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张爱玲吗?
追寻--heng国
张爱玲是民国四大才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与影视结缘很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心思细腻的读者。文笔惊艳的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为清末北洋大臣李鸿章次女,祖父是清末船政名臣张佩纶。但她少年经历坎坷,情感生活也不如意,这些都让她的作品带着惆怅的幽怨。张爱玲的个人生活也成为读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拍成了影视剧。而张爱玲自己正是活成了笔下如桃花扇上淡灰调子般清远动人的女主角,那些耳熟能详的角色都带有这位才华横溢女作家的影子。
一、王佳芝:《色戒》中的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不长,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拜读数篇。但是慢慢回味其中的内涵与背后深刻的故事,却能花上数十载。老来再品,令人唏嘘不已。正如张爱玲著名的短篇小说《色戒》,从1953年开始构思,直到1978年才发表,期间她反复琢磨了25年。《色戒》除了影射汪伪时期中统特工郑苹如暗杀汉奸丁默邨这段有争议的史实外,更将张爱玲曾与汉奸胡兰成相恋这段情感剖析流诸笔端。张爱玲是民国才女,中国最著名女作家之一。但是她和胡兰成的情感故事成了她文学盛名上难以抹去的晦暗,给她带来极大的苦恼。其实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他们在一起时间也不是很长,恶劣的影响却很不公平地伴随张爱玲一生。
《色戒》中王佳芝最后出于私人感情暗示了易先生危险来临,易先生死里逃生后反而将有恩于他的王佳芝处死。现实中的张爱玲对胡兰成一心一意只求岁月静好做个平凡夫妻,但是胡兰成留给他的只有一次次背叛以及“汉奸妾”的恶名。
品读张爱玲作品的读者,都惊叹于当年如此年轻的女作者竟有如此细腻的感情和过于老练的、看待男女之情的经验。只是生活中真实的张爱玲就像终身未婚的爱情小说家简·奥斯汀一样,现实与笔下的爱情世界有着很大的悬殊。正如女学生出身的王佳芝打扮成风月老油条般的妇人,张爱玲第一次见胡兰成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朴素女孩,但她却穿了件借来的、与她本人毫不相称的华贵貂裘。胡兰成眼中的张爱玲,正如易先生眼中的王佳芝,是个涉世未深却极力遮掩稚气的年轻女人。
年轻正是张爱玲的弱点,尤其是对文艺女青年来说,危险真情是人生的毒药。王佳芝死了,张爱玲离开了胡兰成,一生也没摆脱阴影。张爱玲因为胡兰成被扣上了文化汉奸的帽子,其实她本人对政治并不敏感,对国仇家恨也是斯波逐流的态度。关于这段历史,至今仍有争议。
二、王娇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张爱玲“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中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因对妻子和情妇的著名比喻让人误以为这是宫斗故事,但实际上这两位女主角彼此并不认识。《红玫瑰与白玫瑰》讲述的是一个男人的故事,佟振保是一个灵魂平庸、无甚可圈可点的普通男人,有着市井之人皆有的自私自利、遇事权衡利弊的通俗特质。
张爱玲对世俗男性的劣根性由她的作品看她是了如指掌的,但是和所有沉浸在爱情就失去智商的人一样,她遇到了和自己笔下庸俗男性一样的胡兰成后,就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对爱情义无反顾的王娇蕊一般抛去一切追求心中的爱情了。
偏巧在影视剧中扮演《红玫瑰与白玫瑰》男主角振保和张爱玲昔日情人胡兰成的都是同一个演员赵文瑄。
最终张爱玲被胡兰成一次次背叛,正如佟振保先是甩掉红玫瑰王娇蕊,接着又一次次背叛白玫瑰孟烟鹂。我想张爱玲最终是看透了胡兰成这个男人,正如她也看透了笔下的佟振保一样。
张爱玲从最初的王娇蕊活成了孟烟鹂,从红玫瑰变成白玫瑰。最后也和孟烟鹂一样,婚姻尚在,心已飞远。有的时候甚至觉得,王娇蕊与孟烟鹂合起来,正是与胡兰成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的张爱玲。
三、白流苏:《倾城之恋》中的张爱玲从张爱玲作品所流露出的思想来看,她对沉浸在爱情中的男女内心深处的感觉是抱有悲观态度的。比如她著名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与白流苏,一个私生阔少和一个离异女子在炮火连天的战乱中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情并非如标题所展示的那样为“倾国倾城”,而只是战火纷飞中的两个市井之人因为各自所需而结合,绝非对方有什么感天动地的地方值得自己以身相许。
张爱玲与胡兰成并无法律认可的婚姻,两人只有手写的婚书,而且是张爱玲决定与胡兰成分手。但是离开胡兰成后,张爱玲余生都离不开胡兰成汉奸名号带给自己的伤害,尽管她已经像寡妇白流苏一样开始了新生活。张爱玲后来与热爱文学的德国移民赖雅产生了忘年之恋,两人像白流苏和范柳原一样向往稳定的家庭生活,也正如《倾城之恋》一样,他们在相依为命中结为连理。
读者们怀疑白流苏和范柳原结婚后并不幸福,张爱玲和赖雅结婚后正和《倾城之恋》的男女主人公一样经历了一段穷困的生活。张爱玲因赖雅的年老多病与其渐行渐远。赖雅去世后,张爱玲又回到了孤寂的独身生活中。
张爱玲的一生完全可以写成一部小说,甚至比她笔下那些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更要千回百转并富有戏剧性。这恐怕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最好诠释。名门闺秀、一代才女谢世的时候孤独地躺在地板上裹着一条毯子,足足七天过后才被人发现。如此凄凉的凋零让人惋惜,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切感受到张爱玲生前作品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酸楚是多么痛彻人心。
张爱玲将自己一生的遭遇磨砺成鲜血,她在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书写这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来纪念她凄婉的一生。读者手中托起的《张爱玲文集》并非是几本薄册,而是一个才华横溢、身世凄凉女作家沉甸甸的生命精华。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灵范得乐Paul
她呀,在家里父母亲人都对她很冷漠,所以她才对亲弟弟冷漠。而且,因为自己全身心的爱情被击毁,所以给自己穿了一个厚厚的外壳防御受伤害。就越来越自闭的表现。她对老公多好啊。拼命写作挣钱照顾他,就是那个美国的老公。后来她老公死了她就更自闭了。她弟弟,肯定没怎么关心这个姐姐,如果有真感情她早不会这么对她的。
S_Wan水宁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眼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9月30日,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
张爱玲,原名张瑛,她本是家世显赫,她外曾祖父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祖父是张佩纶,都清末重臣。她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父亲张志沂,母亲黄素琼。母亲是一位新时代女性,思想开放,并与姑姑一起去欧洲学游。当时的张爱玲才4岁,期间她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父亲是个典型的封建遗少,抽大烟,迷恋风花雪月,后来还去了第二个姨太太,也就是她的继母孙用藩。她的童年一直去缺少了母爱,她的亲生母亲虽是新时代女性但对她却很冷淡。在张爱玲在家与继母发生争执时,父亲打了她,并把她关了起来。在软禁期间,她得了痢疾,父亲却没有重视。后来她离开了父亲,去投靠母亲,去找寻那期待已久的母爱,但是没想到母亲却把她当成累赘,觉得她影响自己的生活。虽是这种家庭环境,但她不错的家世,她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而且从小她就有对文学的兴趣,她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就在学校的文刊上发表作品,也造就了她骨子里孤傲冷艳的性格。
1939年,19岁的她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正式步入文坛。
1943年,她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拾,陆续了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正当她在文坛上升期,她遇到了她的一段爱情,也是她这一生最难以释怀的经历。胡兰成,是她在写金锁记时,两个相识相爱的。那时的张爱玲在文坛名声大噪,加之其孤傲冷艳的性格,让很多文人雅士的追捧,胡兰成也是其中一位。胡兰成通过自己的朋友苏青,找到了张爱玲的住址,并前去拜访,而且吃了闭门羹。但他没放弃他将自己的名字地址写在纸条上从门缝塞了进去。就是这张纸条连接了将两人连接在了一起。张爱玲看着纸条心里想会是怎么样的人会这样做,心里的好奇,让她主动联系了他。
过了一天,胡兰成就接到了张爱玲打来的电话,说要去拜访他,胡兰成欣喜若狂。
当天,张爱玲穿着短旗袍,而且还穿上了自己做的鞋子,两只鞋子一只黄色,一只黑色,显得很特立独行,并且还精心打扮了发型。胡兰成第一看到张爱玲就被她的脱俗气质惊艳到了,这一点是寻常女子难以企及的。已经是情场老手的胡兰成,慢慢的打入她的内心世界,懂的了她内心深处的脆弱。张爱玲沦陷其中,当时的胡兰成是有妻子的,而且还是帮汪精卫伪政权的做事的人。即便是这样她也选择和他在一起。后来胡兰成与前妻离婚,两人结婚,两个人邀请好友炎樱当征婚人,两人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张小小的结婚证,上面张爱玲和胡兰成分别提了两句话,张爱玲提: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胡兰成提: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但现实是残忍的,后来胡兰成因工作原因,调理上海,去了南京期间他出轨一名姓周的护士,后来又与出轨范秀梅,并结婚。但是张爱玲还是没放弃,甚至冒着战火,去找到胡兰成,但当她看到胡兰成和范秀梅恩爱的模样,她终于无法忍受,她的骨子里的清高与桀骜,让一直沦陷爱情卑微的她醒了,她决定分手。但张爱玲分手之前还提着一箱钱送给了胡兰成,箱子里面是自己积攒多年的稿费,并且分手后还时不时的接济胡兰成,给他寄钱。
受到胡兰成汉奸名声的影响,她背负了众多的骂名。后来她结识第二段情缘的桑弧,他们是因为工作结识,当时的张爱玲处在与胡兰成刚分手,背负着“汉奸婆”骂名,也是受到第一段婚姻影响,她和桑弧并未有结果。
1955年,她移居美国,在纽英伦州,结识了美国剧作家赖雅,1956年,8月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两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赖雅逝世。期间她的名声并未像在国内那样出名,她作品和译文,并未得到很多欣赏,造成了她在美国生活状态,很是拘谨,但是当时她在港台的名气很高,由于赖雅身体不是很好,出现中风,为了挣医药费她崩溃港台之间。赖雅去世后,她一直孤居,她本就孤傲,不善与人交际,甚至在上班的地方都很少与同事交流。
晚年的张爱玲由于水土不服,经常感冒,而且还患上皮肤病。她的好友夏志清曾这样说:“我有时想,如果她生活在纽约,可以写写第五大道、时代广场、林肯中心这些有血有肉真实的美国大都市生活。可她来美后一直在小地方生活,孤陋寡闻,拒交朋友,总是独自埋头写些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东西,虽然她英文好,但美国人是不要看的呀!张爱玲对现实的社会和人失去了兴趣,这是她的致命伤”。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你可以觉得她对家人冷淡,但她在需要家人陪伴的时候,也没人给她温暖。高傲冷艳是她的保护伞,只有把自己隐藏的足够冷漠,才能让她不再受伤害。
Carol1116
很多人将张爱玲简单的概括为一个“写言情小说”的,只是因为,她写的故事大都是爱情故事。比如《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金锁记》……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举例说明了。
可是如果没有真正品读她的作品的人,我觉得是真的没有资格评价她的。她的作品传达出来的并不单单是男女感情之间的纠葛,或令人唏嘘,或惊天动地。更多的是,人性。
她将男人或是女人都看得很透彻。
我就拿大家很熟悉的红玫瑰和白玫瑰来举例。
这一段,如果是我描写我肯定将王太太的样子描绘得异常美丽,比如蓬松的长卷发搭在嫩滑的胸前什么的,是那种很唯美的场景。大抵许多人都会这样去叙述。但是张爱玲不同,她真实而又梦幻。为何这么说?女生洗完头梳头发,特别是卷发,会纠结难以梳通常,而且会掉头发,那个场景其实是没有美感的,但是却又很明显的女性气息。在王太太这样一个美丽女性身上,加上刚洗完澡的浴室的那种湿润暧昧气息,是有独特而又诡异的美感的。再加上这是有夫之妇,这是不伦的,所以是鬼影子。真是一场惊险的艳遇!
这一段,是娇蕊也就是之前的王太太完全对她和振保的爱情失望之后的表现。这段让我想到了甄嬛,甄嬛一直深爱皇上,后来知道她只是纯元皇后的替代品,那个似笑非笑,勾起嘴角的一刻嘲讽,简直就是全局的巅峰演技。娇蕊是一个爱到深处,可是也非常潇洒的女人。所以当一个女人失望到极点,她是会选择立刻抽离,变回原来那般高贵模样。这样的描写符合很多恋爱中这种性格人物的行为特征!
这短短一句话就将当时人们的婚姻状况凸显了出来。在那个年代,婚姻观念是保守的,离婚并不为盛行和接受。这也说明了女人地位的底下,在那个年代,女人一旦结了婚再离婚,那她未来的生活将会非常难过。比如鲁迅对于朱安。大家评判鲁迅为何不爱朱安还要留她。大家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考虑。因为鲁迅知道他一旦抛弃了朱安,朱安不止失去生活支柱,也会被封建传统所伤害,以后是生活不下去的。这一段历史背景的揭示,也埋下伏笔,为何结局,振保发现烟鹂出轨了却无能为力也只能“第二天依然是个好人。”
这段充分体现振保打心底看不起女人,他就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男人活不了。这也是那个年代广大人群的普遍心理,也体现女性地位的卑微已经时代给她们的压迫。振保这个人真的集合了所有男人的缺点也带着吸引女性的有点,也承载着时代的特征。
看了这么多,我觉得张爱玲的厉害之处真的没有办法三言两语说清楚,得自己去读一读。
她开头从不告诉你这个时代背景如何,我们却能从人物话语和行为窥见一斑。
她从不告诉你她塑造的人物是怎样的性格,你却在一字一句中触摸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真实到仿佛身边人。
她的描写总是那样真实,用她与生俱来的才华加以雕琢,就是一段让人反复品咂的精品。
从此以后,我不会将张爱玲当一位言情小说作家,而是一位极具人类气息的文学家。一位在世间行走的风情女人。
nxsdg
喜欢,陷于才华。
如果要说的严格一点的话,我喜欢张爱玲的文字,所以才喜欢张爱玲。因为我对张爱玲的性格和人品是不认可的。
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很迷张爱玲,几次到图书馆找张爱玲的作品,或者在网上找各种电子版的书籍。
我觉得张爱玲的小说总是很神奇,在已经读完了很久以后仍然会想起她的故事。她的辞藻很华美,以至于一直成为我写作模仿的范本,这就像,张爱玲模仿着《红楼梦》一样。我曾几度写过有关于张爱玲的文章,都是在分析她的写作技巧。
我认为张爱玲的文字是让人无法拒绝的,是会让人上瘾的。
猪肉串串烧
对张爱玲是日久生情的喜欢。
最开始接触张爱玲,可能只是课外读物里遇见的一些片段,恰巧迎合了高中生那种小文青伪伤感的爱好取向。读过是这样,也就是这样,不遗余味。
大学时舍友买了整套的张爱玲全集,因处于对文学的新奇期,陆陆续续读完她的书,还是大二。一个似醒非醒很微妙的时间,囫囵着为了读而读完了。个中人物、感情、心境、作者,我全然感受不到。只觉得琐碎至极,所有热情都在琐碎里消磨殆尽。
再读她的部分作品时是大三,张爱玲精读课。彼时正置身于一段柏拉图式的情感中。会为了范柳原一句“今夜的月色真美”而心动,会觉得“你看起来像个药瓶”好浪漫。会心疼薇龙倔强的一句:“我喜欢你,关你什么事。”会在振保三观被推翻时与他一起感到悲凉,也会在曼桢说“三年五年,就是一生一世时”感到绝望。感情的细腻在字句间轻舞。
真正走近她是在老师说 张爱玲是最反文艺的人 后。大抵是因为这句话,我才开始有点懂了张爱玲。在大多数人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时,她却在强调人生安稳的一面。
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自己的文章》
首先想分享张爱玲《霸王别姬》中的一段。一篇以虞姬为第一人称的微小说,而故事则发生在她自杀的前一天晚上。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
我时常想,到底是多通透的姑娘,才会在十七岁便活得这么明白。冷静又克制,不着点滴于情绪的波澜,却又让人仿佛亲身经历了时代赋予的冷漠、血腥与残酷。
其次,想分享留情,发表于1945年,张爱玲认识并与胡兰成相爱的第二年。小说截取了再婚夫妻生活的中的一个小片段,敦凤的心思承转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尾的一句: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每次读到,都会串想到她在天才梦里写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平凡庸俗在苦难的真谛里被拔高。
最后想单独谈谈顾曼璐,《十八春》里我最心疼的人,没有之一。为了承担家庭重任,放弃了爱情青春,做了舞女,人老珠黄却又被家人嫌弃,没办法嫁给了不安分的祝鸿才,忍受着心爱的豫瑾爱上自己的妹妹,忍受着祝鸿才觊觎自己的妹妹,最后在悔恨绝望与病痛中逝去。曼璐的变态心理是有迹可循的,曼璐的一生是可悲可恨亦可怜的。
张爱玲的文字,处处充斥着这现世里琐碎庸常的人生,芜杂荒凉的女性命运。于乱世里一个个活现起来,在孤岛上海的里弄,在沦陷香港的洋房。不论是悲秋的阿小、为黄金枷锁禁锢住的曹七巧,还是无处托底的白流苏、抑或是沉沦命运的九莉。
如今毕业,大抵多少有了点生活经历,端起书本再读时才发现字里行间是冷静又克制、琐碎又张扬的人生。很好,说不出哪里好,但实在是好。对张爱玲的喜欢是日久生情的常读常新。
粉色小宇宙
对于张爱玲,欣赏她的才华,但对于她的冷漠,有些心疼。
先来说说张爱玲的才华, 张爱玲的小说更多带点小资的情调,虽历经战乱,张爱玲的小说,她的视角更多的是投放在与她相似生活层级的人物身上,落魄女学生,新旧之交的少奶奶,纨绔公子哥等。
她用她那犀利的笔,精准的词,像一把小刀一样,一点点抽丝剥茧细致地刻画出有关人性的东西。比如她笔下性情扭曲的曹七巧,堕落的葛薇龙,倾城之恋的白流苏,畸形恋父情结的言丹朱等人物,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往往如她本人一样,有一种疏离和病态化,荒凉而压抑。
你看她写曹七巧: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张爱玲看人性看得透彻,她是清醒的寂寞人,愈看得明白,愈活得孤独,她只用她的笔当做手术刀一样,把复杂的人性一点点解剖。
再来看看张爱玲的文字,还是拿《金锁记》中的一处文字为例:
长安悄悄的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的文字,带着一种灰扑扑的压抑,就像是一座阴冷的古墓,文如其人,很少见张爱玲文字里透出的欢快与跳脱,她的文字里藏着一种陈旧的没落感,一如她曾生活过的父亲的家。
她古典文学功底颇深厚,有美术底子,描摹人物场景,如瓷瓶雕花一般细致精巧,读起来让人口舌生津,如临其境。
但是诚如题主所说,张爱玲身上有一种浓厚的冷漠气质, 她与父亲,母亲,与唯一的弟弟,几乎都形同陌路。
她活成了一支没有根的浮萍,几乎一生漂泊。
但是对于这样的张爱玲,我是无比心疼的。
张爱玲有句话:如果你了解我的过去,也许你就会明白现在的我。
张爱玲的内伤来自于不幸的童年,来自于寡情的父母,来自于被背叛的卑微的爱情。
童年的不幸,有人要花一生来治愈。 婚姻的不幸又加剧了她的这种悲凉。
张爱玲与父亲关系冷漠,还要从张爱玲的家族说起。
李鸿章将22岁的小女儿李菊耦嫁给40岁的饱学之士张佩纶。
张佩纶去世后,李菊耦一心也想把儿子张志沂培养成一个饱读经书子赋的才子,活在新旧之交时代的张志沂背了一肚子的古文诗赋,做些八股文章,可谁承想,所学一切都是一肚子无用的东西。没学到什么改良社会的本事,相反却把前清遗老那一套学会了,一副纨绔子弟模样,爱虚荣,抽大烟,喝花酒,逛欢场,养姨太太。
偏偏他的妻子黄逸梵,不是个传统守旧只会忍的女子,她做法新派,她要追求自由与新生。在张爱玲4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借口和姑姑张茂源一起出洋留学。
之后黄逸梵回国,张志沂似有痛改前非之心,他在大病一场之后决心戒掉大烟,眼见一家人即将欢喜团圆, 张志沂又耍起小心机,他不愿支付家庭生活开支,只想妻子把钱花光,再也没有机会离开自己。
其结果是这样短暂的幸福,很快被打破,夫妻没有破镜重圆,反倒越闹越僵,整日争吵不断,直至离婚。
张爱玲姐弟跟着父亲生活,最初父亲和张爱玲关系还算可以,父女甚至合写了一部摩登红楼,张志沂还给女儿的新版红楼梦拟了章目,对于女儿的写作才华也是欣赏有加。
但是随着父亲的再婚,张爱玲与父亲的关系日渐紧张。
父亲再婚对象孙多慈,陆小曼的闺蜜,为人刻薄,言语尖酸,总是挑拨父女之间的关系。
张爱玲想要出国读书,在母亲那里暂住几天,回来之后,继母就各种找茬,张志沂不明就里,内心气恼养了这么久的女儿,跟自己不一条心,在亲妈的撺掇下要出国,所有对妻子的不满,对女儿的不满统统都发泄出来,几乎把张爱玲打个半死。
张爱玲要报警,张父就把她监禁了半年,生痢疾病得要死也不给请医生,还是在张爱玲乳娘的帮助下,张爱玲才从那坟墓一样的家逃了出来。
有这样的经历,换做谁,内心都会是一个巨大的伤口。
张爱玲后来除了向父亲要过一次学费,此生再也没有和父亲相见。
关于这段经历可以看下根据三毛的剧本拍成的电影《滚滚红尘》。
再来说说张爱玲的母亲,张爱玲的母亲,自己的人生比儿女重要,她会抛下一双儿女去海外留学,她在离婚后也会为了自己的爱情远走它国。
她也许爱张爱玲,但那种爱比较稀少,她希望把张爱玲培养成一个自信摩登的姑娘,但是张爱玲胆怯笨手笨脚,渐渐连她都嫌弃自己的女儿起来。
张爱玲作文获奖的奖金,她拿来打牌,一转手就输光了。
张爱玲忍受过没钱的窘迫,忍受过没钱带来的情感的荒凉,所以她变得世俗而功利,她说出名要趁早,一点也不遮掩自己那颗功利的心。
这不过是她追求自立的一种途径啊。
之后的张爱玲靠着一支生花妙笔,在上海文坛,香港文坛,闯出一条路,凭着稿费,自食其力。
张爱玲与母亲的关系也一直没有缓和,黄逸梵病重想要见她,她也没去。
她母亲给她留了3口大箱子,张爱玲领回了母亲的遗物。
每一次看见摆在家里的箱子,张爱玲不禁怅然若失,这一生与母亲的爱恨交织,终是生命的大窟窿。
张爱玲与父母关系如此凉薄,她的整个人生都透着荒凉,更毋论说与弟弟张子静的关系,小时候两人如同生活在父亲炮制的坟墓里,再后来,张爱玲逃离了那个家,弟弟依然在那里受难。
她之后求学,卖文为生,一生漂泊,对于弟弟想必也是牵挂,但是在她心里,对于亲情,对于家的温暖,已经淡漠得看不见影子,对于万事万物,除了让她冰冷的心回春的爱情,她对一切都持冷漠态度,包括唯一的弟弟。
最后说说张爱玲的爱情。
缺爱家庭成长起来的女孩,往往对爱不顾一切,要么爱得卑微,要么伪装着嚣张,把对方攥得紧紧的,生怕失去。
张爱玲是 变得卑微。
遇见他,把头垂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多像一个自卑的暗恋者。
一个情场老手,一个老狐狸,碰上一个情窦初开的女人,一只渴望温情的小羊羔,张爱玲注定是沦陷的。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以为胡兰成最懂他,胡兰成许诺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她也信了他的鬼话。
胡兰成被划为汉奸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还不忘处处留情,勾搭房东少妇,引诱女护士。
张爱玲千里寻夫,却被胡兰成当面情人面,指着说,“这是我表妹”。
骄傲如张爱玲,总是高高昂起头颅,在此时把自己置于如此卑贱地步,她甚至也默许了胡兰成提出的三人行。白天胡兰成陪她,夜晚宿睡在范秀美房里。
张爱玲心底的伤口有多惨烈,那撕心裂肺的背叛之感,那恬不知耻的龌龊,她都忍了,咽了,到最后忍无可忍,才决绝跟胡兰成断了,断了的时候还把自己20万的稿费附赠给渣男胡兰成,权当生活费。
张爱玲后来远走美国,失去了上海的写作土壤,抑或是沉浸在自我疗伤之中,张爱玲后来的文字,远不如前期那样充满张力,那样精巧细腻,失去了灵气,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
张爱玲似乎偏爱老男人,胡兰成大她14岁,后来嫁的剧作家赖雅大她24岁,张爱玲似乎一直在寻找一种父爱式的温情。
1995年,张爱玲一袭旗袍躺在公寓的地板上去世,死后几天才被人发现。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哦,上面爬满了跳蚤。张爱玲的一生都有跳蚤在爬,她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安宁,心灵的平静,她有的只是透骨的凉意,无人懂,无人惜。
也许最后的时光,赖雅给了她短暂的温情,但赖雅后来中风,张爱玲一直照顾瘫痪的赖雅,直到他过世。
回顾张爱玲一生,看她的遭遇,她只是用冷漠筑起一层保护墙,她没有变得人格扭曲,或者自我堕落,就已经不错。
她用自己的才华撑起了自己荒凉的一生,换做其他同样遭遇的女人,只怕不是堕落就是毁灭。
这样的张爱玲也许让人喜欢不起来,但是她的遭遇,她活着的姿态,她的绝世才华,足以让人折服。
claudiadong
哈哈,岂止喜欢!张爱玲太可爱了好吗!张爱玲就是个可爱的吃货!
所有热爱生活的都有吃货属性,张爱玲也不例外。小时候吃鸡汤,吃了一口,她尝出味道奇怪,有药味,而家里其他人都没尝出什么异常。她的母亲不放心,叫人去问厨子,厨子说这只鸡是两天前买来的,垂头丧气的好像有病,于是给它喂了两天万金油一类的药膏。张爱玲知道后埋下头吃饭,嘴角却翘起来,吃货们都懂这种得意,这是吃货最荣耀的时刻。
张爱玲说,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她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吃货,曾经,张爱玲听到门口卖臭豆腐干的过来了便抓起一只碗来,蹬蹬奔下六层楼梯,跟踪前往,在远远的一条街上访到了臭豆腐干担子的下落,买到了之后,再乘电梯上来。
对吃,张爱玲有着不亚于创作的热情,食物对她具有非常的效力。在上海时,她家隔壁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那时候每天黎明制面包,在她的描述里,“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有长风万里之热。”对于慵懒的张爱玲来说,起床是头痛的事,这股香味却像闹钟一样催促她起床。
在香港读大学的时候,张爱玲总要去环近天星码头有一家青鸟咖啡馆买半打“司空”(Scone),一种三角形小扁面包。“司空”是源自苏格兰的一个地名,源出中期英语Schoonbrot,意即精致的面包,是由英国传入的一种外来食品。后来英国的影响渐渐在香港消退,这种面包就买不到了。张爱玲回到香港后迫不及待地去买但是发现柜台上没有,她不死心又跑到楼上去。二楼光线昏暗,有一群商人说着上海方言在谈生意。张小姐进去之后,才发现周围陌生又诡异,她顿时惶惶如丧家之犬,她这才吓得不敢买“司空”,逃下楼去。
现在流行的汉堡、热狗、圈饼一类的junkfood,那时国内没有。但张爱玲在美国吃过。张爱玲挺喜欢吃汉堡的,虽然她知道:那肉饼大部分是吸收了肥油的面包屑,有害无益。在美国除非自己会做菜,不然就会被他们的饮食习惯同化。所以她吃汉堡薯条讲究时机,她总到无可选择时再吃,“因为可以不用怪自己,有点委曲求全的感觉”。
在吃这方面,张小姐可谓海纳百川。大饼夹油条这种搭配现在充满大街小巷,非常普遍,而这种吃法在上个世纪就存在了。张爱玲不仅吃过,和一般人不同的是她吃出了自己的领悟,张爱玲说:大饼油条同吃,由于甜咸与质地厚韧脆薄的对照,与光吃烧饼味道大不相同,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她说把油条塞在烧饼里吃,油条压扁了味道就稍差,因为它里面的空气也是不可少的成分之一。
张爱玲在进中学前,有一次在一个白俄女钢琴教师家开音乐会,去的都是她的学生,全都弹得非常好。只有给她弹的一支,拍子慢没有曲调可言。张爱玲觉得非常跌面儿,会后女教师招待他们吃点心,上面摆的全是五花八门的各种小包子,但是女教师拉着她过去的时候,张爱玲犯起别扭,走过每一碟都笑笑说:"不吃了,谢谢。"几年后张爱玲看到鲁迅译的果戈尔的《死魂灵》,书中的主角乞乞科夫,走遍旧俄,到处受士绅招待,吃俄国特产的各种鱼馅包子,这才想起来,原来女教师请她吃的就是这种鱼肉馅包子,这才悔到肠子都青了,直言:想踢死自己。
都看到这里了,不如关注下我的微信公众号吧:霍老爷(ddz_233)
elaine.han
张爱玲写了一辈子的爱情,奈何自己不懂爱情
提到张爱玲,我们脑中立马浮现她写的那些小说:《色戒》、《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倾城之恋》等等。可以说张爱玲是近代爱情小说的佼佼者,她的小说中道尽了爱情的真相,写尽了爱情的苦涩,胡兰成说张爱玲“鲁迅后有她”。她把爱情世界里的哲理写成了一本本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小说,至今那些女主人公依然活跃在小说中,让人记忆深刻。
张爱玲写小说时候那种透彻,让人觉得她是看明白了爱情的真谛,明白了爱情的本质。可是现实中张爱玲依然一生错付了胡兰成。如果说胡兰成很优秀俊美,张爱玲爱他爱的痴狂还情有可原,可是胡兰成论相貌不算出众,论才气比不上张爱玲,更不上民国时期人才辈出的文坛才子,论地位不过是汪伪政权一个小小的官吏。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男人,张爱玲把他爱到骨子里,前半生一直与他纠缠周旋。胡兰成在热烈追求,得到张爱玲以后,依然和别的女人打情骂俏,甚至在张爱玲眼皮子底下“养女人”。
可能问题不是出在胡兰成身上,更多是在张爱玲本身。
张爱玲出身没落名门,父亲从小就暴虐,自此养成了张爱玲敏感的心理。在家中并不得宠,母亲又去海外留学,回国后和父亲离婚继续潇洒度日。张爱玲在这种亲情的夹缝中,自己孤单成长。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特立独行,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出走的娜拉”,母亲的自我,也带给了张爱玲童年的悲哀。张爱玲在书中多次提到母亲对她的深深的负面影响,她甚至很难和母亲亲近,她对母亲在内心深处爱恨交织。甚至是黄逸梵即将病逝时,要求见张爱玲最后一面,张爱玲也只是寄过去一张一百元美钞,不在过问。
母亲的缺席,父亲暴虐,最终造成了张爱玲成年以后的自卑。她不轻易与人交往,可是一旦认准一个人,就犹如飞蛾扑火一般。
当遇到仰慕她、赏识她,给她极度赞美的胡兰成,张爱玲就把真心一丝不剩的全部交付出去。胡兰成对于张爱玲是不是爱情?其实不是,他只是仰慕,得到张爱玲也只是为了虚荣。当胡兰成看到张爱玲爱他爱到尘埃里的时候,胡胡兰成打心底觉得不屑,他要的是一个高冷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而感受孤苦冷清童年的张爱玲却爱的炙热,这把爱情的火烧的胡兰成只能选择逃脱。
其实童年缺爱的女孩,在成年以后会急切的想要通过亲密关系弥补这种缺失。这种女孩会像吸血鬼一样从伴侣身上吸取安全感,吸取她内心渴望的一切。但是这种被需要,在对方看来只有压迫,没有丝毫的享受。其实胡兰成最后的逃避,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方式有点渣。胡成兰不敢正面去告诉张爱玲她的问题,他也不敢正式提出分手,选择的是一次次的触及张爱玲的底线,一次次的出去偷情,养情妇,让张爱玲落得孤苦一生。
张爱玲的才气是无可比拟的。如果论人生的得与失,张爱玲可能一生的幸运就是才气,一生的不幸就是太自卑敏感,可是如果内心不敏感细腻,怎么写出那么多爱情故事,道尽那些爱情哲理,参透那些爱情背后的真谛。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张爱玲
ajchen
我喜欢张爱玲,不是喜欢这个人,而是喜欢她的作品。
说实话,这个人是很无情的。对唯一的弟弟,几乎可以用冷血来形容;逃离家庭后,与父亲再不相见;和母亲也是天人一方,从来不想着去探望探望。当然不能只怪张爱玲,事实上这一家子人都很不正常,带有感情的畸形。但是这样畸形的感情,却塑造出一个眼光敏锐、笔力深刻的作家。她笔下的悲悯、细腻、温暖、绝望,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感情的深度剖析,对事件的深入解读,对细节的深切描绘,都是独树一帜、空前绝后的。
我不是说张爱玲空前绝后。但是她这种风格、这个路数,在她之前从来没有过,在她之后学习者有之,模仿者有之,达到她的高度的却绝无一人。
蜗牛
张爱玲(居中)与三个表姊妹,一个标题
1
1939年,英国伦敦大学在上海举办了远东区招生考试,19岁的张爱玲考取第一名,因战争无法去英国,只好改在香港大学就读。
张爱玲虽然生在豪门,爷爷是晚清名臣张佩纶,但张爱玲的父亲不务正业,为阻止她留学,曾痛殴她并关押了半年,张爱玲赴香港大学就读,有种鸟儿逃出笼子般的欢天喜地。
张爱玲性格孤僻,高傲清冷,又在香港举目无亲,只有开朗、胆大的同乡兼同学炎樱乐意与她交往。
炎樱本名法蒂玛·莫希甸,是个混血儿,生在上海,并在上海生活了20年,与张爱玲同龄。
“炎樱”是张爱玲给她起的中文名。炎樱因肤色较黑,对这个名字不甚满意,自改名为“莫黛”,后又改成“貘梦”。
炎樱的父亲是斯里兰卡人,母亲是天津人。炎樱家境殷实,当时上海成都路上有一家莫希甸珠宝店,就是她父亲开的。
在张爱玲的散文《烬余录》中,张爱玲对自己香港大学的同学肆意嘲讽,只对炎樱表示赞赏:在日军包围香港期间,同学中只有炎樱胆大,冒死上城去看电影,看的是五彩卡通,回到宿舍后又独自在楼上洗澡,流弹打碎了浴室的玻璃窗,她还在盆里从容地泼水唱歌。
一次香港大学放暑假,炎樱没等张爱玲就独自回了上海,张爱玲竟倒在床上,放声大哭。炎樱好开玩笑,一天清早,为叫醒张爱玲,炎樱竟将一盆冷水泼在张的头上,张爱玲大怒,直用英文骂娘。
两个年龄相仿的青春女性,一个清高自傲,一个热情奔放,却毫不影响她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炎樱与张爱玲
2
张爱玲有句著名的话“出名要趁早”,她很早就开始写书,她写的书中插画,还有照片拍摄,多由炎樱创作着色。
炎樱给张爱玲的《传奇》等书设计过封面,还给张爱玲拍了不少照片。
在那个乱世香港,她们恍若隔世,谈人生,聊时尚,买服装,购食物,儿女情长风花雪月,几乎都要被人怀疑是同性恋。
然而却不是。
年轻的张爱玲很快便不管不顾地喜欢上了有妇之夫胡兰成,并很快在胡兰成与第二任妻子离婚后与他结婚,好友炎樱是证婚人。
那应该是张爱玲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爱情和友情让她才情迸发。
胡兰成办杂志,她给杂志写文章,炎樱出手给杂志画封面和插图。
炎樱知道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感情,对她埋怨“你这么轻易就被突破防线,一点女性的手段也没用”。
又发怪论“如果我是男人,要替你省多少事”。
但是转头又打趣他们,叫她张爱,叫他兰你,合起来就是张爱兰你,那是她们友谊的黄金年代。
张爱玲的文章里,炎樱是出现最多的人物,张爱玲在文章里转述炎樱的各种调皮话,不厌其烦。
如果张爱玲在生活里是一个外向爱说爱笑的人,想必就是对着别人说:瞧,我的朋友多有趣,多可爱。
可张爱玲毕竟不是那样的人,她也说不出那样的话,只能将感情写在文字里。
1947年,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胡兰成曾写信给炎樱,希望炎樱能劝说张爱玲回心转意。
信里说:爱玲是美貌佳人红灯坐,而你如映在她窗纸上的梅花,我今惟托梅花以陈辞。
张爱玲告诉炎樱,胡兰成爱上别人,不过未发生关系,张爱玲苦笑道:难道他要我送他一枚奖章不成?
奇怪的是,炎樱在晚年接受司马新专访时,却说自己已不记得这件事,甚至不知道胡兰成是大汉奸。
炎樱应该是真得记不得了,以她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全然没把这当一回事儿。
3
1952年,张爱玲离开大陆来到香港,她一度前往日本与炎樱汇合,以为是赴美的快捷路径,三个月后无功而返。
其实炎樱在日本过得不错,不仅做着很大的生意,还有一个船长向她求婚。
炎樱超强的表现欲让她掩饰不住地向张爱玲夸耀自己赚了多少钱。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和好朋友分享成功的喜悦,更何况如今经济窘迫的张爱玲。
幸福是对比出来的,不幸大概也是,多愁善感的张爱玲敏感和自尊瞬间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
炎樱还沉浸在好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中,却不知张爱玲心中已恨意顿生。
从前,一直是炎樱围着她转,甚至嫉妒地对朋友说,你不知道现在同爱玲出去有多讨厌,一群小女学生跟在后面唱着张爱玲!张爱玲!大一点的女孩回过头来上下打量,连外国人都上前求签名。
但现在自己远离故土,一时不为人所知,生活能力又差,昔日风光逐渐式微。
什么叫今非昔比?什么叫时过境迁?现在不仅没人找自己签名了,连名气地位和爱人全部没有了,而她却风生水起,春风得意,我想张爱玲此刻心里一定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对于这次经历,张爱玲曾对她后来的知己邝文美说过:无论谁把金钱看得重,或者被金钱冲昏了头——即使不是自己的钱,只要经过自己的手就觉得很得意,如炎樱在日本来信说“凭着自己的蹩脚日文,而做过几bilions(数以十亿)的生意我都能明了”,假如我处在她的位置,我也会同她一式一样,所以看见一两个把金钱看得不太重的人,我总觉得诧异,而且非常佩服。
我不知道张爱玲这话是不是在赞美邝文美,但她口口声声能理解另一种人的同时,隐约亦有不以为然,拿自己打底,不过是给予炎樱更辛辣的讽刺。
4
张爱玲到美国后,与炎樱往来密切,因手无余钱,张爱玲住进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中,还是炎樱找的关系。
张爱玲英语好于中文,本想在英语文坛闯荡一番,却被屡屡退稿,备受挫折。
得知胡适也在美国,便与炎樱一起去拜访。
此前张爱玲曾将自己的作品《秧歌》寄给胡适,胡适读后十分欣赏,可见面后,张爱玲一言不发,胡适只好和她闲聊起大陆的情况,可张爱玲对政治毫无兴趣,只听不答。
胡适夫人端茶给她们喝,并拿出一碟茶叶蛋招待,炎樱咯咯咯地笑着:这个真香,闻着就香,浓浓的茶叶香气,我吃两个。
胡适说:这蛋很小的,你应该吃三个,或者五个。
炎樱一声惊叫:不可以,这个吃多了会放屁的。
连胡适也被逗笑了:是的,不过没关系。
结果倒是炎樱给胡适留下深刻印象。
配角抢了主角的风头,张爱玲嘴上不说,心头却十分不爽,暗自下定决心,下次单独拜访胡适。
胡适出于礼貌,先回访了张爱玲,这才发现胡家与张家原来竟是世交。张爱玲的爷爷是晚清名臣张佩纶,与胡适的父亲胡传交情深厚,张佩纶被贬谪时,胡传曾寄银200两,让张佩纶很感动,将此事写入日记中。
张佩纶是封疆大吏,胡传只是秀才,但二人不计地位悬殊,一时传为一段佳话。
然而,张爱玲始终沉默寡言,胡适亦不知如何帮助,当时美国有基金会扶持的创作营,作家可短期免费食宿,张爱玲两次请胡适担保,胡适欣然同意。
后来炎樱到外面打听了一下,对张爱玲说,你那位胡博士不大有人知道,还没有林语堂出名。
炎樱出于为朋友考虑的功利角度当然没错,但她却忽略了张爱玲在美国举目无亲,能遇到胡适夫妇对她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慰藉,她内心是想得到胡适夫妇帮助的,只是她羞于启口罢了。
事业和生活跌至谷底,全部要仰仗朋友炎樱的帮助,这让自尊心很强的张爱玲非常受伤。
中国向来讲究礼尚往来,你一直来,我没得往,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就没办法长期保持有来无往的关系。
因为总是出手帮助的一方会不自觉拔高姿态,居高临下,而接受帮助的另一方会越来越自卑退缩,谨小慎微。
这不是世故,是现实,炎樱和张爱玲之间,不管两人有没有感觉到,但已嫌隙渐生。
5
在创作营,张爱玲结识了第二任先生、比自己大30岁的美国作家赖雅。
赖雅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美国剧作家,年轻时赚过大钱,可此时已穷困潦倒。
结婚前,张爱玲在给友人写信时说,年纪比我大得多,似乎比我更没有前途。
可见,张爱玲完全知道赖雅的情况,可她为什么还要嫁给赖雅呢?很多人说张爱玲是为了混个长期饭票,据炎樱说,赖雅对张爱玲是“痴爱”,所以打动了张爱玲。
而我想却是张爱玲的性格和境遇使然,她太需要亲情抑或是爱情的慰藉了,虽然张爱玲生在豪门,但父亲不务正业,为阻止张爱玲留学,曾痛殴她,并将她关押半年,这给张爱玲一生留下心理创伤。
张爱玲锱铢必较,与炎樱上街喝咖啡都要分账,可与胡兰成一刀两断时,却随信附寄了30万元。
她表面孤傲清冷,可她的心里却比谁都孤独,比谁都渴望得到关爱。
她两次婚姻都嫁给了年长者,因为只有年长者,才能给予她那份同龄人无法替代的关爱。
想来张爱玲对胡兰成是真的爱过,而且爱得刻骨铭心。而她和炎樱之间,你说是朋友也好,但她们俩其实一直都不是同路人,只不过是年轻时遇到了,随遇而安做了朋友而已。
这张张爱玲最著名的照片摄于1954年。30年后张爱玲在洛杉矶搬家,理行李时看到这张照片,不禁自题:“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6
张爱玲和赖雅结婚后,1966年,在夏志清的帮助下,台湾出版了《张爱玲全集》。
张爱玲从此再无衣食之忧,但赖雅婚后不久即瘫痪,为照顾赖雅,张爱玲与外界基本断了联系。
此后30多年,张爱玲主要与宋淇夫妇、夏志清、庄信正书信往来,其中宋淇家便有600多封信,达40多万字。
令人惊讶的是,张爱玲与曾经的好友炎樱反而中断了往来,炎樱去信她也不回。
炎樱甚至有一封信起笔就说“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
看上去无限的伤感溢于言表,不过这封信后半部分就在说自己多有钱,很多人追,仿佛当年自己在张面前多少阴影,现在都要讨回来一样。
我们还要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曾经的好朋友之间友谊走到末路?
又或者,她们根本就算不上好朋友,就像我们很多人的友谊一样:不能遇上此生最爱的人,就以为身边最近的人是自己的所爱。
人生就像公共汽车,我们不在同一站上,不在同一站下,只是碰巧坐在一起,当我们有同样的经历,感受着同样的喜怒哀乐时,我们以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就如张爱玲和炎樱,她们友谊的开始,只因为去香港求学的路上,正好同乘一艘船,又同是上海去的,天注定般,要使她们做朋友。
年轻时,我们朝气蓬勃,不懂友情,爱是将就,不爱才会觉得冷漠,因此我们青春的友谊,不带一丝世俗功利。
年轻时,爱上一个人真是太简单了。
可惜,岁月飞短流长,变换的时间里,只看得到有去无回的人。
其实两个人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时间。
她们曾经的友情是真挚的,毕竟有时间的见证,可她们的相忘也是真的,忘记得一干二净,就像生命中从来都不曾有这个人来过。
可惜了:任凭炎樱再有钱,再多人追,我们还是通过张知道了她,有钱、漂亮的姑娘太多,有才、独立的灵魂太少…
Greedy girl
前段日子一篇张爱玲欣赏杨绛,杨绛为什么瞧不起张爱玲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了屏,里面提及杨绛写给友人的信件,其中有段话是这么说的:“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学都看不起她。”看罢只觉得杨绛直爽可爱,不觉得张爱玲就怎么样,那种感觉就像在外头听人说了自己家人几句闲话,并不以为意,回到家里照样摆上碗筷一起吃饭,这样的感情可能已经超越“喜欢”这个词了吧。
不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的人,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了,张爱玲之所以能直到现在仍有大批拥趸,还是因为一个“丰富性”。有人说张爱玲只会写情情爱爱,写不得重大题材,因此上不了台面,那《红楼梦》《金瓶梅》不也是情情爱爱吗——更何况,看过《色,戒》《小团圆》的人是说不出这种话来的,张爱玲没有刻意渲染战争,但战争早已深入了人物的命运。
《小团圆》开头写战争,是从大考写起的,一群姑娘,南南北北的家世背景,都聚集到食堂里准备考试,“死啰死啰”嚷成一片,其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比比问九莉复习的如何,九莉说自己笔记还背不全,比比问她“你是真话还是不过这么说?”即便是至交好友也不信她。
这在学校里再平常不过了,成绩好的总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好,其他人却坚信她们在说谎,说到底,是彼此的标准不同。张爱玲何尝不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不管是感情上,还是事业上。大家总说张爱玲到美国后写不出东西,写了也是不受待见卖不出去,反反复复是她自己那些压箱底的经历,却很少人知道,她一直在实践自己对文体的理解,《小团圆》序言里有张爱玲自己说过的,最好的题材是我们最熟悉的题材,华丽的袍子和虱子是张爱玲的闲笔,“接近自然的技术”才是她一直努力追求的。
BiLuZ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
比起喜欢,越了解她,我就越心疼她。
张爱玲一生才华横溢,笔下生花,却一再被辜负。负她韶华,负她赤诚,却又说她最冷血。
因为情深所以不寿,她的一生,其实最吃亏的,便是太崇拜感情。
一、不幸的童年,影响一生
海明威曾说,一个作家养成的前提条件---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童年时期,母亲的缺位埋下了张爱玲缺乏安全感的种子,父亲的家暴,致使她一生的冷漠孤绝。
少女时期,她曾被父亲关在小黑屋里长达半年之久。得了痢疾,差点没了命,她费尽力气逃去母亲那里。母亲送她去读书,她以为终于获得了新生,又因为学费有限,张爱玲在学校过得很拮据。
但她的学习成绩却是出奇的好。一位历史老师很是欣赏她,在得知她的遭遇后,自掏腰包送她800元奖学金。张爱玲很高兴,跑去与母亲分享,母亲说:
“你先把钱放在我这里。”
第二天,母亲在棋牌桌上输掉了这笔钱。
“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她抛弃了亲情,抛弃那些痛苦的回忆,把自己包裹起来,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像一株野藤般肆意生长。
我的冷血,都源于你们的不爱。
二、因为爱情,低入尘埃
在认识胡兰成之前,她没有爱情。所有的风花雪月,都是凭想象而来,或者说,是她对爱情的憧憬。
在经历了亲情重创,双亲决裂,张爱玲的内心便住下了一个脆弱女孩,渴望爱,渴望柔情,渴望有人能读懂她,明白她的冷漠,识破她的坚强。
她太渴望拥有一位如父亲般无限关爱和包容她的爱人了。她所深爱的胡兰成跟她的父亲一样,清瘦的面庞,古典才子的气质和满腹才华,使得少女怀春的张爱玲初见便已沦陷。
初遇胡兰成时,张爱玲才23岁,还没有过恋爱经历,而胡兰成却已经有过两次婚姻,有几个孩子。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胡兰成很健谈,知道怎样才能更惹得女人喜爱。他身上风流倜傥翩翩洒脱的才气更是致命的吸引力,两人初次相见竟交谈了四五小时,谈笑风生间他撞破了张爱玲固守城池的心墙。
在送张爱玲出门时,胡兰成目光灼灼望着张爱玲说:
“你这样高,这怎么可以?”
这份暧昧的冒犯,惊得张爱玲心底生出崇拜。她送题字的照片给他,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爱一个人能有多卑微?大抵就是
“我想过,你将来就只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
后来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婚书曰: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前两句是张爱玲撰的,后两句是胡兰成撰。张爱玲心动不已,欲付终生。
三、感情,都是千疮百孔
胡兰成的多情,张爱玲是早有耳闻,但她以为自己能够成为例外。
她在爱情里,近乎永远是那种任凭你来去的姿态,胡兰成晚年也在书中说道,
“我已有妻室,她并不在意,再或我有许多女友,乃至携妓游玩,她亦不会吃醋”。
于是,胡兰成称她为“九天仙女”。
也许开始这份不同于寻常女人的做派吸引了胡兰成,可这世上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与婚姻。给你自由是爱,霸道占有亦是爱,张爱玲又或许是妄想着迎合胡兰成的多情来守住他的爱,守住他曾说的现世安稳。
到最后,无限制的容忍造就了胡兰成的无赖,不仅花她的钱,还用她的钱养别的女人。可是这些,还不足以使她下定决心离开。
后来胡兰成流亡期间,与范秀美结为夫妻,二人一路逃亡,二月时节,张爱玲心心念念生死未卜的胡兰成,冒着战火千里迢迢辗转来乡下看他。
结果却是,张爱玲住了旅馆,只有白天才能见着胡兰成。因为晚上,他还需要陪着范秀美,宛如古代皇帝临幸一般。
薄情至此,张爱玲也只是将所有委屈生吞进肚。
有一回,她给范秀美画像,画至嘴角,忽然停笔不画了,她说:
“我画着画着,只觉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一惊动,就再也画不下去了,你还只管问我为何不画下去!”
卑微至此,再难委曲求全。
第二天,张爱玲乘船离开,临行前,张爱玲寥寥数语,全然道出数不尽的心酸和委屈,
“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念于他流亡期间急需用钱,不忍他受苦,张爱玲给了他30万的分手费。
一次又一次的为爱隐忍,卑微进尘土,开出花来,他却不看一眼,她退出了,还于他人间风流。
胡兰成一生阅女无数,八次婚娶,数不清的露水情缘。他把爱情和风花雪月分的很开,他用自己特殊的艺术品位,将所有苟且,美化成旷世风流,将所有薄情,合理化为人性与机遇。
对于自己的风流情史,胡兰成并无丝毫不安与愧疚,也许他认为,多情本无罪,真正痴傻的是那些轻易把爱情与生死相连的人。
小吃货
对张爱玲,喜欢里透着心疼。都说不幸和坎坷更容易催生出一名伟大的作家,我看张爱玲真是应了这句话。张爱玲长的还没普通人好看,奈何人家是个有才情的女子。就像周杰伦,好多人调侃说周杰伦如果生在农村,恐怕连媳妇儿都娶不上。可是人家靠的是才情,不是脸蛋。
原生家庭造就了张爱玲偏孤傲的个性:
张爱玲虽然出身显赫,但童年很不幸。父母离异以后,母亲出国,父亲又娶了一房太太。张爱玲和弟弟的不幸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挨打挨骂都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稀罕的。最严重的一次,张爱玲被关了半年的禁闭,最后是逃出来的。
张爱玲的婚姻如她笔下的作品不尽如人意:
张爱玲有过两段婚姻,一段和胡兰成,一段和赖雅。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恋情了。低到尘埃里的爱终究是开不出花儿来,胡兰成最后还是辜负了张爱玲的一片深情。胡兰成一生有过八个女人,对他来说张爱玲不过是八分之一。而对张爱玲来说,她曾盼着能和“一生一世一双人,共赴白头。
笔下结局最美好的作品莫过于《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作品结局大多悲剧收场,透着凄凉和无奈。
《半生缘》里的曼桢和世钧再见面已恍如隔世,从前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了;曼璐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牺牲了青春、尊严和爱情,死不瞑目。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被亲人卖进大户人家,渐渐扭曲了人性,甚至看不得亲生儿女过的好。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和范柳原倒是做了一对烟火夫妻,虽不尽人意,在那样的年代,这无疑是白流苏最好的结局与归宿了。
喜欢张爱玲因为她是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她用犀利的笔锋剖开了男女情爱里的秘密,以及人性里的复杂和阴暗。
来自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