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他们是怎么解决如厕问题的?
![卢璐说](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卢璐说
第一、百万大军多是号称,实际上以古代落后的交通运输能力,没有哪个国家能组织上百万大军同时作战。史书有载的唯一一次百万大军作战,是隋炀帝初征高丽。612年隋炀帝率领113万大军征辽,运送粮食的民夫达到200万人。看上去数字很多,实际上隋军能越过辽河到达前线的也就30多万人。隋军就连这30万人的后勤保障的无法做到,士兵走到一半就断粮,随即大败。
第二、古代军队非常重视士兵如厕问题,倒不是领导关怀下属,主要是怕因粪便处理不当引发瘟疫。通常会在大军驻扎营地附近、远离水源处挖很多大坑,供士兵如厕;离开时随即掩埋。
第三、此外,粪便还是守城利器,号“金汁”。守城方把粪便煮沸,从城墙上倾泻而下。攻城的敌军被金汁烫伤后,因为粪便污浊,伤口容易腐烂,不利于敌军恢复。就算烫不死你,也得恶心死你。
![澜絮](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澜絮
行伍之中,一切从简。
如厕是个大问题。人吃五谷杂粮,都是要拉屎的。你信不信?范冰冰、苏菲玛索、撕佳丽.约翰逊都是会拉屎的?
如此看来,身材匀称、满脸油彩、酷酷的特种兵也是会拉屎的。
行伍之中拉屎,从古到今都并没有多大的改进:拉野屎为主,能搭个帐篷就算奢侈了。现代军队里面,拉屎这个问题,其实跟曹操他们那个年代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顶多看起来高档一点:
这是个制式厕所帐篷。实际上在古代,为了避免“风吹屁屁冷”的问题,也会有类似的帐篷的,不过只有高级军官才可以享用。
就算在现代,解决“一号”、“二号”问题,也不是随时都能有奢华的帐篷的,很多时候是用这个解决:
不但会风吹屁屁冷,还有一个问题:暴露目标。所以通常都要用容器收纳起来,再埋掉。也可以挖个坑,直接埋掉。这里就要用到咱们陆军神器:工兵锹。联想到工兵锹还能用来煎蛋,你不得不为陆军兄弟强悍的神经感到五体投地。
风吹屁屁冷并不是最大的痛苦——有蚊子在,你的屁屁不会太怕冷的,万一它咬歪了咬到蛋蛋,你会痛不欲生的,相信我。
所以,拉野屎的时候,最好在旁边点一堆树叶,用烟熏。
实际上,在军队里,尤其是野战的时候,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我们出野外的时候,都要念一遍口诀:吃喝拉撒睡,或者吃穿住用行,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周全,否则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就会傻眼的!
女兵的出现不是让麻烦翻番,而是直接乘方。
吃饭是野炊;
喝水靠缘分;
拉撒刚才讲了;
睡觉靠人品。
所以,尽管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军人实际上是我的敌人,但是我对这个群体的所有人,不管你是穿哪个制服,属于哪个集团,为谁扛枪打仗,都是抱有一种同命相怜的感情的: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lolo](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lolo
如果是危急当头只能是””同归于尽,臭死双方“”!平时肯定是常归操作!
![吉童鞋的旅行路](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吉童鞋的旅行路
古代行军打仗如何解决上厕所问题,历来是后勤中与粮草供应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发达的冷兵器时代,长途跋涉出征在外的将士们是如何解决的呢?古人很智慧,土人有土办法——流动的简易型战地厕所。
据三国志-蜀书五记载:“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这里的“圊溷”,就是三国时期的战地厕所。战地厕所一般就是简易厕所,因陋就简,因势而建,在山脚下在沟底处,或地凹壕沟处,古代将领统兵在外,安营扎寨时,厕所一般是要修建的,而且必须远离厨房和水源,建在下风口处,要足够深、足够隐蔽,能快速搭建快速掩埋。当然不掩埋也可以,如果当地农民们能快速运走施于田地,也是免费的上等的农家肥,所谓庄稼一枝花全作粪当家吗!
古代行军打仗,士兵基本上是喝生水,或者喝露天亚干净的水,往往导致大批的腹泻和痢疾。即使修建了象“圊溷”的厕所,一旦卫生处理不妥,就会在军中产生大规模传染疾病。隋炀帝杨广率百万大军首征高句丽时,由于没处理好厕所(排泄)问题,遇上了“大疫”,在史料记载,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率领的大军行进到长陵道时,军队中曾爆发了“疫疾”,主要是关中一带的士兵到了东北,水土不服,加之厕所排泄物没处理好,造成疫菌传播,部队战斗力自然下降,弄不好还会死人。
![Youren2010](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Youren2010
古代在百万大军行军之时,如何解决如厕问题,这个就得分情况来看。
将心比心若是在行军途中。突然有士兵想上厕所,我们将心比心一下,若是在野外没有厕所你会怎么办?不还是找一个地方随地解决。这也是古人的解决方式,毕竟是野外,又是行军途中,难道还停下来挖一个厕所吗?当然等级高一点的就可以有一个移动厕所,比如皇帝,在马桶发明之后,马桶是随行一起的。
若是安营扎寨了,没有命令士兵当然就不能乱跑了,如果是没有军纪的军队就另当别论。有严明纪律的军队,安营扎寨之后,会在营区内挖N个简易的茅厕出来,这时候上厕所的问题就解决了,也不用担心士兵乱跑出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细作、被俘虏等等情况倍增。
至少在野外,普通士兵行径途中遇到上厕所的问题,当然会选择随地解决。像是等级高一点的就会有一个移动马桶。但是若是在营区,当然就还是会挖一个简易的茅厕出来的。所以当年充军的妇女就负责清理茅厕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药片姑娘](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药片姑娘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没有飞机坦克大炮,两军交战,多用刀剑,弓箭,矛盾等兵器,也会依靠兵法战术等制敌取胜,但更多时候,战争胜负还取决于两军作战人数的多少。
根据历史记载,几十万军队的交战不在少数,也许存在夸大的记载,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秦赵的长平之战,赵国士兵被斩杀45万,秦国超过一半,即使除去夸大的成分,也是有几十万,不算少数。
如此大规模的战斗,后勤保障上肯定是个很大的问题,更何况以当时是条件而言,单单解决上厕所这点已经足够头疼,十几万大军啊!同时有几万个人同时上厕所的概率应该也不小。
总不能随地大小便吧?
其实古人对如厕问题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处理不好会很危险!
粪便不及时清理或处理不好,容易招来蚊虫苍蝇,继而传播细菌,甚至会引发瘟疫,这样部队还没开始打仗肯定已经病亡,失去战斗力。
再者,随地大小便容易暴露部队行踪,在靠出奇兵制胜的古代战场是大忌,所以在行军打仗部队驻扎之前第一个建造的就是茅房。
另外,粪便还能当作武器使用,守城的军队在没有武器的时候,会用粪便当作武器,在城楼之上迎头浇下。或进攻方会将粪缸作为武器,将其放在投石器上当成石头发射出去。
别以为如厕只是一件小事,若是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大事的了。
古代是这样,在现代也如此,随着经济进步发展,除了在追求干净卫生,更实际体验享受层面。
![大嘴康](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大嘴康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古代动辄百万大军,可实际上有个二三十万人,对外就可以号称百万大军,有时候实际的兵马可能比这个数字还要少。
不过即便是这么些兵马,军人的如厕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要是一两个人野外露宿还好,这么多的兵马,如厕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一般会修建战地厕所。
古代当军队来到某一个新的驻扎地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有这三件:第一,扎帐篷;第二,修建锅灶;第三,修厕所。修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所用的厕所,可是极为讲究的。
修厕所最重要的是选址。
一般会选择远离水源,远离厨房,同时又不能离营地太远,不然士兵难以及时归队。修的时候要选在河流的下游以及风向的下方,前者是为了避免污染水源,后者则是为了避免因气味泄露而暴露军队行军的位置甚至是方向。
修厕所还有几大“要点”,比如一定要深,要隐蔽,还要简便实用,以便可以快速掩埋处理。
修建战地厕所有几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因为远离厨房和水源,可以保证大军的饮食和水源的安全问题;第二,可以避免因大军随地大小便而产生的气味暴露出大军的位置;第三,如厕后,会用泥土掩埋,可以避免苍蝇过多,可以有效防止细菌、病菌的传播,有助于减少瘟疫或者其他不必要的伤亡。
在必要的时候,这些可以收集起来作为生化武器,在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这些收集而成的“生化武器”可以用于守城,效果应是很不错的。
![西子湖畔](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西子湖畔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我必须夸奖一下提问者,能操这份儿心,你天生就是当兵马大元帅的料!
俗话说,人有三急:尿急(小便) ,便急(大便),屁急;又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一个人的屎尿屁都憋不住,更何况是百万大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兵马吃了粮草就会排泄,大小便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又必须要认真对待,否则一定会受到大小便的惩罚!
古代行军打仗,动辄就是数十上百万大军,如果不好好解决大小便问题,是很危险的。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孙膑“减灶退敌”的故事,用不断减少的炉灶数目,制造士兵减少的假象,让敌人上当受骗。可见,古代会根据炉灶的数量来判断敌人的兵力。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大小便。
古代大军在不打仗时,首要的任务是安营扎寨,至少要干这三件事:
一是搭帐篷,是用来睡觉的,不睡觉就没有精力。
二是埋灶做饭,是用来做饭的,不吃饭就没有体力。
三是挖坑大小便,是用来拉屎尿尿的,不大小便就憋死了。
如果一个人大小便,就地解决就行,但数十万就不行了。
当兵的大小便,肯定不会距离营帐太远,数十万人拉屎尿尿,一是污染空气,臭不可闻;二是污染水源,导致瘟疫;三是也引来苍蝇,传播疾病……总之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解决这个重大问题,古代军队都会派人专门挖坑,用于大军排泄,不可以随意大小便。等大军开拔时,还要把粪坑全部掩埋,以免污染环境,同时避免敌人根据粪坑判断自己兵力。
挖粪坑是有讲究的,必须挖在大军营寨的上风口,以免“大风起兮味儿飞扬”。
如果是长期驻扎,临时粪坑就不行了,必须搭建专门的野外厕所,可以遮风避雨,并且定期对粪便进行清理。不然,万一遇到一场暴雨,粪坑泡汤,四处乱流,那场面不忍直视。
解决拉屎尿尿问题最好的还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比如蒙古大军。
蒙古大军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极快,来去如风,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期驻扎,所以他们的大小便一般不用特别处理,反正呆两天就扯呼了,扔到那里爱谁管谁管。
对守城的士兵而言,粪便还有一个终极用途——不是种菜当肥料,而是当作武器。
古代守城时是无所不用的,比如滚木、礌石、开水、桐油等等……富含各种细菌病毒的粪便也可以作为毒药,涂抹在在箭矢上,一旦中伤就没救。
还有一种更恐怖的终级防御,用开把粪便冲开,做成屎汤,从城墙上兜头泼去!那味道……保管让攻城士兵终身难忘,留下心理阴影。
![Suki♥](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Suki♥
很简单:小便随地,大便有坑。
虽然古代人对于厕所的概念没有现代人这么讲究,但是这种“五谷杂粮轮回之所”也是必须要有的。
古代行军,如果在休息途中,会专门找一块地,如树林啊,山沟啊,随意什么地方都可以,又环保又能做天然肥料。
如果攻入城中,那就更好办了,所有地方皆可以为厕。这个不是笔者胡诌,在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所著作的《东史郎日记》中,曾记载日军官兵攻占上海之后,随处大便,不管是豪宅还是贫民屋,劈了桌椅家具烤火,在屋中随便大小便,甚至将污秽排泄在别人的米缸之中,很是龌龊。
古代行军在扎营的时候,一般会提前选择离开水源较远的地方挖上几个大坑,然后上面放上两排横木,每个大坑可以一次供30-40个士兵同时使用,还会将烧过的柴灰倒在里面,可以起到除臭作用。
大军开拔之后,这些粪便就会当地百姓处理,在那个没有化肥尿素的年代,这些可是天然好肥料,就是小心别掉进去,这种大坑有时候深则几米,掉进去容易丢命。掏干净后,直接用挖出的土掩埋即可,为的是防止有儿童跌入。
![I'm Lucy.](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I'm Lucy.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有一点需事先说明----古代军争,是极少出现单个势力投入百万大军到一场战役的情况。
那动辄百万大军的说法,大多数来自小说和影视作品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譬如曹操下赤壁的八十三万就是小说扯淡,实则最多二、三十万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进攻方为威慑敌人,往往将自身兵力强行夸大,其关键词就是“号称”。(譬如苻坚南征时的“号称百万”,实际抵达前线的也就几十万人;孙权攻合肥时“号称十万”,但以当时江东的实力,绝不可能有十万之多。)
对外征战为的就是一统,而想一统就说明天下尚未统一,天下尚未统一则国内领土人口必定有限;像这样的情况,能出兵几十万已是巍然大国。
虽然说实际战争的兵员没有那么大,但几十万人毕竟不是小数。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古籍内容上,揣测古代军队是如何解决厕所这一问题。
“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
----《通典》
“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
----《练兵实纪》
“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
----《练兵实纪》
以上,为李靖和戚继光的治军之法。由此可见,著名的军事统帅在上厕所这个问题上,是下足了功夫的。
考核一个军事统帅的能力,治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而如厕问题,是治军要素里很严谨的一环。
当然,相比起农耕文明军队的严谨态度,古代的游牧文明军队在这个问题上倒是选择了不加约束、放飞自我。
游牧军队并没有要求在扎营时建造厕所,只是规定了一个地方统一解决,且也不考虑加以掩埋,大不了换处安营,毕竟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来去如风。
![quillkong](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quillkong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想说的是在战争中人的思想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打仗的时候人的意识都是淡薄的,特别是激烈的战斗中。人的神经中枢是处于及其兴奋的状态,是不会多想的,想的只是打打打,杀杀杀,就像人喝醉酒或者及其愤怒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脑意识已经处于及其亢奋的状态,只想着打仗,杀红了眼那会想其他的。因为这个时候人的其他器官已经没有了感觉,其实不只是大小便这些事,包括不少反映战争的纪实和纪录片中都有描述,士兵负伤时一般不会对士兵没有太大的影响,有的伤口受伤了都没有感觉,甚至骨头被打断都是一个劲的冲锋,因为这是由于精神的高度紧张,肌肉的高度收缩,痛感神经上已经没有那么敏感了, 所以一般不会有这方面的想法。一般都是打仗前解决或者等到战争结束士兵能活着下来,想怎么解决怎么解决。如果就是战争途中遇到这情况,只能说明这个士兵分心了,去打仗老想着拉便便,但是就算是有,也都是直接拉到裤子里,哪还有心情去管这些,战场上你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aaronwon](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aaronwon
这个问题十分有趣,不管东西方,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意识到很多问题,诸如排泄物,包括中国古代在内,对于军营的设置有着明确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厕所必须远离水源地和粮草,以免不洁净的排泄物造成污染,引发传染病,这会导致军队战斗力大幅降低,非战斗减员在很多时候比敌人的刀剑还要可怕。
现代军营都有专门的处置大小便规定,比如驻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偏远哨所的美军军营,会定期将大便收集起来,浇上汽油烧掉,这个活儿可不是普通大兵愿意参加的,通产都是违反军纪的士兵被派去干这活儿,干活儿的时候也必须戴上防毒面具,否则,燃烧的大便足以将人活活臭晕,如果想体验这种感觉,您可以用微波炉ding个榴莲试试,看看自己能忍多久。
根据冷战结束后的一些回忆录,苏联红军在入侵阿富汗的时候,就饱受营区不清洁带来的非战斗减员,大批苏军士兵几乎刚到阿富汗不久就住进了医院,原因很简单,苏军营地的厕所距离水源和伙房很近,苏军的炊事兵上完厕所不注意个人清洁,直接就去制作食物,大肠杆菌等泛滥,导致苏军军营内痢疾等疾病流行,加上苏联生产的药物不够有效,在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后,苏军才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条例。
相比之下,美军就比较注意这一点了,在阿富汗的美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基本都是依靠大量纯净水,而不是就地取水,为的就是避免当年苏军的覆辙。客观的说,美军内部的一系列运转规定,让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高于大部分其他国家军队,发现问题并按规定上报的任何官兵,不用担心被报复等问题。
![sk的娃娃](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sk的娃娃
人类一次排便量大约为300到500克,我们取个中间值450克。古代打仗都是靠人数优势,一次出征都是上万上十万。假设一天只有一半人排便,一天粪便量就是2千到2万斤之间。
这么大的粪便量,处理起来很麻烦。而且粪便还很容易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出了很多书。比如说唐代李卫公兵法、戚继光《练兵实纪》。
上面写道:在扎住营帐当时就要挖好粪坑,同时,无论是驻扎还是行军,都不允许随地大小便。驻扎当时必须去规定地方解决,行军时不准下队,休息时才可解决(就地掩埋)。
古代收集这些粪便,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疾病。他们通常还用来当做武器,特别是在投石器发明之后。会将粪便放在容器当中,通过投石器,投掷到城墙内。
也会在箭尖上沾上粪便,之后射向敌人,为的是让受伤的士兵感染。特别是到了攻城战的时候,有些时候还会将粪便加热。之后从城墙往下倾倒,那酸爽不敢想象。
Δ配图
变废为宝,古人做得非常到位。纵观古代战争历史,古人对于如厕管的比较严。当做武器的还是比较少,主要是为了避免瘟疫的发生。
![haffry](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haffry
我小时农村在田里干活时地里很少有茅房,一般背着人就解决了,女同志大便就去简易的小茅房。我想战场上不会有芧坑,扎营休息的地方,如果部队里有女同志会有茅厕。否则不会建茅房。花木兰可能是通信兵或勤务兵,很少接触战士,不可能有人不知道她是女人,只是当兵的不知道。
![荷小彤](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荷小彤
这个问题提的挺有水平,上厕所在古代军队里是件大事。
不过先说明一点,花木兰是文学形象,不一定有真人,但古代军队有时确实会有女人,还出现过平阳公主这样的女性将领。
一、上厕所对打仗的重要性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在古代战争中,粪便是一种非常重要、需要集中管理的资源。
军队管理粪便的作用大概有四:
1、作为武器,主要是用在守城战里,加热后往敌人身上一泼...也有涂在箭头上,受伤的敌人非常容易因感染而死。
(守城战能用的花样其实还挺多的)
2、用来灭火,也是在守城战里,史书中也记载过把粪便浇在房顶上,防止攻城方火箭、火弹的例子。
3、粮尽援绝的时候...还可以吃。公元前 15 世纪的埃及亡灵书中,特别提到“愿死者在来生绝不食粪饮尿”,当时埃及围城战很多,鬼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为了保命,守城者有时会吔屎)
4、最最最重要的,防止疾病流行。粪便处理是军队卫生条件的重要一环,如果处理不好大量的排泄物,非常容易污染水源、滋生蝇虫,最后带来疾病和瘟疫。
所以,即使在古代,中国军队都有系统的“粪便管理方案”,还被写进过兵书。
对于守城、行军来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守城有茅房,行军的话路边就可以了。战场上更好办,短兵厮杀时,人会下意识地控制住排泄,哦,吓尿了的不算...
最麻烦的是野外扎营。古代战争中,双方一对峙就有可能几个月、几年,成千上万的士兵每天都要吃喝拉撒。
(营盘既是防御工事,也是生活区)
为了卫生考虑,不能允许士兵在营地随便解决,但也没人会跑几里路去解个手,万一憋不住呢?所以,古人通过实践总结了一套经验:挖公共厕所。
唐代的李卫公兵法,详细介绍了唐代军队扎营的全过程,其中专门提到了“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就是说,唐军扎营完就得马上挖茅坑,每两队要挖一个公共厕所(就是一个大坑)。
(李卫公兵法的作者是唐代名将李靖)
书中还强调,厕所要离水源和贮藏粮食地足够远,离营房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掩埋焚烧;重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要隔离等等。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还制定了士兵和役夫的“如厕条例”:
1、白天,役夫外出如厕必须登记;
“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2、晚上,骑兵、车兵只能在营地内的厕坑中方便,不得外出如厕;
“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总之,在古代军队中,公共厕所虽然简陋,但是规矩完善,“厕所管理”也被看成是保证卫生、方便管理、减少逃兵的重要环节。
由此可见,古代人对战争的认识也是很细致、很全面的,正规军与乌合之众的差别、合格将领与不合格将领的区别,在这一方面也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