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张爱玲吗?

最新跟帖
小吃货

小吃货

对张爱玲,喜欢里透着心疼。都说不幸和坎坷更容易催生出一名伟大的作家,我看张爱玲真是应了这句话。张爱玲长的还没普通人好看,奈何人家是个有才情的女子。就像周杰伦,好多人调侃说周杰伦如果生在农村,恐怕连媳妇儿都娶不上。可是人家靠的是才情,不是脸蛋。

原生家庭造就了张爱玲偏孤傲的个性:

张爱玲虽然出身显赫,但童年很不幸。父母离异以后,母亲出国,父亲又娶了一房太太。张爱玲和弟弟的不幸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挨打挨骂都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稀罕的。最严重的一次,张爱玲被关了半年的禁闭,最后是逃出来的。

张爱玲的婚姻如她笔下的作品不尽如人意:

张爱玲有过两段婚姻,一段和胡兰成,一段和赖雅。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恋情了。低到尘埃里的爱终究是开不出花儿来,胡兰成最后还是辜负了张爱玲的一片深情。胡兰成一生有过八个女人,对他来说张爱玲不过是八分之一。而对张爱玲来说,她曾盼着能和“一生一世一双人,共赴白头。

笔下结局最美好的作品莫过于《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作品结局大多悲剧收场,透着凄凉和无奈。

半生缘》里的曼桢和世钧再见面已恍如隔世,从前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了;曼璐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牺牲了青春、尊严和爱情,死不瞑目。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被亲人卖进大户人家,渐渐扭曲了人性,甚至看不得亲生儿女过的好。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和范柳原倒是做了一对烟火夫妻,虽不尽人意,在那样的年代,这无疑是白流苏最好的结局与归宿了。

喜欢张爱玲因为她是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她用犀利的笔锋剖开了男女情爱里的秘密,以及人性里的复杂和阴暗。

来自9527

来自9527

被许多人奉为“天才奇女”的张爱玲,以其媚俗的和惑众的语言拥有很多的读者,并在海内外形成了一股“张爱玲热”,甚至有人将其提拔到了与鲁迅相提并论的位置,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完全由作品来衡量。“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个作家的道德修养和伟大人格向来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胸怀广阔,装得下祖国和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家才能称之为不朽。张爱玲是有才的,她的叙事很是精巧,也很善于把握人物的心理,并能将其推向悲剧的高度。可是张爱玲的作品除此之外别五它长,而且时时处处充斥着一种狭隘的女人气息。在国家和人民遭受劫难的时刻,张爱玲却追求的是一种腐朽气十足的“雍容华贵”,探求一种形而上的爱情虚无,满足于奢侈无度的生活享受,主动想反动汉奸胡兰臣靠拢,甚至厚颜无耻到成为文人走狗。对于如此程度的劣迹斑斑,读者不能被其煽情的故事蒙蔽了双目,研究者更不能视而不见。张爱玲的作品显示了一种缺失了人格之上的气量狭小和惑众庸俗,在台湾文学史家夏志清大力吹捧张爱玲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因素,我们大陆的学者却应该擦亮眼睛,给张爱玲一个重新的定位。 一,张爱玲的出生和成长 张爱玲可以说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其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他的祖母李菊藕则是慈禧的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到了她父母这一代,家道已经完全衰落。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离家留学。张爱玲在与其父亲生活的那段时期对其以后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常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而且通常都会带着她。失去了母亲的张爱玲,对父亲的以来逐渐转化为一种恋父情结,这种感情甚至伴随了张爱玲的一生。这在她的作品《心经》里边就有体现,讲的就是“小寒”爱恋父亲的故事。张爱玲以后的恋爱对象之奇,年龄之大都是与她童年时的恋父情结是分不开的。; 随着父亲的再娶,张爱玲的幸福同年就告一段落了。父亲和后母都吸食鸦片,屋里总是烟雾弥漫。对于后母,张爱玲是嫉妒和憎恨的,她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这着实体现了她对继母的憎恨。因为继母分享了父亲给她的爱,她与后母时常吵架。一次又与后母产生了冲突,父亲盛怒之下将小张爱玲囚禁在家中。张爱玲遭到毒打,多日卧病在床,无人照应,几近丧命。 童年的不幸遭遇,使张爱玲产生了报复的心理。曾经有人问海明威“作家成长的条件是什么”,海明威戏言,“不幸的童年”。这句话对张爱玲是合适的。张爱玲固然是深刻的,她23岁就登上文坛,以如此年轻的面孔将人世看得如此透彻,简直聪明得可怕,“天才”得可怕。19岁时的天才梦,写出了“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惊世骇俗的句子。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人将张爱玲与鲁迅相提并论,甚至认为张爱玲更胜过鲁迅。可是张爱玲如此深刻,却不关心时代和社会,她的笔下从来不出现“社会人”,只出现“物质人”。其实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只要是正常的,只要还有良心,就会感受到时代变革的气息。只除了张爱玲笔下的那些陈腐的人物,或许真的是生活在洋场旧家庭的绝对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到。她不会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却乐意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逗留。她的作品,大都被认为是写女性命运的悲剧的,可是上层社会里女性的命运都和的张爱玲本人一样,充其量不过是脱离了国家之后的个人虚无主义。在这里,张爱玲唯一的聪明就是语言的惑众和精细,故事的煽情和媚俗,在其他方面则不见有深刻之处。 二、张爱玲的思想 了解张爱玲的思想,我们有必要典列出其“名言名句”。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也许每个男人全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头上的一颗朱砂痣”“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也不那么快活了。”“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永远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在国家处于危难关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时刻,张爱玲的脑子里想的却是男女关系,却是人生的虚无,却是出名要趁早。而且还说,来得太晚的话,也不那么快活了。可见张爱玲追求名利刺激,追求物质享乐。张爱玲和她笔下的人物一样都是物质的,她的爱财人所共知。喜欢看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沉溺于感性世界,不关心政治,骨子里充满了贵族气,看不起一般人,不关心别人的事情,做着她的出名梦,贵族梦,发财梦。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她可以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在胡兰成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汉奸之后,还主动跟其交往,可以知道张爱玲卑劣到了什么程度。为了物质和世俗的利益,她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原则。 三、张爱玲的生活 除了阴暗的少年时代之外,张爱玲其它时候的生活都是奢华的。用余秋雨先生的话说,张爱玲的生活是一种“精致的生态”,优雅不凡:高级化妆品,名牌时装,考究饮食,气派洋楼,优美举止,还拍了数不清的美人照。如此精致的生态,与黎民百姓的生活、同艰苦卓绝的抗日军民相比,都有云泥之隔。出身豪门,腰缠万贯,又充当“顺民文学”的主将,自然稿费不斐,财源茂盛。这是她能够在平民流离失所,食不过腹的岁月里维持“精致生态”的基础。在胡兰成与她断绝关系时,张爱玲还一往情深地寄去了30万金圆券。当时的30万金圆券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中学教师83年的工资!张爱玲的慷慨和阔绰由此可见一斑。只可惜,她的这些钱没有一分一厘用之于抗日救国扶危济困,对祖国和人民漠不关心。只有对自己,对汉奸的爱。她的身上的思想一样,怕满了虱子,最终也一个人死在了美国,据说当时的张爱玲到死还在与她所深深恐惧的虱子在做斗争。 四、张爱玲的创作 同样来自于余秋雨先生的话,说张爱玲的作品不带“丝毫的火焦气”。谈到火焦气,笔者首先联想到抗战文艺。那时候的文人,信仰是多么地坚定,多么地强烈。他们以笔为枪,同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自古以来,中国的绝大多数文人是富于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诗圣杜甫身经安史之乱,饱尝战争之苦,一生诅咒战争,渴望和平。燃而,即使这一位非战诗人,对异族的侵略也抱着同仇敌忾之气,在民族气节上毫不含糊。且看,“剑外忽传受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可见,杜甫的诗里充满了火焦气,这种“火焦气”,不是好战的匹夫之勇,而是气冲霄汉的民族情怀。可惜张爱玲不是男人,强求她有一个男人的做派,那是难为了她。抗战期间的情形也大概如此。老舍、田汉、冼星海、吴组缃、郭沫若、郁达夫莫不具有肝胆血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以笔为枪。义勇军进行曲、《八百壮士》、放下你的鞭子、《四世同堂》。一部又一部的伟大作品,激励着中华民族为抗日救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爱玲的作品固然也涉及战争,可大都用来做了背景。这是张爱玲的聪明之处,她看到了战争后隐藏的巨大商机。作家们大都去抗战了,我何不来点新鲜的呢?大概物以稀为贵吧,张爱玲这枝文学的“新苗”写出的人物不食人间烟火,确实也算是给苦焦的文坛吹进了一点“清新的空气”吧! 另外,张爱玲的文章除了气度不够,还表现出人物的类同化。运用哲非的评价“她能利用旧小说的长处去从事新创作,而不流入南容君所反对的新文艺滥调,她作品里的人物、个性、环境、结构、予人的印象都相仿。”男男女女的高级情调,除了极个别的情况,都是互相利用,没有任何的高尚因素:闲极无聊,精神委琐,变态乱伦——完全是相同的姿态。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张爱玲写出如此格调的小说没,即便不能说她卑下,也能说她冷漠无情。对下层人民的漠不关心,只对上等人感兴趣。这是张爱玲的人格,比卫慧和棉棉略高一筹。不过将卫慧置于张爱玲的哪个时代,也不会写出她像今天所写的什么都不做只做爱的小说吧。我不主张文学应该雷同,不主张文学必须要为政治服务,但是文学必须要有主心骨,这是对一个作家或者一个作为人的作家最起码的人格要求。
追寻--heng国

追寻--heng国

张爱玲是民国四大才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与影视结缘很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心思细腻的读者。文笔惊艳的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为清末北洋大臣李鸿章次女,祖父是清末船政名臣张佩纶。但她少年经历坎坷,情感生活也不如意,这些都让她的作品带着惆怅的幽怨。张爱玲的个人生活也成为读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拍成了影视剧。而张爱玲自己正是活成了笔下如桃花扇上淡灰调子般清远动人的女主角,那些耳熟能详的角色都带有这位才华横溢女作家的影子。

一、王佳芝:《色戒》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不长,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拜读数篇。但是慢慢回味其中的内涵与背后深刻的故事,却能花上数十载。老来再品,令人唏嘘不已。正如张爱玲著名的短篇小说《色戒》,从1953年开始构思,直到1978年才发表,期间她反复琢磨了25年。《色戒》除了影射汪伪时期中统特工郑苹如暗杀汉奸丁默邨这段有争议的史实外,更将张爱玲曾与汉奸胡兰成相恋这段情感剖析流诸笔端。张爱玲是民国才女,中国最著名女作家之一。但是她和胡兰成的情感故事成了她文学盛名上难以抹去的晦暗,给她带来极大的苦恼。其实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他们在一起时间也不是很长,恶劣的影响却很不公平地伴随张爱玲一生。

色戒》中王佳芝最后出于私人感情暗示了易先生危险来临,易先生死里逃生后反而将有恩于他的王佳芝处死。现实中的张爱玲对胡兰成一心一意只求岁月静好做个平凡夫妻,但是胡兰成留给他的只有一次次背叛以及“汉奸妾”的恶名。

品读张爱玲作品的读者,都惊叹于当年如此年轻的女作者竟有如此细腻的感情和过于老练的、看待男女之情的经验。只是生活中真实的张爱玲就像终身未婚的爱情小说家简·奥斯汀一样,现实与笔下的爱情世界有着很大的悬殊。正如女学生出身的王佳芝打扮成风月老油条般的妇人,张爱玲第一次见胡兰成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朴素女孩,但她却穿了件借来的、与她本人毫不相称的华贵貂裘。胡兰成眼中的张爱玲,正如易先生眼中的王佳芝,是个涉世未深却极力遮掩稚气的年轻女人。

年轻正是张爱玲的弱点,尤其是对文艺女青年来说,危险真情是人生的毒药。王佳芝死了,张爱玲离开了胡兰成,一生也没摆脱阴影。张爱玲因为胡兰成被扣上了文化汉奸的帽子,其实她本人对政治并不敏感,对国仇家恨也是斯波逐流的态度。关于这段历史,至今仍有争议。

二、王娇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张爱玲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中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因对妻子和情妇的著名比喻让人误以为这是宫斗故事,但实际上这两位女主角彼此并不认识。《红玫瑰与白玫瑰》讲述的是一个男人的故事,佟振保是一个灵魂平庸、无甚可圈可点的普通男人,有着市井之人皆有的自私自利、遇事权衡利弊的通俗特质。

张爱玲对世俗男性的劣根性由她的作品看她是了如指掌的,但是和所有沉浸在爱情就失去智商的人一样,她遇到了和自己笔下庸俗男性一样的胡兰成后,就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对爱情义无反顾的王娇蕊一般抛去一切追求心中的爱情了。

偏巧在影视剧中扮演《红玫瑰与白玫瑰》男主角振保和张爱玲昔日情人胡兰成的都是同一个演员赵文瑄。

最终张爱玲被胡兰成一次次背叛,正如佟振保先是甩掉红玫瑰王娇蕊,接着又一次次背叛白玫瑰孟烟鹂。我想张爱玲最终是看透了胡兰成这个男人,正如她也看透了笔下的佟振保一样。

张爱玲从最初的王娇蕊活成了孟烟鹂,从红玫瑰变成白玫瑰。最后也和孟烟鹂一样,婚姻尚在,心已飞远。有的时候甚至觉得,王娇蕊与孟烟鹂合起来,正是与胡兰成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的张爱玲。



三、白流苏:《倾城之恋》中的张爱玲

从张爱玲作品所流露出的思想来看,她对沉浸在爱情中的男女内心深处的感觉是抱有悲观态度的。比如她著名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与白流苏,一个私生阔少和一个离异女子在炮火连天的战乱中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情并非如标题所展示的那样为“倾国倾城”,而只是战火纷飞中的两个市井之人因为各自所需而结合,绝非对方有什么感天动地的地方值得自己以身相许。

张爱玲与胡兰成并无法律认可的婚姻,两人只有手写的婚书,而且是张爱玲决定与胡兰成分手。但是离开胡兰成后,张爱玲余生都离不开胡兰成汉奸名号带给自己的伤害,尽管她已经像寡妇白流苏一样开始了新生活。张爱玲后来与热爱文学的德国移民赖雅产生了忘年之恋,两人像白流苏和范柳原一样向往稳定的家庭生活,也正如《倾城之恋》一样,他们在相依为命中结为连理。

读者们怀疑白流苏和范柳原结婚后并不幸福,张爱玲和赖雅结婚后正和《倾城之恋》的男女主人公一样经历了一段穷困的生活。张爱玲因赖雅的年老多病与其渐行渐远。赖雅去世后,张爱玲又回到了孤寂的独身生活中。



张爱玲的一生完全可以写成一部小说,甚至比她笔下那些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更要千回百转并富有戏剧性。这恐怕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最好诠释。名门闺秀、一代才女谢世的时候孤独地躺在地板上裹着一条毯子,足足七天过后才被人发现。如此凄凉的凋零让人惋惜,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切感受到张爱玲生前作品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酸楚是多么痛彻人心。

张爱玲将自己一生的遭遇磨砺成鲜血,她在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书写这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来纪念她凄婉的一生。读者手中托起的《张爱玲文集》并非是几本薄册,而是一个才华横溢、身世凄凉女作家沉甸甸的生命精华。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东游

东游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