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资料

提到的作品

[作品]牛天赐传

※每一个在中国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都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故事; ※《牛天赐传》12月中旬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方旭导演,郭麒麟、阎鹤祥主演同名话剧即将展开全国巡演;官方合作版本 很好的小说,与《四世同堂》...

老舍

[作品]为和平而战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弗诺·文奇

[作品]礼物

一生中最珍贵的十二个礼物

角田光代

[作品]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是《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系列之一。它包括了《美育人生:蔡元培自传》、《清华八年:梁实秋自传》、《我这一辈子:老舍自传》、《从清华到联大:朱自清自传》、《资平自述:张资平自传》、《天地人...

老舍

[作品]龙须沟

文学小丛书

老舍

[作品]月牙儿

《月牙儿》为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共收录中短篇小说26篇。其题目也只是捡其中一篇小说的题目而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自幼丧父,家境贫寒,身受旧北京下层平民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影响。1924...

老舍

[作品]戏剧集

《戏剧集》收录了贝克特的《终局》《默剧一》《默剧二》《戏剧片段一》《戏剧片段二》《广播剧速写》《广播剧草稿》《收场》《什么哪里》共九个戏剧剧本,当中有两个默剧。集子中的戏剧与《等待戈多》风格相像,故事...

萨缪尔·贝克特

[作品]离婚

《离婚》是老舍本人最满意的作品。 故事简单精巧,围绕北京财政所的几名科员及家眷展开。描述民国时期小官僚的日常,温和地讽刺了他们对生活的敷衍。 《离婚》看似鸡毛蒜皮,却能引起当代人的强烈共鸣。除了永恒的...

老舍

[作品]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是老舍未完自传体长篇小说遗作,手稿共十一章,一百六十四页。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这部作品与他的人生,戛然而止。 老舍为旗人,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这也是书名...

老舍

[作品]老舍幽默诗文集

人们是在看了老舍先生的小说与戏剧之后,熟悉了他的幽默风格。文学评论家也是从他的小说与戏剧中,分析论证得出他的文学创作独具幽默风格。他的幽默让人发出的笑,是使人感到温暖的笑,或是先笑后悲的含泪的笑。这样...

老舍

[作品]茶馆

老舍作品名家插图系列

老舍

[作品]断魂枪

无删节版《骆驼祥子》

老舍

[作品]猫城记

合理的活着,哪怕是十天半个月呢,我便只活十天半个月也好; 半死的活着,就是能活一万八千年我也不甘心干。 =============================================== ...

老舍

[作品]维生素

本书提供了关于维生素存在形式、代谢和对它们的需求信息,讲解了维生素的作用原理和在治疗各种疾病上的意义。

[作品]全家福

长篇小说《全家福》是著名女作家叶广芩描写居住在北京四合院中王满堂一家及其邻里几代人五十年恩怨情仇、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的动人心魄又发人深省的世俗生活故事。 作者娟秀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栩栩...

叶广芩

[作品]文学概论讲义

老舍先生综合古今,以作家的视角对文学进行全面又独特的思考,化呆板的理论为充满智慧的思考,讲文学的特质、文学的创造、文学的起源、文学的风格,分体裁论文学的形式,又谈文学的风气和倾向。此书不仅为研究老舍文...

老舍

[作品]出口成章

本书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指导青年读者学习写作的入门书,内容涉及写作中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如:“对话”,“人物语言”,“叙述与描写”,“文病”,“比喻”,“简练”等。老舍先生列举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手把...

老舍

[作品]义和团

《义和团(1-4)》: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作品]空城计

司马懿领兵攻打西城,而此时西城只有老弱残兵。司马懿大军压城,诸葛亮当即登楼弹琴,司马懿听琴声平和,疑心城中有伏兵,急忙撤兵。半路遇到蜀军摇旗呐喊,更以为遇到埋伏,连夜撤回街亭。后才知道中了诸葛亮空城之...

龙舌兰工作室

[作品]小坡的生日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名作珍本复刻丛书

老舍

[作品]归去来兮

本书通论历代隐逸,提出了隐逸五要素:正义、自由、待时、生存、冷漠,同时力求放隐逸到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看其产生与流变,探究它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将社会的宏观和心理的微观相结合,用现代意识诠释古代的历史...

张立伟

[作品]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事迹选编(附光盘1张)》书中收录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央组织部关于表彰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决定。编入...

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

[作品]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最高月发行量曾达180万册,现仍居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之首)、最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几乎所有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中青年作家的名篇佳作都...

[作品]老字号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年古都,辽、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定都之后,北京就成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贸易中心,汇聚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分布于京城各个商圈的餐馆饭店食品店、丝绸布帛鞋...

王红

[作品]流离

青春年少与爱情交手,没有几人可带着微笑全身而退。以文字来处理感情的方式,看似是一种理性的手法,但事实 上文字所突现出的,反倒是作者自身的血红伤口。作者自曝伤口给读者看,每一伤口结痂成的文章皆是瑰丽、精...

黄宜君

[作品]西望长安

(四幕话剧) 1956年首版的内容说明如下: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会的时候,公安部长罗瑞卿同志在他的发言中介绍了一个反革命大骗子的活动史。这个政治骗子从1951年起,四...

老舍

[作品]教授

《教授》的主人公是知识分子,是教授,是经济学家,是文学研究者。他们是知识分子,又不是,他们是知识分子中产生的“新阶层”。他们依靠知识(可不是文化,文化需要独特的见解)的卖弄,依靠帮闲,帮权和帮钱,当然...

邱华栋

[作品]老张的哲学

《老张的哲学》作者老舍多以城市平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他能纯熟地驾驭语言,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独特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文笔讽刺...

老舍

[作品]赵子曰

《赵子曰》描绘二十年代北京鼓楼天台公寓一群大学生浑噩混沌、委靡卑俗的人生图景。主人公赵子曰不好好念书,却四处捣乱闹事,捆绑殴打校长,被大学开除。他整日在戏院里当票友,捧伶角,通宵达旦地搓麻将,流水般的...

老舍

[作品]月牙集

《月牙集》作者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老舍的作品尤以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

老舍

最新跟帖
hongxiao_h

hongxiao_h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不幸的是,老舍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自尽,中国文学界的巨星陨落了。

meilala

meilala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 “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cclubb

cclubb

(来自百度百科)

【简介】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同心缘想你

同心缘想你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工作经历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路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 老舍,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HarperAngel

HarperAngel

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gnedying

gnedying

老舍 (1899~1966) 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养花一文,文风质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adamjp

adamjp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老张的哲学》。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不幸的是,老舍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自尽了。

逸玥

逸玥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

五台山八大碗

五台山八大碗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老舍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jirehe

jirehe

现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市一个贫民家庭。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由父亲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父母为图吉利,便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来到的意思。上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名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个字又有两个意义,既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又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个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并把它当做自己的笔名。他正式署名“老舍”是在192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上。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风之籁

风之籁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Ηónɡ・・・

Ηónɡ・・・

人物简介

老舍先生

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人生经历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工作经历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

笔名来历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老舍 ”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受到人们的喜爱。“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 老舍在伦敦大学

侍奉老母,规规矩矩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1966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6月3日,有关单位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老舍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他正式署名“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 写作业时要写的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三月三的第二天

三月三的第二天

老舍专辑*

--------------------------------------------------------------------------------

代表作: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下载阅读)、骆驼祥子、离婚、猫城记

短篇小说: 月牙儿

线上作品阅读 小说 长篇小说集

散文 一些印象 趵突泉的欣赏 习 惯 取钱 大明湖之春

五月的青岛 小 型 的 复 活(自传之一) 宗月大师 四 位 先 生 青蓉略记

随笔 话剧场观众须知二十则

文集下载 短篇小说集 旧体诗 曲艺 戏剧集 文学概论讲义

杂文集

一、二、三、四、五、六

相关资料 诠释大师--读关纪新的《老舍评传》 打屁股--回忆老舍 老舍自传 老舍的苦戏 《茶馆》前后

舒乙谈老舍之死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

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

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

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选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选

1984,百花

卓玛

卓玛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人物生平

个人经历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在英国期间,老舍曾使用Colin C. Shu这个英文名字(应为其基督教教名)。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6]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小坡的生日

婚后半个月,老舍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在大学任教,胡絜青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两人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是个女孩,取名舒济。1935年第二个孩子,儿子舒乙出生,1937年,在重庆产下第三个孩子,次女舒立。未成合集,散落发表的作品收集如下:

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她记得抗战民歌二首《空城计》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礼物》《恋歌》《流离》乱形容说明白话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谣二则微笑《为和平而战》为小朋友们作歌《维生素》小相声一则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诗雪中行军音乐的生活英雄赞《元旦铭慈母打刀曲《读书》二期抗战附录-致友人函歌唱伟大的党歌声鬼曲《国葬》过新年海外新声和平解放西藏红售货员红叶鸿兴饭馆红旗飘八九十枝花保民杀寇保我河山壁报诗别迷信长期抵抗陈各庄上养猪多成渝路上蒙古青年进行曲《女儿经》陪都赞《青年》青年突击队员《清明》日本撤兵了扫荡五气山高挡不住太阳神仙辞职生产就业柿子丰收蜀江船歌双反札兰屯的夏天《》丈夫去当兵致富神咒中秋月饼祝贺北京解放十年祝贺儿童节1祝贺儿童节2作诗。

raincao

raincao

老舍 (1899-1966),中国现代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出身于贫苦市民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在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深知城市贫民的生活并受到大杂院里传统艺术的熏陶。1906年开始读私塾,后转入新式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爱好古典诗词,并用文言文练习写诗和散文。191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先后任北京第17小学校长、京师学务局北郊劝学所劝学员,天津市南开中学国文教员等职。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挣脱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同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此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激发了他强烈的文学兴趣,开始文学创作。1926—1929年,先后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这些作品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显示出讽刺幽默的艺术才能,因而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注意。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途经新加坡停留了半年。

maoqiushou

maoqiushou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