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运气极差的人?

如题,历史上有哪些运气极差的人?
提到的作品

[作品]增广贤文

中华蒙学经典

[作品]

那就让我们假定我们是睡着了。 ——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语:“如果梦境是晦涩的,那是为了不让我的意识所反对的潜在想法遭到泄露,是迫不得已。”诗人亨利·米肖又认为,做梦的...

芭芭拉·德·内格罗尼

[作品]堂吉诃德

本书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

塞万提斯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悬疑]死神来了

接到老爹打来的电话,我立马赶回家给爷爷奔丧.然而,出殡的路上,居然出了车祸…大爷三叔都死了. 这不算完. 紧接着,全家人甚至全村人,一个接着一个,都出现了意外… 到底是怎...

张家二雷

最新跟帖
tinawan225

tinawan225

诚邀,我来回答一下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是“时来风送腾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前半句是说王勃,写出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那位唐朝诗人。据说新落成的滕王阁要举行庆典,前一天王勃还在千里之外的马当,神仙们怕耽误事儿,晚上一阵神风把他的船吹到了南昌,得以一鸣惊人。大家都感叹王勃老师运气好得不得了!

但是下一句的荐福碑就没这么欢乐了。这句的主人公是宋朝时候的,叫张镐,说的是这位张镐家中一贫如洗,没成年父母就都去世了。后来好不容易熬到成年,认真读书,进京赶考,名落孙山。然后流落四方,生计都成了问题,靠卖字为生。

偶然原因,在鄱阳遇到了大文人、政治家诗人鄱阳郡守的范仲淹。爱才如命的范先生,看到张镐写的诗很好,并对范先生说自己平生就没吃饱过,“天下寒饿无出我右者”。范先生可怜他才高八斗却连一斗粮都吃不起,心生怜悯,就写了推荐信。让张镐拿着去投奔黄州团练刘仕林,一路跋涉过去,刚要进城的时候,老大远就看到有出殡的,丧钟响个不停,一打听,刘仕林刚刚去世。只能作罢。天下雨,躲到庙里求签,下下签。然后写诗怒骂,庙里供奉的龙王爷听了不爽,就想考验他一下。

因为范仲淹的举荐,皇帝看了张镐的文章,大喜,赏了个县令做。结果被张浩冒名顶替,张浩还要派人杀了张镐,还好被人救下。张镐流落到了荐福寺,方丈看他可怜,便让他临摹颜真卿写的碑文,拓上个一千份拿去卖。结果刚说好第二天开始,当天晚上龙神就打雷把荐福碑劈碎了。

张镐自感绝望到了极点,欲撞树自杀,被赶来的范仲淹所救,并随他回到了京城,再次参加科举。皇帝点他做了头名状元,冒充者张浩也受到惩罚。还好人生终于有了转机。这个人的医生也是很惨的。

饼饼

饼饼

这里就要说到抗战名将、“虎贲”师长余程万了。

余程万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在应该从军的时候他从政了;

待他从军时,他打了无数胜仗,常德会战更是名垂青史,可他本人却因此战,锒铛入狱。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个百战名将,最终却因为一场匪夷所思的绑架案,命丧宵小之手。

喋血孤城余程万剧照

说到运气极差的人,怎么能不提这位传奇名将?

准备好了吗?余程万的倒霉人生,现在奉上!

01、身穿黄马褂,头戴绿帽子

余程万,1902年5月24日出生于广东台山白沙镇涨村宁兴村人,毕业于番禺师范学校、广东铁路专门学校。

1924年1月28日,孙中山先生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

1月28日,委员会选址,决定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设在黄埔,著名的黄埔军校就此应运而生。

黄埔军校

1月31日,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决定,派各执行委员、候补执行委员去在全国范围内秘密招生。

3月27日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

余程万很幸运地通过了考试,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

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黄埔军校一期生名将如云,我党早期的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更是离不开第一期生开创性的示范与指引,有徐向前、陈赓、蒋先云、左权、许继慎、蔡申熙、周士第、彭明治、阎揆要等人。

国民党这边更多,是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的核心与主导力量,被誉为“天之骄子”

有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宋希濂、俞济时、陈明仁、黄杰、郑作民、王敬久、孙元良、贺衷寒等人;

仅以1929年为例,当时国民革命军编遣缩编后,许多原任军长、师长的高级将领,被降级任用,而黄埔军校一期生,有21人获任部队缩编后的甲级师旅长级带兵长官。

被蒋介石任命为旅长的第一期生有胡宗南、黄杰、楼景越、郑洞国、李玉堂、李仙洲、甘丽初、李延年、陈明仁、李正华、桂永清、李默庵、刘戡、李树森、孙常钧、张忠頫、杨步飞、王敬久、唐云山、俞济时、蒋伏生。

余程万就是这样的天之骄子!

而且,余程万可不是普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又考上了陆军大学特别班、中山大学政治系。

在蒋介石中央嫡系部队中,有这么一句话,“身穿黄马褂,头戴绿帽子”,指的是黄埔军校毕业,就读陆军大学的将领,就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前途一片光明。

余程万也不例外,1931年就担任南京警卫军少将教官。

这时候,少将军衔还是很值钱的,黄埔军校一期生晋升速度最快的是胡宗南,此公是在1927年5月担任第1军第1师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军衔就是少将,成为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将军。

余程万比不上胡宗南,但和其他人比可毫不逊色,像杜聿明是在1932年晋升少将,而关麟征直到1935年才晋升少将。

1932年,余程万转入陆军大学研究院深造,学历之高,在国民党军队将领中少见。

余程万

但是没用,余程万一直做的都是政工、党务工作,当的官都是些海军局政治部主任,石井兵工厂党代表等没有多大实权的职务。

将军建功立业,还得是在沙场,而不是办公桌上。

余程万看着自己的同窗和小老弟们一个个功成名就,他也眼红了。

于是,他申请下部队。

俗话说,半路出家发展也难,余程万要下部队的愿望是达成了,可职务却是当教官,这一当就是三年。

一直到1934年,他才当上了野战部队的团长,可还是杂牌部队——第49师,而这时他的大部分同学都当上了师、旅长。

和他们相比,余程万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02、王牌之军,抗战悍将

真正让余程万留名青史的还是抗日战争。

抗战之前,蒋介石中央军是以师为战略单位的。

淞沪会战中,蒋介石投入战场的部队有数十个师之多,指挥上非常不便,而且蒋介石发现以师为战略单位,难以与日军抗衡,于是,他把一些师匆匆捏合成军。

1937年9月1日,王耀武的51师(辖周志道第151旅、李天霞第153旅)和俞济时的58师(辖吴继光第174旅、邱维达第172旅)祖建成一支新的军队,由俞济时担任军长。

抗战第一王牌军——74军,就此崭露头角。

74军军官合影

此后,74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

尤其是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74军更是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一场空前大捷。

74军善战之名,享誉海内外。

1939年6月,74军扩编重组,74军军长俞济时升任第19集团军副司令(集团军司令为罗卓英)兼86军军长;

副军长兼58师师长冯圣法调任86军副军长;

5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

新扩充的74军下辖3个师,51师、57师、58师,57师师长正是余程万。

其中,军长王耀武、51师师长李天霞是黄埔军校三期生,58师廖龄奇是黄埔军校四期生。

一个个都得叫余程万一声老学长。

1941年3月,余程万率部和74军参加上高会战,这一仗被何应钦誉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上高会战,74军打得十分顽强,“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展开白刃战。

最终击毙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汪少将、大佐联队长浜田,重创日军第33师团、第34师团、独立第20混成旅团,共毙伤日军1.5万,自身伤亡2万余(出自集团军司令罗卓英战报)。

战后,74军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抗日铁军之名享誉中外。

上高会战中,表现最好的有三个师,74军的51师和57师,还有49军26师(表现最差的就是74军58师,指挥58师的正是副师长张灵甫)。

于是,51师师长李天霞荣获得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26师师长王克俊荣获第二号“陆海空军武功状”。

实际上余程万表现不比李天霞逊色,由于51师已经获得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一个军不能有两支部队获奖,于是,余程万只获得第二号“陆海空军武功状”。

但57师因上高会战表现出色,获得“虎贲”称号。

蒋介石视察74军

1941年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74军奉命参战,由赣北奔赴战场。

由于74军电报被日军破获,74军在金井地区遭日军第三和第六师团重创,57师、58师在通过浏阳城西蕉溪岭隘路时,遭到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损失惨重。

更惨的是军部,74军军部被日军偷袭,王耀武卫士排长牺牲,军长王耀武仅以身免。

这一战,是74军抗战史上表现最差的战役。

不过,铁军就是铁军,王耀武很快反应过来,

赶紧命第51师在永安市附近力战歼敌并协同57、58师由东南向西北猛烈侧击南犯之敌。除了张灵甫指挥的58师临阵脱逃,溃退至祁阳,沦为散沙,部队官兵全然不成建制之外。

51师和57师表现不俗。

战后,51、57师赏大洋各一万五千元,军长王耀武、51师长李天霞、57师师长余程万荣获宝鼎勋章。

(至于表现最丢人现眼的58师,师长廖龄奇被当成了替罪羔羊,直接被枪决,副师长张灵甫继任师长)

可以说,余程万在抗日战场,不愧是王牌军队里的王牌将军,“抗战悍将”四个字,当之无愧!

03、虎贲之师,喋血孤城

1943年秋,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军已被迫转为守势。在印缅战区,盟军也在计划反攻缅甸。

侵华日军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和印缅作战,牵制中国军队由四川、湘南调往云南、印度,切断中国和英、美盟军联系,夺占重庆补给命脉所在,拟订了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

常德是湘北重镇,川贵的门户,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又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可北扼长江,进逼宜昌;东指粤汉铁路,西协黔川。

日军阴谋一旦得逞,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威胁川东,危害无穷。

10月下旬,日军调集第39师团,第13师团,第3师团,第116师团,第68师团,及第58师团之一部,共约10余万兵力,进攻常德。

中国抗战军队调集第6战区第10、第26、第29、第33集团军,江防军及王耀武兵团,第9战区李玉堂兵团、欧震兵团,总共30个师约20万人参战。

著名的常德会战就此打响!

常德会战形势图

11月12日,日军突破第一道防线,很快,石门战役、慈利战役,中国军队失利。

11月21日,日军第3师团及第116师团已经开到桃源,第13师团到慈利;第68师团则于22日攻陷汉寿,四个师团将核心要地常德包围。

奉命驻守常德的正是74军57师余程万!

日寇嚣张,援军无力,远在开罗的蒋介石指挥失灵。

常德已成孤城,57师命悬一线。

弃城逃跑或可留一线生机,坚守孤城,九死一生!

然而,余程万又岂能苟且偷安!

他没有二话,作出“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作战号令,誓与常德共存亡。

11月22日,生与死的较量正式在常德打响。

喋血孤城剧照

战斗一打响,德山失陷,57师后路被截,与外界交通被中断。

11月24日,日寇第116师团集结完毕,随即猛攻常德。

余程万临危不惧,指挥部队与攻入之日寇在阵地中白刃肉搏。

11月25日,日寇第11军投入第116师团全部,第3师团第6联队,第68联队及第68师团第234联队攻城。

日军集结,飞机坦克,恶浪排空,奔袭阵地。

57师奋起反抗,169团少将团长柴意新鼓励全团官兵:

"人在城在,为国尽忠,血战到底!"

169团郭章嘉营长,督队冲杀,壮烈殉国!

170团酆鸿均营长,高呼杀敌,为国捐躯!

这一刻,地动山摇,山河变色,中国军人,誓死不退。

每一个脚印,鲜血淋淋;每一个壕沟,尸骨累累。

57师的英雄们向国人呐喊,我若在,城便在;

57师的儿郎们向日寇高呼,你若来,必毙命!

喋血孤城剧照

凶残的日寇恼羞成怒,见攻势迟滞,心急如焚,不顾可能造成攻城部队困难,召集第3航空师团主力空援,向常德城中四处滥投燃烧弹。

常德城中,处处大火,大半房舍均在烈焰之中,惨不忍睹。

然而,日寇的燃烧弹无法燃尽57师的热血。

11月28日,常德还在,可57师官兵损伤殆尽。

余程万下令将城内炮工辎部队,政工,师部幕僚及所有官佐杂役编队,由第169团团副高子曰中校率领,投入战斗。

常德警察也编入部队,并发掘常德警局埋藏之枪弹一万发。

这是57师最后的力量,小鬼子,来吧!

12月1日,中国军队总指挥孙连仲电告余程万,第10军已到常德东南,可速与联络。

这是生的希望,余程万不怕死,却怕常德失陷。

他赶紧派副师长陈嘘云前往连络。

可是,第10军在哪呢?陈嘘云绝望而回!

最后的时刻到来了,此时常德城内屋舍悉成焦土,57师死据不撤的最后阵地宽不及三百公尺。

余程万向孙连仲发出最后一电:

“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职余程万谨叩。”

12月3日深夜2时,此时57师仅剩300余人,余程万召集所属四名团长告知自己已经决定突围,自己则坚持死守常德。

169团团长柴意新听后,起立报告:“师长为全师希望所寄,希望师长早日突围,我在此死守,等师长率援军来解围”。

几经争执,余程万率200多人突围。

凌晨3时,决心与城共存亡的柴意新为策应余程万等人突围,柴意新固守华晶玻璃厂,多次打退敌人波式冲锋。

正当他准备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12月3日,上午8点,日军攻入常德。若非友军观望不前,何至于此?

57师做到了自己能做到了一切!

12月7日晚,余程万留下第169团残部与第171团残部之一部共百余人死守阵地,自己率孙进贤、杜鼎两名团长及两团残部五、六十人,于半夜向德山突围,并与援军58军新11师32团取得联系。

最终57师8000余人,顽强抵达4万日寇侵略,歼敌1.2万人,坚守常德16个昼夜,直至弹尽粮绝,全师仅剩83人。

57师全体官兵,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常德之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喋血孤城剧照

12月8日余程万率32团反攻常德,当日即被收复。

中国军队为57师以及余程万将军举行了庆功宴,告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可就在当日的庆功宴进行到一半时,余程万却被蒋介石派人带走。

原来,余程万驻守常德时,蒋介石正在开罗举行会议,罗斯福听说常德保卫战后,特意将余程万的名字记在备忘录上。

余程万为蒋介石在盟友面前争了光。

蒋介石高兴没几天,又听说余程万突围了,他认为余程万是遗弃部下,放弃守土,于是以违抗军令罪,下令将其送交军法处审判,打算直接枪毙。

好嘛,观望不前、救援不力的友军什么问题没有,弹尽粮绝、竭尽全力的余程万却是犯了死罪,这也就蒋介石干得出来。

余程万的上司孙连仲、王耀武看不下去了,亲自为其出面求情。

余程万被判服刑两年,坐牢4个月后,王耀武再向军法处说情,将余程万保出,旋即任74军副军长。

但是,从此余程万被蒋介石打入另册,74军另外两个师长张灵甫、李天霞都获重任,余程万却坐了冷板凳。

常德保卫战后,余程万为纪念此战牺牲的虎贲将士,派两名虎贲请当时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写书纪念。

最终在两位虎贲苦苦恳求下,张恨水深深为烈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所感动,破例答应了余程万将军的请求,经过深人、细致、严谨的调查采访,写成了著名的《虎贲万岁》一书。

张恨水·《虎贲万岁

小说完稿后,余程万非常高兴,特地派人送来一笔相当丰厚的谢金,但是张恨水没有收。

抗战胜利后,余程万正驻守南京,要请张恨水吃饭,也被谢绝了,但是却接受了他一件礼物:一把从日俘手中缴获的战刀。

虎贲万岁》出版后,大大提升了余程万的知名度,57师扬名立万。

一位很漂亮的苏州小姐吴冰看过小说后,心仪余程万,托人做媒,于是吴冰竟然做了新任余太太。

然而,余程万的好运就此结束。

04、霉运缠身,命丧宵小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节节败退,

这时,在云南新成立的26军面对解放军游击队的袭扰,始终无所作为,前后两任军长都被调了职,谁也不愿意去接这个烂摊子。

余程万见有了机会,便毛遂自荐地表示愿意去跳这个“火坑”,并且表示有办法收拾这个烂摊子。

实际上,余程万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蒋介石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1948年4月,任命余程万为26军军长。

期间,他利用职权所得的钱款,让老婆在香港安了家。

实际上,余程万已经另谋出路,想找个安全的地方安度余生了。

余程万进驻云南后,26军疲于奔命,仅能保住几个大点的城市和几条交通线。

雪上加霜的是,前云南省主席龙云在1949年8月宣布起义,并致书现任云南省主席、保安司令卢汉,劝其起义。

当时蒋介石为控制云南部署了26军军长余程万、第8军军长李弥。

两人也知道大事不妙,并没有为蒋介石殉葬的意思,只是蒋介石监视严格,两人没有起义的机会。

12月9日,卢汉邀请余程万等7名中央官员去他家开会,趁机将其软禁,强迫余程万签下拥护起义的通电,并于第二天见报。

余程万和李弥欲哭无泪,李弥急得跳楼,被人拉下后,大骂:“他妈的,要起义,老子们自己不会起,要等别人拉着鼻子干!”

最终,因为卢汉没有控制26军,余程万被释放。

经此一遭,余程万心灰意冷,决心退隐。

1950年1月,余程万几经辗转,去香港和老婆孩子团聚了,开始了他的富家翁生活。

狡兔三窟,余程万早就把香港当成了后路,因此他积累下不少财富。

到香港后,加上他善于经营,生意很是红火。就在这时,霉运缠身,余程万的财富,引起了香港黑社会的觊觎。

1955年8月27日,晚上12时左右,余程万的屏山寓所遭匪徒入屋行劫,二夫人吴冰和佣人全被捆,吴冰被香港黑社会绑架,就连余程万也被擒。

更倒霉的是,由于动静太大,这引起住在邻屋阁楼的余程万表弟甄铭钰的警觉,他马上报警。

跛豪剧照

等警察到来后,与劫匪发生了枪战,余程万被劫匪在黑暗中当作盾牌被打死。

事后,警方公布说,3名劫匪中,一人被击毙,两人逃脱,并称余程万是被盗匪打死的。

但余程万的副官在看过余程万的遗体后,却不这么认为。

因为余程万胸腹有一排子弹,冲锋枪或轻机枪所致,而劫匪没有这种装备。

这离奇的伤口,引发了争议,余程万究竟是被劫匪打死,还是被警察有意或无意打死,都没有定论。

最后,警方悬赏2万元缉凶,却不了了之。

事实上,关于劫匪身份,也有两个说法:

第一种,是蒋介石派人下得手,因为余程万在香港与黄埔老友闲聊时,经常抱怨蒋介石,所以,有人认为他是被蒋介石害死的。

第二种,有人认为是这是香港黑社会看中了吴冰的美貌,这才劫财劫色,最后发生意外,余程万不幸遇难。

可怜一代抗日名将,虎贲师长,竟然命丧宵小之手,死得不明不白。

喋血孤城余程万剧照

更令人唏嘘的是,余程万死后,家道中落,他的幼女余华芳(吴冰所生,艺名余莎莉)为谋生计,成为上世纪著名的艳星。

九泉之下的余程万,不知做何感想。

evelv

evelv


瞅瞅这个,多励志!!

小小见习医生

小小见习医生

运气最差的人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刚挥刀自宫完,痛得死去活来,睡了几天几夜,醒来之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大清亡了”


mcc17wl

mcc17wl

Frano Selak,一位普普通通的克罗地亚老大爷,但他运气极差,走到哪里哪儿就出事,至今为止已经被死神盯上了七次,但奇迹的是他现在依然悠哉悠哉的活着。

这位大爷叫Frano Selak,今年91岁,是克罗地亚一个退休音乐教师。他的经历如果拍成电影,可比《死神来了》系列还要猛的多。

1962年,Frano Selak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音乐老师,他之前33年的人生十分平淡。但这一年的冬天,他外出坐火车出差,结果火车突然因为意外脱轨,火车直接冲进了湖里,整个车厢死了17个人,但他仅仅只是伤了胳膊,甚至还自己游上了岸。

惊魂未定的Frano Selak当时只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幸运儿,也没当回事。没想到就在第二年,他改换搭乘一架小飞机出差,又出事了。

飞机在天上突然引擎失灵了,在飞机从天而降的过程中,机舱门也突然爆开,坐的离门最近的Frano Selak猝不及防被气流吸了出去。可就是那么巧,没有降落伞自由落体的Frano Selak准确的掉到了一个大麦垛上,毫发无伤的幸存了下来。而飞机上剩余的19名乘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全部遇难。

又过了三年,这次Frano Selak选择了更加安全的出行方式——大巴,但死神已经牢牢盯上了这个生命力顽强的人。Frano Selak乘坐的小巴士在经过山谷里的桥时,突然小巴士的方向盘失灵,汽车失控一头撞烂护栏,掉到了山谷里的河中,这一次又淹死了四个人,但他依然毫发无伤的游上了岸。

从此以后,Frano Selak出门再也不敢搭乘公共交通了,(也没有人敢再和他一起搭乘公共交通)他选择了自己开车。1970年,在他安然的度过了四年自己开车的平稳时光之后,死神再一次来袭。这一天,他开车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突然汽车开始起火,Frano Selak果断跳车,刚跳下车,汽车就发生大爆炸。而Frano Selak只是轻微擦伤,又逃过一劫。

再怕交通工具出门也不能一直步行啊,3年后Frano Selak又买了一辆新车,但毫无意外的,这辆车在当年的行驶过程中再次莫名其妙的自己起火,发生故障的燃料泵向炙热的引擎喷洒汽油,空调通风口飞出大团‬火焰‬,但Frano Selak又活了下来,只是这次大火烧光了他的头发。

死神真的是被他累坏了,从此销声匿迹20多年,暗地里偷偷攒大招。终于,1995年,已经66岁的大叔不再开车、坐飞机、出远门。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的‬时候‬,一辆‬失控‬的‬大巴‬直直‬将‬他‬撞‬飞‬,然而‬奇迹的‬是‬Frano Selak住了两天院,又‬屁颠屁颠的‬回家了。


对于这么命硬的人,死神是真不甘心,1996年,在他67岁时,又安排了一场大‬的‬。因为觉得‬自己‬怎么‬也死‬不了‬,大爷‬在山‬路‬上‬飙车‬。因为‬‬开得太快,为了闪避迎面而来的货车,撞‬坏‬了‬围栏‬,从高达 90 米的悬崖‬上连人‬带车‬冲‬了‬下去‬!(死神‬:我看你‬这次‬死不死‬)

然而67岁高龄的‬Frano Selak,在车子摔落山崖的中途‬,他以‬特工‬的‬身手‬,顺利地从窗口跳出,并且抓到了一棵树,又活了下来,而‬车落地后立刻‬发生了‬巨大爆炸。

自此以后,死神彻底对大爷服气了。但Frano Selak的故事还没有结束,2003 年,就在他 73 岁生日的那‬天,他心血来潮买了一张彩票,结果,中了‬五百万‬美金‬。走了‬死神‬,来了‬财神‬。

Frano Selak中了彩票之后捐献‬出来‬自己大部分的财产,只留下了‬足够的‬生活费‬,他说:“像我这个年纪,只要有我亲爱的卡特琳娜就够了。”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Selak认为,他‬自‬身‬的‬运气‬是‬极‬差‬的‬,而‬他的妻子才‬是他的幸运符。

这位‬一生‬被‬死神安排‬过‬7次‬的‬人‬可以说‬是‬世界上‬运气‬最差的‬人‬,但‬老爷子至今‬还是和他的妻子卡特琳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正‬可‬说‬是‬福兮祸所依‬。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位逆天的老爷子吧~

这就是我的观点,小伙伴们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讨论,原创手打不易,您的点赞与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gzyxgb

gzyxgb

堂吉诃德作者的血泪一生——中二少年逃亡记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作者塞万提斯凭借这部小说成为西班牙的文学大家,甚至连西班牙语都被赋予“塞万提斯语言”的称号。只是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实在坎坷,堪比地狱倒霉鬼。

根据标准网文小说模板,塞万提斯必然得出身一个贫苦家庭,这家伙的老爹应该是个落魄贵族,欠了一屁股债,必须经常搬家躲避债主。塞万提斯整个童年就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直到他爷爷死去老爹用遗产还完债。

没有系统的教育让这老兄沉迷于骑士小说,满脑子中二想法,最终惹出大祸,1569年22岁的塞万提斯和别人决斗,几回合就干挺了对手。然而西班牙政府显然不理解骑士的浪漫,直接开始通缉那个暴力伤人的二货,无奈之下他只好逃亡意大利。


堂吉诃德作者的血泪一生——血战怒海

至今吐槽机也没理解塞万提斯为毛往意大利逃,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这片土地的逗逼光环到二战都威力十足,坑得元首大人欲仙欲死。跟着这帮家伙能混出什么好来我不知道,反正塞万提斯的中二病似乎越来越严重。

1571年10月,中二病晚期的塞万提斯加入西班牙海军(别意外,早年西方海军不是通缉犯就是酒鬼),准备实践一下马上觅封侯的感觉。正巧那阵子西班牙正跟奥斯曼帝国较劲,神圣同盟海军和土耳其海军打了著名的勒班陀战役。

参战后的塞万提斯相当骁勇,顶着高烧跳板冲上一艘土耳其厨房小船,可惜这货的身体跟武技明显跟不上思想,而且回头才发现为毛就我一个人跳上来了?可怜的塞万提斯从此左手残废,舰队老大欣慰的多给了他四枚金币......


堂吉诃德作者的血泪一生——北非囚徒

好在随后的几次战斗中塞万提斯依然表现骁勇,连西班牙王弟唐胡安都很赞赏他,亲笔为他写了封推荐信。就在塞万提斯大人吃着火锅乘着船,做着当将军的美梦从非洲返回时,就他喵让海盗给劫啦......

可恨海盗不止劫财,连人都不肯放过,虽然没像英格兰佬那样喜欢菊花开成向日葵,但还是愉快的准将军大人卖去北非阿尔及尔当奴隶,并且明码标价500枚金币。对此塞万提斯非常愤慨,老子是个残疾人哎?这价格水分太了吧?

在阿尔及尔足足趴了五年后,倒霉到家的塞万提斯终于被赎回西班牙,目前还不太确定到底谁那么好心,有人认为是一个好心的神父,也有人觉得是他的家人。加油吧!中二青年,未来还有更扯淡的人生等着你!


堂吉诃德作者的血泪一生——牢狱之灾

回到西班牙后塞万提斯发现自己这个英雄居然被遗忘了,因为举荐他的唐胡安已挂掉有些年,这个残疾人连份糊口工作都不好找。幸亏塞万提斯在西班牙海军尚有些人脉,勉强回去做了个军需官。

这军需官没当几天他就被乡绅诬告,扔进监狱待了几天,出狱后工作自然就没了。不过没关系,堂堂战争英雄的人脉显然不可能就那么点,中二塞哥很快又找到一份税吏的差事。

老塞做事有板有眼,在当地名声还不错,每次收缴税款后他都及时存银行,避免瓜前李下的嫌疑。可惜然而总是如期而至,他存钱那家银行倒闭了,可怜的老塞以私吞钱财的罪名二度入狱......


堂吉诃德作者的血泪一生——盗版风波

在监狱里塞万提斯有了写《堂吉诃德》的灵感,并在出狱后付诸实施,这本打着骑士小说反骑士小说的神书第一卷就名声大噪,老塞成为少数活着作品就很火的文学大家,然而这货依然穷如败狗。

原因很简单,这老兄根本不晓得出版商那些弯弯绕,第一卷再版六次的钱全被出版商卷走,老塞非但没赚钱还在文学界树敌不少,大抵跟早几年的郭德纲差不多。更缺德是正当他写第二卷时市面上居然出现了仿造的《堂吉诃德》第二部,所剩不多的收入又被分薄不少......

一怒之下塞万提斯加班加点写完了《堂吉诃德》第二部,但这也压榨掉他本已不多的身体,在长期贫穷和愤懑的折磨下,这位文学巨匠走完了倒霉到家的一生。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病逝,终年68岁,连一块墓碑都没钱立......

zjtlady

zjtlady

大明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以说相当倒霉。他没有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后半生也极其穷困潦倒,充满坎坷艰辛。


一,少年成名

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酒肆商人唐广德家,妻子丘氏正当临盆。

随着一声啼哭,一名男婴降生。唐广德高兴不已,由于这一年是庚寅虎年,故取名唐寅,表字伯虎,(后改子畏)。

唐广德虽无十分富贵,但也家道殷实。

而唐寅脑子灵活,聪颖异常,几岁时便能写会算,这让人们十分惊讶。大画家沈周见此子聪慧异常,便亲自指导其画画。

唐德广十分欢喜。他为儿子创造了优越的读书条件,期待他长大后考取科举,光宗耀祖!



其父广德,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

——怀星堂集卷十七·唐寅墓志铭

随着年龄的增大,唐寅性格的缺陷显露出来,他将自己沉迷于诗书画中,对人情世故丝毫不感兴趣。且性情孤傲轻佻,对世间俗务不屑一顾,常常干些离经叛道的事情。

唐寅越古怪,才气就越大,越能吸引人们关注。

成化十九年,一个右手生有六指,面容丑陋,比唐寅大九岁的书生前来拜访,这人就是祝允明,人们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祝枝山。


子畏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

余亦报以诗, 劝其少加弘舒, 言万物转高转细, 未闻华峰可建都聚。 惟天极峻且无外, 原稿为万物宗。 子畏始肯可, 久乃大契, 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

祝枝山比唐寅大许多岁,像大哥一般劝他好好钻研科举之道,达成父亲的期望。在好友规劝下,唐寅才开始认真对待科举。

此后,唐寅又结识了与自己同岁的文征明,受到其父南京太仆寺丞文林的赏识和赞赏。

到了十六岁时,唐寅以苏州府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秀才功名。

从此,江南无人不知唐伯虎大名。

按理说,他该在苏州府学内刻苦攻读。但唐寅只在府学里报了个到就跑了,整日与同乡秀才张灵纵酒狂歌,眠花宿柳。

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

明史——唐寅列传

唐寅喜欢的是作诗,绘画,美酒,佳人。而要得到功名利禄,在他看来犹如探囊取物,故此十分不屑。


少年成名的唐寅没有接着去考乡试,而是与朋友们谈诗纵酒,过着放浪不羁的生活。

知道儿子如此荒诞,唐广德忧心忡忡地对别人说:“此子必成名,殆难成家乎?”意思就是说:“这孩子成名是肯定的,但是指望他能通过科举光宗耀祖恐怕就不一定咯。”

二,盛极则衰

唐寅欢乐地度过了两年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生活。

弘治元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唐寅迎娶了同乡徐氏为妻。

成婚后的唐寅仍是爱玩,唐广德夫妻也无可奈何。

徐氏贤惠持家,唐寅则不改风流本性。过了一年,她为唐寅生下一个儿子(名字没有流传下来)。

此时唐寅是快活的,父母为他创造了富裕的生活,妻子又为他生下了孩子,朋友圈里的人都与自己惺惺相惜,趣味相投。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才子吟诗作画,眠花宿柳是个中老手。但论操持家业,那基本啥也不会。

所谓盛极必衰,到了弘治七年,唐寅的幸福生活算是过到了头。

这一年,唐广德病死,丘氏伤心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

作为长子的唐寅无力支撑家业,而贤惠的徐氏也早已积劳成疾,面对这样一个丈夫,徐氏或许已经太累了,所以继婆婆之后也踏上了黄泉。

唐寅平时就喜欢挥霍胡来,如今父母和妻子死了,只剩下他带着几岁的儿子。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唐申。

家庭的开支很快就出现困难,唐寅为了钱,便做主将妹妹嫁给吴县一个风流浪荡子。


噩运没有结束,唐寅稀里糊涂地带着儿子和弟弟生活。结果孩子生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就此夭折。

唐申目睹哥哥的无能,从此哥俩的关系就变得很僵。

又过了半年,唐寅收到妹妹自杀的消息。想到一年内连丧五位亲人,他伤心欲绝,

吾生无他伯叔,惟一妹一弟;先君丑寅之昏,且弟尤稚,以妹幼慧而溺焉。迨于移床,怀为不置,此寅没齿之疚也!

尔来多故,迎丧办棺,备历艰难,扶携窘厄;既而戎疾稍舒,遂归所天。未几而内艰作,吊赴继来,无所归咎。吾于其死,少且不倜,支臂之痛,何时释也?——祭妹文

唐寅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其实是自己的亲人!


生活的打击,让唐寅更喜欢喝酒,行事风格也越来越剑走偏锋,离经叛道。

家业已凋零,但唐寅不知道如何振奋。他靠朋友的帮助,写文作画换些银子,之后就去喝酒,去逛青楼。

而未来该怎么办,他自己也不知道,二十六岁的唐寅,已经长出了白发。

而祝枝山的规劝,让他走上了自己之前不感兴趣的科举道路。同时,更大的倒霉也在后面等着他。

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已愿,便可褫襕襆,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柰何?”

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弗集,一掷之耳。”

——祝允明唐寅墓志铭

唐寅想到了父亲的心愿,也渴望靠功名来做一个彻底的改变,于是闭门不出,专心用功。



三,山雨欲来

弘治十一年,二十九岁的唐寅前往南京参加乡试,这一年的主考官是太子洗马梁储。

当梁储读到唐寅的试卷时,惊叹道:

士故若是奇者耶?解元在是矣!——吴郡二科志

果然,唐寅以应天乡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那年的解元。所以,人们常称他为“唐解元”。

梁储回京后则在同僚面前大加赞赏唐寅:“唐生,天下才也!”

乡试一举夺魁,唐寅更加自负了。他四处与友人诗酒唱和,出入青楼楚馆,加上自己能诗善画,使无数文人墨客,风尘女子为之倾倒。

江阴大富豪徐经也趁机与唐寅结交。徐经家资巨万,慷慨豪爽,唐寅文采风流,诗画双绝,二人成为了当时江南文人界最耀眼的存在。

不久之后,唐寅与徐经扬帆北上,准备参加弘治十二年的会试。



唐伯虎犹如天皇巨星一般,他的到来在京城引起了不少的震动,他与徐经下榻的旅馆前每天都门庭若市,前来求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至京,六如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咽街巷。

尧山堂外纪卷九十一


弘治十一年底,北京云集了三千五百名考生。当大家都在忧虑自己是否能考上的时候,只有唐寅常常在各路仰慕者的簇拥下招摇过市,大有榜首舍我其谁之势。

由于尚未到考期,徐经与唐寅就趁机拜会在京的官员和文坛前辈,好扩展自己的人脉。其中就有后来被任命为副主考的陈敏政。

陈敏政早从梁储那里听说过唐寅的大名,他接受了徐经和唐寅送的礼物和一锭黄金后,热情地接待了这两名来自江南的考生。


在与唐寅的交谈中,陈敏政大赞其才华。唐寅与徐经便向他请教今年考试可能会出哪些题目。

由于陈敏政此时并未被任命为副考官,所以也不避嫌,三人一起猜起了出题方向。

唐寅和徐经按陈敏政的猜测方向做起了研究,写了不少练笔文字。最要命的是,唐寅还把这些文字拿给其他考生看。

唐徐二人本来就遭到很多考生嫉妒,而他们拜访官员的事也都被大家看在眼里。这一切,都成为了日后的定时炸弹。

弘治十二年春,明孝宗下旨,由礼部尚书李东阳,礼部侍郎陈敏政担任正副考官,共同拟定考题举行会试。

陈敏政已同唐寅猜过出题方向,这次居然被任命为副主考,便顺水推舟,按之前的思路拟定了考题。

三场考试刚结束,京城的举子们就炸锅了。因为考试的题目与唐寅和徐经的练笔是如此接近。



四,功名路断

没几天,陈敏政接受唐寅和徐经贿赂而出卖考题的说法就传得沸沸扬扬。有的考生大骂考试不公,此次会员定是唐寅。

给事中华昶听说后,便向孝宗弹劾陈敏政受贿泄题。孝宗震怒,令陈敏政与华昶在午门对质。陈敏政坚称自己并未受贿卖题。


此时录取名单尚未公布,华昶请皇帝命正考官李东阳复查陈敏政审阅的试卷。李东阳查验后,发现唐寅与徐经都未被录取。

给事中华昶奏学士程敏政会试漏题事,既午门前置对。

敏政不服且以昶所指二人皆不在中列,而覆校所黜可疑十三卷,亦不尽经校阅。

——孝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一

事情到了这一步,仍然无法证明陈敏政与唐寅直接是否有买卖考题的行为。因为科场舞弊中,卖考题与是否录取是两码事。如果陈敏政是无辜的话,那华昶的奏报就有故意中伤的可能。

为了查个水落石出,孝宗下旨将华昶,唐寅,徐经一起抓入诏狱,由诸官会审。

就在此时,同考官林廷玉向孝宗上奏:华昶上奏弹劾时,陈敏政慌乱紧张,并说自己拟定的题目曾被随从拿出去卖给考生。

孝宗得奏后下令逮捕陈敏政。

陈敏政很气愤,坚称自己从未说过这样的话,并请求面见天子。

孝宗并不见他,而是命令严审唐寅和徐经。


唐寅和徐经在诏狱中被打得半死不活,招认了自己入京不久曾拜访陈敏政及送金锭的事。

至于天子震怒,召捕诏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洟泗横集。

——唐伯虎集·与文征明书

案情已经大白,正如《明史》总结的那样:

来京之时慕敏政学问,以币求从学问。讲及三场题可出者,经因与唐寅拟作文字,致扬于外。会敏政主试所出题有尝所言及者,故人疑其买题,而昶遂指之,实未尝赂敏政。

——明史·唐寅传


孝宗下旨:陈敏政不知避嫌,接受考生金钱,有辱士风,致起物议论,命退休致仕;

华昶所奏不实,捕风捉影,贬谪南京;

唐寅与徐经褫夺举人身份,从此没有资格参加科举,只能当差役小吏等贱职。

至此,才子唐伯虎功名路断。那年代小吏是很低贱耻辱的差事,唐寅自然不愿意干。


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同上)

五,六如居士

科场案后,唐寅精神痛苦。他的续弦何氏见丈夫一事无成,便离开了唐家。

唐寅贫困潦倒,靠卖画为生。但也造就了他纵情山水,饮酒绘画,游戏人生的态度。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言志

没过几年,唐寅就受到宁王朱宸濠的聘请。得到藩王的聘请,这自然是十分快活的事。


他来到南昌的宁王府做起了幕僚,宁王十分热情。但时间一久,唐寅就察觉出宁王有谋反之心,便装疯卖傻逃离了南昌。

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

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欢饮其中。——明史·唐寅传

回到家乡的唐寅,再也不想功名二字。他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桃花坞”,每日沉醉在艺术和美酒中。

在唐寅的后半生,陪伴他的是沈九娘。沈九娘原是官妓,因仰慕与彼此的惺惺相惜,便嫁给了唐寅。

九娘除了操持家务外,也同丈夫在桃花坞内谈诗论画,让贫困的生活多了一丝温馨。


九娘为唐寅生下了一个女儿,唐寅为其取名桃笙,以纪念与九娘在桃花坞内患难与共却相敬如宾的生活。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桃花庵诗

正德七年,由于贫穷折磨与过度操劳,沈九娘病死。唐寅伤心欲绝,虽然他有过三个妻子,但真正懂他的唯九娘一人,传说他笔下的女性大多是以九娘为原型创作的。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唐寅扬州道上思沈九娘


九娘死后,唐寅看破红尘,再未续弦,并自号“六如居士”。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五十四岁的唐寅病逝于桃花坞。


临死前,他想起了那次倒霉的科场案,仍为自己的一生感到伤心。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唐寅《

唐寅伤心一番,似乎又什么都想通了,于是留下了最后一首诗句: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寅临终诗



总结:

唐寅的一生,从某些角度来说是彻头彻尾失败的一生,也是倒霉的一生。然而每一次倒霉,他自己都有很大的责任。

然而,世俗的失败却使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他的诗歌,绘画,正是在生活的磨练下才成为了后世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对于后人来说,这些都是唐寅最大的成功与幸运。

或许,这就是“因其不幸,故能成其大幸”吧。

訫唸

訫唸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