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最让你感到悲凉又悲痛的古诗词是谁的,哪几首?

提到的作品

[作品]虞美人

我没有心,也不是什么好人,我是妖!是妖就得吃人,而我喜欢吃人心。 直到,遇见她……我笑,附耳浅语:我和你最是天生一对,宿世缘分。 没有犹豫,她若飞蛾扑火,踮起脚尖吻我的唇:愿倾韶华,伴君此...

蓝家三少

[作品]长恨歌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

王安忆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锦瑟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两个名字,如同咒语。当咒语响起,往事便如影随形。点名是宇宙中最古老的魔法。你最常施展的,又是谁的姓名? 校园里,最令人动容的总是爱情,那些诗般的故事,就像流转在你我身边的旋律,就像未...

洛塘

[作品]诗品

本书为我社“大学经典”丛书之一种,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

钟嵘;古直笺

[作品]如梦令

内容提要 北京有无限的魅力,也有永远说不尽的话题。本书精选民国时期文人 学者描写北京的散文随笔,内容涉及北京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社会变 化、政治事件、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选取的标准是:一有历史价值,...

姜德明编

[作品]四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儒学经典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

王国轩、张燕婴、

[作品]声声慢

《声声慢》主要内容:一张高考试卷,“诱捕”来了六个快乐的鸟儿,她们是关燕台、凤凰、丛林、赵媚、黄莺儿、谷小雨……六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子,注定要在大学校园这个舞台上演绎她们最初的人生大剧,以及她们对人生、...

龙莱

最新跟帖
小竹

小竹

满江红

邱飞写的…

liaojinghero

liaojinghero

杜甫在别房太尉墓中有一句描写自己在墓前怀念故友房琯时的极度悲痛: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前半句,“近泪无干土”,形容悲痛到极至的状态:流出的泪水使地上的土都湿了。

后半句“低空有断云”的意象进一步烘托了悲伤的气氛。

此外,另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著名的《长恨歌》中有两句: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合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第一句表达了唐明皇眼看自己的宠妃——杨贵妃将被处死,却救不得的悲痛。悲痛到流血泪——血泪相合流。

第二句描写的是唐明皇追思杨贵妃时的伤心与悲痛。伤痛到断肠——夜雨闻铃肠断声。

臭抓抓

臭抓抓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木_木zi

木_木zi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深刻的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coral_heaixin

coral_heaixin

我认为崔郊赠婢是我读过最让我感到悲痛又悲凉的诗,诗中女主与崔郊相互爱慕,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给卖给显贵于頔。而崔郊对女主一直念念不忘,一次与已为他人妇的女主意外重逢,百感交集写下这首悲痛,悲凉的情真意切的诗!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整首诗看似平淡叙事,但句句又将对公子王孙的不满、对柔弱女子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爱怜与同情,写得委婉含蓄,不露痕迹。

QueenX

QueenX



在我读过的古诗词里,有不少都让我感觉悲凉、沉痛,这其中也不乏诸多名篇佳作。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东汉女诗人蔡文姬的悲愤诗。

想来大家都知道,东汉时期有个大文学家,叫蔡邕。蔡邕有个女儿,叫蔡琰,字文姬,她的生卒年已很难考证,但有两件事情是能够确定的:一是她在关中地区的混战中被匈奴劫掠,献给左贤王,成了夫人,并且还和左贤王育有两个儿子;二是她被曹操赎回后再嫁董祀,安定下来后,蔡文姬整理父亲遗留下的书卷文章,为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此外,她还创作了长篇自传叙事诗悲愤诗,以及长篇骚体叙事诗胡笳十八拍,这些作品在古代女性诗词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蔡文姬创作的悲愤诗共有两首,一首为五言诗,另一首为骚体诗。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被认为是由文人创作的第一首五言长篇自传体叙事诗。




蔡文姬的五言悲愤诗内容是什么?

蔡文姬的这首五言悲愤诗篇幅较长,但结构却非常鲜明,脉络清晰。蔡文姬用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展现出平民百姓的悲惨生活。诗中既有叙述,兼有抒情,善用赋体而多写实。钟嵘在《诗品》中认为,五言诗的写作容易出现“文散”和“芜漫”两种毛病,但蔡琰此诗,绝无此瑕疵。

下面是悲愤诗全文: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如何理解蔡文姬的悲愤诗?

高中的时候就接触过蔡文姬的这首悲愤诗,当时读后,虽然觉得悲痛,可并没有特别深刻的人生体验。现在,我把这首诗的内容用现代汉语来解释一下。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讨论。

在汉朝末年,王朝权力渐渐失控,奸臣董卓趁机乱了朝政纲常。董卓的目标就是谋朝篡位,他先是陷害忠良,后来又逼迫圣上迁都长安。表面上,他拥护年幼的圣上,实际上,却是挟持圣上,扩张自己的权势。


众多诸侯结成联盟,共同讨伐奸臣董卓。董卓的部下率兵出了函谷关,军士们身上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中原的民众战斗力不强,根本无法抵挡性情剽悍的北方部族。


进犯的乱兵,毁坏了郊野的农田,踏破了坚固的城池,他们每到一处,便有百姓家破人亡。他们的刀下,不曾留过一个活口,那些死去的人,尸体骸骨相互交叉。无辜的男子,被这些乱兵砍了头,那头颅就挂在战马上。可怜的妇女,被乱兵劫掠,捆绑在马车后面。


驱马向西前进的路上,漫长又颠簸,这遥远险峻的道路上,真是阻碍重重。这些被劫掠的人,回头望着来时的路,但是眼前黑茫茫的一片,由于日夜颠簸,五脏六腑几乎如同烂泥一般。被劫掠的人,有数以万计,但是人们并不被允许聚集在一起居住。


如果有人碰巧遇到了自己的骨肉至亲,哪怕心里有千言万语,也断不敢说上一句话。这些胡羌兵士,只要有一点不满意,就会对劫掠来的人说“杀死你们这些俘虏根本不需要客气,反正现在刀刃正空闲,我们才不想留你们的贱命。”


对于被劫掠的人来说,性命并不值得顾惜,最是无法忍受的,便是胡羌兵士的谩骂。这些胡羌兵士,随手拿起棍棒,对着俘虏就是一顿毒打,口中的怒骂,随着毒打,一起发泄在俘虏身上。白天,俘虏们号哭悲泣,被迫赶路;到了晚上,只能悲哀地坐着,不知明天的命运会是如何。


想求得解脱,可这根本就是奢望。想着苟活于人世,可活着却也看不到希望。苍天啊苍天,我们为何要遭受这样的罪过?被逼着来到这蛮荒偏远的地方,这个地方与中原完全不同,这里的人缺少礼仪,非常粗鄙。


居住的地方,被霜雪长久地覆盖,即便是在春夏季节,强劲的北风也吹个不停。翩翩的北风,吹透了我的衣裳,萧萧的风声,震得我双耳疼痛。每当此时,我内心对父母家乡的怀念就会涌起,哀怨与叹息也就无法止息。


每当听说有远方的客人来到这边鄙之地,我就觉得很是欣慰,急匆匆地上前打听家乡的消息,对方却说,他并不是我的同乡,所以对我的提问也无从说起。庆幸的是,平时的心愿终于能够满足,因为有亲人能够把自己接回家乡。


虽然自己得到了解脱,能够离开这边远的地方,可是不得不把亲生儿子抛弃在此地。母子心意相通,这是天性,一想到分别之后,我们母子再也没有相逢的机会,心中便生起了挂念。从今以后,不论是生是死,我们母子都永远天各一方。想到这些,我便不忍心离开孩子们了。


我那年幼的儿子,走上前来,抱着我的脖子,小心翼翼地问:“母亲,您打算去哪里啊?别人都说您要离开我们,离去之后,难道还会有相见的时候吗?母亲您平日里心肠慈柔,如今怎么对我们这样不慈爱了呢?我们都还没有成年,母亲您为什么不顾念我们呢?


此情此景,真是让我五脏六腑都崩裂了,整个人神志恍惚,如痴如狂。我号哭着,用手抚摸着孩子们。即将出发时,我又变得犹豫不决,迟迟不肯上路。那些与我一起被掳掠来的同伴们,她们都来送我上路与我告别,羡慕我能够离开这里返回故乡,那哀痛的哭声,真是让人悲恸欲绝。拉车的马儿似乎也感觉到了我们的悲伤,呆立在原地不走,就连那车轮,也为这别离的场景而感到悲哀,因此不再转动。围观的人们唏嘘感伤,路过此地的人们也在呜咽哭泣。


在返乡的路上走啊走,母子亲情就这样生生割断了。疾行的车子,带着我越走越远。这道路啊,漫长悠远,离别之后,我们母子何时还能相见?我的孩子,从我腹中生出,别离之后如何能不让我牵肠挂肚?一想到母子分别,我的心就万分悲痛。


受尽颠簸之苦,终于回到故乡,可我家中已经没有活着的人了,甚至连亲属都没有剩下。不论是城里还是郊外,到处都是一片荒芜,庭院廊下,全都长满了野草。眼前的累累白骨,还没有被人掩埋,那些白骨纵横交叉,却不知这些死去的人啊,叫什么名字,又从哪里来。


走出门外,听不到人们说话走路的声音,却能听到豺狼哀嚎的声音。我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如此景象,不住地哭泣,哭得撕心裂肺。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忽然有一种魂魄出窍的感觉。现在觉得自己,就好比是生命走到了尽头,旁人见我这般模样,便纷纷来宽慰我。我睁开眼,勉强挣扎着活下去。可是,纵然活下去,又有什么可以期望呢?


如今,我只能把余下的生命,交托给再嫁的夫君董祀,竭尽心力苟活下去。自从经历这些祸患之后,我便觉得自己沦为了鄙贱低微之人,常常担心会被夫君鄙视、抛弃。想想人生还能剩下多少时光,我也只能满怀忧伤,一年年地勉强活下去。



悲愤诗究竟有何文学魅力,能够传诵千古。

蔡文姬的这首悲愤诗明白如话,非常好懂。而且它传达出的情感强烈而真挚,特别打动人心。在中国流传下来的诸多诗篇中,悲愤诗之所以占有一席之地,并被人们传诵千古,自有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

首先,蔡文姬的这首诗重在写实,她以凝练而沉重的笔墨诉说她个人的不幸遭遇,更诉说了当时所有无辜百姓所遭受的痛苦。随着蔡文姬的讲述,东汉末年动荡的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蔡文姬记述了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践踏平原地区的惨况:“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样悲惨的场景,真是令人痛心啊!这种写实的笔法,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动乱岁月里,百姓生存有多么艰难。


其次,这首诗非常注重心理描写,又因为本诗以蔡文姬的视角叙述,这就呈现出极强的感染力。

比如说,诗中有这样的场景:每当有远方的客人来到这个边鄙荒凉之地,蔡文姬听说后都会觉得非常欢喜,赶紧上前打听家乡的消息。可惜来客并不是她的同乡,而她也从最初的欢喜转为失落沉默。只是寥寥数语,诗人内心的失望,便清晰深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再比如说,这几句诗,“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蔡文姬自己想要离开此地、回归汉地的心愿终于实现,但是,虽然她能够从这荒凉的地方解脱出去,却要抛下两个幼子,这可真是令人痛心!由此句开始,诗歌的情感被诗人推向了一个高潮。这种母子之间的深情,以及母子别离的悲痛,都令人无比动容!



在蔡文姬看来,母子情深,心心相连,这是人类的天性,“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这一场分别之后,就再没有相会的时候了,今后不论是死是活,母子都被永远地隔在两个地方。只要想到这些,蔡文姬就不忍离开孩子们,可是,她回归汉地的愿望也很强烈。回到汉地,就要与孩子们分开;留在胡地,就再不能回到故乡。这两种矛盾激烈地撞击着蔡文姬的内心。


再者,蔡文姬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悲痛哀伤的情感,使得内心情感更为具象化。


比如说,蔡文姬即将踏上归程时,她这样写道:“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马儿也为这场面感到忧伤,所以踟蹰不前,车轮都不转动了,送行和围观的人都觉得哀伤不已,过路的人见到此情此景也呜咽落泪。此前,蔡文姬描写自己与幼子诀别时的场面,下笔用力,所有的悲痛情感宣泄出来似有千斤重,而这里的分别场面,她并没有直接写自己如何忧伤,而是从侧面描写送行的人、过路的人、拉车的马匹还有车轮等,通过侧面描写,这种离别场景更增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再比如说,蔡文姬回归故里后,她这样写道:“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这两句诗,集中表现出蔡文姬回到故里后的怅惘心情。登高望远,是为了纾解心头的愁苦,可这样一来,思绪又飘飞到更远的地方了。

在诗歌结尾处,蔡文姬感叹着“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诗人的内心想法是,自己余下的人生也没有多少年了,可是却要怀着忧伤的心情熬过一年又一年,忧伤而无奈,沉重且悲哀。这样的笔触,读来令人痛心!



蔡文姬的悲愤诗,有着极强的画面感,那种饱含血泪的控诉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并且,她把叙事和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浑朴天然的语言更是传达出感人至深的力量。全诗虽然字数颇多,可由于诗歌本身的内在连贯性和文字的口语化,让人一口气读完之后,那种酸楚和悲愤仍然回荡在心中,久久不散。

本文节选自本人的诗词文化类书籍诗词中的女儿心。

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南北风830

南北风830

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贵真情实感,切情应景。

“哀”、“悲”、“病”、“独”、“艰”、“恨”、为情感基调,“风”、“猿”、“鸟”、押韵“落木”、“长江”、“做客”、“登台”、“霜鬓”、“潦倒”、“浊酒”等一连串景语烘托突出了诗的情感主旨。

平仄格律与意境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为七律“之最”,依古韵平仄标准,“急”、“白”、“独”、“浊”等字,在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字为“仄”,无平声出律之嫌!除了第一句第五字当仄却平,“存在1个问题,建议用仄”之外,平仄无懈可击。

“回”通“徊”,读作“huái”。

“杯”,古韵及相应方言读“bāi”。

因为,“回”“杯”与其余韵字,在平水韵中属于同一韵部,都是平声韵字;所以是合韵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独身离家羁旅蜀地,一时难归故里,又恰是秋雨涨水满池的季节,令人更加思恋那一位心上人。什么时候才能与心上人相逢,一同挑剪西窗亮起的蜡烛,诉说巴山夜雨悲凉孤独的的情景呢?

起承转合,尽得章法。

以问开启全篇,以答承接首句,自然而逻辑关系紧密。再问转写归心似箭的愿望,以回应句首问,收束全篇,突出悲凉孤独的主旨。

平仄的“替对粘韵”技术处理,堪称典范。

“烛”再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字为“仄”,用在非韵句的句末是合律的!

“期”与“池”、“时”都在平水韵“四支”韵部,都是平声韵字,押韵符合格律诗押韵规则。

除第二句是宽格变格之外,其余都是正格基本句式。

锦瑟

李商隐(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寄托思念亡妻的悲凉情怀,用典无痕!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仗工稳,堪称对联典范!

中间两联对仗工稳,用典无痕,在格律诗中独树一帜!

平仄艺术造诣,优于杜工部的“七律之最”,与崔颢《黄鹤楼》形成鲜明对照!

欲上高楼去避愁

鹧鸪天·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反衬手法突出家国之愁,突出国破家亡,保家卫国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怀溢于笔端,令人慨叹不已!


愁随“高楼”、“浮云”如影随形,家国之愁难以释怀,想象丰富,构思新颖。


严格按照词牌平仄押韵要求填词,是词风严谨之范本。

海琦妹_热化掉了

海琦妹_热化掉了

高中时期读过许多诗歌,其中让我感到最悲切的一首是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诗词人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

絵雅

絵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老鼠格蕾丝

大老鼠格蕾丝

本人最喜欢唐代诗人李煜的词,词中那凄美的描述令人叹服,但由于年月较长了,对于记住的也只是只言片语,其中有一首(可能有背写错误的地方,望给与更正):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向日葵小梦

向日葵小梦

易水歌 〔先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从燕国出发时唱的。

.---------------------------------------------------

垓下歌 作者: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兵败自杀前唱的

.--------------------------------------------------

匈奴歌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被汉军击退夺回疆土后唱的,其实这首他们匈奴人的确是悲凉悲痛,我看着还是挺爽的。

。-----------------------------------------------

蒿里行 作者:曹操 (节选)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九歌 之 国殇 作者:屈原 (节选)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首用悲壮来形容更好


.-------------------------------------------------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作者: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想到再更。

Maybe

Maybe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自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这一首不足四十字的小令,讲李清照当日尽兴游玩的美好时光完整地 雕刻下来,并流传至今。这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到现在读过最让我难忘的诗词。这亦是李清照流传最久的一首小令。她以寻常词语,描绘了一幅芳龄少女钟情自然风物的画卷,整首小令一气呵成,读来酣畅淋漓,虽是表现酒兴游憩之作,却丝毫不显扭捏矫情。想来李清照当时写此词,必是受用于游玩,故信手拈来,自得其乐。

古时的少女时光不同于现在。封建制度下,传统女性一代代沿袭陋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记得《红楼梦》里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原本是自幼习得四书五经的才女,却因懂得俗世之约而在回答外祖母的提问时,暗自更改了事实,只说自己“只刚念了《四书》”罢了。

如此,诸如林黛玉那般成长与书香门第的女孩子尚且要对封建制度敬让三分,更何况一般的小门小户?由此可想,许多年轻的少女必是深居院巷,专攻女红。春天到了,院中风景秀美,女孩们无非就是在院中荡个秋千、绣个手帕。

可在李清照的这首诗词里,竟是“沉醉不知归路。”这样看起来近乎有些放荡的行为,缘于李清照家人开阔的胸襟与颇有远见的视野。

荡舟,争渡,与小姐妹郊外同游。这一首《如梦令》旨在忆昔。寥寥几句,随心而出,但读来竟是句句清丽,富有一种自然之美。纯真,灵动,俏皮,鲜活于人前。读罢,使人可见一个日暮时刻,以为乘兴而来的少女。看当时的景色:碧水清波,荷塘暮色,宛如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晚风袭来,暗香浮动,李家初长成的清丽少女嬉戏水上。只是她哼着江南的小调,笑语盈盈坐在船上,追赶那一路斜阳。小桨从水面划过,激荡起层层的涟漪,映衬着最后一丝目光,浅浅地泛起光泽,剔透晶莹。

人一生最美好、最值得怀念的时光,就是此刻了。想日后出入世间,渐悟世情,难免会惹得女儿相思,为情所苦。像是一笔最浓重出彩的颜料,少女时光点缀了整个人生,从此在漫长的旅程上闪耀。年复一年,当这些少女渐渐长大,经历了尘世中的悲欢离合,还有谁的心思能如此刻这般剔透?还有哪段时光能比此时更加畅快?

squallboy

squallboy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我读过最让人悲伤的诗。

赛儿息

赛儿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ongyun

congyun

最让人悲痛的诗莫过于陆游的示儿,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的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苗小俏

苗小俏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