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趣事?

提到的作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庄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庄周

[作品]大风歌

本书是译文世界史丛书中的君士坦丁大帝的分册。详细介绍了君士坦丁大帝的成立,它的鼎盛期及衰亡期,并介绍了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及其衰亡的原因作了客观透彻的分析。 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一定...

刘凤云

[作品]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相当丰富,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

李渔

[作品]人间世

聖嚴法師自生活中汲取真實的題材,在本書中以最受大眾關心的主題,從個人生活的如何紓解壓力、珍惜照顧自己、善用失業空檔等,到人我關係中的走出感情挫折、建立和諧家庭、經營幸福婚姻、如何邁向成功等,都為失焦的...

圣严法师

[作品]北洋军阀史料

《北洋军阀史料(套装共33册)》大型史料丛书,分袁世凯卷(二册)、黎元洪卷(十四册)、徐世昌卷(九册)、吴景濂卷(八册),共四卷,三十三巨册。所收的资料,包括他们的家书、文稿、批示、圈阅文件、函电、条...

天津历史博物馆

[作品]大决战

本书采用纪实文学手法,真实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战役的光辉历程。

吴辅佐

最新跟帖
Y爸比无国界壮游

Y爸比无国界壮游

黄侃是民国史上著名的大师,是少有的未能著书却能成为国学大师的人。他一生在国学 上成就颇大,就连他众多弟子在国学上也有一番不小的成就,因此有人将他的弟子称为“黄门待郎”。

黄侃的脾气不是一般的怪,和他的师父章太炎一样,都是民国史上有名的“大怪人”。他俩的师生情也有一个很怪的开瑞,竟是从一泡尿开始的。

1906年,章太炎受孙中山之邀到日本东京,担任民报总编,留日的中国学生听说大师章太炎在东京,便纷纷去拜访,希望能成为这位大师的弟子。此时黄侃也在东京,他早就听说过章太炎的大名,读过他的文章,对章太炎极为仰慕,便与同伴一起相约去拜访章太炎。

当黄侃走到章太炎的住处时,发现门上写着一行字:“我若仲尼出东鲁,大禹长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章太炎的狂妄之名早就为世人所知,黄侃也早有所闻,但没想到章太炎竟狂妄到这种地步,不但自比孔子,还自称无人能比,一向孤傲的黄侃心生反感,便未和同伴进去,独自扬长而去。


过了几天,黄侃在家读书,书中内容 极为精彩,黄侃看的不亦乐乎,不忍放下,连厕所也不去,肚子里的一泡尿不知憋了多久,待他把这本书看完后,急不可耐,等不及去厕所,便借着夜色,从窗户尿了下去。



楼下正好有一个人在窗边欣赏异国夜景,这泡尿从天而降,还带着腥骚味,着实大煞风景。这个人火冒三丈,冲着上骂起来。黄侃本就狂妄,虽知自己理亏,但不甘受人辱骂,便也骂了回去。

他们虽然出口漫骂,却不像市井俗人出口便是污言秽语,二人引经据典,话中虽不带一个脏字,但是内容却脏的无与伦比。 两人骂来骂去,越骂气就越消,最后不惜暗暗佩服对方。骂到最后竟探讨起国学来,越谈越投机,便自报姓名。这时黄侃才知道和自己对骂的人就是章太炎,原来章太炎因出差的源故,正好住在黄侃楼下。章太炎在报纸上也看到过黄侃的文章,也比较欣赏黄侃,于是两人便由一泡尿而相识。后来黄侃顺利拜入章太炎门下,成了章的弟子。

贫泪少女肥胖症

贫泪少女肥胖症

人红是非多,中国历史上但凡是有点本事有点资源,就会冒出来一大堆冒认亲戚的。中国近代最受冒认亲戚之苦的独裁者,莫过于慈禧、袁世凯和蒋介石。其中尤以蒋介石生于河南,原名郑三发子的说法最是广为流传。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名叫郑发的河南人,从乡下到重庆去认同胞弟弟,直接就找到了蒋介石。蒋介石拒绝相见,让特务头子戴笠给了他一些钱,打发走了。这件事在抗战期间闹得沸沸扬扬,还上了新闻报纸。后来的香港小说金陵春梦中,完整还原了蒋介石的身世之谜。在这本小说中,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从河南许昌改嫁嫁到浙江奉化,还带了一个在吃奶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郑三发子,成了后来的蒋介石。

无独有偶,军统三剑客之一的沈醉,在回忆录中也证实了重庆认亲的真实性。

蒋介石到底是不是许昌人,几十年来众说纷纭。很多人坚信蒋介石不姓蒋,并且给出了蒋介石从来只提母亲王采玉,从来不提父亲蒋肇聪,大概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是蒋肇聪的亲生儿子。当然,更多人认为,这就是典型的“冒认皇亲”想要骗取赏钱的碰瓷行为。

可是,我们发现,许昌地处河南省中部。河南在抗战时期的两次大灾难花园口决堤和1942大饥荒,让许昌人妻离子散苦不堪言。许昌人恨老蒋还恨不过来,还会产生认老蒋为亲戚的想法?再者说,历朝历代冒认皇亲都是死罪,郑发一介草民,吃了豹子胆敢冒认皇亲,脑壳不想要了吗?

所以,我一直觉得老蒋极有可能就是许昌人,更何况许昌方面能提出更多的证据出来。

郑发,也叫郑大发子,1973年病故,他生前多次向人讲述,清光绪十七年(1891),许昌遭旱灾,父亲郑福安在家饿死,母亲王采凤带领 8 岁的他和5 岁的弟弟三发逃荒要饭到开封,后又带领他兄弟二人到寺后街益泰盐店浙江奉化人蒋肃庵家当女佣,因蒋死了夫人,就收母亲王氏为填房,改名王采玉。到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蒋肃庵就带领母亲和弟弟返回奉化,从此弟弟改名为蒋介石。 许昌老人刘合印是王采玉的哥哥王伯龄的好友,曾结伴到开封看望王采玉,蒋肃庵和他对他们十分友好,后来带着王采玉到浙江去了,还有两次通信。

1955年金陵春梦在大公报上连载时,蒋介石曾派人出高价买断版权,遭到拒绝。蒋家特务又多次恐吓作者唐人,让他不要再写,依然未果。蒋介石本人,也从未登报声明辟谣,中间蹊跷,可想而知。

一是河南新郑县“国大代表”刘增若在抗战时曾对人说,他北伐时在江南就看到有人写“打倒带犊儿蒋介石”的大标语。而“带犊儿”就是河南人对“拖油瓶”的称呼。二是蒋介石第二夫人陈洁如著的我做了七年蒋介石夫人一书中也说:1926 年9 月,陈从上海乘船去九江找蒋介石,在船上她听到有人私下议论蒋介石不是蒋家亲生。到九江后,她给上海的母亲写信提到了这事,母亲派人调查后,才知蒋介石原是河南许昌的郑三发子。

1941年郑发到重庆认亲,没见到蒋介石,却见到了宋美龄。宋美龄之后对这件事只字未提,大概也是蒋介石的授意。

不过,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郑发一家在国民党政府的关照之下到了重庆避难。郑发的女儿郑喜云被住进了重庆白公馆,还请了家庭教师学文化(之前没读过书)。戴笠“老婆”邹志英曾亲口对她说:“戴局长让你上学,主要是蒋夫人想收养你当她的亲女儿。”自此,狱中有人背后称她为“小公主”。自 1941 年她父亲去重庆寻蒋认亲,到 1948 年最后一次到南京寻亲无望折返,蒋介石虽然始终没召见他,却在重庆时让宋美龄看过郑发上呈的照片后代蒋召见 。

后来郑发一家还被送进了息烽集中营软禁起来,曾与地下党韩子栋关系很好。在郑发的帮助下,韩子栋得以穿越封锁线,到达解放区。韩子栋介绍,当时郑发在狱中很受优待,郑发老婆魏氏面对监狱主任周养浩大骂“郑三发蒋介石是六亲不认的畜牲”等等。

不仅如此,自从1941年郑发重庆认亲后,河南军政大员们对郑发一家十分优待。许昌县县长李峰在重庆接受秘密任务,回许昌后,立即召开由各级官员参加的县政会议,会上,他特别高兴地宣布说 :“咱们许昌出了个大人物,原来蒋委员长还是咱许昌人。”会后,他又到灵沟镇(今河街乡)看望了郑发一家,并任命郑发之子郑双喜为不到任的县国民兵团额外副官,每月发给饷粮小麦 300多斤。

后来郑发两次到南京,每次都由国民政府秘书长吴鼎昌接见,他写给蒋介石的两封信也得到了国民政府相关单位的谨慎处理,认真归档。吴鼎昌劝说郑发返许昌时,还给河南省主席刘茂恩写信,让对其全家关照。郑发返回河南后,刘茂恩不仅给郑发封官加爵,授以“步兵少校”军衔,任他为开封保安队名誉副官,而且还给他一笔数目不小的安家费,使其在家中新建青砖旧式楼房三间,至今已成为人们前去观赏“蒋介石故里”的历史遗迹。

关于蒋介石原籍许昌的诸多说法中,有八条是无法否定的。首先,是蒋介石与郑发有许多相同之处:一、相貌相同(蒋介石与郑发相貌相像);二、生母姓氏相同(均姓王,且一叫王采凤,一叫王采玉);三、父姓相同(郑三发子继父与蒋父均姓蒋);四、籍贯相同(均为浙江奉化);五、父亲职业相同(均为盐商);六、兄长姓名相同(郑三发子继父的长子蒋锡侯和蒋介石的长兄蒋锡侯之名相同);七、生年相同(郑三发子与蒋介石均生于 1887 年,属相猪);八、郑发父名郑福安,而蒋介石生前在台湾思乡难归的情况下,偏偏选离台北 60 多公里的一个名叫“福安里”的小山村,作为自己在台湾死后的归宿地,为何如此巧合?

蒋介石原籍许昌,名郑三发,在这么多证据支持下,已经成为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了。

幻想99

幻想99

一些大佬没有发迹时的外号颇有意思。

杜月笙:“莱阳梨”

据范绍增的回忆,杜月笙先是混了几年,后来终于想到了一个发财之道,就在黄金荣开的“大世界游乐场”摆水果摊,并且替顾客削水果皮。其实许多水果都是半抢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张恒大水果行的账房黄文祥因为可怜他,把卖相不好的水果当烂水果批发给他,他因此发迹了之后对黄文祥和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好,大儿子黄国栋被他安排做自家的账房,次子黄国梁被杜月笙安排在中汇银行工作。

【水果月生、莱阳梨】

杜月笙因为贩卖莱阳梨出了名,所以很多人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莱阳梨”,他最开始对这个绰号是很满意的,认为这是出名的开始,因此别人一叫他就答应,自己也主动向别人介绍这个外号,到后来发达了,人人都叫“杜老板”,这个外号就没有什么人叫了。

不过范绍增曾亲眼看到以前跟他一起混的小流氓们,在找他要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毫不客气当面叫他。一次他去吃花酒,汽车一停下,一群小流氓就围过来找他要钱,他一面赶紧走,一面叫手下赶紧给钱,可能是钱给少了,这些小流氓大喊“莱阳梨,多给一点!”他的手下赶紧加钱,才把这些小流氓打发走。

杜月笙一直保留了削水果的手艺,当只有顾嘉棠和范绍增在场的时候,顾嘉棠经常会拿水果给杜月笙削,杜月笙总是笑着把它削好,并没有任何不愉快的表现,当然,因为顾嘉棠是花匠出身,他也会常常开玩笑,让顾嘉棠把他们家的花摆好。

黄金荣:“小和尚”“麻皮金荣”。

“麻皮金荣”者,自然是因为黄金荣的脸上有麻子,所以才得的这个绰号,那么为什么又叫“小和尚”呢?因为在黄金荣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黄柄泉去世了,留下了母亲邹氏和姐弟四人,只能靠着邹氏帮别人洗衣服勉强度日,这时候邹氏就把黄金荣送到了孟将堂去做点小事情,混口饭吃。

孟将堂是上海浦东的一个庙宇,黄金荣在里面过着像小和尚一样的打杂生活,因此人们就叫他“小和尚”。当然,他发迹之后,人人都称他为“黄金荣先生”,倒没有人再叫那些绰号了。

【麻皮金荣】

曹锟:“贩布曹三”

曹锟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又叫曹三,16岁的时候就操起贩布的行当,肩挑手提,往来于天津和大沽之间,性情豪爽,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很有人望,因此大家都叫他“贩布曹三”。

因为他非常不安分,所以20岁的时候就投军了,后来被送到天津武备学堂学习,到1895年袁世凯扩编新建陆军,曹锟逐渐成为了袁世凯的亲信,历任袁世凯亲兵管带、北洋新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

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被封为一等伯爵,出任直隶的督军,此时的曹锟,还会想到当年贩布的事吗——还真的想到了,曹锟贿选大总统成功了——贩布可以,那么贩卖大总统又有何不可呢?因此又有了曹锟贩总统的说法。

【贩布曹三】

meganzjh

meganzjh

民国之大,无奇不有。接下来,请看梳理:民国十件不为人知小趣事。

第一件:民国美男顾维钧第一任妻子的高高招

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女儿看上了顾维钧,但这段感情却遭到了唐邵仪的反对。唐小姐哭哭啼啼地跑到父亲面前道:“孩儿若不能和顾维钧结合,一定肖发为尼!”此时贵为国务总理的唐绍仪觉得不妥。唐小姐见状,跑到了北京郊外的白云庵,并叫人通知唐总理说已择期落发,但唐绍仪仍未理睬。

唐小姐见此计不成,再生一计,她又回到城里,叫人通知唐总理,说再不答应她的要求,她只好到八大胡同(旧时北京娼妓集中区)去做生意,并且挂上现任国务总理小姐玫瑰的金字招牌。这一记闷棍,果然把唐总理打昏了,他立刻请回了自己的女儿,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招,对于治各种父母棒打鸳鸯,应该算绝招中的绝招了吧。拿走不谢!

第二件:鲁迅的“墙头草”学生苏雪林

苏雪林是鲁迅弟弟周作人的学生,也曾在生前送给鲁迅的书上自称“学生”。此外,鲁迅生前她对鲁迅评价极高,为此她还曾说“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但就是这位学生,却在鲁迅刚死几天后就公然举起了“反鲁大旗”,并开始了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骂鲁大业。后来,她还专门把她所有骂鲁迅的文章整理出版,集成了我论鲁迅。

而她之所以用半辈子骂鲁迅的原因,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的是:有一次,鲁迅参加公开聚会时,苏雪林主动和鲁迅打招呼,但鲁迅很不给面子地走开了,让苏雪林当着众人的面很是尴尬……如果真是因为此,那我只能说:千万不要得罪女人啊。噢,对了,苏雪林骂鲁迅一直骂到她过世,她活了103岁,说起来,鲁迅也真是倒了血霉。

第三件:金岳霖斗鸡因被喂太多鱼肝油致难产

民国学者金岳霖虽然研究的是枯燥的逻辑学,但他的兴趣爱好却很有意思:他喜欢养斗鸡。金岳霖对斗鸡的宠爱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为了哄他的斗鸡开心,他甚至会爬树给斗鸡抓蛐蛐。这还不算,有一次金岳霖给中国第一个留美医学女博士杨步伟打电话。当时他的语气是非常着急的,说是自己有一件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杨步伟进城来给自己帮忙。但是无论杨步伟怎么询问,金岳霖也不肯说出事情的始末。只是表示希望她尽快进城来,如果这件事情办好了自己就请杨步伟吃饭。杨步伟起初还以为是金岳霖的女朋友怀孕了,便直说伤天害理的事情她是不会做的。金岳霖回答说,这件事情大概是不犯法的吧!

于是杨步伟和其丈夫就这样进了城。到了金家时,杨步伟夫妇才知道:原来不是人出了事,是他的斗鸡出了事。原来啊,因为金岳霖“宠鸡过度”,给鸡喂了过量进口鱼肝油,这鸡营养过剩导致三天下不出蛋,把金岳霖急坏了,于是火急火燎地把医生接到了家里。在这些之外,因为宠爱鸡,金岳霖还经常和斗鸡同桌吃饭,即使吃饭时,鸡在桌上排便他也半分不嫌弃,这斗鸡在金岳霖眼里,大约算真爱了……

第四件:冯玉祥征婚

在发动北京政变前,冯玉祥在报纸刊登了征婚广告。广告一出,应征者无数啊,但冯玉祥却并不满意,原因是对她们“面试”的问题答案不满意。原来,冯玉祥看到一个应征姑娘就问:“你为什么和我结婚”,结果每一个姑娘的答案都是类似于“想给你生宝宝啊,陪你地老天荒”之类的,冯玉祥听了觉得很是无趣。

最后,来了一个肤色黝黑身材健壮的女子,她一开口就把冯玉祥镇住了,她说:“老天怕你在人间干坏事,派我来管束你!”此人,就是冯玉祥的第二任妻子李德全。正是她,成了冯玉祥最后一个女人,也管束了冯玉祥的后半辈子。

第五件:万牲园的长人传奇

万牲园就是现在的北京动物园,这里原是慈禧去颐和园途中休息的地方。1910年6月26日开园,命名为“北京公园”。20世纪10-40年代,万牲园曾先后雇佣过四个两米多高的“长人”在门口验票成为当时一景。据记载,这四人中一人姓耿(一说勾),一人刘玉清,一人魏集贤,一人张恩成。其中刘玉清曾被美国导演看中而远赴重洋去好莱坞拍戏,可惜他在镜头前的表现并不好,且遭到了不好的对待,后回国。

下图这张照片是一位外国妇人在万牲园门前和检票的长人合影……看起来,应该比姚明高呢!

第六件:被鲁迅奚落的翻译赵景深

20世纪30年代,著名编辑赵景深由于外文不太精通,因此在翻译一些外国作品的时候,不时出现“笔误”。一次,他错将“银河”译为“牛奶路”。还有一次,他错将“半人半马怪”译作“半人半牛怪”。鲁迅便据此写了一-首打油诗:“可怜织女星,化作马郎妇。乌鸦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第七件:黄蕙兰脱袜穿袜事件

黄蕙兰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性,她是外交家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个喜欢摆阔的贵妇,她的名声在欧美却非常响亮。

在欧美社交界,她曾经是东方时尚女性的代表,一度和宋美龄齐名,这一点,人们都知道。黄蕙兰自己就曾说:“有一年冬天,因为患了皮肤病,我不能穿袜子,只好光着脚去上海。当然,其中的原因我是不会告诉别人的。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上海的妇女在寒冷的冬天也把袜子脱掉了。后来当我的皮肤病好后,我重新穿上了袜子,她们一定感到奇怪。

第八件:梅兰芳的胡子和大酒坛

1941年12月下旬,香港被日军侵占了。此时, 居住在此的梅兰芳特别担心,怕日本人来找他演戏。最后,为了不给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表演,他和妻子商量后,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留蓄胡子,罢歌罢舞。当时他还对一一个朋友说:“可别小瞧我的这撮胡子,将来可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民国时期,几乎每一位去梅兰芳家做客的朋友,都会对他家的一个大酒坛很感兴趣。他们初次见到酒坛后都要问梅兰芳:“原来你酒量这么大啊。”为此,梅兰芳特别郁闷,后来为了避免这种麻烦,他在大酒坛上写道:“这是我用来吊嗓子的!”

第九件:章太炎做人质

章太炎于人情世故毫不知悉,出门即不能自归。他在东吴大学的同事黄人也是一个痴人。这两个痴人一次在茶馆小坐,结账时才发现都没带钱,遂决定将章留下作人质,黄回去取钱。不料黄人回家后,正巧收到朋友寄来的书,于是一看成痴,将章抛诸脑后。

第十件:张勋的怪论

北洋时期,始终不剪辫子的张勋绝对是个荒诞不经并且个性十足的军阀。在江防大营时,张辫帅奉命抓革命党,抓人的标准很混蛋,凡是剪掉辫子的年轻人,见一个抓一个,抓一个杀一个。

手下人问:和尚也没辫子,杀不? 张辫帅回答的很无耻:年轻的杀。 手下人又问:尼姑杀不? 张辫帅回答的很下流:漂亮的不杀。

lyrics_cn

lyrics_cn

高希希版电视剧《大决战》中,对卫立煌的形象是抹黑的,让常公手下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变得懦弱无能,不太了解他的历史的人,甚至可能会觉得他这时候的表现,跟之后淮海战役中的刘峙也差不多的结论。甚至连辈分比他小的杜聿明都怒了,当面手指着他一顿怒喷。

这当然是毫无历史常识的情节设计,无论是两人的地位,还是资格,都决定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不可能直接手指着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怒骂。而历史上真实的卫立煌,也不可能如电视剧版里那样懦弱无能,更不可能如有些说的那样,因为他是地下党,所以才故意拖后腿,让国军输掉了辽沈战役。

早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卫立煌先是被软禁了一段时间,后来常公通电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后,放了卫立煌,他随即出走香港。到1955年,经过许多人做工作,他才在香港发表了一个声明,脱离已经逃到台湾的常公,毅然返回内地。此后,台湾方面就一直污蔑卫立煌是共谍,所以才在东北故意放水,导致国军输掉了辽沈战役。

老电影版《大决战》中,确实有卫立煌拿着1938年访问延安时与林总的合影回顾往事的情节,但这也并不代表他就真的是铁板钉钉的共谍,他在辽沈战役中就是故意消极避战,支持廖耀湘不增援锦州的观点。


但老电影交代得也很清楚,他不愿意派廖耀湘兵团出援长春,是因为他和廖耀湘都知道,林总在沈阳到长春之间摆了八个纵队,等着打廖耀湘,用廖耀湘的话说就是,“也算是够看得起我的了”。而且,廖耀湘和卫立煌的判断都是,东北解放军没有能力攻下长春,所以,他可以用长春的十万守军牵制着林总的主力,减轻沈阳和锦州的压力。

卫立煌到东北之后,策略其实就是一个字,守。因为公主屯之战新五军被消灭之后,国军在东北的局势就已经完全被逆转了,以前数量还占优势,在这之后就连数量上也是劣势了。在这种情况下,陈诚坚决请辞,卫立煌临危受命来到东北主持大局,他认为短期内无法彻底改观,只能将有限的兵力收缩到几个重点城市进行防御,苦撑待变。

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军逐步放弃了在东北的其它地区,收缩到了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城市,长春十万人,锦州十五万人,沈阳二十来万人。但在守哪里的问题上,卫立煌和常公又出现了分歧,常公主张将主力收缩到锦州一带,随时可以放弃东北,退守华北,而卫立煌认为,应该以沈阳为核心坚守,如果退守锦州,就等于整个放弃了东北。

这时候整个东北战场国军唯一具备野战能力的部队,就是廖耀湘的第九兵团。可以说,此时在东北凡是能够离开城市野战的主力部队,都编入了第九兵团,统归廖耀湘指挥。所以,无论是增援长春还是增援锦州,都只有廖耀湘兵团这一个宝贝疙瘩。这也是为什么林总坚持打长春,直钩钓鱼的原因,其实就是把廖耀湘兵团从沈阳调出来,在运动中包围和歼灭。


在西柏坡决心先打锦州之前,东野先试探性的攻击了长春,这也是在老电影版《大决战》中特别交代了的,攻城部队付出了较大代价仍然无法完全控制机场,沈阳的廖耀湘兵团也没有出动。之后,东野调整部署,改为南下打锦州。这也是锦州被围之后,廖耀湘始终不愿意出动,去增援锦州的原因。因为从廖耀湘的角度看,打长春钓鱼不成就走了,现在打锦州不也还是钓鱼吗,我为什么要出动?

在这一点上,卫立煌的判断和廖耀湘其实差不多。既然解放军攻坚能力不强,打长春打不下来,而国军野战能力又低,那为什么不扬长避短,坚决把兵力收缩在中心城市,坚守待援呢?所以,卫立煌在东北提出,要依托整个沈阳城市圈,编练三十万人的部队,然后再出战,一举扭转东北战场的局面。为此,他还找了美国人帮忙,美国也确实曾经同意提供武器装备。

在增援锦州的问题上,廖耀湘态度消极,卫立煌也同样消极。但两人的想法其实是不同的,廖耀湘想的是南下营口,便于随时撤离东北,而卫立煌想的是拉住廖耀湘兵团,才有能力在沈阳坚守,如果廖耀湘兵团离开沈阳,他的计划也就没戏了。两人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既不增援长春,也不增援锦州。这也是为什么在1948年看上去廖耀湘和卫立煌总是意见一致的原因。

廖耀湘兵团后来正是在这种西进增援锦州、南下营口逃走和返回沈阳坚守三种意见的相互牵扯中犹豫不决,最后在辽西走廊被全歼的。但客观来说,沈阳到锦州近三百公里,还有众多河流,就算廖耀湘兵团全速前进,不考虑黑山大虎山一带解放军阻击,也要起码十天才能到达锦州。从廖耀湘兵团十日离开沈阳算起,就等于起码要二十日才能到达锦州,而锦州早在十五日就已经被攻破了,也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那么南下营口,从海上逃走,是不是可行呢?其实也不行。廖耀湘兵团加上后来从营口逃走的五十二军,大约十五万人,如果全部走海运,以当时国军的调度能力而言,根本无力在短时间内就完成这么多人的转运。如果廖耀湘兵团腿到营口,船只无法凑齐,解放军又打过来了,只能边打边转运,恐怕结果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因为国军按照惯例,都是领导先走,剩下的军官和士兵自然会瞬间瓦解,放弃有组织战斗。

剩下的办法就是卫立煌的办法,坚持在沈阳当缩头乌龟,坚决不出城,既不增援长春,也不增援锦州,无论东北解放军攻击哪里,我都在沈阳岿然不动,等着你来进攻。如果是这个结果,沈阳周围国军七七八八凑一凑,还有25到30万人左右,坚守在沈阳,让东北解放军去打,恐怕一时半会儿也不一定能打下来。

也就是说,从各方面来说,卫立煌的策略在东北都是可行性最高的方案,这也是他在辽沈战役中看上去始终态度消极的原因,既不增援长春,也不增援锦州,就在沈阳当缩头乌龟的原因。这是他从当时东北战场国军和我军的力量对比分析中得出的结果,和他是不是共谍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也不是因为他这时候已经变成了刘峙的翻版。

paopao

paopao

民国人物众多,奇人更多,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段相当前卫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民国有名的奇人——孔令俊。

孔令俊何许人也?那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女儿,宋美龄的亲外甥女,人称孔二小姐。可是这位孔二小姐,虽然是个女人身,却丝毫没有女人的样貌性格,被宋美龄评价为“女身男相”,有照片为证:

这种长相和打扮,确实不像女人。

历史记载,孔二小姐从来不穿女装,而是酷爱男装,穿男人衣裳,梳男人头型,甚至随身带着手枪!而且她的举止也相当之粗野,由于身份特殊,在腐败透顶的民国,她可以肆无忌惮的横行霸道,因此留下了很多传说。

孔二小姐酷爱飙车,抗战前,她在南京飙车,被交警拦下。孔令俊一想你是有多不开眼敢拦我的车?下车后二话不说掏出枪一枪把交警毙了,然后若无其事的扬长而去,而民国政府对她毫无处分。而且孔令俊在南京多次掏枪,一言不合就用枪说话,因此在南京颇有“威名”,当年的南京百姓留下一句口头禅:“你不要猖狂,小心出门碰到孔二小姐!”。

这是什么待遇啊?早知道,我国民众从来只把最可怕的东西用来吓唬人,比如我们小时候用人贩子和警察吓唬小孩,古人用张辽来吓唬小孩(合肥大战之后,当地人吓唬孩子的时候说:再哭?!张文远来了!),孔二小姐的待遇已经和张辽一样了,剽悍可想而知。

(穿西装的人为孔令俊,相当之男性化)

到了重庆,孔令俊依然酷爱飙车,而且还是深夜飙车。当时重庆经常面临日军轰炸,夜晚实行灯火管制。可是孔令俊依然肆无忌惮的开着车灯到处乱晃,警察拦她,她就直接把警察撞飞,猖狂如此,可见民国究竟有多黑暗。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怕孔令俊,在重庆中央公园,孔令俊碰上了龙云的三公子(龙云,云南军阀),二人不知何故发生了冲突。前面我们说了,孔二小姐一言不合就拔枪。可是这位龙三公子作为军阀的儿子,自然也不甘示弱,两个人都是手里有枪的,于是掏出手枪在公园里互射,两个人都没受伤,却打伤了不少路人,成为一时的新闻。

当然,孔令俊虽然剽悍,也终究还是要嫁人的。到了该嫁人的年纪,她的亲姨宋美龄就开始操心起她的婚事。时值国民党大将卫立煌丧偶,于是宋美龄想到了卫立煌,将他叫到了总统府来。可是到了总统府后,卫立煌碰见了孔二小姐(不是正式会面,只是碰见),不知道为什么,孔二小姐对着卫立煌破口大骂(……),卫立煌人家是掌兵几十万的大将,哪受得了这个气,于是这件事儿就告吹了。

卫立煌不行,宋美龄转移目标,看上了另一个将军——胡宗南。


(年轻时的胡宗南)

由于孔二小姐威名在外,胡宗南听说要把孔令俊介绍给她,简直吓的魂飞魄散!但是碍于蒋夫人的面子,也不敢拒绝。于是连夜召集幕僚党羽,一定要把这件事儿搅黄。

人多力量大,一阵头脑风暴之后,主意来了。

到了相亲那天,孔二小姐罕见的穿上了裙子和高跟鞋,兴致勃勃的来跟胡宗南约会。胡宗南装作很有兴致的样子跟孔二小姐畅游南京,一个景点接着一个景点的逛,可是丝毫没有歇脚的意思,孔二小姐也不便说。两人就这么逛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天黑各自回家。孔二小姐从来没穿着高跟鞋走过这么远的路,回去后对胡宗南破口大骂,说胡宗南哪怕当上了皇帝,自己也不会嫁给他(她也不想想当上了皇帝人家能不能看上你),于是这次相亲终于黄了。

在听说孔令俊在家大骂自己之后,胡宗南才终于放下心来,颇有劫后余生之感,深感自己逃过一劫。

那么孔令俊最后嫁给谁了呢?

答案是谁也没嫁,据她的行为推测,她应该是个双性恋,或者干脆就是个女同性恋。因为在和胡宗南的相亲告吹之后,她干脆就没再找过男人,反倒包养了几个国军军官的官太太(……是的,你没看错,她包养了几个官太太),并且堂而皇之的和官太太们同居,由于她扮相相当男性化,和这些官太太一起出门时简直就像夫妻,一时传为异闻,开中国近代女同性恋之先河……

混水摸摸鱼

混水摸摸鱼

谢邀。

从1912年成立,到1949年败亡,民国一共存在了30多年。但在这一时间,新旧交替之际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轶闻。

悦史君对民国人物多样涉猎,试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

第一,张勋好吃

谈起安徽督军张勋,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1917年率辫子军进京,导演了一出复辟闹剧的军阀,事实上,脑后的大辫子,成了他在民国时期独特的标志。

不过,悦史君要说的,是张勋平时的一个爱好,吃。

张勋在民国时期条件很好,对吃也特别讲究,除了普通的山珍海味,有一道菜让悦史君非常感叹,就是“西瓜盅鸭”。

西瓜是人人喜爱的水果,鸭子是一道烧制的大菜,两个很少放在一起,但张勋就是要他们结合在一起,看看具体的做法,悦史君认为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尝试:首先把西瓜顶部切一个大小合适的开口,然后将瓜肉完全取出来,再把一只鸭子杀好,然后在鸭子体内放入各种名贵海鲜,之后将处理好的鸭子放入西瓜里面,再把西瓜放在一个精美的瓷盘里,然后放到锅里,慢慢隔水加热到熟透。

这么一种做法,张勋却吃得很开心,只能说为了一口吃,还是下了血本来研究了。

第二,曹锟家事难断

曹锟是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的直系首领,曾担任过大总统,但这么一个大人物,却因家里的复杂情况,非常苦恼。

曹锟早年一直没有儿子,他的弟弟曹锐跟他要好,就把自己唯一的儿子曹少珊过继给了曹锟,曹锟非常感激,很多地方都倚重曹锐,对养子曹少珊也非常好。

可过了几年,曹锟一连有了曹士岳等3个儿子,曹少珊当然不好继续留在曹锟家里,就再次回到了父亲曹锐的身边。

但留了一个尾巴就是,曹锟对外的财政大权,主要掌握在曹锐手里,家里的财产则大多由曹少珊管理,曹少珊虽然不再是曹锟的养子,但他并没有跟钱过不去,照样管着这么一大笔钱。

曹锟的妻妾子女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因为钱财的事情跟曹锟、曹少珊争吵,但曹锟觉得弟弟曹锐牺牲太多,而且曹少珊自己也养育了一段时间,根本就不愿也不想管这个事情。

于是,曹锟只能任由家里鸡飞狗跳,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

……

民国时期的人和事,总有那么几个让你忍俊不禁,悦史君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悦友,可以继续讨论。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zutina

zutina

1.张大千

①张大千不懂洋文,在国外经常迷路,于是托人用洋文写了一张帖子带在身上。

文曰:“愚,张大千,中国画家也。现住某城某街某号。因不识洋文,以致迷途难返。尚盼过往仕女君子,援我一臂,送我回寓,不胜感纫。”

他身着长袍,足蹬布履,长髯飘洒,仪表雄奇,故这一招在国外居然屡试不爽。

②1916年,张大师在重庆求精中学读书时,放暑假回内江老家,不成想途中竟然遭遇了土匪绑票。土匪要张大师给家里写信索要赎金。结果,张大师一不留神就把求救信写成了书法作品,更要命的是,绑他的土匪还很欣赏他的字......

就这样,张大千成了土匪师爷。

2.张宗昌

张宗昌性格豪放,挥金如土。他有一次坐黄包车,计价不过数角而已,他甩手就是一张10元钞票。车夫以为要找零,身上却无现钱,惶急不已。

张看到车夫犹疑,却以为对方嫌少,冷笑道:“穷人心狠!”一探手又掏出8张10元钞票给他。车夫始知其意,喜出望外。

不料张的跟班落在后面,竟向车夫索回那8张。张极为警觉,在前面大喝一声:“这是他的,你想干吗?”令他还给车夫。

3.章太炎

章太炎于人情世故毫不知悉,出门即不能自归,他在东吴大学的同事黄人也是一个痴人。某次这两个痴人一次在茶馆小坐,结账时才发现都没带钱,遂决定将章留下作人质,黄回去取钱。

不料黄人回家后,正巧收到朋友寄来的书,于是一看成痴,将章抛诸脑后。

4.辜鸿铭

辜大师绝对是民国的冷幽默大师,有时候,其言论不是噎死你,就是笑死你。在男人该有几个女人这个问题上,辜大师主张男人应多娶小老婆。对此,美国妇女运动人士特意跑到上海来跟辜大师辩论。

辜大师问女人:“亲爱的女士,请问你家马车几个轮子?”

女人说:“四个。”

辜大师又问:“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筒灌气?”

女人说:“当然是用一个。”

辜大师怼道:“娶小老婆就是这个道理。”(小污车,滴滴滴)

5.梁启超

梁启超是麻将的超级爱好者,并有一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6.林语堂

林语堂也是幽默风趣的,他主编的《论语》、《人间世》杂志即是他这种风格的体现。有一次某大学举行毕业典礼,邀请林语堂出席并发表讲话。典礼上,一些头面人物在台上长篇大论,夸夸其谈,没完没了。轮到林语堂上台时,大作家一句话就把前面的虐了个遍——“讲演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END-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免费借阅林语堂经典图书《闲情偶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博库图书馆(ID:bookuuread)

疯子伍

疯子伍

铁锤随便列举几个好玩的吧。
马拉巴子是路条,后脑勺子是护照。
睡张宗昌老婆不犯法
陆小曼隔空怒怼辜鸿铭
章太炎入狱享高薪
大臣儿子是革命党
1,晚清重臣之子,成为掘清朝墓的国民党大佬,鼎力资助孙中山和留法中国学生。

晚清重臣李鸿藻是保守派清流大佬,官至吏部尚书。结果儿子李石曾却成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他在法国开了家豆腐店,据说吸粉无数,密斯特李穿着西装游走于巴黎,有意思的是,别人的西装上衣口袋插一方雪白的手绢,具体可参考发哥扮演的许文强。可是曾哥里面插的是几瓣大蒜!握草,介个是什么操作?书中暗表,曾哥爱吃大蒜,是不是要来一瓣提神醒脑,才有如此癖好。曾哥鼎力资助了孙中山的革命运动,留法的中国学生,也得到他不少资助,小伙伴们看一眼曾哥吧,呵护革命种子,曾哥可是出了力的。


2,陆小曼隔空怒怼辜鸿铭

学术怪杰辜鸿铭支持一夫多妻制,认为男人女人的关系就像茶壶和茶杯,男人是茶壶,只有一只,女人如茶杯,可以多配!金庸先生的大表哥,风流诗人徐志摩把一代名媛陆小曼追到手之后,曾经被鲁迅先生臭骂过的大才子邵洵美画了一幅画送给这对情侣,上面是一个茶壶一只茶杯,题词是:志摩是茶壶,小曼是茶杯。陆小曼很不爽,隔空回怼,男女关系应该是牙刷和口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专用的牙刷。

哎!如今城市离婚率直逼40%,看来有人喜欢换牙刷,牙刷也喜欢换口腔啊。

3,章太炎入狱享高薪

章太炎是学术大师也是同盟会骨干,但是几乎和所有领导都不对付,疯起来谁都害怕。袁世凯当总统之后,章老师闯入总统府施展疯魔杖法,不但骂了总统还砸了家具。袁世凯无奈之下把章老师请到牢房住了两年,每月费用支出500元,比大学教授还多100块。据称这是他一辈子最收入最高的两年。

4,马拉巴子是路条,后脑勺子是护照。

民国军阀任人唯亲,最信得过的就是自家人,外面一圈就是家乡人。所以留下很多顺口溜。张作霖是营口人,他的原则“马拉巴子是路条,后脑勺子是护照”,因为营口人的口头语是妈拉个巴子。当地人的后脑勺子也很有特点,属于地方特色。阎锡山是五台人,所以在阎锡山手下做事“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三不知将军张宗昌(不知多少钱不知多少兵不知多少女人)是山东掖县人,“会说掖县话,就把马刀挎”。感觉如果是老乡,在军阀手下当兵好爽!

5,睡张宗昌老婆不犯法

军阀张宗昌酷爱收藏姨太太,一生不知道娶了多少小老婆,据说是八国联军,很多外国女人也收在其帐中胯下,仅白俄女人就有五位,堪称国际纵队。就这样他还不满足,每到一处就逛窑子,看上窑姐就拉出去当老婆,租一间房子让窑姐住进去,拍一个卫兵站岗,上面挂上一个牌子:张公馆!这一房姨太太就算得手了。可是女人太多,大帅文人多忘事,姨太太被遗忘之后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卫兵也开溜了,姨太太只好重操旧业。于是当地小淫虫大色棍就会相约:走,睡张宗昌老婆去!



民国啊,真够热闹的。

syysale

syysale

先说明一下,一下内容不确定真实性,很多为道听途说,给各位看官增添点乐子!

我们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他在1922年民国时期才举办大婚,他曾经有个陆军大臣叫做荫昌,本来是正白旗的人,后来满清灭亡了之后就投奔了袁世凯,担任总统府的高级顾问,侍从武官长,溥仪在1922年结婚时,北洋政府就让荫昌作为中华民国代表,去参加溥仪的婚礼表示祝贺,荫昌来到婚礼现场,先以外事官员的身份相溥仪鞠躬表示祝贺,然后又像溥仪跪下叩首,然后说到:”鞠躬那是代表中华民国向您表达祝贺,现在奴才是以满人身份像皇上贺喜!“

民国初军阀混战,其中有一位叫做杨森的将军,是活跃在四川的军阀,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来逃到了台湾,民国时期一些新思想涌入中国,比如反对封建,解放妇女这样的思想,杨森也是支持这些思想的人,当然只是在喊口号上,在私下他却是妻妾成群,但是有名分的就有12人之多,有了这些妻妾他还不满足,平日仍然寻花问柳,但是他怕自己的这些夫人们红杏出墙,居然对自己的妻妾们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控制着她们的自由。

抗战时期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最为著名的便是迁入云南的西南联大,一群著名的大学者也一路内迁,大教授刘文典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研究历史的著名学者,但是他却非常的鄙视一同内迁的大作家沈从文,一次他们走到一处山中,突然遭遇日寇空袭,师生们纷纷躲避,刘文典和沈从文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两人却在躲避的过程中撞见了,刘文典一看沈从文立刻火帽三丈质问道:”你跑什么跑,我跑是为了给中国历史留个种子,我死了,以后没人可以讲《庄子》了,学生们跑他们是未来的火种,你跟着跑有什么用“

Homia

Homia

谢邀。说到鲜为人知,那我就来介绍一位大家基本都没听过的传奇老人——邱莹莹。在民国,邱莹莹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她家境贫寒又目不识丁,只能靠买煎饼和给人当老妈子为生,然而就是这位普通妇女,却生养了两位民国总理,死后还由两位总理亲自戴孝送葬。

▲邱莹莹旧照

这两位民国总理,分别是来自山东省微山县的潘馥和邹县的靳云鹏。靳云鹏的人生说起来倒也传奇,他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出生在山东邹县,本是寒门出身,却靠着一路摸爬滚打,最后竟和冯国璋成了同学,还和总统曹锟结拜,又与“东北王”张作霖结为儿女亲家,人脉可谓极广。因此在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徐世昌继任大总统时,他被提名并代理国务总理,一时间风光不已。

▲张作霖剧照

潘馥则与靳云鹏不同,他出生于山东微山县潘庄官宦世家,父亲更是清末举人,受此熏陶,潘馥的人生基本上也是顺风顺水。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张作霖刚到京城主政的时候,潘馥就是财政总长,第二年张作霖建立政府后,他就被任命为实打实的国务总理。可以说,这两个人看起来毫不沾边,然而他们俩却因为一个女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个女人就是前文提到过的邱莹莹。

邱莹莹是靳云鹏的母亲,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一个不识字的女人想要拉扯两个儿子长大,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即使这样贫困,邱莹莹却始终没有改嫁,而且坚信只有读书识字才能有出息,才能有好日子过,所以她天天去大街上卖煎饼,希望能挣点儿钱来让儿子可以读书,这样以后才能做一番大事业。

▲街边烧饼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懂事的孩子们在外面卖水的时候却不慎得罪了当时的尚书儿子,不仅被揍了一顿,还被威胁说要砸了他们家。走投无路之下,邱莹莹就带着大儿子和刚出生的小儿子到邓州知府家中做起了奶妈,喂养的就是刚出生的潘馥。邱莹莹非常感激在自己危难之时收留了自己的主家,因此对潘馥照顾得非常好,比对自己亲儿子还要上心。潘馥就这样慢慢长大,和邱莹莹的感情也很深。一次潘家外出遇到土匪,情急之时邱莹莹竟然用靳云鄂换下了潘馥。正是她知恩图报的这一举动,竟然感动了那些心狠手辣的土匪,所以连靳云鄂也被送了回来。

▲直系首领段祺瑞旧照

慢慢的,这一对感情很好的奶兄弟逐渐长大。其中靳云鄂进入袁世凯麾下部队,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段祺瑞的提拔之下,成为皖系“四大金刚”之首,还拥有丰富的实业和资产,最后当上了国务总理。潘馥则与奉系张作霖一派交好,因此在张作霖掌权后升迁得很快。不过由于直奉两系矛盾很大,为了做国务总理,潘馥最终不惜与义兄靳云鹏断绝关系。

▲靳云鹏旧照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年逾古稀的邱莹莹病危,弥留之际仍然放心不下这两兄弟。于是在母亲的病床前,两兄弟正式握手言和。在邱莹莹病故后,两位国务总理共同披麻戴孝,对邱莹莹这样的贫家女子来说可谓极尽哀荣。同时,他们的举动也使邱莹莹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毕竟她在那段风云岁月抚养了两位总理,也算是当时的一段佳话。

参考文献:

北洋大时代《北洋军阀史料

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

民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民国出了很多武人(军阀)和文人(大师级的),这些文武之才演绎了很多历史上的大戏,同时也有很多逸闻趣事,下面以“对”为线索说几则:

段祺瑞与围棋大师吴清源对弈,气歪了鼻子

民国总理、临时执政府执政、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喜欢下围棋,但是棋艺并不甚好。据说他当国务总理的时候,围棋天才吴清源通过别人介绍来到他这里陪他下棋,那时候围棋大师才十几岁,但已经有了天才相,段祺瑞当然不是对手,每次输棋,段祺瑞就生闷气,他还有个特别的生理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气歪了鼻子”,段祺瑞输棋鼻子就会歪到一边。输了几次后段祺瑞再也不和吴清源下棋了。不过,虽然他不和吴清源下棋了,但是该给的“工资”一文不少,是不是也很可爱呢!

刘文典与委员长蒋介石对骂,被打耳光

刘文典是国学大师,但是也有点恃才傲物,说话有点损,据说他很看不起沈从文,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南迁昆明,刘文典和沈从文都是老师。那时日军飞机时常来轰炸昆明,一有警报联大师生们都赶紧往防空洞跑,一次刘文典看到沈从文在他前面跑,大怒对沈说:学生们跑是为了保存国家未来,我跑是为了保留国粹,你算什么也跟着跑!他最有名的事儿还是1928年任安徽大学校长的时候,学校闹学潮,恰巧刚刚北伐成功掌握国名党大权的蒋介石视察安徽,来到安徽大学,指责刘文典平息学潮不力,不想刘文典不买账,不接受其指责,蒋介石大骂其学阀,刘文典反唇相讥蒋是军阀,蒋介石大怒,据说打文明棍打了刘文典,也有说打耳光的,然后把刘投入大牢,后来经蔡元培等的营救才放出来。有个性吧!

张宗昌与“刘邦”对诗,别有韵味啊

张宗昌字效坤,是山东掖县人,长工出身的一代枭雄,后来投靠奉系,成为直鲁联军总司令和山东省统治者。他本是一个粗人,可是偏爱舞文弄墨,请了一个前清的老秀才当老师,自己学起作诗来了,而且数量不少,流传至今,出了一本书效坤诗钞。他的诗虽然粗俗,但是也粗通文理,有自己的特色,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汉高祖刘邦写过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张宗昌模仿刘邦写过一篇俺也写个大风歌,诗曰: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应该说写的极有气势,除了第一句有点粗以外,甚至可算是好诗,当然第三句自吹自擂了,不过张宗昌也算的上一个乱世枭雄。

资深路人甲

资深路人甲

长坂桥上张辫帅一声吼,吓坏了曹锟曹孟德。

张勋复辟时,段祺瑞率领讨逆军步步紧逼,两路讨逆军分别由曹锟和段芝贵率领逼近京城。这时有人向张勋报告了:报告辫帅,大事不好了,讨逆军前锋曹锟部已经兵临城下直抵卢沟桥。张辫帅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慌什么,他姓曹就是曹孟德,待俺老张立马卢沟桥头,一声断喝,管叫次贼肝胆俱裂!(可以脑补张勋用京剧念白念说这段话的场景)

下面的事情乃稗官野史,所以就真假难辨了。

据坊间传闻,南北和谈时,南方使者蔡元培等人北上京城劝袁世凯南下,这时候就爆发了那场著名的兵乱,叛兵们在四九城内到处劫掠甚至劫到了蔡元培他们住的使馆中。三人惊慌失措之下趁夜色直奔袁世凯官邸避难,袁世凯极力慰劳之。

第二天,袁世凯正在和蔡元培等人寒暄,曹锟兴冲冲的推门进来:报告大帅!昨天您吩咐的事情都办妥了,您就擎好吧您哪!面对蔡元培们异样的眼光,袁世凯脸色铁青,怒斥曹锟:滚出去!滚!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分局委托fjwt

分局委托fjwt

那可多了去,诸如老舍被翻门槛、张恨水按名册点花……这里就先说两件民国政界要人的,都刊登在当时报纸上,即使道听途说,也是颇为有趣的。

1. 墨鱼居然治了痔疮

众所周知,民国著名人物胡汉民,是老同盟会员,国民党元老,曾做过国民党主席。他在南京工作时,每餐必吃墨鱼,原因说来颇有点意思。 胡汉民的口才非常好,善于词令,这要源于他每每潜心思考,认真推敲的习惯。不过这样一来,可能造成了用脑过度,结果身体瘦弱,肝胃火旺,患上了痔疮。请了很多名医来看,都没法除根,时好时坏,令他痛苦不堪。一天,佣人在市场上买了点新鲜的东海墨鱼,胡先生一吃,滋味鲜美,吃得非常舒服,就让佣人常买点回来。谁知吃着吃着,忽然意识到痔疮居然一直没再犯!他就向医生询问,这位医生说,墨鱼性凉,该是平抑了痔疮。看来,墨鱼的本事比名医都大!

2. “我和您不是本家”

民国元老吴稚晖,素以说话百无禁忌、幽默风趣著称。当他在国民政府监察委员任上时,有一次去教育部参加一个讨论读音统一问题的会议。会上,吴委员与一位姓王的与会者争吵起来。吴老先生的口才那是不用说了,偏偏那位姓王的先生说话口吃,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句整话,自己的那番道理也就讲不出个所以然,落了下风。他气急败坏之下,指着吴稚晖,大骂对方是王八蛋,这话倒说得很完整。吴稚晖听了立刻站起,笑嘻嘻地说:“王先生您说错了!稚晖姓吴,和您不是本家呀!”

过路的孩子

过路的孩子

那些数学不好,甚至零分的民国文人。

1917年的时候,他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胡适改卷子的时候非常兴奋的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够录取这个有才华的学生。”可是大家一看这个学生的成绩单,数学成绩是零分,其他科目也不怎么样。关键时候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他,11年后,31岁的他成了清华大学的校长。他就是罗家伦。

后来,罗家伦负责招生,一名考生国文和英文很好,但是数学据说只有15分。罗家伦估计是想起自己,因此找这个学生进行了深入长谈,后来就把他招进来了。毕竟当初自己数学只有0分,还不是进了北大,最后还成了清华的校长。至少这个考生还比自己多15分,他就是钱钟书。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运气都这么好。1930年他报考北大,国文和英文得了满分,数学得了零分,北大没有录取他。后来他不甘心,所以又考了清华,结果考试结果还是和考北大的时候一样,数学还是零分。清华破格录取了他,后来他成了中国有名的历史学家,他就是吴晗。、

据说季羡林高考的时候数学成绩也是不好,当他的学生钱文忠问他的时候,他只是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不过他学生有点坏,跑去查清华大学的档案,发现季羡林当时数学只考了4分,并且他当时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数学系。估计是季羡林知道自己数学不好,所以才想上数学系补补数学。

明天

明天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