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的杨慎所写的《临江仙》,会出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如题,为什么明朝的杨慎所写的临江仙,会出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提到的作品

[穿越]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 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

猫腻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射雕英雄传

南宋年间,随丈夫杨铁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国王子完颜洪烈,却害得丈夫和义兄郭啸天两家家破人亡。郭啸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遗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绝技“降龙十八掌”,更赢...

金庸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神话作品。它寓传奇性、故事性、历史性于一炉,讲述了武王伐纣、灭商兴周的故事。根据原著编绘了这套黑白连环画对原著去芜存精,悉心编绘了十一篇故事,从而使全书情节更紧凑,人物...

祝竺

[作品]三国志演义

中华民族的文化设置是丰富的,像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往往通过留存下来的文化经典著作来表述关于生存、情感等多方面遐思。《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珍藏极品)(共8册)》收录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

罗贯中

[作品]三国

一部二十四史,得从何处说起呢?如果你计较这个问题,请准备蹲二十年“史牢”吧,因为除了“从头说起”,没有第二招;如果你不想受这么大的折腾,倒也不妨由着性子来,想从哪儿说起,就从哪儿说起。比如像我这样,直...

周泽雄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

據明嘉靖壬午刻本影印。

罗贯中

最新跟帖
死角

死角

三国演义》写于杨慎写临江仙之后。《射雕英雄传》中,宋代的故事还引用了元代元好问的雁丘坟中,“问世间情是何物”。。。。。。呢。

lulu一个人

lulu一个人

为什么明朝的杨慎所写的临江仙,会出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当是元末明初人,而临江仙作者杨慎,是明朝中叶人,后人的作品出现在前人的作品中,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嘛,被后人强行添加上去的。

这里有个版本问题。



三国志通俗演义

注意这七个字的题目,才是最初的、罗贯中版本的“三国演义”。

但是,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也不是说他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要写这部书,而是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之后,那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就不断在人们口中流传、歌颂,唐朝杜甫赞叹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宋朝苏轼赞美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元朝更是把这些故事搬上了戏剧、评话舞台,更加贴近了老百姓的生活。

罗贯中老师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在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加工整理,最后联系起来,成就了这部巨著。



临江仙

临江仙是杨慎创作廿一史弹词中的一首,啥叫“廿一史弹词”呢?

是杨慎取材于正史,从三代至元明这一段历史时期,所创作的咏史词,后人又续了明、清等,跟杨慎的创作统称“二十五史弹词”。

其中这首临江仙,实际是歌咏的秦汉历史,讲的是楚汉争霸的英雄事迹,那他怎么成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呢?

这要从小说批评说起。

明清小说批评

明朝小说风靡一时,也随之诞生了许多小说批评,就像前人对《诗经》、《尚书》进行评注一样,小说批评,就是对小说进行评论、评判。

四大名著里面最著名的批评本是脂砚斋批评红楼梦、李卓吾批评西游记、金圣叹批评水浒传以及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

不光批评,他们还评选出了什么“十才子书”、“六才子书”云云。

说起来,读这些古典文学时,我是建议读批评本的,因为可以读到许多你自己理解不到的东西,像脂砚斋评红楼,有传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朋友,是见证曹雪芹著书过程的人,他对《红楼梦》的理解,是最接近原作者的;又如金圣叹评西游,这位老哥有才有趣,评注起来妙语连珠,而且十分任性,他认为《水浒传》七十回之后完全是后人伪作,他压根就不认可宋江招安,所以“腰斩”水浒,只剩下七十回,到大聚义就完事儿了。

这些小说批评者,让我们看到了故事更深的内涵,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毛批《三国演义

毛批《三国演义》是指毛纶、毛宗岗二人共同批评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说真的,四大名著其他三部,我都建议读批评本,唯独毛批三国,不建议读,对,这就是我的个人偏见。

因为毛宗岗父子二人在文学批评中,完全忘记了什么叫客观,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双标,“尊刘贬曹”我没意见,历史上对曹刘二人的评价本就如此,但是你知道,一个人是多面的,曹操奸诈,也有柔情时,刘备仁义,偶尔也腹黑。

罗贯中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虽然大体上也是遵照了历史上的评价“尊刘贬曹”,但对于曹操的优点,并没有一味抹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而毛批里面,凡是有一丁点赞美曹操的地方,都被删掉了。

举个例子,望梅止渴,毛批根本不管曹操为什么要“望梅止渴”,也不顾实际环境是怎样的,就一句话“奸雄面目”。

你这不是有病吗?

读者为什么要看你点评,是为了看到你对“望梅止渴”这件事本身的评论,而不是看你带着刻板印象告诉我曹操是奸雄。

罗贯中的“三国”,是非常生动丰富的英雄故事,毛批的“三国”,是戴着面具的英雄人物;曹操阵营的人,天生脸上写着“奸诈”二字,刘备阵营的人则天生“憨厚仁义”。最可笑的是,像张辽这种跟刘备阵营交情比较好的,又是偏正面评价。

像我这样从小长到大的蜀粉,读毛氏父子的评价,都能引起明显的生理不适感。

另外我diss毛批的原因是,这父子二人除了不客观以外,真是把下流文人的猥琐恶趣味发挥到了极致,七擒孟获评祝融夫人那一段,真是令人恶心,扑面而来的都是“下流”二字,看图:

总之,如果你是《三国演义》的初读者,不建议读毛批版本,虽然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都是毛宗岗父子增改过的,但是不要读带有批评的本子,有条件最好读嘉靖本,是目前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版本。


毛批《三国》与临江仙

前面吐槽了这么多毛批本,是不是毛批就一无是处呢,也不是。

比如,毛批删减了许多原著中的“表”,这些表全文言文写作,是史料中记载的真实内容,读起来实在无聊无趣,也不易读懂,毛父子就进行了删除或简化,读起来更流畅,如果你想读原表,大课翻阅史料,而不是在小说中读历史。



毛宗岗父子另一大贡献就是,把临江仙放在了《三国演义》开篇,作为开篇词。

前面说了,虽然临江仙原本是歌咏秦汉的词,但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很显然三国比楚汉更具有国民度,而临江仙中的英雄迟暮、历史兴衰之感,放在普及度更高的故事中,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对《三国演义》的流传,还是临江仙的传颂,毛氏父子都功不可没。

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实在是点睛之笔,也由此可见,毛氏父子确实有一双慧眼,有丰富的学识,只是限于时代,他们缺少了更大的格局、更开阔的视野,把一部巨作,改得过于脸谱化。


我是@亲亲

我是@亲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就是杨慎的临江仙。楊慎是明代三才子之首,一生仕途坎坷,著述颇丰。

这首词好吗?真的很好!词清句丽,节韵和谐,朗朗上口。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思想呢?千古英雄都随流水去了,世界还是这个样子,让我们借一杯浊酒,尽情谈笑吧!

当然,这是字面上的意思。词的内里,包涵着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而这一点,恰正和《三国演义》小说的主题相吻和。

故《三国演义》选此词为篇首词。即画龙点晴,又平添了几分文釆,可谓锦上添花。

欢迎点评。

扶刘海小姐

扶刘海小姐

杨慎临江仙出自二十一史弹词说秦汉篇,全诗如下:

段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诗曰:

成败兴亡古至今,飞云去乌入销沉。荒郊废冢伤心处,不待田文听鼓琴。

记得东周并入秦,回头楚汉闹乾坤。时来骤雨推潢潦,势败狂风卷片云。

富贵一场鸳枕梦,是非千载马蹄尘。残山剩水年年在,不见谋王图霸人。

剪雪裁冰诗有味,降龙伏虎事曾闻。夜来说到降龙处,今日还寻伏虎人。

伏虎降龙输好汉,谈今说古看书人。休嫌短话成长话,要把新文接旧文。

打虎金槌休换柄,斩蛟宝剑再磨新。斩蛟宝剑长三尺,打虎金槌重九筋。

故典寻来知往事,新词说动长精神。死灰拨火重生焰,枯树开花再遇春。

春去春来人易老,花开花落可怜人。不如忙里偷闲好,再把新词听一巡。

段末:

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

回首汉陵和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高产。而很多小说都用诗或词作为开篇,类似现代文的总纲,用以引导中心点明纲领,类似评书的定场诗一般。

杨慎临江仙高度锲和三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史实,天时曹操,地利孙权,人和刘备,阴谋阳谋,争名夺利、逐鹿中原之后不过是“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悲凉。

阿滋楠

阿滋楠

临江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杨慎生于公元1488年卒于1559年,从历史上来看,罗贯中大概的生卒年月已经很难考证,目前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其生于公元1330卒于1400年。毫无疑问,绝对不可能是罗贯中将临江仙作为三国通俗演义(《三国演义》的命名是清朝开始的)的开篇词,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是清朝的文学评论家毛伦、毛宗岗父子在对三国通俗演义修改后新增的开篇词,并且将原书名修改为《三国演义》。

大胖丫

大胖丫

不用奇怪,很好理解的。

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

那其实就相当于现今很流行时尚的“编者按”或“题记”再或是“写在前面”一类的存在呗!

即作者并没有采用那种穿越套路的意思,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即使想,可也办不到哇——

这就是事情的原委。

王婷婷joyce

王婷婷joyce

罗贯中在先(1330-1400),杨慎在后(1488-1559)罗贯中无法把他死后100多年才出现的临江仙放到《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我带着疑问,激发了求真欲望,查找资料,才得到下面的答案,给找不到答案的求知者观之,以解心中的疑问。(桑田农)

三国演义》诞生比杨慎早100多年,奇怪的是杨慎在泸州所作的临江仙词却变为了《三国演义》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词自从作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被杨洪基唱红后,让我们泸州人十分自豪,因为诸多考证显示这首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被流放时在泸州所作。但是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提出了疑问:“《三国演义》的诞生比杨慎早100多年,杨慎的临江仙是怎么成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的呢?这首临江仙肯定不是杨慎所作。”朋友的看法,让我感到迷惑,《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的作者究竟是罗贯中还是杨慎?

为什么明朝的杨慎所写的临江仙,会出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一、杨慎 与二十一史弹词

杨慎是书香世家、贵胄子弟,他的父亲是当朝首辅杨廷和。虎门无犬子,杨慎在正德6年(1511年)24岁时,进士及第高中状元。但是作为有理想有信念的年轻一代,他也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礼议'之争事业中,不但被打了一顿板子,还被贬出京城。

没想到这一去,竟然再也没有回到朝廷中枢,以至于状元之才老死滇南。

据明朝人他曾经写过一组曲子词, 使用了几种词牌: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清平乐、点绛唇、定风波、蝶恋花等。这组词写了历史上的21个朝代,被称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即二十一史弹词。

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亦叫做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等,至今犹存有万历本、天启本、有崇祯本等多个版本 。

万历本陈眉公正廿一史弹词有华亭(松江县)陈眉公(陈继儒)写的序言,称杨慎少年时即善于弹琵琶,曾经于长安作站街歌手:

予得之蜀人士,传先生少时善琵琶,每自为新声度之。及第后,犹于暑月夜,绾两角髻,着单纱半臂,背负琵琶,共二三骚人,携尊酒,席地坐西长安街上,酒酣和唱,撮拨到晓。

另崇祯本有王起隆写的序言道:

此杨用修弹词,叶不过七十,言不满三万,而隐括铺扬历代废兴存亡,自洪荒迄万国,几万千百余年事。名曰弹词,旬可弹也……

一弹使人叹,再弹使人忾,三弹当使人起舞悲歌,泣下沾襟,而不能自止,其声调之凄惋,固可使十七八女郎弹之;

其音节之悲壮,亦可使铜琵琶铁绰板丈二将军弹之。用修真不愧为状元才子也。天骥行空,凡马能有追后尘者哉!”

十八女郎即柳永之风,铜琵琶、铁绰板即苏轼豪放之风,评论者认为杨慎词兼有婉约豪放两种特点。

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谢兰生在清版历代史略词话览要有跋,认为这一组弹词写于滇南:

升庵被谪佯狂,行歌滇南街市,一部十九史轻轻说尽,藉以唤醒凡庸。夫人之愦愦于史多矣,孰知如此嬉笑怒骂,信口成论,将万古君臣事业若睹指掌哉!大抵感叹为多,语无拣择,又以明王图霸,转盼成空,英雄豪杰,总归乌有。如是而已。

关于杨慎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一般认可是他被贬谪云南时所作。被贬后的杨慎故作狂放,在云南街市上边走边唱,借此嬉笑怒骂,令百姓明白兴亡荣辱之循环,王图霸业、英雄豪杰终归于空 。

二、 三国演义开篇词 原来写的是秦汉

二十一史弹词第四段用两首西江月“说三分两晋”:

西江月其一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耕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西江月其二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但是这两首词并没有被当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而是采用了第三段,也是两首,说的都是秦汉: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三、毛宗岗把临江仙放入《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本没有杨慎的临江仙,这当然再正常不过了。罗贯中写三国的时候,杨慎的爸爸杨廷和可能才刚刚出生。

把这首临江仙放入《三国演义》的是明末清初的毛伦、毛宗岗父子 。

毛宗岗(1632~1709以后)生于明崇祯五年,是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毛宗岗版的《三国演义》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调整文辞,改动诗文。

醉畊堂第一才子书三国志中曾经说,古本三国演义中,常常出现书中的人物写七言律,所以“殊为识者所笑”。

七言律诗起于唐人,若汉则未闻七言律也。俗本往往捏造古人诗句,如钟繇、王朗颂铜雀台,蔡瑁题馆驿屋壁,皆伪作七言律体,殊为识者所笑。今悉依古本削去,以存其真。醉畊堂第一才子书三国志

我们看《封神演义》时就能发现,商周时期的姜子牙动不动吟出一首五律来,商纣王题壁也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确实有点穿越了。这几天播放的穿越剧《庆余年》中,范闲不是还问卖书的大嫂有没有光盘吗?

经过毛氏修改后,现在的三国中常常看到”后人有诗云“,而不是书中的某个角色有诗云。例如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中:

孔明曰:“主公宽心,只顾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等周瑜到来,他便不死,也九分无气。”便唤赵云听计:“如此如此,其余我自有摆布。”玄德大喜。

后人有诗云:“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这种近体七言绝句,在三国时也是不会出现的,改为“后人有诗云”就不会“为识者所笑:了。

总结:据史料记载,《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他生于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卒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时年71岁。而杨慎却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享年也是71岁。也就是说,在罗贯中逝世后88年杨慎才出世,从两个人的年龄差距来看,《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应该是罗贯中所作。

米粒猪丸子

米粒猪丸子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在公元1400年前后仙逝。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并不是罗贯中所做,而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所做。但是,杨慎在1488年才出生。



▲罗贯中雕像

那么问题来了,临江仙写出时,罗贯中早已去世多年,它为何会成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呢?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实,《三国演义》并非单纯的是罗贯中一人所写,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也不是罗贯中的原版。



▲三国形势图

在宋朝时,便出现了以三国历史为故事背景的“评话”,有点类似今天的电影。古人们在茶楼酒肆,用说唱的方式,将三国故事娓娓道来。不过,当时多是零碎的片段,并不成体系。

等到老罗出生的年代时,通俗易懂的民间文学小说成为时尚,他便结合《三国志》,与当时茶馆中听来的各种故事,再加上自己的喜好,写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临江仙

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出入很大。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后来引起轰动,出现过多个刊印版本。学界多认为嘉靖年间的壬午版是比较接近于罗贯中的原版。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则是清初毛伦、毛宗岗父子修改的版本,也是他们将临江仙作为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他们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改动很大。

三国志通俗演义》更偏向于历史,与《三国志》比较接近。而改动后的《三国演义》,更偏向于文学性,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人物特色分明,说白了就是更有意思。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刘备和曹操的描写都是有褒有贬,略偏向于刘备。



但是在毛版的《三国演义》中,则是完全将刘备写成了正义的一方,反而正统的曹魏彻底“失去了人心”。

同时,毛版的《三国演义》还删减了大量的不必要情节,因为罗贯中在书中照搬了很多《三国志》的内容,罗列很多史实。这样“瘦身”之后,节奏紧凑,越看越爽。



综上,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的版本,是毛伦、毛宗岗父子修改版,开篇词临江仙也是他们加上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oral喵酱♬

Coral喵酱♬

因为第一个原因《三国演义》形成于元末明初成熟于清末民初,所以说《三国演义》这个小说基本与杨慎同时代。

第二个原因明朝人杨慎的词作临江仙所描述的情景、景致很符合《三国演义》片头出现的场景这叫应时应景,因此被《三国演义》剧组采用最为合适不过!

第三个原因自《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伴随着主题曲临江仙的传唱脍炙人口、耳熟能详广受欢迎!

Mr.Chan

Mr.Chan

既然是三囯演义在前,杨慎在后,那为何就不能是杨慎抄了罗贯中?

[捂脸][捂脸][捂脸]

melody58

melody58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一说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状元及第,大文学家。

那么问题来了,罗贯中死后88年,杨慎才出生。杨慎的词作被引用到《三国志演义》中,只有一个解释,即出版者的编排。这杨慎乃明代第一才子,临江仙一词为三国演义作出了最好诠释。

longshine

longshine

罗贯中说他没有把临江仙放进去;因为他都没见过、也不知道有这首词。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而杨慎的临江仙作于1524年左右,也就是嘉靖年间。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在前,杨慎作临江仙在后,罗贯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临江仙作为开篇词的。


这个杨慎,就是杨廷和之子。而杨廷和是明武宗时期的首辅,是新旧皇帝更迭之际的辅政大臣,就是“大礼仪之争”的主要人物。能把嘉靖帝逼哭的也就是这位杨廷和。杨慎也是因为大礼仪之争被梃杖,发配云南途中所作。

网络配图 临江仙

而杨慎的临江仙被当做《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明末清初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为什么是这对父子?!因为他们写了本专门对《三国演义》的评析本。也就是更方便大家理解《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的。毛家父子可能觉得合适吧,就把临江仙放到《三国演义》里面了。


杨慎的临江仙他本人其实不是感叹东汉末年英雄人物所作,而是说的秦汉时期的人物;为三国两晋时期杨慎作的词,叫西江月。毛氏父子没用西江月,却用了临江仙,可能临江仙更应景吧。

小莹子

小莹子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实则出自明人杨慎之手,该词被毛宗岗父子录在《三国演义》的开篇处,随名著而广为传播。而老版电视剧将它作为主题曲,由杨洪基演唱,更是让其家喻户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出自明代文人杨慎之手。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杨慎在明朝有“当代词宗”之称。他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是明代著名的“杨状元”。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谏议“大礼仪”事件遭廷杖消籍,远戌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流放终生,直至老死戌所。卒年有争议,有嘉靖三十八年(1559)、嘉靖四十一年(1562)、隆庆二年(1568)等几种说法。

这首临江仙实际上是杨慎的一篇无心之作。该词是杨慎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卷词。就全部词话而言,当然不会是杨慎随意而为,但每卷都有开卷词,如同话本小说的开篇诗词一样,只是应景而已,并非精心雕琢而成。不过由于杨慎才高学博,即使信笔写来,质量也不会低,而且更增添了一种疏朗流畅之美。


与这首临江仙思想内容大同小异的词如: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

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唤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

打入渔樵话里听。

西江月

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

谈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这些均为杨慎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中的部分开卷词和卷末词。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思想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写英雄争胜,虽然一时间轰轰烈烈,但皇图霸业转瞬成空。是非成败,英雄豪杰,都成了渔樵闲谈的话资。相比较而言,临江仙确实是其中艺术性较强的一篇。作者以长江滚滚喻时光荏苒,天地间,唯有江山不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意象鲜明美丽,含义隽永深邃,是后世传颂的名句。

文眼作用

这首词有文眼之用,卷首词如同一个窗口,透过它初步获知全书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临江仙表达怀古伤今、感慨兴亡,为全书定下基调。

诗歌的叙事功能

两百多首诗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它们都以不同程度表现和发挥着诗词独特的叙述功能。临江仙却具有明显的非情节因素,《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巨著,对其中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概述都要有一个宏观的高度评论。

诗词的人生观

在卷首词临江仙中,英雄在浪花中虽是被淘尽,但是他们曾也是盖世的英雄,,他们彰显的是儒家的精神,是入世是积极的进取。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则是道家精神,崇尚自然、消极避世、无为而治,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再厉害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也会物是人非,体现出一定的天命观。

意境铺陈

以诗人画作为通俗小说选用的标准,通俗易懂也就是风化问题。卷首词中就用此可以作为白话,在讲故事之前候客、垫场、烘托气氛、点明主题。只是囊括在几句词中,意境宏大、全词悲歌。

“是非成败转头空”不仅是杨慎的深沉慨叹,也是罗贯中、毛宗岗父子的一片心声,但他们并不让人消沉,一切很容易过去,但历史的见证“青山”依旧在。他们忠实地记载了卧龙岗的冬雪、五丈原的秋风、官渡的刀枪、赤壁的烟火。

联系小说读(临江仙》就更容易使人奋进了。鲁迅先生就曾盛赞《三国演义》“讲的是国家大事,鼓励的是智慧和勇敢”。临江仙的“千古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笑谈,既不可能是在历史见证面前的瞎谈、空谈。也不可能是冷漠无情的闲谈、清谈。而是寄托着人们思想感情和褒贬倾向、人生哲理的益谈、趣谈。临江仙放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头位置,后来成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都是恰到好处的。

她是《三国演义》的点睛之笔,体现了《三国演义》的基调。全书的生动情节是她精神的具体体现。这首词靠小说情节而显得内容丰满,小说又借这首词得以高度概括。

霜天难晓

霜天难晓

问题:为什么明朝的杨慎所写的临江仙,会出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前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是明朝才子杨慎的作品,杨慎出生在1488年 ,去世于1559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比杨慎早生了150年。 他的作品中怎么会出现后人的诗词呢?

这一点不奇怪,因为不是罗贯中放进去的。

一、杨慎 与二十一史弹词

杨慎是书香世家、贵胄子弟,他的父亲是首辅杨廷和,杨慎在正德6年(1511年)24岁时,考中状元。但是他因为"大礼议"之争,被贬出京城,老死滇南。

他曾经写过一组曲子词, 使用了几种词牌: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清平乐、点绛唇、定风波、蝶恋花等。这组词写了历史上的21个朝代,被称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即二十一史弹词。

其中第四段用两首西江月“说三分两晋”: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耕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西江月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但是这两首并没有被当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而是采用了第三段,说秦汉: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西江月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二、清朝人把临江仙放入《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本没有杨慎的这首词,这也很正常,罗贯中写三国的时候,杨慎的爸爸杨廷和可能刚刚出生。

把这首临江仙放入三国演义的是清朝人:清初的毛伦、毛宗岗父子 。除了增加以外,毛宗岗父子还删除了不少俗本三国中的诗词。

醉畊堂第一才子书三国志中曾经说,古本三国中,常常出现书中的人物写七言律,所以“殊为识者所笑”。

七言律诗起于唐人,若汉则未闻七言律也。俗本往往捏造古人诗句,如钟繇、王朗颂铜雀台,蔡瑁题馆驿屋壁,皆伪作七言律体,殊为识者所笑。今悉依古本削去,以存其真。醉畊堂第一才子书三国志

经过修改后,现在的三国中常常看到”后人有诗云“,而不是书中的某个角色有诗云。

我们看《封神演义》时就能看见,商周时的姜子牙动不动吟出一首五律来,商纣王题壁也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确实有点违和。

结束语

杨慎的21史弹词中,说三国的这首西江月虽然没有被选入三国演义。但是常常被说书先生用于评书的开场词。我记得好像郭德纲就用过: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耕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老街味道

洛桑丹曲

洛桑丹曲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