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死后为什么被清算?

76P03
张居正对万历严格,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做的有些过了。他在做好老师的职责之后,不应该过多的干涉万历的私事,毕竟君是君,臣是臣,他有些越界了,没有正确的把握好自己的位置。
并且在万历逐渐长大之后,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他还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万历的身上,这时想要让万历听话已经很难了。万历对张居正死后的做法,可以看出万历的反抗有多激烈。

2002lily
在神宗年幼的时候,张居正从来不拿皇帝当领导,总是以严师自居,督促小皇帝读书。小皇帝想偷懒一会,都会被张居正抓住机会以大道理猛批一顿。但是当皇帝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独立意志,他和张居正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歧和矛盾。功高震主向来是权臣的大忌,而此时的张居正浑然不知,自鸣得意,依然把持着朝政,决策朝廷的大事。平日朝堂之上,每逢夏季烈日炎炎,张居正的身边,总站着宫廷奴婢,专门负责打扇子。到风雪寒冬时,张居正的脚底下,又会铺好热毡布,保证从头到脚暖洋洋。吃饭穿衣,更是要讲排场。后来老父过世,张居正回家奔丧,要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轿。这一切都使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迅速向仇恨方向转变。
明神宗的贪财,可以说加速了张居正被清算的速度。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大太监冯保被抄家后,皇帝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同时也因冯保贪污了如此多的财产而感到愤怒,以此类推,皇帝也打上了张居正家产的主意,他要抄张居正的家,没收他的财产。明史记事本末记载了一件事,神宗的同母弟弟潞王筹备婚礼,缺少操办婚礼的银子,皇太后正因此发愁。神宗拍着胸脯对皇太后说:“这事您不用担心,我有办法,朝廷的官员都巴结冯宝和张居正,肯定给他们孝敬了很多银子。”太后听了心中大喜。正好这时候又有人上奏:辽王府“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说的有理有据。至此,张居正家已难逃被清算抄家的命运了。

图途网
有很多原因吧,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轻的万历皇帝在政治上不够成熟。
公元1582年,执掌大权十年之久的帝国首辅张居正去世,年仅19岁的万历皇帝亲政(1573年出生)。还不到20岁万历皇帝,如果按照今天的情况大概是大二的学生,那个时候已经是执掌天下万方的“万岁爷”了,年轻的皇帝野心勃勃,决定要当一个远超汉武帝、唐太宗的皇帝,为此,他愿意不辞劳苦、努力履行一个皇帝的职责。
但他此时他还远远没有体会到政治的复杂,一个勤奋努力的皇帝不见得就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恐怕在万年皇帝心中,政治还是以好人和坏人来划界的、是黑白分明、非黑即白的。此前万历对张居正的印象大概是:好人,但有瑕疵;而张居正的政敌从各种方面攻击张居正,包括他的跋扈、他的私德、他的贪腐等等,最终成功扭转了张居正在年轻皇帝心中的印象,让万历皇帝把张居正当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人,连带着也废黜了张居正的各项政策。
万历皇帝像。万历皇帝很有当一个好皇帝的志向,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可惜没有足够的毅力,遇到挫折的时候选择了退缩。
在中国历史上,改革者历来很难有好下场,而成熟的继承者往往只是把清算的矛头对准改革者本人,而非改革者的政策。比如秦惠文王清算商鞅的时候,并没有抛弃商鞅的政策,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清算前朝的改革者,既能打击改革者因为改革而获得的权力、部下和盟友,又能争取利益被损坏的既得利益集团,还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也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处。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至于改革者的对与错,其实无关紧要,因为在大部分政治斗争中,都是成王败寇,很难区分对与错。
张居正像。张居正的才干、抱负、政策与遭遇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关注的一个热点。
不过显然万历皇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等到万历经过的事情多了,发觉当初揭发、反对、攻击张居正的大臣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忠臣的时候,他就已经有所后悔了。等到为了立太子一事大臣群起发难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所有的大臣都有自己的私心,没有谁是纯粹的、忠诚的时候,他就开始罢工、不理朝政了。而且这一不理朝政就是几十年,最终导致明帝国无可挽救地衰败下去。

顽图imppic
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居正掌握朝廷大权长达十年之久,是整个大明朝最有权势的首辅。但是1582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开始对张居正就行清算,其力度之大,手段之狠,世所罕见,终万历一朝都不准再提张居正的名字。为什么万历皇帝如此痛恨张居正呢?要知道张居正不但是有功于社稷的大臣,还是万历皇帝的老师,按理来说即使张居正做了几件越礼的事情,也不至于让万历皇帝如此震怒。追根问底,其原因被一副对联诠释的一清二楚:“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张居正 居正勿正 黑心宰相卧龙床”。
据说有个名叫艾自修的人,和张居正同榜进士,只是张居正高居第七名,而艾自修名列倒数第一(最后一位进士),俗称背龙虎。张居正一时意气风发,当着艾自修的面做了一副上联: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此联嘲讽艾自修获得最后一名,对艾自修来说是奇耻大辱。艾自修想出一个下联来为自己正名,但是一直没有想出个像样的结果。
万历皇帝登基为帝后,身为帝师的张居正马上得到重用,取代高拱成了内阁首辅。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特别欣赏张居正,不但将朝廷大权都交给张居正,还让年幼的万历皇帝跟张居正学习。
李太后宠信张居正到了什么地步,万历皇帝年满十六岁,按礼制应该亲政,李太后硬是不让万历皇帝亲政,还说在万历皇帝20岁前都由张居正做主。张居正经常不避讳的入后宫见李太后,这也是满朝文武大臣皆知的事情。1575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规定张居正应给给父亲守孝三年。那时万年皇帝已经15岁,亲政问题不大,但是李太后硬是必着万历皇帝下旨让张居正“夺情”,为此还贬谪了数位抗议的官员。张居正霸占楚王府、做42人抬的轿子,这些违制的事情,都是李太后及万历皇帝准许的,所以后来清算张居正列入罪状,也只是掩人耳目而已。
万历九年,艾自修在京城当官。有一天去张居正府拜见张居正,刚好撞见张居正凭空消失在后花园。艾自修暗自纳闷,仔细查看,发现花园石板下有地道,方向正是后宫,并且还有张居正刮破的衣服布条。于是艾自修知道张居正与李太后私通,顿时来了灵感,将当年张居正讥讽他的对联对上,下联为: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不久后这幅骇人听闻的对联就传到了万历皇帝的耳朵里,19岁的年轻皇帝,听见母亲和大臣私通,能不震怒吗?
一般的人都以为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是等其死后才开始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张居正操劳政务,本来工作压力就大,他又特别好女色,经常服用媚药,因此虚火旺,身体比较差。1582年初,张居正身体垮了,太医诊断是上火,按药理来说需要服用清热解毒的药才能根治。可是万历皇帝却让太医给张居正开各种大补药,并不准张家人自己抓药,病床上的张居正知道万历皇帝的心思,服食大量补药病重身亡。可能张居正觉得自己死了就一了百了,却没有想到万历皇帝会那么的狠毒,将他清算得那么彻底,要不是碍于朝野议论,几乎要将张居正开棺鞭尸,多大的仇怨,还看不出来吗?
张居正被清算后李太后不发一言,万历皇帝也没有追究艾自修作大逆不道对联的罪。这也说明了张居正和李太后私通是非常可信的。张居正侮辱了大明皇室,特别是万历皇帝,所以万历皇帝如此残酷清算张居正及其家人,也就情有可原了。

草鱼Charles
公元1573年,十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年号“万历”,此时名副其实的“摄政王”张居正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比如推行“一条鞭法”,制定考成法整顿吏治,任用军事家戚继光和武将李成梁巩固边防。明神宗朱翊钧年纪尚小,而由于其母后李太后和司礼秉笔太监总管冯保的全力支持,内阁首辅张居正无后顾之忧,掌管国家军政大事,推行新政,有“中兴大明”的迹象。
日月共明,万民仰大明天子;
山丘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其中“太岳”指的正是张居正,功高盖主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曾经霸气曰过:“我非相,乃摄也!”
万历新政的十年,是大明王朝改革中兴的十年,也承载着朱翊钧痛苦的童年及青少年,万历帝从小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和权威震慑下,随时有被其母后和张太岳联合逼宫退位让贤的危险,导致了朱翊钧内向隐忍激进的性格。
朱翊钧对待张居正,表面上是和谐的君臣关系,实际上亦师亦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内心上存在复杂的君臣情感,直到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终于朱翊钧亲政了,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亲政后爆发,十年的忍辱负重,朱翊钧最终选择了满门抄家流放的方式对待死去的张居正。

逍遥剑仙
张居正1582年7月病逝,万历1584年9月才彻底清算了张居正,中间相差两年。我个人认为清算张居正是很正常的事情,张居正十年的首辅生涯,基本与皇帝的权力相当,影响了整个明朝,比皇帝还要大。所以万历亲政以后,必然要消除这种负面影响,所以万历亲政以后必然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清洗张居正一派。
对万历来说,第一件事是摆脱张居正的阴影万历要想独揽大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圣明君主,必须要否定张居正生前的改革政策,首先就是清丈田地被废除。倒张派趁机攻伐张居正,比如应天府乡试,题目为“舜亦以命禹”,暗指张居正有篡位造反之心。这在古代绝对是犯禁的大事,张居正是忠于明朝的,不然不会鞠躬精粹改革。倒张派只是让万历明白他信任的老师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是一个玩弄权术的小人,是一个包藏祸心的小人。
清算的助推器:高拱的病榻遗言病榻遗言中记载了张居正与冯宝联合同盟,谗言诬陷高拱。同时冯宝被查出问题,受贿金银数以万计,抄家被搜刮到金珠珍宝、宅邸数处,店铺遍布京城。仅仅一个宦官怎么做到的?同盟者张居正难逃干系,御史攻击张居正,列了十四条罪状。
张居正得罪了皇室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伯李伟因为受贿,被张居正公然场合揭露斥责,极度不给皇帝和李太后面子。李太后信佛,想用私财修葺娘娘庙,张居正作为外臣,禁止李太后宫内设坛拜佛,还用李太后的财产改造桥梁。万历17岁时,有一次醉酒调戏宫女,张居正等人向李太后告状,太后差点废掉万历,万历因此对张居正等人怀恨在心。1584年,辽王王妃控诉张居正,他生前为了滚夺府邻,竟蒙蔽圣聪,废黜辽王,侵犯皇室以自肥。
改革接班人缺乏一般来说,大臣都会培养接班人,而张居正并没有培养接班人。历史上的改革,为了让政策能够延续,必然要培养一位接班人让改革继续。而张居正并没有接班人,祂重用的人都是技术流管员,后来通过深入了解,我慢慢的发现张居正有接班人,就是万历皇帝。张居正苦心孤诣,寄托了全部政治理想的政治接班人,就是他的学生——万历皇帝,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对小万历那么严厉的原因。但是这种严厉却让张居正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直接导致了他死后遭到清算。

ヤMr.DKing
年轻的万历亲政没多久万历皇帝就发现,张居正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势力却依然影响着大明朝廷,自己依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朝政。万历皇帝知道,自己要想真正亲政,必须扫除张居正在朝廷中的势力,消灭张居正在朝廷中的影响。如何消灭?当然是拿张家开刀,拿张家开刀一方面可以借此树立自己皇帝的威仪,另一方面可以从张家聚敛一大笔钱财,万历皇帝的这个办法可谓是“一箭双雕”。
张居正作为明代最伟大的改革家,身为内阁首辅,在其位,谋其政,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为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续命二十年,这点值得后世称道。
但是张居正本人也有诸多缺点,比方说他仪表非凡,为人极好装饰,一切享受都要最好的;他要求别人节俭,自己却极尽奢侈;他要求别人不近女色,自己却贪图美色,同时张居正还有受贿的经历,还和当朝太后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凡此等等。张居正未必是一个好人,但是绝不是一个坏人。他对大明王朝的功劳绝对大过他改革中所犯下的错误。

-bra仔-
万历十年,整整干了十年内阁首辅、万历朝说一不二、实际权力掌握者――张居正。猝然倒下。
十年改革,让差不多要喝西北风的大明王朝终于开始有钱了,粮仓慢慢开始满起来了。所有一切的代价是张居正日以继夜地工作、加班。年轻人拼一拼还可以,张居正已经五十八岁了,想不猝死都难。万历帝听说他死讯那一瞬间他很难过,自己视为父亲一样的人突然去世了。就像背后的大山突然倒下了。给他上谥号,为他举行极尽哀荣的葬礼。等所有一切都办完,万历帝坐在自己的龙椅上笑了。从这一刻开始,这把龙椅才真正地属于自己。人很容易被一时的情绪所控制,“一时冲动”是许多恶性案件的开始。等情绪退去,大家就开始后悔,当时自己真像个傻子。万历皇帝也是如此,当他终于送走了控制他十年之久的内阁首辅,摄政大臣。他却发现张居正的影子依旧时时刻刻存在于朝堂上。当他处理一件事,大臣们窃窃私语地时候,他听到张居正的名字。当他想出去走走,大臣们劝阻他的时候,他听到张居正的名字。就算回到后宫,见到自己老娘,还是少不了听老娘念叨几声“张先生”。最可怕的是,他总会莫名去想张居正会怎么做?这时候万历帝觉得自己真是个傻子,张居正算什么好人?难道要永远活在他的阴影下?他已经死了啊,到现在自己还拿不出帝王的气概来吗?他褫夺了张居正的谥号,朝中大臣嗅到了皇帝的心思,迟到的报复终于开始了。云南道监察御史羊可立上疏万历帝说张居正抓了辽王,没收了辽王的家产中饱私囊。万历皇帝收到上疏,微微一笑。原来当皇帝是这么个滋味啊,这比让太监陪自己斗蛐蛐,调戏个宫女有成就感多了。万历帝突然觉得有大臣当肚子里的蛔虫感觉真好。万历帝开始人生中第一场报复。他给张居正定了四条罪名,抄没了他的家,抓住了他的儿子。充公了一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张居正的长子受了酷刑之后上吊自杀,二儿子受了酷刑投井自杀被人救起。万历皇帝还喜滋滋地说:“张居正的罪名本来应该把他从地里再挖出来开棺鞭尸,不过看在他还有点功劳的份上,饶了他。“大概在那个时候万历皇帝还是怕这位陪了他走过整个童年的“张先生”。张居正的四条罪名,简单来说就是独断专权,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万历皇帝要这样报复他,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张居正伤害了他的感情。十年前,只有十岁的万历帝看着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对父亲他不太熟悉,只知道父亲不怎么喜欢说话,老是沉着脸。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少父子的亲昵,隆庆皇帝虽然勤勤恳恳但是业绩并不出众。总是被言官骂来骂去,加上当了三十年无权王爷,整个人很阴郁。年仅三十六岁就病死了。他对儿子没有过多的关爱。病床前站着自己的母后、母亲、一个太监和三个大臣。隆庆帝只留下一句:“太子交给你们了。”就撒手人寰。甚至没来得及对儿子多说两句话。看着周围所有人都大声痛哭,太子懵懵懂懂就成了万历帝。之后他最常见到的男人就是他的老师――张居正。
张居正不但是个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教育家。他并不是一味要求万历帝死记硬背,他把该讲的道理,该学的古人,找人画成漫画,给万历帝看。古代皇帝多幸福?我们二十世纪才流行起来的漫画,人家那个时候是私人定制,独家制造的。就是这样的日夜相对,让万历帝觉得自己缺少的某些东西正在一点点被找回来,那就是父爱。那个时候张居正说的话,就是万历帝的圣旨,他的服从是出于爱。十几岁的万历帝开始进入叛逆期,在宫人看来,皇帝脾气大了,不好伺候。在母亲李太后看来儿子年纪大了,不乖了。在张居正看来这是要误入歧途啊,他想到的只有严师出高徒。张居正对万历帝越来越严格,书读不好,骂!该看的奏折没看完,骂!贪玩,骂!不听话,骂!直到他老娘批评他的时候,也会搬出张先生,万历皇帝浑身一震。
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压迫。孩子不断被骂,表面上确实怕,人也越来越“皮”。压迫越大,抵抗就越激烈。这时候张居正说的话,万历帝还是会听,他的服从是出于怕。再爱过怕过之后,终于转化到了恨的结局。这很容易解释,越是亲近就越会有这种感觉。妈妈为什么老是管着我?出门一趟都要问好几十遍,去哪里?和谁去?几点回来?仿佛一分一秒都要计较。这时候的妈妈是讨厌的。明明我的理想是当个漫画家,我有天赋能画几幅画,可是爸爸已经帮我填好了志愿。我好像在入学的那一瞬间变得一无所有。这时候的爸爸是烦人的。上面的两个例子都还算日常生活中的小打小闹。还有许多杀父杀母的亲子,那是一种由亲近转化来的极端恨意,让他们像禽兽一样举起屠刀。而万历帝和张居正除了君臣关系,没有一丝一毫其他关系。出于爱,万历帝并没有在张居正死前表现出对他的厌恶和反感。由于恨,万历帝要抄他的家,杀他的儿子,让他身败名裂。深刻的爱和恨,才是万历皇帝报复张居正最大的原因。

marykin

xiayutian微
活着的时候,压着万历,基本他说了算,也动了勋贵利益,只不过人活着的时候,权利大啊,不敢反驳啊,人死了,不就人走茶凉,人亡政息,

Zorawjy
得罪的官员、文人实在是太多了。
一条‘鞭法’,一个考成法,的确是利于国,利于民,可对于官员们来说,这就是在剥夺他们生活的条件,触动的利益实在太多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俸禄的确低得可怕,想要过得好,必须得‘捞油水’。而鞭法带来的,就是断绝了很多官员的生活。
张居正去世后,很多官员、甚至于张居正生前的‘无意’得罪的文人,开始带动舆论,说张居正才是真正的贪官,看看他住的房子,湖北老家那一群亲戚都多么多么有钱。
张居正去世后,冯保还去他们家拿走了几颗夜明珠(大珍珠),都是你(万历)被猪油蒙了心,听信了他的话。
这就让张居正在万历心中的形象瞬间崩塌,听风便是雨。下令抄家,可是这一抄家,万历才发现自己原来才是个傻子。
到了这时候,万历想要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是顺势消除张居正的影响力,想把大权握在自己的手里。可实则是,最后自己沦为被针对的目标。

拆飞机的原子
历史上所有的改革者下场都不好,商鞅被车裂,司马光进奸臣传,张居正死后抄家,长子自杀。
说到底,所有的改革都会损害当时的既得利益集团,而这些人往往都是掌权者阶级。

一只小虫子
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肯定要被清算。

cynthia0814
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皇帝立刻下令,将张居正的所有官爵一撸到底,此外还将张居正的家人们都给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张居正的所有家产也都抄家入了宫中。万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一个对大明朝有如此大功劳的功臣呢?其实这里面有非常多复杂的原因。最初张居正还不是首辅大臣的时候,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是比较严厉的老师,万历皇帝但凡有些出格的行为,张居正都会严厉批评。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大臣以后,权力比过去大更多了,也就更加没有顾虑到皇帝的情绪问题,其实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你说没有那说明你这个人很虚伪。
张居正正是没有顾忌过皇帝的情绪,所以才会被万历皇帝所记恨。但是自己还没有亲政,所以当然不能对张居正有什么报复行动。当时的太后也发现了皇帝的小情绪,就跟万历解释说,你还记得历史上有个官员叫霍光吗?那时候皇帝不听话,霍光就可以将皇帝拉下来,让他做不成皇帝,你的老师张老师就是这样的人,而且张老师对你不客气可不是因为不尊重你,而是因为张老师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忽略了你的感受,你知道吗?万历听了太后的说法后,心里更加紧张了,原来张居正居然有罢免皇帝的权力,那可千万不能得罪,从那以后,万历皇帝就听话多了,但是心里的阴影是很难抹去的。万历做了前十年皇帝的时间里,大明朝在张居正的手里越来越红火,简直就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盛世,而此刻张居正却得了重病。万历皇帝看张居正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得了重病,一个心思便在万历的脑子里形成了。如果张居正就这么死掉了,那天下不就没有人能够管我了吗?万历皇帝甚至想过要毒死张居正,可是张居正命好,没有尝到这个后果,就先死掉了。张居正死掉以后,万历皇帝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他开始对张居正生前的所有政策指指点点,有些看不顺眼的直接就修改掉。不管大臣们多么反对,反正万历就是一句话,必须要修改。万历是一个比较执拗的人,这也是张居正教导出来的后果。
后来的万历更是过分,将张居正全家的财产都抄了送到了宫里,张居正的所有官职也都被万历皇帝给抹掉了,就是为了报复张居正有换皇帝的权力。此外,万历觉得还不过瘾,更是将自己张老师家的所有家人都给流放到了远方,这才稍微消除了内心的心头只恨。可以说,万历变成这样,都是张居正一手教育出来的,万历的童年一直就生活在严厉的教育当中丝毫都不能犯一点错误,谁不会犯错呢?张居正就是太较真了,使得万历打心眼里讨厌他。

wzc8811
张居正对于万历的影响的确是不小的,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万历的从小就师从张居正学习儒家经典和怎么做一个贤明君主的道理。要说张居正对万历有所压制,这个压制也是符合古代师生礼仪的。
张居正对万历的要求是严格的,张居正精心制定万历的学习课程和计划,当万历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张居正就取消了万历的书法课程,张居正认为凡是热衷于文学艺术创作的皇帝,如李煜,宋徽宗等,都是天才的文学家、艺术家,可是他们的爱好也让他们倦于朝政,搜刮百姓,导致了国破身亡的下场。
年幼的万历和太后,对张居正信任有加,称之为“张先生”,张居正利用信任,以内阁首辅的身份推动了一些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自然而然的伤害了某些人的利益,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来弹劾张居正,可是因为万历孤儿寡母的信任和张居正位高权重,反对的人都被贬迁到了外地。
同时,张居正也培植了自己的门生故吏,张居正在自己的家乡修建了豪宅,种种情形都被反对他的派系记录下来。
随着万历的成年和张居正的去世,参劾张居正的势力成为了文官的主导,此时的万历正好借反对派来清除掉张居正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来平息一下因为反张居正而起的浪潮,让文官集团回归正常的运转。至于说在张居正死的时候的封赏,因为万历要表示对重臣的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