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业人士如何看待《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小说?
李之°
专业考古的人,对于盗墓应该是深恶痛绝,不过对于盗墓小说,应该没那么恨。
我不是考古的,小说我到都看过,不管是《鬼吹灯》还是《盗墓笔记》,都是借着盗墓这个壳,来讲一个冒险故事。
其实,本质上不管是《鬼吹灯》还是《盗墓笔记》都和夺宝奇兵之类的电影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异宝美女酷烈的环境,随时出现的强大的敌人,不可预测的背叛。以及可以获得巨大的超想像的财富。
这种小说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各个方面,毕竟在利益面前,很多人性的底层底色都会显露出来。
而盗墓是在一个封闭的幽暗阴森的环境里,在这里,人性中的善和恶都会被无限放大。
在盗墓故事中,可以看到奇情,可以看到爱情,还可以看到鬼故事,盗墓这个壳可以装很多很好玩的素材。
如果有人看了盗墓小说去学考古,也算这种小说功莫大焉,如果有人看了小说去学盗墓,罪责其实都写在刑法里了,如果你把小说里的知识当真,恐怕你一辈子也不可能找到古墓,只是会让卖洛阳铲的笑醒而已。
真正的盗墓人也许远比小说里的残酷,是很多人不能企及的一个隐秘行业。
据说有的盗墓行业是团伙行动,如果父子团队中有父子的,一般都让儿子下斗,父亲在上面望风。
就是为了防止背叛。
考古行业则要枯燥的多,一层一层的挖开陵墓,挖个大坑,然后在土里翻找每一片瓷器的碎片,每一个金杯玉盏,然后就是考证推论。
因为墓穴一层层暴露在阳光下,所以就没了那么多的阴森恐怖,当然也就少了很多传奇,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
盗墓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不会因为一部小说而兴旺,也不会因为一部小说而消失,考古进入中国不过百十年的历史,神秘而小众,如果一部小说能让大众对考古学产生兴趣,对一个学科来说,也算是利好消息吧。
————
文/ 薛白袍柠檬guess
我并非考古专业人士,但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题材小说的风靡,加上电影《夺宝奇兵》、《古墓丽影》等的上映,考古这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词汇,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引起人们对考古文博工作的好奇与渴求,更引发了不少争议。
其中就有人把考古和盗墓联系在一起,认为考古就是“持证盗墓”。
那么考古究竟意味着什么?
“考古”这一名词,很早就出现在汉语中,北宋的学者吕大临就曾写过考古图一书,但当时所谓的“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和现在所说的考古学不同。
北宋时期,形成了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到了清代更为发达,最终形成了现代考古学的前身,中国的考古学兴起较迟,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关开始进行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是从西文Archaeology翻译而来的,“考古学”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思是“研究古代之学”。
但在公元后最初的几个世纪里,它指的是一类演员,用戏剧性的模拟表演再现古代的传奇故事。考古学在17和18世纪,指的是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并逐渐发展起来。
考古学是基于对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的科学研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所启发。
正如古物研究员保罗·巴恩在《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中所说的:“只有考古学能够告诉我们有关过去真正具有根本意义的事件——人类首先是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出现的,艺术、技术、文字的发展,农业、复杂社会、城市化的起源与传播......如果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去往何处,那么我们就需要去追溯我们的轨迹,去看看我们来自何处。”
而作为考古天敌的盗墓行业,被称为“世界上第二古老的职业”。
中国传统上历来盛行厚葬,吕氏春秋·节葬中就说道:“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玩好宝货钟鼎壶滥,舆马衣被戈剑,不可胜数,诸养生之具,无不可从者......奸人闻之,传以相告,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
可见正是随葬品潜在的极大经济价值,才使得盗墓者屡禁不止,甘愿冒险,历史上就有许多以盗墓发家致富的人,许多当权者也加入了盗墓者的行列,通过发掘前代的墓葬来聚敛财富,三国时期的曹操就设有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职位专门进行盗墓,近代军阀孙殿英也曾动用大批军力,对清朝皇室陵寝进行哄抢盗窃。
然而盗墓者所过之处,许多极具科研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往往被肆意破坏和毁弃,晋书·束皙传中提到:“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盗墓者竟将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竹木简当做照明的火把,这种破坏和无知是应该以予禁止和惩戒的。
可见盗墓小说和电影看来或许过瘾,在现实当中却是要引起警示的。
小盒饭
不是考古专业人士,有朋友学考古天天跟着导师跑工地。对盗墓贼可以说是咬牙切齿了。
鬼吹灯盗墓笔记也只是一种文学作品文化产物。看个过瘾就好了。现实里可没有闷油瓶提着黑金古刀在墓穴出生入死。
现实中的盗墓贼,只会是emmmmmm尖耳猴腮面目可憎的破坏文物的罪人。
要知道考古研究的发掘和盗墓贼破坏式的盗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