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他们是怎么解决如厕问题的?
波板℅糖
这是一个有点重口味的问题,我看到的时候正在吃午饭。但是,我还是要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先说秦汉时期,那时候天地广袤,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认为对于这种小事不难解决。
但是,行军打仗的时候没问题,安营扎寨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几万人的营房,怎么能没有厕所呢?粪便会造成细菌滋生,对受伤的士兵十分不利,所以,那时候大家开始挖坑当做茅房,离开的时候就掩埋,并没有行成专门的管理条例。
到了唐朝,这种事情就开始变得规范起来了,士兵有专门的如厕规定,规定驻扎时,每两个营房挖一个坑当茅房,不能离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到了明朝,这种制度更加完善,规定夜间必须有许可才能如厕,有专门的人定期打扫厕所,所以,古代打仗的时候并不是随便找个地就解决的,几万人如果都在战场上随地大小便,那就不用打仗了。
此外,在战场上,粪便还常常被用作武器,是一大神器,加热后发射出去,由于里面富含各种强大的细菌,可感染敌方受伤的士兵,这种打法在史书上也有记载,但是熬制过程十分痛苦。
舍得
解决士兵的入厕问题,其实是古代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便极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瘟疫或细菌感染,因此绝大部分将领对此都会非常重视,而在兵法之中也不乏有关此事的描述。
行军过程中,没有硬性规定古代由于交通条件较为落后,军队从出征到抵达前线,通常要历经几天乃至数月的长途行军,而在军队大规模的行进过程中,对于如何解决上厕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硬性规定的。
在行军过程中,士兵如果想要上厕所,其实只要避开行进路线,找个没人的地方方便就可以了。毕竟,在农业生产相对落后的古代,排泄物其实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肥料,再加上军队在不断前进,因此不必担心排泄物大量堆积从而导致瘟疫的产生。
不过,这种随意大小便的问题,并非对军队没有影响,前面的军队或许没有问题,但对于后面的军队来说,在道路两侧充满排泄物的情况下,空气质量可想而知。
安营扎寨时,厕所也是重要建筑而当军队到达目的地,需要安营扎寨驻扎时,厕所就成为了必须建造的重要建筑了,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士兵随地大小便影响军营环境,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古代交战周期通常较长,排泄物大量堆积容易产生瘟疫或细菌感染。
一般情况下,军队会在下风向、远离水源和粮草的地方修建公厕,选择下风向,自然是为了避免空气质量下降;而远离水源和粮草,则是为了防止排泄物污染到水源和粮草。
修建厕所固然避免了随地大小便的情况,那么排泄物又该如何处理呢?一般情况下,等到厕所的排泄物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就地掩埋,然后换个地方继续修建新的公厕,如此一来便避免了排泄物大量堆积后形成污染源。
攻城之战中,排泄物也是有利武器如果是野外交战,或者是攻城一方,那么上述办法自然可行,那么守城一方呢?虽然城内有固定的厕所,但古时排泄物是需要通过人力运出城的,可一旦进入战争状态,随便出入城显然就不太可能了。而守城一方通常采取的方式,便是将排泄物就地转化为战争工具。
由排泄物制造出的战争工具,有一个比较文明的名字,叫做“金汁”。守城一方会将排泄物收集起来,然后点火煮沸,等到攻城一方贴近城墙,便从城墙上浇灌而下,这种煮沸的排泄物不仅会形成严重的烫伤,而且由于排泄物中充斥着大量的细菌,将会迅速由伤口形成感染,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下,这几乎是致命的。
同时,攻城一方也可以有效利用排泄物,通常的方式是将排泄物和柴草等可燃物混合之后,再加入砒霜之类的有毒物质,点燃之后通过投石车扔向守军,毒烟伴随着恶臭,便组成了一种比较可怕的“生化武器”。
哎呀lily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经常会发生战争,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一场战争问我都是十几万人或者几十万人的肉搏战,即使是小规模的也至少几千人。人要吃喝拉撒睡,这吃喝睡大家应该都知道怎么解决,吃喝有粮草供应,睡有军营。但是这拉撒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了。有些人觉得,拉撒还不容易吗,随地解决啊。其实这种解决方式是最笨的,我国的作战历史悠久,早就对人类的排泄物有了更为正确的处理方式。
1、不可随地大小便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每当有战争爆发的时候,往往都会有瘟疫的爆发,其实因为尸体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其实对人类排泄物的处理和处理尸体同样重要,人类排泄物同样也可以引发瘟疫。即使不引发瘟疫,也会臭气冲天,各种苍蝇、虫子满天飞,如果在此长期扎营,我想士兵连饭都吃不下去吧。
2、搭建简易的厕所
在古代,军队找到合适的地方定居扎营时,他们会派出士兵寻找合适的地方,搭建一个简易的厕所。这个厕所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接近水源和粮仓,避免污染食物和饮用水;也不能太远,太远会增加活动范围,容易让敌军发现,而且某些被强制参军的小伙也容易逃跑。
3、掩埋排泄物
对于一些有经验的士兵来说,能够通过观察排泄物的颜色、大小等情况来判断这个军队的情况。这些可都是军事机密,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军队的情况被敌军掌握,那可是要吃大亏的,所以在扎营结束之后,还要对粪便进行掩埋,避免被敌军发现。而且这样子还能够保护环境,避免瘟疫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发生。
对人类排泄物的处理是军队的头等大事,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啊。
小浩浩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军队士兵的入厕问题也是同等重要的,若在行军途中,可到路边树林草丛或有遮挡物的地方解决,事后尽量掩埋,以免暴露踪迹,若安营扎寨的固定驻军,驻扎时间较长会修建厕所,一般建在下风口,可保证士兵饮用水的卫生,减少细菌的感染和传播。
wtzww
在大唐卫公李靖兵法里讲过,古代军队在行军过程中是路边就地解决,然后小跑跟上部队,安营扎寨后,再挖茅坑供部队集中使用。唐朝是府兵制,一府大概1000人左右,宋朝是募兵制,以营为单位一营大概500人左右,也就是说一府或一营兵马有个大的茅坑供方便,拔寨后再掩埋茅坑。晚清的湘军兵制里规定每队要有一个蹲坑,每队是10人。
图为清朝末年,甘肃境内的行商。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军队都设有专管行军政务的,比如唐朝行军司马专管军资粮饷分配和后勤事务。大军在外少则几万人多则几十上百万,粪便不处理好很容易染病,这还不包括人的,还有骡马的,那时候一个痢疾就能死人,所以行军司马也就监督粪便的处理。
图为远处的蒙古帐篷与骆驼商队。
古代的军队有种现象,有一种职业叫行商,或叫军商,他们是专门跟着打仗部队做生意的,部队到哪,他们就到哪,贩卖一些粮食、马匹、酒肉、甚至妓女等,当然价格要高一些。有些部队为省事把粮饷的事情都交给这些军商,而部队打仗缴获的物资就地跟商人交换了,清朝时常年北征葛尔丹,行军商人规模庞大,今天的库伦、蒙古的科布多就是军商形成的城镇。
晚清甘肃张掖的山西票商。
商人无利不往,随军的商人看到庞大的粪就地掩埋太浪费,如果做成肥料卖给就近的农户就是笔大钱,于是行商从宋朝开始形成了不但跟部队做生意外,还回收部队的粪便,有时候部队驻军一两年,回收粪便就显得非常需要了,对部队保持卫生,还能增加点收入,对于百姓来说还能肥田。在清朝的小说宋稗类钞里讲过,南宋有御史弹劾禁军首领杨存中,说他掌管禁军20多年,部队的粪钱一分都没上交,全部被自己贪污达上百万之多,我们这位杨统帅被这粪钱搞得灰头土脸,可见宋朝时军队的吃喝拉撒之事比较规范了。
nikyo
古代士兵,在战争期间是如何如厕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两军激战时,士兵们会直接将排泄物拉在裤兜里。非战事时,士兵的排泄物又变成一种,非常重要的军事物资。古代鲜少有几百万人规模的战争爆发,几万士兵或是是几十万士兵规模的战争,还是有不少的。古代军队出征,不仅有作战的士兵,还会有随军杂役{辎重营},随军杂役不但要修建茅厕,还要负责茅厕的清理工作:就地掩埋,冻成土块后收集起来。这是因为排泄物不但可以用来灭火、还可以用来拒敌{制作守城时所使用的金汤汁,或是涂抹在箭头上}。
春秋时期的《墨子》一书写道:安营扎寨后,随军杂役会在军营外,每五十步,修建一座厕所{数量有限,其实就是挖个坑},以此来收集士兵排泄的污秽物。对于军营外厕所的修建,有两点明确要求:一、不可离粮仓太近,二、不得靠近水源。随军杂役对士兵排泄物的清理,是用泥土进行填埋。填埋士兵排泄物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源受到污染,防止滋生蝇虫,让军中流行起时疫。
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白天如厕的士兵,在离开营寨如厕时,需要将腰牌悬挂于营门上,随后把守营门的士兵才可以打开营门,放行如厕的士兵。士兵如厕完毕后,会从营门处领回腰牌,返回自己所在的营帐。而戚家军的随军杂役会在大营外,为一旗马军,二车车兵{大概两百人以内},修建一座厕坑,以供这些士兵白天如厕。到了晚上,士兵都会在营寨内,用木桶解决如厕问题。天明后大军集结,随军杂役会集中收集营帐前的木桶,将木桶中的士兵排泄物集中填埋。戚继光如此要求,是为了防止出现逃兵。一旦有士兵借如厕的机会逃离大营,将领就可以根据营门处悬挂的腰牌,追捕逃兵。人夜晚不让士兵出营如厕,是为了防止敌人偷袭。
前面编者说过,士兵排泄的粪便会被当做军事物资来收集。那粪便是怎样被具体使用的呢?一、守城士兵会在热油中加入粪便,以此来拒敌{这就是所谓的金汤汁}。有的军队会将士兵排泄的粪便涂抹在箭头上,让敌人中毒箭感染而死。
古人将粪便,尿液,油脂混合煮沸的东西,称为金汤汁。守城一方的士兵会居高临下,向敌人兜头浇下金汤汁,以此来达到拒敌的目的。因为粪便、尿液中含有酸性成分,被金汤汁烫伤的攻城士兵,会因伤口长期无法愈合而身死。随之攻城一方的士兵就会对攻城一事,产生极度畏惧的心理。
二、用来灭火:守城的士兵会利用粪便与土的混合物,覆盖敌人射出的火箭。三、古人会用粪便喂猪。这也是为何古人认为,猪肉不洁的原因。四、战争期间,士兵们会用混合粪便的冻土块,生火取暖。
题外话:古代将军,为何将士兵排泄物混合油脂而成的东西称作金汤汁呢?古代将军如此称呼守城用的金汤汁,却是和道士有关。古代道士修行大多采用两种方式,一、自然导引练气,二、吞服丹药。不管道士采用哪种方式修行,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谨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随之道士便把这种理想的修行境界称为固若金汤。这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呢?没错,古代将军们也用这一词,形容自己镇守城池的坚固程度。道家的金汤指的是丹液,而古代将军所说的金汤汁,却是指守城用的粪便、油脂的混合物了。
比较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将军们最初用金汤汁的目的,是为了守城、拒敌。后来一个行业却用这种金汤汁进行破坏,这个行业就是盗墓者。道士因炼制丹药而发现了水银{汞},而皇帝却发现水银可以添堵陵墓砖石间的缝隙{还需要铁条、糯米粉}。随之帝王陵墓变得越来越坚固。
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墓者发现守城用的金汤汁竟然可以破坏陵墓处的水银{酸性腐蚀,巨石不好破坏,水银条接缝处可以用尿液进行腐蚀}。随之道家所谓的金汤和战争中将军们所说的金汤汁,开始在一座座陵墓外展开对决。不得不感叹,古人还真是奇思妙想,他们很善于,利用生活中发现的一切细节。
50后的简单生活
永远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这个问题古人早就想到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际上在古时候打仗的时候和粮草一样重要的便是士兵的大小便问题,古代大军动辄几万,甚至是几十万,这些人总不可能随地大小便吧,大军每到一个地方驻扎,第一件事不是做吃的,而是去修厕所,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古代大军驻扎在一个地方肯定是要修厕所的,在城里不用说,去了野外,厕所是必不可少的,毕竟那么多的士兵吃喝拉撒,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卫生问题不容小视,在唐朝的兵法中更是专门提到了这一点,唐军驻营之后要第一时间挖茅坑。
如果不确保厕所的修建,不合理的管理粪便,可能会污染水源,严重了还会带来疾病和瘟疫,因此军中的厕所修建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想修在哪里都可以。首先第一点,必须要远离水源,远离放粮食的地方,离军营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以防太远会有突发情况发生。
士兵上厕所的秩序也是有规定的,否则那么多士兵一窝蜂上厕所可是要出乱子。古时候军中的厕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共厕所,只不过管理比较严格而已。古人对战争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这些小细节更是非常注重。
除此之外给大家科普几个小知识,在古时候军中的粪便也有大用处的,比如将箭矢泡在粪便里,射中敌人之后,敌人的死亡几率会翻一倍,因为会感染。有趣的是在历史上还出现过把粪便泼洒在房顶上,以防止对方的火箭。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历史中还记载过弹尽粮绝时吃粪便的情况。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boeing747
提这问题的人看样子是个"怂包",还没上战场尽操心"跑肚拉稀“的事情。
古代百万大军开拔,有需要上"厕所"者是找不到厕所的。古今文献小说杂文里也没有类似记录。
瓦人以为:将手中兵器行李先递交战友,向前猛跑一阵,找个树后山包里迅速解决罢了。大军所至,闲人都避之千里,不碍事~
这也许是跑肚的由来吧。
萨摩
这里有几个观点。
第一,古代说的百万大军其实也就吓唬吓唬人,真实动员的人数能有一半算不错了,而真正在现场上拼搏的士兵在少数,大概也就真实人数的十分二三吧,其他的一些属于后勤补给,所以人数方面水分很大。
第二,无论是古代或者现代吧,打仗行军绝对是不会所有人都扎堆到一块去的,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会分为前军,中军,后军,而每一军又分为不同的兵团,由不同的将军统领,在扎营的时候,会建造专门的茅厕,同时有部分负责倒夜香的人,这个和古代皇宫一个道理,有人负责的,会倒在专门放置的地方,或者深坑,或者山谷,如果不处理好这个,很多士兵会因卫生问题得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