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学书比较好?
龙小猫
推荐路遥先生喜欢看的几本书吧。
这些书名我是在自己的随笔文集里看到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这本书是路遥回顾自己写《平凡的世界》时的经历,用六年时间完成的鸿篇巨著之诞生日记。而在书中,路遥先生提过基本经典文学书。
01先把书名给你列出来托尔斯泰系列:《复活》、《战争与和平》加西亚·马尔克斯系列:《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
司汤达:《红与黑》
海明威:《老人与海》
雨果:《悲惨世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02为什么路遥喜欢这几本书路遥说,当年他写出来《人生》那本书时,只有13万字,虽然也引起了足够的反响,虽然也获得了很多好评,甚至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他完全可以靠一本书吃一辈子。但是,他想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才准备动笔写100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六年时间里,他反复看的经典文学书,就是上面这几本,以世界上最顶尖的名著为参照标准。
恰巧的是,上面这几本文学书我基本都读过,肯定是写不出什么经典著作的,但不得不承认,经历过几百年沉淀的经典书籍,确实是经典文学。
这几本书,值得每个人反复阅读。你无法用语言描述出读这些经典书籍的“感觉”。在有些书中,你会看到自己,会看到正在生活的世界。书里的人,仿佛就印在你所生活的现实世界里。所以,如果你还不知道读什么书,就读这几本吧。经典书籍,一定会让你赞叹不已。读完后有什么感悟,记得留言评论哦,我们相互讨论。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赚钱!平底鞋女生.
这5本书让我知道,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多奇特又真实的故事正在发生
说起文学,大概我们很多人的划分标准是:小说、散文、诗歌。
可15年,在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纽约客》给出的新闻标题是:非虚构战胜了诺贝尔。
确实,“非虚构”亦是文学中一抹独特的色彩,它介于小说和新闻之间,却比小说更真实,比新闻更具文采。而“非虚构文学”的写作者们则放慢脚步,观察、思考、记录生活,在字里行间,以真实的世界击中人心。
“优秀的文学根本不需要虚构,因为现实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而在博库图书馆里,也有不少非虚构的高分文学作品,这些书记录了各式各样的生活:有难民少年的成长历程,有家庭女性的抗争足迹,也有乡村中国的变革进程......
如果仅凭想象,我们大概永远不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多奇特又真实的故事正在发生。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豆瓣评分:9.0
这本书记录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浩劫: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58秒,一连串爆炸震碎了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
前苏联的大片土地被污染,一共有5000万居里的放射核素被释放到大气之中,其中有70%落到白俄罗斯。数以千万的人们受害——他们之中有的很快死去,有的一直遭受着辐射后遗症的痛苦。
而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访问了切尔诺贝利的受害人群:在核电厂工作的工人,科学家,前共产党官僚,医生,士兵,直升机驾驶员,矿工,难民,迁居的人们。
他们开口向她讲述他们的故事,以及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本该派发的防护用具和补助品,却被扣留;本该撤离的人们,却在蒙骗下,依旧开心地生活在核辐射下;本该被隔离的地区,却源源不断送进无知的“清理人”......骇人、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让人身临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寻找更明亮的天空作者:古尔瓦力·帕萨雷
豆瓣评分:8.6
12岁,2次入狱,艰苦跋涉1年,行程超过20000公里,穿越亚欧大陆8个国家,从阿富汗难民少年到英国优秀大学生。
“我的童年就是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 古尔瓦力·帕萨雷如是说到。
12岁的古尔瓦力生活在阿富汗东部的楠格哈尔省,父亲和爷爷相继在冲突中遇害。为了远离战争和苦难,妈妈将他送出祖国,自此,古尔瓦力开始了自己九死一生的逃亡之旅。
他用双脚行走,在马背上颠簸,跳下飞驰的列车,冒死穿越边境,逃离蛇头的魔爪,跨过高山、大河、湖泊、海洋,一心想抵达能让他生存的地方......终于,古尔瓦力来到英国,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一个险些被过早扼杀的生命,如今绽放出灿烂的希望之花。”
《最长的一天》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
豆瓣评分:8.7
和平的年代里,我们很难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但在这本书里,你却可以看见战争全部的真实面貌。
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和世界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它真实记录了诺曼底登陆的策划内幕和激战过程:二战时期的1944年6月6日,盟军选择登陆诺曼底海滩进行反攻,自此,战争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来自12个国家的15.6万名士兵、1.1万架飞机、7千艘海军舰艇,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可背着10公斤弹药的伞兵在空中就中弹、装着无数士兵的船还没上岸,就被炸沉、坦克被炮弹掀飞......
在这里,你能看到弱小个人面对黑暗和未知时的恐惧、慌张,能体会到命运的残忍、无常;而置身其间的人们,又如何鼓起勇气去坚持、去战斗,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胜利和荣耀。
“我们将死在一个将来很久都会被人们谈论日子的前一天。”
《天空的另一半》作者:克利斯多夫,邓恩
豆瓣评分:8.8
每4分钟,就有1名印度女孩死于性别歧视;每1分钟,就有1名孕妇死亡;每10秒钟,世界某个地方就有1名女孩正在被强制切割外阴,而且大多没有使用麻药。
如果没有《天空的另一半》,我们很难想象,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女性悲惨遭遇。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但在种种不幸遭遇的背后,我们依然能看到,在深沉黑暗下奔袭而来的光明。比如,柬埔寨少女从妓院里被救出后,开了一家杂货铺;而在杂货铺倒闭后,她又在救援机构的指点下,去学习理发,并发掘出了自己的特长,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
而通过这些故事,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天空的另一半,是希望。”
寻路中国作者:彼得·海斯勒
豆瓣评分:9.0
中国的三毛跑到撒哈拉,成就了《撒哈拉的故事》;美国的何伟(彼得·海斯勒中文名)跑到中国,成就了寻路中国。
2001年夏天,何伟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他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
可何伟的自驾之行并不是一段段简单自驾游,而是在自驾的同时用他自己独特视角观察着正在变化的中国——那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新世纪的中国依旧经历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腾飞,社会各方面都显现着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他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他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他也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还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不是一部游记,而是一个外国人眼中,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中国。”
-END-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即可免费借阅以上图书~
Harlan-Sol
有红雨,说历史,品人生,悟道理,大家好我是红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分享一个小感悟,同时推荐这两本书。《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系列书记。红雨读完吴敬梓《儒林外史》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两个细节印象深刻。两个细节都讲了吝啬鬼的形象。
一个就是《儒林外史》中的家产万贯的严监生死的时候,喉咙里痰响一进一出,死活不肯断气。人们就在周围就猜。“是不是还有二两银子没吩咐明白。”“是两位舅老爷不在跟前,想念了。”他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头狠狠的摇。最后还是他的妻子一句“爷,他们说的都不相干,我知道您的意思,是那灯里边两根灯草,不放心,怕废了油,我这就剪去一根”然后严监生放心的离开了人世。另一个就是欧也妮.葛朗台。临死前,他劝女儿放弃继承权,把全部家产缆在自己手里。死的时候看到做临终法事的神父给他亲吻镀金的十字架。他一见到金子就做出了怕人的举动。想要努力去抓住它,结果一用力,就送了性命。相比较来说他们都好。红雨个人更喜欢吴敬梓的细节更具体更到位,更打动人,还有着一种更深刻的悲哀的嘲讽。但是为什么巴尔扎克站在世界的高峰为世界人民所瞻仰。
《人间喜剧》作为“人曲”蜚声中外。吴敬梓的小说就是连我国读者都只是在中学时期学过范进一个节选罢了。这真是引人深思的问题。你怎么看呢?一起来说说吧。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和评论,我们一起讨论更多。期待您的关注。再次感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safariyan
大家好,我是书心一片,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分享几本好书给大家。
精神救赎系列重点推荐2本书:
第一本,《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一夜爆红”。一经出版就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
作者写作的初衷有两个,第一个是要打破阿富汗在世人心里的固有印象,第二个是展现人性的弱点和脆弱。
故事围绕哈桑和阿米尔两个小男孩展开。阿米尔曾在年少时犯错,后又设计陷害哈桑,致使其离开。20多年来,这件事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阿米尔的胸口。所幸,跨越了半个世纪后,阿米尔鼓足勇气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故乡直面往事和过错。历经波折,阿米尔将哈桑的儿子带回美国抚养,终于击碎了胸口的石头。
第二本,《面纱》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没有《月亮与六便士》名气大,可也是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
《面纱》的故事围绕女主吉蒂展开。吉蒂出生于一个父亲懦弱,母亲强势而势利的家庭。自小母亲就把吉蒂当作摇钱树来培养,希望她能嫁入豪门,借此过上优渥的生活。
也许真是天意弄人,连其貌不扬的妹妹都要结婚了,吉蒂的白马王子仍旧没有出现。此时,一个细菌专家沃尔特出现在吉蒂的身边并对她一见钟情。吉蒂为了尊严和面子,在一阵慌乱中嫁给了沃尔特。
感情这回事真的很难说,两年一晃而过,吉蒂对沃尔特毫无爱意,她出轨了。婚外情被沃尔特发现以后,沃尔特带着吉蒂一起前往疫区。在疫区的修道院里,吉蒂被修女无私奉献爱与青春的精神深深触动。她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人生,决心改过自新,重新开始。
就在这时,吉蒂发现自己怀孕了。面对沃尔特的询问,吉蒂坦白地告诉他,不确定孩子是谁的。不久,沃尔特在做实验时感染而死,而吉蒂安然无恙地离开了疫区,返回英国故乡。此时,母亲已经过世,父亲也谋得了晋升的职位,吉蒂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准备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吉蒂曾说,她希望自己生个女儿,她要把她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她的女儿决不会重走她走过的歧途。
爱情一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主题,在这里重点推荐3本。
第一本,勃朗特三姐妹中的艾米莉所写的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采用了当时比较高明的写作手法,除了前三章和后四章是顺叙,主体部分都采用了倒叙。作者善于设置悬念,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出人意料。
书中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和白富美凯瑟琳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作者用了夸张的方式塑造了人性极尽扭曲的希斯克利夫,借此表达了对社会拜金思想的抨击和不满。
嫁给自己所爱的人,未必就能幸福美满;但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注定不会幸福。
第二本,勃朗特三姐妹中的夏洛蒂所写的《简爱》。
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夏洛蒂在小说里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可以说这是一本三观很正的文学小说,非常值得一读。
第三本,简奥斯汀所写的《傲慢与偏见》。
这一本整体基调比较轻松,类似现在的偶像剧,但简奥斯汀通过小说体现出的婚姻爱情观是百年适用的。
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嫁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