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战前的预估和战后的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最新跟帖
颖颖

颖颖

1948年9月中旬,早在济南战役尚未结束之时,粟裕将军就对华东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进行了筹谋,决心以苏北兵团主力收复当年的根据地中心区淮阴和淮安(两淮),再以不少于三个纵队的兵力攻取海州和连云港(其他部队打援),之后全军转入休整。战役计划亦得到西柏坡的批准。



于是两淮的“淮”字和海州的“海”字,组合起来就成为了这次战役的名称,“淮海战役”的名称遂如此固定下来。然而这仅仅是被称为“小淮海”的战役构想,华野当时尚没有与徐蚌70万蒋军进行大决战的打算,其核心战役目标只是歼灭位于上述地区的黄百韬兵团,将解放区扩展到苏北和苏中,仅此而已。

“小淮海”的战役目标还包括,迫使徐州守敌全部或者大部回撤长江防线拱卫南京,而我军则可以顺利解放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按西柏坡最初的战役时间表:华野须在1948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完成上述既定作战任务,然后休整到1949年一月份,三月份再以主力西进配合中原野战军“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 ,然后“秋季以主力渡江作战”。



看懂了吗?淮海战役原定的战役目标不过是消灭黄百韬第七兵团,以三面包围的态势迫使敌刘峙集团主力南逃,然后再酝酿肯定会比较困难的渡江作战,估计时间为1949年8月以后。计划中预估的歼敌目标,除拥有三个军的黄百韬第七兵团(第100军还未转隶)不足80000人外,还包括驻海州的李延年第九绥靖区(辖44军)、两淮的守备部队等,满打满算不超过15万人。

西柏坡同时征求中原野战军的意见,并嘱配合华野作战,1948年9月25日(济南战役进行中),中野司令员刘伯承、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参谋长李达联名复电:“济南攻克后,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两淮,并吸打援敌最好”。此时,从西柏坡到华野和中野都还没有料到,一旦战役发到会演变到何等的规模,更没有预料到此战能把蒋军徐蚌军事集团全部吃掉。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粟裕将军运筹“小淮海”的战役实施之时,蒋军方面也在紧急部署,其中重要的决定就是放弃郑州(孙元良兵团)、商邱(邱清泉兵团)、海州(李延年绥区)、新安镇(黄百韬兵团)等原驻要点,各机动兵团全部向徐州附近收缩,以图与肯定南下的华东野战军决战。9月下旬,当负责配合作战的中野主力包围郑州时,突然发现守敌已大部向徐州方向逃窜。

于是战场态势出现了全新的格局:我两大野战军已处在可以东西两向夹击徐州的有利位置上,至1948年11月初,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均已胜利结束,我军野战部队的数量首次完全压倒蒋军,形成了314万人对290万人的反差。东北野战军入关已成定局,华野和中野再无后顾之忧(原曾担心华北之敌南下增援),战略决战的条件日臻成熟,11月8日,经过与张震参谋长的彻夜商谈后,粟裕给西柏坡发出了军史上著名的“齐辰电”。



这封电文的伟大意义在于,粟裕首次提出在歼灭黄百韬12万人之后,华野主力暂不南下两淮,而是向西寻求与蒋军徐州重兵集团决战,从而把长江以北的蒋军主力全部歼灭,进而有利于未来的渡江战役。电文中关于“未来长江以南不致有大的战斗”、“严重战斗要在华南才有的打”等预测,历史证明惊人的准确,也充分说明了粟裕天才般的军事头脑(齐指八日,辰指当日7到9时)。

西柏坡的回电迅速而精要:“粟张,并告华东局、中原局: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供应”!这就意味着,伟人也将淮海战役的设想升华到战略决战的“大淮海”高度,要全歼猬集在徐蚌之间的70万敌军。许多年以后,粟裕仍然回忆到:“这封电报虽短,但是字字千钧”。



根据“大淮海”的战役方针,中原野战军奉命全军进入徐州战场,并首先攻占了徐州与蚌埠间的重镇宿县,不仅切断了徐州守敌的运输线和与南京方面的陆上联系,更重要的是,也切断了刘峙集团若干机动兵团和绥靖区南逃的退路,淮海战役进入高潮时分。从华东野战军11月6日南下歼击黄百韬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集团为结束,我军以伤亡134000余人的代价,共消灭蒋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1个绥靖区共555000余人。

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在军事上使蒋军在华东地区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邱清泉第2兵团和黄维第12兵团全军覆没,内含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江北的重镇只剩一个安庆还在蒋军控制下,我两大野战军主力已直逼长江(四月份发起渡江战役),而这场战役的辉煌结果,与最初的构想和预估完全不同,堪称战争史上变化最多、样式最复杂的军事奇迹。

冬de暖暖

冬de暖暖


辽沈战役之前,西柏坡和东总电报往来讨论了很长时间,主题是究竟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当时长春已经被围半年多了,早已经人困马乏,士无斗志,打起来并不难,所以重点是打长春以吸引沈阳的国军主力兵团赶来救援,在途中设伏围歼。这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惯用的战法,所以东总认为这个打法比较可靠。

而西柏坡则不这样认为,坚持先打锦州,封锁东北国军入关的道路,就地将东北的六十多万国军完全消灭。东总坚持了很久,不愿意先打锦州,理由就是解放军部队主力都在北满,如果要南下攻打锦州,就要侧敌南下,万一被国军从沈阳出击,就会被拦腰截断,这是兵法所忌,会出现比较糟糕的局面。

也就是说,在当时东总眼里,廖耀湘兵团仍然是非常强大的敌人,要打整个廖耀湘兵团,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必胜把握,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所以希望采取比较保守而且安全的方案,或者是围点打援,或者是将廖耀湘兵团分割开来加以消灭,这样就可以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要出现被动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


后来还是西柏坡独断专行了一次,严令东总先打锦州,切断东北战场与华北战场国军的联系,将东北国军就地完全消灭。东总随后部署,一方面在塔山设置防线,阻击华北方面的国军救援锦州,一方面在黑山大虎山一线设置防御阵地,阻击从沈阳可能出来的救援部队,然后再以主力攻击锦州和义县,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廖耀湘本身是不愿意出沈阳走辽西去救援锦州的,因为他认为解放军一定是围点打援,实际意图不是打锦州,而是设伏打第九兵团,所以他一直在以各种理由拒绝出援,后来迫不得已出兵,又在路上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实际上是既不想救援锦州,也不想退回沈阳去等死,而是想观望形势,择机南逃,准备从营口逃跑,所以廖耀湘一直在劝说蒋和卫立煌同意他南下营口的方案。


等到锦州已经被解放,长春也解放了,廖耀湘才发现形势已经全面恶化了,只能下令南撤营口,又在下令攻击黑山大虎山时没有直接用主力部队增援而是用实力相对较弱的七十一军来攻击,从而耽误了时间,也为打锦州的解放军主力部队转向攻击廖耀湘兵团留出了时间,最后被解放军以打乱仗的形式全歼。

虽然说国军在东北当时大势已去,廖耀湘兵团确实也很难逃走,但是作为东北国军精锐组建起来的一个主力兵团,最后以这种几乎让人觉得有点滑稽的方式被消灭,还是让人感到意外,无论是解放军这边,还是南京,恐怕都没有想到廖耀湘兵团会以这种方式覆灭,连像样的抵抗都未能组织起来,就完全被解放军分割包围消灭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廖耀湘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无疑是决定性的。

龅牙苏小姐

龅牙苏小姐

蒙吉萨战役,一个十六岁且患有麻风病的君王,率领几百人战胜了敌方数万名军队,其结果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1773年11月25日,阿尤布王朝(统治埃及、也门和叙利亚地区)君主萨拉丁带领三万名士兵发动了对耶路撒冷国的战争。

耶路撒冷国16岁的国王鲍德温四世当时患有严重的麻风病,全身溃烂,活得十分痛苦。但是身体上痛苦并没有击垮他,在得知敌人入侵的消息之后,他果断率领400名起兵和3000名步兵赶往阿斯卡伦港迎战。

鲍德温四世赶到阿斯卡伦港的时候正好遭遇了萨拉丁的大军,于是双方交战,没有任何意外,鲍德温的前锋部队很快就被打垮。所幸萨拉丁根本没有将这几千人放在眼里,他不想与其纠缠,直接带着大部队赶往耶路撒冷国的首都耶路撒冷。

此时摆在鲍德温面前最好的选择应该是赶在萨拉丁之前到达耶路撒冷,积极组织备战,但是鲍德温却没有这么做,他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追击萨拉丁!

就当是情况而言,敌强我弱,敌众我寡,鲍德温没有任何胜算,萨拉丁甚至都不愿意跟他打仗,鲍德温此举堪称疯狂。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其实鲍德温的做法未必是错的,回去防守一定也赢不了,但是追击却有一丝赢的可能。

鲍德温其实是在赌博,他赌自己的“从天而降”会打轻敌的萨拉丁一个措手不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赢。实际结果是,鲍德温确实赢了。

萨拉丁没有想到一个16岁的麻风病患者敢带着几千人追击自己,当时萨拉丁的部队正在四处抢劫,还有许多人还在帐篷里睡觉,鲍德温赶到的时候,萨拉丁的部队惊慌不已,他们太过轻敌,完全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鲍德温一鼓作气冲进敌军阵营,萨拉丁的士兵们连自己的指挥官都找不到,只得四处逃散,这给了鲍德温极好的机会,他果断下令发起攻击,被杀的萨拉丁士兵不计其数。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萨拉丁的部队被杀死了近二万人,其余的都逃走了。而鲍德温也损失惨重,1100名士兵死亡,750名士兵手上。但是战争的结果显而易见,鲍德温以少战多,取得了一场不可意思的胜利。

虽然在不久之后萨拉丁卷土重来,但是单就蒙吉萨战役而言,16岁的麻风病国王,带领极少的军队,战胜了强大的萨拉丁,这在军事历史上确实不多见,其结果也让人大跌眼镜,成为了萨拉丁一生的耻辱。

weixiaodou4477

weixiaodou4477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九月会议”在西柏坡召开。在会议期间,当着众多将帅的面,毛主席问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向前同志,你用不到6万人,40天消灭阎锡山10万,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整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


毛主席所说的晋中战役正是3个月以前,徐向前指挥华北第1兵团在山西腹地实施的一场大战役,而且是徐向前主动提出来的。战役发起前,军委和华北局考虑到第1兵团是1947年底由晋南地区、晋西北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而成,战斗力不能和野战军相比,而且连续进行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特别是临汾战役打了72天之久,部队十分疲劳,马上投入下一场战役非常勉强。因此,上级经过考虑,要求徐向前歼敌1—2个师即可,不必打的太大。

可是徐向前经过认真考虑后,提出,至少要歼敌3—4个师!

此言一出,上下级均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对手阎锡山还有13万部队,清一色的正规军。

而徐向前并非是说大话,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首先,发起这次战役的动机符合晋中人民和我军的利益,有损敌人的利益。其动机在于保护晋中平原上待熟的麦子。

晋中是山西省的粮仓,当时的山西人民饱受阎锡山反动军阀的摧残,无论如何是不情愿把自己的血汗让反动军队拿去,巴不得他们早点毁灭。运城战役、临汾战役包括后来的太原战役,数以百万计的山西老百姓居然可以做出拆掉象征家的门板,送到解放军手里当掩体装炸药,硬是将敌人坚固的城墙炸飞。

看到家乡人民如此热情的支援解放战争,徐向前大受感动。

而且在当时无论是我军还是阎锡山军队,都非常缺粮。我军缺粮主要是不愿意与民争食,而阎锡山部队则是粮草将尽。


于是,双方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盯向了晋中平原上摇曳的麦穗。徐向前在给军委的战役报告上就以“保卫麦收”当做这次战役的动员口号。

其次,战役利于发挥我军运动战的优势。

运城、临汾两场战役打的是攻坚战,我军虽然取胜却付出了重大代价。下一步如果直取太原,势必又是一场攻坚战,而且敌人守军要更多,代价也必然更大。

现在阎锡山盯上了晋中的麦子,部队离开坚固的城防跑到平原上,就给了我军以歼敌的良机。打阵地战,新成立的第1兵团或许不在行,但如果论打运动战,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那可是强项。如果能在晋中平原上将阎锡山主力部队歼灭,不仅保护了麦子,而且为下一步解放太原减轻了压力。

所以,思虑再三,徐向前决心竭尽全力在晋中平原上大量歼敌!

为了隐蔽我军的行动企图,徐向前故意派出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在晋南的风陵渡口征集船只,装出一副渡黄河支援陕北的样子。而主力部队则于6月11日开始,沿着同蒲铁路和汾河两岸向晋中腹地悄然而上。

阎锡山果然上当,命令专门为抢麦子而组建的“亲训师”、“亲训炮兵团”和第34军等部共5个师的兵力组成“闪击兵团”,大摇大摆的向晋中平原开来。


徐向前见状,命令各路大军迅速向平遥、介休间合围而来,一举切断了阎锡山5个师北撤的道路。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徐向前不顾自身肋膜炎的病痛折磨,从长治出发,一路跋山涉水赶到前线指挥。

战斗持续到6月24日,阎锡山部队除34军跑得快避免被歼外,精锐的“亲训师”、“亲训炮兵团”和暂编第40师等部约1.7万余人被全歼,缴获火炮100多门。


捷报传到毛主席那里,伟人十分高兴,当即下令将战役经验转发全军。

而阎老西没抢到麦子,反而丧失了大量精锐部队,自然是十分恼怒。他清楚徐向前这位五台小老乡是一位能征惯战的骁将,却没想到这么能打。但是既然已经开打,就没有退路。于是,阎锡山就像一个输红眼的赌徒,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唯一的野战部队——第33、34军和由日军战犯组成的第10总队全部派出去,由他的“十三太保”之一赵承绶率领,向祁县方向前进,去同徐向前决战。

殊不知,这正是徐向前求之不得的!

徐向前于是果断向部队下达北进的命令,直接开到太原城郊阎锡山的家门口开打。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而徐向前的解释是:“战场放在太原以南,可以引诱更多的敌人出来予以歼灭!”

此时此刻,晋中战役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战前的预计,敌我双方都使出了最大的能量,誓要一决高下!

冒着6、7月的酷热,拖着病体的徐向前坐着担架,随部队一起行动。

赵承绶发现我军大举向北推进,情知不妙,决定向太原方向收缩。殊不知,徐向前早有准备,命令太岳部队在赵承绶北撤太原的必经之地——董村,列阵阻击。

董村阻击战是整个晋中战役打得最惨烈的一仗!从7月2日至6日,赵承绶集中兵力火力猛攻,太岳部队顽强挡住,死战不退。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太岳部队司令员刘忠打电话向徐向前请示后撤休整。得到的答复是:“不行,坚持最后五分钟,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赵承绶见从董村突围无望,企图改道从榆次至徐沟间夺路逃窜。而徐向前棋高一着,早早在这里布下重兵,张网以待!

7月7日,赵承绶集团3万多人在太谷以北地区15平方公里范围内,被从四面八方冲来的我军部队团团包围,成了瓮中之鳖!

10日,歼灭战正式打响,黔驴技穷又万念俱灰的赵承绶集团只抵抗到15日,4个师、1个总队的兵力便全军覆没了,赵承绶本人也当了俘虏。

赵承绶集团全军覆没,极大的刺激了太原周围的敌人,纷纷放弃所守城镇向太原逃窜。徐向前不肯放过这个歼敌良机,指挥部队全线出击,猛打猛追,一直打到太原城郊的晋源才停下来,歼灭阎锡山两个军部、2个师的全部、3个师一部,解放晋中全境。


至此,从6月11日至7月21日,前后40天,徐向前指挥第一兵团6万大军横扫晋中,消灭阎锡山部9个师约10万兵力,其中正规军就有5.5万多人。阎锡山在山西的地盘、部队丧失殆尽!

艾娃贝贝

艾娃贝贝

最近的伊拉克就是如此。

美国以伊拉克有生化武器为由对其进行打击,战前人们的估计美国不会轻易得手的。因为中东两大枭雄之一的伊拉克混战十四年都不分胜负,好战分子萨达姆候赛因那也不是一般人物,况且又有忠勇的共和国卫队,最起码也会让美国付出不小代价的,一年半载也不可能见分晓的,但其结果让人大感意外,几天时间一个枭雄变的连狗熊都不如,警卫叛逆,军队倒戈,就连精锐的共和国卫队都背叛了国家,萨达姻作梦都不会想到落此下场,有传言萨达姆临死前大哭落泪,实是悲哀,确实出乎人的预料让人大跌眼镜。

hemaka

hemaka

粟大将三万人打爆十二万。

1946年7月,在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同时,蒋介石以第32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兼任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指挥5个整编师共15个旅约12万人集结于长江北岸南通、靖江、泰兴、泰州一线,企图先占如皋、海安,尔后再沿(南)通(赣)榆公路和运河一线向北进攻,与向淮南、淮北进攻的国民党军相配合,夹击苏皖边解放区首府淮阴。

李默庵是正宗黄埔一期,天子门生,在黄埔同学中素有“武有胡宗南,文有贺衷寒,能文能武李默庵”之称。“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他率先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忠实追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1930年他参与中原大战,痛击冯玉祥军,1934年他的第10师又对红十军团穷追不舍,终致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

作为红十军团的幸存者,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始终记得这个李默庵对红军死缠烂打,由于敌众我寡,红军只能穷于应付,十多年过去了,那口闷气至今还没有一吐为快。

7月9日,李默庵在常州一绥区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确定向解放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为7月13日。谈到剿共军事,他信心十足,就凭手上的12万大军,人数超出粟裕所部四倍,足够让粟裕再重演一次兵败怀玉山的了!

粟裕大将:看着我的眼睛,告诉你什么叫杀气

说实在话,即使是蒋公和推荐李默庵上任的军政部长陈诚,对苏中的剿共行动都是十分看好的,因为李默庵的五个整编师都是美械装备的精锐之众,包括李天霞整83师,黄百韬整25师,王铁汉整49师,整65师,整69师,还有两个独立旅,五个交警大队。

现在国军的整编师,在抗日战争时期那都是军的编制!而由于新四军主力出击淮南,此时粟裕手下一共就小米加步枪的19个团,连伙夫带马夫也就三万人。

所以蒋介石在战前扬言:“以国军之强大兵力,三个星期足可收复苏北,再三个星期结束苏皖会战。”

然而李默庵没想到,他的作战计划在刚刚油印下发这天就被地下党拿去交给了粟裕,又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告诉了和谈调解人马歇尔,马歇尔拿着这作战计划质问老蒋是否想主动挑起内战,这让蒋介石万分尴尬,急忙下令让李默庵暂停进攻,国军的部署顿时大乱。

更加黑色幽默的是,7月13日,就在国军原定动手的这天,粟裕先动手了。他第一枪就打爆了呆在老巢宣家堡和泰兴的整83师。而且李天霞根本没想到粟裕胆子这么大,竟然主动挑硬的打!

就在开战前两天,李默庵还放言:如果共产党打下宣家堡,那么他们可以倒扛着枪,一枪不发进南京。结果只一天时间,宣家堡就被王必成的华中野战军六师打掉了,83师一个团全灭,团长刘光宇被俘。

第二天,泰兴被陶勇的华野一师攻克,83师57团被歼灭,团长钟雄飞被俘。李天霞本来到处吹牛:“我的部队没问题,一个团就可以同解放军干一下。”结果和上司李默庵一样被啪啪打脸。

李默庵:都是湖南老乡,打脸可不可以不要那么用力?

国军接连吃瘪,让李默庵大感丢脸,决定趁解放军主力打宣泰之际以49师直捣如皋、海安。结果粟裕放着救援宣泰的整65师不打,一夜急行军百余里,兜住了全无防备,正打算捡个现成便宜的整49师,一顿胖揍,整49师十损七八,师长王铁汉仅以身免。

粟裕用兵,虚虚实实,神鬼莫测,在苏中之战已经初露端倪,然而粟家兵法真正大成还是在两年之后的豫东战役。

说起王铁汉,也算是个人物,当年九一八事变,是王铁汉毅然下令还击,顶着上面“不抵抗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哥们命是真的大,跟粟裕,林彪都打过招呼,居然没被打死,还跑到台湾当了“总统府国策顾问”,活到九十一岁善终。

李默庵抓狂了,他派出五万大军直插海安,从7月30日打到8月3日,终于占领海安。国军伤亡3000多人,仅仅消灭了200多“共匪”,战损比为15:1。而李默庵却向南京发电说:战斗进行两日,共军溃不成军……

海安战后,国军各部纷纷上报战绩,你歼共军3000,他歼共军800,加在一起共有三万之多,华中野战军一共就这么点人,相当于被国军全歼在海安了。

更坑的是李默庵居然信以为真,对外宣称:苏中战事大局已定。其实,粟裕的部队就隐蔽在海安以北十几公里的三仓河,养精蓄锐整整两个星期,该出操的出操,该训练的训练,偶尔还会上公路唱唱歌,而李默庵对此情况竟然一无所知。

8月9日,驻守海安的新编第7旅19团和附属炮兵部队奉命前去李堡,接替原本驻守在那里的105旅的防务。19团一出发,粟裕立即意识到:“歼敌良机已到。”结果19团到达李堡,警戒还没布置,就遭到了解放军主力围攻,9000多人被包了饺子。

李堡一战,李默庵三分之一的机动兵力报销了,他急忙调整部署,收缩兵力,结果他万万没想到,国军纵深的丁堰、林梓两个据点居然出事了,号称“袖珍王牌军”的五个交警大队打了一夜,还是招架不住粟裕的两个师,很快被歼灭。

所以说跟粟裕交手真是让人绝望,他的部队机动性太强,让你攻也不是,守也不是,前沿危险,腹地也危险,简直无一处安全之地!

粟裕和他麾下的华野三巨头:叶飞陶勇王必成

8月20日,国民党邱清泉第5军占领睢宁,进逼苏中解放区首府淮阴仅,为策应第5军作战,李默庵命令黄百韬整编25师沿运河北上,攻击江都县的邵伯镇。

他本来也想来个围魏救赵,迫使粟裕救援邵伯,但粟裕根本不吃这套,他就敢以地方武装守邵伯,带主力打从黄桥进攻如皋的整编69师所属第99旅。王必成打了一天没打下99旅,这个旅是蒋介石的嫡系,并不好打,但随着陶勇一个旅加入围攻,五打一的优势让国军感慨:不是我军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又不讲战术!

原本在如黄公路上救援99旅的国军和陶勇正打得不可开交,99旅全军尽墨的消息传来,吓得连忙缩回了如皋,来不及跑路的国军第187旅和第79旅1个团被歼灭。

黄百韬的整编25师于8月23日在飞机、火炮、坦克的支援下,分三路向邵伯、乔墅、丁沟等地猛攻,他也没想到,刚刚从游击队转正的华中野战军10纵居然一点不虚,和他的日式装备打得有来有回,才三天时间国军仅阵亡就达2000多人,尸横遍野。

这张照片里的男子天团,国军没有一个惹得起

8月25日,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如黄之战获胜,整编第25师侧后受到严重威胁,黄百韬认为再打邵伯已经没有意义,同时也害怕步99旅后尘,遂于26日黄昏向扬州撤退,苏中战役全部结束。

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的苏中战役,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以伤亡1.5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5.3万余人,打得李默庵一蹶不振,从此淡出军界。朱老总表扬说:粟裕了不得,他在苏中战役中歼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毛主席还写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对华中野战军的经验做了总结。

其实,早在红军时期朱老总就曾经说过:我老了,有粟裕!

在战役中,粟裕大将的部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发挥超强的机动性,始终牵着国军的鼻子走,不断寻找分散孤立之敌,或通过运动来调动国军,创造出打歼灭战的机会,明明整体上是劣势兵力,打的却都是以优势兵力击敌薄弱的顺风仗,李默庵等国军将领怎么都没想明白,粟裕是怎么把三万人打出三十万人的感觉的!

仗,被粟裕打神了!

莉莲啊莉莲

莉莲啊莉莲

这个问题如果不提三哥,那才是真正的大跌眼镜。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虽有文明古国之名,却是英国殖民统治下一个彻头彻尾的奴隶。以至于在1947年大英帝国余辉不再,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终于“开花结果”后,印度完全继承了英国殖民者不要脸的精神,而且处处以英属印度殖民者自居,妄图用所谓的武力恢复英属印度版图,疯狂欺凌昔日同为被殖民者的周边国家。

自古以来,因为中原王朝和印度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边界,所以从英属印度时代,英国殖民者就利用传统自然边界未定的“漏洞”,疯狂蚕食XIZANG领土,并在1914年非法划定“麦克马洪线”,悍然将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纳入英属印度版图。

虽然北洋政府之后的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这条非法边界,但由于长期积贫积弱,中央政府对XIZANG的管理始终力不从心,这种局面直到1951年XIZANG和平解放才宣告结束。而藏南地区长期在事实上被英国殖民者窃据,随后被印度继续非法占领。

印度独立后,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变本加厉,不断蚕食XIZANG领土。

立国之战期间,尼赫鲁趁东方大国无暇西顾,疯狂蚕食XIZANG领土,并非法设置据点,企图使占领永久化。

1953年立国之战的胜利,极大震慑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大国也由此获得了五大国的身份和地位,但迅猛崛起并未刺激到尼赫鲁。

因为立国之战后,我们的国土防御重点始终集中在东南方向,对西南方向始终力不从心。加上青藏高原高耸入云,后勤补给压力巨大,养一个兵相当于内地五个兵,其代价不可谓不大。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尼赫鲁认定我们不会在西南方向与印度擦枪走火,因此对XIZANG领土的侵略更加丧心病狂。除挑起越来越频繁的边境冲突,还非法收留XIZANG旧势力,并恬不知耻地宣称对XIZANG拥有主权,这彻底激怒了领袖。

长期以来,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始终对印度保持着理性与克制的态度,但得到的却是印度政府的给脸不要脸,于是我们决定来而不往非礼也。

1962年10月20日,边境战争终于打响,忍无可忍的我军对野蛮入侵的印军展开猛烈反击。

因为之前两国从未真正交过手,因此领袖将印军的战斗力评估为“弱于美帝,强于秃头”,我军司令员也是根据这个判断在战前排兵布阵。

但战争的结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先前不可一世的印军在对手面前完全不堪一击,很多据点不到一天就全线被拔除。

由于我们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两翼攻击、迂回侧后、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法,后路被截的印军方寸大乱,仓皇逃命,被英国记者形容为比非洲的角马迁徙还壮观。

10月24日,我们发布对印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遭到尼赫鲁的断然拒绝。气急败坏的尼赫鲁政府不仅不正视问题,反而不断掀起敌对浪潮、疯狂加强军备,还叫嚣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

11月14日,印军再度发起大规模进攻,但满怀期待的尼赫鲁不仅没有等到期待已久的捷报,反而收到再度大规模惨败这一五雷轰顶的消息。

此时的我军已经前进到传统边界线,收复了被印军非法侵占的所有领土。不仅如此,我们还前进到印度平原,印度上下陷入巨大恐慌。

眼看“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焦头烂额的尼赫鲁再也坐不住了,终于扯下了不结盟战略的伪装,公然要求美国出兵救援,随即美国总统肯尼迪开始命令航母编队向孟加拉湾机动。

而就在这时,我们宣布在11月22日零时全面停火,并后退到实际控制线20公里处,随后将俘虏的3900多名印军俘虏全部归还,缴获武器擦拭后完璧归赵,此举虽令国际社会大为不解,但被国际社会形容为“潇洒至极”,也昭示着我方取得了战争的完全胜利。

此战我方虽未完全收复失地,但占据了两国边境所有制高点,对印军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此战被印度视为巨大耻辱,德高望重的尼赫鲁因此遭到国会弹劾而晚节不保,并在1964年郁郁而终。

而经过此战,印度彻底从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上跌落,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所谓国际威望和地位荡然无存,从此走上了干啥啥不行的不归路。而我们则从此战基本稳定了西南边境,实现了“一仗打出十年和平”的目标。

而印度的惨败也再度证明了蒙哥马利的评价:“永远不要和我陆军交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风筝与风

风筝与风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