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

xiaoxiao_if
我认为草书最难学也最难写,但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笔耕不错,长期坚持,正确临帖,就一定会厚积薄发。
难学和难写是肯定的。书圣王羲之的草绝歌第一句就是“草书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可见王羲之也认为草书是最难的书体,而且没有之一。那么草书为什么是最难的书体?因为草书较之于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种字体来说,不但具有不同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等,草书甚至还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因素,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两个方面是草书难学、难写的主要原因:
1、草书的结体和章法难以掌控
“有草法,无定法”,这话不知道是谁最先总结出来的,不写草书的人会觉得这是写草书的人给自己放的烟雾弹,迷魂汤。
其实不是这样,这话很有道理,草书看起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其实草书最讲究守法度,每个字必不敢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英雄一定要 有出处。
但是真要拿起笔上台创作起来,瞬息万变,气吞万物,闪转腾挪,纵横捭阖,每个字都可能会出乎意料之外,也可能很丑拙,也可能极俊美,换句话说,意思到了就行了。
2、草书讲求瞬息之间需要展现出某种意境
草书已经完全脱离文字知识传播功能,而独立于艺术之林。在我看来,所谓书画同门,书画同源,都是指草书而言,的确,写草书就如同创作一幅水墨画,不但要三五分钟解决战斗,而且要在点画之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之间,浓淡之间构筑出某种意境,或高山流水,或青烟古寺,或小桥流水,或家长里短,美人浣纱等等等等,您说这得有多难?
3、草书高度简化,出现很多必须死记硬背、又难以辨认的符号
有个有趣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是有位张丞相非常喜欢写草书,有一天,他忽然灵机一动,佳句偶得,赶忙准备笔墨奋笔疾书,用草书把诗句写了下来。然后命侄儿把诗句再用楷书抄录下来,侄儿遇到几个不认识的字,就问张丞相是什么字。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草书就是这么神奇,情感所致,疾风暴雨,情感不再,烟消云散!这也是草书难学难写的重要原因,许多字已经简化得像西方语言的字母了,实在是不好学习,比如,叔、幸、皆、无等字的写法。
以下第一、二幅为王羲之书法局部,第三幅为张旭作品,供各位参考学习。

shelljbb
是的。草书应是书法的峰巅。尤为大草狂草,不为实用,而是艺术的魂魄呈现。然而,攀登难,难于上青天!乐此不疲,我们在前行的路上。

zln1978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这是黄诀百韵歌开篇对草书的概述。草书有三难:辨识难,使转难,创作难。
辨识难:学习草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识草。对没有接触过草书的人来讲,草书等于是从新学习的一种文字,不知道它的结构代用符,可以肯定的说,无法看得懂草书。草字符把多种楷书中的偏旁部首归为一个特定的草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便捷性。由于它的简化,必须记住草字符代表的偏旁部首写法。
使转难:草书的运笔需要连贯性。笔画间的连接靠熟练的运行完全。所谓使转,使指的是纵横牵掣,转指的是钩盘纡回。没有熟练的运笔技巧,很难把草书的使转交接完成。
创作难:草书的创作不同一楷书。楷书掌握了笔法和结构规则,就可以进行创作。因为它是静态的书体,只要按规则进行书写就可以完成创作。草书是动态的,在创作时需要有全局的构思。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临帖的时候写的很不错。而独立创作时则不是那么回事。原因就是创作构思欠缺。
草书的创作,不仅仅是掌握了笔法和临帖的惟妙惟肖。还要大量的观欣经典作品。并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若拘泥于形质,则蹇顿凝滞。若狂放不羁,则浮躁虚滑,没有法度。我新出的专栏规范的草书,从王羲之十七帖开始,还有通向草书的秘诀:草诀百韵歌对草书的学习有详细的讲解。还有孙过庭《书谱》的学习方法。喜欢草书的朋友可以观看,对认识草书会有所裨益。

mizzcat
谢谢邀请。是的,我读过孙过庭的书谱,也临写过章草,从我目前的水平来看,我觉得真草行隶篆五体中最难写的是草书。草书难点一是字的识认,二是熟练运用笔法的使转,三是线条要弹性有力。综上所述,草书是诸体中的最高境界,有机会我想偿试向草书发展。

蕾蕾的狗狗
是的,中国书法分五体,五体之中最难学、最难写的当然是草书!
我想先说个题外话,中国的方言最难学的是那个地方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广东话,因为广东话不但发音与普通话大相径庭,语法习惯与汉语的基本规则也有所不同,甚至白话还有自己的独特文字。
王羲之草书作品(局部)
书圣王羲之的草绝歌第一句就是“草书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可见王羲之也认为草书是最难的书体,而且没有之一。那么草书为什么是最难的书体?因为草书较之于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种字体来说,不但具有不同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等,草书甚至还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因素,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两个方面是草书难学、难写的主要原因:
王羲之草书作品(局部)
1、草书的结体和章法难以掌控“有草法,无定法”,这话不知道是谁最先总结出来的,不写草书的人会觉得这是写草书的人给自己放的烟雾弹,迷魂汤。
其实不是这样,这话很有道理,草书看起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其实草书最讲究守法度,每个字必不敢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英雄一定要有出处!
王羲之(草书书法作品局部)
但是真要拿起笔上台创作起来,瞬息万变,气吞万物,闪转腾挪,纵横捭阖,每个字都可能会出乎意料之外,也可能很丑拙,也可能极俊美,换句话说,意思到了就行了。
2、草书讲求瞬息之间需要展现出某种意境草书已经完全脱离文字知识传播功能,而独立于艺术之林。在我看来,所谓书画同门,书画同源,都是指草书而言,的确,写草书就如同创作一幅水墨画,不但要三五分钟解决战斗,而且要在点画之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之间,浓淡之间构筑出某种意境,或高山流水,或青烟古寺,或小桥流水,或家长里短,美人浣纱等等等等,您说这得有多难?
有个有趣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是有位张丞相非常喜欢写草书,有一天,他忽然灵机一动,佳句偶得,赶忙准备笔墨奋笔疾书,用草书把诗句写了下来。然后命侄儿把诗句再用楷书抄录下来,侄儿遇到几个不认识的字,就问张丞相是什么字。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草书就是这么神奇,情感所致,疾风暴雨,情感不再,烟消云散!这也是草书难学难写的重要原因,许多字已经简化得像西方语言的字母了,实在是不好学习,比如,叔、幸、皆、无等字的写法。
回答就到这里,顺祝大家安康!随文附上了几幅我的近期书法作品,请大家点评,永书我先行谢过。

绵羊国之瓜
可以这么说。为什么草书最难学?
因为从书体演变来看。篆书虽为古文字,比较难识,但易写。尤其小篆规律性极强。篆、隶、楷,同为正书。就是曾经都是一个或多个时期的官方规范书体。在临习中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收获。
而草书并非如此。最早的古典草书叫章草,是东汉到魏晋流行了四百年的艺术书体,它是文化精英们脱离了实用功能,而发展出的重在欣赏与高层次交流的艺术书体。
后来稿草流行,文人书札多为之。发展为后来的今草书。草书脱于隶变,更加抽象化、符号化,难识又难写。
此外,没有天赋和才情,很难写好草书。尤其激情狂草,三千年来也没留下多少位著名人物,可见其难。
可以说,草书是高端艺术,窄众文化。写的人少,认识的人也不多,流行起来自然困难。古代众多书法巨匠宗师如颜真卿、苏东坡也多以楷行名世,很少涉足草书。明白草书难学的道理了吧?

reservoir
比起别的书体,草书字形简单,但好学难精。

blurred_m
書導千龝持續延,諸體歲月潛行傳。
莫問開擡幾許癡,心機為經飛神天!

于小热
是的

mIao-_
谢提问!最难的是行草书体,今后书法的出路是让人看得懂,既简便看得懂,又好看,很难!!!

芝士拿铁TC
草书,作为最高境界的书法艺术,涵盖了大多数书法中关于笔法,结字,墨法,章法方面的知识,单就一个字来说,千人千面,变化无穷,笔法,结字,墨法,章法,每个方面,都需要我们下功夫钻研,笔画,结字,墨法,章法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草书是书法中最难的!以上属于个人见解!

isechina
中国书法难学是篆隶楷行草,最难写的书法不一定。学习书法或写书法,不学习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法则,特别是书法的笔法,不懂其运转规律,那种字体,都不好学,也写不好,就是写三十年五十年一辈子,难于入帖,更难于出帖。从宋代后,有多少书法爱好者,书法喜欢者,大多数都淹没在写书法的历史的长河里。宋代后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超越晋、唐、宋的书法大家,不论从笔法上比,还是从汉字结体规律上看,包括字里行间、章法布局等法点法位,书法法度的严谨度,字的美感度,没有超越古人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差距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笔法精准度和笔法的灵变性、多变性上,笔法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的是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变的是书法的个性的展现。另外,书法上升到书法艺术,不论临写或创作那种字体,都是很难的,这里面充满着偶然现象,草书也是如此。所以说草书书法不一定是最难的。

芒果佳
很高兴应邀!!!感谢邀请!!!
就问.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我所答的评论就以下几个方面一一
其实很多人有一种简易的说法,有楷书基础,写草书应该不难。结果不是那么回事,草书如果没掌握好仍然写不好。因为在学习草书方法中必须先认识了解,中国书法草书古往今来从发展过程已有几千余年的历史了,草书由来也有历史记载,书法字典有书法名词解释理论依据一一
明--董其昌的草书↑
一)草书>为书写方便迅速而产生的一种字体。是草隶、章草、今草、狂草的统称。在我国汉朝初年,通行一种草隶,就是草率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名为章草。到汉朝未期,据传为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到唐朝,又产生了狂草,不仅一字一笔而成,甚至字字钩联,更难辨认。
二)章草>早期的草书,是汉隶的草写。是由草隶发展形成侣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因书写便捷,广泛流行于东汉。其笔画仍有隶书波磔(捺笔挑势),每字独立,不连写。因当时章奏用这种字体,故名章草。也有说是由史游的《急就章》而得名的。这是一种误解。还有说是汉章帝爱好章书而得名的。
三)今草>草书的一种。由章草结合新兴的楷书写法发展而形成的草体。六朝时为与章草区别,故名今草。据说为东汉人张芝所创。字体没有章草的波磔(捺笔挑势),上下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栩互假借,辨认较难,故流行不广。
四)狂草>草书中最放纵的一体,相传渊源于东汉张芝,开派于唐朝张旭,得名于怀素。其特点是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为我国书法艺术创造了独特的风格。例如唐朝中叶的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字体就属狂草。怀素融合篆书笔法而有所创新,刚劲有力而又宛转自如;在行款、字型结体上,大、小、斜、正,互有呼应,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有如李白的诗歌,可以说是一种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但狂草不易辨认,流行亦不太广。
上四个名词解释.是学草书必须认识了解通懂草书从一开始到形成的演变过程由来是有历史遗留下来的。而上述四点中提到张芝、张旭、怀素,他们的草书都是什么特点哪?
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史记,张怀瓘书断云:“张芝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崔瑷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为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是非”,“其章草金人铬,可谓精熟至极;其草书《急就章》,字皆一笔而成,合于自然,可谓变化至极”。张芝的突出成就在于今草,“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惜其迹不存。因王羲之番书论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佛及也"。张芝的墨迹见淳化阁帖,收有五帖三十八行。其中八月帖冠军帖享誉最高。
汉 张芝的草书一一
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精通楷书,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的风格。颜真卿曾向他请教笔法,怀素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书,而以“狂草”得各,为后世学者所取法。碑刻有郎宫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帜中。时以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及裴旻舞剑,并称”三绝“。亦能诗。长于七绝,善写景色。
唐 张旭的草书肚痛帖一一↑
怀素>唐书法家。字伯高。僧。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人。初励律法,后精心学书。精研勤学,秃笔成塚,以"狂草"出名。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评者以为其书继承了张旭的笔法而有所发展,谓之“以狂继颠”或“颠张狂素”。存世法书有自叙苦一笋等帖。
唐僧怀素的草书食鱼帖一一↑
以上内容,对草书学者是必学通懂的起码基础知识。不能因为“我只要有楷.行书基础,一定不难”,错误.若不把基础知识学通悟明,那不会有收效的。写好草书功底难度要点不减楷书、行书功夫。
谢谢!!!

eaudemiumiu
谢悟空问答邀请:
是的,书法篆,隶,楷,行,比较易学,而草书是很难的,要有篆,隶,楷行四体的基础才可以学好草书。草书要撑握调和对比,比例关糸,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的各种变化。总之草书是中国书法最难学,难写的一种字体。

EvaVloer
曾经有人当面问我学习书法,哪种书体最好学?与你提出的问题正相反。书体不同,意思大同小异。
在学习草书的过程中,有人认为草书线条流动感强烈,行笔龙飞凤舞,缠绕潦草,无拘无束,随意性比较大,于是乎就觉得草书是最好学的。可学了一段时间后,因不得要领,学无长进,又觉得草书是最难学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学哪种书体都一样。问题是怎么来学,是从什么地方“入门”的问题。找不到入门的路,自然也就难了。
草书是从隶书中演变而来,这就是说草书的法在隶书中,草书成熟于魏晋,写草书的大家又精于楷书,草书的法又在楷书中。我们明白了这些那就好办了。也就是说,学草书不能就草书而学草书,而是要先学隶书、楷书。从隶书和楷书中学到笔法,章法,从端庄严谨开始,学成规矩,然后才能“草率”,然后才能“隶(楷)溢而生草”,这样的“草”,有源有本。反之,从直接从草书学起,不知所以然,越写越“草”,所以会觉得草书很难学的。最主要的是难在无由着笔。也就是“门”在哪里。这就叫做无源之水,行不久远,无本之木,枝败叶枯。
由此可见,学书法学草书得法也就不觉得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