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品大员出差,如果被暗杀或投毒,意外死亡,会有什么后果?

赵禾禾
一品大员被暗杀,后果很简单“那就是调查原因,严惩凶手,然后再任命一个新的大臣”或者是“直接不了了之”。
有朋友可能有疑问,一品大员死了,难道不会引起轰动吗?
一品大员,属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唐宋时期那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尉这一类的人,在清朝,那也是太保、殿阁大学士或者内阁首辅这样的高官。
有句话叫做“树大招风,物极必反”,一品要员,代表着一方势力,一但被杀,那么迎接他的不会是所谓的轰动,迎接他的是他所在的势力的消亡。
一般情况下,一品大臣被杀害,就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位高权重,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威,面对这样的局势,皇上往往不好明着面处理。于是就有了暗杀,找一个可靠的亲信,潜入大臣府中,直接杀掉。
而大臣一死,他手里的势力群龙无首,也就不足为惧。当然,面对这种意外死亡,皇帝肯定是要假装调查一下的。不过调查的结果往往是“随便找个替罪羊或者直接不了了之”。
如,东汉末年,汉灵帝当政,当时的何进专权,面对这样情况,汉灵帝就想到了暗杀。他先是叫人把何进请进宫,然后又叫十常侍在酒席期间暗杀何进。最后,在十常侍围攻之下,何进死于宫中。
第二种情况则是,“仇家报复”,一品大员,仇家可谓是满大街都是。
因为仇家多,所以保卫工作也是相当严密,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大员被杀,那么接踵而至的两种结果。“要不就是一品大员死后,势力瓦解,妻儿老小都可能保不住”或者是“大臣一死,严厉调查,最后身边侍卫以及相关人员全部被杀”。
如;比较出名的“刺马案”,清朝末年,当时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本以为太平天国平定后,曾国藩会封王,但是最后曾国藩只得到了一个侯爵。
当然,对于当时手握重权的曾国藩来说,虽然只是侯爵,但是其权力可谓是很大的。
1868年,清政府又对曾国藩进行了调动,调任曾国藩为直隶总督,这个位置比两江总督高一点,明面上是升了职,实际是把曾国藩调走,防止他专权。曾国藩走后,清政府就调来了马新贻顶替曾国藩。这个马新贻是清政府的人,一来就对湘军进行的整顿,这引起了湘军的极大不满。
1870年,这是马新贻任职的第二年,当时马新贻在回官署路上被人刺杀。来人以喊冤的理由接近马新贻,然后突然拔出匕首,将马新贻刺杀。这件事情当时惊动了清政府,清政府就叫人调查。此案疑点很多,最后查到了湘军的头上,面对这种局势,清政府也不敢再查下去,最后以仇杀,不了了之。
古代一品大员,被刺杀,结果往往是两个极端“要不是直接不了了之,要不就是相关人员全部处死”,至于,最后的结果到底是那种,这个还是看皇帝的想法了。

JunliveTPE
起源于明清的一品大员是中国官员的最高级别,但是一品一般只是荣衔,真正的实权封疆大吏其实是从二品开始,但是实权的封疆大吏又要在朝中挂一品的中枢荣衔,权力才算完整,说话才算数。
一品又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正一品对应的官职为——
1.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
这几个是典型的荣衔,表示皇帝信任你,皇子接触你。
2. 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这几个,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代表了决策权,知情权。
3. 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建威将军
这些相当于贴身保镖。
4. 子爵(清朝时期)。
这个表示待遇。
从一品对应官职为——
5. 少师、傅、保,太子太师、傅、保
也是和皇家亲近的,不过低半级。
6. 协办大学士
也是贴身秘书,不过低半级。
7. 六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大臣
这些属于干实事的各部部长,公检法最高领导,警卫部队最高领导。
8. 满洲、蒙古、汉军八旗都统,驻防将军,乌鲁木齐都统,察哈尔都统,提督,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清朝时期)。
这些属于有一点点实权的,带兵的。
一般来说,1-6 都是在京中的,到地方出差的几率比较小,而且一旦出差,也都是专门的管道。
而7-8,因为工作关系,就有可能到地方了,尤其是提督,但是提督是武官,到了地方是受总督、巡抚等文官管制的。
真正意义上的实权大员,实际上是二品的总督、巡抚。
如果这两个职务又挂了一品尚书衔,那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一方大员了。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大员遇刺呢?
还真有。
清朝有两个。
第一个是著名的刺马案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到金陵校阅场参观射箭训练。这个时候两江总督只能算是二品不能算一品。
返回总督辕门的时候,半途遇到有人拦路鸣冤,刺客张汶祥乘乱用匕首刺杀马新贻,第二天,马总督不治身亡。死后,朝廷赐予他少保荣衔,可以算是一品了。
作为晚清四大悬案之一,这个案子在当时一直没调查清楚。有说是马新贻之死是因为不守信用被兄弟报复,也有说是马新贻被指派查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天国天京时吞没的财产因而遭到曾灭口。
但是最终也没查出来个所以然,也就不了了之了。朝廷为了权力平衡,也没有大动干戈地去查,除了惩治刺客,也没牵连其他人。
这个改变为了很多电视剧,比如《刺马》、投名状等等。
第二个是林则徐
1847年,林则徐已经是云贵总督了,1848年,又封太子太保,咸丰帝非常重用他,希望他南下去平定刚刚有点苗头的太平天国。但是林则徐那个时候身体一直不好,在南下的时候,因为痢疾不止,不治身亡,享年66岁。
很多人觉得林则徐就是积劳成疾病死的,但是也有人分析说,他是被人下药,下了巴豆导致腹泻不止而死。因为林则徐死前大喊“星斗南”。有人说这个发音像是“巴豆泻”,就是说是被人下了巴豆导致腹泻,也有人说这个发音像是“新豆栏”,是指以前他禁烟时候得罪的一些当地仇家。
如果这种传闻是真的,那么林则徐就算是中国历史上在出差时被投毒致死的最大的官了。
对此,是当作正常病故处理的,也没有什么牵连一片。
连自己的功臣,封疆大吏的安危都无法保障,足以说明一个朝代的腐朽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