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为何能够掌握皇帝的生死,还能废立大权?

“宦官专权”的问题绝非李唐王朝所独有,早先的东汉王朝、日后的明朝都存在宦官弄权、把持朝政的问题。

但是,李唐王朝后期的“宦官专权”程度,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专横。

他们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甚至连皇帝都唯宦官马首是瞻,且唐代后期宦官弑君、废君、立君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如儿戏。

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为何竟如此嚣张,连皇帝都无法对其加以控制?
最新跟帖
Diver龟

Diver龟

谢谢邀请。唐玄宗对宦官极其信任,比如重用高力士。经过安史之乱,唐朝藩镇太多,代宗组建神策军,从此宦官开始掌握军权。唐宣宗被杀后,宦官集团开始走上屠龙之路。

我是杰杰果

我是杰杰果

废谁立谁,其实都无所谓,唐朝中期宦官势力很大,但是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空前膨胀,各节度使各自为战,唐朝为了镇压不得不封更多的节度使去攻打,到最后节度使跟周朝的分封诸侯差不多。

丸子头

丸子头

安史之乱后,大唐开始走向衰弱,藩镇渐渐控制了地方的军政,财政等开始割据地方,而中央则皇权衰弱,皇帝的素质才干也不高对宦官的信赖渐渐让宦官集团日渐势大,后期更是掌握了宫廷禁军,上演了令人发指的甘露之变

evil晓猪

evil晓猪

主要是掌握了军权,开始是宦官监军,后来又掌握了神策军这样的禁卫军。从高力士就开始了,只不过高力士忠诚,守规矩。到了李辅国就彻底突破界限了。

晴天小树树

晴天小树树

唐朝藩镇割据,中央那点军权全掌握在太监手里,换个皇帝那些藩镇也不管,大家各玩各的。明朝集权,将领根本没有调动军权的能力,就连皇帝想调兵都要要兵部确认才可以,太监就更别说了。明朝唯一一个造反的太监,还是靠在宫外府邸养的门客,结果造反的时候连宫门都没打进去就被灭了。明朝有名的几个大太监都是狐假虎威,只要皇帝一句话就什么都没了,让他死他立马就得死。

明朝太监的权力其实都是依托于皇权,明朝皇权本来是很大的,朱元璋废掉宰相,什么活都自己干,大臣基本就是报告-听命-办事,不过朱棣之后的皇帝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和精力,动不动几十年不上朝,权力慢慢过渡到内阁。

皇帝说白了就一个人,怎么对抗整个文官集团,人家撂挑子不干就没辙了,所以老被欺负。皇帝不能不要脸,太监可以,所以把太监推出来,掌控权力和大臣斗争,把文官整得死去活来。但是太监的权力根本在于皇帝,所以永远威胁不了皇帝,一朝天子一朝太监,还得把皇帝伺候好了,因为伺候皇帝的没时间伺候太子,等太子登基,太子身边的太监就上位了。

橙小小^F

橙小小^F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东汉和明朝的宦官只是皇帝推出来和文官集团争夺利益的工具,他们的权力来源于皇帝,而唐朝中后期的宦官的权力却来自于自身——他们掌握了军权。

外戚在两汉之时是极盛的,就比如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外戚——吕后他哥,那就是一个无敌的战神,刘邦所封的列侯有很多是他手下,汉武帝的外戚卫青也是一个杰出的代表!而外戚是平衡皇帝和官僚集团一个很好的第三者,毕竟外戚更值得信任,有外戚的存在皇帝可以很方便的掌控大权,在朝廷安排自己的人,毕竟你要知道,皇帝和大臣永远不是一条心,大臣们想着当权臣,想着架空皇帝,而皇帝又看着谁都想造反。

但是两汉以后,皇帝和大臣看到了吕氏等外戚的危害,外戚就逐渐退出了舞台,然而皇帝和大臣的斗争还在继续,这时候就出现了宦官集团这个媒介…唐朝由于安史之乱的原因,皇帝对于武将及其防备,强烈的想把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想来想去交给谁最放心呢?就是宦官,然而随着皇帝越来越无能,军权也就旁落了…



angela梅子

angela梅子

唐朝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贯都是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昌盛的形象存在,但他后期为什么就摆脱不了受宦官控制的局面?这点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看一看当时的政治格局。我们都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任由人们去装扮。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过程,过于脸谱化,总以为非黑即白,其实历史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也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她都是各种因素和条件综合在一起产物。就比如说我们现在把唐朝后期的混乱都推给皇帝的昏庸,无能,懦弱等等,其实这是有失公允的,他们其中不乏英明神武和想干一番事业的,但唐朝在经过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地方势力有尾大不掉,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以大为减弱,再加之朝堂之上党争不断,皇权可依靠的力量会在哪里?皇帝们必然将目光投向了从小陪伴他们长大的太监了,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基本判断,因此太监掌权也逐渐的就成为唐朝后期的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

其次和他们的所处的位置有关。太监们整天围绕着皇帝在转,皇帝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都操控在他们手中,当国力强盛的时候,一代雄主可以掌握太监们的命运,操纵它们的生杀大权;但一旦国力衰弱,掌握不了外部的情况,太监们就可以代皇帝了解外界的情况,他们就可以选择性的让皇帝知道他们想让他知道的,受到蒙蔽也就无法避免;

再次是他们掌握了军权。由于皇帝的过度信任,皇帝的武装力量变焦,有了他认为信任的宦官之手,我们也可以想象的到,宦官其实和皇帝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他们在受到皇帝信任初期肯定也曾经是感恩涕零,但圣人毕竟是少数,更何况这些太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之后,他们也会变得为自己着想,由于利益也会皇权之间产生缝隙,这个时候皇帝叫天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只能沦为鱼肉,任由太监们宰割。

说到底,每个朝代初期,各项制度都是闫敏的,人们都敬畏制度,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对各种制度不断的冒犯,各种利益不断的固化,利益的获得者掌握了制度的制作者,制度就会向着他们倾斜,进而造成更大的阶层分化,各种矛盾就会随之激化爆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历史剧,就会再一次的上演,阶层就会重新被打乱,重新再次进行洗牌,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历史周期律。

Andy小金刚

Andy小金刚

自秦王朝建立以后,宦官就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团体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咱们先来盘点一下历朝历代出现的比较有名的宦官:

1、 秦二世时期指鹿为马,排除异己,对起义军情况隐瞒不报,最后被子婴杀死的赵高。

2、东汉王朝末年,十常侍乱政,引来董卓豺狼,开启三国乱世,最后全被诛杀。

3、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之宦官黄皓,屡屡进谗言阻挠姜维伐魏,被邓艾所杀!

4、唐王朝唐玄宗之高力士,他倒是个挺不错的宦官,可是他的徒弟李林甫可以说是坏了整个唐王朝,使得唐王朝中后期宦官权力越发强大,直至拥有了对皇帝生杀予夺的权力,具体咱们下面细讲!

5、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宣示大明国威;明宣宗朱瞻基时期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玩耍,设立内书堂,估计宦官学习,导致明朝宦官开始走向历史前台,著名的有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无一不是罪行累累,遭人愤恨,

以上具体情况咱们以后有机会一一了解,下面咱们根据题主主要说一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唐朝宦官的破坏力,诸君请看:

唐朝宦官专权现象,起始于唐朝玄宗安史之乱以后,因为需要平定叛乱,唐王朝政府鼓励各地官吏招兵买马,然而没想到的是叛乱虽平,却让藩镇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最终形成了藩镇割据,皇权命令自此不能够下达到这些区域,这就很严重的挑战了皇权。

而皇权可以分为君臣体系和主仆体系两大体系,当藩镇割据,也就是君臣体系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是皇帝还是要维持皇权啊,那怎么办呢,只能依靠身边最近的宦官了,也就是所谓的宦官体系。从利益关系上来说,宦官服务宫廷,依附于皇权本身,所以说他们的最根本利益也是始终维系在皇权上的。他们是不希望朝廷灭亡的。所以说,当朝廷的皇权已经无法制衡所属臣子的时候,用宦官来代替臣子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既然藩镇拥兵自重,中央禁军的兵权,就绝不会再给任何一个臣子掌握,要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才能安心,所以禁军的指挥权自然就落到了宦官手里。在初期,这种做法确实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因为并不是每个宦官都是狼子野心,高力士就是一个好的证明。然而。唐王朝后期藩镇的权力是越来越大,简直就是国中之国,为了对付藩镇,宦官被赋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当宦官和藩镇的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时候,任何法度上的制约都无法弥补这种缺陷了,各位试想一下,当藩镇和宦官的权力都超越皇权的时候,勾结就顺其自然的产生了,既然宦官的生存不用依附于皇权了,那要皇帝还有什么用呢,可不是想换就换,想杀就杀!

爱旅游的小肥杨

爱旅游的小肥杨

我是潘多拉效应,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每一个朝代到后期,总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包括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参政和识字的明朝。能控制皇帝废立的宦官,不只是唐,早在汉朝就有这样情况出现。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上。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没有太多的朋党和其他政治利益集团,而到中后期,就出现各类团体。这些团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来皇帝的个人统治,那么皇帝就需要拉拢或重新树立一派来牵制原有的政治团体,而这些新贵们,又成为了新的利益集团,重新威胁皇帝的统治。宦官就是这么一个团体。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就是这些人,长期培养起来的信任,使皇帝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依靠的就是他们。逐渐形成其政治地位,以致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东汉后期的“十常侍”就是个典型。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皇帝家族的繁衍。一般宦官当朝的时期,那个时期的皇帝大都是幼年登基的,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幼年登基的皇帝,他所在的朝代,大都是外戚或宦官当权。唯一较为例外的就是康熙了。幼年的皇帝,没有父亲的照顾,父老兄弟姐妹可能是他最大的威胁,那么他能信任就是他的母系亲属和身边的宦官了。

Orange

Orange

大家好!我是穆青,谢谢邀请!

宦官专权是唐朝中后期显著的特点。

宦官专权的背景是藩镇之乱和朋党之争。

其表现主要有三点:

废立皇帝。

专权擅政。

扰乱百姓生活。

分析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的形成,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皇帝、宦官和官僚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心理动因。

皇帝对文武官僚都存在着戒备心理,怕他们掌握实权,从而威胁到朝政,而宦官不存在威胁君主和朝政的可能性。这就为宦官专权提供了契机。

宦官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从而产生了变态的心理和人格,这使他们的依附意识和参与意识都非常强烈。他们依附皇权,积极的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而且他们为了摆脱生理缺陷的屈辱感和自卑感,产生了过度补偿的危机感,并且形成了危机意识。因此,他们一方面滥用权力攫取财富,另一方面又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最大化。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宦官首领,对地位和权力的无限追求,已经是他们动机性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干涉朝政的宦官一旦掌握了权力,适可而止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官僚士大夫们一方面瞧不起宦官,另一方面又对宦官巴结逢迎,甚至求助于宦官,已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这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宦官专权的产生。

第二方面是从权利制衡的角度分析,皇帝害怕文武官僚们和藩镇势力所掌握的权利过大,威胁到朝廷政权,有意扶持宦官集团,用他们的权利制衡文武官僚们和藩镇势力的权利,有了皇帝的扶持,决定了宦官集团在中晚唐时期的地位。

第三方面是从皇帝自身的角度分析,其实主要是因为昏庸软弱的皇帝在治理朝政时存在失误,给了宦官可乘之机。特别是在唐宪宗之后,皇帝基本上已经沦为宦官的傀儡,并无实权,一切都只能听凭宦官的决定,中晚唐时期宦官集团的权利更加稳固。

第四方面是从政治集团双方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宦官集团手握兵权,胁迫君王,让君王听命于自己,君王方面的力量明显弱于宦官集团,宦官集团的势力更加壮大。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分析,唐朝中后期的宦官,基本已经完全控制了君王,并且手握兵权,掌握皇帝的生死和废立大权也只是他们权利的一部分。

我是穆青,欢迎关注我,若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Cam126

Cam126

唐代的宦官专权与东汉、明朝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唐代的宦官掌握兵权,能够肆意废立皇帝。

谈到唐代宦官专权,就是从唐玄宗说起。唐玄宗以开元之治将大唐的强盛推向了顶峰,但是他的一系列制度也为大唐灭亡买下隐患,包括藩镇格局、宦官专权,这里我们主要说宦官专权。鉴于武则天称帝及以后的中宗韦后擅权,唐玄宗让身边宦官高力士帮助他处理政事,四方进表,先呈高力士,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宦官的内朝与大臣们外朝相抗衡。同时,高力士也曾染指禁军,当时高力士与禁军将领争宠,直接导致禁军将领葛福顺及后台王毛仲被杀,这样另一伙禁军陈玄礼就导向高力士。但这时高力士一方面对玄宗非常忠心,另一方面毕竟没有掌握禁军,对朝局危害不大。

到了肃宗朝的大宦官李辅国、代宗朝的程元振就开始“专掌禁军”,但是唐代宦官专权发生了质的变化,还是要到代宗朝神策军的建立。鉴于藩镇割据,代宗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野战军队,就是神策军。这支军队的第一任长官就是大宦官鱼朝恩。神策军多的时候有十多万乃至二十多万人,而当时藩镇真能作战的也就三五万人,可以说这时唐中央政府对藩镇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但可悲的是这支强大的军队除了极少数在军事将领掌控外,大部分时间被掌握在宦官手中。特别是唐德宗任命窦文场、霍仙鸣两名亲信宦官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从此出任中尉的宦官成为名正言顺的神策军统领。这是宦官们能够废立皇帝的关键。

除了掌管军权,还有就是政权,玄宗时期高力士已经开始干涉朝政,大事直到唐代宗时期,任用宦官“掌枢秘”,后来又设立了“枢密使”,负责在皇帝身边掌管机密,宣传诏旨意,这样宦官就可以和宰相“共参国政”了。比如在顺宗时期,由于顺宗病重,大臣王叔文与顺宗的联系,完全靠得是宦官在期间传话。宦官既掌握军权,又掌握皇帝旨意的传达,自然有利于控制朝政。到唐朝后期,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时期,六十多年中的有五次皇帝更替都是由宦官控制着皇位继承权。

最后,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够取得大权,还是因为皇帝们的信任,像这些有名的大宦官如李辅国、仇士良等都曾是皇帝做太子时的亲信,还有如程元振、倶文珍、王守澄等是在拥立新皇帝中立有大功,这些人对于当朝皇帝来说是最信任的人,特别是他们又都是“刑余之人”,是不可能当皇帝的,这才是当朝皇帝们放心掌权的原因。

Shark_D

Shark_D

唐代的宦官系统和其他朝代的形成原因大体上是相同的,主要都是代表皇帝的皇权与代表文官体系的相权之间的博弈而形成的衍生种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相对特殊的政治力量的存在,而唐代所谈及的的"宦官专权”,又有自身形成与发展的特殊性。

先来说说唐代的宦官体系是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了解了这些,对为何唐朝中后期宦官之害的程度远超其他朝代的原因就能清楚了。

其实有唐一代,宦官本该是受到制约的,唐初时,唐太宗就给了规矩:内侍省的官职一律不能超过三品。武则天掌权时,宦官也还一直规规矩矩,但到了唐中宗时期,宦官势力开始逐渐抬头,宫中七品以上的宦官已经多达一千余人,到了玄宗时期,宦官人数上升到了三千多人,非但如此,品秩也越来越高,擢升至三品的将军的屡见不鲜,四品以上的也超过了千人的规模。我们知道在朝廷中,三品官员基本上就是一等一的高官了,唐代一品二品基本上都是授予的荣誉称号或者皇亲国戚挂的虚职,三品是实权中的最高级别了,宰相也就是这个级别了,比如武周时期著名的宰相狄仁杰,就是三品。可想而知,到玄宗时期,宦官的势力已经膨胀到了怎样的规模。

宦官势力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势力正式登上大唐的政治舞台,是从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的得势开始,这个人就是众所周知的高力士。

早在唐玄宗李隆基还没登基之前,还是临淄王的时候,高力士就与李隆基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不论李隆基是顺境还是低谷,一直追随左右,而且高力士为人恭谨,办事严密,靠谱得很,很快成为李隆基的心腹。在唐玄宗登基之后,在与太平公主的政治斗争中,积极参与诛杀太平公主一派政敌,更为玄宗信任,擢升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用后来的话说,就是大内总管的岗位了。从此,高力士代表的宦官势力在大唐的政坛上风生水起,日益显赫。如果玄宗知道他之后连续几代的子孙竟会被他一手捧红的宦官们玩弄于股掌,甚至随意废立,更有甚者竟然妄图取而代之,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当然在玄宗时期,宦官体系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密切很友好,因为皇帝需要一个打手,帮助他打击一个对手。在经历了武周末年到中宗睿宗年间,各种政治势力的纷乱角逐,有李唐皇族的保皇势力,有武家一派的夺权派,有后党,还有别具一格的公主派,以及一些奇奇怪怪冒出来的势力,居然也影响了政局,比如围绕在武则天男宠们的身边的官员们,反正有点杂有点乱。最终李隆基通过政变上了台,但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短板,在登基初期一直影响着他地位的稳固--他是庶出,是睿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不管从长幼还是从尊卑,上台的本都不应该是他,政权的正统性经常会受到文官系统的质疑,尽管李隆基很有能力,远超他的兄弟们。所以,当他的对手-文官势力,也就是相权对他发起挑战的时候,有丰富政治斗争经验的玄宗皇帝觉得得找个帮手了,于是那个特殊的,又非常值得信赖的群体--宦官,就成了他不二的选择。

在宦官们的大力帮助下,朝堂上的对手们纷纷被打败,该降职的降职,该流放的流放,该赶尽杀绝的派人骑马追上去补一刀。皇权大获全胜,宦官势力也随之更加强大,作为首领的高力士一时权倾朝野,当时凡是进奏皇帝的奏章文表,都要先过他目,再上呈给玄宗看,有些事情他觉得不需要让玄宗看的,就可以自己处理了,权势熏天!

直到这个时候,尽管宦官势力一时无二,但基础还是在于皇权的信任,所行使的权力还是皇帝授权的,但很快情况就变了,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由盛唐走向衰败的分水岭,也意味着皇权衰弱的开始,越来越弱势的皇帝就越来越需要宦官势力的帮助,以维持统治。但很快皇帝们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宦官之乱在玄宗退位肃宗上台之后正式开启了,一直延续到唐王朝生命的结束。

说宦官之乱的开启,就必须说另一个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是在平定安史之乱时,拥立肃宗即位的主要功臣之一,因此肃宗上台以后,对李辅国做出了一系列政治回报,给予以李辅国为首的宦官集团极大的权力,包括保护皇帝身家性命的直属军事力量--禁军。

我们知道肃宗上台的合法性比他的父亲还差,是在玄宗皇帝避难到蜀中时,为了领导军民抵抗安史叛军而自立的,说严重点和造反没啥区别,因此肃宗更加需要一个信得过的打手来帮助自己控制文武百官,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在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已经处于一个藩镇割据的局面,天子之令能影响的地区很有限,这些藩镇军阀各个手拥重兵,不服朝廷号令,实际上和敌国也差不了太多了,所以肃宗之后的皇帝们对军权的把握是很敏感的,自家就禁军这点力量了,那还不得找个信得过的人看着?宦官们就是最好的选择,在肃宗的眼里,宦官再怎么无法无天,那都是自家的奴才,比朝堂上那些文臣武将靠谱多了。文臣武将太有理想了,不好管,宦官门只有欲望,满足了他们的欲望,就是一条能咬人会咬人的走狗。

但事情就是这样,往往奴才干着干着,就会恍恍惚惚的出现定位错位,好像有时候自己也可以是主人,而主人最后却发现,自己用来咬人的狗,似乎也会咬向主人自己。

在肃宗后期,李辅国不仅独掌了宫禁大权,而且还架空了肃宗在朝堂上的行政权力,实时上已经窃取了朝柄,不少文武官员都主动依附宦官,连皇后外戚一派也与宦官勾结起来,窃取权力。

当掌握了宫禁权力的宦官势力,和能影响皇家事务的外戚势力走到一起时,皇权往往就无法得到保障。在肃宗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唐朝历史里,越来越多的宦官走上了李辅国的走过的道路,他们把持朝政,擅行废立,凌驾天子,玩弄百官,出了名的权宦如鱼朝恩,俱文珍,底线一个比一个低,在他们的作用下,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Little孜孜

Little孜孜

谢谢邀请。

唐朝自618年建立到907年灭亡,在整个封建史上存在了289年,这期间一共产生了21位皇帝。然而这21位君主中,居然有9位是在当朝宦官拥立或选出来的,其中唐宪宗、唐敬宗两位皇帝更是被宦官直接杀害。可见唐朝的宦官专政有多厉害!

说起唐朝的宦官,不得不从唐朝建朝之初说起。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对人才也是不拘一格,对宦官的管制也是非常松懈,特别是武则天和魏征的故事恐怕大家耳熟能详,这就为宦官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埋下了伏笔。

到了唐朝中后期,唐玄宗开启了开元盛世,玄宗开始逐步放松了对朝廷的管制,特别是绝世美人杨贵妃的出现,更是让唐玄宗丢了魂。这个时候杨国忠闪亮登场,杨国忠什么人?她跟玄宗的至爱杨贵妃是远方表亲,杨国忠一路官至宰相,然而他可不是一个好角色,残害了很多忠良,惑乱朝纲,一代奸臣。可以说杨国忠直接触发了唐朝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朝宦官正式出道,他们先是干掉奸臣杨国忠,再又逼死杨贵妃,再接着往后一百多年,各种宦官层出不穷,最终还是走向了覆灭,可以说唐朝289年的历史中有一半是被宦官掌控的。

这里边原因除了刚刚说的从当朝宰相的奸险到皇帝的昏庸、沉迷美色,还有派别林立、皇权分争,让宦官乘虚而入,还有唐朝的用人政策也有很大漏洞。比较著名的宦官有杨国辅、俱文珍、刘光倚等人。

当然这些不是唐朝宦官专政的原因的全部,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加露玲萱

加露玲萱

唐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崔胤的宰相曾这么说过:

“国初承平之时,宦官不典兵预政。天宝(唐玄宗年号)以来,贞元(唐德宗年号)之末,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以便卫从,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为定制,自是参掌机密,夺百司权,上下弥缝,共为不法,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侵害朝政。”

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宦官们开始担任军职,掌握军权。唐朝后期宦官掌握军,南衙卫兵分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等十六卫,由宰相直接统辖但基本到了唐高宗中后期,均田制瓦解,府兵制遭到破坏,十六卫就徒有虚名了,北衙禁军就是募兵制的产物,最初发端于唐高宗时,到唐玄宗时达到极盛,以至于出现了藩镇。

唐代宦官的机构是内侍省,唐太宗规定宦官不任三品官,不具体担任任何政府部门的工作,只能做个皇家看门的和扫除做饭的,但遗憾的是,李世民的规定用了三代就不好使了,到了唐玄宗时,宦官可以统兵和担任三品以上的官职了。典型代表就是杨思勖和高力士,当然这俩人对玄宗是忠心的,基本也算唐代有名的“贤宦”吧。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是宦官李辅国在灵武拥护着即位的,直接让唐玄宗升级做了太上皇,于是唐肃宗以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辅国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这是宦官掌兵的开始。

李预即位成为太宗后,尊李辅国为尚父。李辅国为被杀后,代宗继用另一个宦官程元振为元帅府行军司马,继之者则为宦官鱼朝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攻安庆绪时,不立统帅,而已鱼朝恩为观军宣威处置使,实际上就是用宦官为统帅。

但实际上从李辅国到鱼朝恩,宦官管军并没有形成管理制度,而只是皇帝的个人政治倾向。那么为什么唐朝皇帝们要用宦官掌军呢?

原因也并不复杂,安史之乱给唐廷极大的震动和打击,一直从唐玄宗打到了唐代宗,三代帝王才算平定了,而这期间,拥有兵权的武人皇帝们极大的压力,他们拥兵自重,如安禄山史思明之流,悍然发动叛乱,倘若将军队的指挥权还完全交给这些人,那么再来一次安史之乱咋办?

皇帝们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去势”的宦官比较安全,值得信任,这些没有机会生儿育女的宦官,是完全做不了皇帝的,而他们又饱受正常男人们的歧视,只能依附皇权生存,所以选择他们来替自己掌管军权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一时期,无论是李辅国、程元振、还是鱼朝恩,其实他们并不是完全因为肃宗、代宗的信任才得以掌握更多的兵权,而是这三位受益于唐玄宗时期宠信宦官的政策,成为了宦官里面的实力派,比如鱼朝恩,早先就把新鲜出炉的神策军给拉拢住了。

真正让宦官在政治层面上获得了绝对掌军,源自建中四(783)年发生泾原兵变,这次兵变,唐德宗出奔,禁军仓促不能征集,随行的只有窦文场、霍先鸣等宦官。回京后,唐德宗越发忌惮宿将,恐其难制,于是用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护军中尉。从此将中央禁军神策等军交给了宦官主管。这标志着宦官专典禁军成为经常制度。

掌管了军权的宦官,开始能控制政权,这主要是唐后期设置了枢密使,使得他们能够公开参政。枢密使是唐代宗永泰二年设置的,专以宦官担任。一开始只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并没有很大权力。到唐昭宗时,枢密使已经可以在宰相们议事的廷英殿公开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进行辩论了。

这样,到公元9世纪,禁军和枢密使两个中央最重要的权力所在都掌握在了宦官手中,这边成为了宦官专权的政治资本。而对于皇帝来说,他们也无可奈何,一切已经形成制度,而在制度之下,又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宦官利益集团(虽然他们内斗不止),这个集团与文臣们、禁军们之间利益盘根错节,局面已然无法扭转了。

至于地方,则更指望不上了,各地藩镇节度,找着中央的破绽,攫取更多的利益,门口的狗变成了会噬主的狼,门外的野兽们虎视眈眈,唐朝的皇权自然就玩不转了。

公元820年,宦官王守澄与陈弘志合谋害死宪宗,又与梁守谦等人策立穆宗,后又杀绛王李悟,迎立文宗嗣位。这就为宦官废立或干掉皇帝开了先例。自宪宗以后,除敬宗以太子继位外,其他如穆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都由宦官拥立,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唐末。

格格女巫_C

格格女巫_C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