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的收入如何?砍一颗头相当于多少钱?
1993east
“刽子手”这三个字可谓路人皆知,既朝廷专司杀犯人的行刑者。
“刽子手”是古代喊法。现代人谓之就是行刑人。 虽说都是行刑人,但古今行刑者杀人手段却大相径庭。一枪毙命叫杀人,一刀结果也叫杀人。然而恐怕古代刽子手行凌迟刑时,对犯人千刀万剐的技术,且不到最后一刀犯人不死的手段,现在人恐怕是学不来的。
严格地说,古代刽子手可是个技术活儿,有技术高下之别。胆肥无情冷血且不必说,还要具有相当的经验和技术。要当个合格的刽子手,绝非一日之功。
比如明崇祯皇帝下令对袁崇焕凌迟处死,既千刀万剐。刽子手将袁崇焕千刀万剐。处刑那天,菜市口万人空巷,围满了吃瓜群众,一个个等着食其肉寝其皮以解恨。不为别的,听说他是大汉奸!
刽子手剐下来的肉,那是待价而沽。围观者争抢用碎银子买他的肉和着烧酒吃。从袁崇焕身上剐下来的肉,一钱银子才能买到指甲大一片,他们吃一口骂一声“汉奸”,到了第三天上,“大汉奸”才被最后杀死,其内脏也被众百姓哄然抢光。这些吃瓜群众丢的碎银子,都到了刽子手口袋里。技术好,自然代表收入高,古今一样。能行凌迟之刑的刽子手,也算是在刽子手一行里,登峰造极,技艺炉火纯青了。
(等待凌迟的犯人)
因此,刽子手是在编吃皇粮的,每月薪水都有不菲薪水不说。但也有别的灰色收入,即有人给他们背地塞银子。
那时处决犯人多是砍头。一些受刑人的家属为了让亲人少遭罪少痛苦(因为有一刀砍不下头犯人还死不了的例子),提前就给刽子手塞些银子,叫他做的利索干脆点,争取一刀毙命,死得痛快,免得不得好死。
刽子手收了钱,为了给犯人家属意思一下自己有区别对待。会穿一身白绸子裤褂,在犯人身后反手持刀用力横着一抹,与此同时往其后背踹上一脚,犯人首级落地,躯体便栽进前面事先挖好的坑里,而刽子手衣服上不带一滴血。以视其干净利落,不给犯人留痛苦,不挣昧心钱。
(收了钱穿白卦的刽子手打算手起刀落)
到了满清,刽子手都是一高薪的职业。虽说行规是杀不过百,但不怕忌讳的人简直可以赚到发。据满清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亲述,其底薪至少有一个大洋每月。此外每砍一个人,额外有三个大洋的收入,如果一个月砍了两颗人头就有将近7个大洋的收入。在那个年代,七个大洋的收入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大半年的收入了,除此之外,这只是刽子手的固定收入,还有一些犯人家里送的钱,各种灰色收入,比如连犯人血都能卖,民间迷信人血馒头能治病呢,这些都是直接进入刽子手的口袋里的。
(邓海山)
英国人眼中的中国的酷吏记述清末刽子手一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后来我与刽子手简短地交谈了几分钟。他告诉我,当刽子手并不是他的职业,这只是一份临时工作,换点外快花花而已。但现在这个工作已大不如前了。先前他每砍一个人头,就可以获得两元钱(大洋),现在却只能得到半元钱。在这样的一种价格下,当刽子手是很不划算的。
看来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兴衰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lovelycaicai
刽子手是古代从事处决犯人这一职业的人,他们收入较高,较为富有,但是社会地位较低,受到人们的鄙夷。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下,刽子手们手上沾了太多的鲜血,损伤了他们的阴德,而且身上沾染了晦气,所以普通大众都并不愿意和刽子手来往,但这并不意味着刽子手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
刽子手也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并不是简单的“手起刀落”就可以从事这一职业的。首先,刽子手们需要强大的基础功。据说,刽子手初期是用冬瓜来练手的,要练到一刀下去冬瓜正好被劈成两半的水平。然后才能逐渐用鸡鸭鹅狗等生禽来锻炼,这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胆量,并让刀子见血。他们先从小动物练起,然后慢慢的就是牛、羊等较大的动物。据说以前的顶级刽子手可以做到“肉碎纸留”,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宣纸上放上一块肉,一刀劈下去,宣纸一点都没有破,而肉却被斩开了,这样就达到了刽子手的最高境界。
其次,刽子手们还需要强大的勇气,他们毕竟面对的是一个个活人,手起刀落,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会消逝,因此在早期他们需要一定的胆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对杀人的恐惧会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手上沾满鲜血的害怕与恐慌,因此很多刽子手到了晚年就金盆洗手了。
刽子手们的工资比较高,但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愿意做这一行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除了极其贫困的人,没有什么人希望自己背负那么多的杀孽,尤其是在古代,封建迷信盛行,愿意做刽子手的人就更少了。在古代,对于行刑有着严苛的规定和要求。古代的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也讲究时令。因此,一年之中只有秋天可以行刑,因为秋天带肃杀之气,因此刑场也被称作秋场。并且,只有晴天才可以执行死刑。一般来说死刑犯们都是执行“秋后处决”,“斩立决”的人只占少数,难得一遇。所以大部分时候,刽子手只在秋天的三个月工作,在这段时间,他们按照所砍人头的多少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在其他时候,他们只有基础工资可领。
但是,官府给的工资绝对不是刽子手们财富的主要来源。他们的富有主要在于犯人亲属的给予的灰色收入。稍微富裕的家庭,为了让犯人的痛苦更少,一般都会偷偷贿赂刽子手,希望刽子手能够一刀致命,让犯人没有那么痛苦。还有些希望留有全尸,以便安葬的也会找到刽子手,希望他可以收住一力,留下一层皮把头和身子连着。这时候,之前的辛勤练习就派上了用场,因此刽子手是比较富裕的,因为贿赂的钱财一般不会太少。而如果没有人贿赂,犯人痛不痛苦,就要看刽子手的心情怎么样了。
综上所述,砍一颗头多少钱是没有明确标准的。但是,刽子手利用这些“灰色收入”也是十分富有的,不过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是很低的,他们的后代甚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们自己也被人唾弃。很多刽子手到晚年都过着孤苦伶仃、凄惨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他人都觉得他们身上背负太多的杀孽,会不得善终。他们很多人连妻子都娶不到,最后只能孤独地死去。钱财买不到世界上珍贵的那些东西,尽管刽子手有钱,他们还是买不来亲人的陪伴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iloveNBA
中国最后一个刽子手叫邓海山。
根据他自己的叙述,这份工作有基本工资,基本工资还不低。
工资不低的原因第一个是因为这是个技术活,行刑的时候必须一刀砍死,否则一刀一刀的砍,有损朝廷颜面,所以必须勤学苦练。
第二这活工资低了根本没人干。因为中国人认为这个工作杀人,有损阴德,要遭报应的。而且社会地位也低,真的是连乞丐都不如,因为大家嫌弃他们不吉利。
邓海山到了老年相进民国的善堂,就是民国的养老院,竟然不被接受,大家就认为他不吉利。
除了基本工资他们还有灰色收入。
一方面来自犯人家庭。
犯人家庭希望留个全尸,给刽子手送点钱,刽子手就会下刀的时候,留点皮毛在上面。
或者犯人要被凌迟处死,给刽子手送礼,刽子手就会提前一刀毙命。
另一方面来自社会上。
鲁迅在《药》这个小说里,华老栓就是给刽子手送钱,才能拿到人血馒头的,这在古代还真有不少的需求量。
但是刽子手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生最多杀99个人,杀多了必然要遭报应,这就要求,刽子手必须在99个人之后退役。所以许多刽子手平常都自己有个营生,做个小卖卖啥的。
(《一代宗师》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家人原来就是刽子手,后来被宫家收留了)
糯米年糕
古代的刽子手,砍人头的时候呢,他的收入其实并不稳定!
不要小看砍人头这样一个工作!在古代的那种条件之下,这个工作的难度其实挺大的,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到干净利落家彻底!否则你砍人力道不足或者是砍人的时候,心存侥幸没有下手太重,导致整个人到处乱跑,血喷的满地都是这样的场景。你说说看,下一回砍人的时候会不会找你?
所以很多刽子手是从小就开始练这个东西的!一开始的时候就是练一下砍冬瓜,冬瓜砍成两半儿,那你就算是半入门了,然后接下来就会拿各种各样的家禽组训练鸡鸭羊狗,这些东西都会拿来做训练!等到后来你向官府登记一下成为预备役的刽子手的时候,你算是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了!
简单来说,刽子手的收入分为三部分,首先第一部分只是来自于官府给的一些固定工资!这个工资很少,基本上就只是能满足一个温饱而已!这部分的收入呢主要是为了支撑刽子手不杀人的时候,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刽子手杀人主要是选择在秋天这三个月时间里面就负责杀人,其余的九个月,(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刽子手是没有任何活可以去干的,那这个时候刽子手手里面是没多少收入的!此时就是靠官府给的这些底薪作为活下去的资本!
第二部分的收入呢则是来自于犯人的家人!有人会说,犯人的家人不是受害者吗,为什么还要给这些刽子手钱呢?
原因很简单,古代砍头这个东西是个有技术的活,砍头砍的好的,那是简单利落,一刀下去,人头分离!那犯人走的时候也不会受太多痛苦,但如果砍头技术不好,或者是有心想要整理,故意拿了一把钝一点的刀!那你可就受罪了,清朝时期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当时给谭思彤行行的那个人就是拿了一把钝的刀。按照当时人的说法,就是谭思彤那哪是被砍头砍死的!那完全就是拿着那把钝的刀一直在锯给锯断脖子的!
所以为了让自家的人兽形的时候能够少一点痛苦,能够走得更加干净利落一点,尤其是遇上凌迟这样的刑罚的时候,但少挨几刀那也是好的,所以犯人亲属都会选择给这些刽子手行贿!
另外呢,第三部分的收入则是来自于官府,给了另外比钱,也就是赏金!
杀人毕竟是要承担一些心理压力的,刽子手里面有杀人不过摆件的行规,当然这个东西也不是什么硬性的要求,只不过大家互相传的罢了,很多那种胆子大的,或者根本就没心没肺的,能杀人杀很长时间。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办法承担那种心理压力,所以一般来讲杀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正所谓重赏之下才有勇夫!
这些刽子手每次杀人,官府都是要给奖金的!每次给的赏金的都要比他的固定的工资要高出去几倍!也就是说这些刽子手每年到杀人的时候赚钱是最多的!而且根据你完成的情况也会给你不同的赏金,有的多有的少!
而且在这个行业里面也是存在那种名气大小,技术高低给你不同的钱的存在,你名气大的,技术好的,给的钱就多,你名气小的,技术不好的,给的钱少,而且每次找你的活也少!
所以啊这东西各行各业看的就是比谁努力,就连杀人的刽子手,这个行业也是这样!
所以综上所述,这个刽子手每年到底能够收到多少钱呢?据不完全的一份统计结果显示,清朝末年,当时刽子手每个月的固定工资是半块银元。而杀人之后大约能拿到两~4块银元!这其中不包括的就是犯人的家属给的那些贿赂银子!至于说平民老百姓,每个月大概也就能拿到半块银元的样子,所以说刽子手这个行业,如果真的认真干的话,也能成为富甲一方的存在,但是你背了这么多的人名,干了又是这么不光彩的活!关键是你还杀了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刽子手每次回到家乡,甭管再有钱,你都不能太张扬!你要敢张扬,那你就等着出事儿吧!
梦
刽子手是很有钱的。
想了解刽子手这个行业,推荐大家看看莫言先生的《檀香刑》,里面的主角赵老甲,就是一名资深的老刽子手。他很有钱,金盆洗手之后回到老家,俨然是本乡的首富。
但是虽然有钱,刽子手在旧社会绝对不是个好工作。
如果从收入上讲,刽子手赚钱是很多的。古代的刽子手杀一个人给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清末的刽子手,每杀一个人给四块银元。这个收入在当年已经很不菲了,普通劳工一个月才赚半块银元。
但是,这个钱不是随时能赚。古人讲究天时,一年之中,冬、春、夏都不能杀人,只有秋天可以杀人,而且刮风下雨都不行,只有晴天才可以。普通的死刑犯,一般都是判死刑之后关在牢里,准备“秋后处决”,在术语里这叫做“斩监侯”。只有极其特殊的人才会马上处决,这叫“斩立决”。不过这种一般只适用于造反的大罪,多少年都碰不上。所以刽子手每年只需要“工作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之外,他们只拿基本工资。
但是,官府的收入并不是刽子手的全部,大头在后头。
根据古人的笔记小说记载,古代官府里的衙役几乎都是靠贿赂过活的。绑人的,打板子的,看监狱的,都有各自的贿赂来源,刽子手自然也不例外。
刽子手的贿赂来自于哪呢?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首先说,刽子手是个绝对的技术活,不是像看起来那样手起刀落就可以的。人的身体组织是很坚固的,杀人并不好杀,也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
古代刽子手,练的就是刀功。初期会拿冬瓜练手,要求一刀下去正好劈成两半。后来用鸡鸭鹅狗,用杀动物来见血。而据说最厉害的刽子手,是用宣纸下面垫一块肉,一刀下去,宣纸不破而肉尽碎。如果练到这个程度,就说明把功夫练到家了。
为什么要练刀功呢?主要是为了索贿。
同样一个人,同样是斩首,我可以让你一瞬间就死掉,也可以慢慢的把你的脑袋锯下来,生死的痛苦全部掌握在刽子手手中。
这种情况下,只要犯人家里有一点力量,都会行贿刽子手,给犯人求个速死,而且这个贿赂事关重大,数额自然小不了。
至于最有名的大刑——凌迟,这里面的讲究就更多了。
凌迟按照规定,是要割上三千六百刀的。不过按照记录,似乎没有任何一个犯人能够割满三千六百刀。不过只要刽子手诚心,割个几百刀还是做得到的,比如明朝的太监刘瑾,判凌迟之后被割了一千多刀才死。
这种被判凌迟的犯人,家属(如果有的话)一定会给刽子手一笔重贿,让刽子手在割几刀的时候就“意外”一下,早早了结犯人的生命,不要让他遭受太多痛苦。
不过,有资格做凌迟的刽子手,一般都是刽子手中的顶级人物,不会太缺钱。而被凌迟的犯人,大多数都是因为造反,这种情况下犯人不会有家属,就算有家属行贿,刽子手也不敢收。
不过,就算刽子手有钱,但刽子手和衙役、捕快一样,属于贱民。在古代社会中,这些人虽然可以通过权力获得一定的钱财,却被看做是绝对的下等人。唐朝规定,家中有人做衙役的,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而刽子手的地位,很多时候连衙役都不如。
所以,现代的死刑执行,很多时候都会由多个人执行(枪毙除外)。在一些国家,电刑和注射死刑,都会由三个人同时按下按钮,只有一个按钮是真的。为的就是让人有安慰作用,防止有杀人的心理阴影。
barryyiu
“刽子手、”“杀人、”“砍头、”“收入,”这些词语稍嫌血腥,直接进入主题,似乎突兀!本文将尽量避免行刑场景的描述,用文雅而震撼的故事,将一位刽子手的传奇经历,展现在回答中。谢谢邀请!
一,三潭印月PK横削十八刀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最忆是杭州。杭州这个城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风花雪月中品味梅垄的龙井虎跑的水;断桥残雪、苏堤春晓......
难道杭州真的缺少惊涛骇浪、电光雷呜?回答是否定的!
清末民初的杭城,风云激荡,会党崛起,窈窕淑女也舞刀弄枪,连溪口那位“志向清远”的十七岁少年也敢从学校跑出来去进攻宁波衙门。
杭州的延安路,那时叫延龄路,当时有一个戏台叫“西湖凤舞台”,台下是一片空坝。今天中午正,这里将有十八位军犯被斩首示众。
虽然大清已经逊位,民国后的死刑早己废刀斩为枪毙,但是北洋政府“矫枉过正”,仍然釆用斩首示众的方法震摄社会。
(清法场照片明信片四枚RMB:1,500~)
但是,从哪里寻找这样一位技高人大胆的刽子手呢?有师爷向监斩官梅雨村师长出主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于是以“杀一头赏银元五十!”的告示张贴四门。
现代的作家被江南细雨蒙蒙所迷惑了双眼,认为杭州的男人也是细皮嫩肉的,虽然描写了他们的酷和刚健。但是,杭州的女人仍然对此冠以“奶硬”的点评。
一位已知天命的“勇夫”,稍一纵身就轻飘飘的摘下这张考量杭城男人胆量的“悬赏榜。”
戏台的正对面,有一个叫“湖山喜雨台”的茶楼,所有座位被抢先预定一空,要花十个铜元买一壶西湖龙井,茶客们要眼睁睁的看看十八颗脑袋是怎样“喀嚓”......
茶楼不到九点已经“无立锥之地!”
位于杭城衙门内的礼房和刑房的坝子中,立有圣谕牌坊,一面书有“除暴”“安良”各两字,另一面是“尔奉尔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期”的诫训语。
沿着坝子的石阶而上,即是宣判处决人犯的地方,人犯押到此处,周围马上响起一片喝令跪下的声音,人犯脚一软,早己“推金山倒玉柱”,公案后的官员拖长声音点名某某某,人犯一声应答“有”,官员将硃笔向标子上一个潇洒的勾画,同时说:“绑了!”差役立即一拥而上将犯人五花大绑,插上标子,从宜门(原为仪门,避溥仪之讳改为宜)押出。
十一点左右,十八乘没顶抬轿鱼贯而入空坝,兵勇拉出背插斩标的十八条汉子,在事先竖起的齐腰高的木桩上绑稳。
......来了,从稳稳的脚步声中,似乎听到了钱塘江的潮声,只见一身穿黑色褂裤的杀手,刀靠右腕,刀口向着一字排开的脖子,以横切萝卜的姿势.....
在几大武侠小说的高手中,梁雨生的剑,金庸的掌,古龙的刀,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而古龙笔下李寻欢、丁鹏、傅红雪所用的不同大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月圆之夜,紫禁之颠,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只听到“卡嚓、卡嚓.....”一共十八声,十八根血柱先后接连冲天而起,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吓呆了买票吃茶看热闹的人。十八颗血淋淋的脑袋兀自先后在地上滚动!干净利落,毫不流湯滴水;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
三潭印月和横削十八刀,平分秋色。柔美的西湖风情揉进了血腥的十八刀,为杭城清末民初的男人增加了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潇洒!
二,刽子手的“功与名”
刽子手确有其人,他有一个网民朋友十分熟悉的姓名一一孙怡,浙江绍兴人,落户杭城二十余年,就住在白娘子与许仙的相遇处,清波门。当时家道小康,儿孙绕膝。
孙怡后来十分后悔当初的十八刀,他认为自己心太贪,干了缺德事。于是“回头是岸”成为一位皈依三界的居士。他自获千金后,由于其得非分,内心深受遣责,决定将其所获不义之财分别为佛寺添油敬香。
他的刀法一共苦练了三年,其舅父为师,每天将枯蕉根视为人颈,初时双手握刀作劈式,蕉根最后集束至三十根,旋以单手试之。三年后,所劈蕉根断处整齐,位置合适。
十八岁那年,首次曝光,身穿黑色衣裤,脚蹬快靴。判处斩首的是三个江洋大盗,孙怡视人头如蕉根,手起刀落。
抗战军兴,杭州陷敌,西湖一带出现一支民间武装,为首者是一个白衣僧人,常执一把沉重的鬼头刀杀敌。
一九三九年,伪浙江省长汪瑞闿六十大寿时,白衣僧人以献礼为名,用暗藏于大花瓶中的利刃横劈汪首。被日伪宪警乱枪打伤,束手就擒,直供是“为国除奸”。白衣僧人在狂笑中被斩首,挖心祭汪。
后记
不用猜测,他就是曾经的刽子手一一孙怡!
“歌女的歌,舞者的舞,剑客的剑,文人的笔,英雄的斗志,都是这样的。
《英雄无泪》·古龙
飞鸽
刽子手赚得可比普通老百姓多,但他们赚钱的大头不是从衙门处,而是从犯人那里。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面描写了刽子手康大叔,满脸横肉,砍下革命者的头,用馒头蘸一蘸血,再高价卖给得了重病的老栓一家。
康大叔还提到,革命者被砍头前,他们曾向他家勒索钱银,却没榨出一点油水,等他死后,刽子手与同伙扒光了他的衣服。
这一连串的操作透露出刽子手获利的途径,一是官府衙门发的砍头工资,二是从犯人家属那里捞的外快。
在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不同地方的刽子手工资不一样,有的是三两六银子,有的是四十二个铜钱,有的是一块大洋,有的是二块大洋,不一而足。
如著名的北京菜市口刑场,刽子手杀一个人一般可以挣三两六银子,除此之外还有家属的“孝敬”,请他用“快刀”减少死刑犯痛苦,或者是留个“全尸”,多的可以挣几十两白银。
茶陵县曾有个叫佟绍箕的职业刽子手,每杀一个囚犯就有两块银洋的“红手钱”,同时还可以根据死刑犯的家庭情况,捞些“外快”。
无锡的业余刽子手高顺昌挣得就比较少了,砍下犯人头颅后,拿着犯人的斩条找县衙门钱粮师爷领四十二个铜板(四百二十文制钱)工钱。
但是之后高顺昌就会提着鬼头刀,往菜市场里去,有眼力界儿的肉铺老板会给他切上几斤鲜肉,纸铺老板会给他几刀草纸请他擦刀。
要不然,他拿着砍头刀往人家门口一站,单不说话,也没有几个客人会找晦气来买东西,店铺老板只能有苦说不出。
有些刽子手就是无赖,雍正年间的大臣俞鸿图被腰斩前,家人没来得及给刽子手好处,竟让俞鸿图被斩两半时还没断气,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
当然了,刽子手要想端稳自己的饭碗,要想让死刑犯家人老老实实献上“孝敬钱”,就得精益求精,练好本事。
这些或是家传、或是师承的刽子手,从小就得练习“推豆腐”,把一块四方豆腐平托在左胳膊小臂上,平放在胸前,右手握着砍头刀,慢慢地、均匀地平切豆腐。
厉害的刽子手,能把一块四寸见方的豆腐切成一千多片,每一片都薄如蝉翼,几近透明,丝毫不断。
出师之后,刽子手还要练习抹猴脖子,或者是砍木头人脖子,争取摸出猴子的第一节与第二节颈椎之间,就砍那里。
还有些刽子手会在冬瓜上画一条线,随手切断,要求离线不差分毫;晚上时练习砍“香火”,拿刀砍下线香的火头,要求只断香火头。
如此一来,刽子手砍头就能一发中的,砍断第一节与第二节颈椎连接处,这就是所谓的“快刀”;也能恰到好处,推刀到喉管已断时就收刀,留下所谓的“全尸”。
当行刑前,犯人们会有一顿断头饭吃,有的地方是真实的酒菜,有的地方就是三块生肉往犯人嘴上一摸,再给喝一碗酒了事。
这时的刽子手会光着膀子,或穿着红上衣——所以他们砍头就自称为出“红差”,手提大刀,站在犯人身后。
同时,也有一位拿刀的人,被称为“引刀”,负责吸引死刑犯的注意力,等他们精神恍惚时,刽子手一刀下去,人头落地,鲜血飚飞。
按照说法,刽子手要把刀上的血渍在犯人衣服上擦干净,还不能让死人的血沾到自己身上,否则“杀人血沾衣,不死也脱皮。”
同时,犯人身上的斩条也要取下,一方面是为了领取工资,另一方面也是留着等刽子手去世时烧掉,据说这可以让他们的鬼魂拿着斩条向阎王爷交差,证明自己是奉旨杀人。
等散场后,刽子手不能从来时的路回去,必须要绕道回衙门,路上不能回头,不能与人交流——也没几个人想和刽子手说话。
回到衙门后,刽子手朝大堂跪下,有差役拿竹板护着他的屁股,另一人拿着竹板假打,名为“打煞”,怕“阴魂”缠着自己。
显而易见,因为职业的原因,刽子手的讲究不少,除去上面的那些,还有“杀人九十九,到时要收手”这样的说法。
莫言在《檀香刑》中提到的退休刽子手赵甲,拿着慈禧老佛爷赏赐的佛珠,坐着光绪帝赏赐的椅子,派头比官老爷都大。但这只是个别例子。
大多数刽子手,即使他们挣得钱比一般人多,但都比较低调,远离社交,称得上是孤独寂寞,下场凄清。
茶陵县的刽子手佟绍箕也曾“风光”过,等到国民政府六法全书改砍头为枪毙,他就失业了,1959年病死。
还有所谓的中国“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晚年凄凉无比,没有后代,老无所依,想要皈依佛门都没寺庙接收。
不过,刽子手砍一个头挣得确实比较多。按照记载,一块银元可以折算出七钱二分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如今的一百到二百人民币。
大约计算一下,一个刽子手砍一个人,能从官衙处挣一百多块钱,还能从死刑犯家属那里捞到不少于“一块银元”的外快,属实不算少了。
秋后问斩时,刽子手可能一次性杀许多人,如此收入更可观了。
mili_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特殊的职业,像更夫,隐士,跳大神的,有些已经随着历史消亡,还有一些有所改变,并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刽子手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虽然在三六九等的划分中,刽子手是比较低等的一种,但是好歹也算是公务员的一种,所以虽然会被人看不起,但是通常还是会有一些人为了谋生去干这个活。
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一直是尊重的生命的,而刽子手的工作却是毁灭生命,所以在古人看来这也是比较晦气的一个职业,也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个职业,所以刽子手的工资比一般的衙门衙役要高一些,不只是基本工资高,而且还有一些其他人没有的捞外快的方法,刽子手不是力气大的人就能担任,也是要一些技术的,平时就用冬瓜当人头练习刀工,被判处问斩的犯人,他们家属为了让犯人死的时候给个痛快,就会去贿赂刽子手,让他能一刀结束犯人的痛苦。
可能在我们今天通过小说,电视剧的理解,认为刽子手就是个砍头的,其实由刽子手执行的刑法是非常多的,斩首,绞刑,溺刑,还有凌迟,这些刑法都是由刽子手来执行的,凌迟就要有很高的技术,像溺刑还要体力好,所以刽子手一般都会是体型比较壮硕的人担任,俗话说鬼怕恶人,满脸横肉的人,活人看了也会怕,比较迷行的说法是刽子手还需要那些长得丑陋,满脸凶相的人担任,这样斩首了罪犯,他们也不敢去找刽子手报复。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所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春庆,夏赏,秋罚,冬刑,所以才有秋后问斩的说法,从唐朝起问斩犯人的时间就固定在农历的十至十二月,刽子手一年也只需要工作这三个月,其他时间和普通的衙役并没多大的区别,注意斩立决和秋后问斩只有明清两朝才做了具体区分,秋后问斩等于死刑缓期几个月后执行,不像今天缓刑完了改无期,另外再说个题外话,古代子时是今天的夜晚23:00-01:00点,一个时辰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所以午时三刻问斩是11.45-12.00之间。
刽子手和一般的衙役在平时工资是差不多的,在明朝万历年间,衙役由于所在地区经济条件不同,月薪从0.2银子到1.5两银子不等,平均下来衙役的年收入是有7.2两银子的,而刽子手除了基本工资外,一般每斩首一个人能得到0.3-2两银子的补贴,(注意,普通人家三到四人一年的花费也就6-10两银子),另外犯人的家属还会送些钱的,到了民国初期刽子手还没被废除时,除了基本工资外,执行一次斩刑还可以另外得1-4块袁大头,另外刽子手也会因为执行刑法不同,得到的补贴不同,有些地方如果一直没有死囚,那么刽子手也只能拿基本工资了,即便如此也是足够个人开销的了。
离会
古代刽子手属于低等级公务员,明面收入并不高。
根据大公报记载,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刽子手邓海山,最高的行刑补贴能赚到每个人头四块大洋,这是最高的补贴记录,也有一些记载说是一块大洋的。不管是一块还是四块,在清末民初那都是属于高收入,有道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用来形容刽子手这项职业,倒是再合适不过。
沈从文在小说《新与旧》中,也描写了边城的一名刽子手,他的每次行刑补贴价格是三钱二分银子,他本人是当地最为优秀的刽子手,拿的补贴也应该是最高级别。
前几年沙特发布了公务员招聘广告,公开招收“剑客”,也就是宗教行刑者,该国还保留有斩首制度,对他们的各项招聘要求都不高,只有一项我们看起来似曾相识,那就是报名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截肢技能。那是因为,假如官方认为该犯人的罪行没严重到需要处斩,刽子手的任务很可能仅仅是给该犯截个肢就可以。
我国古代的刽子手,在上岗前也需要经过严格培训,除了强大的心理,他还需要过硬的刀功,他必须提前在南瓜冬瓜上面找足经验,说砍哪儿就砍哪儿,说什么力度就得是什么力度,来不得半点差错。
如果真的有差错,挨老爷的板子倒是其次,最主要是影响自己的收成,因为这个行业挣的钱有一多半是灰色收入,来自于犯人家属。当刽子手的刀功练到收放自如,每次行刑前,假如犯人家属提前贿赂过,恳求给犯人来个痛快,那么刽子手就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愿望,一刀下去,干净利落。如果犯人家属有让犯人皮肉相连这样的个性化要求,也统统可以满足。剐刑时别人可以剐上三天,收了你家的钱了,剐几刀“不小心”就给你剐死了,也只有把这个结果归结到个人体质。
除了来自于犯人家属的贿赂,像鲁迅先生描写过的人血馒头,也是不常有的紧俏商品,都可被视为刽子手的专有外快。
刽子手工作性质特殊,相当于造了杀孽,在迷信的讲法中,来世是要遭到报应的,所以正经人家来报名应征的很少,假如挣钱太少,肯定青黄不接,因此官府衙门也对他们的管理比较放松,收点外快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在沈从文小说中的描写里,每次行刑完毕,让刽子手先跪到城隍庙去忏悔一阵子,然后县太爷还要走一个过场,把刽子手打上几板子,以示对他剥夺别人生命的一种惩罚。
现实中的刽子手,很难讨一房老婆,传宗接代,那是因为没有正经姑娘家愿意嫁给这种职业的人。所以后半生多是凄凉冷清,没人照应。
就拿邓海山来说,从民国全面废除斩首刑罚之后,他就失了业,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想找个寺院去吃斋念佛,花钱都没有寺庙愿意收留他,这大概就是大家所说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