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所谓的酒桌文化?

最新跟帖
AgLuベ

AgLuベ

我从一个“移民”山东十几年外省人的角度,来谈一下我所理解的“酒桌文化”。

“酒桌文化”是一种“礼”文化

“礼”的作用就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是胶东半岛的一座海滨小城。

第一次因为工作上酒桌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酒桌文化”很讲“规矩”:主陪位置一定要“对门儿”,主陪的右手边是主宾,左手边副宾;主陪的对面是副陪,副配的右手边为三宾,左手边是四宾;其他位置根据人数就比较随意一点了。

在“带酒”的时候,主陪要带三杯,副陪也带三杯,然后主陪方的人员开始“转圈儿敬酒”,主宾方的人再“回敬一圈儿”。你数数,一场酒局得喝多少杯?如果你以为是小杯,那你可真就错了。

基本上,一场酒局下来,不仅把“礼”的四种作用演绎的很清晰,更主要是它能把“疏”变“亲”,大家称兄道弟,“勿论是非”。

大家都是“好哥们儿”,吐也要一起“成群结队”去厕所里吐。


既然是一种“礼”文化,那就有不好的地方。

礼记》:礼之失,在繁。



这样的“酒桌文化”,让人最“难受”的地方就是:你得不停地喝,喝的你“欲仙欲死”,没有任何的“随性”可言,整个过程太过繁杂且“沉重”。

我身边很多的朋友,一说要来这边儿,心里都“打怵”。

我记得我喝的最狠的一次就是,二两半的高脚杯,白酒,连喝六杯;缓过这六杯之后,又不记得喝了几杯。反正,我那一个周,身上的酒气就没散过。

当然,那是十几年前了,现在大家几杯都很少劝酒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综上,我认为好的“酒桌文化”就是“随性”,喝舒服了、喝美了、喝痛快了,就成。

千万别喝多。

更重要的是,“开酒不喝车,喝车不开酒”。


韩沸沸

韩沸沸

谁坐主位才不至于瞎忙乎白费劲,请谁作陪才能上档次出气氛,谁点菜才能显出尊重亲密印象深刻,点什么菜才能皆大欢喜,喝什么酒尽情开怀相谈甚欢,先敬谁的酒才能主次分明彰显身份,喝半杯还是一杯关爱有加体贴入微…

有人说这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人说酒品见人品,有人身心疲惫,有人丑态百出,有人酒逢知己千杯少,有人话不投机半句多…

古有煮酒论英雄,今将酒场作商场。有人收获颇丰,有人失意连连…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赢者留其名!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借酒来浇愁

慢性子菇凉

慢性子菇凉

为什么这些大佬这么热衷于酒桌饭局?

正如丁磊曾经说的“年底了,相互聚聚联络联络感情”,这看似大佬们间的一顿普通饭局,其实也是大家彼此间生意上互相关照的信号,毕竟打开门做生意,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事后百度李彦宏也爆料:“昨天晚上大家一起喝酒,就谈到了无人驾驶,大家给我出主意,说百度应该做一个广告,画面就是坐在车里喝酒,因为无人驾驶,所以就没有酒驾这个说法了”。

从这些大佬们的饭局延伸开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内由来已久的酒桌文化呢?当然,这里不包括恶性劝酒之类的,只是在喝酒长感情这一点上聊聊。

一:万事且随风,话都在酒中

一旦上了酒桌,即使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两番敬酒之中,也能对彼此有了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发展成朋友。

认识已久的老朋友,不必多说,酒桌上你来我往,将过往的回忆就酒,让炽热的情感在白酒中升温。

平时争锋相对的两人,在这种热闹交心的场合,也会放下心中的执念,向对手敬酒,也是对自己这些年竞争下互相进步的一种鼓励,正如丁磊酒局中,小米雷军和华为余承东互相敬酒,一笑泯恩仇。

二:平时百忙身,此刻情谊真

酒局也不是想组织就组织,关键还是在于宴请的人是否有空,且不谈这些互联网大佬们平时百忙加身,就算是我们,毕业了这么多年,你和以前同学聚过几次?

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就将平时各种烦恼与压力都倒进酒杯,让上了发条的脚步,暂时停歇,让不停运转的脑袋,暂时缓缓,让极速跳动的心脏,暂时放松。

这些都是眼前的人和酒能带给我们的感动,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追逐竞争,有的只是杯酒畅饮的豪爽。

三:万般酒丛中,寓意各不同

酒桌台上,如果想将彼此的感情最大化的发酵,那酒的选择,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相识几十年的老战友见面,除了高度数的二锅头,还有什么能衬出这几十年的情谊。

正如丁磊组织的饭局中,黄酒就很好的寓意着这些大佬们之间的情感,不易醉,且尽兴,正好可以在这酒中酣畅淋漓。

而君子之间碰杯,汤沟酒就很好的诠释了温润儒雅,丰厚醇香的特点,不上头,不刺喉,让情感在这香泉水酿造的酒中不留余热,尽情发挥。

酒桌文化,其实没有我们想的这么复杂,举起酒杯,情感自然随之升温,就让一切随风,化作杯中酒,洒向彼此心头。

写故事的-汪丹丹

写故事的-汪丹丹

“酒桌文化”是中国自古流传的社交文化。 悟空问答能有“酒桌文化”方面的问答题供学习、参考和讨论,说明了这个时代的开放与包容。如果还是“文革”极左年代,对这一类的知识会诉之为“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了。

我认为 对一个社会的人,“酒桌文化”是一定要了解的或至少掌握一些的常识。如果 是职场和官场人士那它的重要性就上升为“非掌握不可”了,我这样说决非危言耸听。

我刚投身于官场那会儿,对“酒桌文化”一窍不通。上了酒桌只会闷头自顾吃喝看热闹,一不会为别人斟酒,斟酒时是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或洒出来了,更不知道卙啤酒时要把瓶口伸进酒里慢慢倒,这样才不会使啤酒冒泡溢出来;二不懂敬酒,要等到领导敬了我,才想到要敬领导的酒;三不会劝酒,不知说什么好,听到人家妙语连珠,什么:“美酒倒进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什么“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我一句也说不出。

“酒桌文化”的欠缺带来酒桌上的被动,酒桌上的被动又使领导和大家觉得我这个人“不懂事,不好玩”。这样自然是在领导头脑中印象不好,群众关系紧张,因为你不合群那!这样的人别说提拔,在单位上呆都呆不住。

你说“酒桌文化”重不重要呢?

青云剑客2020.10.26

yyforever

yyforever

酒桌文化浓郁的中国,酒渐渐衍生出两个“功能”,令人沉迷其中

喝酒这件事,基本上是以国民传统了。

就算你不主动喝酒,也会有一群人催着你喝,“酒桌文化”也令不少年轻人所厌恶。

中老年人喜欢喝酒,跟以前年代所形成的独特的酒文化,以及酒的多项社交功能有关。

如我们经常听到



你不喝酒是不给我面子,这样的服从性测试。

整瓶酒吹下去,这样的炫耀酒量的社会需求。

或者是通过好酒、品酒,以展示自己的友好。

也有通过酒来享受“胜利”的愉悦快感...

酒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正因为有这么多的社会功能,酒更加跟生活离不开。

关于酒,我们一起来“品品”

酒一般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社会性作用,一个是消愁。

消愁很容易理解,即通过酒精的作用来麻醉自己,以达到抗焦虑、抗抑郁的效果。



虽然古人都知道的“酒入愁肠愁更愁”这样的道理,但真要摆脱通过酒精来麻醉自己这件事是很难的。因为酒精本身就有一种成瘾性,所以,劝大家还是少喝酒,毕竟喝酒解决不了焦虑,更是解决不了问题。

除此之外,酒的另一个用途便是社会性功能了。

上述已经说过许多酒的社会性的功能了,除此之外,再补充一些。

酒的社会性地位展示功能,酒的好坏,高级与否,象征着一个人对酒理解的深度,也反映着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雅俗赏识能力等等。



而对于臣服性测试来说,底层的人通过喝酒来牺牲自己,满足上级的服从指令。高层的人借助喝酒,通过酒来达成自己的权威、实力展示。

人在江湖漂,总有些不得不做,有些不得不低头的时候,酒文化就这样慢慢酝酿了起来。

但酒毕竟是伤身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嗜酒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会对身体尤其是肝脏造成较大威胁,影响我们的健康。

但酒文化、酒瘾一时半会戒不了怎么办?这时候一些健康白酒就下了场。

跟啤酒里放枸杞不同,药酒有着古中医书籍上所写的保健功效,也是当时被用作于药物的一种。

根据“酒借药劲,药借酒劲”的原则,药材在酒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高,所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可以通过泡酒的形式来享受肉苁蓉给身体带来的好处。个人比较喜欢选用的是(沁凤泉)苁蓉玫瑰酒,主要是因为玫瑰花酒具有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美容养颜,延缓更年期的作用,对于淡化色斑调和肝脾、理气和胃都有一定的效果,对于女性来说更是一流。

Kyra

Kyra

酒,是一种特殊的饮品,有刺激和麻痹的功用。东西方都一样,酒(神)文化都可以看作精神狂欢,也就是说,酒先是饮品,其后才是文化。

酒池肉林当然算不得文化,斗酒诗百篇,对酒当歌,醉死便埋,这些才是文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酒桌文化呢?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酒桌文化”取的当然是狭义,这里的“文化”确切来说应该是规矩,潜规则,是一张布满陷阱的网。

王勃参加了一场盛宴,写出了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王羲之流觞曲水,留下了传世之作《兰亭集序》,这才是真正的酒桌文化。

要想酒桌有文化,坐在酒桌上的人得先有文化才行。一群大老粗吆五喝六,酒劲上来了砸桌子摔碗,哪来的文化?一群官僚打着官腔,满肚子坏主意,屁的文化!

吃喝风群众深恶痛绝,正经事不能放在酒桌上谈。“文化”一词如今被滥用了,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也被冠之以“文化”之名,仿佛一下子就能洗白,就能变得高大上似的——做梦!

Yumi

Yumi

在很多城市,酒精是什么?酒精是社交,是一切!酒桌文化说白了就是“酒桌霸凌”,喝酒是假,欺负你是真。毕竟当所在的酒桌上出现一些你没法拒绝的人,要不要喝酒,喝多少酒,根本不是本人能掌控得了的。简单点概括,叫“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你敢不给老板,客户和甲方面子吗?所以你只好往醉里喝,往死里喝,往他们满意里喝。

那么喝酒本来是个开心的事,为什么会变成霸凌?

所有人都知道,醉酒有害健康,而且喝醉了很难受。那么“你是否愿意为了让我满意,损害健康,把自己喝到难受”,就成了一种“你效忠于我”的表达方式。

这类似于我们当下文明社会的一个投名状:

古代人想表达忠心,很简单,我去为你杀个人,为你一辈子背负犯法的罪名,你永远握着我的把柄,你就会相信我对你的忠诚了。现代社会不搞那么野蛮,那么近似的一个做法就是,只要你愿意,我可以喝醉,可以喝得丑态百出,甚至酒精中毒胃出血直到喝进医院。

我不要健康也不要体面,以此来表达忠诚。

尤其是很多人劝酒的流程是循序渐进的:

一开始你让我喝,我说我不会喝,以茶代酒。然后你不太高兴了,说出来玩就是要尽兴,喝两杯不碍事,于是我明明不想喝,却为了让你高兴而端起酒杯。你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权力带来的快感——你在隐形地压迫我,让我做原本不愿意做的事。再后来,有了一杯两杯,就有了一瓶两瓶,直到“不醉不归”。你让一个本来滴酒不沾的人在你面前喝醉了,因为你有权力。这是一种何等扭曲的快感,但却让很多人欲罢不能。

酒桌霸凌的实质,就是这样。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酒桌霸凌?

首先,酒桌霸凌不限性别,比如要谈成生意,就得喝到客户满意,大男人醉得不省人事,被送进医院的都有。但女性遭遇酒桌霸凌的危险程度会更高——说穿了,一个喝醉了的男人,和一个喝醉了且有几分姿色的女生,必然是后者更容易遇到危险。而且在酒桌上灌一个男人酒,可能还只是为了灌醉他,让他出点丑,但一群男人试图灌醉一个女人,就一定多少抱了点其他的目的。这不一定是实质性的侵犯,但是在某些图谋不轨的男人眼里,酒桌上的女性不是宾客,而是一种点缀,甚至也是一盘任人宰割的菜肴。他们的态度就是轻佻,不尊重的。从这个角度说,女性,尤其是比较漂亮的女性,更容易遭遇酒桌霸凌,且被霸凌的后果也往往更严重。

在酒桌上,越是处于权力下端的人,越容易遭遇酒桌霸凌。你权力越低,越容易有人仗势欺人,端着酒杯来欺负你。而且权力的高低是远远大于大于性别的,如果你是一位漂亮的女领导,和你的男性下属一起喝酒,下属绝对不敢灌你酒,如果你愿意,他们还会主动灌醉自己。因为他们知道,你的权力凌驾于他们之上。

所以一个人越容易默认“酒桌文化”的潜规则,越容易遭遇酒桌霸凌。如果女生不想被酒桌霸凌,就打从心里不要认同,不要服从所谓“酒桌的规矩”。你可能现在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很威严,说一不二,整个部门没人敢反驳他。实际上,但凡他敢做点出格的事——灌你酒也好,性骚扰你也好,你收集证据把他曝光到网上,他分分钟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舆论压力会迫使你的公司处置他,也会把他的恶劣行径传得人尽皆知。这种后果,他比你更难面对。只要你摆出态度来,你能跟他鱼死网破,欺负你,他也别想全身而退,十有八九他都会被你吓退。

这不是危言耸听,就酒桌霸凌这事儿,完全可以找到法律依据:

罗翔老师科普过,如果一个人灌女生的酒,性侵她,那么一同灌酒的人都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谁也逃不脱责任。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灌你的酒让你喝进医院,健康受损,他,连同一桌子的所有人,也都是要负责任的。

必要的时候该报警就报警,在中国,没有什么权力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huangjinbao

huangjinbao

我不喜欢,但是我没能力去改变

brucewoo2009

brucewoo2009

酒桌文化,世俗名利场,人情世故太重,根本不是喝酒,是去拼命,本人不喜欢。好好的喝酒不行吗?不如三五知己,举杯畅饮,悠悠天地,我自逍遥。只是,即然活于世俗,为名为利,又难以避免。

Emily819

Emily819

腐败的温床,交际的场所,灰暗的地带,聚友的圣地,交易的领地,外交的舞台。

-Ayan

-Ayan

酒桌文化大概有拉近人和人之间距离的意图,比如不是太熟悉的人之间,单纯的坐着聊天可能觉得尴尬又不热络,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媒介,比如吃饭,比如喝酒,有一杯酒挡在中间,人和人之间的无聊和尴尬能化解一些。另一方面,酒能让人神经麻痹,平时端着的面子什么的都不记得了,三杯酒下肚,容易打开话匣子。

从另一层意义上说,喝酒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虚幻的征服感。比如很多情况下的敬酒,带有一种臣服的含义,都知道喝了酒对身体不好,人也不舒服,可是我愿意牺牲自己的健康和舒服来服从对方的意愿,表示对对方的服从和归顺,这也让对方有一种被捧着的感觉。这大概是很多人喜欢劝酒的原因。

所以,遇到这种劝酒的,你大可不必理会,他只是在满足自己的征服欲。没必要为了面子去迎合对方,真正的感情绝不是靠喝酒喝出来的,如果不喝酒不跟你做朋友,那这个朋友大概也没什么意义,不要也罢。换一个角度,给你敬酒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尊敬你,人家或许只是有求于你罢了,或者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自己的心里没点数吗?要得到别人的尊敬,要靠格局、靠人品、靠能力。

再次,酒精的麻醉会让人暂时忘记一些事情,忽略眼前的烦恼,有一种虚幻的短暂的快乐。但是这种方法很明显弊大于利,问题不能真正得到解决,还伤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就像用石头压草,你看不到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难道回避现实能让人得到提升吗?

酒桌文化弊大于利,浪费粮食去酿酒,真没必要吧。修行的人都不提倡饮酒,因为认为饮酒会损害人的灵性,让人昏聩没有智慧。况且如今的酒桌上夹杂了太多的粗俗、无聊、逞强、谄媚、放纵和吹捧,个人认为不值得推崇。一盏清茶,不好吗?

我的等待苍白

我的等待苍白

没有女人不成桌

zjtlady

zjtlady

这种风气,越来越烈,搞的绝大部分人精疲力尽,尤其是谈业务,不喝酒,不喝的你下跪,绝对不给钱。那天这种文化不在了,也许就真的经济发达了

latawu

latawu

草民如我,被邀饭局的机会极少,一旦有了还不能不去,否则便不和谐。一旦去了,酒还一定不喝,否则痛苦。但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似乎又于理不合,更有好事者刨根问底……

酒桌上有著名的三种人不能放过,即所谓“拿药片儿的,戴眼镜儿的,扎小辫儿的。”这些人貌似不胜酒力,他实践证明他们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般都有酒量。酒桌上有喜欢喝酒但从不让自己醉酒的,也有醉酒了但不无事生非的,这都还比较好。至于借酒壮胆,无事生非的那些人,我说实话不好感。但也不晓得这些人究竟是真的往常有若说不出,值得同情,还是地道想托故惹事,令人不齿。总之酒桌上的文化很丰富,不管是语言还是社交用的得体才好!

Lucille_Han

Lucille_Han

酒桌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头脑清醒,其乐融融!若至五迷三倒,则丑态百岀,哪还有一点文化的元素?

严丹宏

严丹宏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