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他们是怎么解决如厕问题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东史郎日记

這是一部特殊的、深受世人關注的日記。 《東史郎日記》案是一起為期六年至今仍沒有結束的訴訟;是一樁涉及六十多年前歷史而又未能按歷史真實審理的並非普通的民事訴訟;也是人類的良知、正義與堅持反動歷史觀的邪惡...

东史郎

[作品]练兵实纪

“当时中国沿海各省有倭寇,戚继光练兵作战,因士兵的出生地区不同,而所加训练亦別。如山东的兵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江苏的兵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书中都有详尽分析。这是一部极值得注意的书,因此书能发挥...

戚继光

[作品]通典

据原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重新影印出版。

杜佑撰

最新跟帖
卢璐说

卢璐说

第一、百万大军多是号称,实际上以古代落后的交通运输能力,没有哪个国家能组织上百万大军同时作战。史书有载的唯一一次百万大军作战,是隋炀帝初征高丽。612年隋炀帝率领113万大军征辽,运送粮食的民夫达到200万人。看上去数字很多,实际上隋军能越过辽河到达前线的也就30多万人。隋军就连这30万人的后勤保障的无法做到,士兵走到一半就断粮,随即大败。

第二、古代军队非常重视士兵如厕问题,倒不是领导关怀下属,主要是怕因粪便处理不当引发瘟疫。通常会在大军驻扎营地附近、远离水源处挖很多大坑,供士兵如厕;离开时随即掩埋。

第三、此外,粪便还是守城利器,号“金汁”。守城方把粪便煮沸,从城墙上倾泻而下。攻城的敌军被金汁烫伤后,因为粪便污浊,伤口容易腐烂,不利于敌军恢复。就算烫不死你,也得恶心死你。

澜絮

澜絮

行伍之中,一切从简。

如厕是个大问题。人吃五谷杂粮,都是要拉屎的。你信不信?范冰冰、苏菲玛索、撕佳丽.约翰逊都是会拉屎的?

如此看来,身材匀称、满脸油彩、酷酷的特种兵也是会拉屎的。

行伍之中拉屎,从古到今都并没有多大的改进:拉野屎为主,能搭个帐篷就算奢侈了。现代军队里面,拉屎这个问题,其实跟曹操他们那个年代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顶多看起来高档一点:

这是个制式厕所帐篷。实际上在古代,为了避免“风吹屁屁冷”的问题,也会有类似的帐篷的,不过只有高级军官才可以享用。

就算在现代,解决“一号”、“二号”问题,也不是随时都能有奢华的帐篷的,很多时候是用这个解决:

不但会风吹屁屁冷,还有一个问题:暴露目标。所以通常都要用容器收纳起来,再埋掉。也可以挖个坑,直接埋掉。这里就要用到咱们陆军神器:工兵锹。联想到工兵锹还能用来煎蛋,你不得不为陆军兄弟强悍的神经感到五体投地。

风吹屁屁冷并不是最大的痛苦——有蚊子在,你的屁屁不会太怕冷的,万一它咬歪了咬到蛋蛋,你会痛不欲生的,相信我。

所以,拉野屎的时候,最好在旁边点一堆树叶,用烟熏。

实际上,在军队里,尤其是野战的时候,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我们出野外的时候,都要念一遍口诀:吃喝拉撒睡,或者吃穿住用行,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周全,否则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就会傻眼的!

女兵的出现不是让麻烦翻番,而是直接乘方。

吃饭是野炊;

喝水靠缘分;

拉撒刚才讲了;

睡觉靠人品。

所以,尽管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军人实际上是我的敌人,但是我对这个群体的所有人,不管你是穿哪个制服,属于哪个集团,为谁扛枪打仗,都是抱有一种同命相怜的感情的: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lolo

lolo

如果是危急当头只能是””同归于尽,臭死双方“”!平时肯定是常归操作!

吉童鞋的旅行路

吉童鞋的旅行路

古代行军打仗如何解决上厕所问题,历来是后勤中与粮草供应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发达的冷兵器时代,长途跋涉出征在外的将士们是如何解决的呢?古人很智慧,土人有土办法——流动的简易型战地厕所。

据三国志-蜀书五记载:“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这里的“圊溷”,就是三国时期的战地厕所。战地厕所一般就是简易厕所,因陋就简,因势而建,在山脚下在沟底处,或地凹壕沟处,古代将领统兵在外,安营扎寨时,厕所一般是要修建的,而且必须远离厨房和水源,建在下风口处,要足够深、足够隐蔽,能快速搭建快速掩埋。当然不掩埋也可以,如果当地农民们能快速运走施于田地,也是免费的上等的农家肥,所谓庄稼一枝花全作粪当家吗!

古代行军打仗,士兵基本上是喝生水,或者喝露天亚干净的水,往往导致大批的腹泻和痢疾。即使修建了象“圊溷”的厕所,一旦卫生处理不妥,就会在军中产生大规模传染疾病。隋炀帝杨广率百万大军首征高句丽时,由于没处理好厕所(排泄)问题,遇上了“大疫”,在史料记载,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率领的大军行进到长陵道时,军队中曾爆发了“疫疾”,主要是关中一带的士兵到了东北,水土不服,加之厕所排泄物没处理好,造成疫菌传播,部队战斗力自然下降,弄不好还会死人。

Youren2010

Youren2010

古代在百万大军行军之时,如何解决如厕问题,这个就得分情况来看。

将心比心

若是在行军途中。突然有士兵想上厕所,我们将心比心一下,若是在野外没有厕所你会怎么办?不还是找一个地方随地解决。这也是古人的解决方式,毕竟是野外,又是行军途中,难道还停下来挖一个厕所吗?当然等级高一点的就可以有一个移动厕所,比如皇帝,在马桶发明之后,马桶是随行一起的。

安营扎寨

若是安营扎寨了,没有命令士兵当然就不能乱跑了,如果是没有军纪的军队就另当别论。有严明纪律的军队,安营扎寨之后,会在营区内挖N个简易的茅厕出来,这时候上厕所的问题就解决了,也不用担心士兵乱跑出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细作、被俘虏等等情况倍增。

至少在野外,普通士兵行径途中遇到上厕所的问题,当然会选择随地解决。像是等级高一点的就会有一个移动马桶。但是若是在营区,当然就还是会挖一个简易的茅厕出来的。所以当年充军的妇女就负责清理茅厕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药片姑娘

药片姑娘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没有飞机坦克大炮,两军交战,多用刀剑,弓箭,矛盾等兵器,也会依靠兵法战术等制敌取胜,但更多时候,战争胜负还取决于两军作战人数的多少。

根据历史记载,几十万军队的交战不在少数,也许存在夸大的记载,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秦赵的长平之战,赵国士兵被斩杀45万,秦国超过一半,即使除去夸大的成分,也是有几十万,不算少数。

如此大规模的战斗,后勤保障上肯定是个很大的问题,更何况以当时是条件而言,单单解决上厕所这点已经足够头疼,十几万大军啊!同时有几万个人同时上厕所的概率应该也不小。

总不能随地大小便吧?

其实古人对如厕问题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处理不好会很危险!

粪便不及时清理或处理不好,容易招来蚊虫苍蝇,继而传播细菌,甚至会引发瘟疫,这样部队还没开始打仗肯定已经病亡,失去战斗力。

再者,随地大小便容易暴露部队行踪,在靠出奇兵制胜的古代战场是大忌,所以在行军打仗部队驻扎之前第一个建造的就是茅房。

另外,粪便还能当作武器使用,守城的军队在没有武器的时候,会用粪便当作武器,在城楼之上迎头浇下。或进攻方会将粪缸作为武器,将其放在投石器上当成石头发射出去。

别以为如厕只是一件小事,若是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大事的了。

古代是这样,在现代也如此,随着经济进步发展,除了在追求干净卫生,更实际体验享受层面。

大嘴康

大嘴康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古代动辄百万大军,可实际上有个二三十万人,对外就可以号称百万大军,有时候实际的兵马可能比这个数字还要少。

不过即便是这么些兵马,军人的如厕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要是一两个人野外露宿还好,这么多的兵马,如厕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一般会修建战地厕所。

古代当军队来到某一个新的驻扎地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有这三件:第一,扎帐篷;第二,修建锅灶;第三,修厕所。修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所用的厕所,可是极为讲究的。

修厕所最重要的是选址。

一般会选择远离水源,远离厨房,同时又不能离营地太远,不然士兵难以及时归队。修的时候要选在河流的下游以及风向的下方,前者是为了避免污染水源,后者则是为了避免因气味泄露而暴露军队行军的位置甚至是方向。

修厕所还有几大“要点”,比如一定要深,要隐蔽,还要简便实用,以便可以快速掩埋处理。

修建战地厕所有几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因为远离厨房和水源,可以保证大军的饮食和水源的安全问题;第二,可以避免因大军随地大小便而产生的气味暴露出大军的位置;第三,如厕后,会用泥土掩埋,可以避免苍蝇过多,可以有效防止细菌、病菌的传播,有助于减少瘟疫或者其他不必要的伤亡。

在必要的时候,这些可以收集起来作为生化武器,在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这些收集而成的“生化武器”可以用于守城,效果应是很不错的。

西子湖畔

西子湖畔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我必须夸奖一下提问者,能操这份儿心,你天生就是当兵马大元帅的料!

俗话说,人有三急:尿急(小便) ,便急(大便),屁急;又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一个人的屎尿屁都憋不住,更何况是百万大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兵马吃了粮草就会排泄,大小便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又必须要认真对待,否则一定会受到大小便的惩罚!

古代行军打仗,动辄就是数十上百万大军,如果不好好解决大小便问题,是很危险的。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孙膑“减灶退敌”的故事,用不断减少的炉灶数目,制造士兵减少的假象,让敌人上当受骗。可见,古代会根据炉灶的数量来判断敌人的兵力。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大小便。

古代大军在不打仗时,首要的任务是安营扎寨,至少要干这三件事:

一是搭帐篷,是用来睡觉的,不睡觉就没有精力。

二是埋灶做饭,是用来做饭的,不吃饭就没有体力。

三是挖坑大小便,是用来拉屎尿尿的,不大小便就憋死了。

如果一个人大小便,就地解决就行,但数十万就不行了。

当兵的大小便,肯定不会距离营帐太远,数十万人拉屎尿尿,一是污染空气,臭不可闻;二是污染水源,导致瘟疫;三是也引来苍蝇,传播疾病……总之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解决这个重大问题,古代军队都会派人专门挖坑,用于大军排泄,不可以随意大小便。等大军开拔时,还要把粪坑全部掩埋,以免污染环境,同时避免敌人根据粪坑判断自己兵力。

挖粪坑是有讲究的,必须挖在大军营寨的上风口,以免“大风起兮味儿飞扬”。

如果是长期驻扎,临时粪坑就不行了,必须搭建专门的野外厕所,可以遮风避雨,并且定期对粪便进行清理。不然,万一遇到一场暴雨,粪坑泡汤,四处乱流,那场面不忍直视。

解决拉屎尿尿问题最好的还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比如蒙古大军。

蒙古大军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极快,来去如风,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期驻扎,所以他们的大小便一般不用特别处理,反正呆两天就扯呼了,扔到那里爱谁管谁管。

对守城的士兵而言,粪便还有一个终极用途——不是种菜当肥料,而是当作武器。

古代守城时是无所不用的,比如滚木、礌石、开水、桐油等等……富含各种细菌病毒的粪便也可以作为毒药,涂抹在在箭矢上,一旦中伤就没救。

还有一种更恐怖的终级防御,用开把粪便冲开,做成屎汤,从城墙上兜头泼去!那味道……保管让攻城士兵终身难忘,留下心理阴影。

Suki♥

Suki♥

很简单:小便随地,大便有坑。

虽然古代人对于厕所的概念没有现代人这么讲究,但是这种“五谷杂粮轮回之所”也是必须要有的。

古代行军,如果在休息途中,会专门找一块地,如树林啊,山沟啊,随意什么地方都可以,又环保又能做天然肥料。

如果攻入城中,那就更好办了,所有地方皆可以为厕。这个不是笔者胡诌,在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所著作的《东史郎日记》中,曾记载日军官兵攻占上海之后,随处大便,不管是豪宅还是贫民屋,劈了桌椅家具烤火,在屋中随便大小便,甚至将污秽排泄在别人的米缸之中,很是龌龊。

古代行军在扎营的时候,一般会提前选择离开水源较远的地方挖上几个大坑,然后上面放上两排横木,每个大坑可以一次供30-40个士兵同时使用,还会将烧过的柴灰倒在里面,可以起到除臭作用。

大军开拔之后,这些粪便就会当地百姓处理,在那个没有化肥尿素的年代,这些可是天然好肥料,就是小心别掉进去,这种大坑有时候深则几米,掉进去容易丢命。掏干净后,直接用挖出的土掩埋即可,为的是防止有儿童跌入。

I'm Lucy.

I'm Lucy.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有一点需事先说明----古代军争,是极少出现单个势力投入百万大军到一场战役的情况。

那动辄百万大军的说法,大多数来自小说和影视作品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譬如曹操下赤壁的八十三万就是小说扯淡,实则最多二、三十万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进攻方为威慑敌人,往往将自身兵力强行夸大,其关键词就是“号称”。(譬如苻坚南征时的“号称百万”,实际抵达前线的也就几十万人;孙权攻合肥时“号称十万”,但以当时江东的实力,绝不可能有十万之多。)

对外征战为的就是一统,而想一统就说明天下尚未统一,天下尚未统一则国内领土人口必定有限;像这样的情况,能出兵几十万已是巍然大国。


虽然说实际战争的兵员没有那么大,但几十万人毕竟不是小数。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古籍内容上,揣测古代军队是如何解决厕所这一问题。

“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

----《通典

“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

----《练兵实纪

“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

----《练兵实纪

以上,为李靖和戚继光的治军之法。由此可见,著名的军事统帅在上厕所这个问题上,是下足了功夫的。

考核一个军事统帅的能力,治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而如厕问题,是治军要素里很严谨的一环。

当然,相比起农耕文明军队的严谨态度,古代的游牧文明军队在这个问题上倒是选择了不加约束、放飞自我。

游牧军队并没有要求在扎营时建造厕所,只是规定了一个地方统一解决,且也不考虑加以掩埋,大不了换处安营,毕竟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来去如风。

quillkong

quillkong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想说的是在战争中人的思想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打仗的时候人的意识都是淡薄的,特别是激烈的战斗中。人的神经中枢是处于及其兴奋的状态,是不会多想的,想的只是打打打,杀杀杀,就像人喝醉酒或者及其愤怒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脑意识已经处于及其亢奋的状态,只想着打仗,杀红了眼那会想其他的。因为这个时候人的其他器官已经没有了感觉,其实不只是大小便这些事,包括不少反映战争的纪实和纪录片中都有描述,士兵负伤时一般不会对士兵没有太大的影响,有的伤口受伤了都没有感觉,甚至骨头被打断都是一个劲的冲锋,因为这是由于精神的高度紧张,肌肉的高度收缩,痛感神经上已经没有那么敏感了, 所以一般不会有这方面的想法。一般都是打仗前解决或者等到战争结束士兵能活着下来,想怎么解决怎么解决。如果就是战争途中遇到这情况,只能说明这个士兵分心了,去打仗老想着拉便便,但是就算是有,也都是直接拉到裤子里,哪还有心情去管这些,战场上你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aaronwon

aaronwon

这个问题十分有趣,不管东西方,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意识到很多问题,诸如排泄物,包括中国古代在内,对于军营的设置有着明确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厕所必须远离水源地和粮草,以免不洁净的排泄物造成污染,引发传染病,这会导致军队战斗力大幅降低,非战斗减员在很多时候比敌人的刀剑还要可怕。

现代军营都有专门的处置大小便规定,比如驻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偏远哨所的美军军营,会定期将大便收集起来,浇上汽油烧掉,这个活儿可不是普通大兵愿意参加的,通产都是违反军纪的士兵被派去干这活儿,干活儿的时候也必须戴上防毒面具,否则,燃烧的大便足以将人活活臭晕,如果想体验这种感觉,您可以用微波炉ding个榴莲试试,看看自己能忍多久。

根据冷战结束后的一些回忆录,苏联红军在入侵阿富汗的时候,就饱受营区不清洁带来的非战斗减员,大批苏军士兵几乎刚到阿富汗不久就住进了医院,原因很简单,苏军营地的厕所距离水源和伙房很近,苏军的炊事兵上完厕所不注意个人清洁,直接就去制作食物,大肠杆菌等泛滥,导致苏军军营内痢疾等疾病流行,加上苏联生产的药物不够有效,在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后,苏军才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条例。

相比之下,美军就比较注意这一点了,在阿富汗的美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基本都是依靠大量纯净水,而不是就地取水,为的就是避免当年苏军的覆辙。客观的说,美军内部的一系列运转规定,让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高于大部分其他国家军队,发现问题并按规定上报的任何官兵,不用担心被报复等问题。

sk的娃娃

sk的娃娃

人类一次排便量大约为300到500克,我们取个中间值450克。古代打仗都是靠人数优势,一次出征都是上万上十万。假设一天只有一半人排便,一天粪便量就是2千到2万斤之间。

这么大的粪便量,处理起来很麻烦。而且粪便还很容易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出了很多书。比如说唐代李卫公兵法、戚继光《练兵实纪》。

上面写道:在扎住营帐当时就要挖好粪坑,同时,无论是驻扎还是行军,都不允许随地大小便。驻扎当时必须去规定地方解决,行军时不准下队,休息时才可解决(就地掩埋)。

古代收集这些粪便,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疾病。他们通常还用来当做武器,特别是在投石器发明之后。会将粪便放在容器当中,通过投石器,投掷到城墙内。

也会在箭尖上沾上粪便,之后射向敌人,为的是让受伤的士兵感染。特别是到了攻城战的时候,有些时候还会将粪便加热。之后从城墙往下倾倒,那酸爽不敢想象。

Δ配图

变废为宝,古人做得非常到位。纵观古代战争历史,古人对于如厕管的比较严。当做武器的还是比较少,主要是为了避免瘟疫的发生。

haffry

haffry

我小时农村在田里干活时地里很少有茅房,一般背着人就解决了,女同志大便就去简易的小茅房。我想战场上不会有芧坑,扎营休息的地方,如果部队里有女同志会有茅厕。否则不会建茅房。花木兰可能是通信兵或勤务兵,很少接触战士,不可能有人不知道她是女人,只是当兵的不知道。

荷小彤

荷小彤

这个问题提的挺有水平,上厕所在古代军队里是件大事。

不过先说明一点,花木兰是文学形象,不一定有真人,但古代军队有时确实会有女人,还出现过平阳公主这样的女性将领。

一、上厕所对打仗的重要性

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在古代战争中,粪便是一种非常重要、需要集中管理的资源。

军队管理粪便的作用大概有四:

1、作为武器,主要是用在守城战里,加热后往敌人身上一泼...也有涂在箭头上,受伤的敌人非常容易因感染而死。

(守城战能用的花样其实还挺多的)

2、用来灭火,也是在守城战里,史书中也记载过把粪便浇在房顶上,防止攻城方火箭、火弹的例子。

3、粮尽援绝的时候...还可以吃。公元前 15 世纪的埃及亡灵书中,特别提到“愿死者在来生绝不食粪饮尿”,当时埃及围城战很多,鬼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为了保命,守城者有时会吔屎)

4、最最最重要的,防止疾病流行。粪便处理是军队卫生条件的重要一环,如果处理不好大量的排泄物,非常容易污染水源、滋生蝇虫,最后带来疾病和瘟疫。

所以,即使在古代,中国军队都有系统的“粪便管理方案”,还被写进过兵书。


二、古代军队怎么上厕所

对于守城、行军来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守城有茅房,行军的话路边就可以了。战场上更好办,短兵厮杀时,人会下意识地控制住排泄,哦,吓尿了的不算...

最麻烦的是野外扎营。古代战争中,双方一对峙就有可能几个月、几年,成千上万的士兵每天都要吃喝拉撒。

(营盘既是防御工事,也是生活区)


为了卫生考虑,不能允许士兵在营地随便解决,但也没人会跑几里路去解个手,万一憋不住呢?所以,古人通过实践总结了一套经验:挖公共厕所。

唐代的李卫公兵法,详细介绍了唐代军队扎营的全过程,其中专门提到了“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就是说,唐军扎营完就得马上挖茅坑,每两队要挖一个公共厕所(就是一个大坑)。

(李卫公兵法的作者是唐代名将李靖)

书中还强调,厕所要离水源和贮藏粮食地足够远,离营房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掩埋焚烧;重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要隔离等等。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还制定了士兵和役夫的“如厕条例”:

1、白天,役夫外出如厕必须登记;

“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

2、晚上,骑兵、车兵只能在营地内的厕坑中方便,不得外出如厕;

“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

总之,在古代军队中,公共厕所虽然简陋,但是规矩完善,“厕所管理”也被看成是保证卫生、方便管理、减少逃兵的重要环节。

由此可见,古代人对战争的认识也是很细致、很全面的,正规军与乌合之众的差别、合格将领与不合格将领的区别,在这一方面也有体现。

趴熊猫

趴熊猫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