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哭得青衫都湿了,真的有这么惨吗?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aqcolour

aqcolour

男儿有泪不轻弹,文学作品,春秋笔法,岂可照字面理解,更多的是内心的悲愤,不一定潸然泪下。

出处: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青衫后来用以形容形容极度悲伤。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

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

Veeera

Veeera

“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白居易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为何江州司马(白居易)哭得青衫湿?要从该诗的背景了解。其序云:“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从该诗的序中可知,元和十年,即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至九江任江州司马,远离亲朋,再加上地处偏远。心情极度低落,可以想象得到他正处在人生低谷。第二年,他的好友来看,完了到浔阳江头的湓浦口举酒送客,恰逢夜里,听见江上舟中有人弹琵琶,声音婉转悠扬,精妙之极,所以白居易邀请弹琵琶的人见一见,万般央求,人家才出来为白居易等人弹奏了几曲,曲声不仅悠扬动听,且凄凄惨惨!这样的场景,已经令人动容!再加上曲终后琵琶女自诉凄苦的身世,白居易联想的自己当时的处境,这样的夜景,这样的曲声,这样和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音!怎么不使人落泪?


kenwei

kenwei

你对这首诗歌的最后两句理解不准确。最后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感情跟作者但是所处的境遇有极大的关系。要想准确地理解这两句诗,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当时所处的境遇。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暗中派刺客刺死了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宰相的副手——御史中丞裴度,一时朝野震惊。藩镇势力还不罢休,向朝廷施压,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怒不可遏,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得罪了朝中与藩镇势力一心的权贵,加上白居易平时抓住唐宪宗的错误就上书,皇帝心中也早就对其不满,还有,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朝廷罗织多种罪名,加上此次的上书,有“擅越职分”之嫌,“数罪”并罚,由正五品上的左赞善大夫贬为正九品的江州司马。

TMD,这落差实在是太大,虽然左赞善大夫没有多少实权,但是也好歹是厅级高干好不好,并且在这个位子上,升迁的希望还比较大的啊!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是专门安置“犯罪”的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从此他与官场中黑暗势力的斗争的锐气尽失,思想由积极转为消极。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他在听这位歌女弹唱的过程中,想到自己被奸人所害,被朝廷不喜,由厅级高干贬至末流小官,不禁灰心丧气,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被贬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的这最后两句,写作者为歌女的遭遇引发同情,不禁落下泪来,打湿了青衫,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这两句诗并不是说白居易哭得多么厉害,虽然诗中说了:在座的所有人中谁哭得泪最多?那当属江州司马我了,我哭得都把青衫湿透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可能作者只是泪湿了眼眶,甚至连泪也没流出一滴。但是你不能说作者作假,因为诗歌可以这样写,来表现诗人内心中伤心不已的强烈感情。

在唐诗中,有许多这样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你不能真的认为就有三千尺的瀑布,值万金的家书。

再说古人浸润传统思想道德极深,喜怒哀乐都善于隐忍。尤其作为一个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泪流满面,湿透衣衫,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这样写了,你却不能怀疑他内心的真挚情感。

至于说“他(白居易)都哭得这么厉害,那屁民们岂不是都要忧伤哭死了?”,这种说法简直是一点人生际遇的常识都没有。就假如白居易哭得那么厉害,那他也是因为伤心自己被贬的遭遇,同情歌女而哭,哭得有原因。“屁民”原本就是“屁民”,没有什么伤心的遭遇,没有什么感情的波折,他平白无故地,因为什么去哭?简直莫名其妙!

regas

regas

当年教学生吟诵琵琶行时,学生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不解。白居易再怎么有天涯沦落感慨,也不至于在朋友和陌生人面前哭得男人失态、青衫湿透。这其实是对白居易心态不解造成的。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到江州的第二年作的,他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遇,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琵琶行表现了白居易凄楚、感伤、失意、怅惘得多重感情交织的复杂情绪,即使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是对自己的遭遇的感慨。

其实,无论有无送客一场事,无论有无一见琵琶女,白居易只是借琵琶表达自己对长安的向往。贬谪外放是旧时仕途文人生存的文化痛苦,诗人在此种依赖君王的文化生存品格里浸淫得越深,他的焦虑就越重,他的失落感就越强。无论他在生活和诗文里表现得多么恬然自安,但内心深处,那种远离君王被抛弃的失落与焦虑都始终存在。从这个角度看,白居易的真实形象通过琵琶行就跃然纸上。

李子舍乙

李子舍乙

白居易这两句诗的原意是说:由琵琶女的述说再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所引发的感慨而泪湿青衫。我认为作者在当时有众多官员的情况下,不可能这么失态,要知道泪湿青衫,起码要放声大哭、号啕大哭,捶胸顿足,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而且得一段时间哭才能青衫湿啊!若白居易当时真要是这样哭,别人还认为他精神不正常呢!最多就是叹息而默默流泪,用衣袖擦眼罢了

远方的远

远方的远

文学家尤其诗人要比一般人情感更加细腻,更加多愁善感。他从中央的省部级,一降到底成了偏僻之地的科级,现在又要从九江到四川,今天的重庆忠州成副科级,可谓一撸到底。。。。。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T-ConnIe

T-ConnIe

谢谢邀答;白居易,唐贞元二十六年中进士,当时二十九岁,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期间.十五年曾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等。由宫廷斗争牵连。被贬途中偶遇琵琶女,为其吃酒助兴,蓆间女咽声起,琵琶止,寻因,知其身事。似有同感触景生情。后有感作琵琶行最终设问“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并不说被贬有多惨,主要反映当时白居易,士途无望。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心态。这也是白居易处事人生的

分水岭。之前是兼顾天下,之后则是独善其身。除晚年被封太子少傳外,基本上是过半官书隐的生活。后世称为“香山居士” “白文公”

mrsdai1118

mrsdai1118

哈哈,诗人的泪多[捂脸][捂脸]

cuteyan6

cuteyan6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