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东北军为什么很强?

提到的作品

[作品]少帅

她在传奇爱情中投下自身的影子 道出真实的一千种面相 写尽爱情的万转千回 《少帅》是张爱玲以1925年至1930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以传奇人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为原型写的一部爱情小说。故事起意于...

张爱玲

最新跟帖
暖暖阳光

暖暖阳光

你是说8000多人的东北军王以哲第7旅,被一个大队500余日军撵出北大营?还是20万东北军被40000鬼子从锦州轻松逼退?抑或是明明去围剿对方,却给红四方面军“赠送”了大批武器弹药?历史已经证明,张学良的东北军明明就是:一流的装备,二流的组织,三流的战斗力。



先澄清两个问题,第一是“东北军”的正式称谓始于1928年“东北易帜”,也就是张学良宣布效忠南京政府戴上了“青天白日徽”之后,不久所部改称为“东北边防军”,这才有了东北军的番号。所以在此之前以及张作霖时期,都只能称为“奉军”,那么奉军的一切胜败过往,都不能算在东北军头上。第二,张学良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的民族立场没有问题,别扣汉奸帽子。


说东北军是一流的装备,是因为张作霖凭借20几年的独霸关外,给东北军攒下了一份诺大的家业。不仅有外购的日式、法式和意式武器,还自建了当时国内产能最大的奉天兵工厂,从而使继承衣钵的东北军成为拥而陆海空三军以及装甲兵、强大炮兵的“富二代”,在早期甚至远远超过老蒋的黄埔系中央军,30年代初,老蒋多次问东北军借炮兵部队,蒋系空军的大批飞行员,也都来自东北军系统。



奉天兵工厂高峰时日产各类枪弹40万发,可生产75mm的山炮、野炮、高射炮,甚至可以仿造日式的150mm和240mm大口径榴弹炮,火炮生产总数量不下数千门,至于轻武器和迫击炮更是数字惊人。这些武器弹药用来装备不到40万东北军那是绰绰有余,所以东北军的装备水平绝对全国一流,日本人都认为奉天兵工厂堪称“亚洲第一”。


但是张学良对东北军的统率能力以及这支军队的组织架构是非常成问题的,之前在张作霖时期奉军内部分为老派、洋派和新派三股势力,基本能够奉张作霖为老大,《少帅》里面张大帅兵败时分,吴俊升只怕产生误会都跪那了,可见张作霖在奉军中的威信。但是作为新派首领的张学良,对父亲把兄弟们的老派、对杨宇霆等人掌控的洋派,控制力都非常有限。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大肆提拔少壮派军官,然而这些人在谋事、谋国和军界影响力方面,差得太多。所以东北军看起来规模很大,其实内部的凝聚力特成问题,相比于阎锡山的晋绥军、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东北军军官团对张学良的忠诚度、能够谋大事的高级将领和人才,都甚为匮乏,遍数抗战时期的战区级以上将领,可有东北军名将?


桂系的李白都混上了行营主任就不说了,晋绥系统的徐永昌、傅作义、商震全部被老蒋拉拢过去许以高位,包括西北军的孙连仲也当上了战区司令长官,乃至于粤系的张发奎、薛岳、余汉谋等人,以及川军的杨森、王陵基等等,而东北军除了昙花一现的于学忠,可还有治国安邦的大才?


(东北易帜)


无怪于张学良被扣,立马一团散沙,就是因为无人才。至于军队的战斗力,其实是所有基础元素的整体反应,东北军除了装备较好之外,在统帅的能力、军官团的素质、士兵的训练和部队的忠诚度和信仰等层面,无一占优,也就决定着其整体战斗力的低下。总体而言,在民国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中,东北军战斗力肯定不如西北军、桂军和粤军,勉强能跟晋绥军打个平手。


第一次大规模动武是中东路事件,叫苏军打得稀里哗啦不得不求和,之后是1930年中原大战拥蒋的“武装调停”,此时冯阎联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根本未经像样的战斗便土崩瓦解了,跟东北军“善战”扯不上一毛钱关系。




再然后就惨不忍睹了,一败涂地的“九一八事变”、锦州战役和热河抗战,长城抗战的表现也不如中央军和西北军,被调区鄂豫皖损兵折将,被调陕北也基本是送人头,从东北易帜到张学良被囚,东北军哪一战真正的胜利了?作为东北人,也实在没办法承认东北军是如何“强大”的,最合适的用词是“外强中干”。


东北军余部第49军和第53军在抗战期间表现尚可,然而期间经过多次补充,这两个军的成分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东北部队了,不代表什么。


David&Jimm

David&Jimm

什么时候东北军很强?东北军有过三次巅峰时代,更多是形势比人强;在硬碰硬的内外作战中,东北军整体不行;到了抗战时期,身兼国仇家恨的军人们表现尚可。

1、东北军的三次巅峰时代

第一次巅峰: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东北军一度深入到江苏、上海,少帅也在上海见了宋美龄。但这次战役胜利很大因素是因为冯焕章对吴佩孚的背后一击。而且随着孙传芳反奉,上海、江苏、安徽迅速丢了,之后更是郭松龄反奉,损失惨重。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二次巅峰:奉军在南口击败冯玉祥部,孙传芳、吴佩孚一致推举张作霖为安国军大元帅,奉军达到第二次巅峰。但南口胜利,是阎锡山、吴佩孚等联盟一块取得胜利的。

第三次巅峰:1930年9月18日,奉军大举入关,迅速占领平津,张学良直接是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达到人生巅峰。众所周知,这次奉军是占了双方兵疲力竭的契机。

2、东北军打的硬仗

第一次直奉战争,东北军与直军作战,十二万大军六天损失了七万。

第二次北伐,东北军在对冯玉祥部、阎锡山部都不占据优势。

(二次北伐)

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十万抗俄军在对苏军作战中,丧亡惨重,丧师失地。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

在1933年热河、长城抗战中,东北军一次击溃,很难发动像样的攻势。

(长城抗战)

在1935-36年的西北作战中,连续丢失三个师。

3、抗战中的东北军

抗日战争中,东北军在津浦路、淞沪、徐州、武汉、上高、滇缅都有不错的表现表现,苏鲁战区的于学忠坚持到了1941年。身兼国仇家恨的东北军在抗日战争中有很不错的表现。加入八路军序列的吕正操、万毅等都有很大的战功

(徐州会战)

总结:

作为军阀部队的东北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胜利靠的基本都是形势。到了抗战中,成为国家军队,身兼国仇家恨,作了较大贡献。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love_ying

love_ying

严格的说,东北军这个称呼是在东北易帜,奉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以后才出现。此时的东北军在北伐战争中损失很大,又因为张作霖突然去世,张学良太年轻无法完全掌握东北大权。像汤玉麟等人已经不服从他的命令,自成一系。这个时候的东北军已经不是军阀中最强的一个。

东北军真正强大,是在张作霖打赢了第二次直奉大战,东北军还是奉军的时候。这一时期的奉军鼎盛时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八省地盘,总兵力达到了40多万,是当时国内最强大的一个军阀。

而奉军能有这个成绩,和张作霖擅长地方和军队建设有很大关系。

在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大帅为了争权夺利都是大肆扩军。扩军就需要军费,因此军阀搜刮地皮也是不遗余力,很多地方的田赋都已经预收到了几十年之后。比如四川的广安到1935年时,田赋已经预收到了1990年。

而另一方面军阀混战就有失败者,大多数军阀并不知道自己能控制地盘多久,所以对于建设地方没什么兴趣,只是单纯搜刮而已,这就造成了地方穷困。

相比之下,张作霖在控制了东三省以后比较重视地方建设,加上东北大豆出口有相对稳定的外汇收入,所以东三省的各项建设在当时算是成功的,工农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财政收入也比较高。

因为财政富裕,张作霖建设了东三省兵工厂、奉天迫击炮厂等兵工厂。其中东三省兵工厂是当时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军工厂。在东三省兵工厂兴盛之时,每个月可以生产生产步枪4000支,轻重机枪100多挺,大炮10多门,子弹1500万发,炮弹15000发。

靠着这些兵工厂和向国外购买,张作霖的奉军拥有当时国内最强大的一支炮兵部队。此外张作霖还购买了坦克、飞机,并积极筹建海军。使得奉军成为当时少数具有海陆空三军的一支军阀部队。

而且张作霖虽然出身草莽,但是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以后,他积极加强军队的建设,大力提拔军校学生,军校毕业生可以在部队里担任主官。而其他军阀往往更重视行伍出身的,军校毕业生只能担任参谋之类的闲职。这也使得奉军的战斗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张作霖的眼光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并没有脱离其军阀本质。所以在第二次直奉大战胜利以后,奉军的辉煌昙花一现,很快就走下坡路了。

fuser

fuser

历史上的东北军什么时候强过?


是打日本人,还是俄罗斯毛子,还是红军呢?怕是都没强过吧!


你要说东北抗联什么的,还有几分道理。说东北军,是“土匪头子”张作霖手下的东北军,还是“马拉松冠军”张六子手下的东北军?怕是都没有硬气地正面刚过日本人吧。

张六子更是一枪不放,跑到陕北打自己人了,窝里横倒确实算积极的了。郁闷得是拿着精良武器也被红军揍得找不着北。更可气的是,把工业装备什么一股脑全留给了日本人,真是称职的后勤部长了。


张作霖好歹窝里横算一把好手,在民国军阀中也算一号人物,能和老蒋争一争长短,也能用小聪明耍得日本人团团转。

可惜的是生了个孬儿子,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抗战期间只怕最丢份的就是东北军了,还有何强可谈?湘军、川军哪个不比东北军强,“辽跑跑”闻名天下,还有脸面谈强?


东北军的领头人张大公子虽然后来亡羊补牢,来了个“西安事变”,好不容易该为东北军正名努力抗日了吧,结果又出昏招,陪同老蒋回南京,直接给人家软禁了。


这下可好,东北军更是分崩离析,没有了掌舵人,自己人先内讧了起来,后被老蒋一步步慢慢分化打散蚕食,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自此,东北军名也不存实也亡了,建制都没有,还谈什么强不强?


要论强,只有抗联的强,只怕当地的老百姓和山上的土匪也比不放一枪,拱手让出东北三省的东北军强上一二分了。

·麦秆·

·麦秆·

这里是熊二读史。(本文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

东北军在近代史上确实是实力很强的。

九一八之前的东北,在张作霖的治理下,成为一支堪称中国实力最强的东北军。

张大帅像

东北军崛起于近代军阀之林,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东北局势稳定。

相对于中原地区从北洋军阀混战到民国后的中原大战,东北可谓是一片乐土,在张作霖的励精图治下,东北局势稳定,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东北都是国内发展较好的地区。

其次是东北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东三省的铁路交通在民国时独领风骚,铁路里程占中国的一半以上,铁路为东北的资源开发奠定了有力的基础,钢铁、煤炭为主的重工业体系和粮食加工、纺织等轻工业体系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最重要的是,东北的军事工业领先全国。

张作霖执政时期,依靠东北坚实的工业基础,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东北兵工厂。每月可产破击炮八十门,炮弹四万发,重机枪三十挺,轻机枪五百挺,步枪四千条,这些装备足矣装备一个师。

东北兵工厂

张作霖注重军队建设,东北军有正规军40万人,十个炮兵团,还装备有国内少有的“雷诺”FT-17型坦克,甚至还拥有五个空军编队,飞机300余架。全盛时期的东北海军,拥有巡洋舰、驱逐舰、炮舰等各类舰船21艘。

东北军的海陆空军

九一八前的东北军,绝对是中国最强的一支军队。

可惜了,九一八一声炮响,东北军不战而退,东北失陷,这些没来得及撤走的军火,都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这些兵工厂,依然在奴役国人日夜不停生产军火,枪口炮口都指向中华同胞。

九一八后,日本缴获的轻重武器。



张作霖若黄泉有知,见此也不知作何感受!

谁言虎父无犬子?松花江畔多离泪!

勿忘国耻!

更多历史类资讯,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洁子

洁子

历史上的东北军确实很强,因为它是30年代中华民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海军力量甚至比国民革命军还要强大。

虽然都是张家的私人军队,但严格地说,东北军从张学良统治东北开始那样叫的;在此之前张家军的统帅是张作霖,叫奉军。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列车到皇姑屯爆被炸,大帅一命归西。同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接受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领导。奉军被中央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才有了东北军这个名词。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就被蒋介石当做眼中钉进行分化瓦解、变相解散,东北军不复存在,成为历史名词。

那么东北军到底是不是“很强”呢,一点都不强,说他强,那是高级黑。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不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后,少帅顾全大局,引而不发,没有任何表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日军只有1万多人,东北军有30多万。在30:1 的兵力差距下,跟日军有杀父之仇的少帅,一枪不放,拱手把东北送给了日本侵略者。

国民党有不少军阀的队伍在抗战中表现得一塌糊涂,在“剿匪”和内讧的时候中却表现抢眼,不可一世,被中国百姓嘲笑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可是少帅的东北军却连这个资本也没有,内战表现也乏善可陈。

918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在1935年任命张学良为鄂豫皖"剿总"副司令,率领16万东北军主力开赴陕甘一带围剿红军。面对小米加步枪的中央红军,东北军依旧表现差劲,跟红军打了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三场战役之后,张学良损失了三个师。


东北军不强,张作霖时期的奉系军阀如何?

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奉系是跑龙套的,或者说是看戏的,不是主角。因为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是隔岸观火,趁着吴佩孚和段祺瑞鹬蚌相争,他来个渔人得利,把势力扩张到京山铁路沿线和内蒙古等地。

1922年4月,直皖战争爆发,奉军的表现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垃圾”。奉军除了郭松龄率领的部队,其他各部都是一触即溃,节节败退。

奉军在东西两线都惨遭打击,有两万士兵被消灭,逃亡士兵超过一万士兵牺牲2万,有4万多人缴枪投降,成为直军俘虏。

1924年,奉系军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也没有什么长进,如果不是得到了日本和英国的大力支持,以及冯玉祥关键时刻倒戈,奉军依旧逃脱不了惨败的命运。


除此之外,奉军在自己的地盘也打过两场战争,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奉军惨败。一场战争是爆发在1925年11月的郭松龄反奉战争,一场是张学良易帜之后的中东路事件。

郭松龄在1925年11月反奉的时候,只是奉军的一个军长,手中能调动的军队理论上来说只有五分之一。

但是郭松龄起事之后,奉军节节败退,郭军势如破竹;张作霖看大势已去,下野电文已经起草,往日本的飞机已经联系好,金银细软拉了26车准备跑路。

如果不是日本关东军赤膊上阵力挺张作霖,奉军早就灰飞烟灭了。

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奉军表现还算说得过去。

张学良虽然在日本人面前表现得不够男人,但在苏军面前的表现还是非常有血性的,出动了10几万兵力,拿出来破釜沉舟的架势。

但是苏俄出兵太多,多达8万,这仗就非常难打。


因为依照苏军战斗力,没有多出两倍的兵力,难以取胜。所以东北军败给苏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跟苏军较量中,东北军伤亡2000名,被俘7000余名
苏军被击毙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

综上所述,无论是张学良的东北军还是张作霖的奉军,战斗力一点都不强。

如果真要说强的话,那就是纸面上的强。

张作霖靠着出卖东北的路权、矿产和土地,得到了日本人的权力扶持,有了亚洲一流的兵工厂,东北经济也空前“繁荣”。张作霖因此有了招兵买马的资本,让奉军在高峰时期拥有40多万军队,规模居全国地方军队之首。

hawaer

hawaer

不到一晚沈阳就完全沦陷了、不到一周辽宁全省沦陷紧接着整个东北全境沦陷。在张作霖时代,东北军可以说强大,到到了张学良时代的东北军只能说是一流的装备、三流的战斗力,真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强大。

东北地处关外,远离连年不断的内战,加之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肥沃的土地,在那个年代,东北可以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桃花源”。这也是为何日军要发动九一八事变也要讲东北拿下的原因,因为只有占领了东北,再以东北作为跳板,这样才有可能建立日寇口中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东北面积比三个日本还要大,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上面是沃野千里的大平原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地下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张作霖执掌东北后,利用地下埋藏的矿产资源迅速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再以这些资本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军事等事业。到张学良时期,东北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甚至重工业占了当时全国的半数以上。

当然了,在诸多重工业中,最厉害的当属军工业!

虽说东北的军工业起步晚于关内的那几位大佬,但这抵不住人家东北军工的起点高、发展快,没多久就将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以生产子弹为例,1919年只能做到月产30万发,到了1924年经过两次升级后,月产量达到惊人的300万发。

要知道,张作霖的兵工厂可不是之生产子弹的,他们从士兵的鞋袜、帽子到飞机、坦克,没有什么是不能生产的。在九一八前,每月能产75Cm山炮70多门,反观内地,知道抗战前,月产还不到30门。此外,东北军共有陆军40万、海军3300人、舰艇27艘、飞机300多架,这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支同时具备海陆空编制的军队。

同时期,内地甚至连空军都还没有,虽说其它军阀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军,但所有的军阀加起来都比不过东北军,至于陆军,这么说吧,东北军的火炮规模是老蒋中央军的10倍以上,其它军阀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什么可比性。

很显然,就军事力量而言,当时国内没有军阀的综合实力能与张学良相比的,哪怕是老蒋。当然了,张学良的综合实力超过的还有日本。这点,我们可以从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看到东北兵工厂和军火仓库时,流连忘返便可证明这一切。确切的说,九一八之前的日军其实没那么强,在九一八之后之后因为继承了东北的一切,变得更强大了,这也是为何后来八年的全面抗战,我们会打的那么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张学良的综合实力,绝对是整个东亚第一位的。但是,综合实力强,并不代表你就战力强,或者说你的数据好看,不代表你就“打”的过、打得赢。在面对日本人的挑衅时,一味的选择忍让,而这种忍让实际上就是“不抵抗”。

甚至为了彻底落实老蒋“不抵抗”的既定政策,张学良更是对驻扎在沈阳的第7旅说:“万不得已就退出北大营”,这样的话。

在日军磨刀霍霍之时,东北军的军火仓库竟然全被上了锁,说白了这是害怕士兵拿了弹药和日军干起来。但对日寇“不抵抗”的政策,换来的是不是日军的安分,而是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狼子野心。“九一八”当晚,一支仅500人的日军,就敢进攻驻扎在沈阳的东北军精锐——第7旅,要知道第7旅可是有1万人啊!

当时,整个北大营中,无数将士恳求一战,而被在“不抵抗”的政策下,军官们竟然不敢下达对日寇还手的命令,1万人的精锐部队竟被区区500日军赶出了驻地,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空军,东北军的沈阳东塔机场,是当亚洲地区最大的机场,里面停放着大量东北军的飞机。但在不抵抗政策下,所有空军官兵不得擅自行动,一支不到 100 人的日军部队攻入东塔机场如入无人之境。机场没300余架飞机就这样白白送给了日寇,其中有40架是刚买回来还没有拆封的!

试问,如此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面对武器装备等等诸多方面都不如自己的日军入侵时,连屁都不放一个,又有何用?钱多、枪多、炮多、飞机坦克多,最终还不是便宜了日本人?转过头,日寇就那些这些装备来打我们。

将东北的大好河山拱手相送的东北军真的很强?我说未必!没什么比用一流的装备、三流的战力来形容它更合适了!

Jasmine-mo

Jasmine-mo

东北军,是民国时期盘踞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支军阀力量,属于北洋三大军阀派系之一奉系,所以也称奉军。它的军队首脑,便是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


虽然东北军再历史上因为“九一八事变”而饱为国人所诟病,但不可置否的是,在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前,东北军是中国最强大的军队,也是中国唯一一支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国家执政是蒋介石。可是在早些时候,张作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是高于蒋介石的!甚至有些人误以为,当时中国的国家元首就是张作霖,他靠的是什么?就是东北军!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当时东北军的实力非常强大,风头几乎盖过了中央军!

东北军为什么很强?这还得从东北王老帅张作霖的发家史说起,因为东北军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土匪出身的张作霖,是一位实干家,他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一统东三省之后,他就开始着手打造东北军。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军事人才,张作霖创立了自己的军校,聘请外国军事专家。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

当然,武器至上,是东北军强大的最根本原因。张作霖治下的东北军拥有全国甚至于整个远东地区最为先进的,种类最为齐全的武器装备体系。在全国其他军阀还在使用汉阳造,老套筒,小土炮的时候。东北陆军就已经是伯格曼加马克沁,勃朗宁加三八式,各种口径的加农炮、榴弹炮,野战炮,成建制的装备。

更厉害的是,东北军连坦克都有,当时东北军有总共36辆“雷诺”FT-17型坦克,至于装甲车,东北军自家都能生产,那个量也不小。

而在当时中国还属于空白地带的海空军方面,东北军也走在了前面,东北空军全盛时期(即张作霖统治时期)装备飞机300架,共5个航空兵队。更厉害的是,东北自己还能造飞机,其仿制的f1战机,在当时的世界上都算是不错的战机。

至于海军方面,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7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这是全国6成以上的海军力量。

这就是东北军的实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东北军还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军工业实力,其规模之大,领域之完备,在亚洲都是屈指可数的,连日本人都称东三省兵工厂为“东方第一”。

当然,这也离不开当时东北较为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自日俄战争结束了以后,我国东北地区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这也为东北军日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东北地区的木材、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这也为东北军日后的强盛打下了物质基础!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1928年,张作霖乘坐火车经过皇姑屯的时候,被日本人埋下的炸弹给炸死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的死让日本人在东北更加的有恃无恐,加快了侵略中国的不乏,3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到抗日战争时期,可惜的是,当时的东北军在张学良的指挥下,一枪未放,主动放弃东三省,撤入关内,东北军由此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东北的土地和资源,还有东北军这超级丰厚的家产,想来不由得心酸。

当然,这不能怪东北军,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个责任应该由发号施令的人来负!

绿川小火

绿川小火

诚邀,如题。楼主这个问题不太准确,因为东北军的战斗力实际上强大不到哪去。除了中原大战的时候扬眉吐气了一回,第一次直奉战争输给了兵员处于劣势的直系,中苏战争又被苏军打得大败,1927年北伐军还没打到河北,东北军就灰溜溜的退回关内,这样的部队,史学家也有过评价“所谓东北军,装备一流,战斗力三流而已”


东北军,又称奉军,它是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依靠黑龙江,吉林,辽宁,察哈尔,热河等省份为根据地建立的军阀派系,据史料记载,东北军总兵力高达40万,陆海空军兵种齐全,海军甚至有舰载机和小型航母(只能装一架飞机),陆军配有装甲部队,不得不说,从兵力,武器装备等等指标来看,东北军的确是北洋三系中最为庞大的一个。在蒋介石时代,东北军也是仅次于南京政府中央军的第二大军事集团。

那么东北军哪来这么多装备呢?

其一,工业发达

东三省在近代一直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举个例子,奉军所属沈阳兵工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不仅能够生产步枪、轻重机枪,还能生产迫击炮、大炮,以及相应弹药。东北军的武器大多从此而来


其二,经济发达

至9.18事变前,东北军盘踞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等六省两市的广大地盘,幅员辽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农林矿藏资源异常丰富,黑土地给东北军极大的财力,张作霖正是凭此才能大量进口外国坦克,飞机等等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guoxianghua

guoxianghua

中国历史上的东北军确实很强,打的中原王朝军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从慕容鲜卑算起,契丹人、女真人、满洲,他们大都起兵于东北,然后趁着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打下来一片土地割据,建立起来政权。这种情形发展到满洲时,就已经是统一全国的清王朝了。

为什么东北军很强?这或许跟东北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白山黑水,天高地冻,在那片土地上讨生活太不容易了。对于有组织的生产活动,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东北地区的渔猎文明。文明发展程度越原始,对单个个体的生存能力要求就越高。所以,能够在东北那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的人,无一不是勇敢善战的。这样的人是天生的战士,只要编组训练,就能快速形成特种作战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惊人。

除了单兵素质之外,东北地区落后的生产关系,也是组织动员力度最强的政治关系。在农耕地区要征发农民打仗,要发钱、发装备等等,路上还要管吃喝。可是在东北,听说要打仗,奴隶主们只要一句话,谁敢不去?缺少人权的军队组织,是最富于进攻效能的。

另外,东北地区在历史上生活物资太缺乏了,所以,只要是打仗,就能抢掠,抢到生活物资就能够有更大的生存下来的几率。所以,打仗甚至也成了本能。

到了近现代,有了很多人闯关东之后,东北人的生活条件就差不多跟上来了,尤其是在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亚洲地区都能排的上号。一个地区富裕了,打仗的成本就高了,纯粹经济上的仗就不太好组织了。这个时期的东北军,其实和普通的军阀没多大两样。

可是,如果有了信仰,情况就不一样了。人是这样一个很奇怪的生物,他们会为信仰献身,有牺牲精神。所以,一支有主义的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变得非常强大。

所以,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东北地区的军队,又像是猛虎下山一样,打的对手没有招架之力了。

angelwang

angelwang


东北军辽宁步兵旅14个(包括于学忠1个未改编的师),骑兵旅4个,炮兵旅3个和1个卫队统带部,共约16万人,这是张学良的嫡系,另外,还有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指挥一个步兵旅,洮辽镇守使张海鹏指挥的1个骑兵旅(4个团),等8000多省防军。辽宁还有一个由陆军改编的屯垦部队---兴安屯垦军(3个团),加上宪兵、工程兵、装甲兵等,总计辽宁陆军约18万。吉林拥有国防军4个旅,其中步兵旅3个,骑兵旅1个,炮兵团1个,辎重及工兵各1营,共约30000人,另外还拥有省防军5个旅,约20000人。总计兵力在5万人左右。黑龙江省拥有国防旅3个,其中步兵旅2个,骑兵旅1个炮兵团1个,工兵、辎重营各1个,卫队团1个,约25000人,省防军有步兵旅3个,骑兵旅1个,约14000人,另外,还有由军队改编的山林队(武装警察)7个大队,约5000人,总计约40000人。在热河省还有汤玉麟部一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国防旅),2个省防骑兵旅,1个骑兵团,1个炮兵团,还有工兵、辎重各一个营,共约30000人。总计约30万。但是除了辽宁的17万人,其他的部队小张是不能随便调动的,装备上国防旅较好,省军较差,山林队这种更差。其他当时处于张学良名义上管辖的还有山西绥远10万晋绥军西北军宋哲元部2万多人,庞炳勋部1万多人,孙殿英部1万多人以及原方振武的部下鲍刚和张人杰的数千军队,河北南部石友三部6万。




东北军强主要是装备强,因为它有中国当时最大兵工厂,到1928年奉天兵工厂有机器8000余部,职工36000人(厂长陈修和解放后回忆为26000人),枪管钢、炮身钢均能实现国产,年产各式步枪6万多支,轻重机枪1000多挺,野炮、山炮、重炮共150门,枪弹1-1.8亿发,各式炮弹20多万发,以及大量的炸药等。而到抗战时老蒋集合了全国兵工厂,也只能年产子弹9000万发左右.东北军火力猛,但近战能力差,遇到装备水平比自己强的日军也就是抓瞎了.

银杏

银杏


东北军的前身是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抛开战力不谈,奉系军阀是当时北洋军阀中装备最精良的军阀,当时的奉军拥有装甲车、大炮、坦克、战斗机等众多重武器,空军力量就数量而言而言,可以与当时的日本军队平分秋色了,而且兵力达到了40多万,这是其他军阀所望尘莫及的,除此之外,当时的奉军拥有强大的后方和兵工厂,来生产各种军备资源,张作霖开办了讲武堂,为他不断地输出军事人才,所以,张作霖拥有绝对的后方,在出关作战时,即使战败也可以返回关内,休养生息。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在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惨败后,奉军痛定思痛,穷兵黩武,训练新军,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真真是个个都是三八旅,奉军打败了直军,挥军进入北京,夺取了北京政权,张作霖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张学良宣布了不抵抗的政策,但是还是有很多东北军将领奋起反抗,比较出名的如马占山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东北抗日义勇军亦发起了数次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

minscorpionfm

minscorpionfm

民国时期,东北军的战斗力从来都是平均水平之上!!

到了东北四野就是无敌的!

志愿军时期那是封神的!!

跬步三万

跬步三万

是很强有传统的 918不放一枪就跑 绵州又跑 长城抗战10万大军又跑

空客A380

空客A380

注定了张作霖必死!逃不脱的!

一是与中央分治没有战略纵深,这里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得不到国家和南方各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全方位支援。

二是东北在张作霖健在时内部虽然向心力比较强,但是握有实权军权的要人内心已呈现出自立分权窥视大帅位置的人范范化。

三是东北政权虽为一强、但是孤悬东北,在东北亚国际博弈大潮中实力扔为单薄。可以说东北充其量是省级实力而不是国家级别实力。

四是环伺四周东北军虽为一强,但是还有三强虎视眈眈,一个是苏俄强、一个是日强,一个是蒋军强。四强鼎力实力立见分晓。

五是枭雄张作霖虽然机警过人,能力人上人,但在国际大背景下在日俄侵略蚕食下亦是螳臂挡车。。。清除张作霖已是历史必然,没有如果没有假设。

最后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大家”做法,聪明做法,亦是大智做法。。。小六子能力行与不行已不重要!内忧外患让张学良已经没有能力来控制东北局面。所以啦、所以啦!易帜、西安事变成为了他人生、历史中闪光的亮点。


Nana

Nan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