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不救关羽?夷陵之战为什么不跟着出征?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苏小菲SophieM

苏小菲SophieM

历史是历史,演义是演义。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罗贯中先生所定义 ,有鬼神之测那也是罗贯中刻画的。

诸葛亮与关羽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写到,"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意思即是说,关羽对士大夫这样的显官贵族很傲慢,但即使如此,我并不认为关羽轻视诸葛亮。


昔日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他过去与马超毫不相识,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诸葛亮清楚关羽骄傲非常,便回信给关羽道:“马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超群,跟张翼德差不多一个等级,但还是不如你关将军超凡脱俗,勇猛异常啊。”

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尤其高兴,并把这封回信给其幕僚观看。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关羽对于诸葛亮还是没有什么轻视之意,反倒是很重视诸葛亮的意见,心中以诸葛亮的承认便是很好的赞扬。

但从这件事上,虽然可以说诸葛亮有不错的安抚人的本事,也了解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但他用一种类似巴结奉承的语言来回信给关羽,这其中是不是反而包含着一些隐隐的不屑或者轻视呢?

但这不代表诸葛亮就会挟私不救关羽,毕竟能写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不会如此心窄的。


实际上,诸葛亮对于关羽是困境不是说不救,也没有那么多阴谋论。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古时的战场通信技术是在太滞缓了。很多战斗都是遭遇战。

战术部队之间的联络往往不能根据战场变化做出实时变化,而关羽败走麦城甚至被杀的消息通过快马或者鸽信等到了身在西川的诸葛亮手中,诸葛亮再请上谕调兵遣将,即便援兵及时发兵,那恐怕也不是3,5天就能到关羽面前的。而援兵到时,关羽已经人头落地了。

夷陵之战为何不跟刘备出战

从之后诸葛亮之死后,便有魏延之死、杨仪之乱,而之后蜀汉便是每况愈下,派系之间常有争斗内耗来看。

整个蜀汉阵营中,能给调和或者压服派系之争的,除了刘备便是诸葛亮。

公元219年关羽身亡,因吕蒙的白衣渡江。刘备并未出征报仇,而是准备了两年后的221年才出征,显然这两年的时间,除了准备相应的粮草物资,军队训练,剩余的便是做好出证后军政安排。

算来算去,也只有诸葛亮能适合稳定后方的重任。这点与先前,庞统与刘备取益州的过程一样,诸葛亮同样是坐镇此时的大本营荆州是类似的。

而事实上,刘备此次出战,也带了马良、黄权这两个不错的谋士。而在夷陵之战中,这二位谋臣也是起了该有的作用,并给了不会导致被火烧连营的建议。

刘备兵败,黄权投降魏,难怪刘备说是“孤有负黄权,而黄权并未负孤啊”

可以说,夷陵之战,全是刘备盛怒之下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建议导致的。

因此,诸葛亮不随刘备出战,当然是既定安排,符合蜀汉内部的权利控制情况


原创回答,喜欢关注我@书剑谈。

茶卡

茶卡

关羽自作主张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大概率是自作主张,并不是蜀汉朝廷商量的结果,所以诸葛亮在开始阶段并不知晓,当然也无法插手。

公元219年,刘备势如破竹拿下汉中后,自封为汉中王,开始第一波封赏。他册封了关羽、黄忠、马超和张飞,分别为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一时风光无俩。

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

这一年的关羽在忙什么呢,这一年关羽接受了册封,随即开始发动襄樊之战。那么关羽为什么会猝然发动?

1.荆州的州府始终在曹魏手中

荆州的州府不是蜀汉占据的江陵,而是襄阳。所以既然关羽是襄阳太守,又被全权授予督掌荆州军政大权,心高气傲的关羽,肯定会露两手。要知道他与马超和黄忠一起册封为四大将军,他是不满意,心里不服气的。

2.与刘备遥相呼应,趾高气扬

刘关张三兄弟,前期可以说被曹操追着屁股打。一直到赤壁之战,终于回了一口大血,这还是周瑜帮忙的结果。所以等到刘备军事要塞汉中之后,关于摩拳擦掌,多少会有点心高气傲,正好发动一场大战,趁胜追击多从曹魏那里拿一些地盘。

在史书上,我们找不到刘备下旨,或者诸葛亮知晓襄樊之战的记载。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那是玩笑话,三国时代真正神机妙算的,是荀攸和贾诩。

夷陵之战弃用

诸葛亮是反对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旁证是诸葛亮获悉刘备大败的消息后,长叹一声,说了一句话。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

诸葛亮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可以制止刘备东行伐吴。潜台词就是诸葛亮本人是反对的,但是劝不了,因为刘备不听他的。

也正是因为诸葛亮与刘备意见冲突,所以刘备没有让他随行。

那么诸葛亮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可以借用赵云劝说刘备的话,作为诸葛亮的内心独白。

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

赵云当初劝刘备说,国贼是曹魏,又不是孙权。只要我们先打败了曹魏,吴国不战自降,自然会臣服与我们。

这恐怕就是诸葛亮的真实想法,但还是那句话,刘备不听。刘备反而尽起国中兵马,一副成竹在胸,此战必胜的样子。正照应了那句话,天欲亡之,必先狂之,刘备就是这样。

neijiangshi

neijiangshi

一是因为没想到,孙权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背盟。

只能说刘备和诸葛亮低估了鲁肃去世后东吴战略方向的转变程度。

二是因为没时间,这一年诸葛亮其实比关羽忙。

建安二十三就开始攻略汉中,打到二十四年春天干掉夏侯渊。

然后曹操大军压境,两边又开始对峙,虚耗。

夷陵之战,刘备大军伐吴,却不带诸葛亮随军的原因,除了确实需要诸葛亮留守后方、保障军需外,更大原因是诸葛亮从出山效力刘备起,就一直主张联合孙吴,共抗曹操,并且还是缔结孙刘联盟的直接操盘手。

此时孙权破盟斩将,臣服曹魏,蜀汉政权的重大外交失败已经成为事实。作为“孙刘联盟”这一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诸葛亮的立场当然就变得十分尴尬。

而且其亲兄长诸葛瑾又在东吴身居高官显爵,深得孙权信任,为中司马、宣城侯,掌管中枢机要。

长期以来,孙权一直刻意利用诸葛瑾、诸葛亮两人的兄弟关系,令这个敦厚长者负责对刘备方的交涉,常年成都、江陵、建邺之间来回奔走。

虽然诸葛亮为避嫌疑,从来只和兄长在外交场合相见,私下绝不会面。但他们兄弟二人的书信往来一向不断,除家事外更时常谈及国事。通过这种兄弟私信来传递信息,一直是蜀汉和东吴外交的重要联系方式。

当孙刘联盟的利益立场一致,双方密切配合,联系紧密时,当然是公私两便,皆大欢喜。

当双方的利益立场出现分歧裂痕时,由诸葛瑾来作为东吴使者,也能令刘备顾及诸葛亮这个头号辅弼的颜面,不好贸然破脸。

所以当刘备攻陷益州后,出面讨要荆州的是诸葛瑾。(【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

双方签订“湘水之盟”中分荆州,刘备让出长沙、桂阳两郡时,吴国使者也是诸葛瑾。(【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

孙权破盟,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后,诸葛瑾直接参与了攻杀关羽的战役,战后更加封绥南将军、南郡太守,成为荆州中心江陵的地方官。

当刘备卧薪尝胆备战两年后,终于为关羽兴复仇之师,和孙权已经是水火难容时,诸葛瑾又奉孙权之命,写了封被后世史家讥评为“奢阔之书、辞章之费”(粗俗点说,就是狗屁不通)的书信给刘备,劝其罢兵,理所当然被刘备束之高阁。

孙权既如此厚颜,将诸葛瑾这张外交牌打得行云流水,刘备让诸葛亮暂时回避对吴交涉,远避成都,也是应有之义。

对刘备怒而兴师东征,连赵云都看出不妥,甘犯龙颜,切言谏阻:「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但这一样番言辞,赵云可以说,蜀汉朝堂上没有任何人因此会质疑他的忠心,只因为赵云是冀州时就追随刘备的元从将领。而既是诸葛瑾之弟,又是此前孙刘联盟倡导者的诸葛亮就确实说不得。

虽然刘备对诸葛亮信任有加,不大可能因此心生芥蒂,但如一心想为关羽报仇雪恨的张飞,还有那些心心念念尽快打回荆州老家的荆州士人和将领,他们又会怎么看待?

所以诸葛亮虽并不赞同刘备东征,也只能缄默不言,兢兢业业做好大军的后勤工作,并且在刘备大军于夷陵之战惨败后,才怏怏然说“若法孝直(法正)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以一句“事后孔明”之嫌的叹息,来表达其根本不赞同伐吴的立场。

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备苦战半生,才得到益州一方基业,此时年近花甲,志气已衰,已经没有了早年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并不敢真正放手一搏,豪赌天下。

汉末时益州少经战事,受战乱破坏损害远小于北方各州,不但地域辽阔,同时户口众多,人力资源甚为充足。夷陵战败后,光是巴西郡征发诸县兵员就得五千人,由马忠带队去援救刘备。奉命督江州的赵云部同样兵进永安,迅速稳定了战局,而经历这场丧师5万人的惨败,仅仅数年后,诸葛亮又迅速重组了一只数量在10万左右的强大军队,足可证明即使经历了关羽军团的损失,刘备在东征前可动员兵马,仍然不少于15万人。

然而刘备东征却只动用了中军主力4万人,黄权的江北军1.5万人,用金帛收买武陵蛮军1万人,合计不到7万兵马。

所以他虽然和陆逊在秭归对峙经年,但战役规模打的始终是有限战争,而非全面战争,更希望通过正兵流稳扎稳打,迫使孙权让出荆州,并没有真正把自己所有家当全压上,去和孙权不死不休。

此前因为刘备军在汉中战役力抗曹操的主力中军,巴蜀地区的民力一度告竭,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经过诸葛亮数年的苦心经营,才能支持刘备发动一场新的大规模攻势。

所以,为了保住自己好容易才到手的益州基业,对刘备而言,诸葛亮留镇后方,治理民政,供应军需,当一个“萧何”的意义,要远大于他随军东征,做一个“张良”式的大军参佐。

综上所述,刘备出征不带诸葛亮,却将蜀汉政权的大后方全权交付,既是对诸葛亮能力和忠诚的无上信任,也是对此时立场尴尬的诸葛亮的精心保护。

刘备如此态度,其他蜀汉官员自然就无人再敢以“孙权破盟”“诸葛瑾从攻关羽”等事为由,对诸葛亮弹劾发难。此举体贴备至,再一次彰显了君臣二人的“鱼水情深”,当然会令诸葛亮感激涕零,终于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耗尽毕生的光热。

雪恋

雪恋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蜀汉只要有诸葛亮在,便一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比如题主所问,诸葛亮在关羽襄樊之战期间,为什么不救关羽,夷陵之战又为什么不随军出征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且听小司徒一一道来。

(一)敬若神明 凡人之躯


诸葛丞相的能力与对蜀汉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诸葛丞相,却也并不是料事如神的,襄樊之战期间,诸葛亮并非不想救关羽,而是另有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刘备汉中刚刚大胜两个月之后,便是进位汉中王,进位汉中王之后,刘备便是大肆册封自己集团的文武重臣。

彼时,镇守荆州五郡、董督荆州事的关羽为武将顺位第一人,是为前将军且假节钺,在这之后,刘备集团还有着两大军事行动一前一后展开着。

首先开展的是副军中郎将刘封率军数千人由汉水东下上庸、西城、房陵等东三郡,宜都太守孟达接受刘备调令从关羽辖区荆州宜都郡进军房陵,这就是刘备夺取东三郡的战役。

而在上庸开战之后,关羽也是自己主动出兵三万余人,北攻曹仁、吕常等据守的襄阳、樊城一带,就这样,刘备集团在汉中争夺战仅仅两个月后,中线与东线同时出击,只不过,这次出击,中线刘封是奉命而行,且命令指向性很是明显,那就是拿下东三郡。

可是,关羽由于具有假节钺的权力,能够自行调动军队,因此,他的出击,并非刘备诸葛亮法正的大本营所安排,按理说如果关羽进攻目标明确、计划完善,这一次出击也没有太大问题,可是问题却在于,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太顺利了,七月出兵,到八月便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所以,其交战并取得重大战果的速度简直太快了,与此同时,八月,刘封孟达稳定了上庸东三郡,因此,两大方向仅仅出兵一个月后,便是如此战果,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或是法正,其内心,都是有些飘飘然了。

飘飘然的结果就是过分忽视曹操的实力以及东吴的阴险程度,那么,成都方向不知道关羽出兵吗?

恐怕未必。

因为孟达身为宜都太守,奉刘备令北调,关羽一定知晓此事,又刘备七月进位汉中王,同月关羽便是受到了封赏而后进兵襄樊,所以,这就证明,哪怕在那个年代,荆州与益州的通信也是可以在一个月内传达到的。

且关羽围攻襄樊的时候,多次传檄上庸刘封孟达,因此,这足以看出,蜀汉各方之间保持着相当的联系,那么,为什么关羽襄樊战败后期,蜀汉大本营没有丝毫动作呢?

答:由于之前过于乐观、过于轻视,又加之关羽败的太快,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九月,徐晃援军抵达,但彼时,关羽尚且占据着相当的优势,十月,曹操亲自坐镇后方,曹魏西线长安十二军五万余人集结完毕,中线宛城徐晃数万大军前进至樊城北部四冢,东线夏侯惇、张辽二十六军十万余人准备完毕,关羽顿时压力骤增。

而也正是在同月,东吴吕蒙、陆逊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后方两大重镇江陵、公安,两大城池不战而降,这些事情关羽自己都不知道,刘备诸葛亮又怎么能知道?

十月末,关羽战败襄樊前线,返回江陵,还抱着试一试与吕蒙争夺南郡的态度,可是此时,陆逊早已经西进宜都、建平、武陵,切断了益州与荆州的联系。

十一月中下旬,关羽败逃,此时,就算刘备诸葛亮想要做出反应,也真的来不及了,所以,诸葛亮不是不救关羽,是他根本来不及救关羽。

(二)鸡肋荆州 势在必行

夷陵之战期间,诸葛亮是否主张讨伐东吴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诸葛亮的态度,更没有记载诸葛亮为了劝谏刘备说过一句话,但是,诸葛亮没说,却有两个人说。

一个便是翊军将军赵云,另一个便是秦宓,其中秦宓还因为触怒刘备,差一点被刚刚称帝的刘备杀掉,那么,这根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说,赵云的身后,就是诸葛亮,两人的关系与刘备对二人态度的转变,早在汉中争夺战刚刚胜利的时候便是见到分晓了,这里不再赘述。

所以,刚刚经历荆州五郡丢失、不久后上庸丢失、汉献帝被迫禅位、刘备称帝等一系列大事的蜀汉,的确不应该对着东吴大动干戈。在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中记载着这样的一句话,当时刘备伐吴大军惨败而回,诸葛亮不无痛心的感慨道:

“若是法孝直在,必能制止主上东征,就算无法制止,也绝对不会有如此惨败。”

可是,诸葛亮是不赞成刘备伐吴的,可是,他明明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却也不能够阻止刘备,因为刘备攻打荆州,是为了维护隆中对,隆中对是谁提出的?自然是诸葛亮,支持攻打荆州,就是支持隆中对,更何况,诸葛亮一直主张联结东吴,又没有就东吴的屡次反复无常想出来好的办法,他还如何阻止刘备呢?

所以,无法制止刘备的诸葛亮,只能干起了老本行,那就是辅佐太子留守后方,事实上,这是自从汉中争夺战四年多以来,诸葛亮一直的工作,是为留在后方,足食足兵。

更何况,当时刘备刚刚登基,又带走了绝大部分精锐兵力,所以,诸葛亮是必然要坐镇后方辅佐太子的,就算他要去,恐怕刘备都不会同意,故而,夷陵之战,才没有出现诸葛亮的身影,应该,有着这些原因存在。

彪poon

彪poon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不救关羽?夷陵之战为什么不跟着出征?我是王小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说一下这两个事件危害对蜀汉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丢掉了地盘丢了性命。为刘备起兵伐吴埋下导火索,也间接地害了张飞一条性命。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关羽?为什么不跟刘备去讨伐东吴?我来给你分析一下当时的大背景和诸葛亮的无奈。



1,诸葛亮刘备无力救援关羽

刘备任命关羽镇守荆州本身就是错误的命令,刘备对他这个二弟和荆州都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荆州的重要性,必须派一个值得信任的,又能威镇曹操孙权不敢侵犯的人镇守。刘备确实有点一相情愿了,论威望能力关羽足够,但长期战争中取得的成绩,也养成了关羽孤独骄傲的性格。

关羽独立镇守荆州时,诸葛亮问关羽:倘若曹操领兵攻击荆州怎么办?关羽回答:全力抗拒曹操。诸葛亮又问:曹操孙权一齐来攻呢?关羽说:我分兵抵抗。诸葛亮说:你如果这样去镇守荆州,荆州危险。我有八个字你一定牢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表示牢记军师之言,铭记肺腑。

然而,骄傲的关羽把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记到肺腑,对孙权联姻的行为斥责说:我虎女怎么能嫁犬子。把东吴上下得罪个死。手下将领犯错,关羽大叫:你等着,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同样,说话不留余地,也把刘备的干儿子也得罪了。在这种背景下,刘备诸葛亮怎样去救关羽,兵没有,汉中刚收复还不稳定。

2,刘备倾全国之力伐吴,诸葛亮极力反对

刘备去讨伐东吴,诸葛亮一百个反对,但反对有用吗?诸葛亮反对是站在全国的高度看问题,面前的敌人是曹魏,不是东吴。为报仇就要不顾主要敌人,去赌国运。若是曹魏乘机攻击汉中怎么办?刘备被仇恨冲昏头脑,你诸葛亮反对我报仇,干脆你别跟我去,留下看家吧。赵云也反对我报仇,好吧,前线别去了,搞后勤工作吧。

诸葛亮不是不想救关羽,而是力不从心。不跟刘备伐吴,一个是刘备赌气不让去,另一个是要防备最强大的敌人曹魏。关羽大意失荆州,损失了蜀汉三分之一实力,刘备一意孤行几乎损失了蜀汉全部能战之兵。给诸葛亮留下一个烂摊子,好在诸葛亮不谓艰难,精心发展,奋发图强使蜀国恢复了一定实力。

crazydennis

crazydennis

诸葛亮在和刘备进驻西川之前,在诸葛亮的心中,镇守荆州最得意而又最放心的人选就是大将关羽。因为诸葛亮深知,自桃园三结义以来,关羽对大哥刘备情义深重。最为点型的例子就是当年关羽抛弃身在曹营的荣华富贵,“过五关斩六将”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刘备的家眷去投奔大哥刘备,以不负当年的结义之盟。因此诸葛亮必会料到关羽肯定会毫无二心的誓死防守荆州。临走之前,诸葛亮特意送给关羽八个大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又嘱托关羽修建烽火台,由此也可以感觉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用心良苦。

关羽之死,应该也是他的性格所驱使的。多年来镇守荆州平安无事,东吴孙权那边一直就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大将,所以随着天长日久,难免也会让关羽放松警惕!再加上东吴又派使者对关羽阴奉阳违的奉承和夸赞,以及东吴防守夏口的大将吕蒙诈病,这才致使关羽防守荆州的警惕性更加松懈,也更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之后关羽就北上强攻樊城,被大将曹仁射了一箭,使关羽的士气大减,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紧接着东吴吕蒙白衣渡江,荆州失手。这才致使关羽腹背受敌,孤军无援,败走麦城,宁死不降。“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导致杀身之祸的根源。也和他那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狂傲性格有关系。

当诸葛亮远在西川闻讯关羽的一系列实际战况之后,立马就断定“荆州危矣”。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并不是诸葛亮不出兵营救关羽,而是根本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荆州与西川相隔遥远,又都是全是山路,又没有现在的公路,等把求援信息马不停蹄的送到西川,在当时估计也得需要好几月的时间。那时候又不像是现在,电话通讯和网络的这么方便。所以,一切都晚了!“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死这一事件之后,对刘备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也致使刘备从最鼎盛强大的时期逐渐走向了衰弱和死亡。

刘备为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硬要携倾国之力70万大军坚持出兵伐吴。在此诸葛亮也不能跟着出征参战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备出兵伐吴,集中了西川的所有兵力和物力,西川空虚,诸葛亮需要镇守西川要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曹操趁虚而入!结果刘备夷陵之战大败,被东吴名将陆逊火烧连营700里,几乎全军覆没,最后死在了当今湖北的白帝城!这所有的一切,感觉也不能都怪在诸葛亮的身上。如果一个人再会神机妙算,能力再大,有时候也左右不了全部,手再大也捂不过天来。一切都是天意和命运的安排!

Dophin

Dophin

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擒,而后被杀。一代英雄,自此落幕。

关羽的死,对于整个三国历史,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正是因为关羽的死,使得刘备不顾一切彻底和东吴翻脸,带兵攻打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当中,蜀汉损失惨重,彻底元气大伤。刘备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后就撒手人寰。因为在夷陵之战当中,损失过于惨重。导致整个蜀汉,自此由盛转衰,也注定了后面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只能为蜀汉稍稍延命,却无法真正兴复汉室。

可以说,关羽的死,是后来这一切发生的直接原因。

那么,向来以多智近妖而闻名的诸葛亮,为何没有及时救援关羽?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关羽被东吴所败,看着刘备草率的发动夷陵之战呢?

其实,不是诸葛亮不想救,而是真的救不了。

这事,还得从当初刘备入川的时候开始说起。

赤壁之战后,刘备在南方算是暂时站稳了脚跟,趁着曹军大败之际,迅速占领了荆州四郡。自此之后,半生漂泊的刘备同志,总算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不过,荆州四郡,终究地盘还是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撑刘皇叔复兴汉室的宏伟梦想。所以接下来,刘备集团将目光投向了西边的益州。


当时的益州,由汉室的另一位宗亲刘璋统领。照理来说,同为汉室,理应联手抗敌才对。可是刘璋这个人,实在没什么大志向,甚至还想过直接投降曹操。可惜因为曹操当时没有礼待刘璋的使臣张松,使得张松回到益州后,改劝刘璋交好刘备。后来,等到曹操要进攻刘璋的时候,刘璋觉得自己独力难支,所以便请刘备入蜀,共退曹操。

刘璋没想到,自己这次招来的,其实是更大的敌人。刘备本来就想着要进占蜀地,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所以在接到刘璋的邀请后,直接带上麾下大半精锐,欣然入蜀。

当然,刘备在积极开拓蜀地的同时,也不会犯下让自己后方空虚的错误。当时刘备虽然带庞统、黄忠、魏延等一大批能臣武将入川,但荆州这边,还是留下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众老底子镇守荆州。有这样一群人镇守后方,荆州自然也是安全的。

但是,刘备入川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最开始的时候,刘璋本来是想让刘备过来,帮他抵抗曹操,尤其是对付他的心腹大患张鲁。结果刘备来了以后,根本不忙着对付张鲁,反倒开始在本地拉拢人心,一副要彻底扎根的意思。

刘璋也不傻,自然看出刘备原来也没安什么好心,所以最终,双方彻底撕破了脸。

就这样,刘备由原本的暗取改为明抢。不过,益州好歹也是刘璋的老窝,凭刘备带来的这点人,想要拿下益州,还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刘备开始向后方请求增援,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全都调到了益州这边,全力对付刘璋。至于荆州那边,则由关羽来负责。

随着刘备从荆州抽调了大部分力量,此时的荆州,已经开始越来越虚弱。但因为当时蜀汉和东吴关系还不错,双方联手的情况下,倒也能挡得住曹操,所以荆州暂时还算安全。

就这样,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攻略之后,刘备最终围困了成都,逼得刘璋不得不投降。随着刘备逐渐掌控住益州,蜀汉政权开始走向国力最强的一个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刘备逐渐掌控了益州,孙权和曹操,都开始有点来气了,都不愿看着刘备这样顺利做大。作为盟友的孙权,首先从背后插了刘备一刀,用偷袭的方式拿回了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对于孙权的行为,刘备虽然愤恨,但受限于曹操的压力,也只能忍了下来。

而北方的曹操,同样不可能看着刘备就这么轻松做大。在刘备拿下成都之后,曹操进击汉中,直接威胁到了蜀地。为了保护蜀地的安全,刘备不得不调集大军前往汉中地区,和曹操来一场汉中大战。

汉中之战,真的是刘备一生当中,最为高光的时刻。

刘备出身一般,辗转半生,都没有自己的地盘。直到赤壁之战以后,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开始慢慢做大,成为真正可以和曹魏、东吴分庭抗礼的力量。而在汉中大战当中,刘备更是直接战胜了昔日畏之如虎的曹操,达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巅峰。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成了名副其实的汉中王。

但是,这场汉中之战,也埋下了后来夷陵之战的隐患。

汉中之战以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时曹操主力无暇东顾,如果能够拿下襄樊这个区域的话,整个荆州、益州、汉中、襄樊,就能连成一片。从此之后,蜀汉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回旋的余地大大增加。

但是关羽唯独错估了一点,那就是他认为东吴不敢趁机北上,袭击他的后方。所以关羽几乎倾尽全力,进攻襄樊。襄樊一战,也是关羽一生当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之一。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成建制的俘虏了曹军近三万人。

在整个三国历史上,成建制的俘虏三万精锐,几乎所从未有过的事情。关羽也因此一战,威震华夏,甚至逼得曹操都不得不一度考虑要不要迁都。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孙权突然从背后捅了一刀。吕蒙白衣渡江,迅速占领了关羽的后方。此时的关羽,虽然打赢了襄樊一战,却无力彻底攻下襄樊。最终,只能退守麦城,然后有了麦城之败。

从刘备打赢汉中大战,到关羽在麦城被生擒,这期间一共就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局势实在是变得太快了,快到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

诸葛亮智慧过人,这确实不假。但是,不管诸葛亮再怎么机智过人,他也不是神,无法做到真正的未卜先知。

在三国演义当中,襄樊之战,是关羽按照刘备的意思发起的,出主意的人是诸葛亮。但是在正史当中,这其实是存疑的。从种种迹象来看,打赢了汉中之战的刘备,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其实也已经到了极限,不大可能在这个时候下令,让关羽接着打。所以,历史上真实的襄樊之战,极有可能是关羽自作主张。或者也有可能这本是一场局部冲突,结果阴差阳错被打成了影响天下局势的大战。

而在这期间,诸葛亮一直身在益州。从荆州到益州,光是消息传递就需要不少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诸葛亮还来不及反应,所有的事情就已经结束了。

除此之外,就算诸葛亮反应过来,有没有能力去救,其实也是一个问题。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军事才能固然出色。但相较于他的军事才能,诸葛亮其实更像是一个战略家,更擅长于内政。此时的蜀国,刚刚经历过两场大战,正是最为虚弱的时候。就算诸葛亮反应过来,也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调集足够的力量去援救。

至于后来的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何仍然没有参与,原因其实就更简单了。

因为此时诸葛亮在蜀国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内政管理者的形象,负责的是整个蜀军的补给,以及益州的稳定。而且,诸葛亮一直是孙刘结盟项目的主要倡导者,其兄长诸葛瑾又在东吴身居高位。在这种对东吴的关键战事当中,刘备不管出于哪种考虑,都不大可能带上诸葛亮。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蜀国,瞬间由盛转衰。蜀国的国力,本就是三国当中最弱的一个。在经过夷陵之败后,从战略上来说,已经再也没有胜利的机会了。后来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其实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举动。北伐时期的诸葛亮,其实已经没有了必胜的把握,只是在以攻代守,想要赌曹魏会出现失误。

可惜,后来的曹魏,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小的失误。但在整体上,并没有犯什么大的战略错误。所以就算诸葛亮多智近妖,后来的几次北伐,也只能以失败告终了。

maryqiqi

maryqiqi

首先,诸葛亮不是神机妙算,他只是比平常人想得多,想得远罢了


很多人会觉得为何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就能通晓天下大事,而且能迅速帮助其主刘备打败曹操,进而占据荆州奠定蜀汉大业,其实大的原因在于诸葛亮在茅庐时没有闲着,他在努力收集天下资料,通过资料看到了一些常人忽略的结论,比如曹操势大不可强取,江东稳定不可强夺。一言以蔽之,诸葛亮不是神仙,到更像是一个出色的统计学和心理学家


然而想归想,世事变化无常又岂能是人可以预见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话写得好,当刘备诸葛亮得知关羽拒绝了孙权的求亲,就知道这荆州恐怕危险了,只是当时的关羽连战连捷,刘备也被曹操托在汉中一带,再加上关羽的部署的确妥当,因此才忽略了孙权偷袭,要不是刘备自己的亲家糜方事先投降作为内应,吕蒙也不能如此轻易的夺取南郡,因此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eleven水

eleven水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提起诸葛亮,我们想到的都是神机妙算与三分天下,但却很少有人像教员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诸葛亮也非神人,也会犯错。

每每提起三国时期,我们就不能避开蜀汉这一话题。而提到蜀汉,我们就又不得不提到它灭亡的两个核心事件,即关羽败走麦城与刘备兵败夷陵。很多时候我们在提到这两个事件时都会想,诸葛亮既然有神机妙算,如妖孽般聪明,那他又怎么会想不到去援救败走麦城的关羽,以及败走夷陵的刘备呢?

今天,笔者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为何三国时期的“妖孽”诸葛亮,没有援救因兵败导致败走麦城的关二爷关羽,以及因兵败导致病逝于白帝城的汉昭烈帝刘备。

一,为何不救关羽

正文开始前,笔者引用一句俗语来做开头,即大意失荆州(不一定只是说关于大意)!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进行了一场生死大战,而这场大战最终以刘备惨胜宣告结束。虽说汉中之战是刘备胜了,但也因此元气大伤,起码短时间内无力再组织起一场大规模的战斗。

注意,上文是关羽败走麦城的同年事件,也是发生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前的一场重大事件。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襄樊之战正式打响。这场战役是曹魏率先围攻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不料被关羽抓住机会趁势反击,最终结局逆转,反而成了关羽进攻曹魏防守。这里需要提到,自襄樊之战正式打响后,关羽所带领的荆州军几乎是连战连捷,从头到尾只输过一次,但就是这仅有的一次失败,就让关羽直接从巅峰跌落到了低谷。

笔者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并不是因为诸葛亮不想救关羽,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救关羽。换句话说,当时关羽位于襄樊前线,而诸葛亮还在汉中成都附近,这两地之间仅直线距离就超过2000里。而且当时关羽一直是连战连捷,根本没有表现出一丝丝要失败的趋势。

而当关羽失败的趋势开始逐渐明朗的时候,再想去向诸葛亮刘备求救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们先不说这两地之间的距离,就说当时已经偷袭荆州并控制了关羽四面八方的东吴和曹魏,又岂会给诸葛亮派出援兵的机会呢?

而且距离关羽最近的刘封孟达,在时间上都是来不及的,因为关羽从兵败到被杀,这之间仅仅只有数天时间,而且还一直在变动,别说突破重重包围去救他,就是想找到他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二,为何不救刘备

夷陵之战发生在东吴境内,而诸葛亮当时正位于成都处理内政,所以在这件事儿上我们可以与前文提到的不救关羽划上等号,即不是不救,而是来不及救。

但这里就又引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夷陵之战时刘备身边的顶级谋士已经只剩下了诸葛亮一人,但他又为何在这种关键无比的战役上,不将诸葛亮带在身边呢?

关于刘备出征不带诸葛亮这件事儿,笔者有这么两个看法。

首先,最基础的一个应该就是刘备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而且这种愤怒已经让刘备顾不上最初与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战略,即联吴抗曹。而且正是因为有隆中对的存在,所以诸葛亮必然是全力阻止刘备伐吴的那一批人(蜀汉内部不下五位高级将领因不支持伐吴而被贬官撤职)。而诸葛亮既然不支持伐吴,刘备自然也是不能带上他,因为他担心带上诸葛亮反而会给他掣肘。

其次,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说二人的关系因为很多原因而没有最初那么好了。我们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而且正是因此才有了名满天下的隆中对。所以很多人都说诸葛亮和刘备是知己,是非常好的伙伴。诚然,当时的二人或许真的如此,但经过这些事情后,二人的关系肯定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赤壁之战后,孙权曾邀请诸葛亮前往东吴就职,而且许诺的待遇也远超刘备所能给予的。但诸葛亮最终还是拒绝了孙权,而且非常果断。此外,诸葛亮最初是没有子嗣的,所以远在东吴的诸葛瑾便将自己的二儿子过继给了诸葛亮。

按说这很正常,但放在诸葛亮身上可就不正常了,因为当时诸葛瑾可是东吴重臣,出了这种事儿,刘备又怎么会放心的下呢?

再者,关羽败走麦城后,诸葛瑾曾作为使者前往刘备阵营求和,但在此之前他却先去了诸葛亮那里,而且二人还交谈了一晚上(刘备想不乱想都不可能)。

文章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诸葛亮或许真的是神机妙算,但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也是真的救不了,毕竟当时没有电话,没有飞机,诸葛亮总不能未卜先知地将大军提前送到麦城吧?至于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也是想救而不能救,因为那时的刘备已经跟他产生了隔阂,他如果强行劝阻或参加,反而会激起刘备的疑虑,最终害人害己。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南极的北面

南极的北面

你好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比较感兴趣,这里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为大家看待此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欢迎交流!


我们看待问题,尤其是对于历史问题,往往自带后来者的角度去思考!反而自身并没有过多的感触!即对于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已经对事态发展的结果、过程等,已经了然于胸了,以此为基础,来展开自己观点看法!

潜意识逻辑

我喜欢将这种看待问题的方法论,喜欢叫做潜意识逻辑!

不符合事情发展的正常规律,不反对,但也不很赞同!


我喜欢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的依托是,这能让人深层次的去想一些问题,一些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这里以一个时间参与者,历史欣赏者的角度来谈谈我对此问题的看法:


诸葛亮,给大家神机妙算的深刻印象,我想大半应该归功于文学著作《三国演义》,和系列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唐国强老师所扮演诸葛亮的那一版!“火烧连营”“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木牛流马”这是怎样的气度和怎样的睿智。他临危受命、三顾茅庐,未出隆中而已三分天下!他鞠躬精粹、他七出祁山,他终命陨五丈原!死后更是出奇,死诸葛惊走了活仲达。就是这么一个鲜活的形象,很完美,完美到可以与神灵肩并肩!


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结论,孔明的身上承载着我们更多的期待!


先谈关将军兵败:

关二爷义薄云天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我想不太会有人,作相反的论说!

我们看到,蜀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原先的起班人马,必须成长起来!这是当时情势逼迫和需要的。他必须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存在,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何以魏蜀吴三家成鼎足态势,而能共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用数学角度看,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从社会发展的层面看,大一统的基础还不具备!西汉的观念还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也正是,蜀存在的精神依托,也是曹操止步于王的顾忌所在!

从当权者的心理讲,必不会坐视一家的作大,唇亡齿寒的道理很简明!

他们苦于这种平衡,但也尽力地维系着这一微妙的平衡。

关将军的轻敌冒进,显然是打破了这种原有的平衡,而可叹的是,没有相当的实力来把控时局的变换,终是大意失了荆州!败走麦城,一代将星陨落,是偶然性,也是必然性!有过五关斩六将的骁勇,也是苦于此,受名所累。对大局势盲目的乐观,对自身盲目的自信,对敌人战术战略上的双轻视!令多少后来人惋惜啊... ...


我们在看孔明先生当中得作用,能掐会算、未卜先知,但人力怎可枉费心机,逆历史潮流呢!怎能尽泄天机,为一家之利害呢?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已经如同朽木,病入膏肓,已是无药可救了!再强为,必会遭到天道果报,再强为,是对普天大众的不公啊!大公无私,旁人只道是一个成语,而真当身临其境时,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困惑为难啊!孔明先生,这是也是作了个普通的参与者,他选择去相信这位义薄云天的将军,尽人事,剩下的交给天道去左右吧!这是一种无奈,更多的是一种顺应。

再谈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可以说是耗光了蜀国所有的资本了,这时刘备,我更多的愿意讲,他走到了他人生乾卦的最后一爻,上九爻亢龙有悔。看似雄壮的国力,军力。外加“二弟”的仇恨,交织在这个老迈的帝国缔造者的心头!

用更贴合现代的口吻讲:咱已不是当年贩履织席的小子,皇位加身,兄弟被人害了!这能答应,实力不允许啊!待我去平了他蛮吴,为吾弟报仇,为我大汉江上再造伟业,为后辈开疆拓土,多么的悲壮,多么的意气风发!

孔明先生未随军出发,明面上是大后方需要保证!其实其与刘备之间的微妙变化,这里不作太多的解释,你品,你细细品!

看似是必然,但当中又有多少的无可奈何,多少的不尽人意!

可怜人白帝城托孤,对孔明来说,又是怎样的险象环生!与本问无关,不多述说!


明知天意不可为,而强为之?这是三顾后的感动?还是耐不住激动,想搅动风云,后世留名呢?还是本身的所作所为就是一种顺应?

我是稼润国学主编青雲,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会在后续的岁月里,逐个进行讨论!

欢迎点赞转发加关注,我们下期见!

景胭

景胭

关羽看不起诺葛亮,将相不和,没有上师命令,自告奋勇,岂有此理,恍且,诸葛亮派他守荆州時,千叮万嘱,叫他联吴抗曹,关羽本不当回事,自作主张仇吳攻曹,而造的后果。

acoroad

acoroad

我们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不救关羽?三国演义总有没完没了的话题,忠诚、勇敢、坚强、渺小的人,也有阴谋、积极的计划、好话和绝妙的想法。"总之,三国的历史值得后世研究。人若不信,就不站立。今天,编辑给你讲了关云长华夏的忠实老虎曹操。众所周知,从文丑到关羽,他拿着青龙月刀,先砍关羽,再杀温丑,久负盛名。只要一个人守卫,敌人一万人,和伟大的英雄曹操,他也很害怕提到曹操。

首先,让我们假设关羽自己,勇敢地给三军加冕,屡次获胜,但敌人来到敌人的地方,他们都被杀了,这样全世界的敌人将军一提到关羽,就不会被打败。关羽不仅勇敢,他的聪明才智也体现在他的战斗力上。当他攻击范成时,关羽观察了它的地形,借来了周围的环境,淹没了七军,活捉了他,杀死了庞德,打败了曹军。关羽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到骄傲。在那之后,每当他参战时,他一定会非常自信。这种过度自信使关羽无法冷静地分析形势,即便面对敌人的突围攻击,关羽也不轻易派人寻求支持。这就导致陆阿蒙·白衣横渡大河,砍下关羽的头。那么,当时的军师诸葛亮得知荆州赶时间,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救他呢?

这应从军事制度的角度加以分析。诸葛亮既是一个军事部门,也是一个总理。虽然他经常在军队面前指挥和战斗,但他在出兵方面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自古以来,皇帝就掌握了军事权力,所以刘备自然掌管当时的军事权力。当时,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工具,连诸葛亮都问刘备,然后派兵到荆州,恐怕这次也赶不上战场的快速变化。因此,不能说诸葛亮救不了关羽,而是说鞭子是无法企及的。人们嫉妒,特别是古代的武术。像关羽这样的老虎将长期出名,其他的将领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心胸狭窄的人认为,只要关羽在一天之内,他们就没有一天,所以他们周围的将领不会主动帮助关羽,除非他亲自请求帮助,但会向他们求助吗??!

但这两个人也太小气了,因为他们对他们很傲慢,他们讨厌他们,想看他的笑话,所以他们以驻扎在这三个县为借口,不派部队去救他们。我想看到关羽被打败,但我没想到关羽会被鲁蒙杀死。最后,刘峰被杀,孟达害怕刘备,转向曹操。当然,一旦人们死亡,战场就是将军们的荣耀。虽然云昌和他的头脑不同,但后代却被云昌对肝脏和胆量的忠诚所感染。一代名人自古以来就被传下来了。

我们接着说,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不跟着出征?他多次劝刘备不要开战,即使他想和吴作战,也不会亲自作战,但张飞半路拦住了他,诸葛亮的哥哥诸葛金是江东的重要官员。

我们知道三国时代的竞争非常激烈。当时有很多政权,但最后都被消灭了,只剩下最后三个。这三个国家非常强大,一直处于非常平衡的状态。但到了后期,曹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另外两个国家没有办法和他们作战,所以他们经常结成联盟。但在后期,最弱的是蜀汉。几次大失败后,翻身变得非常困难。

其中,夷陵之战对蜀汉的生命力损害最大。这场战斗之后,蜀汉并不强大。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在那个时候是不允许玩的。为什么?有很多人对这种方法非常困惑。因为诸葛亮被后人说是很有权势的,就像神一样,特别是他的指挥能力,而经过对罗曼史的描写,显得更加夸张。夷陵战役失败后,刘备也病得很重。临死前,他把蜀汉全部交给诸葛亮。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当时应该参加战争。

事实上,让我们想想。刘备既然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霸主,就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对这场战争和诸葛亮的理解与我们不同。让我们从他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开始。我们认为,夷陵之战应该是直接决定那个时代各国走向的一个止步。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但这只是我们的看法。刘备作为一代帝王,并不这么看。在他看来,这确实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斗。虽然这可以决定战争的命运,但对他来说,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事实上,他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果他在夷陵之战中有人为的叛乱,那对他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一个能稳定人心的人,除了诸葛亮,找不到别人,只能留下诸葛亮。

candice666

candice666

夷陵之战的决策是刘备独端独行,那时的刘备是彻底的澎涨,诸葛亮的话他已听不进了,如果阻拦只能自寻奇辱。荆州离四川远,得到消息再发救兵就来不及了,诸葛亮有天大的本事也救不了关羽,孟达和刘封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他们见死不救。

小范姑娘mica

小范姑娘mica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也在刘备还不是气候的时候,因为他的有心而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在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给刘备分析了当今天下的形式,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分析储备了军事力量,用了十二年就把自己的实力提高到了一个顶峰,最强盛的时候还占据了大部分领地,以至于后来的关羽才擅自扩大了襄樊之战,想要一举进入中原。

219年襄樊之战之战正式爆发,一开始的关羽呈现了无敌的姿态,带领部队出征一路取胜,庞德被杀,于禁被劝降,还把曹仁团团围住,而当时的关羽所带领的部队人数不多,在面多如此多劲敌的情况下还能以弱胜强,所以关羽还获得了个“威震华夏”的称号。

而此时的刘备大大小小的战役也打了不少,基本上都是刘备取得胜利,此时的刘备非常骄傲,在加上关羽震撼了整个中原地区,所以刘备一时让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至于犯下后来的错误。

当时刘备下令让关羽攻打襄樊,襄樊之战的主要目的还是用来策应当时的汉中之战的,当汉中之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刘备大量的财力、物力都消耗殆尽,此时的汉中的部队已经经不起战争的摧残了,所以为了减轻汉中的压力,刘备决定让关羽带兵前往襄樊发动战争。而关羽在此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擅自扩大了襄樊之战,毕竟襄樊之战只是为了策应汉中之战,达到目的撤走就可以了,但关羽偏偏全面发动战争攻打襄樊,而汉中之战中的部队因为之前经历了两年的战争,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前往支援,所以关羽是单单靠着荆州三郡的人马全面发动对襄樊的战争。

而关羽前期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一路披荆斩棘打出一波连续的胜利,这就让当时的他们觉得曹操已经不堪一击,而刘备又因为自己之前取得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自信过了头,于是他没有阻止关羽去扩大战争,而是默认了关羽对这次行动的所有行为,所以蜀汉政权的强盛就开始出现了悲剧。

但据记载中,诸葛亮并没有任何的表态,因为当时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诸葛亮是负责管理左将军府的事务的,所以当时的诸葛亮只能建议刘备以及给刘备提出谋略,不能代替刘备去做任何的决定。

而刘备也没有依据诸葛亮给出的战略,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派兵从汉中接应关羽,好让两路大军都能直接杀上去,而且当时的形式也不好,诸葛亮给出的建议是先夺取地盘,然后休养生息,联合孙吴一起对曹操发动北伐,只可惜当时的刘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似乎忘记了这一点。

而我认为诸葛亮肯定是反对关羽扩大战争规模的,首先是因为形势不对,但当时的诸葛亮没有决策权,自然帮助不了关羽,而从记载中也可以看出,整个襄樊之战刘备都没有采取任何反应,很明显刘备没有要支援关羽的打算,所以这就酿成了大错,在到后期孙权派吕蒙等人偷袭荆州,关羽的部队军心不稳被徐晃击败了,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

而夷陵之战诸葛亮是丞相,他需要镇守大后方,从政治角度上讲,诸葛亮是一定要留守在国内的,以防重要的人物都被一举消灭,所以就要留下诸葛亮好在以后辅佐太子上位,所以诸葛亮作为核心人物肯定是不可能跟随者出征的。

在者镇守荆州的人是诸葛亮的哥哥,所以诸葛亮就更不可能前往大前方参与战争了,而且就算去了也可能碍于亲兄弟而手下留情,所以诸葛亮自然是不能去。

而且刘备每次出征都没有带上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一直在管理大后方的事务,为战争的做准备,所以注定了诸葛亮是不可能上前线的。

我清道夫也

我清道夫也

这个问题,对于三国迷,尤其是关公粉而言,甚是不解。第一,从地理而言能救关羽的有江夏的刘封,和锦马超。当刘封因关羽之前的言语而记恨在心不想也不愿意救。马超,是军令未到不敢擅自调兵遣将出去救。第二,关羽自身原因。关羽是皇叔之弟,又直辖荆州之地,给予生杀大权,更加助长其傲气。从单刀赴会,和给孙权的联姻回信中可见一斑。他对于蜀国其他人也是这般,人缘很差。轻敌,先对魏战,又被吴偷袭。第三,阴谋论。论诸葛之识人,后有马谡,前应该算是关羽,诸葛亦非心胸开阔之辈,所谓的人才都有这样的通病。让关羽独守荆州,利弊权衡,诸葛会不知?

代代

代代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