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饭都吃不饱,为什么还要去创建骑兵连?

提到的作品

[游戏]亮剑

亮剑都梁

都梁

最新跟帖
pgmxjp

pgmxjp

一战后,骑兵在各国军队中,特别是欧美国家现代化军队中已经式微,骑兵的作战任务基本上已经让位于坦克了,保留的骑兵部队,基本是作为后勤运输用的。日军的现代化进程比欧美军队差了一截,所以还保留着骑兵作战单位的编制。侵华的日军,大多只以联队的规模存在,一般一个师团配一个骑兵联队,人数4000余人。

(侵华日本骑兵)

其实,日军骑兵在中国战场上并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表现,特别是“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进攻中原,日军骑兵基本上没什么战绩,虽然参加了多次较大的会战,但日军的冲锋任务还是由为数不多的坦克部队完成的。那么,为什么李云龙却如此热衷于组建骑兵呢?

原因就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改变了骑兵的作战用途。在正面战场,由于堑壕战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战斗形式,面对火炮、与重机枪,只会一股脑向前冲(也只能一股脑向前冲)的骑兵,只会成为活靶子而已,并不能起多大作用。但日军很快发现,在后方对付打游击的八路军、地方武装,骑兵却很有效。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活动范围广,一队骑兵就可以对付几个地方的抗日武装力量;加之八路军、游击队重武器少,密集火力弱,对骑兵形成不了大的威胁。所以,日军很喜欢将骑兵用于后方的扫荡、作战,而且效果也不错的。当时八路军恨透了小鬼子的骑兵,当然也看到了骑兵的作用,更想组支骑兵弄弄的。李云龙也不例外,而且还是唾手可得的,当然乐呵呵的不客气了。

八路军当时就组建有一支骑兵部队隶属129师,团级编制,团长曾玉良。1942在冀南"四二九反扫荡"中就与日军骑兵交过手,但曾玉良没有和日军骑兵正面硬对硬的硬碰,而是将小日本先引进伏击圈用机枪扫射一轮再发起冲锋,将一队日军骑兵击溃。

国军则组建过5个骑兵师,大部分是由东北军改编来的(东北军地处平原,对骑兵自然情有独中),但抗战开始后,竟大部分被日军击溃了,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特别是骑10师,对日作战中一触即溃,师长檀自新因此被军事法庭枪决。

❤惡作劇❤

❤惡作劇❤

说独立团饭都吃不饱有点夸张了,其实独立团包括武器装备在内的物资都是靠缴获才能过得更好,至于为什么李云龙要创建独立团,其实正好是恰逢其会罢了。

李云龙因为违抗命令被首长撤了职发配的被服厂绣花,而他的老朋友丁伟来接替李云龙的新一团,要知道新一团在李云龙的带领下已经是一个相当精锐的主力团了,而丁伟就这样接手可能觉得不好意思,又觉得李云龙心情不好,为了安慰他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 一个营的马匹装备,而且还是在没什么战斗力的伪军手里。

这样建立骑兵连的基本条件就有了,装备马匹都有了,为什么不建立骑兵呢?当然要让骑兵又战斗力,必须经过训练,所以他又换来了骑兵连长孙德胜,

所以建立骑兵和吃不吃饱饭关系大,李云龙很挺松就达成了建立骑兵连的这么一个条件,而且骑兵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作战单位,机动性强、能打能跑都是优点,缺点确实是造价太贵。但是对于李云龙来说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的马全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Simon在路上

Simon在路上

为了战场上的机动性,为了以后可以天天吃饱,为了利用骑兵连撕开战场的口子


king  ki

king ki

骑兵是作战的一部分,战术上讲突袭快,撤退快。而且山地丘陵全方位地形都可以走。

三脚猫

三脚猫

八路军有骑兵团,骑兵在当时很有用基本属于快速反应部队。但在游击战时化整为零养不起太多马。有的通讯排的马住在小村子里就要吃老乡骡马过冬的伺料。李云龙奇袭伪军收编了骑兵营大部分送交旅长了,自己剩了一队人马训练在大扫荡中被围困战至最后一人,这就是让孙德胜指挥独立团骑兵的结果。反封锁反扫荡,八路军的方针是化整为零保存实力。孙德胜的百十号人马被追被围被拼光。

济州大伟

济州大伟

二战时很多国家都不再拥有骑兵部队,只有极少数国家还保持骑兵部队例如日本,波兰。


日本有骑兵是因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再说中国没有更多的公路,地形不适宜大兵团作战,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骑兵机动能力强,适合中国。骑兵连在中国是机动部队,李云龙也想拥有骑兵,骑兵在偷袭等战斗中,是机动部队,利于迅速投入战斗,迅速撤出。有机动部队就是王牌。李云龙有些时候需要机动部队做偷袭,例如,和尚和段鹏回家,被鬼子抓住做劳力,李云龙就是靠骑兵部队迅速把他们两个救出来,如果靠步兵,这个就有点慢,投入战斗,和鬼子纠缠,不利于快速撤出战斗。有可能鬼子增援部队来的迅速,这样有时候可能全军覆没。

(图片源自网络,希望和大家分享)

哈娜娜

哈娜娜

说独立团连饭都吃不饱这就有点过分了!

总结一下李团长的性格特点

:狡黠粗犷 勇敢无畏 重情义 以上这些出现在李团长的身上,就注定李团长是一个狼行前里吃肉的主。

首先,在我党组织严格的制度下,李云龙所表现出的桀骜不驯,刚正不阿,同时又有些悍劲的匪气,这就足以让其走出和丁伟 孔捷不一样的路。首长喜欢像丁 孔二人的老实人,同样像李云龙这样的人也是战场的刚需,毕竟,首长还是需要有人去捅马蜂窝的,但是这样的事情不能让老实人去做,所以,李云龙这种人才就必不可少。所以,在缴获战利品的时候,陈赓旅长就稍微的留下了一个连的人马,因为他知道,这些人马在李云龙的手里作用能发挥的最大。

其次;独立团是一个没有编制的团,靠补给根本没有什么可能。所以相对于新一团来说,旅长会给一个很宽泛的政策,这时候李云龙的匪气就有用了,靠山吃上,靠水吃水。同样,在不违反政策的条件下还能发家致富,这样的手下难道陈赓会不喜欢么?

最后;就要说一下李团长的战略眼光了,知道联合作战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剧情做了一个小小的铺垫,同丁 孔二人组成西北铁三角。

不得不说,像李云龙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当下还是很刚需的。

大白字国国师

大白字国国师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兵种,即使到了一战,骑兵在军队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二战时,坦克、飞机、重型火炮等武器广泛应用于战场,骑兵的克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夕阳兵种,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李云龙部为什么还要建立骑兵连呢?

在抗日战争上,中国军队装备落后,以至于火力不足,所以日军的骑兵才敢在中国战场横行霸道,特别是在华北敌后地区,日军驻守在此的基本上都是治安丙级师团,坦克和装甲车装备较少,而且日军在华北平原地区扫荡时,骑兵通常担当起奔袭和包围任务,八路军为此吃尽了苦头,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八路军和日军建立骑兵是很有必要的。

骑兵部队具有机动性强、善于奔袭和夜战等特点,很多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都会保持骑兵编制来保证部队的机动性,八路军就更不用说了,甚至把骑兵当成宝贝疙瘩,毕竟整个八路军只有一个骑兵团,隶属129师。国军在抗战时也有不少的骑兵部队,最有名的是门炳岳将军的骑七师,让绥远地区的日军吃了不少苦头。

在《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建立骑兵部队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在抗战初期李云龙部就整一个骑兵连出来,那显然有些夸张。独立团隶属386旅,长期在晋西北与日军斗争,有了骑兵连之后独立团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解放战争后,我军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作战时火力密度大大提高,骑兵部队的作用下降了许多,不过我军还是可以利用马匹的机动性,提高行军速度。随着军队机械化、摩托化的发展,我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终于淘汰了“骡马化”,仅象征性得保留少许骑兵部队。

骑单车的女孩

骑单车的女孩

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提下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唯一的国产装备---2344匹军马!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16400多名解放军官兵展示了110多种轻重武器。为了整齐划一,参加阅兵的士兵统一使用的步枪是“三八大盖”。这些“三八大盖”都是各野战军专门挑选送过来,给阅兵官兵使用的。另外,(重型)武器装备包括119门火炮,坦克95辆,57辆装甲车,222辆汽车,17架飞机,2344匹军马。

这些武器装备大都是在革命战争中缴获的“万国牌”,来自24个国家98个工厂。在这些武器装备中,只有2344匹军马是国产的,其他都是国外生产的。

这件事即展示出我军装备的“简陋”,同时,也说明马匹对于我军的重要性!

在上个世纪及以前,骑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重要兵种”!

在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农耕政权难以解决的对手。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游牧民族骑兵厉害!而中原农耕政权缺少马匹,骑兵不行,总是处于“守势”。等到19世纪的时候,步枪的发展使得骑兵的重要性开始下降。不过,一直到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以后,骑兵大军团冲锋作战才落后于时代。从此开始,骑兵的任务转向于快速推进和追击敌军。真正的阵地战和伏击战是用不上骑兵的。

日军侵华时,常设师团(甲级师团,挽马师团)都是八联队编制:四个步兵联队,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骑兵联队是标配。日军特设师团(乙级师团,驮马师团)去掉骑兵联队,依然保留骑兵大队。

除了师团下属骑兵联队外,日军还设置骑兵旅团。下辖2个骑兵联队与1个骑炮兵联队、1个装甲车队。

可见,日军很依赖骑兵!没办法,二战时也就美国和德国这样的国家军队机械化程度高,骑兵不靠马。而日本和中国的“骑兵”,还是以马匹为主。

亮剑》中,李云龙的骑兵连(营),还是丁伟“送”给他的。

李云龙的骑兵连的马匹,来自于万家镇皇协军第八混成旅。最初,还是丁伟发现了这批宝贝。当时,丁伟去延安学习,半路上被万家镇的一股伪军骑兵缠上了。丁伟跟李云龙一个“德性”,看见好装备就流口水。估计这是八路军太“穷”,养成的的习惯。所以,丁伟一直跟警卫员夸伪军骑兵的马真是好马。

后来,丁伟听总部调令,去接替李云龙新一团团长的职位。李云龙对他一个劲的诉苦,说委屈。丁伟为了安慰李云龙,送给他一份大礼------万家镇皇协军第八混成旅的骑兵营。这个伪军混成旅原来是国民党保安团,战斗力连二流都算不上。但是,却有几百匹马。李云龙找来副团长孔捷,用一个营兵力奔袭50公里,一举拿下伪军的骑兵营。

不过,还没等李云龙捂热乎,旅长一个电话,抢走了三分之二的马匹。旅长也喜欢马,那可是宝贝。旅长还算仗义,给李云龙留下一个骑兵连的马匹。

最后,回归正题,说下李云龙为什么要建骑兵连。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骑兵机动性好”>。

在抗战时期,我军和日军基本都没有什么汽车。骑兵成了最好的机动部队。拥有少量的骑兵,可以高部队的机动性。毕竟,提前到达战场,占据有利位置,也是战斗获胜的关键因素。

李云龙的骑兵连也是立过功的。楚云飞手下的钱伯钧部想投敌,楚云飞“单刀赴会”被困。幸好,李云龙有骑兵。李云龙以骑兵连为先头部队,半个小时就赶到钱伯钧部队的驻地。钱伯钧听说八路军来了,当汉奸毕竟是没有底气的事,手下人马上鸟兽散。李云龙趁机救下了楚云飞。李云龙不仅让楚云飞欠了人情,还顺道把钱伯君部两千人马的装备给“拉”回来了。李云龙“投资”骑兵营真是一本万利。

而且,在反扫荡时,孙德胜率领骑兵连拖住日军的骑兵联队,为友军争取了时间。如果不是骑兵连的牺牲精神,会有更多的八路军本日军骑兵联队“咬住”。

而且,之后孔捷也有了骑兵连。我觉得就是旅长从李云龙那里“打劫”以后,分给孔捷的。

<当然,骑兵也有缺点,就是目标大>。

二战时已经普及重机枪了,拿骑兵冲击敌人阵地的事,只有傻子才会干。骑兵的任务:一是依靠机动性,提前达到战场,占据有利位置;二是,依靠速度快,追击阻截敌人。此时,骑兵机动性的优势已经掩盖了目标大的缺点。

当然,也是因为骑兵目标大。所以,旅长才会要走李云龙大部分的马匹,分给别的部队。以李云龙一个团的兵力,掩护一个连的100多匹马,还是可以完成的。日军大部队来袭,八路军直接骑马进山沟了。

李云龙出了名的“抠门”。为什么抠?穷呗!八路军的装备是国军中最差的,说是“叫花子”也不为过。正是因为“穷”,所以,李云龙看见好装备就流口水。李云龙被鬼子骑兵追烦了,特别羡慕鬼子又骑兵,对于骑兵早就心里种草了。正是因此,李云龙非要组建骑兵连(营)。

所以,李云龙到独立团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丁伟送他的礼物“拿回来”。

(文|勇战王聊历史)

godblessbaby

godblessbaby

李云龙为什么要重建骑兵连,主要是当时敌后的抗日形势需要骑兵,当时的骑兵连的作用是多重的,不仅是作战。

李云龙部当时主要活跃在敌后,当时敌后形势很复杂,独立团首先要想生存,那对部队的要求是快,打了胜仗转移缴获物资要快,打扫战场要快,就是打了败仗更要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骑兵,骑兵即能上马杀敌,在关键时还能起到通讯以及运输作用。而且当时的日伪军火力并不是很强大,独立团在战场上只要占了上风,骑兵就能形成掩杀之势,那战果会非常大。

骑兵在战场上就是靶子,那是对当时欧洲战场说的,欧洲战场当时双方火力都很强大,所以骑兵确实没有存在价值,可当时中国敌后战场不一样,鬼子虽然说也有飞机大炮,但不是每场战斗都能用的,而且当时日伪军的火力根本不能和欧洲战场比,而当时八路军的战术是非常贴地气的,也就是说找最适合自己的战术,所以骑兵对八路军来说就是有用的了,在楚云飞部钱伯钧叛变后,李云龙就是用骑兵连打先锋快速帮楚云飞解围,然后快速把缴获的一营装备运回根据地,这就是骑兵连的功劳,楚云飞知道后也晚了。

所以说只有李云龙这样的指挥员才能在敌后生存下去,这就看出了重组骑兵连的价值,这说明重建骑兵连是正确的。

我是大胖纸

我是大胖纸

原因很简单啊,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同日本相比,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源素质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要想打败日本人,就只有抓住机会,强大自身,多一把枪就多一份力量,更何况是一整个骑兵连,这大大增强了独立团的实力,任何一个有长远目光的指挥员,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壮大自己的队伍的。

至于说吃饭问题,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在当时,别说独立团了,全国大部分民众,都处在衣食不足的境地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外地的入侵与地方管理的混乱导致的。要想彻底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将日寇赶出我中华的国土,恢复国家的独立与自主,这才能转过头来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生产问题。而要将日寇赶出中国,必须得依靠武装力量,所以在当时,几乎一切的生产都是为军事服务的。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根据地,此时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根据地既是八路军的兵源补充基地,又是给养提供中心。当时根据地生产出的粮食,除了一小部分为民众的口粮和下一季节的种子之外,其他的几乎全部是军粮。中国的普通百姓在国难之时的高度自觉性以及爱国热情,顽强地撑起了这一座行将倒塌的大厦。

此外,以李云龙的独立团来说,部队的给养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靠根据地产出,当然,原则上只要相隔不是太远,各个根据地之间是相互支援相互帮助的;二是考缴获。这几乎是所有作战物资最主要的来源渠道:衣物被服、枪支弹药、医疗物资。当然,还有很多高蛋白食物,比如罐头,也是靠缴获所得,此外,酒类以及香烟也偶尔可以得到。楚云飞遭钱伯钧叛乱,一个营的武器装备被李云龙强行运了回去,还自称是出工费。楚云飞在讨要未果之后,也和他的副官说;“算了,八路军也不容易,什么东西都要靠缴获……”而之后李云龙在突围的时候,抽不起烟卷,也说了:“以前,随便打个伏击,要啥有啥,现在让人家追着咱们打”。参谋长张大彪兼任着一营营长,平安战役,各部归建时,他也说了:“守着鬼子的补给线,小酒喝着,日本的牛肉罐头伺候着,胖的都快走不动道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靠缴获的物资,足以在一段时间内满足独立团的必要消耗。但是,要想向鬼子要东西,手里的家伙就得硬,这也是李云龙组建骑兵连的一个重要原因。骑兵连组建之前,李云龙的独立团时步兵团,缺乏快速穿插或者运动的能力,而骑兵连的组建,可以大大加强部队的运动以及牵制能力。李云龙后来突围时,就是多亏骑兵连牵制住鬼子一个联队的骑兵,他们才顺利突出重围的。

(全文完)

笑眯眯的小红马

笑眯眯的小红马

骑兵恰恰不是靶子。

在中国的二战战场上,中日双方往往是进行遭遇战、伏击战,很少在平原上展开大型的兵团作战。作战的形式大多是一方恪守阵地以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另一方不断冲锋以求突破敌方阵地。

在有阵地防线的状态下、骑兵的冲锋可以迅速的打破对方防线,效率是步兵的十倍以上。

阵地战有一个特点就是枪口一致向前。

二战中日战场上日军以步兵建立起来的阵地,包括轻重机枪、迫击炮、步枪等武器。在普遍150米冲锋的路线上,平均步兵需要承受8-10发子弹的射击方可抵达对方阵地边缘,而骑兵在150米距离上的冲锋大约以40-60公里/小时的速度冲锋,大约用时10-15秒仅仅会承受2-3发子弹的射击。因此骑兵可以迅速的突破对方阵地打乱对方的防御阵型。使得占地上的枪口不仅仅要向前还要向两侧或者后翼进行射击。

由于骑兵的出现,就大大的降低了一个防御阵型对步兵冲锋的压力。因此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骑兵连的冲锋在抗日战场上也是作用惊人的。


亮剑》中对骑兵连的笔墨不多,只有在援助魏和尚和段鹏的时候使用的是典型的骑兵冲击战法。后面突围的骑兵连面对对方的骑兵也是进行的冲刺突击,但骑兵对骑兵和骑兵对步兵的战法不同,是依靠骑术和人数,而不是以绝对的速度碾压对方的防御阵线了。

但就李云龙的军事才能、骑兵的突击作用应该是会有李云龙自己的用法。

ytlx1130

ytlx1130

首先要声明,是电视剧里边的编剧要给李云龙编制一个骑兵连,小说里边没有这个。不过,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独立团编制一个骑兵连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战时期,骑兵已经是最后一次出现在战场上了,这时的骑兵已经没有了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代的威风,当时各国的主力是步兵师,装甲部队在各国中的比例不大,但是已经是担负了主要的突击任务。这时的骑兵主要担负侦察,联络,侧翼屏护等任务。主要的作战方式大部分是下马作战,骑着马挥舞着马刀的情景并不多见,波兰所谓的骑兵砍坦克,现在已经被证实为是一个假的报道。

到了中国战场,由于中日双方的火力相对于欧洲战场要弱一些,所以骑兵有时候还会执行乘马冲击的任务,但是也很少见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找一下晋冀鲁豫的哥萨克这篇文章,这个文章很详细的介绍了八路军129师骑兵团的抗战历程。

具体到李云龙的独立团,骑兵连到主要任务也是侦察,联络任务为主,尤其是侦察任务,八路军的情报网很发达,但是情报的传递手段很落后,这时候骑兵就派上了大用处,骑兵发现了日军的动态,骑着马回来报告怎么比两条腿要快,这一点尤其是小股日军的扫荡时更为重要。根据地老百姓可以提供这个据点的鬼子在征集大车,人员出入受到限制这样的情报,但是日军何时出动,走哪条路线,这个可不是老百姓能够了解到的,这个时候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提前把骑兵侦察兵放到日军可能运动的路线上,这样可以为八路军提供一定的预警时间。

在八路军自己运动的时候,可不是领着人就走的,那样肯定中日军的埋伏,日军在中国也不是没有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日军也有自己的情报网,八路军自己由于保密疏忽,被日军偷袭的战例也不是没有,中埋伏也有过,骑兵至少比步兵高一点,这个还真不是笑话,八路军在伏击日军时,就曾经有过八路埋伏过程中,部队伪装在地面无法被发现,但是被日军骑兵侦察兵发现,导致伏击战斗打成了遭遇战斗。八路军自然也会学习日军的做法。

独立团没有电台,各个部队之间的联络都是通过人力传递,这时骑兵又会客串通讯员的任务。

所以,独立团编制一个骑兵连是十分有必要的,用处很大,但是八路穷,养一个骑兵连很费钱的。129师骑兵团也有一个三光,是粗粮光,稻草光,凉水光,就是说的骑兵的花费巨大,主要是要伺候好马不容易,骑兵有一半的本事是伺候马。李云龙能搞一个骑兵连十分不容易,说老实话,李云龙真的要有一个骑兵营,他都不一定养得起。

骑兵这样宝贝,在有日军已经布置了防御阵地的地方用骑兵真的就是靶子,什么冲击时间短这都没有意义,骑兵不怕枪,怕炮,如果战马受惊了,那就是没法打了,那不听你的命令了,而且八路的战马不会像日军一样训练有素,不怕炮声的。对于这种情况,一般是让骑兵首先利用机动性好的优势,首先干掉日军的炮兵阵地,然后再和正面攻击部队前后夹击。这个就要看当时的战场形势灵活运用了,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是象中世纪的重甲骑兵那样正面冲击日军的防线,除非是孤注一掷的冲击,就像共产党员集合的冲击那样,不会多见了。

这里多说一句,129师骑兵团的那次共产党员集合的突击,今天回想起来仍然令人热血沸腾。这里再次推荐王外马甲的晋冀鲁豫的哥萨克,那部作品文字作品不比亮剑差,不过改变的电视剧中国骑兵把原著给毁了。

maggie.huang

maggie.huang

骑兵在一战以前和冷兵器时代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冷兵器时代,但是在热兵器时代特别是炮兵,装甲兵,汽车以及速射武器的普及,使得骑兵的优势荡然无存,尤其是骑兵需要的马匹标准比较高,饲养成本也高,以前骑兵具备的速度优势,远程机动优势,闪电突击优势,冲击能力在新时代普及了装甲兵,汽车之后已经荡然无存,在炮兵,速射武器面前,骑兵已经跟带宰的羔羊一样,汽车,坦克没有燃料了可以停驶等待,而马匹没有饲料了就会饿死,所以,到了二战时期,欧美各国都已经普遍淘汰了过时,落后的骑兵,而改为大量装备坦克,装甲车,苏联的布琼尼元帅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骑兵统帅,自他以后,苏联也淘汰了骑兵,到了二战时期,伟大的布琼尼元帅已经是昨日黄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了。

日军是世界上少数的还成建制的保留了骑兵的军队,日军的骑兵跟欧州冷兵器时代一样,大都是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随便拉一个士兵出来可能都是一个伯爵,子爵什么的,甚至还有奥运冠军,他们保留了日本贵族最后的荣誉,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兵种,在二战中没有发挥出什么大的作用。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也组建了一定数量的骑兵,但是,由于八路军的马匹来源,质量都很差,所以,根本就没有发挥过什么作用,而且,因为八路军的经费,给养都及其困难,每个士兵每天仅仅只有5分钱的伙食费,连毛主席每个月都只有5块钱伙食费,而养骑兵部队的费用非常高,一匹马每天要消耗25斤饲料,这个费用是一笔极大的负担,八路军的高层曾经下决心要撤销所有的骑兵,后来是因为骑兵部队的官兵的强烈要求,才勉强保留了这个兵种。

五彩石

五彩石

首先,在解放前或是二战,骑兵还是一支独立的军种。骑兵,总体来说还是算轻兵种,具体要看执行什么任务。二战开始,德国大力发展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波兰还用骑兵去对付德军的装甲集群当然是惨败。

再来看下中国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军队并不以机械化摩托化为主,骑兵作为轻兵种是可以快速机动的部队,可以在一些战术上发挥速度优势。当一方火力占优,发起人海冲锋时,骑兵更能体现速度的优势。

最后,看下解放前实际情况,从红军时期开始马匹更多是用来拉驼重装备的,或是给我军高级将领骑乘的,真正用骑兵获得的战役胜利基本没有。

矫揉做作只为男

矫揉做作只为男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