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白马驿之变是什么情况?

提到的作品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艾米爱ME

艾米爱ME

简单来说,就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动下,杀死了众多大臣,大约三十余人。杀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娱乐,不理朝政,苛捐杂税严重,致使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农民纷纷起义,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团体。唐朝为了镇压起义,任命将领镇压。但是这时的唐朝已经式微,内部已经腐朽。大臣将领们都开始阴奉阳违,心里的小九九冒了出来。

朱温打败李克用后,又被皇帝唐昭宗封为四镇节度使,所以南起淮水到黄河诸镇都为朱温所有。于是902年又引兵入关打败李茂贞,抢了唐昭宗,后又秘密杀死。至此,朱温控制了唐朝政权。虽然抢到了政权,但是朱温还是心理不舒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许多唐朝旧臣看不过皇帝受辱,因而挂其位不干事,心生愤懑不平,又对那些新生之臣看不起。朱温看了这些当然心里不舒服,而且朱温也不是善茬,哪怕没有这些事,迟早也是要处理这些老臣的,毕竟老臣堵了朱温的路。所以在李振的鼓动下,便有了这起“白马驿之祸”。那么这个李振又是何许人也?李振是唐朝中兴功臣李抱珍的曾孙。李振从小就聪明,但是就是不会考试,一连几次科举失败后,就对官场的腐败深恶痛绝,而且也怨恨官僚。所以,李振就另谋出处。后来就遇到朱温,朱温被李振的才智所倾服,于是就重用他,所以李振就成了朱温的谋臣。由于,李振年轻时的一些经历,可以这么说,李振就是唐朝大臣之死的幕后推手。

“白马驿之变”其实也是扫清了朱温篡位夺权过程中的最大的障碍,所以两年后,也就是907年,唐哀帝禅让,朱温继位,自此大唐灭亡。

面宝宝

面宝宝

我是小九,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前言唐哀帝作为亡国之君永远无法起死回生,大唐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唐哀帝那孤寂的坟茔,似乎还在诉说着那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帝国的毁灭,竟是那样的轻而易举,又是这样的叫人无奈。

白马驿之变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事件发生在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动下,杀死了众多大臣,大约三十余人。杀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经过

朱温于902年引兵入关,并打败了李茂贞,抢到唐昭宗,迁都至洛阳。随后又在904年秘密刺杀了唐昭宗。立昭宣帝,又称哀帝,并且控制了唐朝政权。自此后,唐室衰微,朝臣官僚仅仅备员而已。同时,一些旧臣百官见所倚之主倍受凌辱,因而阴私悲愤之志,又对那些新发迹的官僚看不起。朱温为了打击旧日的高门望族,扫清妨碍他篡唐称帝的社会势力,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心腹,一方面也想清除朝内旧臣。

就是这样,这场“屠戮”开始了。

“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

905年六月,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一夕尽杀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

古人认为黄河每500年被清理一次,而河流的清澈是世界和平的标志。在生命的一瞬间,天地是无尽的。三千年后,清澈的水流和浑浊的水流已经成为过去。只有当时的悲愤才会长久留在世人心中。

影响

白马之祸后,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唐哀帝以朱温为相国。两年以后,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王,改国号,唐朝正式灭亡。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玩弄的政治把戏。所有的努力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唐哀帝作为亡国之君永远无法起死回生,大唐帝国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就是小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之处,还望指教

好想养只喵啊

好想养只喵啊

公元905年六月,朱全忠在亲信李振和朝廷宰相柳璨的鼓动下,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朱温原本是黄巢起义军中的大将,他于中和二年 投降唐朝,被赐名全忠,并先后被封为河中行 营招讨副使、宣武节度使。昭宗时,朱温因诛杀宦官 有功,被封为梁王。天祐元年(904),朱温挟持昭宗,将都城迁到洛阳。在洛阳,他杀了唐昭宗,另立了一位小皇帝,也就是唐哀帝。朱温的举动遭到了唐朝朝臣的非议,他们虽然不敢明着说什么,但是在背地里会揭露朱温的野心。

朱温当时已经有了当皇帝的心思,他是当时诸侯中势力最大的,并且地处中原地带,农业发达。对于朝中的旧臣,他采用武夫的手段,既然不听话,那斩尽杀绝。

朱温有一个手下叫李振,李振是一个落第书生。他很痛恨那些达官贵人,他一直怂恿朱温杀掉这些旧臣。于是朱温在众人的怂恿下,开始了诛杀旧臣的步伐。

唐昭宗有几个王子,朱温邀请他们喝酒之时,在酒宴上将他们杀死了。随后朱温又将屠刀对准了旧臣,最终在白马驿,朱温杀掉了三十多名大臣,绵延三百年的唐朝走到了末路。两年以后的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为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

白马驿之祸是是“文吏”对“清流”的一次血腥报复。是对唐朝旧臣的一次较彻底的清除,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也因此结束了连续多年的唐朝官僚集团的党争。这次事件实际上扫除了他篡位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但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

乖宝贝_Diana

乖宝贝_Diana

历史上"白马驿之变"发生在唐朝末期唐哀宗年间,与朱全忠有关。这个朱全忠就是朱温!朱全忠是他降唐之后被赐的名。大唐数百年的基业被他所毁。朱温篡唐后建立"大梁"国,史称"后梁"。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八月,朱温密令朱友恭等人弑杀唐昭宗后假借皇后之命废了太子李裕,立13岁的李柷为帝(即唐哀宗)。

昭宗被杀,朱温为了推卸责任,表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假意伏在灵柩上痛哭,说弑杀昭宗不是他的意思,是手下人干的,随后就把朱友恭等人灭口。

然而这件事情瞒不住众人之口,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要知道古代弑君是要灭门九族的。朱温索性杀了已经是被废了的太子李裕以及昭宗的其他儿子。

后来又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下,杀害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工部尚书王溥等朝廷官员30余人,并把这些人的尸体扔在滑州(今河南滑县)白马驿附近的黄河里,朱温认为这些人平时常自诩"清流",死的时候要把他们和黄河水一样成"浊流",这次事件史称"白马驿之祸"。

Phoebus Ap

Phoebus Ap

白马驿是唐朝末年,藩镇军阀朱温屠杀朝臣的一次事件。

日落西山的大唐王朝,朝臣与宦官的矛盾不断激化。宰相崔胤失利后,致书朱温,请他入朝镇压宦官。朱温进入长安后,不分善恶,将宦官尽行杀绝,在打败另一个觊觎关中的藩镇李茂贞,吞并了关中,产生了篡位之心。为了牢牢掌控朝政,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当时,朱温士兵“驱徙士民,号哭满路……老幼强属,月余不绝”,并“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从此,一代名都长安成为废墟。


朱温如此逆举,惹得众怒,也给人讨伐口实。李茂贞、李克用、刘仁恭、王建等藩镇,以复兴为辞讨伐朱温。朱温督军迎战,又担心洛阳生变。于是开启了杀戮的魔盒。先是杀死唐昭宗,拥立十三岁的辉王李祚登基。之后,又将昭宗九子全部缢杀。解决了宦官、皇族,就是朝臣,也就是白马驿之变。



白马驿之变的发生,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依附朱温的宰相柳璨,他为人轻佻,想尽办法讨好朱温。与他同为宰相的裴枢、崔远、独孤员等人都是素有冥王之人,都看不起柳璨,柳璨怀恨在心,在朱温面前诬陷三人,导致三人被贬。还有一人是朱温的心腹李振,因为屡次参加科举而不中,所以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十分嫉恨。刚好,天上有彗星出现,占卜的人说君臣都有灾祸,应该诛杀以应天意。于是,柳璨就对朱温列举自己不喜欢的那些人,并说这些人聚集同伙,怨恨不满,应该拿他们止祸。李振也劝朱温,这些人都难以制服,要想图谋大事,就必须除去这些人。之后,“自馀或门胄高华,或科第自进,居三省台阁,以名检自处,声迹稍著者,皆指为浮薄,贬逐无虚日,缙绅为之一空。”本来,下令让裴枢等被贬官员就所在地自尽,李振说,这些人常自称清流,应该把他们投入黄河,使他们成为浊流。于是,朱温将裴枢等被贬官员三十余人聚集在滑州白马驿,晚上把他们全部杀死,将尸体投入了黄河。


朱温通过白马驿之祸,不仅清洗了唐朝朝廷反对势力,更深远的影响是再次对士族势力已沉重的打击。经过唐末黄巢以及朱温这些藩镇的打击,世家大族势力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selinana

selinana

唐朝末年,王室衰微,各地藩镇割据现象层出不穷。在经历了黄巢起义的大动荡后,李氏家族开始一蹶不振。朱温却借此机会,不断升迁,直至彻底控制住了软弱的唐王朝中枢。

时间来到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温在受到谋士李振的一再鼓动下,发动了著名的“白马驿事变”。在这次事变中,有多达三十余名皇室子弟、旧氏大臣遭到诛杀,其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发动“白马驿事变”之前,朱温其实已经牢牢掌握了唐王朝的政权,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存在。可是,他却丝毫不满足于此。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那就是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唐昭宗虽然已经将朱温封为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整个淮水至黄河周边区域也皆归于他统辖,但他的野心却绝不仅限于此。他要逐鹿中原,他要成为天下的霸主,他要改朝换代。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道强大的阻碍,没错,那就是唐王朝。诚然,唐王朝已经日渐式微,毫无威严了,可李氏家族依然是正统,依然是全民信奉、饱受高门望族支持的天下之主。要想改朝换代,那就得先灭了唐朝,要想颠覆唐朝,就得先解决了这群孤高自傲的高门望族。

再加上朱温极其宠幸的谋士李振从中作梗,使得朱温彻底下定决心要发动“白马驿事变”。这个李振也算是名门之后,祖父曾是中兴名臣李抱真。但到了他这一脉,正好赶上了天下大乱,官场黑暗。自负才华横溢的他,屡屡科考却又屡屡失利,这使他的内心产生了一股对官僚士大夫们极尽憎恨的情绪,这股情绪一直延续到了天祐二年的那场“白马驿之祸”方才作罢。

山雨欲来风满楼,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注定多灾多难。而朱温一手主导的“白马驿之祸”,便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天祐二年,唐哀宗李柷继位第二年,朱温先是在当年二月指使枢密使蒋玄晖将唐昭宗的九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一并诛杀,并投尸于九曲池。然后在同年三月借故将朝中大臣裴枢、崔远、独孤损三人明升暗降,直至全部罢免。

到了同年六月,这场大血洗开始进入高潮。之前被罢官的裴枢、崔远、独孤损等人被朱温勒令自尽,由此牵连出了三十余名朝中要员,其中包括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均惨遭杀害。因为当时的事发地点在滑州白马驿,所以史称“白马驿之祸”。

“白马驿事变”后,朝中大臣人心惶惶,诸多地方官员都借故不

Sunny_SiuYee

Sunny_SiuYee

白马驿之祸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末政局影响极大的政治事件。幕僚李振等人鼓动节度使朱温将唐朝廷中的30余名朝臣全部杀害。

▲白马之变

白马驿之变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

昭宗在朱温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复位成功,但却成了一个傀儡,没有什么权力。

▲影视剧照

尤其是在朱温的要求下被迫迁都洛阳之后,到了朱温的势力范围中,更是什么都要听朱温的安排。

唐王室势衰,朝廷虽然形式还在,但都成了摆设,大臣们都尽力巴结朱温和他的亲信们,没有人再把皇帝放在眼里。

▲朱温画像

李振——朱温的谋臣

李振早年科举考试不得志,这使他对科举考试以及其中的一些现象深恶痛绝,对官僚们更是极为怨恨!

李振的祖父和父亲都做到了郡太守。

祖父李抱真是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李振继承了李抱真的谋略,在实际过程当中做事丝毫不亚于他的祖父。

李振一生辅佐朱温,也算建功立业了,但到了最后他竟屈膝求生,结果不但性命没有保住,反而坏了自己一生的名誉!

▲李振像

朱温——“猪瘟”

因为此人就像瘟疫一样,毫无人性可言!

朱温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是毫不手软,绞杀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黄巢起义军和唐昭宗这都不是什么。

面对曾经出兵救过自己的朱瑄、朱瑾兄弟,朱温不但没有感激而是顺势将他们灭掉,还有一位救命恩人就是李克用!

▲李克用像

可以说朱温,建国是因为自己强硬的手段才建立起后梁,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真正能够体恤百姓和士兵的人,使得后梁并没有得人心。

在面对战俘,更是将战争中所有的俘虏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白马驿

最后对自己的军队也是,只要是战争中自己的队伍中的将领战死,手下的士兵必须全部斩首。

仅仅是建国16年就灭亡,而自己也落得个被自己儿子杀死的地步,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朱温像

结语

白马之祸后,唐朝的势力基本被扫除。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也成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唐朝建国共290年!

当朝士们的尸体在浑浊的黄河水中随波浮沉的时候,帝国的一切道德准则、礼法规范也随之而被埋葬,帝国本身便再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了!

▲现在的白马驿

学真正的知识,养有趣的灵魂!@晨本布衣

谢谢大家的点赞支持!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小蝎子的小心思小情调

小蝎子的小心思小情调

白马驿之变

唐朝末年黄巢农民起义,使唐王朝政权岌岌可危,军阀朱温先是参加农民起义军,随后又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封王,继而挟持杀害皇帝,又于天祐二年(公元905)在黄河边的白马驿,杀害了忠于朝廷的三十多位大臣,投尸河中,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驿之变”。

其后(公无907年),朱温自立为帝,国号为梁。中国历史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开始了,这就是黑暗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猪猪殿下

猪猪殿下

唐朝末年,王室衰微,各地藩镇割据现象层出不穷。在经历了黄巢起义的大动荡后,李氏家族开始一蹶不振。朱温却借此机会,不断升迁,直至彻底控制住了软弱的唐王朝中枢。

时间来到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温在受到谋士李振的一再鼓动下,发动了著名的“白马驿之变”。在这次事变中,有多达三十余名皇室子弟、旧氏大臣遭到诛杀,其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白马驿之变的背景

在发动“白马驿之变”之前,朱温其实已经牢牢掌握了唐王朝的政权,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存在。可是,他却丝毫不满足于此。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那就是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唐昭宗虽然已经将朱温封为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整个淮水至黄河周边区域也皆归于他统辖,但他的野心却绝不仅限于此。他要逐鹿中原,他要成为天下的霸主,他要改朝换代。

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道强大的阻碍,没错,那就是唐王朝。诚然,唐王朝已经日渐式微,毫无威严了,可李氏家族依然是正统,依然是全民信奉、饱受高门望族支持的天下之主。要想改朝换代,那就得先灭了唐朝,要想颠覆唐朝,就得先解决了这群孤高自傲的高门望族。

再加上朱温极其宠幸的谋士李振从中作梗,使得朱温彻底下定决心要发动“白马驿事变”。这个李振也算是名门之后,祖父曾是中兴名臣李抱真。但到了他这一脉,正好赶上了天下大乱,官场黑暗。自负才华横溢的他,屡屡科考却又屡屡失利,这使他的内心产生了一股对官僚士大夫们极尽憎恨的情绪,这股情绪一直延续到了天祐二年的那场“白马驿之变”方才作罢。

白马驿之变的经过

山雨欲来风满楼,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注定多灾多难。而朱温一手主导的“白马驿之祸”,便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天祐二年,唐哀宗李柷继位第二年,朱温先是在当年二月指使枢密使蒋玄晖将唐昭宗的九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一并诛杀,并投尸于九曲池。然后在同年三月借故将朝中大臣裴枢、崔远、独孤损三人明升暗降,直至全部罢免。

到了同年六月,这场大血洗开始进入高潮。之前被罢官的裴枢、崔远、独孤损等人被朱温勒令自尽,由此牵连出了三十余名朝中要员,其中包括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均惨遭杀害。因为当时的事发地点在滑州白马驿,所以史称“白马驿之变”。

flyertea

flyertea

白马驿之变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公元905年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表面看是诛杀了一些朝官,其实是他计划地消灭门阀士族、准备篡夺皇权的行为。

参与者

主导者:朱温,家里贫穷,原先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后来归附唐军,曾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又进封为梁王。唐僖宗后面还有两任皇帝,分别是昭宗和昭宗的儿子昭宣帝。其中,在唐昭宗期间,朱温就已控制了唐朝的中央政权,并杀了昭宗,立他儿子为帝,再通过逼迫禅让的形式夺取了政权,建国号梁。

这次杀朝官一事就是在杀了昭宗之后发生的。

被杀者:朝官,包括裴枢、独孤损、崔远、陆康、王溥、赵崇、王赞等人在内,《资治通鉴》记载了“(裴)枢等被贬官的朝廷之士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

事件经过

先灭王室诸子:在杀这些朝官之前,朱温“指使蒋玄晖邀昭宗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置酒九曲池”《资治通鉴》,等待这些诸王子喝醉后,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再杀朝官:接着罢免了以裴枢、孤独损、崔远等一大批代表旧唐门阀势力的臣子,聚集在滑州白马驿,一天之内全部杀光。

后续余波:朱温又把参与灭杀王室、朝官的柳璨、蒋玄晖等人,和昭宣帝的母后何氏都杀死。

为什么要杀这些官?

这些朝官代表着当时的一些门阀势力,从东汉以经学取士后,有些家族累世经学而形成了累世公卿,逐渐形成了名门望族,门阀的观念也逐渐形成,有时都会对皇权产生不小的威胁。

唐太宗在位期间,为了避免门阀对皇权的威胁,还曾命人修订氏族志,就是将当时的门阀大族进行排序定级,从东汉到隋唐时期,门阀大族几经兴衰,到了唐朝时,清河崔氏、河东裴氏、京兆独孤氏、太原王氏、琅邪颜氏、荥阳郑氏等等成了大姓氏族。随后,唐太宗把宗室李氏为第一等。并对一些旧氏族进行剔除,增补当时的新贵。

但是这些门阀势力对于朱温来说,不论是篡唐,还是立梁,都是不小的威胁。加上朱温本身不是官家出身,当时朱温控制了朝政,一些门阀大族对朱温想篡夺一事是有敌对情绪的。朱温为了扫清这些妨碍他篡唐称帝的势力,更多培养自己的心腹势力,便开始逐步着手清洗,所以诛杀一事不可避免。

无独有偶,北魏时的尔朱荣也这样,不过他更残暴,弄了一个“河阴之变”。把原先的北魏皇室、鲜卑贵族和汉族朝臣召集在一起,一声令下之后,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全部被杀。

よové叮叮

よové叮叮

朱温于天复三年(902年)引兵入关,并打败了李茂贞,抢到唐昭宗,迁都至洛阳。

随后又在天佑元年(904年)秘密刺杀了唐昭宗。

立昭宣帝,又称哀帝,并且控制了唐朝政权。自此后,唐室衰微,朝臣官僚仅仅备员而已。

同时,一些旧臣百官见所倚之主倍受凌辱,因而阴私悲愤之志,又对那些新发迹的官僚看不起。

朱温为了打击旧日的高门望族,扫清妨碍他篡唐称帝的社会势力,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心腹,一方面也想清除朝内旧臣。

就是这样,这场“屠戮”开始了。

朱温聚集了裴枢等被贬官的朝廷之士三十余人,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尽杀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又称“白马驿之祸”。

加上前后一共诛杀的臣子,唐朝政府势力基本被扫清。

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也成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朝旧臣的一次较彻底的清除,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也因此结束了绵延多年的唐朝官僚集团的党争。这次事件实际上扫除了他篡位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mc2sa

mc2sa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六月,朱全忠在亲信李振和时相柳璨鼓动下,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唐廷衣冠之流三十余等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害,投尸于河。其后,朱全忠大权在握,生杀予夺。天佑四年三月,朱全忠迫哀帝李儇“禅位”,建国梁。从此,开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

myselfdream

myselfdream

白马驿之祸的背景是唐末的时候,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中央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各藩镇都是自己做主,并不听从中央指挥。朱温是藩镇中势力较大的一位,他控制了京城,并且掌控了皇帝。

后梁太祖朱温剧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温的势力是在中原地区,是当时最强大的藩镇。他控制着中央政府,朝廷中有很多旧臣背地里议论他,说他是乱臣贼子。朱温当时已经有了称帝的心思,想要称帝,就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如果他们不支持,就需要将他们杀死。

白马驿之祸的背景也可以说是五代十国的前奏,白马驿之祸发生后的第二年,朱温自己当了皇帝,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白马驿之祸中,朱温杀了很多的朝廷大臣,并在之后杀死了皇帝。

朱温为五代十国开了个头,在五代十国时期,忠孝节义已经成为了没有用的东西,有用的只是武力。很多起来争霸的诸侯都杀过自己的上司和同僚。白马驿之祸不仅仅是杀了大臣,而且是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随意叛变提供了先例。

白马驿之祸的背景发生在唐末,唐末时期,藩镇割据,各诸侯以武力说话,一些世家大族并不受到重视。加上一些诸侯都是武将出身,从心理上就瞧不起文人。朱温就是武将出身,他非常看不起唐朝的旧官僚。白马驿之祸中,他杀了朝廷中的大部分旧官僚,任命他的亲信作为新官僚。

白马驿之祸的经过

白马驿之祸的经过是朱温一步步篡夺朝廷中央政权的写照。朱温在任节度使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李克用。朱温后来打败了李克用,中原地区再也没有能够与他匹敌的竞争者了。他又带兵进长安,抢到了唐昭宗。

朱温抢到唐昭宗以后,将都城迁到洛阳。在洛阳,他杀了唐昭宗,另立了一位小皇帝,也就是唐哀帝。朱温的举动遭到了唐朝朝臣的非议,他们虽然不敢明着说什么,但是在背地里会揭露朱温的野心。白马之祸的经过就从这里开始了。

朱温当时已经有了当皇帝的心思,他的领土是当时诸侯中面积最大的,并且是中原地带,农业发达。他有足够的实力来称帝。对于朝中的旧臣,他以武夫的心思来考虑这件事,既然他们不听话,那就杀了。

朱温有一个得力手下,名叫李振,李振是一个落第书生。他很痛恨那些达官贵人,因此他一直怂恿朱温杀掉这些旧臣。朱温在众人的怂恿下,最终开始了诛杀旧臣的步伐。白马驿之祸的经过起始是诛杀唐昭宗有几个王子,朱温邀请他们喝酒,然后在酒宴上将他们杀死了。在杀死这些王子后,朱温又将屠刀对准了旧臣,最终在白马驿,朱温杀掉了三十多名大臣。随着这些大臣的死亡,绵延三百年的唐朝走到了陌路。白马驿之祸的结尾就是朱温称帝,并杀害了唐哀帝。

MR·S

MR·S

唐昭宗继位后,英气勃发,雄风超过了唐武宗。他志在消除帝国的积弊,志在澄清海内的混乱,志在再造祖宗的辉煌大业。

新主新气象,赢得了天下一片赞誉。然而唐昭宗是明白人,清楚他所面临的局势、所处于的环境。然他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除存饶幸之心外,仅是要对得起他的良心、他的责任。对唐昭宗而言,其最大的心腹之患,是外面的藩鎮割据和里面的宦官专权。对此,宰相张濬与他所见略同,说唐昭宗“内受制于家奴,外受制于藩镇”。


当唐昭亲问如何予以解决,张溶的对策是:招兵买马,用强大的军事实力来改变状况。唐昭宗批准此策,在长安招募了十万军队。杨复恭以拥立之功,极其飞横跋扈,养了宦官六百人作义子,充任各道的监军,根本不把唐昭宗放在眼里。当唐昭宗在殿上与宰相们谈论如何对付藩镇叛乱时,他乘着肩舆直行殿中。


宰相孔纬指责他耀武扬威,收养壮士为义子,是企图谋反。杨复恭傲慢地解释说,收养义子,是捍卫社稷,并非谋反。唐昭宗驳斥道,既然如此,为何不让壮土们姓李而姓杨?说得杨复恭哑口无言。

唐昭宗尚未来得及对付杨复恭,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擅自扩大地盘,向云州(今山西大同)发起了进攻。与李克用有矛盾的宣武节度使朱温,上表要求讨伐。唐昭宗因李克用在平定黄巢时有大功,犹豫不决,遂令群臣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除了张濬、孔纬之外,竟无人赞同,杨复恭反对尤烈。然唐昭宗终被张濬、孔纬说服,诏令削去李克用的官爵,以张濬为统帅,统领朱温等诸道兵,对李克用兴师向罪。遗憾的是,由于准备不足,加上诸道各怀己见,致使征讨遭到了败局。


李克用得胜后,上表指斥张溶,要求朝廷予以制裁。而杨复恭则乘机挟嫌报复孔纬。最终,唐昭宗不得不将张濬、孔纬贬为外官,恢复了李克用的官爵。张濬、孔纬外放后,向朱温求援。朱温上表为他们洗冤,言下之意罪在杨复恭得了朱温的声援,唐昭宗生出了铲除杨复恭之心。他以杨复恭谋反为名,命天威都将李顺节、神策军使李守节率兵,向杨复恭居住地进攻。


杨复恭战败,率众逃奔兴元(今陕西汉中),以讨李守节为名,与他的义子们联兵对抗朝廷。唐昭宗用风期节度使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以其本部兵,向兴元进攻。杨复恭再度失败,逃往阆州(今属四川)。


讨伐杨复恭的胜利,使李茂贞的名声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他居功自做,上表的言辞极是做慢无礼,且充满了羞辱性的指责,说唐昭宗“尊极九州,不能戮杨复恭一身”唐昭宗怒不可遏,决计征讨。宰相杜让反对,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角度出发,劝谏暂不用兵。

然唐昭宗说:“王室日益卑弱,号令不出京师。朕不甘为儒弱之主,浑懵过日。”他强令杜让进行协调,并征调禁军,向凤期开去。然这禁军由于是新募之兵,且多是长安的市井少年,在遭遇凤翔军后,一触即渍。


李茂贞挥兵向长安扑来,京师屣动。唐昭宗不得已,以杜让做了替罪羊,将他赐死,让李茂贞以风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这才阻止了凤翔军的深入。李茂贞成了长安附近地区最大的诸侯后,派兵向阅州进攻。杨复恭及其义子杨守信、杨守亮等力不能敌,向河中逃窜,途中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韩建所获,被押往长安斩首。


在先后经历了对李克用、李茂贞两次用兵失败后,唐昭宗的威信已丧失殆尽,并逐渐沦落为诸侯们随意侮辱的对象。未出多久,邠宁节度使王行瑜会同李茂贞、韩建,各自领兵进人长安,将宰相韦昭度等入处死,并准备废黜唐昭宗,改立吉王李保为帝。陷人绝境的唐昭宗,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出于政治发展的需要,立即率部向长安运动。时李克用部队的战斗力在天下名列前茅,王行瑜等不敢与其争峰,各自领兵退回了本镇。


李克用到达朝邑(今陕西大荔),击败了匡国节度使王行约。王行约退往长安,与其弟左军指挥使王行实大掠西市。李茂贞假子右军指挥使李继鹏,欲劫唐昭宗去风翔。神策军中尉刘景宣与王行实闻讯,欲劫唐昭宗去邠州(今陕西彬县)。为争夺天子,左军与右军相互攻战,长安大乱。

幸有勇悍的盐州(今陕西定边)六部兵驻扎在京师,为左右两军所惮,唐昭宗急令前来护驾,方将两军分别逼去了邠州和凤翔。王行瑜、李茂贞各自领兵,复逼近长安外围,准备劫持唐昭宗。唐昭宗逃往南山莎城镇,催促李克用进兵。李克用进至梨园赛,击败王行瑜。李茂贞向李克用求和,并向唐昭宗上表请罪。由此,唐昭宗方得以在李克用的护卫下,返回长安。


待李克用返回河东后,李茂贞卷土重来,攻进长安,放火烧毁宫室、坊市。唐昭宗再度流亡,途中被韩建所得。韩建逼唐昭宗解散禁军,伙同宦官枢密使刘季述杀死了十一个宗室王。然后,韩建将受尽凌辱的唐昭宗送回长安。


然屡经患难的唐昭宗,其英气仍未被磨灭,与宰相崔胤密某,诛灭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可刘季述等人闻得风声,捷足先登,发动禁军进行政变,废了唐昭宗。有朱温为后台的崔胤,扶了太子李裕登位。崔胤表面与宦官妥协,暗中支持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进行了反政变,杀死刘季述及其党羽,再拥唐昭宗复位。

唐昭宗复与崔胤密议,欲诛尽宦官。枢密使韩全诲早有防备,拉拢李茂贞以固其势。崔胤为弥补力量,调朱温入京。朱温进入关中后,韩全海挾持唐昭宗西往凤期,投靠李茂贞,并向李克用求救。朱温击败李克用,兵围风翔。李茂贞在强大的攻势下,被迫杀了韩全海等宦官,与朱温议和。和议达成,朱温护送唐昭宗回长安,自己返回了汴州(今河南开封)。


唐昭宗加封朱温为梁王。当时神策军已解散,朱温留步骑万人驻神策军旧营,以朱友伦为左军宿卫都指挥使,又以亲信将领为宫苑使、皇城使、街使,接管了皇宫和整个京城的禁卫任务,然后辞归大梁。崔胤依靠朱温兵力,诛灭宦官,排除异己,专权自恣。朱温破李茂贞后,兼并关中州镇,挟制昭宗,威震朝野,意图算夺。


崔胤大惧,奏请昭宗重建六军,每军步兵六百人,骑兵一百人,共六千六百人,由京兆尹郑元规负责招募军士,缮治兵仗。朱温猜疑崔胤建立这支军队,是用来对付汴军的。未几,宿卫都指挥使朱友伦与人击球,坠马暴死,朱温又疑这是崔胤策划的,改命兄子友谅代掌宿卫,决计杀死崔胤,并迁昭宗于洛阳。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是年四月,改元天祐)正月,朱温密告崔胤“专权乱国,离间君臣”,旋命朱友谅率兵杀崔胤、郑元规,崔胤所募兵概遣散。同时借口邠、岐兵侵逼京畿,强迫昭宗和百官、士民迁住洛阳。督兵役拆毀长安宫室、官廨、民宅,取得建筑材料,浮渭沿河而下,使长安成为丘墟。士民号哭满路,扶老携幼,月余不绝。

这时候唐昭宗才知道自己危在旦夕。这年四月,昭宗到达洛阳,左右侍从全是朱温私人。至八月,朱温便命养子朱友恭等派人入宫,杀害昭宗,立昭宗第九子辉王祚为皇帝,更名柷,是为昭宣帝,年仅十三岁。朱温见昭宗被杀,佯作不与闻其事,痛哭流涕道:“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勒令朱友恭等自杀。


天祐二年(905年7月5日),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省滑县境)杀尽左仆射裴枢、新除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凝、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


李振在咸通、乾符年间屡次不第,由是痛恨门阀。后对朱温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白马之祸后,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但此次杀人太多,吓得士人不敢做官,朱温有悔意,归罪于在白马之祸中公报私仇的宰相柳璨,年末听信诬告以为柳璨与何太后图谋复兴唐室而杀死柳璨和何太后。两年以后(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也成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

faintfaint

faintfaint

唐天佑二年六月,朱温聚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王溥、赵崇、王赞等被贬朝官三十余人于白马驿,将他们全部杀害,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温谓之曰:“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凡是朝中不依附于朱温者,且又自认门第高贵,或经由科第出身而身居三省台阁官员、地位稍微显赫者,都被诬告为朋党,因此被贬逐而死的有数百人之多。朝中士大夫为之一空。“白马驿之祸”为朱温图谋篡夺唐政权扫清了最终障碍。

白马驿之变,也是压垮李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与河阴之变一起被称为公卿末日。


hooary

hooary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