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也会得癌症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辞源

《辞源(重修排订册版本)(套装全2册)》内容简介:辞源的编纂开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9年出版辞源...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

[作品]外科正宗

内容提要 《外科正宗》全书共四卷。卷一总论外科疾患的病源、诊断 与治疗;卷二至卷四分论外科各种常见疾病一百多种,首论病因 病理,次叙临床表现,继之详论治法,并附以典型病例。书中绘 有插图三十余帧,描述...

陈实功

[作品]证治准绳

内 容 提 要 本书为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所撰。全书包括《杂病》八卷、《类方》八卷、《伤寒》八卷、《疡医》六卷、 《幼科》九卷、《妇科》五卷,共计六种、四十四卷。其中《杂病》与《类方》两种内容相关,前者...

王肯堂

[作品]黄帝内经

天地之间,万物翻备,莫贵于人。而人体之保全,又赖于命于天地滋养,违之则病。而人又能治病,医之则救。古之医者,黄帝也。读了《黄帝内经》,即知病从体中生,体在自然中,心与自然万物相应,则病不生,故治病先治...

论敏编

[作品]疡科心得集

《疡科心得集》系清代外科学家高秉钧所撰。初刊于嘉庆十年(1805年)。全书包括《疡科临心得集》3卷、《疡科心科集方汇》3卷及《家用膏丹丸散方》1卷。 高氏具三十余年临证经验,于《灵》、《素》研...

高秉钧

[作品]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由隋巢元方等撰写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全书共50卷,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共计71门,1739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

巢元方

最新跟帖
乖宝宝

乖宝宝

癌和瘤这类病,在人类疾病史上,并不是近代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而且,我国人民同肿瘤斗争的历史也已相当久远了。如果从我国医书里所谈到的“瘤”这个病名来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记载了筋瘤、肠瘤等。在我国历代文献里,说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内容,为数是不少的;名目也很繁多;例如肿疡、瘿瘤、恶疮、瘤、岩、癌等十几种名称。其中,有些是包含了肿瘤在内的,有些实际上指的就是肿瘤。我国古代医书,对肿瘤的发生原因曾经有过论述,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完全阐明肿瘤发生的原因,或者有些是不正确的推断,但是也有不少合理的见解。实际上,直到今天现代医学也没有将肿瘤的病因完全解释清楚,比较统一的看法是,环境中的致病因素,例如各种不正常的物理和化学刺激,还有人体的内部因素,比如遗传和精神因素,都有可能是肿瘤的病因。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中医学里的“气”,既包含着身体内部运转着的营养性精微物质,也指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状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气”或“血”出现了不正常状况,即所谓“气郁结”或“血瘀滞”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对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医学认为也是由于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者外邪(也就是外部致病因素)的侵犯,以及机体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等,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最后诱发肿瘤。另外,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积累在身体里面,或者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瘤的定义,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这是由于到恶性肿瘤质地坚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象岩石一样,所以称为“岩”。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现在流传的中医文献里,最早记载到“癌”字的,是十二世纪的卫济宝书。而最先对癌的特征作简明叙述的,是公元1264年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书中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对于肿瘤的某些主要症状和发展,历代中医文献曾经有过相当正确的描述,不少还抓住了要点。《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这段话是说,良性肿瘤是逐渐长大的,没有痛痒症状,经过较长时间以后,可能长得很大,不能消退,但不会危及人的生命。中医学对乳癌的论述,历代的资料很多。公元16l7年的《外科正宗》对乳癌的描述尤其具体,书中说当乳癌起初象豆子、棋子大小的时候,可能两、三年没有痛痒,渐渐长大以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再发展的时候好象许多栗子堆在一起,患病的部位会逐渐地变色、溃烂、发臭、凹陷的部位象岩穴,凸起的部位象莲子;以后甚至发生钻心一样的疼痛。到身体出现衰竭的时候,就很难治好了。乳癌是妇女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肿瘤,但是少数男子也有患乳癌的。在17世纪初,明代一部叫做《证治准绳》的医书中,记录了一例男性乳癌的病例。这个病人在发病之前,曾经因为几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上而闷闷不乐。后来,发现左侧乳头常常有小量分泌液流出,不久乳头旁出现肿块。由于没有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肿块增大、溃破、变成岩穴之状。这些记述,基本上符合乳疡的症状和演变。另外,历代中医文献还记述了喉癌、食道肿瘤、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皮肤肿瘤等。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有些肿瘤是属于难治之症,然而对肿瘤并不是束手无策。除了重视对全身的整体治疗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变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割除的措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到,对肿块这类病症,是采用促使它消散的的治法。17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术和药物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采用手术割除医治。这些结块,很可能包括了某些肿瘤在内;公元7世纪晋书里写道:“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

癌症是现代医学名词,以前的诊断水平受限,很多疾病是诊断不出的,但中医古籍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是以症瘕、噎臌等病名记录的。他们的治疗也是以中医辨证的方法辨证用药的,对现代肿瘤治疗仍有指导意义。

半大米

半大米

肯定得。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时,抑癌基因占主导地位,抑制原癌基因发生病变。

可当原癌基因突变时会恶性增殖,形成瘤。这时就患上癌症了。

引发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焦油,尼古丁,辐射,变质食物等。

所以古人是完全有可能患癌症的,只不过概率较低。这是结合课本回答的,理论上正确,哈…

爱的布道歌

爱的布道歌

古时的食管癌,胃癌比较多,叫吃不下病,或叫压食病。还有黄病即黄胆病,也就是现在的黄胆性肝炎,久之变肝硬化,肝癌,还有肺结核,过去叫唠病,死亡率高,肺癌更没法治,沒法查,也就没现在这么多叫法。

KatherineTsu

KatherineTsu

会!但不叫癌症。根据症状对照如下:

1.食道癌/噎嗝2.肺癌/肺积3.鼻咽癌/鼻渊,上石疽,失荣4.候癌/喉菌,喉疳,喉百叶5.舌癌/心脾气虚,火毒上功,气滞血瘀,毒热结聚6.上颌窦癌/痰核,痰包,失荣7.扁桃体癌/喉菌,喉痈,喉疳8.唇癌/茧唇9.腮腺癌/腮疮,流痰10.胃癌/胃脘痛,反胃,噎嗝,结聚11.胰腺癌/结聚,黄疸,肋痛12.肝癌/结聚,膨胀,黄疸,肋痛13.大肠癌/脏毒,肠覃,锁肛痔,痢疾14.肾癌/肾积,溺血15.膀胱癌/溺血,血淋,湿毒下注16.阴茎癌/肾头生疮,蜡烛花,风飘烛,包茎疮,肾岩翻花17.前列腺癌/血淋,劳淋,癃闭18.乳腺癌/乳岩,乳症19.卵巢癌/症瘕,肠覃20.绒毛膜上皮癌/鬼胎,漏下21.子宫颈癌/崩漏,五色带22.子宫内膜癌/症假,崩漏,带下23.白血病/虚劳,温病,血证24.皮肤癌/翻花,石疔,黑疔25.筛窦癌26.外阴癌27.眼部肿瘤28.甲状腺肿瘤/瘿瘤29.睾丸肿瘤/子肿,石疽30.软组织恶性肿瘤/肉瘤,筋瘤,石疸31.骨肿瘤/骨痨,肾虚劳损32.颅内肿瘤/头痛,癫狂,癫痫,痴呆33.恶性淋巴瘤/石疸,失荣,阴疽,恶核,瘰疠34.淋巴管瘤/痰核,水瘤35.子宫肌瘤/症瘕,崩漏36.卵巢囊肿/症瘕,月经不调。

michealzhang

michealzhang

古代人也得癌症,科学家在出土于克罗地亚的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上发现了肿瘤的迹象,这名原始人生活在大约12万年前。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肿瘤。此前发现的最古老肿瘤来自埃及,可追溯到4000年前至1000年前。

所以癌症不分古代现代,可以说,从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就有关于肿瘤的描述,也同样可以合理推测,没有文字记录以前,人类也得肿瘤。因此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肿瘤这种病,自古有之。

当然,古代的人确实得癌症的很少,属于少见病,而现在癌症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正确的问法应该是,为什么古代得癌症的人少而现代人得癌症多?

古代人很少得癌症,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多少机会得上癌症,因为癌症可不是急病,它的发病不是突然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然后癌细胞分裂增殖,一直到成为肉眼或影像检查可见到的癌块,这个时候是相当长的,少也得几年,多数要十多年同、几十年。古代的战乱,瘟疫,疾病,感染,等等现在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都有可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

中国人历朝历代的平均寿命:夏、商时期不超过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而从最新的人口统计来看,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7岁,足足是古代人的2倍。 在这种情况下,那时候有多少人会得高血压?有多少人会得癌症?有多少人会在意自己的血压比较高?癌症怎么治疗?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同样是较年轻得癌症,现在三四十岁的人甚至十多岁二十多岁得癌症的人也远远大于古代同样年龄的人。因此,不能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古代人寿命短。我想,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现代人生活的环境,确实变了。这里说的环境,不只是指空气,还包括水源,生存环境,环境中接触或暴露的致癌物,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等等。

感谢木头^_^

感谢木头^_^

没有,古代连感冒都是绝症,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生病多半意味着死亡。硬要说有的话,只有说叫法不一样。

冒牌大圣

冒牌大圣

古代的中国人用世界公认不是药物的植物,动物,矿物,食物等等来治病,并治好病,确实要比西方的现代医药先进文明两千年之久,确实是一件很伟大的创举,一直到现代,这些不是药物的玩艺,仍可治愈现代医药无法治愈的慢性顽病,现代医仍然无法替代。

由于古代人认识有限,有很多病理不能像现在这样清楚明了,尤其是癌症以及感染细菌和病毒之病,在中国古代的医案上,基本没有记载,这应该不奇怪。

1362756586

1362756586

说到癌症,早在12世纪(1170年)的宋朝,东轩居士撰写过一本卫济宝书,提到“癌”这个名词。这“癌”字没有见于《康熙字典》等传统典册,迟至1915年“癌”字才正式出现在《辞源》和中华大字典中 ,解释“癌”是恶性肿瘤。 有些人以为,可怕的癌症是现代发现的疾病。其实不然,癌症在古代就已有记载。 早在公元三世纪初,王叔和的《脉经》里就有癌症病例的记载,中医学里把恶性肿瘤称为癌。公元一二六四年,杨士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里对癌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透孔里,男者多发生于腹,女者多发生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其描述与现代临床诊断相符。由于古人对癌的病理、转移等还不甚了解,只知癌像岩石状,坚硬凹凸,有毒根深植于体内,古时嵒与岩通用,所以加上病字头,就成了“癌”字了。明代的《外科正宗》一书还谈到长在嘴唇上的“唇癌”,说它初像豆子,慢慢长大,质地坚硬,难治,并认为其诱发原因既有精神忧虑、过于急躁的全身因素,又有经常吃煎炒烤爆食物的局部因素。十七世纪初的疡医证治准绳一书还详细记载了一则男性乳腺癌的病例,说患者因数次参加“馆试”没有考上而闷闷不乐,后来左侧乳头常有小量液汁流出,不久,乳头旁边发现肿块,逐渐增大溃烂,成岩穴之状。 由此看来,古代医家对癌症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

yilin10

yilin10

古代没有癌症这个词,但是存在癌症这类病。我国古代医师对癌症类疾病早有预防、治疗经验,只是没有明确定义癌症一词。举个典型的例子:噎膈。

噎膈症状:患者前期吃饭发噎,不论食量多少都会出现吞咽停滞、吞咽异物感;后期频繁出现打嗝,用常规手段无法停止。噎可单独出现,是膈的前驱症状,而膈常由噎发展而成,临床常噎膈并称。现代医学中的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及贲门痉挛等均属噎膈范畴。

古代在治疗噎膈方面,采用临床辨证应察其虚实。实者是指气、痰、血三者互结于食道,虚者是属津血日渐枯槁。一般初期以标实为主,根据气结、痰阻、血瘀的不同,分别进行治疗,但均需加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后期以本虚为主,应根据津血枯涸及阳气衰弱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调治。

邱小麦麦

邱小麦麦

对癌症有一定的认识,但肯定是不全面的。


中国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周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该字由“疒”及“留”组成,说明了当时对该病已有“留聚不去”的病理认识。“留聚不去”指出了癌症在当时是难以治愈的。

在12世纪(1170年)的宋朝,东轩居士撰写过一本卫济宝书,提到“癌”这个名词。

1264年宋朝福建人杨士瀛著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相信是传统医学文献最先对癌的特征有简明叙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这和现代医学的“癌”的特征和临床表现有点相似。

Lacrish

Lacrish

有人得,也有记载。

想了解癌症的历史,强烈推荐一本科普书众病之王(众病之王 (豆瓣)),里面记录了在公元前 1600 年的记录中,一段象形文字描述了一个很可能属于乳腺癌的病例:

一个鼓鼓的肿瘤……就像触摸到一个球状的填充物。

在公元前 400 年医学书上出现了有关肿瘤的记载:

在公元前约 400 年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时代,一个描述癌症的词语“karkinos”首先出现在了医学文献中,它来自于希腊语“螃蟹"―词。肿瘤,以及它周身蔓生的肿胀血管,让希波克拉底想到了挥脚掘沙的螃蟹。这种画面很奇怪(很少有癌真长得像螃蟹),但也很生动。后来的作家,包括医生和患者,都为其加入了修饰。在有些人眼中,肿瘤硬化黯淡的表面让人不禁联想到螃蟹那硬邦邦的躯壳有些人觉得肿瘤在体内悄悄扩仿如螃蟹在皮肉之下行走。对另一些人来讲,癌症带来的突然刺痛就像是被螃蟹的大螯夹到了一样。

另外从现在来看,古代对癌症案例记录比较少,有两个可能:

医疗条件太落后,根本没有诊断出或者根本不知道是癌症;

古代社会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长期受到霍乱、天花和鼠疫的威胁,还来不及得癌症就死掉了。(这一点在书里也讲到了)

清带跟&极品

清带跟&极品

基于“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之“黄西精神”,坯逆翘楚可以负责任地告诉题主:“‘癌’字,并非现代才有!”

早在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以前,东轩居士就对“癌肿”之认识颇有见地,在他撰写的外科著作卫济宝书中,首先用“癌”字为病名,描述癌肿之形状特征亦较准确,有“癌疾初发却无头绪”、“(乳癌)四十岁以上十愈四五,若腐漏者三年死”等记述。

卫济宝书原书已佚,今本辑自《永乐大典》,分为2卷:上卷论述痈疽证形,列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及用药原则和内外治法(包括试疮溃法、长肉、溃脓、针治、骑竹马灸、灸恶疮法等),并载述一些外科器械之使用和制造;下卷为证治,载方40余首,包括丸、散、膏、丹、汤、药饼、药捻等多种剂型,治疗范围较广者,注明按证加减之法,并附乳痈、软疖证治。

卫济宝书作为论治中医外科痈疽专书,东轩居士博采诸方,参以丰富临证经验,论述颇有见地;图文并茂,文笔流畅,即便在现今,其在理论与临床方面也均有相当参考价值。

最早明确描述癌症的,是南宋福建名医杨士瀛的代表作——仁斋直指方论。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子多发于腹,女子多发于乳……”

仁斋直指方论撰于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凡26卷:第1卷为“总论”,论述阴阳五行、荣卫气血等基础理论‘’第2卷为“证治提纲”,论述病因、治则及多种病证的诊断治疗,多属杂论之类;第3~19卷论内科病证治;第20~21卷论五官病证治;第22~24卷论外科病证治;第25卷论诸虫所伤;第26卷论妇人伤寒等。该书将诸科病证分为72门,每门之下,均先列“方论”,述生理病理、证候表现及治疗概要,次列“证治”、条陈效方、各明其主治、药物组成及修制服用方法,条理清晰,多灼见。对体表癌肿特征作了形象地正确描述。

“癌”原作“岩”,音yán

古代中医将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如石的肿物,称为“岩”,例如“乳岩”(即乳腺癌)。“岩”与象形字“嵒”(意为山上的石块)相通,后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为“癌”了。

现代医学认为,癌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相对应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有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

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癌症本身是一种恶性肿瘤,而中国古代对肿瘤的记载要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瘤”字的出现。历代中医典籍,对肿瘤抑或癌症多有论述,比如《黄帝内经》、周礼•天官、圣济总录、《外科正宗》、《疡科心得集》等等,恕不累述。

欢迎订阅我的头条号——坯逆翘楚的盗闲居

盗闲居中无佗,唯有坯逆翘楚之芜词拙笔:小说、诗歌、杂文等。 用心写作原创文学精品,致力弘扬传统文化经典!

秋水长天安好

秋水长天安好

谢悟空邀请,

早在上古时代,《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描述了肿瘤。到了隋朝,中医名家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就将肿瘤(未区分良恶性)的病因归结为“气血留结”,或者是体内某些不正常产物的蓄积造成的肿块。而肿瘤的“瘤”字其实就是气血留结的“留”加了一个病字框。可见古代中国人对肿瘤已经有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初步的、朴素的病因分析。

那么恶性肿瘤的“癌”字又是怎么来的呢?这恰好也是古代中医造的字。古代“岩”字写作“嵒”,外面加个病字框就是癌症的“癌”——这说明中国古人已经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了恶性肿瘤的共性——坚硬、不能移动、表面凹凸不平,恰似体内卧着岩石一般。

以上这是中国方面,那么西方人是怎样认识癌症的呢?

西医的癌症成为“cancer”,根据语言学家和医学家的共同考证,其词源来自于螃蟹“crab”。因为癌症就有螃蟹的几个重要特点:

1.硬

2.癌变组织如同螃蟹爪子一样插入正常组织内部,难以被移动。

比如这个肺癌的CT切面上可以看到肿瘤仿佛伸出了很多爪子一样,确实如同蟹足。相比之下良性肿瘤的外观则是相对光滑的:

比如这个肝囊肿的CT

所以西方有用螃蟹暗指恶性肿瘤的习惯。

综上所述,不论中外,古代人不仅会患癌症,而且中外古代医家都做了充分的研究。

不明确。

对于肿瘤的概念,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论述。那时叫肿或疖。只是在《黄帝内经》没有对恶性肿瘤定义为癌,也没有区分恶性和良性。

恶性肿瘤在很多中医文献里都有记载,但是用的比较多的是另一个字:疡。

疡是发生溃烂危及生命,无法挽救的恶劣病变。在古代没有病理学生理学和高精仪器无法对细胞性质进行研究判断,所以对恶性肿瘤的判断是不正确的推断。实际上,就到今天虽然对恶性肿瘤的性质可以确诊,但是对于成因还是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有一本叫《诸病源候论》的中医理论,认为恶性的疡是精神抑郁,体外邪气侵入,加上某些不干净的物质在体内转化的。这些东西在体内排不出去,就留在体内作祟,就成了“瘤”。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这是由于到恶性肿瘤质地坚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象岩石一样,所以称为“岩”。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品”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还提到,对肿块这类病症,是采用促使它消散的的治法。

17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术和药物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采用手术割除医治。

这些结块,很可能包括了某些肿瘤在内;公元7世纪晋书里写道:“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


茯苓酸奶

茯苓酸奶

随着传播媒介的进度,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口头相传、书籍,再到后来的广播、电视,直至通过现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癌症作为一种恶性疾病也随着媒介方式的改变而日益频繁出现在健康知识传播过程中。很多人会认为癌症是现代疾病,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环境污染,还有人们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唯利是图地掺加各种化学制剂,加速了患病率的上升。

事实并非如此,从现有记载来看,癌症可以说自古有之。


作为古文明之一的古埃及,就曾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与现代癌症一样的症状。而且在那时,就已将肿瘤区分为良性与恶性,并由此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良性肿瘤的治疗,通常类似于现在的手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则会使用一些药物作为附加手段辅助治疗。

迄今为止,最早的实体证据,是一名生活在青铜器时代的女性,在她的头骨内研究者发现了类似于今天“头颈癌”的恶性肿瘤痕迹。

四轮行天下

四轮行天下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