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樊登读书?
艾米
樊登读书会,其实就是把你不想看或者感觉自己看不明白的书,掰开了嚼碎了然后喂给你吃。
如果你的目的是真正的获取知识,那么大概率你是需要自己读的,别人嚼过再给你的东西,经历了二次加工,材料一定不不是事实以及事实的全部,而起零碎的吸收,并不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你是想要获取一些知识上的消费感,那听书就会很高级,谈东说西显得很有文化,经常是可以唬住别人的。如果你是用来作为知识扩散,比如你已经看过原著,想要看看别人的角度是怎样的,或者你看过很多类似的东西,然后作为一个辅助和参考,那么樊登读书会是可选的,但同类的竞品也不少,比如喜马拉雅,比如得到,还比如其他的听书APP,具体看你个人偏好。
樊登读书会,主要就是一个IP,也就是樊登本人,他解读的书大部分都是偏亲子教育、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覆盖的范围主要是以他个人的喜好为主;同时他的角度,也是从自身出发,觉得这些书给自己哪些启发,更偏向于一个读者自我的分享,当然人家的层次是比较高的,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个人色彩特别浓厚,需要你真的能接受这个风格和口味,并且波动的余地不大。
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是裂变的,也就是你分享给越多的人你就越能享受一个优惠的价格,所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质量肯定也是层次不齐的。
我个人认为,樊登读书会,更倾向于消费知识,而不是收获知识,不过消费知识至少也比消费其他好。
°幽篁无花ω
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文化层次不同,经历不同,读过的书不一样,对读书的体会和感悟也不一样,读书的收获也不一样。
加入一个读书会,让老师来教你怎么读书,或者告诉你一本书讲的是什么,这个确实不是我喜欢的方式。都说一千个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让樊老师一个人来讲,那么我们得出的哈姆雷特是不是只有一个?
去年,有位文友跟我说她加入了樊登读书会,挺好的,觉得跟着樊老师读书受益匪浅。但是,今年她也退出了。
我想,樊老师的读书可能更适合这个快餐化的时代,对于那些不想读书的人或者不愿意去认真读只想知道一个读书的结果的人来说,可能是正好符合他们的预期,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家里布置得很好,厨房用具一应俱全,可是他们就是不愿意自己做饭,就是要喊外卖。而樊老师大概就相当于读书中的外卖,随便拿来就可以吃。所以,樊老师有那么多的会员,正是顺应了当前快餐文化的需求。
如果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还是自己好好读书吧。
dreamgreen
我觉得很多问题需要一分为二的看,一个事物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
比如樊登读书,首先我觉得它好的方面是,可以帮助很多平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和读书的人,帮助他们精选一些好书,然后通过樊登自己的思考和总结用音频的方式讲给需要的人听,帮助会员能够快速的领悟到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既帮助会员节约了时间,又让会员可以学到知识。
但不好的方面主要是樊登读书,其实也是一种快餐文化的体现,属于碎片化信息范畴,而且还是过滤后的二手信息。如果不完整的阅读一本书,则很难领会到作者的全部思想,同时樊登会将自己的思考加入进来,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他提出的建议不一定就是对的,且不一定适合你。
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别人吃过的甘蔗,把营养都吸收了,你再去咀嚼一遍,还会甜吗?
以上即是我对于樊登读书的个人看法。
最后有个提议,既然想读书,最好还是自己亲自去读,如果实在太忙,再考虑听书这个方式,毕竟总比不读强。
明天我将在哪里
我认为樊登读书对我们的人生挺有帮助的,无论是吃饭,步行,开车,走路,甚至是做家务的时候,耳朵里塞上蓝牙,利用重复时间听樊登老师讲一本书,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有些书也许听樊登老师讲讲就可以了,比如刻意练习,听了之后感触颇深,虽然这本书我听过的时间比较久了,但是书中的精髓依然留存在脑海中,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只要经过刻意练习就有可能实现。而并不是如我之前的思想,觉得那些天才和卓有成效者都是天赋所在,听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哪里有什么天才,只不过他们付出的努力比常人多罢了,促使我在中年阶段依然有信心去学习一门自己喜欢而又认为自己没有天赋的学科。
再比如睡眠革命,以前没觉得睡觉有多么重要,经常熬夜晚起,尤其双休节假日,听樊登老师讲过后,知道其实不用太在意,每天睡够几个周期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经典类,比如梁树名先生讲孔孟这本书书,我是在养发店一面养发一面听的书,没想到养发店老板,听后直接让我帮她下载了App,并且注册好
还有一些书自己看不懂,听樊登老师讲解后就豁然开朗的感觉,而自己拿书看的时候,根本就看不懂,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先听泛登老师的解读,再决定是否要买来读。
huang-h-l
感觉还是有帮助的,给归纳总结了一下。这些我们在社会上就可以运用了。关于文学类的作品还是自己看比较好!
kevin_
借用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这是胡适先生谈读书说的话。读书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滋养生命。樊登读书就像一个好书推荐官,把每本书的精华提炼,以语音和文字的形式交给读者和听众。喜欢读书的人可以从中挑选喜欢的书,然后购买,细读。我曾经和所在城市的樊登读书会负责人聊过,樊登读书会成员的客群,他们是想成长但是没时间的人,但是从我作为一年会员的体验来看,仅仅依靠每天听一本浓缩书,对成长的帮助非常微弱,普通囫囵吞枣,饥不择食。
我说这些感受是因为当时自己急于求成,希望能脱离无趣的灵魂,但是不分类别,随手就听的方式就像填鸭一般,对成长没有效果。
成长没有捷径,只有静下心来,潜心做好一件事就够了。贪多、贪大都只能分散精力,费力不见效,还容易打击自信心。
nianning131
好事,因为,哪怕每天只是听一本书,都是有意义的
听到一些内容,不管听到多少,总归是“好过没有”的
因为书籍是知识的结晶,书籍所提供的内容,你获取的越多,那就越好
当然了,也得有个前提:这本书是好的
在这个基础上,哪怕你只是记住了很小一部分,这也对你是有帮助的
至于更深入的“亲自读书”,那是“听书”之后的阶段
直接读书,需要一定的兴趣、动力
但听书可以培养兴趣、培养动力,先养成“听”的习惯,将来就有希望再养成“读”的习惯
没读书兴趣的人,一般是不会去读的,你让他坐下,他也坐不住。
至于更深入之后的更深入——重复读一本书,却能有多种收获…
这种就是读书的更高阶段了,它需要你掌握“自己的体系”,你读书是为了分析书中的内容,纳入自己的体系。
但这个阶段不是一日之功,暂时就不要去考虑了。
总之,听书是好事,倘若一天能听一本书,那自然是一件好事。
亲自读,也许确实能提高读书的效果,却未必能坚持下来,也未必能“每天一本”…
由此说来,听书,确实是一件好事。
fortuneever
我个人曾经听过看过樊登读书会的一些节目吧,呃......姑且说是节目吧,哈哈哈,主要是不知道如何界定他的这个东西。说实话,不是很喜欢,甚至可以说有这么一点点的抗拒吧。
以前我们读书都是自己读纸书,语文的阅读理解啥的也只是老师用节选的文章就事论事的讲解,没有这种大篇幅的带着别人读书的情况,所以我也是不太能理解读书这种个人行为,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别人带着读了,自己读自己想像不香吗?所以我还是宁愿自己读自己喜欢的纸书,电子书什么的也就是只在上下班的路上听一听毫无感情的电子音读的口水书而已,因为我不想被别人的理解左右我自己的判断。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想自己的哈姆雷特沾染上了别人的气息,这可能是我这个不太爱读书的人的最后的一点点倔强吧。
喜小新
我还没有看过樊登读书的视频!存在即合理!肯定还是帮助了好多人!
我个人觉得,有条件的话大家还是自己手捧一本书,静心阅读,从中吸取精华!
girlinparadise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就像读书,同样一本书各人的理解和认知都不定相同,有人说樊登读书像外卖快餐,给人带来了快捷与方便,从这点上说确实如此,不过外卖快餐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而樊登读书,大家接受和认知的却是读书者个人主观的思想先入为主的理念,方便的同时却迷失了自身。
你是独立思考的人,还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呢?
hy7772
很有用!
1.因为书太多,有人帮你筛选出来,省力气!
2.书太长,三百页,五百页的书全读下来,时间占用太多了,有人总结一下,一个小时读一本书,掌握一些要点,省时!
3.省时省力的情况下可以读更多的书,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只有快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
王小溪在云端
前几天在快手看了他一个视频,他说美国大街上全是要饭的.....我并不喜欢美国,但心里还是默默的告诉自己,以后不看他的视频了。
赵-瓜皮
你一次听说樊登读书,如果好,我觉得挺好的
wsy83
一直有读书习惯的人不太会参与樊登读书,这种小孩子一样天天打卡晒朋友圈怎么让人感觉读书是个工作,是个不得不的事情啊!
而实际上,真的爱读书的人一定知道自己爱读什么书,喜欢哪个类型的书,想读什么内容的书。。。因为对自己认知清楚。
读书是个享受。享受读书的人不是为了获得书上的那些知识点,不是为了用思维导图总结出几条逻辑性很强的内容。读书,而是在与读者交流,透过文字感受作者的心跳,语气,思想。读书,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体验,是一个人带领另一个人走进他理解的世界。
每一个人读书的感受是不同的,因为经历不同,经验不同。
学知识点可以听樊登,听他紧凑精炼的语言让自己武装起来,应对危险。
想体验心动的感受,就自己在茫茫书海里寻找,直到“从书群里看了那一眼。”
我这么多年,还真没有被他们的广告宣传打动,我更愿意去寻找,然后与它不期而遇。就像这位快递小哥,看到好书,反复抚摸,爱书的情怀打动很多人。
所以,需求不一样吧!