,他哭天喊地,发誓终生不立皇后。
秋媚说:马皇后以其卓越的见解,高尚的品格,贤德的行为举止,成了明朝后宫的最高学习榜样。她与朱元璋之间的点点滴滴,早已成为两人之间割舍不断的凝固剂。他们是帝王皇后,但更像一对寻常夫妇。

ElodieR
纵观古往今来的帝王君上,坐拥江山的同时也坐拥了全部美人,江山无限美人无数,帝王只有一个,能入宫伴君侧的只不过寥寥几十几百,而皇帝的正妻皇后也只有一位。皇后之位,与其说担着宠爱之名,不如说更代表着江湖地位。
因此,细数数位皇后与皇帝,真正封心爱女子为皇后的往往是太平盛世,昏聩之君。以宠爱之名,以色示人。而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明朝太祖,他的皇后必然贤德重于容貌,身份重于媚骨。
明太祖皇后马秀英何许人也?马秀英幼年丧母,被郭子兴收为义女宠爱有加,朱元璋曾是郭子兴的下属,年轻时就显露出能成大业的霸气,于是郭子兴决定将自己最宠爱的义女嫁给朱元璋。
早年间,马秀英与朱元璋南征北战,受了很多苦。每当郭子兴或是军中其他人与朱元璋产生矛盾时,马秀英都尽力调和,极力维护朱元璋。
而朱元璋在创建帝业的过程中,马秀英一直充当着秘书的角色,她掌管着一切军状文书,把文字材料整理的井井有条。
母仪天下,唯有一事让皇帝耿耿于怀。我们都知道过去女子有缠足的习惯,以脚小为美。可是马皇后偏偏没有缠足,而且长了一双快赶上男子的大脚。正是这双大脚,在陈友谅与朱元璋对垒时候,她被对方追击,她靠着一双大脚背着儿子逃跑,为当时人所称道,还有人将这件事画成画流传,于是皇后有双大脚的消息不胫而走,搞得全天下都知道了。
一次,朱元璋乔装去民间,正赶上元宵节,到处都是灯谜,只见一盏灯上写着“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岸边走。”这个谜底是“好双大脚”。朱元璋大发雷霆,回到朝堂上说如果找不着出谜语的人就要罚全城百姓。马皇后知道后,马上去劝解朱元璋才得以保全了全城的百姓。可见,朱元璋心里是不太满意马皇后这双大脚的,因此心胸狭窄的他才不允许别人提起。可是马皇后的表现却颇为大度,确是一位难得的母仪天下的皇后。
难得的后宫楷模,不以皇后身份欺压其他嫔妃女人的特长是嫉妒。对比同是开国皇后的吕雉就知道,可同样是与皇帝贫苦打天下的马皇后心胸却十分宽阔。可以说,马皇后在后宫给朱元璋省了很多心,让他能专心国事。
马皇后在后宫管理上经常借鉴一些历朝历代优秀的皇后,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经验,而她管理后宫的核心理念就是:仁德。她对待其他嫔妃的孩子视如己出,善待怀孕妃子,而自己又极为节俭,不以皇后之尊行奢侈之事。可以说,马皇后的后宫堪称是后宫的太平盛世了。
马皇后一生活了50岁,即使在她临死之际还在嘱咐朱元璋广纳贤士,善待子民。一定要赦免没有给自己医治好的太医。就是这样一位令子民爱戴的皇后,即使是朱元璋这位易怒好杀的皇帝也被她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了。

灬风一样的男人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女人!而朱元璋这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不仅有一群男人,同时还有着一个重要的女人,这个人就是马皇后!
马皇后其人马皇后,名叫马秀英,是元末红巾军头领郭子兴的养女,后嫁给朱元璋,成为了朱元璋的原配妻子,自此之后,就一直默默地在朱元璋背后充当着贤内助的角色,可以说为朱元璋最终夺得天下解决了许多的后顾之忧,深得朱元璋的敬重与宠爱,明朝建立后,就被册立为了皇后,母仪天下!由于她生得一双大脚却坚持不肯缠足,因此,在民间又习惯称呼她为“大脚马皇后”。
马皇后为何独得恩宠?实际上,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也册封了许多的妃子,这当中,不乏倾国倾城、貌美绝伦的妙龄女子,因此,作为才貌并不出众的马皇后似乎没有什么她们争宠的资本,甚至还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可奇怪的是,她恰恰是在整个后宫当中最得恩宠的!这究竟是为何呢?
我想,这主要是有三个原因决定的吧!
首先,作为后宫之主,她以仁爱之心看好后院。虽然贵为皇后,她不骄横、不跋扈,而是时刻关心爱护着后宫的每一个人,每当有妃子怀孕,不仅不嫉妒,还倍加关心体贴;每当有妃子宫女惹怒朱元璋,只要不是什么大错,她总是想方设法从中调停周璇,时刻尽己所能,保护着后宫的每一份子。因此,她也在后宫中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大家都服她,进而得以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给丈夫免去了许多麻烦,省得丈夫在一天繁忙的公务之余,还要处理这些家长里短的家庭琐事。
其次,作为妻子、母亲、祖母,她以慈祥之心勤俭持家,以身作则。生活上,她总是悉心照料着丈夫和朱家龙子龙孙们,事无巨细,丈夫每天的膳食、龙子龙孙们的饭食穿戴,她都要亲自过问,同时,她还以身作则,勤俭持家,坚持以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好皇子皇孙们,生怕他们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最后,作为一国之后,她母仪天下,爱民如子。有时在朝堂上处理政务,非常生气,回到后宫,总不免要在妻子面前唠叨吐槽,这时候,马皇后总是委婉地、有理有据地进行劝解;到洪武中后期,丈夫屠杀功臣愈演愈烈、几乎听不进去什么谏言的情况下,她还是以自己对丈夫的特殊影响力进行规劝,致使很多大臣免于无端受到处罚(比如宋濂);即便是在自己临终之际,她也拒绝了让太医进行医治,理由竟然是自古医生医病不医命,如果医生医不好,怕朱元璋降罪医生。她就是这样,尽己所能,关心爱护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结语综上所述,马皇后之所以独得朱元璋恩宠,并不是她有多貌美,说到底,还是由于她具备了母仪风范、仁爱之心、勤俭美德等自古以来贤后所应具备的一切优点,怎能不受朱元璋恩宠!
洪武十五年(1382年),留下最后临终遗言:“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然后,撒手人寰,一代贤良皇后,终归尘土。
对于朱元璋来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宅女简
谢谢邀请
马皇后祖上是富豪,大家闺秀,相貌端庄。后父亲临终前将其托付给郭子兴,郭子兴夫妇待马氏视如己出。由于那时中国女子有裹足的陋习,而马氏却坚持不裹,可见马氏从小也是非常有主见的女子,马大脚的别称也有此而来。朱元璋在起家之时投奔郭子兴,由于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郭子兴将其视为心腹,后将马氏许配给朱元璋。话说有一次朱元璋犯错误被关禁闭之时,马皇后偷偷偷出来的热馒头来给朱元璋,而且还把自己烫伤了,可见马皇后对朱元璋有多好,老朱那心里是甜蜜心酸,所以对马皇后的感情只增不减。马皇后随朱元璋征战沙场几十年始终保持低调勤俭的生活作风,日常饮食也是以粗茶淡饭为主,从不铺张浪费。即使在朱元璋后宫佳丽三千时,也并没有表现出吃醋之意,并且马皇后爱惜臣民与下人,是个有着仁慈之心的母仪天下的优秀杰出代表,这种妻子,老伴,皇后样样俱到的女子,朱元璋肯定宠爱至极,不是朱元璋用情深,而是马皇后太优秀!!!

糖豆妈咪tiffany
马皇后名叫马秀英,父母双亡被郭子兴收养为义女,由于长了一双大脚,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别人都叫她马大脚。郭子兴还有两个儿子,可惜都是烂泥巴扶不上墙。所以,郭子兴就想找个有出息的女婿当靠山。在那个年代,他发现了潜力股朱元璋。
事实证明,朱元璋确实真的是个潜力股,这马大脚长得也很漂亮,朱元璋对她一见钟情,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马皇后就成了朱元璋身后那个默默无闻的女人。
打仗的时候,朱元璋带领将士上阵冲锋,马大脚一边在后方为朱元璋生孩子,一边组织妇女做饭做衣服,保证军用物资供给及时。所以说,马大脚和朱元璋是共同创业,相互扶持,走向胜利。
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早就已经升华为难以割舍的亲情了,马皇后也是尽心尽力尽一个皇后该做的事,劝朱元璋收敛自己的脾气,不要滥杀老臣,教育子女,尽职尽责。所以,她一直都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

大富翁
第一,朱元璋是马上皇帝,马皇后也算是个马上皇后。马皇后原名马秀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那也是屡立战功的。马秀英从小不缠足,所以有一双大脚,被人们称做马大脚,或大脚皇后。因为有一双大脚,有一次朱元璋兵败,马秀英背着朱元璋逃跑,竟然成功脱险。所以她对朱元璋还有救命之恩。朱元璋再暴戾,而对救过自己命的结发妻子,也是不能太过份的。
第二,马皇后的后台是很硬的,他是农民起义领袖郭子兴的义女。郭子兴当领袖时,朱元璋只是一个小兵。所以马秀英是“下嫁”给朱元璋的,这在当时,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因为马秀英的身份比较高,所以既便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马皇后“余威”仍在。
第三,朱元璋并不是怕马皇后,而是爱马皇后,马皇后在朱元璋创业的过程中,是一位贤内助。朱元璋敬她,爱她。马皇后不但多次救朱元璋脱险,而且是他长期的“秘书”,其军政命令皆出马皇后之手。朱元璋是一位文盲皇帝,而马秀英正好弥补了他的这一不足。朱元璋一生对马皇后充满了感谢,敬爱有加。
马皇后当了皇后后,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勤俭持国。朱元璋屠杀功臣,马皇后就通过她的方法,救下了不少人。在宫内,她平时粗茶淡饭,亲自缝补充服,基本上没有什么过错。对于这样接近完人的贤妻良母,朱元璋脾气再不好,能怎么样呢。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me_kiki
谢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关系并不是平常的皇帝和后妃关系,而是患难与共的夫妻,而且马皇后本人非常贤德,因此赢得了朱元璋对她的尊重。当然,看重马皇后并不妨碍朱元璋享用后宫数不清的佳丽,朱元璋生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都是后宫其他妃嫔的功劳。
朱元璋的妃嫔中,除了有汉人,还有朝鲜人、蒙古人。传说明成祖朱棣就是蒙古妃所生。从来源看,有抢来的,有从元朝宫中接收的,还有即位后向全国征选的。
帝王和后妃的关系定律可以用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临死前的一句话来概括,“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大部分的后宫妃嫔都是靠美色来吸引皇帝的,充其量只是皇帝传宗接代和发泄性欲的工具,一旦年老色衰或者皇帝另有新欢,失宠是必然的。但这条定律不适用于与皇帝曾经在底层共同生活、患难相守的结发伴侣。马皇后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1.朱元璋曾经夫以妻贵。马皇后原是红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当初投奔郭子兴时,还是个小亲兵,因为才能出众,被郭元帅引为心腹。经过郭子兴和次妻小张夫人的撮合,地位相当的亲兵和养女成婚了,朱元璋做了郭元帅的养女婿,在军中才被称作“朱公子”。凭着这层身份,再加上本人也确实能力强,朱元璋在郭子兴军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最后继承了郭子兴的事业。
不过,因为脾气不合,郭子兴对这养女婿并不放心,经常挑刺儿,朱元璋只好加倍小心伺候。马皇后看着这情形着急,送钱送礼,刻意巴结小张夫人,求在元帅面前替丈夫说好话。有一次,郭子兴发怒把朱元璋关起来了,不让送茶饭进去,马皇后心疼丈夫,偷偷给他送刚出锅的炊饼,把胸口都烫焦了。
2.马皇后贤德善良。马皇后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长得也不十分好看,而且还有一双大脚,却很贤德,心地善良,残忍刻薄的朱元璋倒是为此敬重她。在她的劝说下,朱元璋也少杀了一些人。
皇子们的师傅李希颜管教诸王很严厉,常用体罚的方法管教顽劣的皇子,有一次把一位小皇子的额头打出了个大包,小皇子哭着向父亲告状。朱元璋一看就要变脸,马皇后劝解道:“师傅拿圣人道理管教孩子,我们怎么能生气?”朱元璋因此释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贵为后宫之主,马皇后亲自料理丈夫的膳食,对受宠的妃嫔不妒忌,对诸皇子也不偏爱。朱元璋要访求她的同族人做官,她觉得朝廷爵禄不可以私外家而力辞。
在洪武十五年八月快病死的时候,马皇后怕连累御医,干脆不服药,临死还劝朱元璋求贤才,听忠言。马皇后死后,朱元璋从此不再立皇后。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记得关注我的帐号哦~

逸凡如梦
你问的有问题,不叫宠,那叫尊重。因为马皇后和朱元璋是贫贱夫妻过来的,而且马皇后很有本事,赢得了朱元璋的尊重。这叫真有夫妻感情。后来其他嫔妃大多是朱当了王或者皇帝后娶的,和朱没有共同经历,在朱的心里她们大多是看中他的地位和权力,不是真的爱朱元章,所以朱对她们最多是喜欢不是爱,更不会向你说的宠睡了。男人虽然好色但是大多还是有责任心的。他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是老婆什么样的女人是小三。所以很多明星嫁给富豪,大多下场很惨就是说明人家只是爱你美丽但内心并不尊重她们

子書小雨
马皇后出生于淮西的宿州,据说闺名是秀英。因幼年时母亲去世,被父亲托付于郭子兴夫妇照管,因而成为郭家的养女。后朱元璋投奔到郭子兴旗下,深受郭子兴赏识。为笼络朱元璋,郭子兴听从妻子小张夫人的建议,将马氏许配给朱元璋。马皇后与朱元璋相识于贫寒,饱经磨难,两人感情极为深厚。朱元璋登基之后,便将马氏册封为中宫皇后,负责管理后宫。
朱元璋性格暴躁,常因细微过错怒责宫人,甚至法外施刑。每逢这时,马皇后也佯装发怒,抢先下令将犯错宫女送往宫正司议罪。朱元璋对此非常不解,问其为何。马皇后回答道:“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她还借机劝谏道:“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明史》对马皇后的劝谏之功,曾这样记述道:“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可以说,在朱元璋首严内教的后宫管理理念中,马皇后以其宽容仁厚充当了朱元璋严厉的后宫管理体制中的柔性弹簧。
马皇后的这种宽容与仁厚,也有意无意地延伸到了宫墙之外。朱元璋重典驭下,大臣们人人自危,马皇后对大臣妻子们的态度却是另一番情景。每逢命妇入朝,她都温言相慰,待之如家人。她甚至还曾经派宦官将大臣们在内廷中吃的饭菜取来,亲自品尝,发现并不可口,就对朱元璋说,君主自奉自当薄欲,但作养贤才一定要厚供才对。朱元璋听后,马上就立刻令光禄寺予以改正。
上图南京明故宫遗址
一次,朱元璋从太学视察回来,马皇后随口问了句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说,有几千人。马皇后听后,说道:“人才众矣。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所仰给?”于是,在她的建议下,朱元璋特立红板仓,用所积粮食供养太学生家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学生家粮”。这一制度也成了有明一代礼贤下士、厚养人才的一项“德政”,被当时以及后来人称颂。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访得马皇后亲族,欲授以官,马皇后说:“国家官爵当与贤能之士,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且闻前世外戚之家多骄淫奢纵,不守法度,有致覆败者。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赐予,使得保守足矣,若其果贤,自当用之,若庸下非才而官之,必恃宠致败,非妾之所愿也。”此即以身作则,不愿因已身因素,令亲族轻易当官。既防止了亲族“得贵骤衰”,也有利于遏制外戚擅权。后明初外戚大多十分收敛,除却朱元璋在制度上的抑制外,马皇后的身体力行,不能不说也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
上图明孝陵,洪武皇帝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可惜,多年的操持劳累,致使马皇后于洪武十五年(1382)病逝。马皇后临死前尚劝朱元璋不要在自已死后杀戮为自己治病的群医。九月,马皇后入葬孝陵,谥“孝慈皇后”。出于对妻子的怀念与尊重,朱元璋再也没有册立皇后。

黄蔷薇
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皇后,原名秀英(有异议),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养女,在朱元璋任红巾军将领时,郭子兴将马许配给朱元璋。马皇后自幼聪明贤惠,心地仁慈,一生保持俭朴之风,待人宽厚,朱元璋对马皇后充满着感激和敬佩之情,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不再设皇后,可见对马皇后的专爱。
【患难夫妻】
马皇后嫁给朱元璋时,朱元璋只是郭子兴的属下,在朱元璋展现出卓越的领导的军事才能之后,郭子兴对朱元璋的猜忌越来越严重,是马皇后花钱托人在郭子兴面前说尽好话,消除了郭的猜忌,朱元璋东征西讨,马皇后一路跟随,至今留有“怀饼救夫”的美谈,而且马皇后先后收养了朱元璋侄子朱文正、义子沐英等,视他们为自己的亲生儿子,马皇后对于朱元璋有知遇之恩、患难之情,换做任何一个人也会对这样的妻子也会做到不离不弃、钟爱一生。
【得力助手】
朱元璋成大位后,虽然政绩斐然,但是常施严刑峻法,诛杀功臣,嗜血成性,马皇后在这时常谏于太祖,保护了一大批能臣志士,特别是宋濂,因受孙慎牵连,应叛死罪,但是马皇后在朱元璋面前据理论争,终于将其感化,赦免了宋濂死罪,马皇后的多次义举,间接维护了明朝初期的政治稳定,朱元璋对此也是记在心底。
【母仪天下】
马皇后对朱元璋照顾的相当仔细,连日常饮食都亲自操办,同时对于皇子皇孙也是体贴、无微不至,主持后宫,能够以德服人,宽厚待人,一生俭朴持家,在宫中养蚕、织布,督率宫女早晚针缝女红为业,有效的遏制了宫廷中的奢靡之风,这也应和了朱元璋所倡导的躬行节俭。
可以说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生恩爱、夫唱妇随,在马皇后不幸去世之后,朱元璋每想起马皇后,无不以泪洗面,朱元璋和马皇后可谓古代皇室夫妻之典范!

芙蕖尚盈盈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和历代皇帝一样,有后宫佳丽三千,但他唯独对出身平民的马皇帝最为敬重。
据明代文学家徐祯卿在翦胜野闻一书中记录:马皇后死后,她的灵柩准备运往南京东郊的孝陵下葬。不巧的是,那天正好狂风骤雨,闪电雷鸣,天气极其糟糕,对于九月时节的南京来说,这是十分反常的。面对这样恶劣的天气,搞得朱元璋很不开心,疑神疑鬼的。翦胜野闻中的原文是这样写的,“时太后既崩,临葬日,大风雨震雷电,太祖甚不乐。”认为是由于马皇后有未了的心愿,才出现此怪异天象。
于是,朱元璋让人找来了和尚宗泐,让宗泐给马皇后念经超度一下,以让马皇后能高高兴兴地归葬孝陵。这宗泐口中念念有词:“雨降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说也来怪,宗泐胡嚼完了,天也一下子晴了,“顷忽朗霁,遂启灵辆”。朱元璋龙颜大悦,“诏赐白金百两。”坏事变好事。
那为什么朱元璋独敬重马皇后呢?马皇后为红巾军郭子兴的养女,为人脚大,在许配给朱元璋后,对朱元璋可谓死心塌地,忠贞不渝。随着朱元璋在红军巾中地位的猛涨,不由得让郭子兴也对朱元璋起了怀疑之心,认为他会夺取自己的权力。有一次,借故将朱元璋下狱,不给食物。这时马皇后用胸口贴身来装吃的,亲自送饭过去。据说因此而烫坏了胸部。由此也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后来朱元璋称帝后,对别人的话大都听不进去,而唯独马皇后的话他会听。

青崖寻鹿
回答这个问题,我觉有句话就能高度概括朱元璋对马皇后的爱情。那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朱元璋后宫佳丽三千,不及马皇后之一二。马皇后,即明太祖孝慈高皇后。别名马大脚。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老朱为什么对马皇后言听计从?是不是怕老婆呢?非也,这是因为马皇后为人厚道,做事得体,有母仪天下之风范。
马皇后对朱元璋情深义重。在老朱和马皇后结婚后,朱元璋的脾气暴躁,老丈人郭子仪又好听谗言,偏听偏信,有人嫉妒老朱攀上了高枝,挑唆他们翁婿关系,郭子兴三番五次的斥骂朱元璋。
有一次,郭子兴发怒,将朱元璋关了禁闭。命令手下不许给老朱吃饭,马皇后得知后,亲自到厨房『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意思就是说,马皇后偷偷把烙熟的饼,揣在怀里,拿给朱元璋吃,等把熱饼拿出来后,马皇后的皮肤都烫红了。可见夫妻情深吧。
在老朱和陈友谅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军队需要大量的粮食,马皇后就把自己平时攒下的首饰及贵重物品上交了国库,在她的带动下,大臣们纷纷捐献东西。这是为老朱分忧解难。
马皇后还带头节俭,她从不穿华美的衣服,都是自己织布做成的粗布衣服。对待后宫年老的宫人,他都赐给他们衣物和食品。
马皇后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
宫人或被临幸有孕,马皇后倍加体恤,有的妃子惹怒了老朱,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以至于朱元璋称她为东汉的明德皇后,(明德皇后也姓马,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媳妇,汉明帝刘庄的皇后)
有一次,太子朱标的老师,大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阻朱元璋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于是朱元璋赦免了宋濂死罪。
沈万三我们都很熟悉吧,他是吴兴人,沈万三多年在海外经商,后来成为了明朝第一富户。
沈万三有钱很任性,不知道有所收敛,他'仗着家大业大,居然出资承包了修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的工程。后又要求给老朱的军队每人发十两银子,这还了得,这不是向我示威吗?老朱勃然大怒,老朱心想,“好小子,敢和我抗膀子,活不耐烦了!老朱大怒道:“『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马皇后劝谏说:
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马皇后说:“老百姓有钱,富可敌国。这是他的不祥之兆,不幸的人,自有老天惩罚,老朱你何必操这份心呢?”经马皇后劝说,沈万三才被免去死罪,发配云南。
朱元璋有如此贤后,他夫复何求呢?那些后宫佳丽怎么能及马皇后之一二呢?
《明史》载,『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春秋君欢迎您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sunlinlin
朱元璋和马皇后之间的爱情还得从头说起。
马皇后生于元至顺三年,宿州人。父亲马公和母亲郑氏都去世较早。马公将女儿托付给好友郭子兴。郭子兴将马氏当成自己的女儿抚养。马氏聪明善良,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历史故事。郭子兴在马氏的婚姻大事上非常慎重,反复甄选,一再拖延着。
元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在定远起兵反元,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濠州人朱元璋前来投奔。朱元璋作战勇敢,人缘又好,获得战利品都上交郭子兴,受到郭元帅的重视,将二十一岁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成为元帅的养女婿,身价百倍。
这是一桩美满的婚姻,马氏知书达理、贤惠勤俭,先后生下五子二女,历经坎坷的朱元璋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由于朱元璋文化程度不高,马氏从成婚之日起就成为丈夫的“机要秘书”,朱元璋的重要事情都由马氏记录下来,从未忘记。郭子兴对日渐强大的朱元璋颇多猜忌,多次将其囚禁,不送饭食。马氏暗中将煮熟的面饼怀揣,在看望朱元璋时取出,马氏的皮肤被面饼烫伤,这份情谊朱元璋一直牢记在心,哪怕后来贵为天子,对结发之妻都十分敬重。马氏将家里的钱财全部献上,求养母张氏帮忙,张夫人在郭子兴面前替朱元璋说情,朱元璋才得以逃脱。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和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展开了争斗,朱元璋在马氏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从而继承了郭子兴的事业。
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马氏带领将领们的家眷为战士们缝衣做鞋,她拿出大部分的家产奖赏作战勇敢的将士。马氏曾对朱元璋说:“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朱元璋采纳。
据明书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战时,曾受重伤,马氏背着伤重的朱元璋成功逃走,长子朱标后来将这一幕画了下来。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封马氏为王后,嫡长子朱标为世子。
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册封马氏为皇后,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朱元璋将马皇后比作长孙皇后,马皇后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马皇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她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她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有人说宋朝皇后过于仁厚,马皇后说:“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一日,马皇后问女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回答:“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马皇后说:“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马皇后喜欢读小学,求帝表章焉。
朱元璋前殿决事,有时震怒,皇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然朱元璋性严,但因为马皇后劝诫而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朱元璋将诛之。马皇后说:“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冤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朱元璋欲召还。马皇后说:“严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轻易换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朱元璋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马皇后谏:“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朱元璋不听。会马皇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马皇后谏:“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朱元璋尝令重囚筑城。马皇后说:“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朱元璋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马皇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问:“何为?”马皇后回答:“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不公。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马皇后问朱元璋:“今天下民安乎?” 朱元璋回答:“此非尔所宜问也。”马皇后说:“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马皇后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岁凶,则设麦饭野羹。帝或告以振恤。马皇后说:“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马皇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帝幸太学还,马皇后问生徒几何,朱元璋回答:“数千。”马皇后说:“人才众矣。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所仰给?”于是马皇后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太学生家粮自后始。诸将克元都,俘宝玉至。马皇后说:“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朱元璋说:“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马皇后拜谢:“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帝叹:“至言也。”命女史书之册。其规正,类如此。
朱元璋的膳食一直由马皇后操办,即使朱元璋当了皇帝,这一习惯依然延续。马皇后自幼简朴,当上皇后依然朴素如故,平时穿大练浣濯做的衣服,虽敝不忍易。马皇后听说元世祖察必皇后煮故弓弦的事,亦命取练织为衾裯,以赐高年茕独,余帛颣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天桑艰难。妃嫔宫人被宠有子者,马皇后厚待之。命妇入朝,马皇后待之如家人礼。帝欲访后族人官之,马皇后推辞:“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马皇后辄悲哀流涕。帝封马公徐王,郑媪为王夫人,修墓置庙焉。
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病重,群臣请祷祀,求良医。马皇后对朱元璋说:“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马皇后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马皇后崩,朱元璋非常悲伤,此后不再立皇后,谥孝慈皇后,宫人思之,作歌为:“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