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历史里,为何三国时期非常吸引人?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

[作品]理想国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

柏拉图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chaopeng

chaopeng

所谓时事造就英雄,在那样一个乱世动荡,群雄角逐的时代,必然会产生众多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也会拥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各种各样的人,在面对功名利禄,称王称霸欲望的驱使下,在行军打仗,展示英雄谋略之中,淋漓展现人性中的各种光明和阴暗面,所以三国演义以历史说人性,以人性教化世人。

毛星人

毛星人

都别抢,我来答。

三国之所以在历史上这么出名,这里面既有迎合了现实的客观需求,也有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效应,主要是《三国演义》的传播。换言之,《三国演义》便像是此种需求和条件的大成和集中表现,说白了,三国就是靠《三国演义》这么一本书出名的。

现实的客观需求

当然,《三国演义》并不是凭空诞生的,它集合了从魏晋到宋元以来所有民间和史学界对“三国”的不同看法和传说,倘若《三国演义》是一片海,那么它的形成是由于许许多多的大江小河一起汇聚而成的。

在魏晋时期,三国中的“蜀国”的地位一直并不高,是被当成贼寇政权来看待的,陈寿尽管有心想要把蜀国纳为正统,但由于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这并不允许他这样做。

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三国志书法中就已经道出了缘由说:

“盖寿修书在晋时,故于魏晋革易之处,不得不多所回护。而魏之承汉,与晋之承魏一也。既欲为晋回护,不得不先为魏回护。”

那么蜀国的第一次地位变化是在什么时候呢?

就是五胡乱华以后“衣冠南渡”,西晋灭亡,东晋退居南方。被视为正统王朝根据地的中原落入异族手里,这个时候东晋的地位是相当尴尬的,因此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直接把蜀国列为正统,不承认魏国政权的合法性了。

如此一来,晋直接承接的是蜀国,而不是魏国。

还有一个相似的情形就是南宋时期,南宋在“靖康之变”中同样南渡,成为退居南方的政权,因此为了维护南宋政权的合法性。蜀国的地位再次得到了提高,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再次把蜀国列为正统,但是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时,直接是以魏国承接汉朝。

譬如朱熹在书中直接称曹操为“操”,称呼刘备则为“帝”,贬褒之意不言而喻。两次历史世间促成了蜀国地位的改变,“帝魏寇蜀”的观念逐渐被“寇魏帝蜀”所取代,应该说就是这种历史的现实需求造就了蜀国。

民间艺术的传播

现实基础决定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夸张程度,伴随着蜀国地位提高的还有“尊刘贬曹”风气的形成。两者几乎是一同进行的,曹操的负面形象从晋朝时期开始,一直经久不衰的流传,当时出现如魏略、《世说新语》、曹瞒传,异同杂语这些野史,大量记载了一个褪去政治光环的血肉曹操形象。

但试想在“为尊者讳”的时代,假如魏国没有被取代的话,这样的野史怎么可能出现,必然将遭受当局的严厉打压。正因为魏国灭亡了,反正爱怎么写也没有人来管,“尊刘贬曹”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在这种形态之下,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兄弟之情也走上被歌功颂德的道路。

如数万首唐诗中,就有一百多首和诸葛亮有关,如此高频率的赞颂,无疑增强了三国人物在历史上的印记。而诸葛亮作为忠诚典范,当权者自然要对他的“贤、良、忠、直”大力宣扬,实际上诸葛亮的成名也是在为封建统治服务。

毕竟像他和刘备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确实不多见,“如鱼得水”固然是每个君主都希望的,但是大臣们能够对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恐怕才是最高统治者对官僚们的暗示。在讲究“三纲五常,君臣伦理”的宋代,诸葛亮无疑又得到了一次强化。

而历代统治者对诸葛亮的加封也是水涨船高,从晋朝开始就加封为武兴王;唐朝时追封为武灵王,并赐庙;宋也赐“英惠庙”,加称“仁济”;连没有什么文化底蕴的元代统治者也追封他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关羽就更厉害了,直接经历了一个“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转变过程,简直就像修仙一样直接从一介凡人成为皇帝乃至神仙。他最初的谥号是壮缪侯,到北宋徽宗时期开始被封为“武安王”,万历朝时直接封了个“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乾隆时期也封了个“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纵观中国历史,恐怕也只有关羽一个人享受到了这个殊荣。

政治意识形态决定了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们的故事必然将会世代永传,民间艺术的加持为他们的故事包括这段历史的传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写得好

当然,三国能够经久不衰的成为一个历史话题,还得归功于《三国演义》。老实说,这本书写的确实好,比很多国外名著都要精彩,古代中国人确实是从种地、打仗到写书吟诗样样精通,聪明的不得了,相比之下咱们现代人则显得相形见绌。

三国演义》虽然改编了大量的历史情节,但总体还是遵循了历史脉络。故事说得好,又有很多经典情节,如“过五关斩六将”、“三英战吕布”、赤壁之战直接改编成为神仙助阵,故事写得好,老百姓自然爱看,毕竟绝大多数人看书无非图个乐子,愉悦和轻松。

拿一本柏拉图的《理想国》出来,恐怕大家更愿意到梦里和周公下棋。

综上所述,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数千年来古代政治意识形态的不断加持,再加上《三国演义》这本神书的传播,想不出名都难。然而若论精彩,春秋战国恐怕才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但缺乏像《三国演义》这种经典小说的改编传播,因此和三国比起来,春秋战国反而只是历史书上的一段记载。

凡此种种都说明“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去不断的炒作和包装,武大郎也能变成孙悟空。

橘子ぃ

橘子ぃ

我认为三国时期在历史上这么有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三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豪杰,文臣武将,乱世佳人,其中很多人物的品格都符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占具了道义上的基础,得到了历朝历代百姓的认可和传颂。



很多人物的品格一直被后人传颂比如“义绝”的关羽,后人不仅传颂甚至把他奉若神灵。诸葛亮身上的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更是被后世赞扬。诸葛亮的智慧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多智近似妖”而他身上的忠君爱国都已经成为每个公务员学习的榜样了。



第二 后代文人墨客对三国时期人物和事件的加工和传扬。有很多诗人就写过有关三国时期的诗句,比如大文豪苏轼和杜牧等。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三国演义》的出现。以前了解三国时期故事的大多数是文人墨客根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料,自三国演义出现之后,把原来严肃记载的史料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大大增强了三国时期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降低了大众阅读的门槛。到了后期,很多三国演义的中经典故事被搬上说书评唱舞台给百姓大众欣赏。比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赤壁之战等等。这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第三 因为人物的立场不同,对人物的评价也不同,有一定的争议性也就有一定的热度。比如曹操,站在《三国演义》里拥刘贬曹的立场,特别是曹操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更是把他推上议论的潮头,但是如果我们从正史事件功绩和曹操的诗歌中能感受到他的志向远大,聪明智慧和爱惜人才等等。



更有前两年从司马懿角度拍的三国故事--大将军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又一次把司马懿推上议论的潮头,并再一次增添了三国故事的热度。
以上是在下的几点愚见,仅为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共同交流。

吃货路人丁

吃货路人丁

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三国时期就像一部兵书,一部“活”兵书。那个时期的群雄之战,成为后世研究兵法的素材和参考。不仅国人去研究其中的战略战术,谋略诡计。就连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把与三国时期有关的著作,特别是《三国演义》作为军事研究对象。另外商人等也常参考那个时期的人与事在商海实践。可以说三国时期的人和事为后世提供了思想上的借鉴和指导。。

二、《三国志》《三国演义》与有关三国时期的民间传说等文学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广泛宣传作用。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抑或是民间传说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特别是《三国演义》,几乎每个小学生都知道,而且有很多小学生在课外都读过。老人们也会多少讲一讲有关三国的故事。不要小瞧文学与文艺的推广力度,就那寒山寺来说,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寺庙,仅仅因为落第秀才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家喻户晓。何况《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志》更是著名的史书。

三、三国时期的人和事具有代表性。如武圣关羽,是义的代表与化身,黑白两道都把关羽奉为榜样。诸葛亮,就像中国的智慧之神一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就可以解释他的一切。张飞的勇猛,曹操的狡猾,周瑜的青年才俊形象,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赤壁之战,桃园结义,还有历史上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等等,可以说很多很多。



上海小马哥

上海小马哥

谢邀回答!

中国历史长久,为什么就三国吸引人,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影响深远,三国时期,蜀汉和吴国收到北方魏国的强大压力,所以只能向西和向南向东扩张,同时也带动了中原文化向这些地区扩张,这无形中利于中原文化的辐射作用,而且三国之间的斗争,分分合合历史很是精彩。

2.文学产品的真实性,三国演义刻画的人物都是真实的,而且相对于比如水浒这种,其真实性更加,基本接近于正史,而且三国里面的人的人格魅力都非常的吸引人,不像其他的演义简直就是神话般的写某些人物。

3.英雄主义和统治者的鼓吹,董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给一些造反者正名,出师有名,统治者为了迎合需要不断鼓吹英雄主义,也表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利于自己的统治。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有喜欢的朋友可以一直讨论。

leisen

leisen

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个乱世有像三国那样名将辈出,英雄并世。蜀有四大上将(五虎将是虚构,前将军关羽、后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右将军黄忠),魏有五子良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吴国也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精彩的大战也无数,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和孙刘的赤壁之战、刘备和曹操的汉中大战、孙刘的夷陵之战。

有人可能会说,三国时期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一部对三国进行了虚构加工的《三国演义》,但是要知道《三国演义》是在明朝罗贯中写的,而三国时期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出名。关羽被追封为武圣也是在那个时代。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形象也是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形成,受到统治者的宣传。

当然现在为什么三国时期那么出名主要就是很多以三国为题材的戏曲、电影、游戏等等。因为小说、戏曲、电影、游戏的广泛推广,因此三国时期才变得非常有名。

在秀米珉中

在秀米珉中

1.三国小说是否对关羽斩颜良,文丑过于夸大其词?(毕竟三国演义在磐河之战中描写解救公孙瓒时,河北名将文丑曾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关羽有那么凶吗?可能是出于意外的吧,然后后人把这种意外死亡的功劳算在了关羽的头上,呵呵)

2.为什么到了三国后期,有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少了,武力不见很高了,智力谋略也不见很厉害了?(是否出于小说的夸张,或为了对比三国前期武将的厉害,所以~~~~~~)

3.三国中后期对于徐庶的描写少的可怜了,似乎在魏国以后真的就没怎么建功了,有人有关于徐庶的传记之类的发上来看看。(本人对徐庶的评价还是蛮高的,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但是为什么他母亲死了,明知曹操是他的杀母仇人,还要在魏国上班?这种忠诚在我眼里叫“愚忠”,如果刘备得到徐庶的帮助,那么蜀国的国力一定会更加强大的,哎~~~~也许是时代的看法不同吧,人都被舆论的压力害了~~~~~-_-)

4.那么还有几个假设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三国里面的很多能人都是遇见了刘,曹,孙。然后成为他们的部下,(如徐晃投曹,许储归曹,张辽骂曹,甘宁归吴等等)如果把他们投奔的人换换的话,他们会不会对其忠诚一生呢,或三国的版图局势会不会改变呢?

5.再假设:如果曹操,孙权或刘备任何一方战败了的话,他们会否臣服于胜利方呢?(忠于胜方?)

6.三国时期有不少的能人智者,(如司马徽,管宁,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邴原等)为什么他们宁可将自己的能力空老于山林,也不愿出仕曹,刘,孙任何一方呢?(难道真的是“高级隐士”级别的?难道也不愿尽早的结束乱世而还世人一个清净之世,可能是出于个人因素吧不愿忙碌于政事,而愿空老于山林,以图清净,那么呵呵,学那么多东西干吗啦~~~就学会耕田种地就好了啊,企不是学无所用?)。


飔cece

飔cece

一是因为出了个武圣,二是一本《三国演义》。武圣早在隋唐宋时期已传遍大江南北,《三国演义》成书后家喻户晓人人偕知。

唐建明

唐建明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太精彩的缘故,人们对里面的故事耳熟能详,《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等正史改编的,三国时期的确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罗贯中又在这些人物形象上加以夸张,使得这些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使这部小说广为流传。

三国在历史上处于乱世,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乱世都会涌现一大批杰出人物,就像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如果能有位像罗贯中这样的大家,一样会把这段历史写的很精彩,会一样吸引人的。

PrincessC

PrincessC

中华五千的每个朝代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只是有些我们关注的不够多,宣传的少,有些显得接地气差那么一丟丟,所以对于百姓的吸引力差那么点。

一部三国演义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电影,电视,书籍,漫画,等等多方面的形式来演绎三国历史,脍炙人口,口口相传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出书以后造成的影响远大于历史本身的影响。书中人物的刻画,历史描写的波澜壮阔,跌岩起伏,让人有无限遐想,群描写的人物契合了封建社会的宣传需要。一个忠字,让刘关张诸葛亮成为历史的名人,也成为皇权认定的榜样。而把曹魏集团写成反面教材,更是符合通知阶级的需要,忠君爱国,不能造反,是这部书给统治者最好的礼物。所以,在统治者的推动下这本书被赋予极高的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看的人多了,人们讨论的多了,这本书就更出名了。这就是三国在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原因之一。

1202

1202

https://m.zjurl.cn/answer/6794689289067168003/?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794689289067168003

三国最大的魅力,正是来源于一群无畏成败,不惧生死,在时代的洪流中奋斗不息的逐梦人。君臣义,兄弟情!

一只懒猫

一只懒猫

三国志不出名,三国演义比较出名。三国演义以说书方式让大量文盲的百姓喜爱。三国演义个人主义,为了自己生存空间而演义出来的。三国演义和历史三国区别很大。

phemily

phemily

这与小说《三国演义》有关吧。神话了里面的好些人

gbice

gbice

这个问题有意思,总结下来有3点原因:

01.得力于《三国演义》的流传

提起三国时期,大家都耳熟能详,主要得益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更留下了一幕幕让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从黄巾起义、董卓治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期间各色历史人物粉墨登场,但始终围绕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主题,百年战乱后,西晋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02.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特殊

除了演义的原因外,三国时代在历史上,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特殊时期。

从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开始、221年刘备称帝,再到229年孙权称帝,正式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一直到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中间历经近60年,三国时期才正式结束,开启了大一统的晋朝时期。

03.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三国之所以有名,还有一个总要的原因,就是前面的这个大一统王朝,汉朝。

汉朝作为中央王朝的集大成者,对外征服和军事建制几乎达成了同时代的一个高峰,直至今日,我们都是自称‘汉族’。

东汉末年跟一般朝代不太一样,一般朝代到了晚期基本都是各地起义不断,更甚者有外敌虎视眈眈,而这时朝廷基本上因为皇帝昏庸或官员腐败导致国力很弱,所以要么被起义军灭了,要么被外敌灭了。

但东汉末年却因皇帝年幼导致地方门阀揽权,各势力互相攻伐,军力一时鼎盛,曹魏扫乌桓,东吴灭山越,刘蜀吞南中,各方在内斗之余还把周边一干异族顺带收拾了。


所以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文/三点文墨

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或吐槽,带你看不一样的文化趣事。

zhouxl_

zhouxl_

因为中国人对内斗颇有兴趣

羽衣甘蓝

羽衣甘蓝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