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活着,可以完全不要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吗?
岩岩
人的素质不一样 活的方法也不一样
旦哥姬
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活的跟动物没有差别。远古的人类刚刚走出森林,文化尚在孕育,知识起点遥遥无期,但我依然认为那时的人,我们的祖先,不会缺少舞蹈,不会没有咿呀哎哟的节奏。没有遗迹可做咨证,但心灵中“集体无意识”会唤起远古的冲动。人之为人,是因为人总是社会化生存,绝对孤独意味着死亡。群居着的人遇到喜事高兴,唱歌跳舞,遇到丧事悲伤,同样唱歌跳舞!
lizaydd
可以
至始至终都找不到过去的我
有些人需要,有些人不需要。
1.当人们处于贫困状态下,人们只想着能决吃饱穿暖,这个时候的人们不太需要文学,艺术这些无用的东西。用一个老农民的话说:“只见锅里煮米饭,不见锅里煮文章",文章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2.如果进入小康社会后,会出现很多情况,有的人沉迷于大吃大喝上,有的人热衷于嫖赌等低级趣味上,然而,大多数人会把重心放在精神生活上,这些人如果没有文学艺术哲学等等这的无用的东西,精神生活是无法提高的。
庄子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葫芦娃
当然可以。没有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一个人可以活得很好,至少在物质上过得很好。像古代社会、像现代的一些文盲或文化极低的人群、或农村留守老人、或对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不感兴趣的人,这些人对从不看书,不看文学书籍,不听音乐,不唱歌,不看哲学书籍,可他们一样活得不比一般人差。
但是当今社会,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已不是说要与不要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离得开它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当今世界,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几乎已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你打开电视,看电视剧,看综艺节目,它都是有一定的文学因素在里面吧;你打开手机,或电视,或其他电子媒体,音乐的声音也是躲不开,音乐艺术的因素也一定有所体现吧;现实生活里,你想吃得好些,此外,还想享受一定的精神愉悦的生活,你也许会说这就是我的追求,有好的物质生活,还有好的精神生活,但殊不知,这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其实就包含着哲学的因素在里面了。
所以,单纯地说,一个人活着,嘴上是可以说完全不要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但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却又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般,不管你走到哪里,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你跟着我,不是你想甩就能甩得掉。
就这个问题所提的意思来看,似乎把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限定在了一个狭小的范围里,是狭义上的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的定义,甚至只是把它们定义在了文学书籍、哲学书籍和正儿八经地听唱音乐上。但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天地广阔,自媒体发达,各种形式的文化模式早已突破它原有的范畴,渗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难以把它们从我们的身上割裂开了,而我们又难以区分或体会到认识到它们而已。
凡人客栈
许多人不就是这样活着的吗?
一个是因为忙于谋生,没有余力去继续读书,学习,没有那个闲钱闲情去欣赏音乐,艺术,去提升自己的思维,思想,继续在底层沉沦挣扎。
还有一些是有钱了,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纸醉金迷,嚣张跋扈,沉迷于肉欲……简单来说就是今天有钱今天醉,明天无钱睡阴沟,先满足了欲望再说!至于钱怎么来的,害了什么人,对这个社会国家造成了什么危害,我有钱享受就好了,其他,关我屁事!说真的,这样的人,不能叫做人,只是个害虫!
卓卓柠
高雅的东西,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你不喜欢没必要强求自己。
美丽屋_年
当然
诗:当然
周言 作
悟空问答有一个问题
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人活着
是不是
可以完全不要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
诗人周言的回答很简单
当然
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
属于人的精神食粮
如果一个人注重物资享受
更满足于日常生活的物资丰富
当他全身心投入追求物资财富
要什么文学音乐
要什么艺术和哲学
特别是一个守财奴式的人
怎么舍得为文学音乐投资
怎么舍得为艺术和哲学投资
他的生活只要有物资财富就好了
相反,他有可能嘲讽文学艺术家
不是嘲笑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才能
而是嘲笑文学艺术家的清贫
2020-8-15子时
于长白山下海兰江畔
远行的屌丝
"活着"和"生活”是不一样的。
“活着",从生物学角度讲,植物人也是活着。
Orzhenghan
一、完全没有文学艺术哲学等,人类也可以活,但是,活的形同行尸走肉。主要是人的身体粗糙,智力欠佳。
我观察了几个论据:
1、同一气候条件下,城里人(包括农村大富户成员)就比农村人白,皮肤细,身体协调性强,智商高等。
也就是说,影响人们形体、智力的固然有气候,劳动生活条件,饮食等因素。可是,文化生活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2、同样一个人当从事文学艺术哲学后,身体协调性就趋好,精神状态趋好。
3、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世界上发展快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近几百年来人类的生存生产是飞速向前,打破了几百年前几千几万年的徘徊不前僵局。
4、从我小时候六七十年代人们文化生活贫乏条件下,不少人渴望文化生活的程度,可见人类本能对精神食粮的接受意愿。
那时的人可以为看一场电影、戏及电视,晚上跑5Km以上的地方,可以忍冻忍热看。
5、经常让孩子去山村、农村亲戚家小住的人,会发现孩子去后一周上下就变木讷和肤色变深。
二、文学艺术哲学等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是,文学艺术哲学等只能是人类活动的附属品,不可本末倒置人类的基本生存的本源就是吃穿住行,这是最基本的。其他都是佐料和调节剂。
比如过去一度的娱乐致死,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它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精神健康问题。如果天长日久,很可能危及人类的生存安全。
又比如一些过度讲求精神,忽视物质的社会形态,往往是吃不饱穿不暖的。
又比如一些富家纨绔子弟,往往可以毁掉一大家子美好基业。
雨天我想去看海
一个人活着只要最基本维持生命的吃穿就行,但那仅仅是活着,而不是生活,生活除了吃穿住,还有精神需求,比如音乐,文学艺术和哲学等等。
Planoye
不可以。
skywalker
不可以,
不靠谱的陌霖君
除了哲学,其他都要有一点点……
静安小霸王
提这种话题的也许你是一个知识分子,上层人物,或学者。百姓可以说,甚至不懂什么叫哲学,一个人活着,完全可以不要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文学、音乐艺术哲学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充其量是来丰富历史的,这只是人类生存的附属品,相信两千年之前的儒家人物,对于文学、音乐艺术,才开始萌芽,到后期才有哲学思维。你想想,那时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奴隶,百姓连文字都不识,有几个懂得文学,音乐艺术哲学之类的知识,人类不照样生存着,历史长河不照样流淌着。就现在而言,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你所提的问题,也不是完全理解的。文字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纯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这类的知识,只是掌握在一少部分人的头脑里。人类最基本的条件是生存,所以百姓活着,对于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的需求是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