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对于花木兰的记载很少,野史上关于花木兰的描述也无从考证。
提到的作品

[作品]木兰辞

马伯庸、顾爷作序,于丹、汪涵、余世存、熊亮、于蕾、刘正共同推荐。《国家宝藏》“国宝守护人”、《洛神赋》作者叶露盈全新作品,耗时一年倾力打造、全新演绎的东方古典画集。 《木兰辞》以家喻户晓的北朝民歌为蓝...

叶露盈

[作品]花木兰

《花木兰》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好典型。

陈红军

[作品]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省潜山县)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故事。

徐飞

[作品]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近世中国文学通史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巨著。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全书论述精彩,“成一家之言”,在众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久享盛誉,广为...

刘大杰

[作品]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的乐章和歌谣总集,也是现存成书最早、浒最广而搜罗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总籍。内容包括贵族乐歌、文人歌诗,并广泛收录民间歌谣,南北朝乐府民歌藉此得以保存和流传。全书一百卷,以音乐曲...

郭茂倩

最新跟帖
泳衣

泳衣

花木兰是花家老祖

木兰其实不姓花,祖姓是啥不得而知。大约北魏太武帝时期吧,北方柔然丁零等民族入侵,太武帝下令集结兵力抵抗。这时,住在河南的木兰家也收到了征兵命令,就像《木兰辞》说的那样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他爹也是个能人,当年追随北魏太祖拓跋珪,跟着拓跋珪南征北战,在军中也是小有名气,北魏大定后,自己也刀口舔血的鬼日子,索性拿着军中赏赐辞职回家结婚生子,就这样,这一家人平平淡淡的过了近二十年

如果不是北方告急,估计这一家人仍然会平平淡淡

但是,战事紧急,军中宿老签发了召回令,让木兰他爹重披战袍。可惜,那时候的木兰爹已经不复早年英勇,年老体弱,压根就从不了军。木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从木兰那一身行头上,能看出来,他们家条件还是不错的,并不是普通百姓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后来经过多年征战,木兰也从寻常小将升级成知名战将

当战争结束,木兰推掉天子封官,卸甲归田,在家中,恢复了女儿身,目睹这一切的亲兵,目瞪口呆,事情很快传到天子耳中。太武帝也算雄才大略,当即根据华字创造出了个花字,并把这字赐给了木兰

再后来,花木兰收赘,把花之一姓传了下来,木兰本身成为花家老祖。后世的花铁干,花荣,都是木兰一脉

熊宝宝

熊宝宝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疆场驰骋十二年的花木兰,给历史留下了惊鸿一瞥。

如今公认花木兰的出处是北朝民歌木兰诗。到了公元568年,又被南朝陈释智匠收录在其音乐专藉古今乐录中。可惜,这部专著现已散失。

木兰从军,一段民间述史的蜕变

花木兰替父从军,起源于北朝的民歌木兰诗,这时的结尾部份只停留于木兰凯旋而归。在历经隋唐时期的文人润笔后,木兰的家庭成员日渐清晰。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诗里木兰的家庭成员相继出现,不仅上有父母,还有姐弟。而现今所看到的版本,是由宋代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

可宋代的《乐府诗集》里,木兰仍有一大遗憾,即世人 “ 只知其名,却未闻其姓 ”。于是,明朝的剧作家徐渭,在其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里给补了两个缺。

一是取名。这一版本中,木兰的父亲姓花名弧,既然父亲姓花,不言而喻,木兰的全名该是花木兰;二是与王郎成亲。至此,花木兰的故事终于定格。

秦汉时期,朝廷开始设立专门的乐府官署, 其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 到了宋代,乐府歌辞的来源分为宫廷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两个方面。

木兰诗,实际上是老百姓通过民歌创作的形式,将看到的或亲历过的事情、情景等,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保留下来。这类带有写实性的民歌更像是民间述史,再经官方采集并整理后,就成了乐府歌辞。

花木兰是否真实存在

历史上是否真有花木兰这么一位奇女子,历来都有争议。在木兰诗中有一句,“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至少说明,花木兰从军是在可汗的军队里。

而这里的 “可汗” 具体指的是谁?诗中没说。但在清代的商丘县志 里却有这样的记载,说木兰从军归来后, “ 释其戎服,衣其旧裳。 同 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 谥孝烈。”

商丘县志所依据的,是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文。而这个记载,完整地给出了花木兰最后的归宿。

立下战功的花木兰回家后,又回复了女儿身。可女扮男装这事被皇帝知道后,皇帝就想将她纳入宫中,可木兰誓死不从,最终为留清白自尽而亡。

后世的史家通过对照诗中的句子,并结合北朝的历史,将木兰从军的时间锁定在了公元435年到449年之间。而这一时期执政的,正是北魏王朝的第三任皇帝,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08-452年)。

虽然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如唐代的杜牧, 南宋的程大昌, 明代的徐文长, 清代史学家姚石甫等人,相信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可即便如此,另一疑问又随之出现,历史上的花木兰究竟是汉人还是鲜卑族的?

结语:

其实,对于历史上的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无须过于纠结,毕竟在她的身上,早已烙上了民族传统的印记。

范范

范范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是关于古代民族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最早的记载是北宋郭茂倩(宋神宗年间)所编的《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诗。

花木兰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虽然在正史之中并没有记载,原因如下: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唐代)、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均建有祭祀木兰的庙宇,而中国古代为名人立庙,都是有真实存在的人物的,且多地有遗迹、铭文等存在,因此可以说明,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那么,花木兰到底是什么年代、哪个地方的人?

从虞城县的木兰祠来看,花木兰至少是唐代或者之前的人。木兰诗中写道“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两句中可以看出,当时花木兰是受到“可汗”的征召参军的,而且那一次战争是在“天子”的领导下进行的;“天子”是中原王朝皇帝的尊称,所以花木兰所处的年代应该是中原朝廷能够掌控或者至少能够指挥北方游牧民族的朝代;另外“可汗”是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等,区别于之前汉代是的“单于”是对首领的新称呼,因此花木兰的年代应该在南北朝到唐朝之间,而且花木兰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女子。

另外,木兰诗开篇中的“机杼”,买东西的东、西、南、北四市说明花木兰所处之地人口众多、市井繁盛,而且汉化程度比较深;“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又说明花木兰家离黄河很近,因此花木兰很可能处在隋朝时期,突厥启民可汗所属的领地之内,而且很大可能是在胜州城,在现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处的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一带,尚有遗址存在,胜州城是隋文帝时击败突厥后设置的。

综合考虑,花木兰很可能是隋朝时,启民可汗所属的突厥部落女子。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时,启民可汗征兵帮助助隋炀帝讨伐契丹,花木兰代父从军,而在平定契丹后,紧接着又跟随炀帝去征伐高丽,直到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高丽投降才班师回朝,这也符合木兰诗中“壮士十年归”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花木兰到底之什么年代、哪里人还有待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Nic

Nic

不能全盘否定说没有,也不能完全有,我个人倾向是花木兰是存在的!

要知道,花木兰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尽管有艺术加工,但民歌的纪实性不容忽视。

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就是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这是真实存在的民间故事。

而《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在今天也时有发生!

而据文学史的研究发现,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承担的不仅是一个纪实的艺术价值,更是民间声音的窗口,百姓情感的抒发!

口耳相传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也是同样需要悲悯的人生!

而其实女扮男装的历史事件并不少见,比如早在花木兰出现的三国时期,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就是一个桀骜不驯,孔武有力的“男人形象”。

所以,无论从文学形象,还是艺术创作,还是历史意义来说,花木兰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有原型的!只是有争议罢了!

彩虹天堂.

彩虹天堂.

花木兰代父从军,只是一个美好的民间故事,是当时社会女性的觉醒,追求男女平等渴望和男人一样建功立业。

不管花木兰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但在历史长河起的积极意义是无可替代的,人民历代赞美传颂。

河马河马冯

河马河马冯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传播媒介就是那首《木兰辞》。

但又有人在读那首《木兰辞》时,大脑灵光一现:从军12年啊,不短的日子里,却没有人发现木兰是女儿身,表示怀疑。

其实,这根本用不着怀疑,花木兰的确真实存在。

第一,花木兰是鲜卑族人。这个民族,从来都尚武。木兰从小习武的话,那体格肯定不亚于普通男子。女扮男装,在体态上就不会被人识破。

第二,木兰辞中这样描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由此判断,木兰在军中可能是做侦察传令等事情的,这样与其他普通士兵密切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也很难让人察觉她是女性。

木兰辞》大约作于南北朝北魏时期,最初被收录到南朝陈的古今乐录。明代文学家徐渭将诗歌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从中可知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

第三,木兰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存在的。文学来源于生活。而且,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并没有为单纯虚构的文学人物建造庙宇的传统。而在唐代花木兰还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足见花木兰在历史上一定存在原型人物。

第四,也许是因为木兰为国拓展疆土,替父亲担当分忧的精神,感动了千万崇尚礼孝的中国人,我们也相信定有真实人物存在。

最后,《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有语:“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无论历史还是野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她的精神,滋养着后人。就连美国都据此拍成了动画片,让花木兰的形象走向世界。

【我是王莉。感谢你的驻足阅读,祝你快乐。喜欢,就关注我吧。】

郭飞飞

郭飞飞

“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让许多人知道了这位女英雄。

虽说让女英雄闻名天下是河南豫剧,但花木兰却是山东人,小编见过四册花木兰征北,明确的记载花木兰是北魏时期山东琅琊人。

北魏时期北方汉人的地位很低,为求自保,汉人豪强地主纷纷结坞堡自卫,敌人来袭,坞堡内的青壮年男女皆上阵迎战,在另一首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中,就留下这样的诗句:

李波小妹字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

男子安可逢。

汉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北魏统治者伤透了脑筋,每次征讨坞堡都损兵折将。

后来北魏朝廷改变策略,对汉人坞堡改征讨为抚慰,承认豪强地主在当地拥有的权益,但在战争时,汉人需要青壮年充军。

花木兰家是坞堡兵户,按规定她的父亲应该跟随北魏朝廷部队去作战,但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因此花木兰才替父充军。


花木兰生活的年代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曾经对北方草原的柔然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他迁都洛阳后战争仍在进行中,所以才会在《木兰辞》中对皇帝留下可汗和天子两种称谓。

阿玲0525

阿玲0525

有此类人却不晓得有此人、戏文的编撰又何必认真、平民层了解深识巾帼英雄象花木兰、穆桂英、范梨花、等是从戏剧中、象梁红玉却是真人真事、这种人物的出现是古代中华民族英勇无畏、担当血性的优美展示、至今、这类传统的英雄精神仍需!

小西东

小西东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花木兰真实存在!

花木兰原本姓朱,生于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脚下!这个有民间传说以及县志作为支撑,还有一座山为凭!!!

河南商丘虞城也有个所谓“木兰祠”,还专门新设了个“木兰镇”,和大武汉抢“花木兰”?不过虞城从《木兰辞》中挖字眼找理据,貌是有那么回事。

但是虞城的木兰祠以及唐宋元的碑什么的“据说”毁于1943年战火,现存的只有清朝的,实不足为凭!!武汉黄陂木兰山上的庙宇、道观都是隋唐时期的(当然木兰天池、木兰湖、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都是后期打造的假货)铁证如山!!!

而且在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先后三次设置木兰县,木兰县驻地位于花木兰出生地黄陂大城潭镇(今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辖地域包括今黄陂区北部和红安县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废除木兰县,并入黄陂县。古代对于县一级机关不是随便设置的,这也是铁证之一!至于什么《木兰辞》中的争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因为此曲作于北魏年间,原本已失,而后又经过隋唐文人修饰过,实不足为证!

而且唐朝诗人杜牧曾为黄州刺史,正好管辖木兰山,曾为花木兰提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但是此诗居然被虞城木兰祠拿去了,真是莫名其妙?

花木兰真有其人,说与提问者辩!我们越辩越热闹,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zxw-守恒

zxw-守恒

没有此人

莎娃

莎娃

应该是有的

花木兰生于412年至502年,花木兰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可说是家喻户晓,另外北朝民歌中的《木兰辞》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堪称巾帼英雄,而且在唐朝时期被唐皇封为孝烈将军,同时现在很多电影主题或是电视剧都有花木兰的身影,都在赞颂花木兰这一英勇无畏的形象,并且在唐代时就建立了木兰祠,金代泰和年间又大修了一番,只是在1943年因战火而被毁灭,现今只存在当年的两通祠碑,在1982年又有省级单位拨款重修碑楼,共17层封檐,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节木兰文化节,就可以肯定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因此花木兰应该是真正存在的

moyi

moyi

千古传诵《木兰辞》,是当时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北魏后期,北边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奚、契丹等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骚扰中原,抢劫财务,掠走百姓。北魏朝廷常常大量征兵。花木兰的出现,说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妇女比较坚强,封建四项比较少。

既然是艺术,她就是虚构的,历史上没有花木兰。

Edison

Ediso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