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队列训练有用吗?
煤灰
团结就是力量!
军人的队列操练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士兵的谐调性,配合力,应变反应,凝聚力,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它是决定实战胜败的必须前提!
恰如,我早知吃第九个包子吃饱了,干嘛要去吃一至八的浪费呢,是同理。
不懂别乱讲,信口开合者莫入。
谢谢!
不淡定的二丫头
2015年下士退役,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有用从亲身经历来说,队列训练相当有用,服役五年来,我觉得自己最热血沸腾,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怕,敢于和敌人亮剑的就是单位阅兵的时候。当迈着整齐的步伐以正步劈枪迈过主席台前,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自己只是整个祖国堡垒中的一块砖,整个堡垒不倒,我们就无所畏惧。能让整个堡垒稳固的便是纪律性,而队列训练便是最好增强纪律性的方式。有令立行,令行禁止。面对敌人我们才能不退缩。
最后现各级学校都会在开学前组织军训,都是以队里训练为主,目的也是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一支整齐划一,纪律严明的军队才是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也才是能让人民安心,祖国放心的军队。
lepaillon
哨兵小虎第1024条回答。
那些说军队队列训练没有用的人,我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当过兵,或者他们本身有什么险恶用心。。。
一、队列训练的渊源看过《亮剑》的读者可能都知道里面的晋西北铁三角所上的“南京军事学院”,虽然影视剧对军事学院的以李云龙为代表高级学员的“捣蛋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演绎,但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这些高级学员虽然都是战功赫赫的英雄。位列于军、师级领导岗位。但他们大多出身农民,又长期像李云龙一样,自由散漫、不拘小节惯了。
突然把他们从领导岗位集合到军事学院学习,于是,各种奇怪的怪现象都出来了,有的高级学员无故不出操、不上课,上课翘个二郎腿,回答老师的提问都懒得起立;有的学员开会时不注意军纪,敞胸露怀,双手在身上搓泥搔痒,更有甚者,有的索性把脚放在椅子上,脱掉鞋子,用手抠脚丫子。
毛主席听闻后,对南京军事学院的高级学员批评到:“游击队不可冒油,野战军不可撒野”。
于是作为南京军事学院的首任院长,我军军神刘伯承元帅就翻译了苏军的军事条例,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解放军三大条例,更有了今天的威武文明之师。
“治军必先治校”是刘伯承元帅的名言,毛主席对刘帅曾有过极高的评价,在给军事学院训词中肯定了刘伯承的成绩,
他说:“军事学院的创办及其一年多以来的教育,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是有重要贡献的。”
可见,我们人民解放军除了赫赫威名的战功被人民群众赞誉外,还有其正规、文明、威武的军队形象被人民群众所深深敬仰。
二、队列训练的用处。这是小虎以前在新兵连参加队列训练时,指导员的理论授课。当然,小虎对队列训练也有深刻的理解:
1.提振军人的形象。大家看到国庆阅兵、三军仪仗队以及国旗护卫队,都会被他们整体的动作和刚毅的形象所震撼,感觉我们的国家安全有这样一支文明威武的军队捍卫,心里无比的幸福和安全。
军人的队列训练,涵盖了军人的吃、穿、住、行。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个很有精气神的人,总会下意识的认为,他曾经当过兵,就是因为队列训练对军人气质形象的提振。
尤其是队列训练里的立正、稍息、跨立、蹲下、停止间转法和行进停止的训练,使得军人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行有行样。同时也在军队生活的吃、穿、住、行中践行队列训练的实际。
2.培养军人的服从性。军队要打仗,军人就必须有服从性。这和地方老板给你发工资的服从是不一样的,军队的服从讲究的是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只有这样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而队列训练里班、排长的口令,比如“立正”“蹲下”“脱帽”“正步走”等就是在不断地强化军人的服从意识。只要指挥员不下达下一个口令,就要一直执行口令。
甚至于换成另外一名班长或队列成员,只要其担任队列指挥员,军人在队列训练中都会绝地服从他的口令,而服从上级是一支军队必备和必须的素质。
3.培养军人的团队意识。军队是打仗的集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结协作的一个集体,其力量就会无限放大。
队列训练里的“班教练”,就是锻炼军人的团队意识以及班长(指挥员)的指挥能力。
再比如跑步、齐步要整齐,“步子大的小一点,步子小的大一点”,这培养的就是整个班的个人集体为了班级的协调而做出的“团结协作”。
4.塑造军人的内外关系。当然队列训练,还包含“敬礼”“礼毕”,这就是对军人内外关系的融洽。通过训练,你知道如何敬礼,如何回礼。而良好的上下级和内外关系就是通过简单的军礼变得更加融洽。
5.培养军人标准意识。标准意识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连长说队列训练不是为了使大家“以一当百”,而是让大家达到“以百当一”的目的。
我想这里说的就是“标准”意思,我们培养出来的每个士兵都是在军事训练中都是一模一样的标准,比如“齐步的动作要领”,通过标准作业,这样无论他在哪个岗位,哪个战位,他都能按照培养的标准,尽快融入工作岗位。
当然,队列训练还有许多小虎不曾想到的用处,还请各位老兵多多补充。小虎恳请指正。我才是酬勤天道
步调一致才能夺胜利,这句话够了
huyini
毛泽东主席总结抗美援朝说,美帝钢多气少,志愿军钢少气多,所以志愿军胜。解放军练队列,就是在练“气”!“气功”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建议无知的喷子们先当二年兵,深度体验一下我们的战士、我们的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再作发言不迟!
月落集
队列训练作用非常大。整齐划一体现部队组识纪律性,体现一切行动听指挥,体现团结协作精神。这些在战场都是非常需要的。不要小看队列训练,她体现这支部队的素养和战斗力,区别于流寇匪帮,在精神上可威慑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大苹果
有用是肯定的。队列训练代表軍人的议容。
eastlionbase
谢邀请,这个问题问对人了,我当过三年兵,至今我还常想,当年入伍前一个个站的歪歪扭扭的青年经过部队几个月高强度的训练后,全都面貌一新。队列训练、站军姿等训练对一个人的改变真的作用很大。
yoyochenshiwo
一、以有形促无形。队列训练把一盘散沙造就了一列长城,即使是一群中学生接受了正规的队列训练,气质纪律方面也有质的飞跃。当兵接受长期队列训练的人即使退伍了在人群中也能看出来。尤其是参加过大型活动的军人。部队的内务作风,包括仪容仪表,内务卫生,环境卫生都是对无形的一种促进。
二、队列训练能够锤炼钢铁的纪律钢铁的长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有平时有严格的纪律养成才能在战争中少流血少牺牲,中国军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世界上哪个国家军队能超越?部队上每周甚至每天的早操训练那是相当的认真,这一点甚有感受。
小猪亨利
塑内涵,提标准,长改变,强作风,都在阶段中改变,潜移默化中改变。(个人观点不代表单位)
麻辣黄连
谢邀!
新兵到部队训练课目的按排即是队列训练。军容、军姿、军纪显现其中,不言而喻这是由百姓转变成军人的必备训练。
队列训练,首先学会如何站好?则显示站姿的重要性,挺胸、昂头、收腹、严肃,两手笔直下垂沿腿裤中缝线,两手大拇指微曲其它四指并紧无缝笔直紧贴缝线。眼晴目视正前方炯炯有神,下额微收。严格意义上来讲,眨眼晴的次数都有规定。这与地方老百姓有很大的区别,要想把队列训练好真不是随便自由自在的随性站直一点就了事的。
队列训练的作用体现部队的严谨作风,高昂斗志,素养之极和出战斗力的重要一环。它促进每个人的思想品德建立重朔,爱军习武,练好本领。是部队士气直观形象的体现,战斗力看什么?看素养;素养看什么?看军人的队列;队列看什么?是否纵横交错一条线,队形变换成方队。就是要做到统一、令行禁止、严肃、认真。
丢失的青春
队列训练的作用,亲自参加一次就明白了!队列训练是强军的第一步,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步!
有经验的兵油子,一看队列就知部队的战斗力。
人在队列中能感知的范围是有限的,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行动不是由自己作主的!要听口令,要与周围人协调一致,在这种环境熏陶下,人的纪律性,集体性自然而然的就树立,巩固下来了。队列越严整,战士投入越彻底,越能感到斗志昂扬,感到力量,杀气。这个看二维视频感受不深!
萌一
有智者说,一百种手段,不如一种素质。军人队列训练,就是一种素质养成的训练,看似立正稍息齐步走,对于打仗没有一点用处,但一支队伍,一个军人,如果没有服从命令,整齐划一,令行禁止,能拉出去,打得赢的良好作风和军事素质,各行其事,一盘散沙,那是根本不能打赢战争的。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生命受到威胁,生死攸关的时刻,能遵守潜伏纪律,一动不动,忍着巨大痛苦,以献出年轻生命的代价,维护大局和团队利益,不以一己生死,损坏整体利益,这就是军人的素质。在铁的纪律面前,选择慷慨赴死,没有平时的素质培养,是根本办不到的。其中队列训练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陈亚红99
军人队列训练十分必要!
队列训练是培养军人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过硬的作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调一致的动作,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需要。单兵队列动作是军人完成一切军事动作的基础,是区别于一切普通百姓(群众)的外在标志。
桃乐丝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曾经在部队服役12年,谈谈队列训练的意义。
我认为队列训练有用,而且很有用。
一是提高军人服从意识。入伍后,人员思想散漫,号令意识不强,通过队列中的纪律,各种口令,培养他们的有令必行的习惯。
二是提升军人形象。入伍前,他们可以穿奇装异服,留长发长指甲,可以手插口袋,穿上军装,就应该有军人的样子。什么是军人的样子?就是军容风纪,就是通过队列训练这种形式,潜移默化铸造军人良好形象和优良作风。
三是培养军人特有气质。军人的气质不上与生俱来的,不上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不断的强化和日常养成,经常性的队列训练,挺拔的军姿,有节奏的步伐,动作干练,纪律性强,作风优良,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队列训练。
四是提升军威国威。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后,我们的军人举手投足,动作优雅,在大阅兵,升旗仪式,迎接外宾中,展示了我们军队的良好形象,树立了威武之师的形象,在国际社会中才能取得交口称赞的美誉,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