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有没有被夸大?如果有他为什么会被后世称为兵仙?
我是太阳
一、充斥假史的淮阴侯列传
韩信绝对是历史上牛逼吹最大的人,之所以吹那么大,那是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粉丝——司马迁带头吹,后人跟风吹。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一本纪传体史书,以王侯将相的事迹为传,以天子的事迹为纪,而韩信的事迹,被专门收录在淮阴侯列传这一章节中。
淮阴侯列传和《史记》其他篇章,特别是汉军将领的篇章有截然不同的特点。
一是,超长篇的对话。
二是,暧昧不清的表述。
三是,不靠谱的战术描写,大量战前谋算,双方怎么商定作战计划都记录清楚。
三大特点意味着关于韩信的记录,极有可能来自于非官方的,立场非常值得怀疑之人的口口相传,而最大嫌疑就是韩信的谋士蒯彻,蒯彻一辈子最值得吹嘘的事,就是鼓动韩信造反,出于扬名立万的目的,很难保其不会对旧主韩信大吹特吹,而韩信的悲剧收场让同样坎坷的司马迁感同身受,于是采纳了这等不靠谱的记录,一两百年后,原始资料消失,当事人过世,《史记》就成为了唯一的记录,后人只能跟风吹了。
二、超长篇对话淮阴侯列传有两篇长段对话,其一是在汉中刘邦问策,其二是蒯彻劝韩信自立。对话长度占了全篇1/4以上。
受限于记录难度,在纸张发明之前,文字记录都是惜字如金的,汉中策到底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很值得怀疑。
而蒯彻劝反更是私密对话,怎么流传出来的?
三、暧昧不清的表述四、不靠谱的战术描写五、假史中的真实部分tinify
感谢邀请。
韩信是否被夸大?这个问题我要这样问楼主:"没有韩信,刘邦是否可以打下天下?"
韩信,确实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战将,在他的统帅下,刘邦一方节节胜利,不仅战胜秦朝的军队,而且打败了项羽的部队,可谓战无不胜。
"成则王侯败则寇"。刘邦、韩信集团最终胜利了。历史上韩信被称为兵仙,已是事实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推翻呢?
Labou_Xuan
韩信是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与萧何、张良等人并称为“汉初三杰”。韩信的一生充满曲折,早期贫困,中期建功立业,裂土封王,后期遭到刘邦的猜忌,被逼谋反失败,最终被秘密处死。
他的结局,在旁观者看来,多少还是令人感到惋惜的。
后世有人对于韩信的军事指挥才能,评价很高,其中以“兵仙”的说法,最为众人所熟知。那么,韩信被称之为“兵仙”,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过于夸大了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了解,韩信的“兵仙”一说,是怎么一回事。
“兵仙”韩信的说法,是出自明代茅坤的史记钞。在宋代的时候,逐渐形成了文本细读、评点的风气,到了明代,这种现象达到兴盛阶段。
这个史记钞,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本读书笔记。它是明代人物茅坤,在读了《史记》的基础之上,节选其中的部分内容,稍作点评后汇聚而成的作品。
茅坤在史记钞中说道“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茅坤对韩信作出“兵仙”的评价,老爹觉得,有点站不住脚。
从这个评论的原文,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茅坤对韩信作出“兵仙”的评价,是以韩信取得的战绩,以及他为了获得这样的战绩,所付出的代价多少为依据的。
虽然说韩信的军事指挥才能,的确是非常出众,并且所取得的战绩,也是很出色。但是,仅仅如此,并不能冠之以“兵仙”的称号。
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相信大家都玩过。我们用这款游戏中的相关术语,来解释为什么韩信,还不足以被称之为“兵仙”的原因。

一个吊打钻石局玩家的游戏高手,虽然也是“高手”,但是,他还不足以被称之为真正的游戏高手。
这两者的差异,就在于,对手的水平差异。
同样的道理,跟韩信同处一个时代的军事指挥高手,并没有非常出色的人物。甚至可以说,在秦末汉初时期的军事指挥方面,能够和韩信相提并论的人,一个都没有。
但是,这样一来,反而不能保证韩信“兵仙”一说的含金量。
V同学
韩信这算名副其实吧。
不到30岁就成为刘邦的大将军,在楚汉相争时成为决定性力量。
他虽然只活了短短35年左右,但在中国历代名将中,属于声望最顶尖的那一小撮,所以有“兵仙”或“兵圣”之誉。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取得天下后有一次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他问群臣:自己实力较弱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不可一世的项羽最终却失去了天下?群臣的回答花样繁多,但都没有让到刘邦满意。最后,他公布标准答案如下:“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然而,不到一年,刘邦就伪游云梦,诈捕了三杰之一的韩信。韩信的第一反应是:“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虽然脸皮厚,也不愿意接受韩信的指责,所以他没有当即杀死韩信,只是找借口拿掉了韩信的王封,改封为淮阴侯。
其后,刘邦也尝到了代价,缺少了名将统帅的大汉百战之军,竟然被匈奴兵马围困于白登(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连刘邦也差点未能幸免,最后靠着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冒顿单于的老婆行贿,才侥幸脱险。
因此,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虽然有违历史学的原则,后世的人们却还是忍不住提出来:要是战无不胜的韩信不被贬,有他统帅大军的话,西汉初年是否能够打败匈奴?历史是否能够改写?
反对者或许要说,战争更多取决于国力,个人的作用其实没有那么大。
这一说法对于绝大多数人,也许是适用的,但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两个惊才绝艳之辈,可以颠覆许多常人看来通用的规则。韩信短暂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极其突出的例证。
正如楚汉相争时,萧何劝刘邦的话:“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一直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韩信本人对自己的统帅能力也是极其自负的,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他的指挥能力极限简直没法去测度。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世名将,却因为可悲的政治原因,过早地离开了军事舞台,甚至年纪轻轻就身首异处,从而没能在西汉初年的对外战争中一展身手,真可谓是历史的莫大遗憾!
HELLO菜豆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这是淮阴人著书立说的最早记载。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