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新唐书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奉敕撰。其监修者则曾公亮,故书首《进表》以公亮为首。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旧例修书,止署官高一人名衔。欧公曰:‘宋公於我为前辈,且於此书用力久,何可没也?’遂...

欧阳修/宋祁

最新跟帖
yezi0730

yezi0730

最根本的原因是唐朝末期的节度使制度,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导致了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众多割据的藩镇国家,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林立。

藩镇在自我发展之后个个都拥有了兵壮势雄的军队,当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的时候,谁也消灭不了谁,就导致了五代十国长达54年的大混乱。

当然这个时间也是有争议,我说的这段时间是从唐朝灭亡后到宋朝建立的时间,还有另一个看法,就是从黄巢起义到宋朝将其他十国真正灭亡算起,在此暂且不提。

可能有很多朋友因为历史书不怎么提的原因,不太了解五代的情况,下面就简单跟大家讲一下,五代十国就是唐朝灭亡之后,出现的众多大大小小的藩镇国家,其中坐落在中原、势力最大的藩镇被称一个朝代,在当时中原是皇位的象征,所以招致了很多人的争夺,中原藩镇每一次更换势力都是一次朝代的更迭,当时总共经历了五次的朝代更迭,所以被称为五代。

五代国家是是当时那片大地上最强大的势力,除此之外,它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藩镇,这些藩镇都是因为唐朝末期因节度使制度而产生的国家,我们将其中十个最有影响力的称为十国,十国国家或以五代国家为宗主国进贡,或自立为帝而不受史家的承认,这就是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之所以一直分裂是因为始终没有出现一个有作为、而且国力又强盛的势力,导致大家一直相安无事,无法实行统一大业。

直到最后后周的出现,后周皇帝柴荣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在接手了从姑父手上接来的皇位后,将后周打理得井井有条,每次出征十国都会收获惊人的战绩,在他的带领下当时分裂的众多国家被灭了大半,使得国家渐趋统一,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出征后意外得病了,从此之后一病不起。

在他死后,赵匡胤黄袍加身以宋代周,接过了柴荣的果实之后,他四处征战最终结束了混乱的五代十国,造就了一统,不过此时的宋朝,已经没有唐朝时候那么大的领土了,因为在中原的北方,出现了一个更强大的王朝,那就是辽朝,因为缺少骑兵,以及缺少了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所以宋朝一真奈何不了辽朝,这些暂且先不提。

上面说了很多,但是我们究其根本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唐朝末期的节度使制度,在唐朝势衰之后使得很多节度使拥有了除军权之外很重要的民政之权,拥有了完全的自主性,可以培养自己的军队,收取自己的赋税,俨然成了一个小国家,最后发展着,成了尾大不掉的藩镇国。

VKCheung

VKCheung

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可以理解为夺取政权离不开军事力量。当然掌握枪杆子的人多了,世道就不可控了。

看看历史上的乱世。汉末黄巾军起义,为了镇压黄巾,导致地方政府掌握了枪杆子,进而就是军阀割据,诸侯争霸。再看唐末黄巢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席卷天下,将大唐折腾得奄奄一息。唐朝各地节度使纷纷自立门户,互相征伐,进入五代十国乱世。

历史告诉我们,枪杆子必须拿到朝廷中央才安全,凡是地方政府的军事实力超过朝廷,朝廷就可能会被颠覆,就会改朝换代。有实力的地方政府太多的话,就会引起军阀割据、乱世纷争。

五代十国时期,又与中华历史上的其他乱世有点不太一样。这个时代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纵横捭阖;这个时代没有三国时期经验的权谋与智慧;这个时代没有南北朝时期的荡气回肠和跌宕起伏。

这个时代的印象,就是无尽的阴谋与背叛;这个时代的印象,就是不绝的杀戮与混乱。 大唐王朝的节度使潘镇制度,曾经将他推向最骄傲的荣耀。但是,大唐也把枪杆子留给了节度使的军阀们。

安史之乱跟五代十国之乱,其实都是这一个原因。地方的枪杆子比朝廷的枪杆子又大又硬;而且朝廷自己的枪杆子,还被官宦和权臣轮流把持,经常不听使唤。

一个个实力派的藩镇节度使,争权力,抢地盘,把乱世人性的欲望和丑恶,无限放大。在这个时代,文明与儒雅被丢弃;在这个时代,只有强权和武力才是被崇尚的。

然而仔细寻觅,透过血腥与混乱,我们是否也看到了些许尊敬的对象:

自我毁灭的枭雄——朱温;

走向迷失的王者——李存勖;

壮志未酬的潜龙——柴荣;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与这个时代共鸣他们;他们君临天下;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影响着王朝的兴衰和乱世的走向。

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

文|涛说乱世史|

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确实是“节度使制度”。即中晚唐出现的节度使权力太大,同时掌握军、政、财权,成了不可一世的地方王国。


如果有怀疑,可以参看“涛说乱世史”率先制作的【25史正史词云】。

【涛说乱世史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我哦】

(【25史正史词云】——五代十国篇,基于旧五代史▲ )


(旧五代史的词频统计明细▲)


五代十国词云解读:

1、出现前二位正是“节度”、”节度使””。尤其“节度”的频次,出现700多次,等于3、4、5名的总和。


其实,《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的词云频率,节度出现的也是第一,这充分说明,节度使制度,充分地影响了唐朝、五代十国的历史。


2、第三名、第四名是“都指挥史”和“检校”。

“都”意为主要,都指挥使,多指五代军队军司的首长(侍卫司+后期的殿前司),这充分说明了五代十国战争频繁,军事占绝对主角。


检校,是指一种“荣誉职位”、“虚职”。如“检校太师”。五代十国军阀乱战,改朝频繁,前朝的官员不杀,留下来给一些虚职和荣誉性职位;另外武人当政,会被加检校,体现尊贵。

【涛说乱世史原创文章,欢迎点赞关注哦】

3、世宗、太祖、明宗。世宗专指周世宗柴荣(郭荣),五代第一明君。明宗指“粗为小康”的唐明宗。太祖就很多了,当然最出名的还是梁太祖朱温。


4、“元年”。五代改朝太过频繁,所以动不动新朝建立,元年出现了200多次……


结论:使用正史词频,可以让结论更加可靠。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应是节度使制度,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放权平乱之后的节度使制度。


【涛说乱世史原创文章,欢迎点赞关注哦】

荤君

荤君

五代十国是继承唐朝藩镇的乱事,唐朝皇帝下台,朱梁篡位又不合法。天下不服共击之。晋王李存勖为首,后来打败梁自立皇帝,继承唐的法统。驸马石敬瑭看得天下容易,勾结辽人自立为晋。由于分赃不均辽又灭了晋后,退回北方。刘知远看机会来了改国号为汉,不过两年死了。国家又归了部将郭威,又变成了周。

一系列事只发生在短短的五十年。中间又夹杂着十多个小国。理不清头绪自然乱。和他相似的乱世只有民国了。

等待幸福的格桑

等待幸福的格桑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五代十国几乎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中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皇权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五代十国这么乱有它自己内在的原因。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残的戏码屡见不鲜。皇权斗争激烈,这主要在五代十国时期盛行养子。本来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为了避免孩子之间争夺财富发生的各种混乱斗争。一但人际关系混乱,利欲熏心的人们就很容易受到权力的诱惑,之后爆发出各种夺权的戏码。这种夺权特别是发生在皇家,上层阶级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遭殃的只能是百姓。

养子关系

这种收养养子的风气盛行于唐代末年。太监收养养子也可以理解,毕竟有人在膝下承欢是一个终身不会有孩子的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那些军阀妻子小妾生的亲生儿子都已经一堆了,还收养养子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可能这就像南北朝时期服用五石散,虽然对人体有害,但是是一种潮流。五代共有"百余平民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皇帝承继大统"。

这主要由于在唐朝末年,割据势力隐隐有超过中央集权之势,”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慢慢变成了各路军阀的共识。各路军阀诸侯纷纷通过收养养子的方式拉拢人才,扩张势力。

军阀豪强纷纷通过收养义子招纳笼络人才、扩张割据势力。后唐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消灭后梁,李克用能征善战的义子们功不可没。与其说他们收的是义子,不如说养子们和假父亲为了互利互惠削弱了军阀政权的中央权威。义子叛乱是五代战乱频仍、王朝短命、纲常沦丧的重要原因。

emmwr

emmwr

我认为五代十国之乱和之前的数次战乱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斗争。


遍观中华大地的战乱,从前到后有商灭夏,周灭商及后续,春秋战国,秦末,新朝末期战乱,东汉末期战争,南北朝战乱,隋朝兼并战争,隋末战争,五代十国,宋金战争,宋蒙战争,元末战争,明清战争,明末农民起义,民国战乱,抗日战争等。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中原王朝与周边的游牧民族和近代的外来殖民者的战争外,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战争都属于内乱。而内乱的诱发因素,又多是农民起义。比如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新朝的赤眉军、东汉的黄巾起义、隋末的瓦岗寨、唐末的黄巾起义、元末的红巾军、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而最后的胜利者除了刘邦和朱元璋,又往往是旧官僚,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做“乱”。百度给的解释是“没有秩序”。比如说,乱世就是政权的秩序混乱,各个地区互相征伐;乱伦就是不符合伦理的要求,这里的伦理就是人跟人之间关系的秩序。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可以说,战乱就是社会不安定,各处征伐不断,没有合理的社会秩序。


那么,怎么样叫做有秩序,叫做太平呢?


中国古代从秦朝开始,就正式进入中央集权制。皇帝是一个帝国一个政权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官僚则是皇帝的代理人,辅佐皇帝代天牧民,即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某个统治者通过宫廷政变、军事政变或者战争取代之前的统治者,然后通过祭天和登基仪式,可能还有大臣和百姓的劝进,诸如此类,最终他便称帝。而这之后他似乎就拥有了无上权威,就掌握了“爵禄废置生杀予夺”的权力。


那么,皇帝就真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吗,他难道就不是肉体凡胎吗,他又凭什么统治几千万的臣民呢?


法国的孟德斯鸠将权力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那么我们来看看一个皇帝,理论上他的权力有哪些?首先他拥有人事任免权,即他让谁当官谁就能当官;其次他拥有司法权和立法权,即言出法随,圣旨即法律,君王说一不二;然后他拥有财政权,即规定臣民纳多少税的权力;然后他还有命令军队的权力等等不一而足。


也就是说,皇帝才是这个国家这个政权唯一的主人,完全支配这个政权的一切事物。而其他的大臣、皇子、外戚、功臣、平民百姓,都只是皇帝的臣民,皇帝的仆人。皇帝拥有一切的权力,他把权力让渡给大臣,于是大臣也就有了权力。这也就是“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的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看见,在这样的一个政权体系下,只有皇帝才是至高无上的,皇子、宗室、外戚、大臣都是依附于皇帝而存在的。在这样的体制下,任何可能威胁到皇帝权力的事物都是不被允许出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太子总是难得善终,权臣要么死要么造反的原因。在这样的中央集权制下,地方的权力是被压制的。各个地方的赋税上缴到中央,中央派遣官员管理地方,派遣军队驻守各地,藩王、太监镇守各地。而皇帝又通过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将各个地区的读书人纳入统治体系中,从而帮助皇帝统治各个地区。


当政治清明或者皇帝不昏聩的时候,或者中央政府有人有钱有军队的时候,中央集权的帝国体系是能够维系下去的。但是,当这套体系被打破,比如遭遇天灾人祸,民众缺衣少粮被迫起兵造反,或者外来入侵,或者军人起兵造反,或者大臣篡位的时候,皇帝的权力就不再稳固,中央集权也就遭到了破坏。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给大家谈谈皇帝为什么拥有权力的问题。我认为皇帝的权力最开始来源于他的家族建立了一套秩序,建立了尊卑秩序,建立了军队、财政体系、官员任免规则。而之后的帝王,他的权力则是来自于自己的血脉以及臣民的认可、大臣和宗室的拥护。而这一种大臣的拥护,看似坚强,其实是水中月镜中花,并不牢靠并不现实的。一旦大臣不再认可,皇帝也就岌岌可危了。


那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五代十国的问题。


我们知道唐朝亡于907年,被它的大臣梁王朱全忠灭亡的。多么讽刺,名字里带着忠诚的大臣覆灭了王朝。但是,这时候的皇帝其实已经是傀儡皇帝了。唐朝只是在907年伴随它最后帝王的死去而死去的,它的衰亡是一件又一件事情叠加产生的结果。


唐朝由盛转衰是因为安史之乱(755-763),但它的覆亡却是因为黄巢之乱(878-884),为什么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这场伤筋动骨的战乱后却可以续命一百多年,而当唐朝经历了黄巢之乱后,却没有再活多少年就覆灭了呢?


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称帝。在经过了8年的战争后,唐朝中央的力量遭到打击,而地方藩镇的力量加强。但是唐朝中央这个时候开始建立了直属于中央的神策军,保持了唐朝中央对地方的军事强势地位。与此同时,唐朝的经济重心南移,唐王朝对江南地区赋税的依赖性增强。中央政权有军队,有财力,有合法性,这个时期唐王朝只需要处理好削藩的问题。


而在地方上,则有卢龙节度使、魏博节度使、成德节度使这三大藩镇,以及一系列为了遏制这三大藩镇新设立的藩镇,以及一系列抵抗突厥、吐蕃的藩镇。通过一系列的制衡手段和削藩手段,唐朝中央政权和地方藩镇保持着平衡。


在漫长的削藩过程中,藩镇和中央政权反复拉锯,一点一点的消耗唐朝的实力。太监执掌神策军,废立皇帝;中央牛李党争;地方藩镇互相征伐、联姻层出不穷。


多年的战乱使得民众的负担加剧,直到黄巢起义,各地藩镇趁着平叛的名义,一点点做大,最终形成割据政权,变成世袭制。比如李克用是沙陀人,本来反叛过唐廷,靠着镇压黄巢之乱做大;朱温就更是黄巢部将,后来反叛黄巢投降唐朝,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根本谈不上什么忠诚;还有李茂贞,本来是神策军军官,后来被封为凤翔节度使。这些节度使都是在中央权威衰落的过程中靠着平叛、四处征伐一点一点建立自己的权威的。


而后来的后梁、后唐也面临着藩镇的问题。后梁的朱友贞想要削藩,把杨师厚的“银枪效节军”废除,结果这支军队投降后唐,后梁灭亡;之后后唐的李存勖想要削藩,魏博的军队就拥立李嗣源。后梁、后唐都存在骄兵悍将的问题。


而后面的后晋,建立和灭亡都是因为契丹的因素,但也有军队希望拥立皇帝而升官发财的原因;后周的郭威是黄袍加身;赵匡胤也是黄袍加身。这一时期,天子已经变成兵强马壮者为之了。


直到宋朝建立,将全国的精锐军队都集中到中央成为禁军,又把全国的赋税通过转运使转运到汴京开封府,还通过广开科举吸纳人才。种种方式使得地方没有了军队和金钱,不再拥有和中央对抗的力量。这样,中央集权的权威才又重新确立起来。


做个总结,五代十国之乱的根本原因是中央政权丧失了权威,不再拥有压制地方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其他实力,从而导致了割据政权的产生;同时中央和地方的平衡被打破,各个藩镇之间的平衡也被打破。最终,出现某一个或某几个实力强大的藩镇,它们之间进行兼并战争,最后的结局是确立新的中央集权制政权,产生新的皇族和统治者。

兔小崽的美好生活

兔小崽的美好生活

1. 五代十国混乱是一方面是因为唐朝的“藩镇割据”,节度使有军权,逐渐不听朝庭命令,也就是相当于各大区司令专权,比较有明的“安史之乱”就是例子.另一方面是因为死太监可以随便决定皇帝生死,使得像李世民一样牛B的皇帝不可能再有,掌控不了大局.所以各地方自立小朝庭,相当于军阀混战,所以五代十国(其实是十一国).

2. 打仗其实就是打钱,所以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五代十国农业生产肯定受到影响,粮食不够,所以人吃人.唐末以残暴著名的军阀秦宗权为最,他的部队行军,一向不带粮秣,只用车子载着盐腌过的人尸,饿了就割肉烹食.

Jellyzhou

Jellyzhou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