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品]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入选 豆瓣·2019年外国文学非小说类年度十佳 ◆编辑推荐 有关汉语诗歌翻译的经典之作。 当今昔皆为汉语的一首诗,变成一首英语诗、一首西语诗、一首法语诗,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发生呢? 伟大的诗歌正是在不...
酥糖。
不一定是名著作,但一定要是专业作者或者在某个领域有出色表现的人的作品。
凶猛呆呆兽
可以阅读业界公认的经典文学作品(经过了历史时间筛选检验的文学作品),不妨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其次可根据个人想要提高写作方向的不同方面,进行有明确方向的文学选择。如古文学、诗歌、经典近现代小说文选、西方文学等等都能从不同方面增加自身的文学素养。
此外个人建议,若想提高写作能力读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相对途径,大量阅读还需要去主动实践练习才可真正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若没有很好的学以致用那么读很多文学作品之后,也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阅读与写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个人便谈一下对写作能力提高的经验与认识,很有用而且也切身实践过。
1.可以把写日记作为写作提高的一个基础开始。
日记的写作可以让文字变得鲜活,让文字贴近真实生活的同时,积累生活的经验,把看到的心里想到的再次经过心中酝酿整理,经过大脑思考写出来,提高对生活的体悟,可以很有效的提高生活感受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记录生活,日记便是很好的方式。记日记也可以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当自己写作时可以随时采用。
日记切忌一板一眼的是上午做了什么,下午做了什么的这样去写,可以尽可能的发挥文字的自由性,当下笔前自己脑海中想到了一个词若不是“上午”,那完全就不必按照时间轴罗列,那样反而会束缚情感的抒发。可以从一个感受一个事件不管先后,可以正叙可以倒叙都未尝不可。
2.坚持原创作品写作,主动发展自己的思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历练自己的写作创造能力。
有很多人写作时喜欢引用古人或前人的语言说来阐述自己当下的观点,这样虽好也更直接,但长此以往就容易被前人的哲思框住,所以在继承的同时,要尝试用自己的思想进行文学再创造,才能为当下文学进一步发展做到贡献,当然这种创造需要是真正能为人类思想进步有用的作品,而不是低劣的伪文学。
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属于自身的文学原创作品,尽可能改变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局面。例如当形容雨后天晴的火烧云时,有人或许可能会依据古人的话讲出“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但若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人情未醉天自醉,一抹夕阳万点红。(这里引用个人曾经的一句诗来进行说明)”也许会更有时代当下的鲜活性,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且会享受到独属于个人别样的文学快乐。
3.写作随时随地,贵在坚持。
无论手中有笔没笔,如果灵感来了便好好抓住,若没有笔,可以用手机的记录本打字打出来,或录音口述出来,之后再整理。充分保证思路灵感的完整性,鲜活性。灵感是稍纵即逝的,没有抓住很可能以后就容易忘掉。
所以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一方面的,也贵在实践拿起笔杆子去写才好。例如画画,如果知道谢赫六法,也看了大量的《芥子园画谱》等相关书籍,而不去动笔去画去练习,那么也不会画出好画的。学以致用,知与行合二为一,坚持写作练习下去,相信写作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张家姑娘
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征明的小楷,柳公权的。
小蔡一盘
在我看来,这个提问本身就是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一般写作都在写什么?然后再来谈在这个“什么”的基础上写出“水平”来。
自从胡适那篇文学改良刍议后,白话文的写作一直遵循一个理念“以我手,写我心”。心里是怎么想的,手中就如何写。
它表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写作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技巧,而是真情实感。
一个人只有心中有所感,写出来的东西便带着你独有的情绪,而不至于空洞无物。就如“鸡汤文”为何讨厌,就是因为它不是构建在具体的实际之上,如同空中楼阁,写得再好再有道理,也很难打动得了人。
我爱了,就写心跳乱了节拍。
我恨了,就写见了他便恶心。
最直接的感受往往能直击人心。
当然,这只是写作的第一阶。再高一点,便是要将情感提炼,进行一种意境上的升华美化。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要想做到这点,首先必须将你自己的精神世界美化。一个眼里没有美的人,你很难想象他能写出美的东西来。比如,下雨了,有人会说又是一个阴雨天,闲着没事打打牌、打打孩子玩;有人却会看到烟雨雾气中,雨丝成线,一片绵密密,让人愁绪满怀。
心中无此美的想象意境,笔下必无此美的文字。
而美化精神世界唯一的一种方式便是读书。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绘画、书法、篆刻等等,凡此种种。只要深具美感的,都可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便是熏陶,也是借气。
从前人的艺术中熏陶出自己的艺术世界,借前人之“气”来养自身之“气”。
比如,韩愈每写文章时,总喜欢下笔前读一篇司马迁的文章,以此借司马迁文章的“气”来铸就自己的“气”。因为司马迁走遍天下,文笔沉雄浩荡,韩愈极喜欢,所以如今我们阅读韩愈的文章,很容易便能感受到两人文风的接近。
再说到,阅读哪些名著的问题?
这里你便先要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如何,偏好什么样的文风。就如韩愈非常明确喜欢司马迁的文章,所以时常阅读受其“气”熏养。
假如你自己也不知自己的喜好,那便“先博后约”。先大量阅读名著,从中国到外国,只要阅读达到一定量,你自然知道自己的喜好,而后从其喜好,专读你喜欢的一类作家的作品。进而养成自己的文风,自己的“气”,美化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此方能将日常所见所闻进行提炼升华。
最后才是写作技巧。
这一点其实在阅读中就已然自动生成。你喜欢什么样风格的作品,自己的文风自然会向其靠近。
当然最好的方式是读一些学术著作。
重点申明:不是写作技巧类的著作,这些作品其实对人的帮助并不太大,反而我提倡去读一些对经典作品的学术研究著作。比如对鲁迅作品的研究,对《红楼》的研究,从研究中你会看到作者的布局,以及用词、桥段安排的巧妙,意象的描写等等。理论结合实际,比单纯干巴巴的技巧学习要强太多太多。
总之,认识自己、真情实感是写作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关键。
猫先生Mr.Cat
王羲之等人
大米棒子面儿粥
唐诗宗词。
某娟
谢邀。本人在校学生一枚。
个人认为要提高写作水平,其实还是要多练。当你看了很多大作家的作品之后,自己下手才是真。
无论是专业小说作者、还是业余作家,都是练出来的,很多业余作家凭借兴趣喝日复一日的练习,写作水平提升很快。
福满多多满福
读哪些文学作品能提高写作能力?
书海浩瀚,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作品,比比皆是。
在习作初级阶段,苦于无人指点,又不能无师自通,要想提高写作能力,最好方法就是博览群书。通过广泛的阅读,使我们多方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及其表达的艺术风格。所谓风格,即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格调,以及从作品中投射出的语言个性特征。同时认知文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蕴含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正如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但就我们学习而言,这些统统无关紧要。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作者的思维逻辑性,架构故事和人物的手法,在学习、吸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更多的写作技法和经验。还要认识到,文学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性,需要生活的沉淀和思想的提炼。
说到底,写作基础归根结底还是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言能力,才能完成立意造境,才能在自己想象的空间里,表述自如。否则文章有再好的主题和立意,也是白搭。
文贵于简。最富有魅力的文字,往往朴实无华。这也是那些大白话的古诗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蔡谭根里有句话:“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有恰好”。意思说,最高级的文章,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只要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无需太多修辞,无需堆砌辞藻,无需玩弄写作技法,越天然越好,就像源于自然的绿色食品。
锤炼语言的最好方法,我的经验就是从研读古典文学作品开始。最初以唐诗宋词、古典名著为主要读物,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领略语言的灵动美感和跳跃张力,用最简练的文字营造意境和铺设人物架构,逐步形成力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言之有物的写作习惯。
在言能达意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写作方向,侧重题材选项,猎读一些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以此开阔视野,拔高眼界。如果专注诗歌创作,可以从八十年代兴起的朦胧派入手,阅读了解一些如舒婷《致橡树》、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等代表作品。(此后受经济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纯文学的生存氛围,已荡然无存。造成现在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且写出的诗大多浮躁,以至于余秀华横空出世,备受关注。在我看来,人们围观的不是她的诗,而是她袒露的伤口。)
再者,如果你想开拓小说或者散文领域,在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提出建议。毕竟中国近代也就出现一个鲁迅。在当代作家中,路遥用生命写完《平凡的世界》,就走了。贾平凹《废都》的影响力,虽说至今还在,却饱受争议。现在只知道他专心写字,一字一万的出售,再也看不到他惊世骇俗的文学作品。所以现在我有些闲空的时候,就去看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包括看过多遍的《悲惨世界》、《百年孤独》,还有但丁的《神曲》。
以上回答不尽如意,却又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权当胡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